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汤易凤[1](2016)在《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心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社会适应心理问题伴随着大学生的毕业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主要从其就业过程中的落脚点出发,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社会适应心理问题上,将社会心理适应与大学生相关的就业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性。伴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改革等多方面的影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随着改革形势的变化,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其造成的心理压力也在逐渐的加大,屡见不鲜的“最难”两字逐渐诱发大众的关注。就业问题不仅与大学生自身,同时也与整个民生建设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面对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如不能很好的看待,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由这些就业问题产生的社会适应心理压力,就容易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而会产生许多社会心理不适应问题。社会心理适应,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过程中,是检验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从“学校人”变成“社会人”和“职业人”的重要标志。本文首次从理论的角度提出社会适应心理等概念,并把它应用到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去。本文的研究着重于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参考了国内外关于社会适应心理研究的相关资料,通过采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归纳演绎法,进而提出了文章的独创之处:就业中的社会适应心理。第二部分相关理论概述。通过对社会适应、社会适应心理学的阐述,提出了社会适应心理。进而阐述与社会适应心理相关的理论依据及其结构和功能与意义。第三部分社会适应心理的现状分析。通过制定有关大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心理的问卷调查表,此问卷调查表中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社会适应能力调查表;二是心理适应测试调查表的有效发放,对其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总结性结论。第四部分社会心理不适的原因分析。主要从四个层面即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学毕业生主观原因四个层面。第五部分,相关的解决对策。针对以上的原因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毕业生自身层面进行综合的考量,并在总结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参考性与对策性的建议。

张丽娜[2](2014)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生就业心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而社会就业岗位没有同幅度的增加,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诸多心理问题,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因此,关于如何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引言部分,主要阐述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的提出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大学生就业心理概述。在阐述大学生就业心理涵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培育的重要性,以及培育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理论依据,即人职匹配理论、职业锚理论和马克思青年择业观。第二章,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积极和不良表现,积极的心理表现即积极竞争的心理、直面现实的心理、自主创业的心理和承受挫折的心理,不良的心理表现包括盲目从众心理、恐惧自卑心理、攀比怕苦心理和求便依赖心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的成因,包括社会的就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第三章,阐述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培育的有效对策。包括政府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培育积极的就业心理调适。

秦仕红[3](2013)在《中职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 ——以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在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就业难的形势下,处于竞争弱势的中职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很大压力。为了了解中职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的现状及相关情况,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本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选取玉溪中等职业学校一至三年级430名学生,利用《中职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中职生社会支持、就业心理压力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对负责学生实习就业指导的教师及量表测得值较高和较低的被试的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1.中职生就业心理压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大学生相比,略低于大学生。其中综合素质压力与大学生大体相当。除就业心理预期压力的人口学变量差异不显着以外,中职生的求职竞争压力、专业供需压力、综合素质压力、缺少求职帮助压力等方面在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2.中职生的社会支持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职生的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得分最高,主观支持得分次之,支持利用度得分最低。中职生社会支持的三维度及总分除专业类别、性别、生源类别的差异显着外,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还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支持利用度还存在显着的担任职务差异和获奖次数差异。中职生的社会支持中,对支持的利用度较差,整体有待提高。3.中职生的社会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呈显着正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对中职学校如何调节中职生社会支持,缓解其就业心理压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学校应联系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对支持的利用度;家校联合,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优化中职生的就业心理环境。以此从客观上优化中职生的社会支持。另外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自我了解和认识,调整学生的就业认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从学生的主观认识上调节其就业心理压力。

文爱国[4](2013)在《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大。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如不及时调整自身心态,或者不能很好利用他人的援助来增强就业心理承受力,将直接危害身心健康,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做出极端行为,例如出现犯罪或自杀等情形,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因此,怎样使大学生客观地面对就业难的现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就业压力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辅导员是高校与学生联系的一座桥梁,他们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帮助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分别针对陕西高校500名大四毕业生和50名辅导员进行了测验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水平较高。(2)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水平在性别、专业、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3)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的缓解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就业心理压力就越小。(4)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具有显着的作用,但目前主要是信息支持和技能支持,心理支持较少,总体支持水平较低。(5)在就业竞争环境、专业供求矛盾、就业心理预期等方面,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效果十分明显。针对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社会、政府和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的重视认可程度,科学合理地配备辅导员,并不断加强其专业化和职业化培训,为其能更好地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发挥社会支持的师资优势创造条件,同时辅导员应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素质培养,积极开拓其为大学生提供社会支持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李佩芸,李弘阳,何婧文,贾磊[5](2012)在《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全国艺术类大学生人数剧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王爱华[6](2012)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试》文中指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2012年1月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 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同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当前形势下,如何找到工作,避免一毕业就失业,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产生心

