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D620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分析

TBD620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分析

一、TBD620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亚男,徐雪波,陈峰[1](2018)在《可控进气涡流技术对某船柴油发电机组动态性能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某船柴油发电机组在实船系泊试验期间,动态性能与出厂试验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是柴油机突加负载后工作循环内空气供给量不足。结合该型柴油机进气系统配置,对其采用的可控进气涡流技术原理进行研究,找出空气供给量不足的起因,对比开启可控进气涡流阀门前后的试验现象和数据,指出该技术在柴油发电机组动态性能发挥中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供其他船舶解决相似问题借鉴和参考。

袁帅,王贺春,李禹函,王银燕[2](2018)在《EGR技术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应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通过改善柴油机燃烧进程以降低NOx排放。基于AVL-FIRE软件搭建TBD620柴油机仿真模型对其缸内燃烧进程进行仿真,并分析EGR技术对其主要性能指标带来的影响,据此判断不同运行情况下的最佳EGR率,在兼顾碳烟排放不致过高的前提下实现NOx最终释放量最低。结果表明,柴油机工作负荷越大,缸内NOx最终释放量越大。因此在高负荷工况下,应采用较高的EGR率来满足降低NOx排放量的要求;在中负荷工况下,NOx排放量已经大幅降低,综合考虑其动力性、经济性因素,选取适中的EGR率;在较低负荷工况下,NOx产生量已经较低,EGR率对减小NOx释放量的作用十分有限,故采用低EGR率。

马传杰[3](2017)在《喷油策略对相继增压柴油机瞬态切换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相继增压技术可以扩大增压柴油机高效运行范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是目前改善高增压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舰船柴油机上。然而相继增压柴油机在瞬态切换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冒黑烟、转速波动较大以及油耗急剧增加等,对于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性能恶化现象,本文主要从调节切换过程和改进喷油策略方面进行研究,改善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本文基于GT-suite软件建立了TBD620V12 STC柴油机稳态模型及适用于该机型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确定了柴油机切换工况点转速为1400r/min。基于GT-power与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建立了柴油机瞬态切换控制模型,选取了合适的切换延迟时间为1.65s,可以有效避免增压器喘振现象,研究了不同喷油策略下,相继增压柴油机在受控增压器切入过程各项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受控增压器切入过程,不同的预喷和后喷方案对柴油机各项性能参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预喷方案降低了NOx排放、后喷方案降低了Soot排放,但两种方案都不能有效降低柴油机转速波动。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变多次喷射策略,在受控增压器切入过程前期采用较大的后喷、后期采用较小的预喷,最终使得柴油机转速波动降低了7r/min。本文基于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喷油方案对TBD620V12 STC柴油机在受控增压器切入过程的转速波动、油耗、NOx和Soot排放等四个参数的综合性能影响因子,最终选取可变多次喷射作为最佳喷油策略。针对经典增量式PID控制器在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调速性能较差的问题,结合RBF神经网络与经典增量式PID建立了一种自适应调速控制器RBF-PID,以柴油机目标转速、实际转速和转速偏差为输入变量,建立TBD620V12 STC柴油机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分别模拟经典增量式PID与RBF-PID两种控制器对TBD620V12 STC柴油机受控增压器切入过程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切入过程应用RBF-PID控制器,可以使柴油机转速波动比经典增量式PID降低了8r/min,且回归至稳定转速的时间减少了0.4s。

刘琦,安士杰,梁斌,陈宏[4](2012)在《基于高压共轨TBD620柴油机的两种不同喷嘴在低负荷性能下喷射特性和燃烧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利用hydsim软件,建立具有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TBD620柴油机仿真模型,对其采用的两种喷油嘴在低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研究实行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时两种喷油嘴对柴油机燃油喷射特性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后标准喷油嘴在低负荷下仍具有良好的性能。

