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一、谈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崔卓敏[1](2021)在《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随着我们国家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机构改革的推行,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越来越重视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代表之一,更要注重自身档案馆各个层面的建设,努力为党、国家和社会公众提高优质的服务,为中国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目前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状如何,它能否满足公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是值得去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本篇文章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研究省级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情况。第一章论述了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概念界定具体包括综合档案馆、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理论基础具体包括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档案价值理论。第三章是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调查情况,该部分主要论述了调查的思路、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第四章是对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情况的分析。内容主要是从服务主体、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机制、服务环境和服务方式五个方面展开的分析和论述。第五章是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优化策略部分,该部分是从五个方面来论述的:一是从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落实行动保障方面来写的;二是从丰富馆藏,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面来写的;三是从完善服务机制,实现管理良性循环方面来写的;四是注重档案馆形象,优化公共服务环境来写的;五是从有效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方面来写的。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在研究方法上,文章主要采用了实地调研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三种方法结合进行。首先采用实地调研法,以档案用户的角色亲自去天津市档案馆进行调研,观察、了解和体验档案馆各方面的服务情况,获得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第一手材料,提升研究过程的信度;其次采用访谈法,通过访谈法预先了解社会公众对档案馆公共服务的体验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量化研究。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获得调查问卷的指标后,设计访谈问卷开展大范围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档案馆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王岩[2](2021)在《L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生命体、能量体,企业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企业注魂赋能,因为能量可以转化为物质,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和核心,是企业深层次发展壮大的动能,是企业具体行为的指引明灯,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文化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提升都属于顶层治理范畴。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性和机遇性的市场经济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指引并支撑企业优化转型和组织变革。一旦找到开启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构建模式密匙,企业将被注入巨大的文化力量,强力推动转型和变革走向成功。LY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的发展,从初创到发展壮大再到快速推进,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色。虽然LY公司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问题不断,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LY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一手基础数据,进而通过访谈法着重了解存疑之处,深入分析企业文化四层次。研究发现,企业整体文化认知不足,具体表现在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差强人意、员工尚未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精神文化作用较弱,具体表现在精神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重宣传轻实践、组织保障缺失;制度文化科学性较低,具体表现在绩效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培训体系设置不够科学;行为文化存在偏离,具体表现在企业文化活动参与机会不平等、领导风格有违成就员工原则、同事之间合作性有限、正面典型榜样的缺失企业文化活动浮于表面;物质文化运用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休闲场所设置不够合理、着装的文化特性发挥不到位。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包括变高层领导重视为企业全员重视;重振企业精神文化作用,具体包括以长远的眼光进行精神文化规划、保证精神文化内容落地实施、构建精神文化建设组织保障;不断改进企业制度文化,具体包括在绩效体系中增加对文化要素的运用、培训各环节遵从企业文化要求;用企业行为文化约束各级行为,具体包括活动设置应考虑员工实际情况、变指令型领导风格为多样性领导风格、打造融洽的工作氛围、树立公司标杆人物、企业活动与企业文化的深入融合;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作用,具体包括合理设置休闲场所设施、在着装中融入企业文化要素。优化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因此,为了保证优化的效果,本文亦提出了三大落地策略,具体包括企业文化的解冻、变革和冻结,五大保障措施,具体包括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和人力保障。