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一、对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杨茹冰[1](2021)在《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函数主题教学为例》文中认为数学运算素养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给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教育培养的核心能力,将数学运算素养落实于教学中是数学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界定核心概念,确定研究的理论依据;调查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成因;以函数主题内容为例,基于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设计教学过程,并完成教学实践,得出提升数学运算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表明,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水平一知识理解,水平二知识迁移有待提升,较少学生达到水平三知识创新。男女生在数学运算素养的整体发展上无显着差异,但男生在知识创新上会优于女生。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概念不清,对运算对象的错误理解;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出现运算法则的负迁移;运算思路模糊、不够严谨;忽视运算细节导致运算结果错误;运算步骤书写的不规范等。导致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对2017版课标和2019年新版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认识不够全面;教师不够重视数学运算,缺乏运算的示范引领。从学生自身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低,缺乏数学运算积极性;学生对数学运算的不良习惯;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生不善于对数学运算的总结反思。根据教学实践效果研究表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数学运算素养的策略有:关注数学情境,理解运算对象;夯实知识基础,掌握运算法则;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运算反思;精选精讲例习题,加强运算示范;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运算教学;合理利用资源,开设校本课程。

魏晨曦[2](2021)在《基于“再创造”理论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数学教育更加注重育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活动课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更加受到重视。义务教育、高中新课标均对数学活动课程内容提出了相关要求。初中阶段是承接小学铺垫高中的重要阶段,在初中开展适当的数学活动课以达成教育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教育部2019年也提让学生在教学中亲身感悟知识和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再创造”理论提倡在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将要学习的东西挖掘和创造出来。该理论常被作为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基础,但却很少能在活动课中真正实现再创造。因此本研究基于“再创造”理论对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进行整体分析,使再创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整体体现。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确定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为研究的进行与实施打好前提基础。再采用调查问卷法与访谈法分别对研究学校的学生与教师进行调查,了解研究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作用认识清晰但由于实际情况影响开展不便。其次研究针对基于“再创造”理论初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整体分析。确定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的五个原则:教师主导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数学化原则;再创造原则;层次性原则。结合“再创造”理论与三维目标明确整体教学目标,并分析活动内容与知识内容的纵横结构和内容重点与难度,构建教学评价指标。基于“再创造”理论设计实验型、探究型、建模型三类初中数学活动课,并对三个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具有注重学生为活动主体、活动多层次多样化、改变教学观与数学观的特点。总结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策略如下:(1)重视情境引入,问题“再产生”。(2)问题数学化,结论“再猜想”。(3)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活动中“再创造”。(4)归纳总结与深层学习,知识经验“再应用”。

朱霞[3](2021)在《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课堂情境创设现状研究 ——以上海P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一轮课程深化改革的开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的培养重点,而其中关于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了新的研究重点。有学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并非通过简单的教授就能获得,它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本研究认为要实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的目的,应以情境为载体,考察情境创设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况。本文首先运用文献法搜集和整理数学核心素养和情境创设的相关文献,为全文提供理论基础。然后通过课堂观察法深入小学课堂,收集12节沪教版小学课堂实录,同时使用访谈法访谈6位数学教师,并从情境创设的认识、情境创设的类型、情境创设的素材和情境创设的呈现这四大方面来分析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中对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得出结论如下:情境创设的认识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情境创设重要性被认可;核心素养在新授阶段的情境中缺乏重视;纯数学情境对核心素养培养作用较小。情境创设的类型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情境碎片化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单一情境难以帮助学生感知并建立数学模型。情境创设的素材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素材针对性较强,真实性有待加强;素材缺乏时代性,不够新颖;素材的值性不够,深度不足。情境创设的呈现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呈现形式丰富且广泛;情境问题呈现规范性和指向明确性较强;情境问题呈现缺乏层次性和主体性;情境呈现以合作探究形式呈现情况较少。最后,根据分析出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相关策略具体如下: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情境创设的“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创设问题链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想问题;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刘燕[4](2021)在《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调查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文中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双基”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是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数学教育的进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以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通过阅读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为:(1)如何理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2)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现状如何?(3)针对调查出现的问题,如何结合教学案例分析结论提出促进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建议?并对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的教材内容进行了梳理。分别对三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现状,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课前预习活动比较少;(2)学生自主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比较少;(3)学生不善于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4)学生在交流和反思经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5)学生行为操作经验较好,思维层面的经验一般。