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宗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的思考

高校大宗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的思考

一、高校大宗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丁天[1](2020)在《北京地铁某车辆段工程项目的采购风险研究》文中提出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网络优化时代。建设规划中提出目前的重点在于补强、优化当前线网结构中的关键节点,疏通瓶颈;在规划上更进一步加密中心城区骨干和辅助线路,在优先解决中心城区交通矛盾的同时,逐渐完善网络覆盖,支持重点新城、边缘集团、产业功能区等的发展,使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根据2020年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方案,2020年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营公里数要达到1000km。本文所研究的项目所属线路正是2020年建设规划中的线路,是线网中的骨干线路,是一条城市重要的东西向的交通走廊,从交通发展规划方面来讲,它的建设对于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改善居民出行结构、促进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实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总结,研究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对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展开式分析,论述项目采购管理的流程和特点,并以北京地铁某车辆段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项目在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认为本项目采购管理中主要涉及的风险有外部环境分析、采购管理各个环节中的风险和分供方风险,并对各主要因素进行展开分析,建立了项目采购风险指标评价体系。根据风险评价指标计算出的风险等级,利用项目的资金、技术等手段对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此来降低整体成本,并如期完成既定施工任务。通过本文的研究,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更有效的辨别目前项目主要存在的风险因素,对于采购管理的降本增效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为项目针对风险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参考意见,同类型的其他项目也可以参照本文研究结果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

王丽[2](2020)在《基于学生满意度视角的在连高校食堂服务质量创新研究 ——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是一所由南京医科大学和连云港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的公有民办独立学院,食堂面向的人数众多,基本包括全校师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学生消费需求的提高,高校周边的商家层出不穷,菜式美味,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外卖业务兴起,而相比之下,高校食堂已经不再具备竞争力,加上高校食堂普遍存在食品卫生、菜色单一、口味不好、用餐环境嘈杂等问题,导致大多数师生对高校食堂的满意度不高。大学生食堂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高校后勤食堂管理水平及加强服务质量创新,是高校及学生食堂经营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服务创新理论、顾客满意度模型和以人为本等理论为支撑,结合国内外文献调研,在对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学生食堂经营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该高校大学生对后勤食堂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的实证研究。就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后勤食堂管理经营工作来说,首要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依次为饭菜口味、饭菜份量,饭菜种类、饭菜营养和餐具卫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要求管理者改进对食堂的基础管理工作,增强服务创新和提升饭菜品质。食堂管理经营者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对饭菜价格等问题有正确认识,维护校园的稳定。同时以提高学生食堂满意度为工作导向,从后勤食堂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战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食堂服务质量创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以期待为提高大学生对后勤食堂供餐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改进食堂管理工作,为高校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任凯[3](2020)在《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铁路管网不断完善,地方铁路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地方铁路的建设中。由于地方铁路项目的业主为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对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往往是一次性需求,没必要投入各种资源去探索和积累经验,所以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将项目委托给总承包商,是最高效的方式,也是大势所趋。而对于EPC总承包商来说,地方铁路项目的建设意味着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利润的可能,如何保障利润,成为其是否承接项目的主要考虑,也是地方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向EPC模式转型的关键点之一。研究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的利润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影响关系与作用机理,有利于总包商对利润的把控,可以增强其建设积极性,促进地方铁路项目建设的成功转型。文章首先基于文献研究、调研案例和专家访谈,梳理了含有40个因素的地方铁路总承包项目利润因素初步清单;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对因素选取的科学性和选取因素的重要性收集意见,根据有效问卷数据分析,对初步清单进行整合优化,整理了含有18个因素的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最终清单。在此基础上,运用DEMATEL-ISM方法,对利润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关系强弱进行判定,进而得出原因因素、结果因素、因素影响的层次结构与作用机理,构建了集成的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模型一方面表示了18个因素对总包商利润的作用程度与在整个因素指标体系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模型对各个因素作了层次划分,说明了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传递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一,影响地方铁路总承包项目利润的关键因素包括分包商选择与标段划分、融资方式与业主资信、总包集成管理与激励考核、当地政府态度与社会环境;二,总包商利润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传递性,模型中的深层因素可以通过影响的累积传递对地方铁路EPC项目的总包商利润产生间接的重要影响;三,影响因素对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的作用机理为:项目环境背景与合作方素质→总包商管理→项目实施情况→总包商收入与成本→总包商利润。