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现状及政策措施

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现状及政策措施

一、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现状及政策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王曼[1](2019)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分工不断细化,国际化生产日益扩张,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作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融入世界经济最直接的贸易方式,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在利用外资、稳定就业、促进产业优化和带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经济发展重心,加工贸易起步较晚,与沿海地区差距较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打通了我国向西全面开放的格局,加强了新疆与内陆地区和欧亚地区的联系,也为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应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整合资源与区位优势,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培育和承接加工贸易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推进新疆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本文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探究新疆应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紧抓区位战略优势和沿线国家的资源优势,实现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增长。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状况。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互补性、产业结构互补性、贸易结合度和市场潜力五个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现实基础,然后从加工贸易规模、方式、产业结构、区域分布和地理方向深入探究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综合评价。从规模、结构、效益、竞争力和潜力五个维度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综合水平和各维度的发展效果进行测度和分析,从中剖析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存在问题;再次,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识别制约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第四,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设计。立足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现实特征,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路径选择;最后,为保证路径的顺利运行提出了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具体建议及保障措施。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且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贸易结合度高,市场潜力较大。(2)新疆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缓慢,以进料加工为主,主要涉及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石油化工业、甘草制品加工等初级产品加工业,且主要聚集于天山北坡经济带,进出口市场集中度高。(3)2000—2017年新疆加工贸易综合发展水平偏低且波动幅度较大,主要受制于规模提升缓慢和结构调整迟滞,同时发现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存在整体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配套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等突出问题。(4)新疆加工贸易发展主要受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开放度和带域国家购买力水平影响,由于新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对新疆加工贸易的促进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此外,交通运输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疆与内地其他地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程度,导致其未能有效改善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5)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应以“培育本地加工贸易优势产业和延伸产业链、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引导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为路径,实现新疆加工贸易整体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不断升级和区域内外布局逐步优化的发展目标。

吴荣林[2](2017)在《韩国FTA中“境外加工”条款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境外加工条款在韩国FTA中广泛存在,绝大多数的韩国FTA中都包含有境外加工条款或约定在将来磋商谈判境外加工条款的条款。境外加工条款的出现已经触发了原产地规则的变化,韩国FTA中的境外加工条款代表着领域原则的削弱,中国也在其影响之中,随着中韩FTA的签订,中国FTA中也出现了境外加工条款。境外加工条款的出现和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本文通过对韩国FTA中的境外加工条款进行研究,来分析境外加工条款的产生与发展原因、其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以及会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本文探讨和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韩国FTA中境外加工条款的起源与发展、文本现状、触发的原产地规则变化、是否违反WTO规则、争端解决程序的适用、对中国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对WTO中的协议条款、韩国FTA文本、中国FTA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以及结合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案例,来逐一探讨和分析境外加工条款所带来的法律问题以及会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除引言外,本文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境外加工条款的概述。一是分析韩国境外加工条款的起源与发展原因,境外加工条款已发展成为韩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一项基本策略,其起源与发展都与开城工业园区的设立密切相关;二是对韩国FTA中的境外加工条款进行了文本分析和分类,韩国FTA中的境外加工条款一般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规定对列举的特定货物免除适用地域原则,第二部分是根据价值比例原则来规定所列举特定货物获得缔约国原产国地位的条件。第二部分对境外加工条款触发的原产地规则变化进行了讨论。境外加工条款具有其合理性的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领域原则造成的贸易扭曲现象,境外加工条款的出现也代表着原产地规则正在发生变化,领域原则的例外规定使得原产地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被软化。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韩国FTA中的境外加工条款是否违反WTO规则以及可否适用WTO的争端解决程序,通过对境外加工条款的合法性探析可知境外加工条款是违反了WTO规则的,其违背了《关税与贸易协议》中的最惠国优惠待遇,第三国以有可能以此来起诉韩国的FTA缔约伙伴,而这种情形也确实是属于WTO争端解决程序的适用范围的。对于韩国与其FTA缔约伙伴间就境外加工条款引起的争端,既可以通过FTA中的双边争端解决程序解决,也可以诉诸WTO争端解决程序解决,但境外加工条款这种不包含在WTO相关协议中的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是否可以适用WTO争端解决程序也将可能会存在争议,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WTO实践中,即使在FTA中排除了WTO争端解决程序的适用,WTO争端程序也依然能对争议事项享有管辖权。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境外加工条款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中国-韩国FTA中首次出现了境外加工条款,这也是中国FTA中唯一存在境外加工条款的自由贸易协定。境外加工条款能够对中国的境外加工贸易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未来,无论是适用境外加工条款的FTA缔约国的增加,还是境外加工区域个数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方面,中国的境外加工条款也存在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第五部分是结语,是对全文观点的总结,境外加工条款对领域原则进行了突破,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要注意到根据现有的WTO规则,很有可能是违反了WTO规则的,第三国有可能会通过诉诸WTO争端解决程序,起诉韩国FTA缔约伙伴违反了GATT项下的最惠国待遇原则,而中韩FTA中也存在境外加工条款,中国应当在积极利用境外加工条款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境外加工条款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黄孝国[3](2012)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的国际化,跨国资本对利润的追求,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工业化国家产业转移的需要以及发展中国家要求经济发展、劳动力剩余寻求解决等因素的迫切需求,使得加工贸易走进视野并蓬勃的发展起来。