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糖尿病肾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糖尿病肾病

一、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糖尿病肾病(论文文献综述)

祝珍[1](2021)在《血清ICAM-1、sVCAM-1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测定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DN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DN患者,采集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静脉血,测定血清ICAM-1、sVCAM-1水平,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分期情况,并分析血清ICAM-1、sVCAM-1水平与DN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60例DN患者中,Ⅰ期15例(25.00%),Ⅱ期20例(33.33%),Ⅲ期13例(21.67%),Ⅳ期8例(13.33%),Ⅴ期4例(6.67%);Ⅴ期患者血清ICAM-1、sVCAM-1水平最高,其次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患者,Ⅰ期最低,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sVCAM-1水平与DN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血清ICAM-1、sVCAM-1水平与DN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血清ICAM-1、sVCAM-1水平越高,DN患者的临床分期越高,临床上可通过检测DN患者ICAM-1、sVCAM-1水平,以预测DN患者不同的临床分期。

郭晓媛[2](2021)在《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滋肾丸(ZiShenWan,ZSW)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ZSW治疗DN的靶点及通路,为ZSW治疗D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雄性6周龄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ZSW高剂量组、ZSW中剂量组、ZSW低剂量组(n=10);非糖尿病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10)。适应性喂养2周后,ZSW各剂量组给予ZSW乙醇提取物灌胃(高剂量:6.0g/kg;中剂量:3.0g/kg;低剂量:1.5 g/kg);阳性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灌胃(1.0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同时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12周。每2周检测体重、尾静脉FBG;每4周检测尿液ACR、NAG酶、NGAL和CysC;给药12周后摘眼球取血,称量右肾脏重量,固定或冻存肾组织。血清检测HbA1c、BUN和CRE。肾组织经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后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进行病理半定量评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强度;TUNEL染色观察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核的损伤水平;Western blot及RT-qPCR分别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以及焦亡相关炎症因子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2.细胞实验: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进行复苏、传代及培养。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筛选细胞培养条件及药物干预剂量,以高渗葡萄糖(45μmol/L)培养HK-2细胞48 h诱导焦亡及EMT,分为高糖组、ZSW低剂量组、ZWS中剂量组、ZSW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ZSW各剂量组给予ZSW乙醇提取物干预(高剂量:15μg/ml;中剂量:7.5μg/ml;低剂量:3.75μg/ml);阳性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干预(0.1μmol/L)。另设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甘露醇组为高渗对照。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染色评估细胞核的损伤、LDH试验评估细胞膜的损伤、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焦亡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 及 RT-qPCR 分别检测细胞 NLRP3、ASC、Caspase-1、IL-1β、cleaved IL-1 β、IL-18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3.网络药理学: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ZSW的药物活性成分和DN的疾病靶点,获得ZSW治疗DN的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ZSW治疗DN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ZSW治疗DN的关键靶点的PPI网络,筛选ZSW治疗DN的核心关键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和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1.动物实验:(1)药效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BG、HbAlc、BUN、血CRE及尿ACR、NAG酶、NGAL、CysC显着升高(P<0.01)。经ZSW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着降低(P<0.01)。(2)肾组织病理学:模型组肾小球出现体积增大、基底膜不均匀增厚、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出现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染色面积、基底膜厚度、肾小管损伤指数显着升高(P<0.01)。ZSW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显着降低病理半定量评分(P<0.01)。(3)肾小管上皮细胞EM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表达强度、肾组织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强度、肾组织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ZSW显着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和E-cadherin表达强度,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α-SMA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肾组织E-cadherin的蛋白及mRNA表达(P<0.05或P<0.01)。(4)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核碎裂增多,TUNEL染色阳性率显着升高,肾组织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核碎裂,显着降低细胞TUNEL染色阳性率,显着降低肾组织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蛋白及mRNA表达(P<0.01)。(5)肾组织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不同程度降低上述指标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显着降低NLRP3、ASC mRNA表达(P<0.01),高剂量ZSW显着降低Caspase-1 mRNA表达(P<0.01)。2.细胞实验:(1)EMT:高糖培养使HK-2细胞形态发生间质细胞样改变,迁移能力显着增强,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ZSW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的间质样改变,显着降低细胞迁移能力,显着降低α-SMA蛋白及mRNA表达,不同程度升高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P<0.05或P<0.01)。(2)焦亡:高糖培养使HK-2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膜损伤加重,焦亡水平升高,IL-1β、IL-18释放增加,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明显减轻细胞核及细胞膜损伤,显着降低焦亡水平,显着减少IL-1β、IL-18释放以及 IL-1β、cleaved IL-1β 和 IL-18 蛋白及 mRNA 表达(P<0.01)。(3)NLRP3炎症小体活化:高糖培养使HK-2细胞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不同程度降低上述指标的蛋白及mRNA表达(P<0.05 或 P<0.01)。3.网络药理学:经筛选获得ZSW的56个有效活性成分,与数据库中DN的疾病靶点映射获得166个ZSW治疗DN的靶点,与51个ZSW的有效活性成分共同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PPI网络筛选获得154个关键核心靶点,诸多靶点涉及炎症反应相关,主要富集在钙通道复合体、膜区、突触和细胞质等细胞组分;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神经递质结合等分子功能;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氧化还原、突触传递等生物学过程;包含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在内的炎症反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细胞增殖分化、内分泌抵抗、神经组织传导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1.ZSW有效降低db/db小鼠血糖,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小管早期损伤指标及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肾小管上皮EMT及焦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实现的。2.ZSW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EMT及焦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实现的。3.ZSW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N,干预炎症反应是ZSW治疗DN的重要作用机制。