结合调查存在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结论,提出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建议:(1)课前、课中、课后并重;(2)创设活动情境,提升学生兴趣;(3)通过交流合作促进经验融合;(4)通过总结反思促使经验升华;(5)合理设置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孙莉莎[5](2021)在《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以“统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四基,模型思想不仅作为基本思想之一,也是抽象、推理三大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思想的形成推动数学向前发展,把数学与现实世界建立起联系。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可忽视。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及一师一优课平台中“统计”单元部分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和建模教学的过程进行阐述。其次,通过观课发现目前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创设的情境不易被学生接受,数学建模意识模糊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不灵活等问题。再次,对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有限,教师对模型思想的把握不全面,同时教师对建模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最后,分别从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数学建模意识、加强数学模型的应用几个方面对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应用策略。小学阶段形成数学模型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大量教学视频、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的分析,总结出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为小学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提供指导性建议。

黄月[6](2020)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受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单一采用讲授的方式传授知识,并以卷面成绩进行最终学生评价。然而单一性的讲授方式及落后的评价方式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为课本中数学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学生也难以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因此,教师需要积极采用生活化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生活化,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习方式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相关培训较少,部分教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仅处于了解一些的层面上,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陷入了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因此,本论文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定义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并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存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教学案例针对性提出操作性强的改进策略。本文通过对一线数学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及问卷调查,从学生和教师角度了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现存在问题。通过调查得出生活化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认知程度不高;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对生活化教学素材挖掘不深、利用率不高,甚至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落后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改进策略,在每一个论点下都给出了相应的案例加以说明,使本文提出的策略更具有操作性。从根本上讲,教师需要树立生活化教育理念设置长远性教学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提高教研能力形成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从实践操作上讲,教师在教学中需根据学生年龄及思维特征灵活设置生活化教学情景,通过情景设置集中学生注意力;兼顾数学“抽象性”的学科特点,创新性使用教材,挖掘生活化素材并赋予其数学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使用生活化教学语言、借助明确指向性的课堂提问、游戏等生活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家校合力,改进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细致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为不同能力结构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着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刘应欢[7](2020)在《利用现实素材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国家部署新课改以来,教育工作者们不断修改、不断创新,而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培养成的公民的目标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的基础教育也势必需要寻求变化和进步。新课改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国家和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养,素质教育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民素质教育工程的基本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就是要培育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培养出新时代的高质量人才。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是极抽象的学科,数学学科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针对小学数学来说,仅仅用抽象的数学语言表述令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根据学生特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科结合起来,抽象的数学语言变得形象,便于理解,使之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现实世界中逐步抽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小学数学利用现实素材教与学研究情况,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分析、解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的方法,现实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教学中体现数学对现实世界的作用,总结、归纳对应的操作策略,将策略付诸实践,切实达到提高小学生利用现实素材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体会数学对现实世界的实用性。总结出利用现实素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创设与现实素材贴近的情境、提出基于现实素材的数学问题、理性加工现实素材、数学与现实互译,采用这些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初步建立模型思想,使学生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从启发学生思考、理解数学概念和算法算理等方面呈现了实践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分析。