而我国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为加工贸易打开了一扇门。随着一系列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我国的加工贸易业也随之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到1996年,开始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加工贸易从零开始,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让人瞩目的成绩。从大的方面来说,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而从细节方面来讲,加工贸易不仅通过技术的引进,为我国的产业的结构转型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还减轻了就业的压力。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有着两面性的,看到加工贸易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看到现今加工贸易发展所面临的越来越多的局限性。一方面,从国际大环境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低迷下的美国经济、愈演愈烈下的欧盟债务危机所造成的疲软的需求,以及上升的劳动力成本,这种种方面的影响,使得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愈加困难。另一方面,从加工贸易企业自身来看,虽然我国的加工贸易走过了劳动密集型,进入了资本密集型的阶段,但是,依旧没有摆脱低附加值的现状。同时,高污染高消耗、产业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创新能力的缺乏这些也制约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我国的加工贸易出现了负的增长。2011年,对外贸易总量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已经下降到35.8%。加工贸易的“地位的下降”并不是意味着其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反,加工贸易依旧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拼图,依旧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考虑到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必须要采取措施来加快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以有效发挥加工贸易的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而不是成为经济发展的制肘。本文通过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的原因分析,阐述了其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需求,指出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的方向,并提出了发展的一些措施。本文主要分为七章。第一章是文章的绪论。简述了我国加工贸易如今面临的困境,指出了其转型升级必要性,同时,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加工贸易的一系列研究。第二章主要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相关的理论。主要分析了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生产分割理论、产品生命周期说、国际折中理论和梯度转移理论。第三章则介绍了我国加工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我国加工贸易需要转型升级的动因,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影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第四章主要研究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路径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增长产业链、中西部转移和境外加工三条发展路径,并就其路径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第五章是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的比较。通过对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的分析和比较,来借鉴其发展的经验。第六章研究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对策。从两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其战略对策。第七章为结论,对本论文进行简要的总结。

龙卫洋[4](2012)在《促进港澳台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及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促进港澳台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主要涵盖此类企业的主体、对象、方式和加工区域的转型,籍此推进工业产业链、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升级等内容。政府部门要完善审批制度,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审批效率,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促进发展的区域平衡,加快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速度,并搭建好加工贸易企业服务平台。

韩红伟[5](2010)在《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加工贸易升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逐渐深入到产品内部分工,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某个工序或环节的生产,产品生产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品内分工已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现象。加工贸易是实现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缓解了就业压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也存在着附加值低、产业关联度小、外资企业主导、持续的顺差等诸多问题。本文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期望应用产品内分工理论来探寻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的路径及对策。产品内分工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或环节在空间上分属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每个国家或地区专业化于产品特定环节的生产。微笑曲线和价值链表明,加工贸易是实现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加工贸易价值链与产品内分工价值链是一致的。在产品内分工中,高附加值部分位于产品价值链的上下游,同时也是获利最高的部分。发达国家处于上下游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事中间环节的简单产品加工组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加工贸易取得巨大发展,同时存在着一些特点。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表明,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内分工程度进一步深化,基本保持在0.35左右,最高时达0.413;增值率不断提高,由20世纪80年代的负增值率逐渐转为正增值率,并且逐年提高,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高达82.1%;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并且其地位在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份额很小;出口市场结构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通过这些分析,总结出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低,“飞地效应”明显:技术水平不高,国内产业品价值链短;整体竞争能力弱,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加工贸易体制落后。以产品内分工理论指导加工贸易升级就是要求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向产品价值链的高增值环节发展,提高本地采购率,提升加工贸易技术水平,完善加工贸易产业链。升级策略包括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去那些经济水平落后于中国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以服务业的发展加速加工贸易升级进程;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境外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

于群[6](2009)在《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选择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新兴的跨国经营方式,境外加工贸易己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及当前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我国一些企业,利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商品和劳务的出口。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在异地他乡站稳脚跟,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品牌。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由于在投资最初的决策失误,而导致境外投资项目失败。所以我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前,首先应对区位、产业、投资方式进行选择,以求在最优的区位,开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并采取最恰当的投资方式,使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以达到扩大出口,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和增强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竞争实力目的。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仔细搜集东道国当前投资环境的各方面信息,现阶段我国企业应把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同时适当地向发达国家渗透;在进行产业选择应该将产业与区位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不同的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应开展标准技术产业和模仿创新技术产业的境外加工项目,以求充分发挥我国产业的相对优势,而在发达国家则开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进行投资方式选择时我国企业目前以合资、新建为主,但是我国已具备一定优势应该顺应进外投资的潮流,向独资化以及跨国并购的方式转变。

