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螺钉和齿轮副的氧化物

添加螺钉和齿轮副的氧化物

一、The additon of screws and the axodes of gear pairs(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20)在《矿用双齿辊破碎机试验机的设计研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对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但是煤炭的储存量却在逐年下降。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首位,然而中国的煤炭加工利用率低,存在着高能耗、低效率的现状,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只有对煤炭进行有效的破碎,才能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破碎设备在煤炭的生产加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煤矿使用的破碎设备过于老化,存在着粒度不可控、效率低下和能耗高等许多的弊端,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采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改善这一问题,而国外的破碎设备造价昂贵,大修时还要联系国外工程师或返回厂家,维修周期较长,不利于企业的运营发展。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煤炭资源,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矿用机械,并努力研制出更高效节能的设备。目前我国的破碎设备主要分为辊式破碎机、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立式冲击式破碎机、液压圆锥破碎机、环锤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复合式破碎机、圆锥式破碎机、双级破碎机、旋回式破碎机和移动式破碎机等。不同型号的破碎机工作原理截然不同,其中辊式破碎机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机型,大约于1806年左右出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辊式破碎机生产能力较低,设备质量大,破碎大块物料能力差,不适于破碎坚硬物料等原因,所以在其应用范围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但是辊式破碎机是在齿的作用下对物料进行劈碎,破碎后的物料直接排出,因此破碎粒度比较均匀,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制造,而且入料粒度大,出料粒度可调,能破碎粘湿物料,特别是过粉碎率较低,可对抗压强度≤160MPa的物料进行破碎,故被广泛应用于中低硬度物料破碎作业中,特别是煤炭行业。使用本机破碎原煤,只要经过除铁、除杂,无须除矸便可直接进行破碎,破碎出的物料,粒度均匀,从而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投资和生产成本。所以本文分析了矿用双齿辊破碎机的发展现状,了解了国内外煤矿用双齿辊破碎机的应用情况,论证了双齿辊破碎机研究的必要性。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针对于破碎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此次研究2PGCL-700×800试验机的意义,研究和分析了破碎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改进设计。一是通过破碎机的技术指标和设计原则确定了整机的设计方案,包括主传动部分、机体部分、集中润滑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二是利用机械设计及力学的基本知识对关键零部件齿辊轴进行设计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更为客观直观的分析和了解齿辊轴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三是建立整机的三维模型,通过进行虚拟装配,不仅可以验证虚拟装配过程的可行性,而且方便指导和跟踪现场装配,减少破碎机投产的时间,节省资金支出以及人员浪费。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对齿辊间距的调整和齿辊轴承的密封进行了结构改进,节省了使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王丽霞[2](2019)在《硼系润滑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近来,以有机硼酸酯、无机硼酸盐和六方氮化硼(h-BN)为代表的含硼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抗氧化性以及生物降解性,作为环保型添加剂应用在摩擦学领域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首先,论文以改善硼酸酯的水解稳定性为目的,从分子设计角度出发,将含氮化合物和苯环引入到硼酸酯结构中,合成了8种无灰低磷或无磷的含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和6种无灰无磷的含氮硼酸酯类添加剂,考察了它们在液体石蜡中的减摩抗磨性能。其次,论文以提高氮化硼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相容性为目的,制备了一系列表面功能化的氮化硼纳米材料,并对复合功能材料在液体石蜡和150N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评价。第三,合成了系列羧基碳球/双乙二酸硼酸钠复合物,研究了它们在液体石蜡中的减摩抗磨性能,讨论了无机硼酸盐修饰的碳球复合物的摩擦学性能。