最后,文章从总包商自身、合作方、客观环境三个方面,针对18个利润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地方铁路EPC项目的总承包商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张浩楠[4](2020)在《HY石油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经济互通和贸易往来也日益加剧,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频次也在不断增加,而与之相应的是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过程中,全球消费市场和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已经影响到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针对很多能源企业,采购管理在其日常经营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采购管理的体系、方式和理念,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都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采购管理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部分,从战略角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从财务角度来讲,拥有好的采购管理体系和方式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能源行业,在采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则是从采购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将HY石油公司作为我的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其企业的基本概况以及采购管理的现状,目前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主要切入点,结合已有的采购管理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先进的采购管理学研究实践和方法,针对性的提出HY石油公司的采购管理优化方案设计,最后结合HY石油公司的具体实际情况,从物资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体系优化和采购模式优化、采购流程优化等四个方面,具体的提出了采购管理优化方法和保障对策,从而帮助HY石油公司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的节奏,为企业的采购管理提供更多的科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罗晶[5](2020)在《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Q高校借助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公立高等院校规模持续扩大,高校经济业务和资金来源也日益多元化;然而,高校财政拨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建设项目贪腐等经济问题却频频发生。可以看出,高校内控水平与高校发展规模不匹配,二者存在显着的矛盾。随着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财会[2012]21号)和教育部《高校内控指南》(教财厅[2016]2号)的颁布,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规范指出高校应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办法,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因此,高校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政策层面的强制性要求。在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我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健全,有关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高校内部又缺乏能够胜任内控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迫切需要借助独立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专业人士力量来帮助公立高等院校建立一套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在MPAcc专业实习阶段参与了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项目,对公立高校内控评价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将论文选题确定为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本文结合公立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以整合观导向的内控评价模式为主,构建了一套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由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部分构成,单位层面包括发展规划、内控工作组织架构、内控工作运行机制、内控管理制度、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管理、会计及信息系统等六大要素,业务层面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七大要素,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74个具体评价指标。同时,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AHP-FCE)对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最后,将本文构建的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Q高校,发现Q高校内部控制存在关键岗位人员轮岗机制执行不到位、预算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机制未建立、采购执行不规范、建设项目招标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由此得出Q高校内控水平处于良好且明显偏向中等的结论,并提出保障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本文构建的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公立高校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供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参考标准。

华清君[6](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李雪莲[7](2020)在《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效性研究》文中提出西藏的基础教育是促进西藏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探其本源必须要把原因放在西藏基础教育的政策上面。政策在制定以后,需要进行有效的执行和落实,这样才能争取政策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促进西藏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关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引起重视,其中教育“三包”政策就是这样的一项政策,该教育政策是从1985年开始,在西藏实施的一项“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的“三包”优惠政策。政策实施多年以来,保障对象不断增加、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经费标准不断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牧区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的经济负担,让每个适龄儿童都可以上得起学,促进了教育公平及西藏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一部分论文说明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阐述了研究方法,以及宏观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梳理了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公平观。