卢曰臣[7](2009)在《贵州加工贸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加工贸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贸易方式。然而,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传统加工贸易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为保证其健康长久地发展,及时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己显得非常迫切。自从我国实行加工贸易政策以来,加工贸易格局一直是东强西弱,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区域格局多年来都没有大的变化,优化加工贸易的区域布局已成为实现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之一。经过30多年的蓬勃发展,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加工贸易呈饱和态势,在这些区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加工贸易并不发达的西部内陆地区(如贵州)正在逐渐成为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地。新一轮的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推动了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同时也为贵州等西部地区突破外贸发展凭颈,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外贸易发展是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和重组的步伐明显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日趋国际化,国际产业和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面对这样的发展良机,贵州需要及时抓住我国当前加工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把发展加工贸易与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依托自身优势,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优势资源工业产品的加工贸易,不断优化加工贸易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使加工贸易成为促进该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力增长点。本文结构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和意义,并介绍国内外对加工贸易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加工贸易的相关理论,让读者对之有一基本的了解;第三章介绍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通过具体数据说明贵州能更好地发展加工贸易从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第四章介绍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及比较分析,既指出贵州取得的成绩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比较分析表明贵州还存在差距;第五章提出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针对贵州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从六个方面提出建议,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参考;最后一部分为结束语。

李元春[8](2009)在《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同以往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它的涵义更为丰富,要求更加提高。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在理念上实现了这些转变,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我们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使各项经济活动都牢牢把握这一全新的战略思想。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应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良好契机,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开展加工贸易,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总体来说,这样的发展现状其实一直保持着数量型、粗放型与外延型的模式,不计成本,依靠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实现出口产品的数量扩张,致使出口产品档次低、价格低,企业效益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问题。如果不改变这种发展模式,片面追求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不考虑所付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代价,将会导致经济增长和发展错位,出现高增长低发展或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这样一来,内外需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等实质性问题难以解决,将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阻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由此可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必不可免,它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经济横向与纵向的跨越、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从而达到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的。它实际上也是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所进行的外贸方面的改革,是科学发展观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具体要求。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入手,揭示出加工贸易的科学发展模式,指出现有的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围绕主题,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最后介绍论文框架及创新与不足。主要通过此部分内容引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写作背景,为下文展开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研究做了铺垫。第二部分旨在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工贸易的科学发展模式。首先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以及它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最后从宏观层面上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阐述加工贸易的科学发展模式。这部分的基本观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要求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数量与效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内外发展的相互协调。根据这一要求,现有的科学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应该是自主高效、环保节能、内外并重、互利共赢,保证贸易与环境及资源、进口与出口、各种贸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保证各类贸易主体的公平竞争,从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内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对外促进中国和平崛起;这种模式所具有的特征是:科学的人才结构和自主创新体系;高层级的产业结构;“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内外并重的区域格局。第三部分介绍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加工贸易的三阶段发展历史,随后指出现有加工贸易的以下几方面特征:发展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贸易主体以跨国公司为主;区域分布以沿海为主;产业状态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向劳动、技术密集型相结合。最后指出加工贸易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在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为了增强说服力,这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图表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第四部分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入手,阐述了现有加工贸易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分析这种问题的主客观原因。