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门螺杆菌染色方法探讨

胃幽门螺杆菌染色方法探讨

一、胃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方法探讨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曹路[1](2021)在《湿热中阻方对脾胃湿热小鼠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内因湿热法建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观察湿热中阻方对脾胃湿热证小鼠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B淋巴瘤细胞-2基因(Bcl-2)和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湿热中阻方对脾胃湿热证小鼠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SPF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6组,用于造模;将20只SP F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作为正常组。造模组采用内因湿热法即高脂高糖饮食(使用白酒10m L/(Kg·d)、油脂10g/(Kg·d)隔日交替进行灌胃,蜂蜜水自由饮用)复制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编号分组,即模型组,黄芩滑石汤组,湿热中阻方低、中、高剂量组(6.2,12.4,24.8 g/Kg),每组10只;从正常组中随机选取1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造模成功的小鼠进行连续14天的灌胃给药,并且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两周后,经过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h,眼球取血后脱颈处死,取胃组织,一半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h以上,脱水,浸蜡,包埋,3μm切片,HE染色;另一半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做WB实验。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的含量;用HE染色法观察胃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对照组:体重逐渐增加,反应灵敏,进食量和饮水量正常,大便成形,毛发光亮。模型组:体重减轻,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毛发干枯无光泽,大便溏稀,进食量和饮水量减少,肛温较对照组高。湿热中阻方和黄芩滑石汤组:灌胃一周后小鼠进食量和饮水量逐渐增加,精神状态好转,反应较之前灵敏,体重较之前增加,毛发的光泽度增加,肛温下降。其中以湿热中阻方高剂量组的症状改善最为明显。(2)模型组小鼠血清IL-4和IFN-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湿热中阻方高、中剂量组IL-4和IFN-γ值明显低于模型组。(3)小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胃黏膜层上皮细胞结构完整,胃小凹结构清晰,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固有层胃腺丰富,主细胞、壁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炎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层可见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局部可见胃腺减少,结缔组织增生;黏膜下层可见水肿,结缔组织排列疏松;固有层与黏膜下层可见少量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固有层胃腺丰富,主细胞、壁细胞形态结构正常,黏膜下层可见水肿,结缔组织排列疏松,并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湿热中阻方低、中、高剂量组随药物浓度增加,黏膜层上皮细胞脱落明显减少,固有层与黏膜下层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湿热中阻方高剂量组仅黏膜层局部可见少量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胃腺丰富,主细胞、壁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炎症,胃黏膜恢复最为明显。(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组织Bcl-2和p5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湿热中阻方低、中、高剂量组Bcl-2和p53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1)以辛开苦降为法则的自拟方湿热中阻方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4和IFN-γ的产生,减少炎症性渗出,促进炎症的吸收,从而减少过度免疫应答引起的组织损伤。(2)以辛开苦降为法则的自拟方湿热中阻方可以抑制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促进损伤细胞凋亡,减少致癌因子的表达,可能具有预防细胞癌变和修复胃黏膜损伤的作用。(3)以辛开苦降为法则的自拟方湿热中阻方成分较为复杂,对其药理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由于实验条件和实验经费的限制,本实验只对其具有减少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固有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宋萍[2](2021)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内镜诊断价值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内镜在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作出评价。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内镜检查中疑似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内镜下活组织采集,最终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金标准。统计分析根据内镜下胃粘膜表现判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内镜检查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57%、91.27%、64.29%;内镜检查患者胃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感染率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检查在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对于临床诊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师的诊治工作提供帮助。

