电气装置和电气设备周围的电场和磁场以及公共卫生

电气装置和电气设备周围的电场和磁场以及公共卫生

一、电力设施及电气设备周围的电场磁场与公众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傅剑锋,孙曼莉,张帆[1](2020)在《10 kV变电所选址的工频电磁场问题探讨》文中提出阐述国内外相关标准针对工频电磁场的限制要求,综述各类电子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根据相关典型数据,分析10 kV变电所周边的工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和电子设备的影响。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胡洁[3](2019)在《城市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实测与分析》文中认为近十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在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在高压变电站扩建和高压架空线路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为适应新发展形势,供电网络在许多城市得以扩建,而对于生态环境来讲,高压变电所、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其影响是不能避免的。所以说,对于我国电力工业来讲,加强对电磁辐射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中高压架空线工程的推进实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快。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城市的发展规划也受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影响,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规划,并加快有关措施的推进实施,对于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上述的发展背景,笔者结合国内外研究工作,并选取北京市几个区域的有关高压线路、变电站等所存在的电磁辐射状况展开数据收集研究,并结合有关的标准来进行比较,从而将当前这些相关区域中电磁辐射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并对于当前高压线路的铺设和优化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性的建议,笔者将有关的结论归纳为:(1)对于此次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分析,又在此过程中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发展回顾,结合这些资料,并作出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后,笔者认为此次课题具有很高的可行性。(2)对于电磁辐射所产生的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充分结合了工频电磁场和相关技术指标的有关计算方法。又对国内相关的检测标准、评估标准和国内外的测量环境、方法和有关仪器也做了详细的分析介绍。(3)对于高压架空线和电磁场的强度数值进行仪器测量,并将这些数据与环境安全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在这一测量过程中,可以看出高压场强会因为远离高压架空线而逐渐增强,而对于变电站来讲却正好相反,距离越远场强数值越小。(4)在正常工作时,对于变电站中出现的辐射进行检测得知辐射强度在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以内,对于周围环境不会造成伤害。在输电线路进出口,由于位置较为特殊,测量得出这些位置的场强要超出有关安全标准,但是这些接口位置都远离居民的生活区,因此也不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影响。(5)笔者还进一步对相应的污染现状分析之后,又提出一些优化当前高压线路的建议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杜春[4](2019)在《变电站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每一栋变电站建筑都记录了一座城市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栋变电站建筑为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的发展提供基础的动力来源。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往传统的变电站建筑在使用功能和外观形象上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要求。把变电站建在城市中心地带,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长久以来,城市环境是居民非常关心的问题,变电站的新建工作得到市民的高度关注。居民对站区附近是否会产生电磁辐射、噪音、污水、防火防爆等以及对应的预防措施都有较高要求,同时也有诸多担心。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于电力设施融入城市建设风貌的要求也越来越普遍。这些变化的产生,都为在城市变电站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阐述变电站建筑相关理论及基础性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变电站建筑设计的经验和成果,以实地调研为手段,来研究我国变电站建筑普遍存在的、并有待解决的问题。从变电站建筑的选址、功能流线、空间形体组合、建设形式、外部空间设计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在变电站建筑中的应用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结合优化设计实例的设计分析,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相关设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第一章为绪论,论文选题的研究原因,研究依据的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并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外变电站建筑发展的状况分析来确定本篇论文的研究方向与研究价值,并对论文所要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第二章为课题相关概念及基础研究,介绍了变电站建筑相关概念,并通过实地调研周边地区城市中现存的老旧变电站,分析现存变电站建筑空间现状的利与弊,以及新建变电站站址选择的影响因素。