随后介绍了现存问题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利影响,包括忽视以人为本的核心,缺乏创新;加重了经济的粗放增长;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未合理统筹区域发展;未强调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统一。针对有关问题,这部分最后分析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第五部分深入分析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涵义及意义。首先分别解释加工贸易升级和转型的科学涵义:加工贸易升级是指产业升级、价值链升级、企业网络地位升级、关联与外溢效应升级、产品升级、从高梯度向低梯度的区域转移;转型是指向一般贸易转变,向境外加工贸易方向发展;转型和升级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然后介绍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通过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以人为本”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内外格局的协调发展,实际上是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所进行的外贸方面的改革,是科学发展观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具体要求。第六部分在前面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实现转型升级,基本路径包括以人为本,确定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战略;提升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向中西部地区合理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遵循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定性方面,如分别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对加工贸易升级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解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界定加工贸易的科学发展模式;分析加工贸易现存问题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等。在定量分析方面,如根据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简单凯恩斯模型推导出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拉动度两个公式,从而说明加工贸易对宏观经济的贡献;采用加工贸易出口、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说明加工贸易在扩大对外贸易方面的作用等。此外,论文还通过计算制作出大量的图表,如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比较、加工贸易各年增值系数等,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本文在具体内容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1)在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涵义的基础上,指出它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具体要求,以及提出科学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2)分析了加工贸易现存问题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3)通过理论分析,从多角度系统解释了加工贸易转型和升级的涵义,并分析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本文论证了以下观点:(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数量与效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内外发展的相互协调。(2)现有的科学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应该是自主高效、环保节能、内外并重、互利共赢,保证贸易与环境及资源、进口与出口、各种贸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保证各类贸易主体的公平竞争,从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内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对外促进中国和平崛起;(3)加工贸易的现存问题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缺乏创新;加重了经济的粗放增长;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未合理统筹区域发展;未强调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统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不利影响。(4)加工贸易升级是指产业升级、价值链升级、企业网络地位升级、关联与外溢效应升级、产品升级、从高梯度向低梯度的区域转移;转型是指向一般贸易转变,向境外加工贸易方向发展,转型和升级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另外,加工贸易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涉及面非常广,由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观点提出较新,对于它的科学涵义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同时限于自己知识水平特别是对于经济研究中所要求的工具性的知识学习不够深入,没有通过更加科学的模型来说明问题,在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一般要求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李小航[9](2006)在《境外加工贸易——我国加工贸易深化发展的新取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境内加工贸易发展空间的缩小,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分析了“入世”后,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主流的背景下,我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境外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许佳[10](2007)在《发展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新兴的跨国经营方式,境外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及当前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境外加工贸易是指我国企业以现有技术,设备投资,在境外以加工装备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出口的国际经贸合作方式。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二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应该更好的利用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着名品牌。 本论文将对中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进行研究,并对境外加工贸易给与经济学上的理论及实证的支持。本文以与境外加工贸易相关的理论为依托,在对现阶段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境外加工贸易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计算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力系数,与发达国家70,80年代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之初时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力系数进行横向比较,以判断目前大规模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是否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背景相吻合。同时运用描述方法以及比较、推理和演绎等逻辑方法,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国际和国内的新环境分析,论证我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现实可行性。然后分析了当前中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以及中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策略取向。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指出文章的不足和未来中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展望。

二、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现状及政策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现状及政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2 加工贸易
        2.1.3 来料加工
        2.1.4 进料加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产业内贸易理论
        2.2.4 产品内分工理论
        2.2.5 跨国公司理论
        2.2.6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3 研究范围界定
第三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状况
    3.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现实基础
        3.1.1 区位优势显着
        3.1.2 资源禀赋互补
        3.1.3 产业结构互补
        3.1.4 贸易结合度高
        3.1.5 市场潜力较大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3.2.1 新疆加工贸易规模现状
        3.2.2 新疆加工贸易方式现状
        3.2.3 新疆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现状
        3.2.4 新疆加工贸易企业区域分布现状
        3.2.5 新疆加工贸易的地理方向现状
第四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综合评价