蔡雅莉[3](2021)在《胃癌高发区福建长乐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及胃镜下判断感染状态的准确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我省胃癌高发区长乐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研究胃镜下直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的准确性,探索其在胃癌高发区早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9至2020.01由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进行胃早癌筛查的长乐地区居民,分别进行一般情况及Hp根除史的问卷调查、14C呼气试验、血清Hp抗体检测、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根据问卷调查、血清Hp抗体、14C呼气试验及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的综合结果,将受检者分为Hp现感染组、未感染组及既往感染组。以《京都胃炎分类》中Hp感染状态的胃黏膜相关形态作为标准,胃镜下根据受检者的胃黏膜形态判断Hp感染状态,将胃镜下判断的Hp感染状态与综合判断结果进行比较,统计胃黏膜形态各征象判断Hp感染状态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79名受检者,其中男性450例(46.0%),女性529例(54.0%),平均年龄为50.7±12.4岁。根据问卷调查、血清Hp抗体、14C呼气试验及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综合判断,Hp现感染组412例(42.1%),其中男149例(36.2%),女263例(63.8%),平均年龄为49.3±11.6岁;未感染组365例(37.3%),其中男204例(55.9%),女161例(44.1%),平均年龄51.3±12.0岁;既往感染组202例(20.6%),其中男97例(48.0%),女105例(52.0%),平均年龄为50.8±13.5岁。与综合诊断结果相比,胃镜下根据胃黏膜判断Hp感染的准确度为84.56%,灵敏度为88.11%,特异度为80.55%。胃镜检查结果显示,Hp现感染组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皱襞肿大、蛇行、鸡皮样的发生率均高于Hp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未感染组RAC(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胃底腺息肉发生率高于Hp现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现感染与Hp未感染组相比,萎缩、肠上皮化生、增生性息肉、黄色瘤、脊状发红、隆起性糜烂、陈旧性出血斑、多发性白色扁平隆起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发红判断Hp现感染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91%、82.77%、85.21%;点状发红判断Hp现感染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21%、79.61%、83.01%;黏膜肿胀判断Hp现感染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35%、73.79%、81.37%;皱襞肿大、蛇行判断Hp现感染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00%、66.26%、82.74%。Hp既往感染组胃黏膜地图状发红发生率高于Hp现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省胃癌高发区长乐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胃镜下直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在我省胃癌高发区长乐人群中较准确,值得在胃癌筛查中推广应用。

林聪[4](2020)在《三种组织学染色法对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评估》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三种常用组织学染色法(美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Giemsa染色)对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诊断效能进行评估。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行胃组织活检的标本107例,采用美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Giemsa染色对标本进行Hp检测,比较三种方法对Hp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Hp阳性88例(82.20%),三组染色法与金标准比较,免疫组化染色灵敏度最高(94.32%),美蓝染色特异度最高(89.47%);诊断效能免疫组化染色最高(Kappa值0.754),其次为美蓝染色(Kappa值0.715)。结论临床胃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中可选择免疫组化染色诊断胃Hp感染,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为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曾妙[5](2020)在《固体闪烁瓶法与呼气卡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14C尿素呼气试验固体闪烁瓶对于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289人及因上腹部不适就诊于我院内镜中心的初诊患者共123人,共412人。对所有患者均先后采用14C固体闪烁瓶及14C呼气卡两种尿素呼气试验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其中将体检组分为A、B两组,A组先行固体闪烁瓶法后行呼气卡法;B组则与之相反,分析采样间隔时间对其结果的影响。内镜组123例患者进行组织活检后同样行两种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其中41例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因部分组织标本过小,对82例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作为检测Hp感染的两种对比标准,分析固体闪烁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灵敏性、准确性及稳定性并与呼气卡法进行对比。结果:(1)在体检组中,A组的固体闪烁瓶法UBT阳性率为13.89%(20/144),呼气卡法UBT阳性率为15.17%(43/144);B组的固体闪烁瓶法检测阳性率为7.64%(20/145),呼气卡法检测阳性率为4.14%(22/145),二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免疫组化组中,免疫组化阳性率39.02%(16/41),此组中固体闪烁瓶法UBT阳性率29.27%(12/41),呼气卡法阳性率31.71%(13/41),两种UB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免疫组化作为金标准,固体闪烁瓶法的灵敏性为91.67%,特异性为96.00%;呼气卡法的灵敏性:92.31%,特异性:96.00%;(3)在PCR组中,PCR阳性率为35.37%(29、82),固体闪烁瓶法UBT检测法阳性率为29.27%(24/82),呼气卡法UBT阳性率为37.80%(31/82)。利用PCR作为金标准,固体闪烁瓶法UBT的灵敏性为82.76%,特异度性为100.00%;呼气卡法UBT的灵敏性为86.21%,特异性为88.46%;(4)固体闪烁瓶法UBT的准确性为93.90%(77/82),假阳性率为0,漏诊率为17.24%(5/29);呼气卡法UBT的准确性为81.81%(72/82),假阳性率为11.32%(6/53),漏诊率为13.80%(4/29),两种UBT的敏感性、及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二者特异性、准确性及假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固体闪烁瓶法诊断Hp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呼气卡法检测法诊断Hp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采样间隔时间范围内,两种UBT检测阳性率不受采样间隔时间影响;(2)固体闪烁瓶法满足临床检测Hp感染的要求,可投入临床中使用;(3)两种UBT灵敏性相近,但特异性、准确性及误诊率方面固体闪烁瓶法优于呼气卡法;(4)固体闪烁瓶法与呼气卡法具有相同的稳定性,广泛推广于临床检测工作中较为可靠;(5)固闪式UBT感染较卡式UBT更迅速。