并详细分析国内外优秀变电站建筑代表案例的优点与可取之处,为下文中的研究建立明确方向。第三章是变电站建筑的功能和空间设计,为使变电站建筑空间更加合理化,空间结构更加多样性,分别从建筑的功能流线、空间形体组合模式、建设形式、建筑外观、外部空间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并研究出适宜的建设形式。第四章为注重新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从变电站建筑的新环保建材、新节能技术、新环保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五章,以葫芦岛66kV渤海变电站建筑设计实例为依托,把之前章节分析研究出的电站设计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对论文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希望。

湛蓝[5](2019)在《户内变电站通风条件下绝缘子积污特性研究和防污闪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绝缘子被广泛地应用于电网的线路、变电站等节点,绝缘子污秽闪络一直是影响电气绝缘可靠性,引发电网局部区域性及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重要威胁因素。现有针对绝缘子户外自然条件下积污特性和污秽闪络特性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和成熟,相比之下户内绝缘子积污及污闪的现象同样存在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户内变电站通风积污与户外自然积污是两种不同的积污条件,两种情况下绝缘子应具有不同的积污特性;户内绝缘子在自身积污特性下防污闪的措施,除参照户外绝缘子防污闪经验外,还应多一个改善通风系统从源头上防积污及污闪的方向。因此本课题具有填补绝缘子积污特性在户内变电站领域的空缺,且提供户内绝缘子特有的防积污及污闪手段的意义。通过对户内绝缘子污闪文献案例的收集和分析,得知户内绝缘子积污及污闪与其通风系统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因此于重庆多个110KV高压户内变电站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得到户内站通风系统设置和设备运行积污情况揭示出现有户内变电站通风防污的不完善和非标准化情况,以及从通风系统角度改善户内电力设备外绝缘积污是切实可行的。结合户外绝缘子积污特性研究方法和调研结果,分析了户内特征积污条件和用于研究户内绝缘子积污特性可取的条件参数范围。类比户外绝缘子积污特性的研究,数值模拟了几种与通风系统相关的单值性条件对户内主变室高压套管积污量的影响关系,得出如下结果:按影响力大小排序几种影响因素为,颗粒粒径>来流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污秽颗粒都比粒径较小的污秽颗粒更易积聚在套管表面,降低空气中颗粒物粒径可以显着地减小积污质量的数量级;风速在弱风至微风范围内增大时小粒径颗粒积污量会显着降低,而要获得大粒径颗粒积污量的显着降低则需要将风速增大至强风范围;增大风速时,对于较小粒径的颗粒物积污质量更易获得数量级意义上的降低,而对于较大粒径的颗粒物积污质量难以跨越数量级降低,但能得到可观的减小量绝对值。空气相对湿度对高压套管表面污秽颗粒沉积行为的影响最小,各粒径的颗粒沉积量随相对湿度提高稍有递增。基于得到的积污特性,定性分析了改善通风系统防户内绝缘子积污的技术措施和优化方案,并定量估算了优化成本和效益。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更广泛的户内绝缘子积污特性和污秽闪络特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并可作为进一步标准化城市高压户内变电站设计的研究性依据。

汤凯荻[6](2018)在《典型通用设计标准变电站电磁场分布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用电需求急剧增长,导致电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中心高压输变电设施越来越多,其周围电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随着全民环境意识的增强,民众对变电站电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加剧了电磁环境污染的投诉与冲突,部分电力作业人员亦对作业场地的电磁环境问题存在疑虑,这些问题如今已严重影响到了电网建设。为规范变电站电力工程建设,国家出台了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与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标准。因此,针对通用设计标准的城市变电站进行电磁环境问题研究,对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提高电力工作人员安全、建立绿色电网,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目前,关于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分布特性研究较少考虑设备的影响或或仅对部分区域进行研究,对变电站往往也仅按电压等级和AIS/GIS进行分类,未按照国家变电站标的准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典型通用设计标准变电站进行工频电磁场分布特性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分析各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变电站工频电磁场特性提出使用边界元法(BEM)对站内工频电场进行计算。同时基于IES-Coulomb边界元计算软件对变电站关键设备进行精细化模型及其等效模型的电磁场仿真计算,分析了设备周围电场衰减特性,验证了等效模型的准确性,为后续全站仿真提供支持。(2)基于变电站内关键设备等效模型,提出考虑关键设备的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全站仿真模型建立方法,以500 kV 1#变电站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合测量数据,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根据国家智能变电站标准设计方案中的分类方法,对变电站进行分类,并选取6类变电站进行全站仿真计算,总结分析了不同电压等级、不同配置方案的变电站电磁场分布特性。根据对海量仿真数据的分析,系统的研究了关键设施及配置方案对变电站电磁环境的影响。