    4.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
        4.1.2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1.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4.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4.3.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
        4.3.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分项指标分析
    4.4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4.4.1 新疆加工贸易增长缓慢,整体规模小
        4.4.2 新疆加工贸易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
        4.4.3 新疆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低端
        4.4.4 新疆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能力不足
        4.4.5 新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低
第五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
    5.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5.1.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甄选
        5.1.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5.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5.2.1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5.2.2 模型设定
    5.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1 平稳性检验
        5.3.2 协整检验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设计
    6.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
    6.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目标
        6.2.1 新疆加工贸易整体规模稳步增长
        6.2.2 新疆加工贸易结构不断升级
        6.2.3 新疆加工贸易区域内外布局逐步优化
    6.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选择
        6.3.1 以培育本地加工贸易优势产业和延伸产业链,带动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
        6.3.2 以承接国内外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推动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
        6.3.3 以引导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
第七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7.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
        7.1.1 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机,改善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环境
        7.1.2 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自主研发,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7.1.3 合理引导和利用外资,增强外资对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
        7.1.4 提升配套产业关联度,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发展
    7.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保障措施
        7.2.1 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提供加工贸易的人才支持
        7.2.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加工贸易交易成本
        7.2.3 加强各类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加工贸易发展载体
        7.2.4 强化加工贸易服务与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2)韩国FTA中“境外加工”条款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韩国FTA中的境外加工条款概述
    (一)境外加工条款的含义
    (二)韩国境外加工条款的起源与发展原因
    (三)韩国FTA中境外加工条款的文本现状及分析
二、韩国境外加工条款与原产地规则
    (一)原产地规则中的“领域原则”
    (二)领域原则造成的贸易扭曲作用
    (三)韩国境外加工条款对“领域原则”的突破
三、韩国境外加工条款与WTO规则的相符性分析
    (一)韩国境外加工条款对WTO规则的违反
    (二)韩国境外加工条款的WTO争端解决机制适用性分析
四、我国应对韩国FTA境外加工条款的策略
    (一)韩国FTA境外加工条款对中国原产地规则的影响
    (二)境外加工条款给中国带来的贸易影响
    (三)对中国的展望和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本文框架结构和研究内容
    1.4 本文创新点
2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加工贸易的内涵
        2.1.2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
    2.2 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生产分割理论
        2.2.4 产品生命周期说
        2.2.5 国际折中理论
        2.2.6 梯度转移理论
3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及转型升级的动因
    3.1 我国加工贸易产生和发展
        3.1.1 我国加工贸易产生的背景
        3.1.2 加工贸易的发展
    3.2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贡献
        3.2.1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3.2.2 我国加工贸易的贡献
    3.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动因
        3.3.1 企业利润的诉求
        3.3.2 国家的诉求
4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路径和制约因素
    4.1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的路径
        4.1.1 增长产业链
        4.1.2 中西部转移
        4.1.3 境外加工
    4.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4.2.1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产品附加值低
        4.2.2 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困难
        4.2.3 境外加工存在的问题
5 日、韩、台湾地区加工贸易的政策与经验
    5.1 日本的加工贸易
        5.1.1 日本加工贸易的发展
        5.1.2 日本加工贸易政策
    5.2 韩国的加工贸易
        5.2.1 韩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5.2.2 韩国加工贸易政策
    5.3 台湾地区的加工贸易
        5.3.1 台湾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
        5.3.2 台湾的加工贸易政策
    5.4 日、韩、台湾地区加工贸易的经验借鉴
6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6.1 政府层面
        6.1.1 完善料件采购方面的税收政策,加强加工贸易的税收监管
        6.1.2 鼓励国际物流配送、仓储等服务贸易发展
        6.1.3 鼓励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
        6.1.4 进一步加强对技术和贸易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6.1.5 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6.1.6 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移动优势的产业或产品
    6.2 企业层面
        6.2.1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6.2.2 抱团出门,解决境外加工难问题
        6.2.3 国企和民企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其竞争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4)促进港澳台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促进港澳台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对策
    1. 促进加工贸易主体转型, 即由境外投资企业为主向国内企业和合资企业竞相发展转变。
    2. 促进加工贸易对象转型, 即由大量进口加工对象向扩大国内采购转变。
    3. 促进加工贸易的方式转型, 即由加工出口向加工、生产并举转变。
    4. 促进加工区域转型。
二、促进港澳台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策略
    1. 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链升级, 即促进产业链由低端的加工装配向高端的产品研发升级。
    2. 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即促进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升级。
    3. 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升级, 即促进和提高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的聚集和关联。