希望通过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提出,可以帮助LY公司企业文化进行优化,更好地为公司发展服务,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同类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郭丽彬[3](2021)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影响人口流动使得农村学龄人口锐减,从而影响了农村教育布局。为了解决生源减少带来的困境,从2001年开始,我国逐渐形成了集中资源、大量举办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思路。自此,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数量不断扩大,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农村寄宿制小学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要补齐义务教育的短板,重点要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小学。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殊性在于学生的食、宿都在学校进行,学校几乎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部场所。由于学生寄宿在校,家庭将本该由其负责管理的时间让渡给了学校。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负有管理责任。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在放学后到就寝前这段时间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育人功能能否得到发挥。农村寄宿制小学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就要利用好学生这段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低效致使寄宿小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这一直影响着农村寄宿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均衡的发展。为深入了解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情况,研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欠发达地区的两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学生课外活动管理进行严谨而深刻的调查,以期了解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现状,并把握学生在课外活动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其中计划方面的问题有:学生的课余时间未能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不足、课外活动的计划尚未成文;组织方面的问题有:课外活动缺乏专门的人员、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度低、课外活动的开展缺乏规律性;领导方面的问题有:学校领导者对课外活动的管理缺乏目的性、学校领导者对学生与教师的激励不足;控制方面的问题有:学校缺乏对课外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学校的反馈机制不健全、学校课外活动的评价不高。基于此,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对引起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学生课外活动管理低效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其原因包括:地方政府的师资和经费投入不足和政策支持不足;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领导者管理理念有偏差、学校设施设备缺乏且利用率低、学校分工不明确且责任不清;教师对课外活动的认知存在偏差和生活教师数量少且素质不高;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认知不足和学生家庭经济有限。为了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有必要争取一系列改进的策略。具体策略包括:转变观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合理规划,创造课外活动的条件;加强激励,推进教学做合一;明确责任,力求职权责对等;改进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持,加强经费扶持,实施差异化财政支持体制。

赵宇翔[4](2021)在《香山静宜园营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香山受灵千载,岩峦怪特,林薄华滋。清嘉的山水环境,在本土空间美学与哲学的推动下,逐渐实现由自然山水向“胜揽舆区”的转型。东晋“丹井”为香山风景营造之嚆矢,此后渐至蕃昌,至明季已具“修真秘府”之局面。清乾隆丙寅春三月静宜园落成,“为景二十有八”。为探寻香山静宜园园林空间的营造机制,本文从人居环境科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视角,通过田野调研、历史文献梳理和历史传统还原的研究方法,对香山静宜园的营造缘起、营造线索和营造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3点结论:第一,香山静宜园的风景营造始自东晋,“葛稚川丹井”是香山风景营造的肇始。在金世宗时期开始营建行宫和佛寺,此后香山在千余载的风景营造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佛寺”“宫廷”“人居支撑”和“景致”并行的营造线索。第二,静宜园在宫廷、佛寺、人居支撑营造的同时,伴随着功能空间还有一条贯穿在人工营建之后的景致营建线索,基于佛寺、宫廷、交通防御等空间的凝练提升,贯穿了香山八景到静宜园二十八景景致线索的形成、发展和变革,最终形成一种由景致空间来呈现静宜园的营造结果的展现。这种景致空间并不等同于建筑空间或建筑空间的组合关系,而是山水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相互契合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营造价值。第三,香山八景和静宜园二十八景在香山和静宜园的风景营建过程中形成了风景体系,而这种风景体系的形成正反映出了自然空间、文化空间,佛寺、宫廷等建筑空间以及交通、防御、水利等人居支撑共同凝练形成的一种风景体系的综合展现,也即是“香山八景”“静宜园二十八景”风景体系的呈现结果,反映出本土园林营造的一种特有的实践途径。

杨晓莹[5](2021)在《参与、互动、共享: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治理机制探寻》文中提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已有近二十年历程。最初也曾遭受了诸如“牛奶稀释”“赢者通吃”“同质化”“缺特色”等质疑并引起诸多争议和讨论。2017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这表明基础教育阶段积极探索与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认可。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教育治理的角度来看,集团化办学作为时代需求而生的办学形式,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权力让渡与学校自治力不足;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单一,缺少资源造血动力机制以及合作与共享意识缺乏等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已有基础教育集团作了大胆地尝试与探索,形成与积累了切实有效的治理经验,例如:多主体参与是学校管理走向治理的前提条件,互动协商是多主体协商下规则产生的基本方式,共享发展是通过知识的共享达成共识的过程等。