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8种低磷或无磷的含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它们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它们在液体石蜡中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8种含氮苯硼酸酯化合物在液体石蜡中表现出良好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可显着提高减摩和抗磨性能,且含磷氮苯硼酸酯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优于不含磷的苯硼酸酯添加剂。与商品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相比,含磷氮苯硼酸酯添加剂表现出更好的减摩和抗磨效果。钢球磨损表面的SEM和EDS测试结果表明,含磷氮苯硼酸酯添加剂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含有硼、氮、磷元素的保护膜。2.利用N→B分子内配位键,设计、合成了6种无硫无磷的含氮硼酸酯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液体石蜡中的油溶性、水解稳定性以及摩擦学性能,考察了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之间的变化关系规律。结果表明,6种含氮硼酸酯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液体石蜡中,表现出良好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作为液体石蜡的添加剂可显着减小磨斑直径,而且添加剂分子结构中的烷基链越长,抗磨效果越好。6种含氮硼酸酯化合物在液体石蜡中均未呈现出减摩性能。3.以草酸、硼酸、氢氧化钠和羧基碳球(HTC-COOH)为原料,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系列双乙二酸硼酸钠修饰的羧基碳球(HTC/NaBOB)复合物。考察了所合成的HTC/NaBOB复合物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HTC/NaBOB复合物都可以提高液体石蜡的摩擦学性能。在相同试验条件下,HTC/NaBOB复合物的减摩和抗磨性能优于HTC-COOH或NaBOB,说明HTC/NaBOB复合物中各组分存在一定的协同润滑效应。此外,HTC/NaBOB复合物的溶液离子电导率测试研究表明,HTC/NaBOB复合物在电池常用的有机溶剂和碳酸盐溶剂中的溶解度适中,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室温离子导电性,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钠离子电池电解质候选材料。4.采用超声辅助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熔融热剥离方法处理商品h-BN,获得氮化硼纳米片(h-BNNSs)。以硅烷偶联剂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KH570)为修饰剂,对h-BNNSs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得到表面修饰的h-BNNSs(m-BNNSs),对所得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评价它们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显示,KH570通过共价键连接在h-BNNSs的表面上,形成表面修饰的氮化硼m-BNNSs,与商品块状h-BN相比,h-BNNSs和m-BNNSs在液体石蜡中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且明显改善液体石蜡的减摩和抗磨性能,m-BNNSs的摩擦学性能优于h-BNNSs。5.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为修饰剂,对纳米片状氮化硼h-BNNSs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合成了表面功能化修饰的氮化硼APTS-BNNSs。基于碳二亚胺反应,将4-羧基苯基硼酸(CPBA)共价连接在APTS-BNNSs表面,得到表面带苯基硼酸的氮化硼产品CPBA-BNNSs。对h-BNNSs、APTS-BNNSs和CPBA-BNNSs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进行了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h-BNNSs、APTS-BNNSs和CPBA-BNNSs都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CPBA-BNNSs对150N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的改善最为显着。添加0.075 wt%CPBA-BNNSs的基础油,摩擦系数减小了32.3%,磨痕直径和摩擦面的平均磨损体积分别降低了42.9%和88.4%。对摩擦后钢球表面磨斑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了SEM、EDS和MicroXAM-3D的分析,结果发现,CPBA-BNNSs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含硼和氮元素的保护膜,从而减少摩擦,保护摩擦表面不受磨损。因此,CPBA-BNNSs可能被推荐作为一种潜在的润滑油添加剂在实际应用中使用。

杨皓[3](2019)在《MW级风电机组齿类零件再制造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电产业一直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的失效比例占风力发电机总停机故障比例的40%,是风力发电机主要停机故障之一,在齿轮箱失效中齿轮的失效导致齿轮箱停机的占比为30%,通过激光熔覆再制造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风力发电机齿轮箱齿轮的使用寿命,降低风力发电机后维护的运维成本。近年来,我国的激光熔覆技术一直处于的迅猛发展的状态,对于失效零件表面的熔覆再制造研究也越来越成熟。