王茂君[8](2020)在《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已逐渐由重知识、重技能转向重能力发展,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所必备的重要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数学预习是联接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的纽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预习单是落实教师预习任务和预习要求,由教师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设计的科学的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支架”,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脚手架”,能够有效落实课前预习,改善课前预习效果不佳的现状,长此以往,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是基于任务驱动理论,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的探讨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是任务驱动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强调任务的真实性、目标的明确性、学习的过程性和合作性,倡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真实的任务背景下进行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证明在这种任务驱使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很大提升,因此,在任务驱动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实施来落实课前有效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学生主动学习是可行的。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通过查阅和整理任务驱动理论及预习单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任务驱动相关理论和预习单的研究现状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探讨和论述了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本研究把小学数学预习单定义为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对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针对某一内容而设计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下的小学数学预习单应具有科学性、动态性、预设性和导学性的特征。并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要求论述了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价值即:有助于新课程标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将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落到实处;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是从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入手,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依据、设计流程、设计方法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任务驱动学习为设计理念,遵循预习单设计的一定原则,分析教材与课标,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学习任务,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课型,以案例的形式讨论了具体设计的方法。四是从实践层面,依据总结得出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结合具体课例设计数学预习单并设置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实验,再通过前后测成绩分析、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及对教师的访谈得出实验结论,分析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实施对学生及教学的影响。五是对整个预习单设计与运用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探讨了预习单在运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并提出尝试性的建议,期望能将预习单的价值真正发挥。

唐娜[9](2020)在《我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比较研究 ——以现行十版教科书为例》文中认为学生的数学表现与数学教科书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数学教科书中的现实问题情境,对提升我国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质量,改善学生的数学表现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问题为:(1)我国现行十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情境的类型有何异同?(2)我国现行十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情境的真实性、情境的必要性有何异同?(3)我国现行十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插图的真实性、插图的必要性有何异同?为研究上述问题,研究选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出版的人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浙教版、湘教版、苏科版、青岛版、沪科版、鲁教版、冀教版共十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为比较对象,各版选取“一次函数”、“勾股定理”、“数据的分析”三大知识章节中的现实问题情境为比较的具体内容。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情境类型、情境真实性、情境必要性、插图真实性、插图必要性五个维度构建现实问题情境分析框架。进一步应用所构建的分析框架,对十版教科书中的现实问题情境进行编码,经检验编码信度可靠,最后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十版教科书中的现实问题情境编码进行定量的分析与比较。通过对我国十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的分析与比较,主要得到如下几条研究结论:(1)从情境类型上看:十版教科书中四种情境类型均表现为“个人情境为重,职业情境次之,社会情境第三,科学情境最低”的分布形式,十版教科书中各类型情境设置特色不明显。(2)从情境真实性上看:十版教科书中构造式情境占比均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准真实情境和完全真实情境占比极少。人教版教科书中真实型情境的占比略高,其余九版教科书中不同真实性情境的分布无显着性差异。(3)从情境必要性上看:十版教科书中三种必要性情境均表现为“相关且必要型情境为主,无关型和绝对必要型情境为辅”的分布形式。高水平的绝对必要型情境比例不高。冀教版和沪科版的分布一致,北师大版和青岛版的分布一致,其余六版教科书中不同必要性情境的分布无显着性差异。(4)从插图真实性与插图必要性上看,沪科版、华师大版、湘教版、浙教版四版教科书中插图真实性水平高必要性水平低,无显着性差异。北师大版、鲁教版、青岛版、人教版和冀教版五版教科书插图必要性水平高真实性水平相对不足,无显着性差异。苏科版教科书中插图必要性水平高真实性水平适中。基于研究结果和结论,对我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的编写提出如下四条建议:(1)适当凸显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个性化特色;(2)有效提升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真实性水平;(3)适度加强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必要性水平;(4)合理调控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插图的真实性与必要性水平。

王寒[10](2020)在《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成为全社会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当今新时代,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所以与解决问题紧密相连的模型思想在各个行业领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模型思想是数学学科中的三大基本思想之一,在数学思想方法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培养、思维模式的发展以及现实生活中工作或研究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新的课程改革也将模型思想的培养视为重点项目。因此,本研究对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策略进行探究,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本研究在大量查阅相关理论着作与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型思想的具体含义,以及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弗赖登塔尔的数学化思想等理论,对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的特点、原则以及方式进行概述。其次,对“数与代数”板块的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全面归纳可抽象为数学模型的相关知识点,发现其中大部分知识点都可以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对部分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呈现情况进行分析。随后,通过问卷、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从教师对模型思想的理解情况;对“数与代数”中模型思想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模型思想的落实情况等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再次,归纳出当前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对模型思想缺乏了解;对“数与代数”内容中模型思想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过于重视知识的掌握,忽略探究过程;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模型思想。然后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探究,主要是教师对模型思想缺少重视;对本体性知识缺乏系统掌握;知识取向的传统教学观念难以改变以及对模型思想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了解等。最后,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有:加强培训学习,提升教师素养;全面梳理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巧设问题情境,发现数量关系;经历数学化过程,培养模型思想;自主合作探究,深化模型思维;及时总结反思,迁移应用模型等,部分策略论述中还结合了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二、对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函数主题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核心概念界定