这些治理经验围绕多主体参与、多元互动以及共同共享三个维度展开。为了更好的提炼与升华这些集团的治理经验,本研究从多主体参与、多元互动以及互通共享三个方面展开对基础教育集团治理的机制探寻。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集团化办学与发展历史与现状、深入了解与剖析教育治理的内涵、从教育治理的视角梳理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进入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集团进行访谈调查研究,侧重于了解不同主体的参与治理、多元互动与共同共享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想法等等;再次,采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分析,进行本土化理论的建构;最后,采用案例分析法探寻基础教育集团治理的参与、互动与共享机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存在着牛奶稀释、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优质教育资源有限资源、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造血机制缺乏等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教育集团的发展,但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育集团的发展,从教育治理的视角分析与了解到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动因在于权力让渡与学校自治力不足,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单一,资源共享模式有待改进;集团合作与共享意识缺乏,学校发展特色有待挖掘。(2)结合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办学实例,通过凝聚与提炼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的优秀案例的经验围绕多主体参与、多元互动、共通共享三个方面展开对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治理机制进行探寻,得出如下基本认识:第一,在探寻参与机制方面,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是激发学校自治活力以及多主体参与的重要前提,同时也需要学校领导简政赋权,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学校治理;完善组织架构与规章制度,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为多主体参与治理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参与长效激励机制,内化参与原因;建立信息反馈与评价机制,提升参与效能。第二,在探寻互动机制方面,要提前多主体互动需要,根据互动需求合理安排互动活动,提升互动效率;开展对话与协商,在反复磋商中达成一致;学会换位思考,进而实现互动同频共振;根据互动需求、特点与风格等重要因素合理安排互动,提升互动的匹配度。第三,探寻共享机制方面,要充分利用闲置教育资源,尊重共享主体偏好;搭建共享共通平台,加速知识的流转与共享;推进共同组织文化的培育,增进主体间的相互信任感。(3)基于总结和反思,提出了对中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如何走向“善治”的前瞻式思考。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特点与发展方向,中国式的善治具有“以人为本”、“注重团队分工与合作”以及“无为而治的至高境界”的特征,而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要走向中国式善治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培养未来社会与教育需要的人才;构建完备的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与评价指标。

李晓琴[6](2020)在《新经济时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核心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中,并展现了良好的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层次的深入和读者需求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感,并保证人力资源的第一要素。图书馆管理员属于知识和智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也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抓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众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本文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结合必要性,分析创新核心理论,并构建新的发展思路。

陶继华[7](2020)在《新时期党校(行政学院)读者资源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读者资源蕴含着知识能力、社会关系、协同合作等因素,是图书馆取之不尽的发展资源。新时期党校图书馆呈现"专家型、外延型、忠诚型"三类读者资源的类型和特点。作为思政文化建设主体的党校图书馆要获得既有广度也有深度的资源,光靠挖掘图书馆自身内部资源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党校读者资源的独特性和功效性,积极开发调动读者资源,扩大图书馆资源视角,将读者资源建设真正纳入到党校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发展中。

何震宇[8](2020)在《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以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由此也带来了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快速发展,赛事数量迅速增加,活动类型多样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且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我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也逐渐走上正轨并迅速得到发展。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开展体育赛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促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志愿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直接关系到赛事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国内看似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存在一定的短期性,因此能否持续保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是持续高效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的一大课题。