肖芳[7](2012)在《地方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利用自编的就业心理压力问卷,对210名地方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地方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依严重程度依次是困惑和迷茫、紧张烦躁、焦躁甚至恐惧、自卑甚至自负、极度不满;就业心理压力主要与生源地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关系,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据此提出应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对策:开展全程就业指导;提高地方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力;提供就业心理指导;拓展社会支持系统。

李楠[8](2012)在《上海市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残疾大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遇,但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压力与挑战,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指导。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上海市37所高等院校的124名残疾大学生及115名非残疾大学生实施调查,并对9名残疾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影响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残疾大学生整体就业心理水平不高,且两极分化较为明显;(2)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政策认知良好,但自我及职业认知显着低于非残疾大学生;(3)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较为消极,社会的不接纳态度造成的压力最大;(4)残疾大学生就业准备普遍不足,尤其缺乏清晰的职业意向和职业规划;(5)残疾大学生的就业个性倾向鲜明,尤为注重环境和精神因素;(6)残疾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等因素与其就业心理存在显着相关。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了提升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的四点建议:(1)健全残疾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提高社会接纳度;(2)加强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实施差别化的指导策略;(3)增进与残疾大学生情感层面的沟通,提高家庭亲密度;(4)主动寻找实践机会,充分利用现有社会支持。

姚月红[9](2010)在《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文中认为当前,就业心理危机已成为困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诸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梳理了其形成的一般机理,并提出一种"三因素互动"假设。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是一种特殊的发展性危机,它往往是在外界应激源、个体心理素质、社会支持程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个体心理素质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多因素、多资源的合力作用。

孙莉[10](2012)在《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当前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诸如大学生对就业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对就业期望值要求过高;对社会、学校、家庭产生过度依赖心理等等。如果这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引发许多社会负面影响。本论文正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从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高校教育体制的变革、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学生自身因素多角度、全方面的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再从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特别是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加强等多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开拓进取、勇于创业,希望以此帮助当代大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实现其顺利就业。让更多的大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投身到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二、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心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社会适应
        (二)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适应心理
    二、社会适应心理的来源及相关理论依据
        (一)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起源及发展过程
        (二)社会适应心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三)社会适应心理的基本内容
    三、社会适应心理的结构与功能
        (一)社会适应心理的结构
        (二)社会适应心理的功能与意义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适应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中社会适应心理问题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中社会心理适应发展现状
        (二)大学生就业中社会适应心理问题常见表现
    二、大学生就业中社会适应心理现象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步骤
        (四)调查工具
    三、大学生就业中社会适应心理现象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社会适应能力结果及分析
        (二)心理适应测试结果及分析
        (三)结论
第四章 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心理不适应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原因
        (一)社会整体多元化
        (二)社会发展竞争性
        (三)社会歧视及阶层偏见
        (四)社会支持与人格特质差异
    二、学校教育原因
        (一)就业心理问题不重视
        (二)学科建设平台不完善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
        (四)社会实践的实施程度不规范
    三、家庭教育原因
        (一)个体教育差异化
        (二)不良特性的继承
        (三)家庭期望值过高
    四、大学毕业生主观原因
        (一)自我的认知偏颇
        (二)多重情绪的复杂交织
        (三)对就业环境的错误判断
        (四)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
第五章 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能力的对策思考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加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自身的认可度
        (二)调节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期望值
        (三)完善社会整体的就业环境
    二、加强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一)完善就业相关课程设置
        (二)加强就业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开展有效的就业社会实践活动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支持作用
        (一)重视家庭教育的启蒙因素
        (二)转变传统的家庭就业观念
        (三)合理调整家庭就业期望值
    四、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自我适应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转变就业中惯有的心理思维定势
        (三)建立发展性生涯规划
        (四)克服就业心理障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简介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等情况