第三部分分析了教育“三包”政策在西藏实施的必要性,从西藏的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介绍了“三包”政策的发展历程、实施效果及实施意义。第五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访谈法,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的角度了解政策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张进[8](2020)在《基于精益管理思想的行政执法单位采购及库存管理改善研究 ——以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某支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精益管理思想源自于精益生产,是衍生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国际上大量生产制造型企业成功的精益管理实践案例表明精益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精益管理被一些有识之士引入到我国的生产制造领域之中,并由最初的生产制造行业逐步延伸到各行各业,由生产制造领域延伸到包括行政管理在内的各个管理领域。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全面推进精益管理,将精益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是现阶段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行政执法单位的勤务运行需要大笔经费,特别是装备物资的采购费用在机构运行费用支出中占据较大比重,加强物资采购的精益管理,推动规范、廉洁、高效和节约化采购,是采购管理的工作重点。物资库房作为执法保障的第一线,加强库存物资的精益管理,推动入库、在库和出库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是库存管理的工作重点。采购管理与库存管理紧密相连,必须做好统筹协同,二者直接关系着财政资金是否合法、规范和节约化支出,体现着物资后勤保障工作及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本文选择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某支队的采购及库存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发现,该机构的采购及库存管理工作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流程执行不规范、干部职工因缺乏培训而专业技能不足、信息管理系统不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绩效评价和审计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笔者基于精益管理思想,试图通过将精益管理的好理念、好方法和技术运用到该机构的物资管理中,从而改善和规范管理方式,节约采购资金,减少库存积压,提升工作效率,实现采购及库存管理一体化、信息化和科学化。不仅对该机构改进物资管理工作有积极意义,对其他行政执法单位的物资管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杨化冰[9](2020)在《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业的形成,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在超长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安化黑茶即是探索安化黑茶从普通植物物种向茶业发展转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调适的过程。本文以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借助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方法,对安化黑茶的发展脉络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历史梳理。在层次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安化黑茶在商品化的历史进程中,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联;二是安化黑茶产业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变迁的问题。安化黑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影响和推动其形成的因素不是纯自然环境,不是纯经济因素,也不是纯政治、文化因素或者某一民族独创的产物。他是当事民族为了本民族全体成员的生存与繁衍,凭借民族文化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不断适应、改造与利用的结果。可以说,安化黑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茶叶文化生态史。因此,对这一关系的厘清,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安化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生态条件均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带之一,这成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从远古时代到北宋王朝,伴随着梅山文化的形成,大量汉族民众开始定居此地,融入当地文化,并参与到当地民族的茶叶经营。多民族文化的交织、互动以及调适使得安化黑茶的种植、加工制作技艺开始走向成熟,并与市场接轨,开始了商品化进程。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五章。这里主要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茶政变迁对安化黑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唐德宗年间始征茶税,茶叶被纳入国家统一的税赋管理体制。宋代西北边防吃紧,朝廷启动“茶马互市”政策,在西北边疆“以茶易马”,一直延续至清代中期。安化黑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优惠的价格,从以非正规渠道逐步转向正规渠道进入“茶马互市”,并从中获利。明代以降,安化地区被确定为“盐茶开中”政策的主要执行区。清道光以后,为平息太平天国事件,湘军和淮军等地方武装为筹集军饷,转而插手控制茶叶的销售渠道,同时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清廷被迫放弃“茶引制”,改行“以票代引”。这一举措不仅化解了经费开支浩繁的难题,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化黑茶由此而跻身世界名茶之列。可以说,安化的黑茶产业是在历代封建王朝的盐茶专卖制度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安化黑茶从民间普通商品交易,发展成为国家专卖物资,是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干预的结果。安化黑茶的身份、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为成为一项世界级的繁荣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六章。这部分主要探讨安化黑茶的边疆贸易和对外出口贸易。中国西北内陆以及北亚、俄罗斯等地,由于其特殊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当地民众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计方式。茶叶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所缺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还可以作为一种蔬菜的替代品,进而饮茶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获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安化黑茶这一物美价廉的茶品在进入西北民众视野后,很快就被接纳,并广泛传播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应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宗教等社会交往过程中,黑茶被西北、蒙古乃至俄罗斯的民众赋予了多重文化意义。黑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商品,而是经过异域文化调适过的“文化”产物,具有了一种社会“生命”物质的属性,并且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可获缺。