黎妞[3](2021)在《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IL-10、TGF-β1、HDAC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炎症与组蛋白乙酰化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IL-10是目前公认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因子,参与炎症及免疫调节;TGF-β1是一种促纤维化炎症介质,在DN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核心作用;HDAC4作为介导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关键酶。关于炎症与组蛋白乙酰化之间有无内在联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以炎症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为切入点,探讨DN大鼠体内IL-10、TGF-β1、HDAC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IL-10、TGF-β1、HDAC4的表达,并分析IL-10、TGF-β1、HDAC4之间的关系,了解早期DN的炎症反应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有望为DN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及策略。方法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6-8周龄,体重180-200g,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32只),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n=32只),高脂高糖联合1%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建立。72h测尾静脉随机血糖>16.7mmol/L,尿蛋白阳性即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分别于0、4、8、12周末处死大鼠,处死前测体重(Body weight,BW)、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处死后称肾重(Kidney weight,KW)计算肾脏指数(Kidney index,KI=KW(mg)/BW(g)),并行HE、PAS、PASM、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中IL-10、TGF-β1和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4(Histone deacetyltransferase 4,HDAC4)的表达水平;同时留取心脏血应用ELISA检测上述指标表达,并分析IL-10、TGF-β1、HDAC4之间的关系。结果1.一般指标:DN的成模率高达78%,各期DN组大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均明显高于同期NC组(P<0.01),直至12周末DN组大鼠血糖仍维持在23.61±2.51mmol/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高达74.03±17.38mg/g;8、12周末DN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低于同期NC组(P<0.01);8、12周末DN组大鼠KI均高于同期NC组(P<0.05,P<0.01)。2.光镜下肾脏病理:光镜下观察NC组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12周末DN组可见系膜轻度节段增生,间质散在炎细胞浸润。3.ELISA结果显示:与同期NC组相比,各期DN组血清中IL-10、HDAC4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0周末两组大鼠血清中TGF-β1表达无明显差异,与同期NC组相比,4、8、12周末DN组大鼠血清中TGF-β1表达显着升高(P<0.0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同期NC组相比,0、12周末DN组大鼠肾组织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4、8周末DN组IL-10表达高于同期NC组(P<0.05);0周末两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无明显差异,与同期NC组相比,4、8、12周末DN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明显升高(P<0.01);0周末DN组大鼠肾组织HDAC4表达高于同期NC组(P<0.05),与同期NC组相比,4、8、12周末DN组大鼠肾组织HDAC4表达明显升高(P<0.01)。5.DN大鼠肾组织中HDAC4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r=0.928,p<0.01),HDAC4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r=-0.648,p<0.01);血液中HDAC4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8,p<0.01),HDAC4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4,p<0.01),而肾组织及血液中IL-10与TGF-β1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N发病过程中炎症、纤维化共存,组蛋白乙酰化亦参与其中;在DN发生发展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炎症和纤维化均有一定关联。

翁祖森[4](2021)在《儿童1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中血清NO、ICAM-1、VCAM-1水平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预检测病程不同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水平,通过比较其水平差异,探究不同病程的T1DM患儿血清NO、ICAM-1及VCAM-1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期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间就诊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T1DM确诊1年以上的患儿45例作为病例组(A组),将病例组按照病程长短分为3组,1-3年(包括1年)组15例(A1组),3-5年(包括3年)组15例(A2组),5年以上(包括5年)组15例(A3组);另外选取同时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B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病例组及对照组患儿血清NO、ICAM-1、VCAM-1水平。病例组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 A1c,HbA1c)、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最终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病例组整体、病例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研究指标的水平,比较病例组各亚组之间研究指标的水平,以及分析HbA1c、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与研究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剔除数据缺失病例后,A组实际共入组30例(男孩13人,女孩17人,平均年龄11.23±3.29岁),其中A1组15例(男孩6人,女孩9人,平均年龄10.53±3.14岁),A2组8例(男孩3人,女孩5人,平均年龄10.63±2.33岁),A3组7人(男孩4人,女孩3人,平均年龄13.43±3.95岁);B组30例(男孩15人,女孩15人,平均年龄10.13±2.73岁);各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A组与B组血清NO、ICAM-1、VCAM-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患儿血清NO、ICAM-1水平较正常儿童升高,T1DM患儿血清VCAM-1水平较正常儿童降低。3.A组各亚组间血清NO及ICAM-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亚组间VCAM-1水平无显着差异;进一步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2组和B组NO水平、A1组和B组ICAM-1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NO水平在T1DM病程3-5年时可出现升高,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清ICAM-1水平在T1DM病程1-3年出现升高,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A组NO、ICAM-1及VCAM-1水平与HbA1c、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1.