(2)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调查研究法
        3、 分析归纳法
    (四) 创新点
一、 大学生就业心理概述
    (一) 相关概念辨析
        1、 心理
        2、 就业心理
        3、 大学生就业心理
    (二) 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培育的重要性
        1、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完善
        2、 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
        3、 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合理制定及实施
        4、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培育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理论依据
        1、 人职匹配理论
        2、 职业锚理论
        3、 马克思青年择业观
二、 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一)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 问卷调查的基本内容
    (二) 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积极表现
        1、 积极参与的心理
        2、 直面现实的心理
        3、 自主创业的心理
        4、 承受挫折的心理
    (三) 当前大学生不良的就业心理表现
        1、 盲目从众的心理
        2、 恐惧自卑的心理
        3、 攀比怕苦的心理
        4、 求便依赖的心理
    (四) 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成因分析
        1、 社会的就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3、 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三、 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培育的有效对策
    (一) 政府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1、 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
        2、 多渠道帮扶大学生就业
        3、 倡导正确的就业导向
    (二) 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1、 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2、 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3、 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三) 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培育积极的就业心理
        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 科学地进行就业心理调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中职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 ——以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概念的界定
    1.3 相关理论
        1.3.1 压力及其相关理论
        1.3.2 压力的理论模型
        1.3.3 社会支持对压力的缓冲机制
    1.4 文献综述
        1.4.1. 就业心理压力的研究综述
        1.4.2 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
    1.5 社会支持、就业心理压力的研究述评
    1.6 本研究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设
    2.3 被试的抽取
    2.4 测量工具
        2.4.1 中职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2.4.2 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
    2.5 研究程序
3 中职生社会支持和就业心理压力的研究结果
    3.1 中职生的就业心理压力状况
        3.1.1 中职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总体现状
        3.1.2 中职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3.2 中职生的社会支持状况
        3.2.1 中职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现状
        3.2.2 中职生社会支持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3.3 中职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关
        3.3.1 中职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3.3.2 社会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4 讨论分析
    4.1 中职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的讨论
        4.1.1 中职生就业心理压力总体状况的讨论
        4.1.2 中职生就业心理压力人口学变量差异的讨论
    4.2 中职生社会支持现状的讨论
        4.2.1 中职生社会支持总体状况的讨论
        4.2.2 中职生社会支持支人口学变量差异的讨论
    4.3 中职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相关的讨论
    4.4 减轻中职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几点思考
5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果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关于就业心理压力的研究
        2.1.1 有关压力的理论
        2.1.2 有关就业压力的理论
        2.1.3 国内有关就业压力的研究概况
    2.2 社会支持文献综述
    2.3 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影响的现状研究
第三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综述法
        3.2.2 问卷调查法和 SPSS 统计分析
        3.2.3 个案访谈法
    3.3 研究工具
        3.3.1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量表
        3.3.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3.3.3 个案访谈提纲
    3.4 研究对象
第四章 结果分析
    4.1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现状
        4.1.1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总体状况
        4.1.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差异分析
        4.1.3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差异分析
        4.1.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差异分析
        4.1.5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差异分析
        4.1.6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差异分析
        4.1.7 党员与非党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差异分析
    4.2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
        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差异分析
        4.2.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差异分析
        4.2.3 是否学生干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差异分析
    4.3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4.4 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4.4.1 辅导员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
        4.4.2 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关性
第五章 讨论
    5.1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
        5.1.1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整体状况
        5.1.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存在显着差异
        5.1.3 不同学科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存在显着差异
        5.1.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存在差异
        5.1.5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存在显着差异
    5.2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5.3 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
第六章 完善辅导员社会支持体系,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几点建议
    6.1 辅导员建设是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师资保障
        6.1.1 科学合理地配备辅导员
        6.1.2 提高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6.1.3 加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培训
    6.2 提高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意识
    6.3 开拓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方式
    6.4 完善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体系,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6.4.1 社会要加大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
        6.4.2 高校要加强辅导员工作的重视度
        6.4.3 辅导员要实现自我效能的最大化,找到职业归属感
        6.4.4 培养学生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详细摘要

(5)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现状
    (一) 认知心理问题
        1. 自我认知不准确
        2. 就业信心不足, 易导致自卑心理
    (二) 情绪心理问题
        1. 焦虑心理
        2. 抑郁心理
    (三) 社会心理问题
二、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因素
    (二) 家庭因素
    (三) 学生自身因素
三、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完善社会的就业机制
    (二) 重视家庭教育
    (三)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2. 正确认识自己, 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3. 树立自信心