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七章。这一章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阐释了安化黑茶产制技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社会环境和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安化黑茶的育种、种植、采摘、制作等技术系统都明显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同样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调适的产物。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第八章。这一章通过对当地遗留下来的碑文深入剖析,证明安化黑茶产业在当地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几乎整个社会都是围绕黑茶这一文化事项而展开,充分展示出在茶叶市场建构过程中,由于国家强制力的干预,而促成了各种制度及市场机制的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互动,以及各种权利诉求、利益分配、社会文化资源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进而使得规范和约束茶叶种植和买卖的相应茶规也应运而生。以茶规为依托,围绕着茶叶的种植和运销活动,安化这一地方社会也逐渐发展出一整套适应市场需要的运行机制和新秩序。本文的第九章分析和总结了安化茶业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变迁的问题。纵观安化黑茶产业在传统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到清朝,安化黑茶从普通的植物物种一跃成为一项世界级的产业,其在社会中所发挥的政治和军事功能一直相伴而生。但是,伴随着国内、国际格局的巨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性质的改变,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黑茶产业一直以来所发挥的政治和军事功能逐渐弱化,甚至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从而导致黑茶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慢慢衰落,原来的富裕地区出现了贫困现象。暂时的衰败,绝对不能否定茶叶产业上千年的繁荣和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茶叶产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安化黑茶的复兴,应该换一种思路,将其从旧社会制度的桎梏中脱离出来,置入新的社会制度之中,并赋予其新的文化生态价值和生命力,对其革新而不革命。只有通过这样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提出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推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为类似地区的可持续脱贫提供有效借鉴和路径选择。

黄超[10](2020)在《A铁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流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部门或企业进行正常的产品生产经营的前提是购买和储备一定品种和数量的物资,即原材料。由于原材料是一个铁路项目施工组进行日常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因此,铁路部门相关施工组要有计划的采购物资,既要保证及时、按质、按量地满足生产上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的最优化体现则是成本的控制,就目前而言,我国在铁路建设方面投入人力、财力及物力规模数量及其庞大,钢材、重型钢轨、水泥等原材料消耗大,高速列车组和施工机械要求数量多,铁路建设物资采购便成为了铁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我国铁路建设起步较晚,同国外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所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铁路物资采购流程的模糊、责任缺失,导致的经济损失、工程延期,加之采购方案制定及审核混乱、流程监管力度薄弱、采购流程的信息化构建乏力以及缺乏质量验收监管体系的构建导致铁路物资采购难以达到标准化。因此,在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中,采用科学的采购供应模式,降低工程物资采购供应成本,保证工程物资采购供应质量。本文以中铁XX集团铁路XX项目物资采购流程及管理为例,从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目前现状,采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研究铁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流程管理的常见问题并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再对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的采购管理提出方案构想,着力于优化市场调查工作、建立采购流程、联合监管保障体系等,为铁路工程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提供科学性和可信度较高的理论基础,推动铁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思路主要以理论结合实例为主,以中铁A项目作为实例探究对象,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文献学习,从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从我国近些年来关于铁路项目建设和物资采购的相关数据入手,介绍全文研究的背景,然后结合一些常见的物资采购流程计划和方式进行分析,分析目前主流存在物资采购方式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并基于此,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全文的研究趋势和意义;第二部分从理论部分入手,融合和学习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理论,由于本文研究的问题在目前学术网站上收录并不多,笔者从采购的相关理论、供应链的相关理论以及业务流程、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归纳,将多理论进行融合,并且进行整理,为全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从采购计划流程入手,分析采购流程计划拟定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如计划制定、部门协调、职能划分等多方面问题进行逐一探讨,同时提出优化措施并进行验证。第四部分从采购过程中进行分析,依然以问题问题、优化措施和验证三个角度去进行阐述,主要问题包括监管、信号交流、人员流动协调等方面,通过相关理论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第五部分主要研究验收阶段,主要分析验收监管和验收体系,探讨如何有效的提高验收工作的效率性和科学性。

二、高校大宗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大宗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地铁某车辆段工程项目的采购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结构
2 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2.2 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风险管理的内容
        2.2.2 风险管理的流程
        2.2.3 风险管理的方法
    2.3 项目采购管理的相关理论
        2.3.1 项目的采购特点
        2.3.2 项目的采购流程
        2.3.3 项目采购的主要方法
3 北京地铁某车辆段工程项目的采购风险识别
    3.1 项目概况
    3.2 外部环境风险
        3.2.1 价格波动
        3.2.2 税费风险
        3.2.3 地方性因素造成的风险
    3.3 采购管理各环节的风险
        3.3.1 采购计划风险
        3.3.2 采购招投标风险
        3.3.3 合同风险
        3.3.4 采购人员道德风险
    3.4 分供方风险
        3.4.1 交付风险
        3.4.2 违约风险
        3.4.3 能力风险