王洋[5](2012)在《柴油机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相继增压可以扩大柴油机功率运行范围、提高低工况经济性以及降低柴油机有害排放,是改善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低工况性能最为有效的方法,在越来越多的机型上得到应用。本文在原有可控进气涡流系统的TBD620V16柴油机上进行了相继增压系统的改造,形成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的复合系统,结果表明,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的复合系统可以明显改善柴油机的低工况性能,扩大运行范围,提高经济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可控进气涡流系统、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三维动态流场研究。根据实际结构建立了进排气道-气门-缸内的三维模型,网格采用非结构化的六面体,网格运动是棱柱层的拉伸,采用瞬态、三维、可压缩、粘性流动假设,湍流模型选用k ε模型,应用SIMPLE算法进行了流场的数值求解。在用稳流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后,对可控进气涡流系统和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流场进行了分析,着重对直流进气道和螺旋进气道的流场进行计算,对同一进排气门位置的流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及整机性能数据的比较,建议取消可控进气涡流系统中的挡板,保留螺旋进气道,组成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的复合系统。2. TBD620V16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的复合系统柴油机燃烧过程的研究。对可控进气涡流系统和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燃烧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后者的排放物生成量明显减少。对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参数(喷油提前角、喷雾锥角)进行优化,在额定工况、切换点工况、低工况模拟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喷油提前角延迟,NOx生成物降低,Soot排放量增加,通过分析得出20°BTDC为最佳喷油提前角;喷雾锥角影响燃油在空间的分布,通过分析得出原机155°喷雾锥角最佳。3.TBD620V16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的复合系统柴油机放热率经验公式的研究。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TBD620V16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的复合系统柴油机低工况的放热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三韦伯函数对放热率曲线进行数学拟合,采用单纯形法推导出了适用于该柴油机低工况放热率的经验公式,提出了适用于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低工况放热率特征参数与负荷、转速之间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4.TBD620V16柴油机采用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工作过程研究。基于GT-POWER软件平台,建立了TBD620V16相继增压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在燃烧模型中选用了适用于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三韦伯特征参数,改变了燃油喷射系统参数,引入了涡流比对工作过程的影响后,对按标准螺旋桨特性运行的多个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预测了TBD620V16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的复合系统柴油机的切换点。5. TBD620V16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的复合系统柴油机的试验研究。对该柴油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试验研究,进行了限制特性试验,得到柴油机的最大运行边界;在低工况进行了负荷特性试验,得到柴油机的万有特性以及柴油机的运行区域;进行了螺旋桨特性试验,得到按标准螺旋桨特性运行时柴油机的各项性能参数,选择了柴油机相继增压的切换点。试验表明,TBD620V16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在低工况时采用一台增压器工作能够明显改善该机的低工况性能,柴油机的运行区域扩大,经济性得到改善。

王鹏,王建[6](2011)在《TBD620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仿真研究》文中指出利用PRO/E建立TBD620柴油机的进气道和燃烧室三维模型;并在FIRE软件中对进气、压缩和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TBD620柴油机双进气道可控涡流系统对缸内涡流、油气混合和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负荷工况时关闭双进气道可控涡流系统的进气控制阀能显着改善缸内混合气的形成,提高柴油机燃烧及排放性能。

袁先徳,罗运同,王建[7](2011)在《TBD620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HYDSIM软件,建立了TBD620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仿真模型,对其采用的标准喷油器和专用喷油器在不同负荷工况下的燃油喷射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研究了2种喷油器对柴油机燃油喷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喷油器在低负荷工况下能显着提高燃油喷射压力,改善燃油雾化效果,而在高负荷工况下,两者区别较小。

王建,常汉宝[8](2010)在《TBD620柴油机瞬态进气过程的三维数值仿真》文中研究说明利用PRO/E建立TBD620柴油机的进气道和燃烧室三维模型,采用FIRE软件对进气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TBD620柴油机双进气道可控涡流系统对瞬态进气过程中涡团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进气道可控涡流系统产生的进气涡流能显着改善缸内混合气的形成,提高柴油机低负荷工况时的燃烧性能。