血清NO及ICAM-1水平与T1DM病程存在一定相关性;2.本研究样本量小,需要临床进行更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期寻找到微血管并发症早期预警指标,指导临床预防、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南赫[5](2020)在《基于肾络伏风病机的糖尿病肾脏疾病从风论治治法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的糖尿病肾脏疾病从风论治治法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导师赵进喜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医案,揭示“从风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思路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在门诊及疗区收集赵进喜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医案,利用EXCEL、SPSS、WE KA、UCINET等软件对医案当中的证候、症状、舌脉、处方药物等内容进行分析,其中针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从而揭示“从风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思路的临床应用规律。结果处方药物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脏疾病Ⅲ期的核心处方由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清利湿热、清热泻火等药物组成,具体包括黄芪、当归、葛根、丹参、川芎、鬼箭羽、牛蒡子、穿山龙、蚕砂、土茯苓、萆薢、石韦、黄芩等;糖尿病肾脏疾病Ⅳ期的核心处方由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清利湿热、清热泻火等药物组成,具体包括黄芪、当归、川芎、丹参、鬼箭羽、牛蒡子、穿山龙、蚕砂、土茯苓、萆薢、石韦、猪苓、茯苓、黄芩等;糖尿病肾脏疾病V期的核心处方由益气养血活血、升清降浊、通腑泄浊、健脾和胃、清利湿热、利水渗湿、祛风通络等药物组成,具体包括黄芪、当归、川芎、丹参、蝉蜕、僵蚕、姜黄、大黄、香附、苏叶、陈皮、半夏、土茯苓、萆薢、石韦、猪苓、茯苓、鬼箭羽、牛蒡子、穿山龙、蚕砂等。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主要显示常用的药对和药物组合,具体包括益气养血活血的药物组合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健脾和胃祛湿的药物组合陈皮、半夏、苍术、炒白术;补肾强腰的药物组合续断、桑寄生;疏风清肝明目的药物组合桑叶、菊花、夏枯草;清利湿热药物组合萆薢、石韦、土茯苓,金钱草、虎杖,蛇草、半枝莲;利水渗湿的药物组合茯苓、猪苓;升清降浊、泄浊解毒的药物组合蝉蜕、僵蚕、姜黄、熟大黄;交通心肾的药物组合黄连、肉桂等。结论赵进喜教授在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时重视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清利湿热等治疗方法贯穿各个疾病分期的始终。针对肾络风动的病机,赵进喜教授所应用的药物组合为鬼箭羽、牛蒡子、穿山龙、蚕砂;针对肝风内动,应用生龙骨、生牡蛎;针对肢体络脉风动,应用鸡血藤、青风藤、地龙、水蛭;针对目络风动,应用桑叶、菊花、夏枯草。除以上的常用风药之外,在其他的常用药对和药物组合当中也出现了各种风药,体现着赵进喜教授在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时重视从风论治的学术特点。研究二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气祛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究目的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筛选益气祛风通络方(黄芪、鬼箭羽、牛蒡子、穿山龙、蚕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对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从而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在 TCMSP 数据库官网检索“huang qi”、“gui jian yu”、“niu bang zi”、“chuan shan long”、“can sha”,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药物活性成分数据进行补充。将上述文件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处方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信息。在疾病基因关联数据库(DisGeNET)中以“Diabetic nephropathy”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相关的基因及靶点蛋白信息。用Venny2.1在线软件绘制韦恩图,最终得到处方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将益气祛风通络方的活性成分、益气祛风通络方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共同靶点等数据输入Cytoscape软件中,绘制出“益气祛风通络方-活性成分靶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将处方与疾病共同靶点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检索,构建PPI网络图,并根据蛋白之间的关联度进行排序。对益气祛风通络方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共同靶点进行关键靶基因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在处方—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分析结果当中,山萘酚具有降血糖、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产生等作用;异鼠李素具有抗炎、降血糖等作用。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中,S HBG水平降低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PPI网络图结果显示的MAPK1又称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是ERKs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MAPK14是P38MAPK蛋白家族当中的P38 α,是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当中的重要蛋白;AKT1是AKT家族的重要成员,是PI3K/AKT信号通路的重要激酶;STAT1、STAT3、JAK2均为JAK/STAT信号通路的重要蛋白;TNF、IL2均为参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ICAM1为细胞间黏附分子,能够促进炎症细胞在炎症反应局部的黏附。GO分析结果显示益气祛风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糖尿病、肿瘤、感染等多种疾病,其中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有AGE-RAGE信号通路、PI 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益气祛风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并涉及多种炎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其中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P38MAPK信号通路、ERK s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研究三益气祛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细胞实验揭示益气祛风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内在机理。方法选择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进行普通饲料喂养1周。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益气祛风通络组、祛风通络组、阻截剂空白组、阻截剂益气祛风通络组、阻截剂祛风通络组,每组5只。末次灌胃前8小时禁食不禁水,在大鼠股动脉进行无菌采血。将系膜细胞分为6组。第1组:细胞+胎牛血清+低糖DEMEM培养液;第2组:细胞+大鼠空白血清+低糖DEMEM培养液;第3组:细胞+大鼠空白血清+高糖DEMEM培养液;第4组:细胞+大鼠空白血清+阻截剂+高糖DEMEM培养液;第5组:细胞+全方含药血清+高糖DEMEM培养液;第6组:细胞+拆方含药血清+高糖DEMEM培养液。采用Western Blo t法检测P38-MAPK、ICAM-1、MCP-1等蛋白表达情况,采用PCR法检测P38-MAPK、ICAM-1、MCP-1、IL-6、IL-1β、TGF-β1、TNF-α 等指标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P38-MAPK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第2组和第3组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在高糖环境下,肾系膜细胞的P38-MAPK信号通路存在过度激活。第3组和第5组,第3组和第6组,第5组和第6组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全方、拆方均能够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而全方组的抑制作用较拆方组强。P38-MAPK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组和3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说明高糖环境可以导致P38-MAPK蛋白表达增加。MCP-1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第3组和第5组,第3组和第6组,第5组和第6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全方、拆方均能够抑制MCP-1蛋白表达,其中全方的抑制作用较拆方强。