冯剑羽[7](2017)在《结合能源输送管线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探索 ——以河北省涞水西部新区带状公园设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国进入城市化中期发展阶段,暴露出城市土地利用紧张、形态和布局不均衡、资源和环境约束严峻等问题,面临着城市的全面转型。其中要实现城市空间转型,功能优化和空间扩容,提供宜居环境,就要进行必要的土地规划、城乡规划和经济规划等不同领域协调发展。近几年国内开展“三规合一”,并推进“多规合一”,各个专项规划落地。本文主要分析城市空间转型、多规合一驱动下专项规划中能源输送与绿地的协调发展,并立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能源输送规划,探讨结合能源输送管线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首先分析能源输送管线和带状公园所属的能源输送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得出两者的互馈联系。然后对能源输送管线的相关用地进行公园化可行性研究,总结出此类公园的设计原则和利用途径。分析国内外现已实施的五个相关案例后,将理论运用到河北省涞水西部新区带状公园设计的实践中,以期通过上述研究与实践,缓解用地利用紧张现状,增加公共绿地的面积和连通性。

廖磊,严青,佟如意[8](2016)在《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交流输变电工程的频率特征解释了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列举了国内外多个组织机构对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标准限值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电磁环境控制标准的安全性。通过对中国交流输变电设施的调查,表明中国变电站、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评估结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极低频场与癌症、流行性疾病等存在强烈关联性。

师陆陆[9](2016)在《城区输变电系统电磁环境特性及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人们用电需求越来越多,我国的城市半径不断增大,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展。大量增长的居民用电需求必然以大量电力设施基础为保障。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输变电设备不得不出现在居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该情况将城市中的电磁环境变得纷繁复杂。这些设备在周围产生的电磁场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是否产生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心,同时也是相关公作人员及部门需要解决的。确保居民安全、稳定用电的同时,电磁环境而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不断发生,这无疑阻碍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致使更多的利益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对城市输变电设备周围的电磁环境分布特性进行探索。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兼顾到协调环境和市容等因素,城市中心地区电力系统电缆所占比重不断增高。因此电力电缆的电磁环境影响目前也是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据此,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几种电磁环境计算方法,重点研究了如何应用模拟电荷法和模拟电流法计算三维电磁场。接着对国际以及我国电磁环境标准限值进行了汇总,并加以比较。然后对北京市不同电压等级的几条典型输电线路以及几所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变电站进行了系统的电磁环境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表明其电磁环境均未超过标准限值。利用相关软件仿真输电线下三维电磁环境并分析了建筑物对电场强度的屏蔽作用。对导线与铁塔连结处存在弧度的情况进行三维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其电磁环境均未超过标准限值。最后分析了电力电缆的电磁环境,研究了地埋电缆在地面上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特性以及过河桥梁敷设的电缆泄漏电流对人员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桥电缆不会对人员产生安全影响。

朱长启[10](2016)在《建筑环境中电磁辐射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内部电子产品不断更新,建筑外部基础电力设施、移动通信基站等电子设备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些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使得建筑中的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建筑中的电磁环境不仅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因此,研究建筑环境中电磁辐射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从电磁辐射的相关知识入手,阐述了电磁辐射基本原理,对电磁波在墙体结构中的传播特性,屏蔽效能以及人体头部的电磁辐射吸收特性展开了研究。论文主要研究了如下几个方面:(1)结合电磁波基础理论研究了电磁波在墙体中的传播特性,分析了电磁波在墙体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常数、衰减常数等相关参数,并讨论了频率、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等因素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通过对普通混凝土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研究,探讨传播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出合理的改变墙体电磁参数能有效的控制电磁波的传播。(2)介绍了电磁屏蔽原理和屏蔽效能计算方法,根据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研究了普通混凝土墙和钢筋混凝土墙的屏蔽特性,分析了混凝土墙体的厚度、介电常数、电导率以及钢筋网的网格间距、钢筋直径等参数对电磁波在混凝土墙体中的屏蔽特性的影响,为建筑电磁屏蔽性能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3)研究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特性,建立简易的人体头部模型,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对电磁辐射下人体头部的电磁辐射比吸收率进行仿真。分析了电磁波在人体复合组织中的传播特性和比吸收率分布特性。给出了不同的辐射功率、辐射距离、辐射频率对人体头部比吸收率的影响特性,并对人体电磁防护提供了一些建议。图[17]表[16]参[64]