齿轮作为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重要零件,由于齿轮的特性,它一直是再制造领域中的重大难题,传统的修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啮合运动简单、负载小、表面精度要求较低、表面没有渗碳等条件的齿轮,但是对于齿轮硬度大、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工作环境复杂、重载的齿轮传统的修复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修复效果,主要还是采用跟换齿轮副的方式进行维修。本文以2.5MW风力发电齿轮箱齿轮为主要修复对象,研究其激光熔覆再制造的可行性及激光熔覆工艺。以激光熔覆修复为目的,根据风电齿轮箱齿轮的失效形式及齿轮表面的性能要求,结合熔覆材料的选择依据,确定了熔覆材料为Ni60合金粉末;以2.5MW风力发电齿轮箱齿轮用钢17CrNiMo6为基材,进行了旁轴同步送粉式单道熔覆实验。分析了不同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条件下熔覆层的质量,初步寻找出适合用于17CrNiMo6钢的工艺参数。并通过XRD、金相显微分析、显微硬度测试、摩擦磨损实验等手段检测了 Ni60熔覆层在17CrNiMo6钢基材表面的性能,为在风力发电机齿轮箱齿轮表面制备优质熔覆层提供试验依据。基于项目针对目前缺乏用于齿轮再制造的装备,进行了基于磨齿机集成激光器的集成机床设计,分析设计需求,并根据设计需求采用成形磨齿机作为母机,介绍了成形磨齿机基本结构及加工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其主轴箱部件进行改造并集成激光器。在集成设备上分析了激光器能否实现齿轮渐开线轨迹的加工,为项目进展提供依据。

祁志旭[4](2018)在《大直径无心棒料剥皮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心棒料剥皮机是金属棒材表面处理不可缺少的加工设备,目前国内对于加工直径大于200mm的无心棒料剥皮机主要靠进口来满足生产需求。本文以大直径无心棒料剥皮机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于剥皮机的主轴传动系统和刀盘系统进行设计。目的在于设计出能够实现大功率传动的主轴系统和强度满足工作需求且能够实现精确自动调刀的刀盘系统。并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剥皮机主轴传动系统和刀盘系统的零部件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装配。使用ANSYS Workbench分析了刀盘的自由模态,并对刀盘进行了两个方案的优化。结果表明:添加有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的刀盘与原始刀盘的模态计算结果相比,第7-10阶固有频率分别提升了18%、8%、23%、14%。有效的优化了原始刀盘结构,增加刀盘刚度,使刀盘固有频率更加远离剥皮机工作的基频。采用DEFORM-3D软件对大直径不锈钢棒料剥皮机切削力进行仿真并计算了最大切削力。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添加有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的刀盘系统进行静力学分析,刀盘系统在两个极限工况下等效应力和应变均满足工作需求:切削φ320mm不锈钢棒料的工况下刀盘系统的最大等效应力为16.3MPa,最大等效应变值为0.0001;切削φ50mm不锈钢棒料的工况下刀盘系统的最大等效应力为80.68MPa,最大等效应变值为0.0004。利用ADAMS软件分别建立了剥皮机主轴传动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和调刀系统的运动学模型。主动齿轮、传动齿轮、主轴齿轮转速仿真值与理论值能够较好的吻合,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主轴齿轮的切向力和径向力仿真值分别为3649.21N、1580.15N和3598.64N、1415.13N。主轴传动系统的第一啮合频率为416.798HZ。在齿轮啮合的过程中,主动齿轮、传动齿轮、主轴齿轮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55.79MPa、108.79MPa和41.89MPa,均低于齿轮材料的许用应力,满足剥皮机的工作需求。调刀系统的仿真传动精度为0.00108mm/°,并且四个刀架在运动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同步性。通过有限元软件和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无心棒料剥皮机的虚拟样机模型能够提高产品的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邢锁斌[5](2017)在《润滑油对减速机寿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托电公司)一二期输煤系统5、6号胶带减速机长期处于高温的运行状态,密封老化严重,高速轴和低速轴不同程度地存在漏油现象,齿轮也有磨损的现象。这不仅影响齿轮、轴承和密封件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维修。对此我们深入分析了造成减速机高温运行的原因,并进行现场实验、记录、比较,通过研究得出减速机润滑油选型和使用是造成减速机高温运行和齿轮磨损的主要原因,故对减速机润滑油的使用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第一,选择相同工况单台减速机驱动的两路胶带机,减速机加入不同粘度级别的矿物润滑油,主要通过定期在线测量胶带机减速机轴侧盖的温度,进行比较,找出温度规律,同时通过油样连续化验跟踪,分析齿轮箱内部金属颗粒的含量,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不同粘度的润滑油对齿轮机寿命的影响。第二,选择相同工况单台减速机驱动的两路胶带机,减速机加入相同粘度级别的矿物润滑油和合成润滑油,通过对胶带机加装电能表,测定吨煤输送耗电量、油样连续化验跟踪、温度测定及相关红外内窥镜等检查手段,确定合成油在设备运行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节能、设备的高效运行、换油周期延长、设备温度降低等方面。