本研究MCP-1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第3组与第5组,第3组与第6组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全方、拆方均能抑制MCP-1基因表达。ICAM-1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组和3组,2组和3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高糖环境能够刺激ICAM-1蛋白过度表达。ICAM-1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第3组与第5组,第3组与第6组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全方、拆方均能抑制ICAM-1基因过度表达。IL-1 β、IL-6、TNF-α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第2组与第3组,第3组与第5组,第3组与第6组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高糖环境能够刺激系膜细胞过度分泌IL-1 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而全方、拆方均能够抑制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过度分泌。TGF-β1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第3组与第5组,第3组与第6组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全方、拆方均能抑制TGF-β1的过度分泌。结论高糖环境可以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导致ICAM-1、MCP-1、IL-1 β、IL-6、TNF-α、TGF-β1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在全方、拆方等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全方对于P38-MAPK信号通路以及上述物质的抑制作用较拆方强,说明从风论治的治疗思路能够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从而减少各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而祛风通络的治法与益气活血化瘀的治法联合应用则较单纯的祛风通络治法抑制作用更明显。

王菁[6](2020)在《海带低分子量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糖尿病肾病(DN)是主要的糖尿病微血管疾病,是最早出现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衰和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的最主要病因。DN是糖尿病持续高血糖引起的代谢障碍并发症,其产生过程与多种病理过程相关。从海带中提取的低分子量褐藻多糖硫酸酯(LMWF)属于一类高度硫酸化杂多糖,由岩藻糖、硫酸基、半乳糖等组成。LMWF因结构独特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凝血、抗炎症、抗氧化、抗肿瘤等。LMWF作为天然褐藻多糖通过影响多种细胞因子抑制DN的发展速度,但LMWF对DN的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本论文从体外细胞模型水平与体内动物模型水平入手,探讨LMWF改善DN的作用与机制。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证明LMWF能够显着改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发的人体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s)异常增殖与肥大,降低细胞培养基中内毒素含量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从而改善HRMCs损伤;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KEGG富集分析,发现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ECM-receptor interaction)信号通路与LMWF关联性最大,其中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量变化受LMWF影响最显着;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检测发现LMWF与FN存在特异性结合,平衡解离常数KD为453.7μmol/L;结果证明带正电荷的鱼精蛋白硫酸盐(PS)能够促进LMWF与HRMCs结合,增强LMWF改善HRMCs损伤的治疗作用。在体内动物实验方面,通过STZ诱导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DN早期模型证实LMWF较微晶纤维素(MC)可更好地缓解DN大鼠多饮、多食、体态消瘦等症状,但其对血清生化指标影响不大,未产生明显改善DN大鼠高血糖的效果。在肾脏功能方面,LMWF能够明显改善DN大鼠多尿、尿蛋白排泄量过多、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过高等DN早期病理症状;能够抑制肾小球基底膜病变,阻止肾小球系膜及基底膜增厚,缓解肾小球结构病变,下调DN大鼠肾皮质层FN、肌营养不良聚糖蛋白(DG)、层粘连蛋白(LAMC1)、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促炎症因子的水平,而LMWF与抗生素(Anti)联用时其改善DN的效果受到影响且大幅降低。LMWF能够改善DN大鼠肾脏功能损伤,降低肾脏组织因炎症引起的病变,且这种作用与肠道菌群相关。体内动物实验结果证实LMWF能够显着抑制DN大鼠肠道通透性增大、粪便量增多、结肠长度缩短等肠道功能损伤症状。通过对DN大鼠粪便16S r DNA测序并进行聚类统计分析,结果证明LMWF显着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并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缓解DN大鼠肠道菌群紊乱,显着提高拟杆菌目S24-7(Bacteroidales S24-7 group)和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等可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菌种丰度,且LMWF对DN的治疗作用与肠道菌群存在关联性。综上所述,LMWF能够有效缓解DN细胞病变及肾脏损伤,其通过结合FN抑制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缓解由AGEs引起的HRMCs异常增殖与肥大,LMWF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并抑制肠道屏障损伤,下调肾脏FN和IL-6等ECM相关的促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褐藻多糖等治疗DN的作用机理及开发大分子活性物质作为海洋药物提供参考。

程俊文[7](2020)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应答因子1(Egr-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经测定Egr-1分别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ype 2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2型糖尿病(Tyt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水平差异,分析探讨Egr-1与DR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DR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酒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4例T2DM患者,依据散瞳后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并分组,其中单纯T2DM组44例,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组40例,对照组选自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48例健康体检者,性别和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血清标本中Egr-1的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常规检测肝肾功、尿酸、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等生化指标,收集24h尿液测定24h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根据临床数据计算HOMA-I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所有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单纯T2DM组、DR组血清Egr-1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分析示:DR组Egr-1水平、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两组FBG、HbA1c水平明显增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余相关指标行组间比较并无差异(P>0.05)。DR组hs-CRP水平也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方差分析结果提示24h尿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eGFR在不同DR分期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gr-1并无明显差异(P>0.05)。2.Egr-1与其他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gr-1与病程、年龄、收缩压、24h尿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BUN、Cr、FBG、HbA1c、hs-CRP呈正相关(r=0.303、0.309、0.267、0.388、0.511、0.401、0.339、0.182、0.280,均P<0.05)。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病程、Egr-1、HbA1c与DR有关,对DR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Egr-1与DR独立相关,是DR的危险因素(OR=1.205,95%CI,1.061.54,P=0.005)。4.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曲线下的面积为0.913(95%CI0.8540.972,P=0.000),提示Egr-1诊断DR有一定的准确性。结论:1、DR患者血清中Egr-1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DR的一种新的炎症生物学标记物,也可能成为今后DR治疗的标靶。2、Egr-1是DR的危险因素,Egr-1可能通过启动并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参与DR的发病过程。