二、电力设施及电气设备周围的电场磁场与公众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设施及电气设备周围的电场磁场与公众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10 kV变电所选址的工频电磁场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频电磁场
2 工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
    2.1 国内外相关标准发展历程
    2.2 国际电磁场计划
3 工频电磁场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3.1 电磁兼容性
    3.2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3.3 不同类型典型电子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3.3.1 有电子束的敏感装置抗电磁干扰能力要求
        3.3.2 安全防范报警类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要求
        3.3.3 消防报警类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要求
        3.3.4 医疗设备类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要求
        3.3.5 工业网络类通信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要求
4 工频电磁场数据
    4.1 典型母线槽周边磁场分布数据
    4.2 典型变压器周边电磁场分布数据
    4.3 典型10 kV变电所周边电磁场分布数据
5 总结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3)城市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实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电磁辐射与高压输变电电磁环境
    2.1 电磁辐射
        2.1.1 电磁辐射的原理
        2.1.2 电磁辐射污染源
        2.1.3 电磁辐射的危害
    2.2 高压输变电电磁环境
        2.2.1 高压输变电电磁辐射的原理
        2.2.2 高压电电磁辐射的特性
        2.2.3 高压输变电电磁辐射的危害
        2.2.4 高压输变电电场强度的计算
        2.2.5 高压输变电磁场强度的计算
        2.2.6 高压输电线无线电干扰场强的计算
第3章 高压输变电电磁辐射的测量
    3.1 测量方案
        3.1.1 测量区域
        3.1.2 测量点选择
        3.1.3 测量仪器
        3.1.4 测量方法
        3.1.5 测量环境
    3.2 测量数据与分析
        3.2.1 人口稀少地区
        3.2.2 人口密集地区
        3.2.3 变电站
        3.2.4 无线电干扰
第4章 高压输变电电磁环境的防护
    4.1 加强对电磁辐射环境管理
    4.2 对人体危害的削减
    4.3 通信电路干扰的消除
    4.4 电晕放电干扰的消除
    4.5 提高公众意识
第5章 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影响
    5.1 城市电网规划与建设规划
        5.1.1 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5.1.2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关系的措施
    5.2 城市规划建议
        5.2.1 城市电缆线路入地
        5.2.2 规划程序严格化,增强公众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变电站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3.1 国内情况
        1.3.2 国外情况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课题相关内容基础研究
    2.1 变电站建筑相关概念、分类界定
        2.1.1 变电站建筑概念
        2.1.2 变电站建设形式分类及特点
    2.2 变电站建筑的调研及现状分析
        2.2.1 周边地区典型变电站站区实例调研
        2.2.2 其他变电站单体建筑现状调研
        2.2.3 建筑内外部空间现状——杂乱无章
    2.3 优秀案例研究
        2.3.1 国内优秀案例鉴赏分析
        2.3.2 国外优秀案例鉴赏分析
    2.4 变电站选址考虑因素
        2.4.1 要与城市规划相符合
        2.4.2 满足区域用电需求的同时考虑经济效益
        2.4.3 要符合安全可行性
        2.4.4 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第三章 变电站建筑的功能和空间设计
    3.1 建筑功能流线设计研究
        3.1.1 建筑功能流线分析
        3.1.2 满足建筑功能流线设计的若干原则
    3.2 建筑空间形体组合分析
        3.2.1 单一建筑形体设计的若干原则
        3.2.2 较复杂建筑形体设计发展趋势
        3.2.3 主要设备的安全距离及房间的平面尺寸归纳
        3.2.4 主要设备房间的高度尺寸归纳
        3.2.5 常用空间模式及尺寸归纳
    3.3 户内变电站建设形式分析
        3.3.1 与民用建筑合建或临建式户内变电站
        3.3.2 地下式户内变电站
        3.3.3 单体式户内变电站
    3.4 建筑外观设计研究