4 北京地铁某车辆段工程项目的采购风险评价
    4.1 评价指标的建立
    4.2 评价方法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3 评价结果
5 北京地铁某车辆段工程项目的采购风险应对
    5.1 外部环境风险应对
        5.1.1 针对价格波动的控制措施
        5.1.2 针对税费风险的控制措施
        5.1.3 针对地方性因素造成风险的控制措施
    5.2 采购管理各环节风险应对
        5.2.1 针对采购计划风险的控制措施
        5.2.2 规范采购招投标流程
        5.2.3 加强采购合同管理
        5.2.4 强化采购人员道德风险防控
    5.3 分供方风险应对
        5.3.1 降低采购交付过程中的风险
        5.3.2 合理利用集团分供方资源库
        5.3.3 加强分供方管理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北京地铁某车辆段工程项目风险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B 北京地铁某车辆段工程项目风险因素概率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学生满意度视角的在连高校食堂服务质量创新研究 ——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高校后勤食堂管理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高校后勤食堂管理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高校食堂管理研究现状简评
    1.4 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框架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5.3 研究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1.7 研究工作已具备条件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高校食堂
        2.1.2 服务
        2.1.3 创新
        2.1.4 满意度
    2.2 理论简述
        2.2.1 服务创新理论
        2.2.2 顾客满意度模型
        2.2.3 以人为本理论
    2.3 小结
第3章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食堂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
    3.1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3.2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食堂管理经营现状
    3.3 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发放和数据处理
    3.4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食堂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3.4.1 调查样本数据分析
        3.4.2 饭菜方面
        3.4.3 餐具卫生方面
        3.4.4 就餐环境方面
        3.4.5 个人卫生、服务态度方面
        3.4.6 算账准确度方面
    3.5 食堂各要素满意度对比分析
    3.6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食堂满意度的问卷结果分析
        3.6.1 饭菜价格
        3.6.2 饭菜口味
        3.6.3 饭菜份量与种类
        3.6.4 饭菜营养与餐具卫生
    3.7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食堂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7.1 食堂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效益性的矛盾
        3.7.2 引进社会餐饮企业问题
        3.7.3 伙食物资采购方式手段相对单一
        3.7.4 食堂财务核销周期长
        3.7.5 食堂硬件建设滞后,影响影响师生就餐
        3.7.6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差、培训管理欠缺、流动性大
    3.8 小结
第4章 提升学生满意度的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食堂服务质量创新的建议
    4.1 食堂管理理念的创新
        4.1.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4.1.2 树立服务师生的理念
    4.2 食堂管理手段的创新
        4.2.1 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食堂经营模式
        4.2.2 科学规范管理,确保食堂工作高效运行
        4.2.3 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学生就餐环境
        4.2.4 制定标准菜单,增加特色窗口
    4.3 食堂管理制度的创新
        4.3.1 完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4.3.2 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
        4.3.3 引进食堂监督的第三方管理
        4.3.4 建立合理绩效评价体系
        4.3.5 建立并完善投诉机制
    4.4 食堂管理战略的创新
        4.4.1 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食品监督管理
        4.4.2 开展农校对接、伙食物资集中采购
        4.4.3 创建食品快检中心,重视食品安全卫生
        4.4.4 加强食堂环境文化建设,在服务中提升育人能力
        4.4.5 成立食品安全卫生工作组,配备后勤食堂专职管理人员
第5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技术路线
2 论文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地方铁路EPC项目有关概念
        2.1.1 EPC总承包模式
        2.1.2 地方铁路建设项目
        2.1.3 地方铁路项目实施EPC总承包模式的适用性
    2.2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相关理论
        2.2.1 地方铁路EPC总包商的利润概述
        2.2.2 地方铁路EPC总包商合同收入相关理论
        2.2.3 地方铁路EPC总包商成本费用相关理论
3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的影响因素识别
    3.1 地方铁路EPC项目实施现状
        3.1.1 地方铁路EPC项目实施现状
        3.1.2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收入与成本管理问题
    3.2 地方铁路EPC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识别
        3.2.1 基于文献的铁路EPC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识别
        3.2.2 基于案例的地方铁路EPC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识别
        3.2.3 地方铁路EPC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初步清单
    3.3 基于问卷的地方铁路EPC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整合优化
        3.3.1 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预调研
        3.3.2 利润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3.4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清单
    3.5 本章小结
4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
    4.1 利润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选择
        4.1.1 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
        4.1.2 DEMATEL-ISM方法