(6)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因担忧而焦虑
    1.2 因自卑而抑郁
    1.3 因自负而偏执
    1.4 因依赖而退缩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因素
    2.2 家庭因素
    2.3 学校因素
    2.4 自身因素
3 积极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方法
    3.1 外部环境调试
        3.1.1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3.1.2 积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3.1.3 有针对性地进行择业技巧指导
        3.1.4 以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3.2 自身调试
        3.2.1 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3.2.2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3.2.3 转变认知
        3.2.4 转化情绪
        3.2.5 适度宣泄
        3.2.6 自我放松

(7)地方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过重的原因
    (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过重
    (二) 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过重
二、地方工科院校文科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调查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内容分析
        1.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2.专业对就业的影响。
        3.就业心理压力现状。
    (三) 结论
三、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的策略
    (一) 开展全程就业指导
    (二)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
    (三) 提供就业心理指导
    (四) 拓展社会支持体系

(8)上海市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 问题提出
    2 概念界定
        2.1 残疾大学生
        2.2 就业心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意义
        4.1 理论意义
        4.2 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1.1 相关理论简介
        1.2 相关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概述
        2.1 残疾人就业研究概述
        2.2 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概述
        2.3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可拓展空间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内容
    4 研究工具
        4.1 调查问卷
        4.2 访谈提纲
    5 研究过程
        5.1 预调查
        5.2 正式调查
        5.3 正式访谈
        5.4 数据分析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1.1 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总体情况
        1.2 与非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总体比较
        1.3 不同组别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比较
    2 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相关因素分析
        2.1 个体、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因素与就业心理的相关分析
        2.2 各相关因素对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回归分析
第五部分 讨论与建议
    1 讨论
        1.1 残疾大学生整体就业心理水平不高,且两极分化较为明显
        1.2 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政策认知良好,但自我及职业认知水平低
        1.3 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较为消极,社会的不接纳态度造成的压力最大
        1.4 残疾大学生就业准备普遍不足,尤其缺乏清晰的职业意向和就业规划
        1.5 残疾大学生的就业个性倾向鲜明,尤为注重环境和精神因素
        1.6 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等因素与就业心理存在显着相关
    2 建议
        2.1 健全残疾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提高社会接纳度
        2.2 加强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实施差别化的指导策略
        2.3 增进与残疾大学生情感层面的沟通,提高家庭亲密度
        2.4 主动寻找实践机会,充分利用现有社会支持
第六部分 创新与不足
    1 创新
    2 不足
附录
    附录1 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査问卷
    附录2 非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问卷专家效度结果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10)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问卷调查方法
        1.4.3 统计分析法
    1.5 研究的范围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内涵
    2.2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
        2.2.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2.2.2 调查的工具和基本方法
        2.2.3 全国青年SCL-90 常模(N=781)
        2.2.4 被调查的大学生各因子分布情况
        2.2.5 自制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2.3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大学生对就业高度焦虑与恐慌
        2.3.2 大学生对就业抱有过高心理期望
        2.3.3 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家长过分依赖
        2.3.4 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过度自卑与自负心理
        2.3.5 大学生普遍存在从众与盲目攀比心理
        2.3.6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较明显挫败心理
第3章 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
    3.1 社会综合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3.1.1 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改革的影响
        3.1.2 市场经济与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
        3.1.3 用人单位不恰当的“人才观、选才观”的影响
    3.2 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端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弱化
        3.2.1 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
        3.2.2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滞后
    3.3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3.4 大学生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
        3.4.1 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偏差
        3.4.2 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3.4.3 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合理
        3.4.4 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不强
第4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正确引导
    4.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4.1.1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和谐就业
        4.1.2 用人单位合理选材,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4.2 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
        4.2.1 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4.2.2 高校应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4.3 发挥家庭的主要作用
    4.4 大学生应完善自我就业心理
        4.4.1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评价体系
        4.4.2 充分了解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
        4.4.3 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4.4.4 调整就业观念,促进人格完善
        4.4.5 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结论
附录Ⅰ: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四、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心理问题研究[D]. 汤易凤. 沈阳师范大学, 2016(09)
  • [2]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 张丽娜. 渤海大学, 2014(09)
  • [3]中职生社会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 ——以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为例[D]. 秦仕红.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5)
  • [4]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D]. 文爱国.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8)
  • [5]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李佩芸,李弘阳,何婧文,贾磊. 新课程学习(下), 2012(09)
  • [6]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试[J]. 王爱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2(18)
  • [7]地方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研究[J]. 肖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2(03)
  • [8]上海市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李楠.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1)
  • [9]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J]. 姚月红.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0(00)
  • [10]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 孙莉.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