冯超[6](2020)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与内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幽门螺旋杆菌(Hp)是全球范围内具有高感染性的慢性致病菌,主要经口传播,定植在50%以上人口的胃黏膜,临床研究已经证实H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及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是导致胃部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胃癌的危险因子,被WHO定为I类致癌因子。因此,准确的Hp的检测对Hp相关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方法与内镜下表现的相关性,以探讨NBI-ME模式内镜对胃黏膜微细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北大医疗鲁中医院2016年6月到2019年5月进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280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及润滑,依照常规检查流程完成对患者胃部等部位的全面探查,由1位主管胃镜医师首先在白光模式下观察,然后依次转换放大及NBI模式观察判定,根据镜下胃小凹与集合静脉分型。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采用切取患者胃体大弯侧(距贲门约8 cm)、胃体小弯侧(距贲门约4cm)以及胃窦小弯侧黏膜组织,由HE染色法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定Hp,高倍镜下观察染色后每个样本10个视野胃小凹的Hp定植情况。观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bandimaging magnification endoscopy,NBI-ME)下胃黏膜微细结构及病理类型与Hp感染的关系,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方法与内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胃小凹分型A型为规则的圆点状;B型为短小棒状;C型为小凹稀疏状;D型为小凹呈斑块状;E型小凹呈绒毛状;集合静脉形态R型规则型、Ⅰ型不规则型、D型消失型;A型只会出现在胃体以及胃底,其一般未见明显炎症等病变;B型主要分布于胃窦部,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炎症等病变;C型主要出现在轻度炎症、水肿等病变区域;D型主要出现在明显炎症、水肿位置,以及糜烂的区域;E型只出现在肠化区域。在这五种形态中,能出现相互交叉。(2)280例中有129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Hp相关性胃炎。NBI-ME下胃小凹与集合静脉微观结构Hp感染率最高的为C+D型,阳性率占86.84%,较其他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中Hp感染率最高的为肠上皮化生型,阳性率为53.45%,而较其他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ME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57%。病理组织显示胃镜下诊断4例为假阳性且胃小凹与集合静脉微观结构均为C+R型。结论:(1)胃小凹以及集合静脉的形态与组织病理学有着密切关系,通过NBI-ME对胃小凹及集合静脉微观结构观察,C+D型感染Hp的阳性率最高。(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胃集合静脉形态改变。(3)临床中应重视新型胃镜检查技术与病理检查相结合,加强胃镜下形态认识,规范典型部位活检,以提高两者诊断符合率。