    4.2 利润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4.2.1 利润因素影响程度判定
        4.2.2 因素影响计算
        4.2.3 集成的利润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4.3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保障对策与建议
    5.1 提高总包商一体化集成管理水平
        5.1.1 加强投标谈判,提高合同收入
        5.1.2 完善规划设计,加强成本管理
        5.1.3 促进创新优化,发挥集成优势
    5.2 强化各方总承包理念以实现共赢
        5.2.1 转变业主理念,良性互动合作
        5.2.2 择优选择分包,实现资源互补
        5.2.3 加强采购管理,控制成本费用
    5.3 加强环境管理与风险控制
        5.3.1 识别自然风险,制定应急预案
        5.3.2 把控政策形势,提前筹划方案
        5.3.3 加强沟通协调,实现和谐共建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体系调查问卷(预调研)
附录B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C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因素影响判断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HY石油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1.3.1 采购管理
        1.3.2 供应商管理
        1.3.3 物料管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HY石油公司概述及其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2.1 HY石油公司概述
        2.1.1 HY石油公司简介
        2.1.2 HY石油公司主要业务综述
        2.1.3 HY石油公司的组织机构和构成
    2.2 HY石油公司的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2.2.1 HY石油公司现有采购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
        2.2.2 HY石油公司现有的采购流程
        2.2.3 HY石油公司现有的物资划分
        2.2.4 HY石油公司现有的供应商管理
第三章 HY石油公司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HY石油公司现有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 HY石油公司现有的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 HY石油公司现有的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4 HY石油公司现有的采购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HY石油公司的采购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4.1 HY石油公司的采购管理优化的思路与原则
        4.1.1 HY石油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的思路
        4.1.2 HY石油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的原则
    4.2 HY石油公司的采购管理优化的设计步骤
        4.2.1 成立采购管理优化小组
        4.2.2 HY石油公司的实地调查与访谈
        4.2.3 国内外类似石油企业采购管理体系借鉴
    4.3 采购管理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4.3.1 采购管理岗位设置优化
        4.3.2 采购管理组织结构和岗位划分
    4.4 物资采购管理优化设计
        4.4.1 物资采购产品细分化
        4.4.2 物资管理模式创新化
        4.4.3 物资采购管理智能化
    4.5 供应商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4.5.1 细分类别,科学筛选
        4.5.2 资质认证,严格把控
        4.5.3 完善供应商管理评价体系
        4.5.4 创新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
    4.6 采购模式优化设计
        4.6.1 协同电子商务,发展电商采购模式
        4.6.2 重视供应链管理,完善供应链采购模式
        4.6.3 尝试JIT采购管理,发展多元化采购模式
    4.7 采购流程优化设计
        4.7.1 删减冗余审批,整合现有流程
        4.7.2 建立集采中心,实施集中采购
        4.7.3 创新采购流程,发展电子化审批
第五章 HY石油公司采购管理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制度保障
    5.2 人才保障
    5.3 资金保障
    5.4 技术保障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Q高校借助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内部控制评价
        1.2.2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1.2.3 文献评述
    1.3 相关理论与概念
        1.3.1 基础理论
        1.3.2 相关概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1.5.1 研究的难点
        1.5.2 本文的不足
2 我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
        2.1.1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相关制度
        2.1.2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2.2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2.2.1 高校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2.2.2 高校内部缺乏内部控制评价专业人士
        2.2.3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待统一
        2.2.4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组织及评价制度建设不完善
        2.2.5 高校对内部控制评价认识不足且重视不够
3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模式的选择
        3.1.1 现有模式的概述和比较
        3.1.2 整合观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3.2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
        3.3.1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
        3.3.2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3.3.3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3.3.4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3.4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1 运用AHP确定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权重的可行性分析
        3.4.2 构造判断矩阵
        3.4.3 相对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3.5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处理
        3.5.1 运用FCE对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处理的可行性分析
        3.5.2 高校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结果的处理
4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Q高校为例
    4.1 Q高校基本情况概述
    4.2 Q高校内部控制现状