探讨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以及主要内容展开探索和思考,从招募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评估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确保群众性体育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开展,对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以及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背景,以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志愿者基本信息,参与动机、渠道及影响因素、培训评价、服务评价、激励方式与反馈渠道、可持续参与等方面进行测定,了解志愿者对组委会在招募、培训、激励、评估反馈等各个环节中的态度评价。由此分析得知,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志愿者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尤其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等方面,更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因此,本文构建了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志愿者人员特点:男女比例不均衡,以年轻化、高素质、无志愿服务经验的女学生为主;参与动机大都为拓宽视野,提升自我,满足社交需求,服务动机志愿性较为明确;受参与渠道和培训内容不完善的影响,志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激励方式单一,没有评估反馈机制,造成志愿者人员流失。2、通过研究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志愿者管理现状,分析出山地马拉松目前存在的问题:招募渠道集中,宣传形式单一;培训力度不够,专业知识缺乏;激励措施不足,缺少人文关怀;评估工作缺失,反馈渠道不畅。3、结合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现状与山地马拉松志愿者管理出现的问题,遵循持续性、科学性、创新性原则,构建出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包括:招募机制(志愿者规划分析、选择招募渠道、招募信息发布、选择遴选方式)、培训机制(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激励机制(掌握服务动机、激励方式、激励制度)、评估反馈机制(评估反馈内容与方法),四种机制相互渗透形成有机整体,使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为使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工作长效发展,提出了构建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的对策,分别为:培育和弘扬志愿文化;完善志愿者管理组织体系;实施科学人性化管理;拓宽赛事宣传渠道。

张晶婵[9](2020)在《山东省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有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11年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以来,“无墙的美术馆”渐渐走进了公众的生活圈,美术馆免费开放的质量在社会广泛关注下,经受考验。作为政府建设的文化机构,公立美术馆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始终以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宗旨,以观众为核心,在免费开放中,不断探索更加符合群众需求的服务方式,提升大众人文素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培养社会文明高度,扞卫国家文化安全,彰显其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省省内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前后进行对比,在对省级和15地市代表公立美术馆调查基础上,从内外部环境着手分析公立美术馆在免费开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公立美术馆的资源匹配、成长方向和市场竞争等因素,逐条确定问题形成原因。同时,以不同的切入点,借鉴国内首家国家级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首家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世界顶级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的成功经验,结合公立美术馆特性,以公众意识为核心,为提高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质量提出建议。当公众心声成为政府工作导向时,政府需要不断地从公众所反映的问题中改进服务提供机制,指导公立美术馆改善免费开放质量,实现政策制定、执行、监督和反馈的持续性管理。公立美术馆承接政府在公共文化领域的部分职能,应始终致力于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它需要以适合的申请方式和过硬的项目绩效争取主管机关和财政部门支持;以多元的申请途经和灵活的社会资本拓展资金来源;以参观者关系框架为指导开展参观者研究,及时识别公众需求和预期;以省地共建、联盟合作形成联动力量,合力提高美术馆展览质量及学术水平,打破文化资源地域限制;以中国精神树立公立美术馆社会性格,保持中华优秀文化独立性和传承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谈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1.5.1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5.2 论文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研究概念界定
        2.1.1 综合档案馆
        2.1.2 公共档案馆
        2.1.3 公共服务
        2.1.4 公共服务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3 档案双重价值论
第三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调查
    3.1 调查的目的及设计
        3.1.1 调查的目的
        3.1.2 调查设计
    3.2 调查步骤与过程
        3.2.1 调查对象
        3.2.2 资料分析
        3.2.3 理论饱和度检验
        3.2.4 问卷设计
        3.2.5 问卷收集情况
        3.2.6 调查问卷分析情况
第四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分析
    4.1 服务主体能力分析
        4.1.1 公共服务意识分析
        4.1.2 工作人员能力分析
        4.1.3 档案宣传工作分析
    4.2 档案信息资源分析
        4.2.1 档案数字化和开放度分析
        4.2.2 档案编研成果分析
    4.3 服务机制分析
        4.3.1 档案馆服务制度分析
        4.3.2 档案馆评估和反馈机制分析
    4.4 公共服务环境分析
        4.4.1 档案馆物理环境分析
        4.4.2 档案馆人文环境分析
    4.5 服务方式分析
        4.5.1 档案馆公共服务提供方分析
        4.5.2 档案馆服务形式和手段分析
第五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5.1 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落实行动保障
        5.1.1 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5.1.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服务能力