通过研究,最终选定合适的润滑油,降低齿轮箱温度,降低了能耗,改善润滑,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姚虎东[6](2016)在《火电机组汽动引风机系统安装与调试过程的设备监理》文中认为设备监理作为火电机组安装工程质量控制重要举措,应在系统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各阶段发挥积极作用,为有针对性的实施火电厂汽动引风机组安装工程监理工作,结合350MW火电机组安装工程特点及汽动引风机系统设备安装监理实践,对引风机汽轮机系统设备安装技术与监理实践、齿轮箱安装质量控制要点、汽动引风机系统调试质量控制措施、引风机房起重设备的配置及选型监理进行了总结,对促进监理工作实施和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结合引风机汽轮机系统特点、安装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总结了小汽轮机及系统设备在安装阶段监理控制措施,通过现场所暴露的问题及安装监理实践,提出了引风机汽轮机安装监理控制标准、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为后续其他相同机型汽动引风机组的安装提供宝贵经验。(2)结合行星齿轮箱的结构原理及分类,提出了汽动引风机组齿轮箱选型的监理要点,并针对某火电厂汽动引风机组齿轮箱安装实践,重点对联轴器找中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说明,为汽动引风机组齿轮箱的选型和安装提供参考意见和监理依据。(3)结合火电机组现场实际情况及汽动引风机系统特点,对管道冲洗、吹扫应具备条件、方法步骤、质量验收及监理要点进行了阐述,明确了质量控制方法及监理职责,确保汽动引风机组系统调试质量。(4)针对火电厂汽动引风机组设备特点及安装、检修要求,结合某火电工程汽动引风机房起重设备选型、安装应用实例,就汽动引风机机组润滑油泵、引风机及小汽轮机起重设备的选型和安装提出优化意见。

刘超[7](2016)在《黑云母粉体的摩擦性能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磨损是机械零部件、工程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对于如何在运行过程中修复已磨损的表面,进而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于金属磨损自修复添加剂的研究多以蛇纹石为主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粉体,层状硅酸盐矿物粉体在不同润滑介质的摩擦性能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减磨耐磨和修复作用,但对这种新型添加剂的减摩耐磨和修复的机理研究还不完善。开展对硅酸盐矿物作为减摩耐磨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既可为扩大该材料的工业应用范围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又可对其减摩抗磨的作用机理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文以黑云母粉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球磨法制备实验用润滑介质,在SFT-2M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开展对不同润滑介质和不同摩擦配副(钢-钢配副和铜-配副)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并采用不同的表征手段研究摩擦副表面成分的变化,进而对黑云母在摩擦副间所起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本文所做主要内容工作如下:首先,综述了层状硅酸盐矿物粉体作为磨损自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层状硅酸盐矿物结构和减摩抗磨及修复的作用机理,确定了微纳米黑云母粉体为新型减摩抗磨添加剂。其次,分析了黑云母的结构特点,结合粉体材料制备技术在球磨机上制备黑云母粉体;用不同的表面改性剂对黑云母粉体在基础油中的分散性进行研究,采用沉降法对改性粉体的效果进行评价,借助SEM和TEM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径进行检测。第三,搭建了评价黑云母粉体摩擦磨损性能的实验平台,设计了实验用销盘式摩擦副(钢-钢配副和铜-钢配副)和润滑循环系统。第四,在实验平台上对钢-钢和铜-钢摩擦副进行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不同添加剂浓度对钢-钢和铜-钢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及磨损量的影响,总结了添加剂浓度对不同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及磨损量的规律。最后,通过SEM表征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通过EDS和XPS检测磨损表面元素的类型、含量及组分,对添加剂在不同摩擦副表面磨损处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添加剂在不同摩擦副磨损表面的减摩、抗磨及修复作用机理。

谭影航[8](2015)在《双轴驱动拖拉机后桥构造原理、使用调整及常见故障排除(5)》文中指出鉴于拖拉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产品结构性能也在不断创新,在使用者排除机械故障中难免出现准确判断故障成因的困难。这里,以东方红、上海纽荷兰等拖拉机为例,向您介绍拖拉机后桥的结构原理和使用调整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钱沛云[9](2015)在《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分析》文中指出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是采煤机完成综采任务的重要部件,其维护工作已成为采煤机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们对采煤机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可靠性无疑是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对截割传动系统进行全面的可靠性评价分析,可以有效的控制故障的发生概率,提高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可靠性。同时对采煤机可靠性分析,为采煤机故障的自诊断、预测、和自修复提供基础,对自动化智能采煤工作面的发展提供条件。