        3.4.1 建筑结合地形地貌设计
        3.4.2 建筑结合人文环境设计
    3.5 全户外变电站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3.5.1 绿化配置和景观设计
        3.5.2 铺地与道路营造不同的空间意境
第四章 新材料、新技术在变电站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4.1 新型环保建材的应用
        4.1.1 新型墙体建材的应用
        4.1.2 新型门窗建材的应用
        4.1.3 新型保温建材的应用
        4.1.4 新型防水密封建材的应用
    4.2 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4.2.1 空间构造节能技术的应用
        4.2.2 通风降噪技术的应用
        4.2.3 空调节能技术的应用
        4.2.4 太阳能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 葫芦岛渤海66KV变电站新建方案设计
    5.1 葫芦岛渤海66KV变电站新建设计方案
        5.1.1 变电站总平面设计
        5.1.2 建筑平面设计
        5.1.3 建筑立面设计
        5.1.4 建筑规模及结构、通风设计
        5.1.5 变电站内绿化设计
    5.2 新建设计方案建筑功能与空间设计分析
        5.2.1 新建设计建筑功能、流线设计分析
        5.2.2 新建设计建筑高度、尺寸设计分析
        5.2.3 新建设计建筑空间形体、外观设计分析
    5.3 新材料、新技术在新建设计中的应用
        5.3.1 新型环保材料在新设计中的应用
        5.3.2 新建筑节能技术在新设计中的应用
    5.4 新建设计取得创新方面小结
    5.5 新建设计与现存常规变电站对比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论文不足
    6.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户内变电站通风条件下绝缘子积污特性研究和防污闪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绝缘子积污闪络机理与影响
        1.2.2 绝缘子积污特性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
        1.2.3 绝缘子防污闪措施
        1.2.4 户内绝缘子污闪案例与研究现状
        1.2.5 户内变电站通风系统设计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户内变电站通风与积污调研和分析
    2.1 传统标准户内变电站通风系统设计方式分析
        2.1.1 高压户内变电站通风需求
        2.1.2 高压户内变电站通风量计算
        2.1.3 标准气流组织和通风方案
        2.1.4 各类高压电力设备清洁要求
    2.2 高压变电站调研
        2.2.1 福建某户内柔直工程
        2.2.2 上海某220KV户内变电站
        2.2.3 重庆市多个110KV户内变电站
    2.3 通风系统对积尘影响分析
        2.3.1 污秽颗粒来源
        2.3.2 污秽物性参数
        2.3.3 户内特征积污条件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绝缘子表面污秽颗粒累积过程数学模型和控制方程
    3.1 流场数学模型及控制方程
    3.2 静电场数学模型及控制方程
    3.3 颗粒运动和沉积模型
        3.3.1 重力
        3.3.2 曳力
        3.3.3 电场力
        3.3.4 颗粒沉积
    3.4 本章小结
4 户内变电站通风条件下高压套管积污特性数值模拟
    4.1 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4.2 边界条件设置
        4.2.1 流场边界条件设置
        4.2.2 电场边界条件设置
        4.2.3 湿度参数条件设置
        4.2.4 粒子追踪边界条件设置
    4.3 多物理场模拟结果
        4.3.1 流场模拟结果
        4.3.2 电场模拟结果
        4.3.3 颗粒受力模拟结果
        4.3.4 颗粒速度响应时间模拟结果
    4.4 积污特性模拟结果分析
        4.4.1 风速对颗粒沉积的影响
        4.4.2 粒径对颗粒沉积的影响
        4.4.3 湿度对颗粒沉积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户内变电站通风系统防污闪优化措施
    5.1 室外风处理的优化
        5.1.1 合理过滤等级的设置
        5.1.2 通风除湿的考虑
    5.2 通风方式的优化
        5.2.1 通风系统形式的优化
        5.2.2 气流组织的优化
    5.3 通风系统防污闪优化效益及成本分析
        5.3.1 单支高压套管运行积污减量效益
        5.3.2 通风系统增量成本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典型通用设计标准变电站电磁场分布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学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
        1.2.2 变电站工频电磁场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电磁场相关标准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边界元法的变电站关键设备电磁场等效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工频电磁场边界元法计算原理
        2.2.1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
        2.2.2 分层介质的间接边界积分方程
        2.2.3 悬浮导体的间接边界积分方程
    2.3 关键设备等效模型研究
        2.3.1 IES边界元法电磁场计算软件
        2.3.2 电压互感器
        2.3.3 电流互感器
        2.3.4 断路器
        2.3.5 避雷器
    2.4 小结
3 变电站全站电磁场分布与验证
    3.1 引言
    3.2 变电站全站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3.2.1 变电站模型简化原则
        3.2.2 变电站全站建模方法
    3.3 基于等效模型的全站仿真准确性验证