        5.1.3 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增强服务认知度
    5.2 丰富馆藏,优化信息资源开发
        5.2.1 推进数字化建设,提高档案开放度
        5.2.2 扩大收集范围,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度
    5.3 完善服务机制,实现管理良性循环
        5.3.1 健全档案馆制度,提高查档效率
        5.3.2 优化评估反馈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5.4 注重档案馆形象,优化公共服务环境
        5.4.1 健全档案馆基础设施,改观物理环境
        5.4.2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烘托人文环境
    5.5 有效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
        5.5.1 强化社会合作,多样化产品供给
        5.5.2 加强新媒体建设,促进服务均等化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访谈提纲——关于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情况的访谈问卷(馆内工作人员)
附录2:访谈提纲——关于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情况的访谈问卷(利用者)
附录3:调查问卷——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研究成果

(2)L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案例分析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内容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一、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三、医药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L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第一节 LY公司概况
    第二节 LY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历程
    第三节 L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一、精神文化建设概况
        二、制度文化建设概况
        三、行为文化建设概况
        四、物质文化建设概况
第四章 L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题目设计
        二、调查对象选择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
        一、调查样本结构分析
        二、企业文化整体认知分析
        三、企业精神文化数据分析
        四、企业制度文化数据分析
        五、企业行为文化数据分析
        六、企业物质文化数据分析
第五章 L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第一节 企业整体文化认知不足
        一、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差强人意
        二、员工尚未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二节 企业精神文化作用较弱
        一、精神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二、精神文化建设重宣传轻实践
        三、精神文化建设组织保障缺失
    第三节 企业制度文化科学性较低
        一、绩效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二、培训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第四节 企业行为文化存在偏离
        一、企业文化活动参与机会不平等
        二、领导风格有违成就员工原则
        三、同事之间合作性有限
        四、正面典型榜样的缺失
        五、企业文化活动浮于表面
    第五节 企业物质文化运用不到位
        一、休闲场所设置不够合理
        二、着装的文化特性发挥不到位
第六章 L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设计
    第一节 变高层领导重视为企业全员重视
    第二节 重振企业精神文化作用
        一、以长远的眼光进行精神文化规划
        二、保证精神文化内容落地实施
    第三节 不断改进企业制度文化
        一、在绩效体系中增加对文化要素的运用
        二、培训各环节遵从企业文化要求
    第四节 促进行为文化落地实施
        一、活动设置应考虑员工实际情况
        二、变指令型领导风格为多样性领导风格
        三、打造融洽的工作氛围
        四、树立公司标杆人物
        五、企业活动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第五节 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作用
        一、合理设置休闲场所设施
        二、在着装中融入企业文化要素
第七章 L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第一节 方案的落地实施
        一、企业文化解冻
        二、企业文化变革
        三、企业文化冻结
    第二节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三、制度保障
        四、物质保障
        五、人力保障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致谢

(3)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1.基于政策背景的指引
        2.基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普遍性
        3.基于个人经历的启发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四)概念界定
        1.农村
        2.农村寄宿制小学
        3.课外活动
        4.课外活动管理
    (五)理论基础
        1.生活教育理论
        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人本管理理论
        4.权变理论
    (六)研究思路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现状
    (一)课外活动的计划情况
        1.学生作息时间安排
        2.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安排
        3.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策划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情况
        1.课外活动的人员安排
        2.课外活动的频率安排
        3.课外活动的内容安排
    (三)课外活动的领导情况
        1.课外活动的领导者
        2.课外活动的协调情况
        3.课外活动的激励情况
    (四)课外活动的控制情况
        1.课外活动的监察情况
        2.课外活动的反馈情况
        3.课外活动的评价情况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课余时间未能有效利用