三、促进港澳台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
    1. 加强和改善加工贸易的审批管理
    2. 科学规范加工贸易企业的分类管理
    3. 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 引导加工贸易良性发展
    4. 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
    5. 搭建港澳台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的优质服务平台
    6. 完善出口加工区, 规范加工贸易管理
    7.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加工贸易管理体制
    8. 建立完善的加工贸易政策促进体系
    9. 积极推进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
四、其他政策建议
    1. 建议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稳定性, 稳定外商投资信心
    2. 建议出台更多鼓励性政策, 营造推动港澳台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的环境
    3. 建议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4. 建议在东莞市开展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工作
五、结语

(5)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加工贸易升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4 论文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
    2.1 产品内分工概念的形成
    2.2 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
第三章 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概况及历程
    3.2 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特点
第四章 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低,"飞地效应"明显
    4.2 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不高,国内产品价值链短
    4.3 加工贸易整体竞争能力弱,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4.4 加工贸易体制落后
第五章 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路径和策略
    5.1 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目标
    5.2 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路径
    5.3 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策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概况"(第一、二批)
附录2: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致谢

(6)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选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区位选择
    2.1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2.1.1 动态选择区位原则
        2.1.2 区位与产业相结合原则
        2.1.3 区位选择“先易后难”的原则
    2.2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区位选择因素
        2.2.1 企业自身因素
        2.2.2 东道国因素
        2.2.3 区位选择模型
    2.3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区位选择建议
        2.3.1 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区位重点
        2.3.2 有针对地向发达国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产业选择
    3.1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产业选择的原则
        3.1.1 关联性原则
        3.1.2 发展潜力原则
        3.1.3 技术进步原则
        3.1.4 比较优势原则
    3.2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产业选择基准
        3.2.1 宏观层面的选择基准
        3.2.2 微观层面的选择基准
    3.3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产业选择建议
        3.3.1 向发展中国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产业选择
        3.3.2 向发达国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产业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投资方式选择
    4.1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资产形式的选择
        4.1.1 选择资产形式应考虑的因素
        4.1.2 合资与独资形式的优劣比较
        4.1.3 当前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资产形式
    4.2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举办方式的选择
        4.2.1 选择举办方式的影响因素
        4.2.2 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方式的优劣比较
        4.2.3 当前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举办方式
    4.3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投资方式选择建议
        4.3.1 资产形式宜由以合资为主向独资为主转变
        4.3.2 举办方式的对策建议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贵州加工贸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加工贸易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加工贸易概论
        一、加工贸易的概念
        二、加工贸易的发展动因
        三、加工贸易的特征
        四、加工贸易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加工贸易的相关理论
        一、绝对成本理论及比较成本理论
        二、要素禀赋学说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三章 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
    第一节 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和促进产业升级
        二、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三、吸引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需要
    第二节 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有利条件
        一、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环境条件
        二、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条件
        三、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交通条件
        四、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资源条件
        五、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产业基础条件
第四章 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其比较分析
    第一节 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现状
        一、贵州加工贸易有了较大发展
        二、贵州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较低
        三、低附加值产品逐渐向以机电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四、外贸人才少、资本不足的局面还有待改善
    第二节 贵州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思想的不够重视和客观因素的制约
        二、加工贸易监管环节薄弱
    第三节 贵州加工贸易发展状况与全国及其他省区的比较分析
        一、贵州加工贸易发展与全国的比较分析
        二、贵州加工贸易发展与东部省区的比较分析
        三、贵州加工贸易发展与西部省区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借鉴与对策
    第一节 国内省份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借鉴
        一、广东省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借鉴
        二、四川省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借鉴
        三、广东、四川给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启示
    第二节 贵州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宏观指导是发展加工贸易的前提条件
        二、充分利用国家给与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
        三、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
        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工贸易
        五、培养外经贸人才是发展加工贸易的关键
        六、设立出口加工区,促进贵州加工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结束语
    一、研究结论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简介