    4.3 Q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4.3.1 Q高校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
        4.3.2 Q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
        4.3.3 Q高校内部控制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4.3.4 Q高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分析
        4.3.5 Q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分析
    4.4 Q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4.4.1 单位层面实施保障措施
        4.4.2 业务层面实施保障措施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Q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调查问卷
附录B 判断矩阵结果汇总
附录C 指标相对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6)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一) 国家治理
        (二) 国家财经治理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结语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专着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7)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理论联系实际法
        1.3.4 访谈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点
第一章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理论来源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
        1.1.1 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1.1.2 教育公平的最高理想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1.3 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1.2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公平观
        1.2.1 为广大工农争取受教育的权利(1919—1949)
        1.2.2 面向工农的教育公平观(1949—1978)
        1.2.3“以人为本”的教育公平观(1978 至今)
第二章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实施的现实因素
    2.1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实施的自然因素
    2.2 政治制度的变革是实施教育“三包”政策的政治因素
    2.3 经济发展是实施教育“三包”政策的经济因素
第三章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发展历程、实施效果及实施意义
    3.1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发展历程
        3.1.1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起步阶段
        3.1.2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形成阶段
        3.1.3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发展与完善阶段
    3.2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施效果
        3.2.1 教育“三包”政策在国家不断支持下稳步推进
        3.2.2 减轻了农牧民家庭和城镇困难家庭送子女上学的经济负担
        3.2.3 家长送子女上学和学生上学积极性明显提高
    3.3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施意义
        3.3.1 对国家的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3.3.2 保障了西藏人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3.3.3 推动了西藏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3.3.4 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第四章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效性研究
    4.1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现状分析
        4.1.1 教育“三包”政策的内容发生变化
        4.1.2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显着改善
        4.1.3 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有所提高
        4.1.4 学生身体素质逐渐变好
    4.2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教育主管部门对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4.2.2 学校对教育“三包”政策执行的能力有待提升
        4.2.3 家长对“三包”政策内容和实施意义理解不到位
        4.2.4 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方面认识不足
        4.2.5 学生感恩意识有待加强
    4.3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教育主管部门重宏观管理,轻实践指导和监督检查
        4.3.2 学校在提升伙食质量等方面受诸多因素制约
        4.3.3 家长关注政策本身比关注“恩从何来”的意识更强烈
        4.3.4 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较重,良好习惯养成欠缺及感恩意识淡薄
第五章 对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5.1 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5.1.1 制定规范统一的实施细则与管理办法
        5.1.2 规范“三包”学生资格认定工作
        5.1.3 积极提高生均资助标准
        5.1.4 规范经费收支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加机制
    5.2 学校要多方位提升政策执行能力
        5.2.1 多举措提高学生伙食质量
        5.2.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与学生营养健康保障体制
        5.2.3 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物资采购行为
        5.2.4 避免物资发放行为
    5.3 通过宣传渠道促进家长深刻理解政策内容与意义
    5.4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并规范个人行为
        5.4.1 强化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5.4.2 加强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精益管理思想的行政执法单位采购及库存管理改善研究 ——以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某支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状
        1.2.1 国外研究和实践现状
        1.2.2 国内研究和实践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跨学科研究法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精益管理
        2.1.1 定义
        2.1.2 特征
        2.1.3 理念发展
        2.1.4 供应链精益管理
    2.2 采购管理
        2.2.1 定义
        2.2.2 作用