周佳宇[9](2010)在《基于CAN总线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电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高增压或超高增压柴油机的低负荷性能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相继增压技术是改善高增压或超高增压柴油机低负荷性能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提高作为舰船主动力的TBD620V12柴油机的低负荷性能,使其性能更好的满足舰船的设计要求,本文对TBD620V12柴油机进行了相继增压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相继增压柴油机性能计算分析和相继增压电控系统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相继增压柴油机低负荷性能显着提高。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增压柴油机的低负荷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改善增压柴油机低负荷性能的措施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详细的论述了相继增压柴油机的发展过程及多种典型柴油机的性能特点,从中了解了相继增压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对相继增压系统结构和电控系统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从中得到了相继增压系统设计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本文通过对所要设计的相继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通过计算预测相继增压柴油机所能够达到的性能指标,同时也为电控系统设计提供可供参考的设计参数。本文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TBD620V12原型机和相继增压柴油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模型,原型机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建立模型所采用的方法正确,计算结果可信。对相继增压柴油机的计算结果表明,TBD620V12柴油机采用相继增压后,其低负荷性能有显着的改善。对相继增压电控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首先进行了相继增压电控系统的总体设计,确定了相继增压和进气可控涡流系统的气动执行机构;硬件部分,对相继增压电控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硬件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必要的抗干扰技术;软件部分,将软件按所完成的工作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对各功能模块分别进行了设计并设计了各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图,为了保证软件的可靠运行,对软件的抗干扰措施进行了设计。整个电控系统进行了系统联调,结果表明,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程德彬,黄锦川,黄立,黄锦星[10](2008)在《船用高速柴油机低负荷的使用管理要求》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TBD620柴油机放热规律的分析,得到部分负荷下缸内工作过程的特点。结合TBD620柴油机低负荷特性试验的参数,对使用管理提出建议,以满足具有低负荷性能的柴油机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二、TBD620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BD620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可控进气涡流技术对某船柴油发电机组动态性能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机组动态性能试验现象及原因分析
    1.1 机组主要特点
    1.2 机组动态性能试验
        1.2.1 试验条件和方法
        1.2.2 试验现象
    1.3 试验现象原因分析
2 机组可控涡流进气系统结构与原理分析
    2.1 基本结构
    2.2 原理分析
3 可控气流阀门开闭对比试验
    3.1 可控阀门正常关闭
    3.2 可控阀门强制开启
    3.3 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及结论
    3.4 改进建议
4 结语