    2.3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过程
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对象与过程
    4.2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现状分析
    4.3 分析小结
第五章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问题与成因
    5.1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发展存在的问题
    5.2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5.3 分析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学运算素养养成的教学实践
    6.1 基于数学运算素养分析《2017 版课标》要求
    6.2 落实数学运算素养的双向细目表
    6.3 以数学运算素养为重点设定教学目标
    6.4 教学案例分析
    6.5 实践效果分析
第七章 培养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教学策略
    7.1 关注数学情境,理解运算对象
    7.2 夯实知识基础,掌握运算法则
    7.3 激发学习兴趣,重视运算反思
    7.4 精选精讲例习题,加强运算示范
    7.5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运算教学
    7.6 合理利用资源,开设校本课程
第八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前测测试题
    附录3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后测测试题
    附录4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2)基于“再创造”理论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部对“中小学活动教学”的要求
        1.1.2 《课标》对“数学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1.1.3 教材中“数学活动”的地位
        1.1.4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1.1.5 “再创造”理论的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数学活动
        1.3.2 数学活动课
        1.3.3 “再创造”活动教学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研究计划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与分析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的研究现状
    2.4 文献评述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的方法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1 学校的选取
        3.3.2 学生与教师的选取
    3.4 研究工具
        3.4.1 问卷的设计
        3.4.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5 研究理论基础
        3.5.1 做中学
        3.5.2 建构主义理论
        3.5.3 多元智能理论
        3.5.4 “再创造”理论
    3.6 小结
第4章 数学活动课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4.1 教师访谈分析
        4.1.1 教师访谈记录编码
        4.1.2 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4.2 学生数学活动调查分析
        4.2.1 问卷信效度分析
        4.2.2 调查过程与数据编码
        4.2.3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4.3 数学活动课实施情况调查结论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再创造”理论的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分析
    5.1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原则
        5.1.1 教师主导性原则
        5.1.2 学生主体性原则
        5.1.3 数学化原则
        5.1.4 再创造原则
        5.1.5 层次性原则
    5.2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教学目标分析
    5.3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教学内容分析
        5.3.1 教材内容分析
        5.3.2 知识结构分析
        5.3.3 重难点分析
    5.4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5.5 教学评价设计
        5.5.1 教学设计视角的评价指标建构
        5.5.2 评价体系标准编码
    5.6 小结
第6章 基于“再创造”理论的数学活动课案例分析
    6.1 实验型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6.1.1 展开与折叠教学案例
        6.1.2 教学案例分析
        6.1.3 教学评价
    6.2 建模型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6.2.1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案例
        6.2.2 教学案例分析
        6.2.3 教学评价
    6.3 探究型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6.3.1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案例
        6.3.2 教学案例分析
        6.3.3 教学评价
    6.4 课后访谈分析
        6.4.1 学生访谈
        6.4.2 教师访谈
    6.5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1.1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特点
        7.1.2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教学策略
    7.2 研究的反思与不足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附录 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3)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课堂情境创设现状研究 ——以上海P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改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对情境创设的要求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四)情境创设对培养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有重要价值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数学情境
        (二)数学情境创设
        (三)数学核心素养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和培养途径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
    二、关于情境创设的研究
        (一)情境创设的教学实践研究
        (二)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研究
    四、研究评价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
    二、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三、研究维度的确认
        (一)情境创设的认识
        (二)情境创设的类型
        (三)情境创设的素材
        (四)情境创设的呈现
    四、研究样本选取
        (一)课例的选取
        (二)访谈对象的选取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情境创设的认识与核心素养培养
        (一)情境创设重要性被认可
        (二)核心素养在新授阶段的情境中缺乏重视
        (三)纯数学情境对核心素养培养作用较小
    二、情境创设的类型与核心素养培养
        (一)情境碎片化不利于核心素养培养
        (二)单一情境难以帮助学生感知并建立数学模型
    三、情境创设的素材与核心素养培养
        (一)素材针对性较强,真实性有待加强
        (二)素材缺乏时代性,不够新颖
        (三)素材的价值性不够,深度不足
    四、情境创设的呈现与核心素养培养
        (一)呈现形式丰富且广泛
        (二)情境问题呈现规范性和指向性较强
        (三)情境问题呈现缺乏层次性和主体性
        (四)情境呈现以合作探究形式呈现情况较少
第五章 策略与建议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开展专项培训学习活动
        (二)组织教师进行整体性反思
    二、重视情境创设的“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二)创设直观的情境,培养直观想象素养
        (三)选取有价值性的素材,综合性地培养核心素养
    三、创设问题链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想问题