        2.2.3 精益采购管理
        2.2.4 政府采购
    2.3 库存管理
        2.3.1 概念
        2.3.2 精益库存管理
        2.3.3 精益库存管理和精益采购管理的关系
    2.4 绩效评价与审计
        2.4.1 绩效评价及审计
        2.4.2 供应链精益管理绩效评价与审计
第三章 采购及库存管理现状
    3.1 采购管理现状
        3.1.1 组织机构概述
        3.1.2 采购制度建章立制情况
        3.1.3 近年来采购工作开展情况
    3.2 库存管理现状
        3.2.1 库存管理建章立制情况
        3.2.2 库房情况
        3.2.3 库存管理业务情况
    3.3 问卷调查及结果
第四章 采购及库存管理的突出问题分析
    4.1 岗位职责、流程、环节等制度设计不严密
    4.2 制度执行不规范
        4.2.1 采购预算管理执行不规范
        4.2.2 采购过程与监督管理执行不规范
        4.2.3 入库管理执行不规范
        4.2.4 在库管理执行不规范
        4.2.5 出库管理执行不规范
        4.2.6 其他方面执行不规范
    4.3 管理人员理念落后、缺乏培训
        4.3.1 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意识淡薄
        4.3.2 缺乏培训,管理水平较低
    4.4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4.4.1 采购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4.4.2 库存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4.4.3 采购及库存信息化管理相互割裂
    4.5 绩效评价及审计不完善
第五章 推行精益采购及库存管理的SWOT分析
    5.1 推行精益采购及库存管理的优势(S)分析
        5.1.1 财政资金保障
        5.1.2 已建立的制度基础
        5.1.3 已建立的第三方合作关系
        5.1.4 队伍执行力强
    5.2 推行精益采购及库存管理的劣势(W)分析
    5.3 推行精益采购及库存管理的机会(O)分析
        5.3.1 国家政策鼓励推行精益管理,提质增效
        5.3.2 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5.3.3 管理人才文化水平不断提升
    5.4 推行精益采购及库存管理的威胁(T)分析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采购及库存管理的改善对策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9)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文化生态学研究理论
    第三节 安化黑茶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 跨文化语境下的物质流通
    第一节 早期的物质流通研究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派的物质研究
    第三节 物质流通研究新走向
第三章 安化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 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梅山地域与族属
    第三节 “梅山”历史沿革
第四章 安化黑茶的商品化发端
    第一节 资江水运及货物运输
    第二节 《茶经》与梅山茶事
    第三节 商品茶定名
第五章 茶政变迁与黑茶贸易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君王们的点金术:榷茶与税茶
    第二节 几经波折:湖茶跻身茶马政
    第三节 不断拓展疆域的黑茶贸易
    第四节 传统专卖体制对茶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安化黑茶的贸易拓展
    第一节 千年前的茶叶商贸活动
    第二节 黑茶在蒙古的商贸往来
    第三节 黑茶在新疆的商贸往来
    第四节 黑茶在俄国的商贸往来
第七章 口述史中的“产”与“制”
    第一节 炊烟袅袅:沸腾的雪峰山麓
    第二节 黑毛茶初制的传统工艺
    第三节 千两茶:文化范畴的再生产
第八章 地方社会中的茶业人和茶事
    第一节 茶叶流通环节的社会性适应
    第二节 茶政管理者
    第三节 中间商
    第四节 茶叶生产者
第九章 安化黑茶与生态扶贫
    第一节 黑茶产业与生态扶贫
    第二节 安化黑茶产业面临的的困境
    第三节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对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安化黑茶制作技艺
    附录二 :安化地方有关茶的民歌
    附录三 :茶亭
    附录四 :民间传说

(10)A铁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流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框架和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2.1 采购的相关理论
    2.2 供应链相关理论
        2.2.1 结点的有机整合
        2.2.2 库存观念
    2.3 生命周期相关理论
        2.3.1 生命周期成本概念
        2.3.2 物资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方法
第3章 A铁路项目采购流程计划阶段问题分析及优化措施
    3.1 采购流程规划问题、优化措施与验证分析
        3.1.1 问题分析
        3.1.2 优化措施及验证
    3.2 市场调查问题、优化措施与验证分析
        3.2.1 问题分析
        3.2.2 优化措施及验证
第4章 A铁路项目采购流程执行阶段问题分析及优化措施
    4.1 采购流程监管问题、优化措施与验证分析
        4.1.1 问题分析
        4.1.2 优化措施及验证
    4.2 采购流程信息化问题、优化措施与验证分析
        4.2.1 问题分析
        4.2.2 优化措施及验证
第5章 A铁路项目采购流程验收阶段问题分析及优化措施
    5.1 验收监管体系问题、优化措施与验证分析
        5.1.1 问题分析
        5.1.2 优化措施及验证
    5.2 验收结果程序问题、优化措施与验证分析
        5.2.1 问题分析
        5.2.2 优化措施及验证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高校大宗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地铁某车辆段工程项目的采购风险研究[D]. 丁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基于学生满意度视角的在连高校食堂服务质量创新研究 ——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D]. 王丽. 湘潭大学, 2020(02)
  • [3]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研究[D]. 任凯.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HY石油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 张浩楠. 广西大学, 2020(07)
  • [5]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Q高校借助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实践[D]. 罗晶.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6]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7]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效性研究[D]. 李雪莲. 西藏大学, 2020(07)
  • [8]基于精益管理思想的行政执法单位采购及库存管理改善研究 ——以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某支队为例[D]. 张进.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9]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D]. 杨化冰. 吉首大学, 2020(02)
  • [10]A铁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流程管理研究[D]. 黄超. 山东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高校大宗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