孙晓娟[8](2019)在《苁归益肾胶囊对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ICAM-1及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观察苁归益肾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苁归益肾胶囊治疗早期DKD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苁归益肾胶囊对早期DKD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肾脏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ax、半胱天冬酶(Caspase-3)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苁归益肾胶囊治疗早期DKD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DKD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2方法2.1临床研究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60例(此实验为探索性随机对照试验,未进行样本量估计)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均来自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部),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氯沙坦钾片(100mg 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苁归益肾胶囊(0.4g/粒,每次4粒,一日三次),同时嘱两组患者积极控制饮食运动等糖尿病健康教育。总疗程24周。除记录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外,还要计算治疗前后两组肾虚血瘀中医证候积分、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 AL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指标的变化。对苁归益肾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做出评价。2.2实验研究选择清洁雄性SD大鼠65只,常规饲养1周后,随机选择10只作为空白组,55只为实验组,空白组予以普通饲料饲养,实验组予以高脂饲料饲养。在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模型(造模3天内死亡4只,未达标准剔除9只,后期死亡6只),大鼠予以高脂饲料喂养,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西药组10只、苁归益肾胶囊高剂量组10只、苁归益肾胶囊低剂量组9只、模型组8只。每组按不同的剂量、药品予以灌胃,共12周。观察血清FPG、Hb A1c、BUN、Scr、ICAM-1以及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情况。3结果3.1临床观察结果3.1.1总有效率: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3%和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证候积分较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1.3 FPG、2h PG、Hb A1c:治疗6个月后,FPG、2h PG、Hb A1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FP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2h PG、Hb A1c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4 Scr、BUN、m ALB、ACR: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r、BUN、m ALB、ACR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cr、BUN、m ALB、ACR较之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Scr、BUN、m ALB、ACR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5血清ICAM-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CAM-1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ICAM-1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CAM-1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动物实验结果3.2.1大鼠的一般情况变化:实验中,空白组大鼠毛色光泽柔顺,精神状态良好,运动灵活,食量增加,体重增加,粪便成形,尿量正常。模型组大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精神萎靡,毛发枯黄,倦卧懒动,尾巴苍白湿冷,粪便湿,少数大鼠在造模6周后,逐渐出现DM并发症。给药组的大鼠精神状态好转,饮水、食量等方面较模型组改善。3.2.2大鼠体重: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其余组大鼠体重较体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体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升高明显,差异显着(P<0.01),说明高剂量的苁归益肾胶囊可以改善DKD的消瘦症状。3.2.3 DKD大鼠血糖: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均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中药组血糖明显下降(P<0.01),西药组及低剂量中药组的大鼠血糖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4 DKD大鼠BUN,Scr: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与用药组大鼠BUN,Scr,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BUN,Scr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5 DKD大鼠24h尿蛋白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与治疗组的24h尿蛋白量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1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中药各剂量的24h尿蛋白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的24h尿蛋白量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的24h尿蛋白量有明显差异(P<0.05)。3.2.6 DKD大鼠血清ICAM-1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各用药治疗组的DKD大鼠血清I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ICAM-1水平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的血清ICAM-1水平明显降低(P<0.05)。3.2.7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空白组大鼠肾脏组织结构正常,未见增生及纤维化。毛细血管腔清晰,肾小管上皮无水肿,管腔内未见蛋白管型。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可见毛细血管腔明显变窄。肾小管上皮浊肿,甚至坏死,胞浆内可见红染颗粒,且有部分空泡样变,并有轻度间质纤维化,肾间质可见炎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肾脏HE染色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亦有变性与浊肿,但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3.2.8肾脏组织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与空白组相比,各模型组与用药组的Bax、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Bcl-2表达下调,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的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CGYSC(高)组大鼠肾脏组织的Bax、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下调,Bcl-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CGYSC(低)组Bcl-2降低、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升高,有明显差异(P<0.05)。4结论4.1苁归益肾胶囊可有效改善早期DKD患者肾虚血瘀证候,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时降低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延缓DKD进展。4.2苁归益肾胶囊降低了DKD大鼠的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改善了Scr、BUN,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凋亡的Bax、Caspase-3蛋白水平,上调抑制凋亡的Bcl-2蛋白水平,减少了肾脏相关细胞凋亡水平,减轻肾脏损伤,达到保护肾脏的效果。