(3)喷油策略对相继增压柴油机瞬态切换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相继增压技术的研究发展
        1.2.1 相继增压柴油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存在的问题
        1.2.3 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的性能改善方法
    1.3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研究现状
        1.3.1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简介
        1.3.2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多次喷射及其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相继增压柴油机计算模型的建立
    2.1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计算模型的建立
        2.1.1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GT-suite模型的建立
        2.1.2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GT-suite 模型仿真结果
    2.2 柴油机工作过程数学模型
        2.2.1 缸内工作过程数学模型
        2.2.2 涡轮增压器计算模型
        2.2.3 进排气管计算模型
        2.2.4 中冷器计算模型
    2.3 TBD620V12 STC柴油机稳态模型建立
        2.3.1 TBD620V12 STC柴油机简介
        2.3.2 TBD620V12 STC柴油机GT-power模型建立
        2.3.3 TBD620V12 STC柴油机GT-power模型仿真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TBD620V12 STC柴油机瞬态切换过程性能研究
    3.1 相继增压系统切换点确定
    3.2 相继增压系统切换过程控制模型
        3.2.1 相继增压系统切换控制方法
        3.2.2 GT-power与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
    3.3 相继增压系统切换过程阀门控制策略
        3.3.1 受控增压器切入过程
        3.3.2 受控增压器切出过程
    3.4 相继增压系统切换过程性能仿真研究
        3.4.1 受控增压器切入过程性能研究
        3.4.2 受控增压器切出过程性能研究
    3.5 相继增压系统切换过程燃烧变动研究
        3.5.1 相继增压柴油机瞬态切换燃烧变动概念的提出
        3.5.2 相继增压系统切换过程燃烧变动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喷油策略对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性能的影响
    4.1 预喷对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性能的影响
        4.1.1 预喷时间对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性能的影响
        4.1.2 预喷油量对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性能的影响
    4.2 后喷对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性能的影响
        4.2.1 后喷时间对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性能的影响
        4.2.2 后喷油量对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性能的影响
    4.3 可变多次喷射策略对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性能的影响
        4.3.1 不同喷油策略对切换转速的影响
        4.3.2 预喷、后喷油量与柴油机转速偏差线性关联
        4.3.3 可变多次喷射策略下柴油机性能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灰色理论在喷油方案优化评价中的应用
    5.1 喷油方案优化评价的问题
    5.2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系统综合评价
    5.3 喷油方案的灰色评价
        5.3.1 确定喷油方案与评价因素
        5.3.2 喷油方案的评价矩阵
        5.3.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3.4 确定评价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相继增压柴油机瞬态切换过程控制算法研究
    6.1 经典PID控制的不足
    6.2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6.2.1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
        6.2.2 RBF神经网络辨识模型
    6.3 RBF-PID神经网络复合控制器设计
        6.3.1 RBF-PID神经网络复合控制器结构
        6.3.2 RBF神经网络输入信号、节点数及网络结构确定
        6.3.3 相继增压柴油机瞬态切换过程RBF-PID复合控制算法实现
    6.4 相继增压柴油机瞬态切换过程RBF-PID复合控制仿真结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柴油机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相继增压技术概况
        1.2.1 相继增压技术的发展应用
        1.2.2 切换点选择与确定
    1.3 涡流进气道和缸内流场、燃烧的研究进展
        1.3.1 涡流进气道和缸内流场的研究现状
        1.3.2 缸内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1.4 柴油机工作过程模拟
        1.4.1 零维模型
        1.4.2 一维模型
        1.4.3 三维模型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第2章 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三维流场分析
    2.1 引言
    2.2 柴油机的结构及性能参数
    2.3 柴油机进排气道-气门-缸内流场模型的建立
        2.3.1 进排气道-气门-缸内流场的三维实体建模
        2.3.2 控制方程和模型选择
    2.4 不同挡板高度的稳流计算及试验验证
        2.4.1 稳流计算的边界条件
        2.4.2 流量系数、涡流比、湍动能的计算方法
        2.4.3 不同挡板高度的计算结果及与试验值的对比和分析
    2.5 缸内参数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
        2.5.1 网格独立性验证
        2.5.2 同一系统不同进排气门位置的变化规律
        2.5.3 不同系统同一进排气门位置的变化规律
    2.6 进气过程的流动分析
        2.6.1 直流进气道和螺旋进气道的流场分析
        2.6.2 进气过程的动态分析
    2.7 压缩过程的流动分析
    2.8 不同工况主要性能参数的试验结果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三维燃烧分析及优化
    3.1 引言
    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3.2.1 三维几何模型
        3.2.2 燃烧室网格独立性验证
        3.2.3 NOx和碳烟模型
    3.3 燃烧仿真的结果与分析
        3.3.0 缸内参数
        3.3.1 速度场
        3.3.2 温度场
    3.4 喷油提前角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3.4.1 额定工况
        3.4.2 切换点工况
        3.4.3 低工况
    3.5 喷雾锥角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3.5.1 额定工况
        3.5.2 切换点工况
        3.5.3 低工况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低工况放热率的研究
    4.1 引言
    4.2 缸内示功图分析
    4.3 柴油机放热规律计算
        4.3.1 放热率模型的选择
        4.3.2 燃烧放热率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4.4 利用韦伯函数拟合计算放热率
        4.4.1 燃烧过程的划分方法
        4.4.2 放热率的拟合方法
        4.4.3 放热率曲线图
    4.5 低工况放热率模型特征参数分析
    4.6 低工况放热率特征参数的数学表达式
        4.6.1 特征参数的三维分布
        4.6.2 特征参数表达式的确定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工作过程计算
    5.1 引言
    5.2 柴油机工作过程计算模型
        5.2.1 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的结构
        5.2.2 柴油机气缸内的热力过程计算模型
        5.2.3 进、排气系统计算模型
        5.2.4 涡轮和压气机计算模型
    5.3 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工作过程计算
        5.3.1 柴油机的建模
        5.3.2 涡流比对工作过程的影响
        5.3.3 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5.3.4 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的切换点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的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系统
    6.3 试验研究
        6.3.1 负荷特性分析
        6.3.2 螺旋桨特性的分析
        6.3.3 限制特性分析
        6.3.4 万有特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TBD620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TBD620柴油机进气系统基本结构
2 仿真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
    2.1 模型的建立
    2.2 参数设置
3 进气控制阀对涡流比的影响
4 进气控制阀对缸内油气混合的影响
5 进气控制阀对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
6 总 结