        2.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不足
        3.课外活动的计划尚未成文
    (二)组织方面的问题
        1.课外活动缺乏专门的人员
        2.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度低
        3.课外活动的开展缺乏规律性
    (三)领导方面的问题
        1.学校领导者对课外活动的管理缺乏目的性
        2.学校领导者对学生与教师的激励不足
    (四)控制方面的问题
        1.学校缺乏对课外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2.学校课外活动的反馈机制不健全
        3.学校课外活动的评价不高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检视
    (一)政府层面的原因
        1.地方政府投入相对不足
        2.政策支持不足
    (二)学校层面的原因
        1.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
        2.学校领导者管理理念有偏差
        3.学校课外活动设施设备缺乏且利用率低
        4.学校分工不明确且责任不清
    (三)教师层面的原因
        1.教师对课外活动的认知存在偏差
        2.生活教师数量少且素质不高
    (四)学生层面的原因
        1.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认知不足
        2.学生家庭经济能力有限
四、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策略
    (一)学校内部:完善管理机制
        1.转变观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2.合理规划,创造课外活动的条件
        3.加强激励,推进教学做合一
        4.明确责任,力求职权责对等
        5.改进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外部:完备“课外活动管理”的制度与政策
        1.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体系
        2.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持
        3.加强经费扶持,实施差异化财政支持体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3 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相关访谈
致谢

(4)香山静宜园营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畴
    1.3 研究动态
        1.3.1 静宜园研究综述
        1.3.2 清代离宫研究综述
        1.3.3 中国园林史学研究综述
    1.4 理论支撑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支撑
        1.4.2 理论适配与方法筛选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景致
        1.6.2 文人山水空间
        1.6.3 文匠
2 香山静宜园风景营建的演进历程
    2.1 香山风景营建演进
        2.1.1 香山的山水概况
        2.1.2 香山风景营建的历史过程
    2.2 静宜园二十八景的形成与演进
        2.2.1 香山与燕京八景
        2.2.2 香山八景的问世
        2.2.3 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的形成
    2.3 香山静宜园形成的影响因素
        2.3.1 山泉——擅泉之胜的空间线索
        2.3.2 佛寺——渐至大观的营建线索
        2.3.3 山陵——居山之层的立基线索
        2.3.4 行宫——峯头岭腹的选址线索
    2.4 香山静宜园风景营建的历史影响
        2.4.1 香山的文化地位
        2.4.2 香山静宜园风景营建的历史影响
    2.5 香山静宜园风景演进规律
3 香山静宜园宫廷空间营造研究
    3.1 香山静宜园宫廷空间营造历史概况
    3.2 香山静宜园宫廷空间布列特征
        3.2.1 静宜园宫廷空间的范畴界定
        3.2.2 静宜园宫廷空间的建筑组团
        3.2.3 宫廷建筑布列
    3.3 勤政殿
        3.3.1 清代皇家苑囿“勤政殿”营造之历史传统
        3.3.2 静宜园“勤政殿”营造特征
        3.3.3 清代皇家宫苑勤政殿园林空间比较研究
        3.3.4 清代皇家苑囿勤政殿园林空间营造特点总结
    3.4 丽瞩楼
        3.4.1 丽瞩楼的山水特点
        3.4.2 丽瞩楼的功能辨析
        3.4.3 丽瞩楼园林空间营造
    3.5 中宫
        3.5.1 静宜园中宫历史演进
        3.5.2 香山行宫
        3.5.3 静宜园中宫
4 香山静宜园佛寺空间营造研究
    4.1 香山静宜园宗教空间营造历史概况
    4.2 静宜园佛寺空间布列特征分析
        4.2.1 静宜园佛寺空间的历史演进
        4.2.2 静宜园佛寺空间的结构关系
        4.2.3 静宜园典型佛寺空间辨析
        4.2.4 静宜园佛寺空间布列
    4.3 香山寺营造研究
        4.3.1 香山寺营造历史演进
        4.3.2 香山寺相地选址
        4.3.3 香山寺空间布局
        4.3.4 香山寺营造特点总结
    4.4 宗镜大昭之庙
        4.4.1 宗镜大昭之庙的营造缘起及其功能定位
        4.4.2 宗镜大昭之庙相地选址
        4.4.3 宗镜大昭之庙空间布局
        4.4.4 宗镜大昭之庙与避暑山庄仿藏昭庙比较
        4.4.5 宗镜大昭之庙营造特点总结
    4.5 其他
        4.5.1 洪光寺
        4.5.2 玉华寺
5 香山静宜园景致空间营造研究
    5.1 景致空间概述
        5.1.1 香山静宜园景致空间概述
    5.2 景致空间的性质及类型
        5.2.1 性质
        5.2.2 类型
    5.3 典型景致空间
        5.3.1 蟾蜍峰
        5.3.2 来青轩
        5.3.3 园中园——见心斋
6 香山静宜园人居支撑空间营造研究
    6.1 香山静宜园人居支撑空间的历史概况
        6.1.1 概况
        6.1.2 形成过程
    6.2 香山静宜园水利空间营造
        6.2.1 静宜园及其下游水系衍变
        6.2.2 静宜园对玉泉山湖山格局衍变的影响
        6.2.3 静宜园对万寿山湖山格局衍变
    6.3 香山静宜园交通空间营造
        6.3.1 香山交通功能概况及其历史演进
        6.3.2 香山静宜园交通体系建设
        6.3.3 香山静宜园交通空间总结
    6.4 军事
        6.4.1 香山静宜园军事形势分析
        6.4.2 香山健锐营及其历史事件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未尽事宜和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图录
附录 Ⅱ 表录

(5)参与、互动、共享: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治理机制探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主题相关文献的量化分析
        (二)国内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主题
        (三)国内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机制研究