        (一)设计层次性问题链,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二)在情境中融合算理和算法,有效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四、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一)选用恰当数量情境,引导学生数据分析构建数学模型
        (二)设计合作探究的主题化情境,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提纲
附录 B 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课堂情境创设观察表
致谢

(4)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调查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1.1.2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小结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活动
        2.1.2 经验
        2.1.3 数学活动
        2.1.4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2 理论基础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2.2 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教材内容分析
第3章 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学生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1.4 调查结果分析
    3.2 教师访谈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内容
        3.2.4 访谈结果分析
    3.3 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4章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
    5.2 案例二:容积和容积单位
    5.3 案例分析结论
第5章 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建议
    5.1 课前、课中、课后并重
    5.2 创设活动情境,提升学生兴趣
    5.3 通过交流合作促进经验融合
    5.4 通过总结反思促使经验升华
    5.5 合理设置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5)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以“统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价值
一、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阐释
    (一)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理论
        1.数学模式理论
        2.问题解决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
    (二)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概念
        1.数学建模
        2.数学模型
        3.模型思想
        4.小学数学模型思想
    (三)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过程模式阐释
        1.创设情境
        2.提出假设
        3.建立模型
        4.求解模型
        5.验证模型
        6.应用模型
二、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设的情境不易被学生接受
        1.情境的创设不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
        2.创设的情境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
        3.问题情境的创设较为单一
    (二)数学建模意识薄弱
        1.提出假设中教师过多参与
        2.数学建模的过程较为简单
        3.求解模型中学生地位不突出
    (三)数学模型的应用不灵活
        1.训练数学模型的练习题目较少
        2.强化数学模型的应用方法固化
        3.评价数学模型的应用效果不及时
三、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数学模型思想融入有限
        1.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
        2.教材挖掘不够
        3.教学目标模糊
    (二)数学模型思想把握不全面
        1.数学建模能力稍弱
        2.忽视模型建构
        3.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
    (三)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视不足
        1.模型思想的理解不到位
        2.教学方法有限
        3.评价效果不佳
四、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1.创设利于数学模型建立的问题情境
        2.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
        3.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
    (二)提高数学建模意识
        1.提供提出假设的机会
        2.关注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加强数学模型的应用
        1.强化模型训练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数学建模教学环节的课堂观察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相关研究进展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相关研究理论
    2.3 相关文献综述
    2.4 小结
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3.1 调查研究设计
    3.2 教师问卷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
    3.3 学生问卷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
4.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存问题及成因
    4.1 存在的问题
    4.2 问题成因
5.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5.1 改良长远教学目标缺失,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教学理念
    5.2 改善教学情境形式化,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5.3 改变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利用教学内容生活化拓展学生思维
    5.4 改善单一教学方式,利用教学方式生活化促进学生理解
    5.5 改变唯分是从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6.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利用现实素材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利用现实素材教学的研究
    2.2 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3.1 基本概念的界定
    3.2 研究的内容
    3.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4.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4.1 创设与现实素材贴近的情境
    4.2 提出基于现实素材的数学问题
    4.3 理性加工现实素材
    4.4 数学与现实互译
5.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
    5.1 创设情境与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案例
    5.2 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数学概念的案例
    5.3 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算法算理的案例
6.实践效果与反思
    6.1 实践初步效果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设计
一、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一)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内涵
    (二)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特征
    (三)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价值
二、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
    (一)设计的理念
    (二)设计的原则
    (三)设计的依据
    (四)设计的流程
    (五)设计的方法
三、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应用微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及变量控制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课例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六)实验结论与反思
四、任务驱动下预习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反思
    (一)需精准把握学情设计预习单
    (二)需科学把握设计主体进行预习单设计
    (三)需做好预习单与课堂的衔接工作