王婷婷[9](2019)在《蒙古人群E-selectin、ICAM-1和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鲜有研究关注E-选择素(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以腰围(WC)为代表的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T2DM)的剂量-反应关系,且目前尚无关于E-selectin、ICAM-1和WC的联合作用与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报道。研究目的探讨在内蒙古族人群中,E-selectin、ICAM-1和中心性肥胖与空腹和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分别诊断的糖尿病的关系,为糖尿病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研究对象与方法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蒙古族居民集中的科左后旗朝鲁吐乡和奈曼旗固日班花乡为研究现场,基线调查于2002-2003年进行,共纳入2589名年龄≥20岁的研究对象。调查员统一培训后于调查现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标本采集,2013-2014年进行随访调查,对基线调查对象进行空腹血糖和2小时餐后血糖检测。采用EpiData3.1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后,应用SAS9.4和R3.4.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将研究结局按不同诊断方式分为单独由空腹血糖判断的糖尿病(T2DM-F)、单独由餐后血糖判断的糖尿病(T2DM-P)和T2DM,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 E-selectin、ICAM-1 和 WC 分别与 T2DM-F、T2DM-P 和 T2DM发病的关联性;按WC分层研究E-selectin、ICAM-1与糖尿病发病的关联,对研究因素的交互作用和联合作用进行分析;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建立模型分析纳入研究因素后,同一结局的净收益有无变化。所有分析在双侧检验的基础上进行,检验水准为0.05。研究结果1.本研究纳入1784名基线血糖正常的蒙古族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3人,女性1121人。随访期间T2DM-F发病124人,T2DM-P发病126人,T2DM发病197人,10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6.95%,7.06%和11.04%,发病密度分别为6.47/1000人年,6.57/1000 人年和 10.28/1000 人年。2.E-selectin、ICAM-1和WC每升高一个标准差T2DM-P和T2DM的发病率分别是之前的1.232倍,1.201倍,1.772倍和1.162倍,1.217倍,1.527倍,随着研究因素数值的升高,T2DM-P和T2DM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而T2DM-F发病率仅随着ICAM-1和WC的增加而增加,发病率比(IRR)及其95%CI分别为1.367(1.145,1.632)和 1.558(1.321,1.838)。3.将E-selectin按四分位数分为四等分,划分为G1、G2、G3和G4四个部分,G4组的T2DM-F、T2DM-P和T2DM发病危险分别为G1组的1.834倍,2.491倍和1.876倍,且存在随着E-selectin数值增加,糖尿病发病危险上升的现象(均P趋势<0.05)。RCS模型分析发现E-selectin与T2DM-P和T2DM间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均P线性<0.05),未见E-selectin和T2DM-F间有线性剂量-反应关系。4.将ICAM-1值四等分,G4组的T2DM-F和T2DM的发病危险分别为G1组的2.435倍和1.843倍,且随着ICAM-1数值增加,糖尿病发病危险上升(均P趋势<0.05)。在RCS模型中可发现,ICAM-1与T2DM-F、T2DM-P和T2DM间均呈现出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均P线性<0.05)。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分析WC与糖尿病的关联,可发现G4组的T2DM-F、T2DM-P和T2DM的发病危险分别为G1的3.236倍、5.582倍和3.375倍,且随着WC数值增加,糖尿病发病可能性上升(均P趋势<0.05)。采用RCS模型拟合后可以看到WC和T2DM-F、T2DM-P和T2DM间均存在着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均P线性<0.001)。6.按WC水平分层研究E-selectin/ICAM-1和糖尿病的关系,在WC<79cm者中,高 E-selectin 者的 T2DM-P 发病危险性增加,OR(95%CI)为 3.916(1.666,9.204),且两因素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交互=0.041)。在WC<79cm者中,高ICAM-1者的T2DM-F、T2DM-P和T2DM危险分别为正常ICAM-1者的2.745倍、3.280倍和2.894倍。当研究结局为T2DM-P和T2DM时,ICAM-1和WC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交互<0.05)。7.E-selectin和WC及ICAM-1和WC的联合作用分析发现,与对照人群相比,同时具有两个研究因素者的糖尿病发病危险最大。决策曲线分析发现,在加入以上三个研究因素后对T2DM-F、T2DM-P和T2DM进行干预的净收益均有所增加,并且在T2DM中纳入E-selectin、ICAM-1和WC后的净收益差值最大,产生净收益差值的阈概率范围也最大。研究结论1.蒙古族居民的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糖尿病的诊断上需加强对高危人群餐后血糖的筛查。2.E-selectin、ICAM-1和WC均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发病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3.E-selectin和WC、ICAM-1和WC对内蒙古人群糖尿病的发生均具有显着的相乘交互作用。4.高E-selectin、ICAM-1和WC聚集存在时显着增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对高E-selectin、ICAM-1和WC的个体采取干预措施可使该个体获得更大的收益。

黄娜[10](2019)在《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致病因素。由于其致病因素和环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DK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亦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足细胞是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构成组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足细胞损伤在DK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足细胞正常功能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探讨疾病条件下导致细胞骨架蛋白重排的原因和内在机制,从而发现新的致足细胞损伤的线索和证据,将有助于深化对DKD发病机制的认识。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被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升高,但其对DKD的病理性作用尚存争议,且具体作用机制也未能得到阐明。有文献报导,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血清PEDF水平升高,通过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排从而增加血管内皮通透性。在糖尿病肾病条件下,血清PEDF是否可能通过作用于足细胞,对足细胞骨架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肾脏滤过屏障的完整性,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血清PEDF与DKD肾功能损伤之间的相关性,并就PEDF对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进行探索和讨论。材料和方法1、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C57BL/6J小鼠1型及2型糖尿病模型,并根据病程周期将其分别分为5周及10周糖尿病史小鼠。2、正常小鼠、病程5周1型糖尿病小鼠尾静脉注射外源性PEDF蛋白,引起正常小鼠血清PEDF的异常升高,及糖尿病小鼠血清PEDF的进一步升高。此外,尾静脉注射重组PEDF腺相关病毒,模拟内源性PEDF的分泌增多,观察对比其与外源性PEDF注射导致的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3、收集各组小鼠尿液标本,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采集各组小鼠血清标本,检测血清PEDF及血肌酐水平;采集各组小鼠肾脏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显微镜下肾脏结构观察和透射电镜下肾脏微观结构观察。4、体外培养条件永生化小鼠足细胞,检测其在不同时间点给予不同浓度PEDF作用下,Transwell中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右旋糖酐漏出情况。5、培养条件永生化小鼠足细胞,将足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PEDF处理组、高糖处理组、高糖+PEDF联合处理组,观察PEDF对足细胞结构及数目的影响,包括检测Transwell中FITC-右旋糖酐漏出情况,荧光染色下F-actin形态变化,Annexin V流式细胞术中足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WB)中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足细胞标志物nephrin及podocin蛋白表达变化。