        (四)国内外研究评析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步骤
    四、研究的信效度分析
        (一)研究信度
        (二)研究效度
        (三)研究的理论饱和度
    五、研究伦理
第二章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历史考察
    一、我国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产生与形成背景
        (二)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几种模式
        (三)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问题探究
    二、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演变与动因分析
        (一)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演变轨迹
        (二)教育治理视角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演变原因分析
第三章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治理框架
    一、基础教育集团化治理的经验与意义
        (一)基本经验
        (二)意义追寻
    二、集团化办学治理的基本框架、类型分析及其理论阐释
        (一)基本框架
        (二)类型分析
        (三)理论阐释
    三、参与、互动、共享:基础教育集团治理机制的三维度
        (一)在逻辑发生学上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二)在运作机理上存在内部勾连与联系
        (三)三种机制拥有共同的目标与方向
第四章 参与机制:多方主体介入集团治理
    一、探寻参与机制的学理依据
        (一)参与治理实质是权力转移的过程
        (二)参与是民主深化的重要途径
        (三)制度与行为规范有效维持参与秩序
    二、参与机制运行特征与策略
        (一)多主体的赋权增能
        (二)多渠道的民主参与
        (三)问题产生及时干预
    三、民主管理:基础教育集团化治理的参与机制探寻
        (一)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激化学校自治活力
        (二)完善组织架构与规章制度,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三)构建长效奖励激励机制,内化参与动机
        (四)建立信息反馈与评价机制,提升参与效能
第五章 互动机制:多方主体在协商中形成规则
    一、探寻互动机制的学理依据
        (一)个人意志与环境因果影响互动行为
        (二)建立在平等之上的对话与协商
        (三)产生共同利益达成的互动效应
        (四)共情与理解是互动的根本原则
    二、互动机制运行特征与策略
        (一)明确互动需求
        (二)平等对话与交流
        (三)尝试理解与包容
    三、协商立序:基础教育集团化治理的互动机制探
        (一)实现按需匹配,调动互动积极性
        (二)开展对话与协商,反复磋商达成一致
        (三)学会换位思考,实现互动同频共振
        (四)合理安排互动,形成互动秩序
第六章 共享机制:从资源共享走向价值共识
    一、探寻共享机制的学理依据
        (一)共享涉及使用权的让渡与转移
        (二)共享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三)依托共享平台与途径进行共享
        (四)基于信任实现互利互惠的共享
    二、共享机制运行特征与策略
        (一)借助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二)制定共享规则与规范
        (三)加强主体间的信任与信念感
    三、共识达成:基础教育集团化治理的共享机制探寻
        (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尊重共享主体偏好
        (二)搭建共享共通平台,加速知识的流转与共享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共享行为与秩序
        (四)推进共同组织文化培育,增进主体间的信任
结语:从治理走向善治
    一、总结与反思
        (一)三种机制的运作特征与机理
        (二)三种机制探索的可生长空间
    二、发展与展望
        (一)中国式善治内涵与特征
        (二)走向中国式善治的路径
    三、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H教育联盟章程
    附录二:集团理事长访谈提纲
    附录三:校长访谈提纲
    附录四: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家长访谈提纲
后记
在校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6)新经济时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核心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新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核心理论
    (一)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论
    (三)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科学评估体系理论
    (四)新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路
三、结语

(7)新时期党校(行政学院)读者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读者资源的涵义和研究现状
    (一)读者资源的涵义
    (二)读者资源研究现状
二、党校读者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三、党校读者资源的建设
    (一)读者资源的开发方法
    (二)读者资源的利用
        1. 知识资源的利用。
        2. 读者人力资源的利用。
        3. 读者关系资源的利用。是指图书馆借
四、党校读者资源建设的意义
    (一)对党校图书馆事业的意义
        1. 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2. 丰富党校图书馆资源形式。
        3. 强化馆员队伍建设。
        4. 推进服务体系创新。
        5. 增加图书馆的竞争优势。
    (二)对党校事业的意义
        1. 助力党校文化建设。
        2. 促进党校科研建设。
        3. 推动党校学风建设。
    (三)对党校读者的意义
        1. 符合读者发展需求。
        2. 实现读者共建共享。
        3. 构建读者优势互补。
        4. 建立读者多重支持。
结语

(8)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以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1.1.2 志愿服务助力群众体育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志愿者的相关概念
    2.2 关于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研究
        2.2.1 国外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相关研究
        2.2.3 国内外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研究小结
    2.3 关于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