        1.2.2 国内研究状况简介
        1.2.3 文献简评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逻辑框架与创新点
        1.4.1 逻辑框架
        1.4.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工贸易发展模式
    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述
        2.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
        2.1.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观
    2.2 加工贸易的科学发展模式
        2.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一般要求
        2.2.2 加工贸易科学发展模式的特点
3. 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
    3.1 加工贸易的发展历史
    3.2 加工贸易的特点
        3.2.1 发展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
        3.2.2 加工贸易主体呈阶段性变化,仍以跨国公司为主
        3.2.3 区域分布以沿海为主,逐渐向内地发展
        3.2.4 产业状态由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转向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相结合
    3.3 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3.1 加工贸易对宏观经济的贡献
        3.3.2 加工贸易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
        3.3.3 加工贸易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3.3.4 加工贸易增加国内就业量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 加工贸易现存的问题及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4.1 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4.1.1 人才匮乏,缺乏自主创新
        4.1.2 加工贸易结构不合理
        4.1.3 污染环境,浪费资源
        4.1.4 区域布局不合理
        4.1.5 境外加工发展不足
    4.2 加工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客观原因
        4.2.2 主观原因
    4.3 现存问题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4.3.1 忽视以人为本的核心,缺乏创新,致使产业整体停滞不前
        4.3.2 加重了经济的粗放增长
        4.3.3 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3.4 未合理统筹区域发展
        4.3.5 未强调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统一
5.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涵义及意义
    5.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涵义
        5.1.1 加工贸易升级的涵义
        5.1.2 加工贸易转型的涵义
        5.1.3 加工贸易升级和转型的关系
    5.2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5.2.1 有利于“以人为本”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
        5.2.2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5.2.3 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2.4 有利于内外格局的协调发展
6.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6.1 以人为本,确定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战略
        6.1.1 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6.1.2 走“企业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之路
    6.2 提升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2.1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加工
        6.2.2 延伸国内价值链,提升企业生产网络地位
    6.3 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3.1 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6.3.2 发展绿色加工贸易
    6.4 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合理转移
        6.4.1 大力改善投资硬环境
        6.4.2 正确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改善投资软环境
        6.4.3 发挥特色产业,与东部形成良好的互动
    6.5 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
        6.5.1 政府层面
        6.5.2 企业层面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境外加工贸易——我国加工贸易深化发展的新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2、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缓解境内加工贸易面临的困境的需要。
    4、我国企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需要。
二、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可行性分析
    1、从国际环境看, “入世”为我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国际经贸环境。
    2、从微观上看, 经过多年的发展, 一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进一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策略建议
    1、宏观层面:落实完善促进我国境外加工贸易开展的政策措施
    2、 微观层面: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策略设计
        第一, 作好可行性研究, 选好市场、项目, 充分发挥企业所有权、内部化优势。
        第二, 企业投资融资方式的选择
        第三, 实施全球经营战略

(10)发展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境外加工贸易相关理论的综述
    2.1 与境外加工贸易有关的发达国家国际投资理论
    2.2 与境外加工贸易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理论
    2.3 国内境外加工贸易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第3章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概况
    3.1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3.2 境外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3.3 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现实意义
第4章 我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可行性分析
    4.1 我国具备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基本条件
    4.2 我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国际影响因素
    4.3 我国对外投资动力的定量研究
第5章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及策略取向
    5.1 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
    5.2 我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产业选择
    5.3 境外加工贸易的区位选择
    5.4 境外加工贸易的投资方式选择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现状及政策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D]. 王曼.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2]韩国FTA中“境外加工”条款法律问题研究[D]. 吴荣林. 西南政法大学, 2017(10)
  • [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D]. 黄孝国.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4]促进港澳台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及建议[J]. 龙卫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05)
  • [5]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加工贸易升级问题研究[D]. 韩红伟. 青岛大学, 2010(03)
  • [6]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选择性研究[D]. 于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S2)
  • [7]贵州加工贸易发展研究[D]. 卢曰臣. 中南民族大学, 2009(S2)
  • [8]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D]. 李元春.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
  • [9]境外加工贸易——我国加工贸易深化发展的新取向[J]. 李小航.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 [10]发展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研究[D]. 许佳. 同济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现状及政策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