邓典峰[7](2020)在《超声内镜及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早期胃癌筛查者进行空腹静脉血清学指标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I以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检测,分析各项血清学指标与早期胃癌的关系;通过对血清学指标分析筛选出胃癌的高危患者,并对高危患者分两组,分别进行白光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探究超声内镜在发现早期胃癌方面的实用价值。方法:在参加早期胃癌筛查的患者中选取2800例患者给予早期胃癌的验血初步筛查,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第一步,对参加早期胃癌筛查的2800名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4ml,经离心处理后检测相关血清学指标,主要包括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的数值。血清学检测结果由2名具有相关医学经验的检验医师做最终的数据审核。第二步,根据测定结果将上述2800例患者进行风险分级,其中低风险人群所占人数为1303人,中危险人群所占人数为897人,高风险人群所占人数为600人。第三步,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中危险的人群进行白光内镜检查,对镜检中发现有胃部病变的患者同时取活检,后期行组织切片检查,均未发现进展期胃癌及早期胃癌的病例。第四步,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分组对比检查:将高风险人群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46人,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患者进行白光内镜镜检,同时取2块胃窦、2块胃体和1块胃角组织活检;实验组254人,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对在超声内镜探头下检测到有异常信号的组织进行活检。第五步,由2名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对内镜下所有活检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对活检组织经过常规切片制片处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染色,最后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镜检,明确切片组织有无病理改变并出具病理报告。每位受试者所采集的样本均进行2次数据测定,其中所测数据的变异系数<15%的则为可以接受的数据。结果:(1)低、中、高危组各组患者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水平对比分析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低风险组患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均较低;其次为中危险组患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最高水平的为高风险组。(2)高风险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早期胃癌检出率对比研究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早期胃癌的检出比例为8.27%,对照组的早期胃癌的检出比例为7.51%,即实验组检出早期胃癌的比例较对照组高。(3)超声内镜与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比、阴性比和诊断比值比之间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超声内镜敏感度、特异度、阳性比、阴性比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57、0.86、5.56、0.23和56.12,白光内镜的上述各指标则分别为0.23、0.56、4.71、0.33和44.78。(4)应用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分析,其因变量为早期胃癌的发生,自变量为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和PGR,分析后发现,与早期胃癌有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胃泌素-17(OR=2.013、P<0.01)、胃蛋白酶原Ⅰ(OR=1.986、P<0.01)、胃蛋白酶原Ⅱ(OR=1.917、P<0.01)和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 Ⅱ 的比值(OR=2.643、P<0.01)。结论:(1)低、中、高危组患者中胃泌素-17水平在高危组中较高,所以胃泌素-17水平在筛查早期胃癌方面的价值较高。(2)低、中、高危组患者中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在高危组中较高,所以胃蛋白酶原在筛查早期胃癌方面的价值较高,可以为临床上诊断胃癌提供有效的依据。(3)采用超声内镜对指标(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异常的患者检查,比普通内镜检查在发现早期胃癌方面更具有优越性,超声内镜的检出率更高且结果更准确。(4)低风险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均较低;其次为中危险组患者,最高水平的为高风险组,所以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在筛查早期胃癌方面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雪迪[8](2020)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治疗老年Hp感染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在1980年代初期由澳大利亚皇家珀斯医院的两名学者发现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Hp与人体多种疾病息息相关,更是胃癌的独立致病因素。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Hp的根除方案也在逐渐完善与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耐药性等原因,导致根除率有所下降,而老年群体在此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由于Hp的感染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老年人群不仅感染率高,而且老年人由于抗生素使用较多、机体各项功能衰退等原因产生的抗生素耐药、不良反应的机率更高,以致于老年群体的根除率偏低。所以如何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老年群体的根除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导师结合前期多项临床观察,创造性的将荆花胃康胶丸替代一种抗生素,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不仅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种类,还能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根除率。因此,开展将此方案应用于老年群体的临床疗效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目的:通过调查老年Hp感染群体的人口学资料、饮食习惯、个性特征以及中医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深入了解老年人Hp感染的特征,为情志、饮食调理及中医辨证论治等方面防治Hp感染提供依据。通过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简称“单一抗生素方案”)与标准四联方案对比,探讨该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老年Hp感染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应用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设计。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60岁以上的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分散片+荆花胃康胶丸+胶体果胶铋胶囊的单一抗生素方案;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分散片+克拉霉素分散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的标准四联方案,疗程均为2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治疗前的中医证型、治疗前及疗程后4-8周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并记录症状积分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60例老年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胃不和证最多,占36.7%,其次为脾胃湿热证,占33.3%,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各占15.0%、8.3%、6.7%;两组Hp感染根除率在不同证型的先后顺序均为:胃络瘀阻证和胃阴不足证最高,其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的根除率均为最低,且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2)60例老年Hp感染患者经过2周的根除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84.85%,对照组的根除率为81.48%。(3)两组方案对于老年Hp感染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的Hp根除率与年龄、性别、婚姻、身高、体重、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分餐具、外出就餐、中医证型等均无明显关联(P>0.05)。(5)两组于治疗期间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事件,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1例,显示观察组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不仅能够提高老年Hp感染患者的根除率,还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较标准四联疗法更加安全,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陈广平[9](2020)在《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脂、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探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造成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收治并行14C-呼气试验的患者共892例,筛选相关病史及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前完成血常规、血脂、血清CRP及纤维蛋白原检测,根据排除标准入选455例患者。摘录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并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将所获资料建立数据库。将统计的所有数据输入SPSS26.0分析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之间的白细胞、血小板、血脂、CRP及纤维蛋白原是否有差异。将455例患者按男女分成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男女之间的白细胞、血小板、血脂、CRP及纤维蛋白原是否有差异;再将455例患者按国际卫生组织年龄分组标准,将小于65岁以下分成青中年组,将大于或等于65岁分成老年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青中年及老年患者之间的白细胞、血小板、血脂、CRP及纤维蛋白原是否有差异,以此来分析性别及年龄混杂因素的影响,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并符合要求的患者共455例,年龄分布范围在21-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5±15.15岁,其中男性290例(63.74%),女性165例(36.2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230例(50.55%),阴性患者225例(49.45%)。2.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均值低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均值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3.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白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CR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血小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甘油三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总胆固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纤维蛋白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8)。4.不同性别的白细胞、血小板、血脂、CRP及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中年组及老年组的白细胞、血小板、血脂、CRP及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使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中血脂的含量。(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白细胞、CRP、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曾妙,杨三三,李雪诺,陈安海[10](2020)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被发现后,被证实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胃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有密切关系。要根除Hp,首先要做到准确的检测Hp。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准确、快捷的检测Hp对大众健康有重要价值。Hp检测方法根据是否需要进行内镜分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检查。侵入性检查包括内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病理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细菌培养。非侵入性检查包括尿素呼气试验、15N尿氨排出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查。尽管有多种检测方法,但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尚不清楚选择哪一种方法作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本文综述了检测Hp感染的主要诊断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及科研工作选取合适的Hp检测方法提供研究依据。