        2.3.1 长效机制的相关概念
        2.3.2 国外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的相关研究
        2.3.3 国内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的相关研究
        2.3.4 .国内外体育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小结
    2.4 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发展概况
    4.2 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志愿者管理现状分析
        4.2.1 志愿者基本情况分析
        4.2.2 志愿服务整体情况分析
        4.2.3 志愿者管理评价
    4.3 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志愿者管理机制问题分析
        4.3.1 招募渠道集中,宣传形式单一
        4.3.2 培训力度不够,专业知识缺乏
        4.3.3 激励措施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4.3.4 评估工作缺失,反馈渠道不畅
    4.4 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构建
        4.4.1 构建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4.4.2 长效机制的构建原则
        4.4.3 长效机制的构建框架
        4.4.4 招募机制
        4.4.5 培训机制
        4.4.6 激励机制
        4.4.7 评估反馈机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培育和弘扬志愿文化
        5.2.2 加强志愿者管理人才培养
        5.2.3 实施科学人性化管理
        5.2.4 拓宽赛事宣传渠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件一:访谈提纲
    附件二:访谈纪要
    附件三: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志愿者调查问卷
    附件四:问卷效度检验评价表

(9)山东省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有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立美术馆
        2.1.2 免费开放政策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4 第三部门管理理论
第3章 山东省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现状
    3.1 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前后对比分析
        3.1.1 免费开放的必要性
        3.1.2 场馆建设对比
        3.1.3 财政拨款对比
        3.1.4 服务质量对比
    3.2 山东省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中的问题
        3.2.1 展览层次有高原缺高峰
        3.2.2 公教活动互动贫乏
        3.2.3 学术研究水平有限
        3.2.4 社会影响受地域限制
        3.2.5 观众需求了解不充分
        3.2.6 场馆认知度和吸引力不足
    3.3 山东省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中的问题成因
        3.3.1 财政专项资金约束
        3.3.2 社会替代服务威胁
        3.3.3 专业艺术人才短缺
        3.3.4 馆际交流机制不健全
        3.3.5 参观者观察研究空白
        3.3.6 行业内竞争日益加剧
第4章 其他美术馆开放经验借鉴
    4.1 江苏省美术馆的交流模式
    4.2 今日美术馆的营销策略
    4.3 法国卢浮宫的公众政策
第5章 提高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质量的建议
    5.1 争取财政支持
        5.1.1 理清政府拨款审核要点
        5.1.2 丰富财政资金申请途经
        5.1.3 建立项目绩效指标体系
        5.1.4 合理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5.2 拓宽资金渠道
        5.2.1 高级展有偿收入
        5.2.2 市场化参与补充
        5.2.3 文创产品经营销售
    5.3 提高公众意识
        5.3.1 深入了解服务对象
        5.3.2 重视公众需求反馈
        5.3.3 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5.3.4 建立参观者关系框架
    5.4 加强风险管理
        5.4.1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5.4.2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5.4.3 合理选择应对措施
    5.5 提升业务水平
        5.5.1 省级馆牵头带动
        5.5.2 美术馆联盟支撑
        5.5.3 差异化特色定位
        5.5.4 跨领域合作效应
结语
附录
    附录1 美术馆免费开放情况调查表
    附录2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谈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D]. 崔卓敏.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2]L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王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内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D]. 郭丽彬.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4]香山静宜园营造研究[D]. 赵宇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参与、互动、共享: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治理机制探寻[D]. 杨晓莹. 华东师范大学, 2021(11)
  • [6]新经济时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核心理论[J]. 李晓琴. 产业创新研究, 2020(17)
  • [7]新时期党校(行政学院)读者资源建设研究[J]. 陶继华.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 [8]群众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以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为例[D]. 何震宇.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9]山东省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有关问题研究[D]. 张晶婵. 山东大学, 2020(10)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标签:;  ;  ;  ;  ;  

浅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