    (四)避免预习单模式化、作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我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比较研究 ——以现行十版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落实数学课程情境设计现实应用性要求的需要
        1.1.2 提升我国数学教科书问题情境质量的需要
        1.1.3 提升我国学生现实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情感的需要
        1.1.4 已有关于数学教科书中问题情境研究的不足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数学教科书
        1.2.2 问题情境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文本分析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7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的作用
        2.1.2 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的研究现状
        2.1.3 数学教科书现实问题情境的分类研究
        2.1.4 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的设置原则
        2.1.5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情境认知理论
        2.2.2 认知负荷理论
第三章 十版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比较研究的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教科书比较版本
        3.1.2 教科书比较的具体内容
    3.2 分析框架
        3.2.1 情境类型分析框架
        3.2.2 情境真实性分析框架
        3.2.3 情境必要性分析框架
        3.2.4 插图真实性分析框架
        3.2.5 插图必要性分析框架
    3.3 编码说明
        3.3.1 位置检索码
        3.3.2 水平标记码
        3.3.3 编码示例
        3.3.4 编码信度
    3.4 数据收集和处理
第四章 十版数学教科书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比较研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十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概况
    4.2 我国十版教科书中情境类型比较
        4.2.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2.2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4.2.3 具体内容分析
    4.3 我国十版教科书中情境真实性的比较
        4.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3.2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4.3.3 具体内容分析
    4.4 我国十版教科书中情境必要性的比较
        4.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4.2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4.4.3 具体内容分析
    4.5 我国十版教科书中插图真实性的比较
        4.5.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5.2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4.5.3 具体内容分析
    4.6 我国十版教科书中插图必要性的比较
        4.6.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6.2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4.6.3 具体内容分析
    4.7 本章小结
        4.7.1 十版教科书中情境类型比较研究结果
        4.7.2 十版教科书中情境真实性比较研究结果
        4.7.3 十版教科书中情境必要性比较研究结果
        4.7.4 十版教科书中插图真实性与插图必要性比较研究结果
第五章 研究的讨论、结论与建议
    5.1 讨论
        5.1.1 关于十版教科书中情境类型比较研究的讨论
        5.1.2 关于十版教科书中情境真实性比较研究的讨论
        5.1.3 关于十版教科书中情境必要性比较研究的讨论
        5.1.4 关于十版教科书中插图真实性与插图必要性比较研究的讨论
        5.1.5 不足与展望
    5.2 结论
    5.3 建议
        5.3.1 适当突显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个性化特色
        5.3.2 有效提升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真实性水平
        5.3.3 适度加强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必要性水平
        5.3.4 合理调控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插图的真实性与必要性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北师大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编码
    附录二 :沪科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编码
    附录三 :华师大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编码
    附录四 :冀教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编码
    附录五 :鲁教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编码
    附录六 :青岛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编码
    附录七 :人教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编码
    附录八 :苏科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编码
    附录九 :湘教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编码
    附录十 :浙教版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编码
致谢

(10)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文献综述
    (五)核心概念界定
    (六)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概述
    (一)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的特点
    (二)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的原则
    (三)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的方式
二、“数与代数”内容中的数学模型及呈现情况
    (一)“数与代数”内容中的数学模型
    (二)“数与代数”内容中数学模型的呈现情况
三、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设计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三)课堂观察及其分析
四、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问题概述
    (二)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五、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培训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二)全面梳理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三)巧设问题情境,发现数量关系
    (四)经历数学化过程,培养模型思想
    (五)自主合作探究,深化模型思维
    (六)及时总结反思,迁移应用模型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四、对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函数主题教学为例[D]. 杨茹冰.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再创造”理论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D]. 魏晨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课堂情境创设现状研究 ——以上海P小学为例[D]. 朱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调查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D]. 刘燕.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以“统计”为例[D]. 孙莉莎. 渤海大学, 2021(02)
  • [6]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黄月. 西南大学, 2020(05)
  • [7]利用现实素材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D]. 刘应欢. 西南大学, 2020(05)
  • [8]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D]. 王茂君. 西南大学, 2020(01)
  • [9]我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现实问题情境设置的比较研究 ——以现行十版教科书为例[D]. 唐娜.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10]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策略研究[D]. 王寒.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