        3.3.1 500kV 1#变电站电磁场仿真计算
        3.3.2 工频电磁场测试方法
        3.3.3 500kV 1#变电站电磁环境测试情况
        3.3.4 500kV 1#变电站仿真准确性验证
    3.4 小结
4 通用设计标准下各类变电站电磁场分布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变电站通用设计标准
    4.3 典型变电站电磁场仿真分析
        4.3.1 500kV 2#变电站仿真计算
        4.3.2 500kV 3#变电站仿真计算
        4.3.3 220kV 1#变电站仿真计算
        4.3.4 220kV 2#变电站仿真计算
        4.3.5 110kV 1#变电站仿真计算
    4.4 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分布特性分析
        4.4.1 典型变电站电磁场分布特性分析
        4.4.2 典型变电站电磁场影响因素分析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7)结合能源输送管线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探索 ——以河北省涞水西部新区带状公园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化及城市转型
        1.1.2 我国城市空间转型发展现状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能源输送管线
        1.2.2 城市带状公园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1 城市带状公园研究进展
        1.3.2 结合能源输送管线的研究
        1.3.3 研究小结
    1.4 研究意义
        1.4.1 丰富理论研究的成果
        1.4.2 提供指导实践的对策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能源输送的概况及相关分析
    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1.1 概念
        2.1.2 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2 能源输送
        2.2.1 城市化背景下的能源规划
        2.2.2 能源种类
        2.2.3 能源输送方式及问题
    2.3 相关分析
        2.3.1 范畴关系
        2.3.2 用地关系
    2.4 小结
3 能源输送管线用地的可行性研究
    3.1 电力线路用地的可行性研究
        3.1.1 电力相关知识
        3.1.2 高压走廊
        3.1.3 其他电力线路
    3.2 石油、天然气等管道用地的可行性研究
        3.2.1 管道相关知识
        3.2.2 长距离管道
        3.2.3 城镇燃气管道
        3.2.4 其他管道
    3.3 综合管廊
    3.4 小结
4 结合能源输送管线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
    4.1 目标与定位
    4.2 功能
        4.2.1 基本功能
        4.2.2 特殊功能
    4.3 设计原则
        4.3.1 生态性原则
        4.3.2 经济性原则
        4.3.3 以人为本原则
        4.3.4 地域特色原则
        4.3.5 安全防护原则
    4.4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4.5 专项设计
        4.5.1 能源输送管线
        4.5.2 交通组织
        4.5.3 地形竖向
        4.5.4 植物造景
    4.6 小结
5 相关案例分析
    5.1 美国伯明翰铁路公园
        5.1.1 项目概况
        5.1.2 设计内容
        5.1.3 借鉴
    5.2 西班牙巴塞罗那Nou Barris中央公园
        5.2.1 项目概况
        5.2.2 设计内容
        5.2.3 借鉴
    5.3 法国苏塞公园
        5.3.1 项目概况
        5.3.2 设计内容
        5.3.3 借鉴
    5.4 上海闵行区生态公园
        5.4.1 项目概况
        5.4.2 设计内容
        5.4.3 借鉴
    5.5 上海中环高压线走廊
        5.5.1 项目概况
        5.5.2 设计内容
        5.5.3 借鉴
    5.6 小结
6 河北省涞水西部新区城市带状公园设计实践
    6.1 项目概况
        6.1.1 区位优势
        6.1.2 交通条件
        6.1.3 文化积淀
        6.1.4 产业发展
        6.1.5 地理环境
    6.2 场地解读
        6.2.1 区位分析
        6.2.2 上位规划
        6.2.3 现状分析
        6.2.4 相关法规
        6.2.5 SWOT分析
    6.3 设计构想
        6.3.1 设计目标
        6.3.2 设计定位
        6.3.3 设计原则
        6.3.4 设计理念
        6.3.5 设计策略
        6.3.6 设计依据
    6.4 总体设计
    6.5 分区设计
    6.6 专项设计
        6.6.1 能源输送管线
        6.6.2 交通组织
        6.6.3 地形竖向
        6.6.4 植物造景
7 总结
    7.1 文章创新点
    7.2 不足
    7.3 展望
图纸目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件
作品集

(8)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交流输变电工程频率特征
2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特性
    2.1 工频电场
    2.2 工频磁场
    2.3 工频电场与工频磁场的相互关系
3 工频电场与工频磁场执行标准
4 中国交流输变电设施的工频电磁场
5 高压交流输变电设施的危害分析
6 结论

(9)城区输变电系统电磁环境特性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配电线路工频电磁环境研究
        1.2.2 变电站工频电磁环境研究
        1.2.3 电力电缆电磁环境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磁环境理论分析
    2.1 工频电场的计算方法
        2.1.1 马克特-门格尔法