(8)TBD620柴油机瞬态进气过程的三维数值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TBD620柴油机进气系统基本结构
3 仿真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
    3.1 模型的建立
    3.2 参数设置
4 缸内流场分析
    4.1 420 ℃A时刻的流场分析
    4.2 480 ℃A时刻的流场分析
    4.3 575 ℃A时刻的流场分析
    4.4 695 ℃A时刻的流场分析
    4.5 进气和压缩过程缸内湍流强度分析
5 缸内压力分析[3]
6 结 论

(9)基于CAN总线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电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增压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分析与改进措施
        1.2.1 增压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分析
        1.2.2 各种改善增压柴油机低负荷性能的措施
    1.3 相继增压柴油机发展现状
        1.3.1 相继增压柴油机发展及性能特点
        1.3.2 相继增压控制系统发展与研究状态
    1.4 本文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620相继增压柴油机性能模拟计算
    2.1 引言
    2.2 620柴油机的性能及增压系统结构
        2.2.1 620柴油机的主要性能
        2.2.2 620柴油机的增压系统结构
    2.3 柴油机工作过程计算模型
        2.3.1 缸内热力过程模型
        2.3.2 进排气管的计算模型
        2.3.3 涡轮和压气机模型
    2.4 620相继增压柴油机的计算与分析
        2.4.1 三韦伯放热规律的调试
        2.4.2 计算程序框图
        2.4.3 相继增压计算结果与试验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继增压电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引言
    3.2 CAN总线技术
        3.2.1 CAN总线特点
        3.2.2 CAN总线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3.3 系统总体设计
        3.3.1 相继增压电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3.3.2 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相继增压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4.1 引言
    4.2 电控系统各功能单元设计
        4.2.1 电控单元
        4.2.2 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
        4.2.3 CAN接口电路
        4.2.4 液晶显示接口电路
        4.2.5 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设计
        4.2.6 电源电路的设计
        4.2.7 编程STC-ISP模块设计
    4.3 电控系统硬件抗干扰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相继增压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电控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5.3 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设计
    5.4 液晶显示模块设计
    5.5 CAN通讯模块软件设计
    5.6 软件抗干扰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控系统调试
    6.1 引言
    6.2 各模块的调试
        6.2.1 显示操作模块的调试
        6.2.2 控制模块的调试
    6.3 CAN总线通讯调试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TBD620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可控进气涡流技术对某船柴油发电机组动态性能影响分析[J]. 杨亚男,徐雪波,陈峰. 造船技术, 2018(05)
  • [2]EGR技术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J]. 袁帅,王贺春,李禹函,王银燕. 应用科技, 2018(03)
  • [3]喷油策略对相继增压柴油机瞬态切换性能影响的研究[D]. 马传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4]基于高压共轨TBD620柴油机的两种不同喷嘴在低负荷性能下喷射特性和燃烧性能分析[J]. 刘琦,安士杰,梁斌,陈宏. 内燃机与配件, 2012(06)
  • [5]柴油机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研究[D]. 王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1)
  • [6]TBD620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仿真研究[J]. 王鹏,王建. 柴油机, 2011(06)
  • [7]TBD620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性能研究[J]. 袁先徳,罗运同,王建. 中国修船, 2011(04)
  • [8]TBD620柴油机瞬态进气过程的三维数值仿真[J]. 王建,常汉宝. 柴油机, 2010(06)
  • [9]基于CAN总线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电控系统设计[D]. 周佳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06)
  • [10]船用高速柴油机低负荷的使用管理要求[J]. 程德彬,黄锦川,黄立,黄锦星. 柴油机, 2008(03)

标签:;  ;  ;  ;  ;  

TBD620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