二、胃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方法探讨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方法探讨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湿热中阻方对脾胃湿热小鼠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脾胃湿热证概述
    2 慢性胃炎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性研究
    3 小结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内镜诊断价值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仪器
        1.2.2 内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2.2 内镜检查结果
    2.3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3 讨论

(3)胃癌高发区福建长乐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及胃镜下判断感染状态的准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主要设备、器械及试剂
        2.2 血清Hp抗体检测
        2.3 ~(14)C呼气试验
        2.4 胃镜检查
        2.5 组织病理学检查
        2.6 Hp感染的诊断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长乐筛查人群Hp感染情况及其一般资料
    2 不同年龄、性别受检者的 Hp 感染情况
    3 不同检测方式诊断Hp感染的比较
    4 内镜下征象与Hp感染状态相关性分析
    5 内镜下各征象判断 Hp 感染状态准确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三种组织学染色法对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
        1.2.2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5)固体闪烁瓶法与呼气卡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与内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 方法
        3.1 内镜检查
        3.2 组织病理学检查
        3.3 诊断标准
        3.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胃小凹与组织病理学关系
    2 Hp感染判定
    3 胃镜下胃小凹及集合静脉形态与Hp感染的关系
    4 病理组织学类型与Hp感染的关系
    5 胃镜下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与Hp感染的符合程度
    6 内镜结果Hp假阳性影响因素分析
    7 HE染色法确定胃镜Hp假阳性诊断
    8 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及 Warthin-Starry 银染下集合静脉形态与 Hp 感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7)超声内镜及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观察指标
    2.3 患者胃镜检查
    2.4 超声内镜与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检查的异质性分析
    2.5 患者胃部活检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1. 低、中、高风险组患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R水平对比分析
    2. 高风险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早期胃癌检出结果对比研究
    3. 超声内镜与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检查的对比研究
    4. 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R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4.讨论
    1. 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2. 胃泌素-17水平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3. 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及PGR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4 本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内镜及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8)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治疗老年Hp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与命名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3.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机制
        4.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
        5.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
        6.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适应症
        7.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8.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1. 病名及历史沿革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病因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病机
        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辨证分型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2.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
        3.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治疗进展
        4.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西医诊断标准
        4. 中医诊断标准
        5. 纳入与排除标准
        6. 终止及脱落标准
        7. 调查方法
        8. 治疗方案
        9. 观察指标
        10. 疗效评价标准
        11. 统计方法
        12.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情况
        4. 中医症状量化积分
        5.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根除率影响因素
        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1. 一般资料
        2.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疗效评价
        4.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5.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根除率影响因素
        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语
    结论
    创新性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9)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试剂及主要实验设备
    2.3 研究数据的采集
    2.4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入组病例的一般情况
    3.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血脂的影响
    3.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白细胞、CRP的影响
    3.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血小板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3.5 性别及年龄混杂因素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白细胞的影响
    4.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血小板的影响
    4.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血脂的影响
    4.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4.5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4.6 本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1.1 尿素呼气试验UBT
    1.215N-尿氨排出试验
    1.3 粪便抗原检测HpSAT
    1.4 血清学检查
2 侵入性检测方法
    2.1 内镜检查
    2.2 快速尿素酶试验
    2.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2.4 组织切片染色镜检
    2.5 细菌培养
3 小结

四、胃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方法探讨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湿热中阻方对脾胃湿热小鼠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D]. 曹路.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内镜诊断价值与评价[J]. 宋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0)
  • [3]胃癌高发区福建长乐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及胃镜下判断感染状态的准确性研究[D]. 蔡雅莉.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三种组织学染色法对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评估[J]. 林聪. 浙江实用医学, 2020(06)
  • [5]固体闪烁瓶法与呼气卡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研究[D]. 曾妙.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与内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研究[D]. 冯超. 青岛大学, 2020(01)
  • [7]超声内镜及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研究[D]. 邓典峰. 苏州大学, 2020(02)
  • [8]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治疗老年Hp感染的临床观察[D]. 王雪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D]. 陈广平. 南华大学, 2020(01)
  • [10]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研究现状[J]. 曾妙,杨三三,李雪诺,陈安海. 海南医学, 2020(06)

标签:;  ;  ;  ;  ;  

胃幽门螺杆菌染色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