        2.1.2 逐次镜像法
        2.1.3 模拟电荷法
        2.1.4 附近有建筑物时工频电场计算
    2.2 工频磁场的计算方法
        2.2.1 模拟电流法的基本原理
        2.2.2 镜像导线深度的问题
        2.2.3 模拟电流法下磁场二维计算方法
        2.2.4 模拟电流法下磁场三维计算方法
    2.3 电磁环境标准限值
        2.3.1 国际电磁环境曝露评价标准
        2.3.2 我国现行电磁环境评价标准
        2.3.3 其他国家电磁环境评价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区输变电系统电磁环境
    3.1 引言
    3.2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测量分析
        3.2.1 220kV输电线路
        3.2.2 500kV输电线路
    3.3 变电站电磁环境测量分析
        3.3.1 测量方法及标准
        3.3.2 北京城区某地下变电站
        3.3.3 北京郊区某220kV大型枢纽变电站
        3.3.4 北京城区某500kV GIS变电站
        3.3.5 北京城区某三级电压枢纽变电站
        3.3.6 小结
    3.4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研究
        3.4.1 输电线路电场特性研究
        3.4.2 输电线路磁场特性研究
    3.5 铁塔附近电磁环境特性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电缆电磁环境特性研究
    4.1 电力电缆电磁环境评价标准
    4.2 电力电缆电磁环境特性
        4.2.1 电力电缆结构
        4.2.2 电力电缆参数选取
        4.2.3 电力电缆工频磁场特性
    4.3 过桥电缆对临近人员的影响研究
        4.3.1 同走廊电缆对临近人员人身安全的限值
        4.3.2 对临近人员安全影响案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10)建筑环境中电磁辐射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注释说明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电磁辐射特性
    2.1 电磁辐射基本原理
    2.2 辐射源
        2.2.1 天然电磁辐射
        2.2.2 人造电磁辐射
    2.3 电磁辐射的危害
        2.3.1 对人体的影响
        2.3.2 对环境的影响
        2.3.3 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2.4 电磁辐射相关标准
        2.4.1 国际上电磁辐射相关标准
        2.4.2 国内电磁辐射相关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墙体中的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3.1 建筑墙体
    3.2 墙体中电磁波传播方程
    3.3 电磁波传播的相关参数
        3.3.1 传播常数和衰减常数
        3.3.2 电磁波的相速度和波长
    3.4 影响电磁波传播的因素
    3.5 墙体电磁参数的研究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墙体的屏蔽能效
    4.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点
    4.2 屏蔽能效的定义
    4.3 屏蔽性能的测试方法
        4.3.1 实验室方法
        4.3.2 HFSS软件介绍
    4.4 普通混凝土的屏蔽性能仿真
        4.4.1 混凝土厚度对屏蔽性能的影响
        4.4.2 介电常数对屏蔽性能的影响
        4.4.3 电导率对屏蔽性能的影响
    4.5 钢筋混凝土的屏蔽性能仿真
        4.5.1 钢筋间距对屏蔽性能的影响
        4.5.2 钢筋直径对屏蔽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体电磁辐射吸收
    5.1 电磁辐射吸收剂量
    5.2 人体仿真模型
    5.3 仿真数据处理与分析
        5.3.1 基础模型分析
        5.3.2 辐射功率对SAR的影响
        5.3.3 辐射距离对SAR的影响
        5.3.4 辐射频率对SAR的影响
    5.4 人体电磁防护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常见物质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电力设施及电气设备周围的电场磁场与公众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 [1]10 kV变电所选址的工频电磁场问题探讨[J]. 傅剑锋,孙曼莉,张帆. 建筑电气, 2020(08)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城市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实测与分析[D]. 胡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4]变电站建筑设计研究[D]. 杜春.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5]户内变电站通风条件下绝缘子积污特性研究和防污闪优化[D]. 湛蓝. 重庆大学, 2019(01)
  • [6]典型通用设计标准变电站电磁场分布特性研究[D]. 汤凯荻. 重庆大学, 2018(04)
  • [7]结合能源输送管线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探索 ——以河北省涞水西部新区带状公园设计为例[D]. 冯剑羽.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8]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探讨[J]. 廖磊,严青,佟如意. 四川电力技术, 2016(05)
  • [9]城区输变电系统电磁环境特性及影响研究[D]. 师陆陆.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10]建筑环境中电磁辐射特性的研究[D]. 朱长启. 安徽建筑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电气装置和电气设备周围的电场和磁场以及公共卫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