6、培养条件永生化小鼠足细胞,给予相关培养刺激后加入RhoA特异性抑制剂C3转移酶,将足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PEDF处理组、正常+PEDF+C3转移酶联合处理组、高糖处理组、高糖+PEDF联合处理组、高糖+PEDF+C3转移酶联合处理组,检测RhoA激活和Rho关联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protein kinase1,ROC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继续检测Transwell中FITC-右旋糖酐漏出情况,F-actin荧光染色形态变化,Annexin V流式细胞术中足细胞凋亡,以及WB中ZO-1、nephrin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病程5周的1型及2型糖尿病小鼠,其血清PEDF水平、ACR均较等周龄正常小鼠明显升高,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肾脏组织HE染色下肾小囊腔与肾小球体积尚未发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但电镜下观察到足细胞足突已发生明显的结构改变。病程10周时,糖尿病小鼠血清PEDF水平、血肌酐、ACR均较病程5周时明显升高,肾脏HE染色下肾小囊腔体积出现明显增大及肾小球体积缩小,电镜下足突融合和损伤进一步加重。2、正常小鼠注射外源性PEDF蛋白或重组PEDF腺相关病毒,血清PEDF较未注射组正常小鼠升高,且ACR及血肌酐水平随之升高,肾脏HE染色显示肾小囊腔体积较未注射组增大,肾小球体积缩小,电镜下足细胞出现足突融合;病程5周的1型糖尿病小鼠注射大剂量外源性PEDF蛋白或重组PEDF腺相关病毒,血清PEDF、ACR、血肌酐水平均较未注射组糖尿病小鼠升高,肾小囊腔体积增大,肾小球体积缩小,足突融合进一步加重。3、PEDF可导致Transwell中培养的足细胞FITC-右旋糖酐漏出增多,且漏出程度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4、经高糖或外源性PEDF单独处理,足细胞细胞旁通透性增加,FITC-右旋糖酐漏出增多,ZO-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应力纤维F-actin重排;同时,足细胞凋亡增多,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经高糖、PEDF联合处理,足细胞的以上损伤效应进一步加重。5、经高糖或外源性PEDF单独处理,可引起足细胞RhoA活化,ROCK1蛋白表达上调;经高糖、PEDF联合处理,RhoA及ROCK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6、RhoA特异性抑制剂C3转移酶可改善外源性PEDF导致的足细胞细胞旁通透性增加,减少FITC-右旋糖酐的漏出,上调ZO-1蛋白的表达水平,减轻F-actin重排,减少足细胞凋亡,提高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降低RhoA活化及ROC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糖尿病小鼠体内的血清PEDF水平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高水平PEDF通过激活足细胞RhoA/ROCK1信号通路,诱导足细胞F-actin微丝骨架发生重排,同时促进足细胞凋亡,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完整性,从而加速糖尿病肾病小鼠蛋白尿的发展进程及肾功能恶化。RhoA抑制剂可改善大剂量PEDF导致的足细胞损伤。本研究通过探讨升高的血清PEDF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的损伤效应及相关内在机制,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及作用靶点。

二、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糖尿病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糖尿病肾病(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ICAM-1、sVCAM-1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3.1 DN临床分期
        1.3.2 血清ICAM-1、sVCAM-1水平测定
        1.3.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DN患者临床分期情况
    2.2 不同临床分期的DN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3 血清ICAM-1、sVCAM-1水平与DN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3 讨论

(2)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炎症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
        3 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4 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中医病机与辨证
        5 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6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现代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滋肾丸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滋肾丸的源流与命名
        3 滋肾丸的方证与方义
        4 滋肾丸的制方与化裁
        5 滋肾丸的名家应用经验
        6 滋肾丸的临床应用研究
        7 滋肾丸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滋肾丸干预高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滋肾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IL-10、TGF-β1、HDAC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组蛋白乙酰化与炎症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常见英文缩写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儿童1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中血清NO、ICAM-1、VCAM-1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ICAM-1及VCAM-1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肾络伏风病机的糖尿病肾脏疾病从风论治治法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病机及治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风药”的内涵及古今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糖尿病肾脏疾病系膜细胞免疫炎症损伤及其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糖尿病肾脏疾病从风论治治法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气祛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究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益气祛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指标测量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1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虚标实证候诊断标准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历

(6)海带低分子量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糖尿病肾病
    1.2 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现状
    1.3 褐藻多糖硫酸酯特性
    1.4 褐藻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
        1.4.1 抗凝血作用
        1.4.2 抗炎症作用
        1.4.3 抗氧化作用
    1.5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研究进展
    1.6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介绍
    1.7 肠道菌群
        1.7.1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
        1.7.2 肠道菌群与肾病
        1.7.3 肠道菌群与多糖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1.9 技术路线
第2章 LMWF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病变的作用机理研究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试剂盒
        2.1.5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HRMCs在含不同浓度FBS培养基中生长状况
        2.2.2 LMWF抑制HRMCs异常增殖
        2.2.3 LMWF抑制HRMCs肥大
        2.2.4 LMWF电负性变化及中和条件选择
        2.2.5 LMWF降低内毒素含量
        2.2.6 LMWF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
        2.2.7 蛋白质组学分析
        2.2.8 差异表达蛋白验证
        2.2.9 FN在 HRMCs中分布情况
        2.2.10 LMWF在 HRMCs中分布情况
        2.2.11 LMWF与 FN共定位
        2.2.12 SPR检测LMWF与 FN特异性结合
    2.3 讨论
        2.3.1 LMWF改善AGEs引起的HRMCs异常生长
        2.3.2 PS中和LMWF电负性
        2.3.3 LMWF降低AGEs带来的细胞损伤
        2.3.4 聚焦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及FN
        2.3.5 LMWF与 FN相互作用
        2.3.6 PS促进LMWF改善HRMCs损伤
第3章 LMWF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试剂
        3.1.5 实验试剂盒
        3.1.6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生长相关指标
        3.2.2 血清生化指标
        3.2.3 葡萄糖耐量
        3.2.4 胰岛素耐量
        3.2.5 肾脏功能相关指标
        3.2.6 肾脏形态学观察
        3.2.7 肾脏炎症因子
    3.3 讨论
        3.3.1 LMWF未降低DN大鼠血糖水平
        3.3.2 LMWF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
        3.3.3 LMWF抑制肾脏炎症细胞因子上调
        3.3.4 LMWF缓解DN与肠道菌群相关
第4章 LMWF对 DN大鼠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试剂
        4.1.5 实验试剂盒
        4.1.6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肠道通透性
        4.2.2 内毒素
        4.2.3 24 h粪便量
        4.2.4 结肠长度
        4.2.5 LMWF对 DN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4.2.6 肾脏功能相关指标与肠道菌群关联性分析
        4.2.7 LMWF对粪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4.3 讨论
        4.3.1 LMWF改善DN大鼠肠道病变
        4.3.2 LMWF调节DN大鼠肠道菌群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应答因子1(Egr-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2.实验设备与试剂
        2.1 实验设备
        2.2 主要试剂盒
    3.实验方法
        3.1 基本资料采集
        3.2 血清采集
        3.3 24h尿液标本的收集与测定
        3.4 眼底检查
        3.5 血清Egr-1 水平的测定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2.三组间生化指标、EGR-1 水平的比较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各相关指标比较
    4.EGR-1 预测DR的ROC曲线分析
    5.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
    5.DR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件

(8)苁归益肾胶囊对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ICAM-1及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结果
    5 安全性分析
第二部分 苁归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疾病大鼠 ICAM-1、Bcl-2、Bax、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1 一般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早期DKD的认识
    2.苁归益肾胶囊与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
    3 糖尿病肾脏疾病与炎性反应
    4 细胞凋亡与Bcl-2,Bax及 caspase-3 的关系
    5 ICAM-1与2 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关系
    6 CGYSC对早期DKD的临床效果分析及机制探讨
        6.1 对早期 DKD 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6.2 对早期DKD患者血糖的影响
        6.3 对早期DKD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6.4 对早期DKD患者血清中ICAM-1 的影响
    7 CGYSC对早期DKD大鼠的影响
        7.1 CGYSC 对早期 DKD 大鼠一般情况影响
        7.2 CGYSC对早期DKD大鼠24h尿蛋白量的影响
        7.3 CGYSC对早期DKD大鼠Bcl-2、Bax、Caspase-3 蛋白表达影响
        7.4 CGYSC对早期DKD大鼠病理形态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蒙古人群E-selectin、ICAM-1和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诊断标准及相关定义
    四、质量控制
    五、统计分析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糖尿病的发病情况
    三、E-selectin、ICAM-1和WC每标准差(SD)变化的糖尿病发病率比
    四、E-selectin、ICAM-1和WC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
    五、E-selectin、ICAM-1和WC间的交互作用
    六、E-selectin、ICAM-1和WC的联合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
讨论
    一、糖尿病的发病情况
    二、E-selectin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
    三、ICAM-1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
    四、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
    五、E-selectin、ICAM-1和中心性肥胖的交互及联合作用与糖尿病发病
    六、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10)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血清PEDF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的相关性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血清PEDF水平升高促进蛋白尿的生成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PEDF对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PEDF导致蛋白尿发生的机制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PEDF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糖尿病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ICAM-1、sVCAM-1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J]. 祝珍. 河南医学研究, 2021(18)
  • [2]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及机制研究[D]. 郭晓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IL-10、TGF-β1、HDAC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黎妞.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4]儿童1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中血清NO、ICAM-1、VCAM-1水平的研究[D]. 翁祖森.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基于肾络伏风病机的糖尿病肾脏疾病从风论治治法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南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海带低分子量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菁.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20(01)
  • [7]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应答因子1(Egr-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 程俊文.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8]苁归益肾胶囊对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ICAM-1及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D]. 孙晓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蒙古人群E-selectin、ICAM-1和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D]. 王婷婷. 苏州大学, 2019(04)
  • [10]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D]. 黄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标签:;  ;  ;  ;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糖尿病肾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