论文针对需要降低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运行风险的要求,提出了一套应用于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体系,并运用其对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应用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采煤机的截割传动系统进行结构和功能原理分析,建立了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并且基于相关可靠性分析标准,制定可靠性分析约定层次和分析流程,进而基于FME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可靠性分析方法对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建立了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的故障模式库,并生成了分析报告。(2)在对比分析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和FTA(故障树分析)两种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两种分析的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将FMECA和FTA结合的FTF可靠性综合分析方法,并对正向、逆向FTF分析作比较分析。论文利用正向FTF分析方法,先对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进行FMECA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选择I、II类的事件中RPN值和危害度值排序较高的事件作为顶事件进行FTA分析,得到了故障发生原因组合以及危害重要度,进行优先排序得到了截割传动系统健康状态评价参数,提出了系统薄弱环节的改进措施。(3)齿轮故障可以通过齿轮啮合动力学参数表现出来,特别地,齿轮啮合刚度和轮齿啮合力对齿轮系统的故障比较敏感,所以研究齿轮动力学啮合参数是对齿轮系统进行精准故障诊断的基础。基于材料力学原理和能量原理建立了求解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建立了具有非等齿宽裂纹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理论模型模型。基于截割传动系统高速区是齿轮故障高发区,建立高速区齿轮9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了高速区齿轮动态特性、冲击载荷对齿轮动态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裂纹损伤程度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齿轮系统的损伤存在可通过时域信号分析诊断。(4)针对煤矿井下强噪声背景影响,及齿轮传动产生的非线性、非平稳振动信号,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利用小波相关特征尺度熵提取故障特征信息,SOM神经网络进行单传感器识别,最后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多传感器融合诊断。解决了强噪声背景下准确识别故障类型,消除识别不确定等关键问题。(5)通过ANSYS对截割系统壳体的有限元分析,找到了截割系统壳体结构的主要应力集中部位,合理优化加强筋结构,从而提高了截割系统壳体的设计可靠性。基于特种铸钢材料的提高采煤机截割系统壳体综合机械强度的研究,设计采煤机截割系统壳体合理和稳定的铸造工艺,根据铸件力学性能需要和金属液的充型能力选材和确定成分,有利于降低铸造难度,铸造出铸件健全和综合机械性能较高的大功率截割系统壳体。壳体验收检验表明,壳体加工路线安排和机加工工艺设计满足加工精度要求。在井下工业应用期间,截割系统壳体使用性能保持良好状态,壳体综合力学性能满足大功率采煤机使用要求。(6)通过分析截割传动系统高低速密封件的密封机理以及目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浮动油封试验装置,并根据试验装置和截割系统加载试验对不同厂家的密封件性能进行了对比,筛选出了产品性能优越的密封件和最佳装配间隙,提出了改进截割传动系统高低速密封可靠性的措施和密封件损坏检测方法及维护措施。文章最后对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的研究技术进行了展望。

牛喆[10](2013)在《用于排放试验的车辆自动驾驶机器人的结构特性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汽车有良好的驾驶性,乘坐的舒适性,还要求汽车拥有好的安全性等,这就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来对汽车的设计和性能进行改进。但是汽车的很多试验项目,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完成。因为对汽车的性能和精度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依靠人类驾驶员操纵汽车来完成这些试验就显得不太适合。因此,运用机器人来替代人类驾驶员去操纵汽车进行这些试验的优越性就愈发突出。驾驶机器人替代人类驾驶员来进行汽车试验可以减少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让驾驶员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工作,节约了试验经费,提高试验项目的效率,把外界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汽车自动驾驶机器人便是汽车尾气排放检测装置中的一部分,用来控制汽车使汽车进行各种动作来使尾气排放装置收集汽车在各种工况下的尾气排放情况,进而对尾气进行分析,找到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前期的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排放试验用的车辆自动驾驶机器人,并对其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驾驶机器人主要包括换挡机械手、油门机械腿、离合机械腿、制动机械腿、箱体和控制部分。这几部分结构有机的进行配合来重现汽车在加速、减速、怠速、急加速、急减速及各种复杂路况下的工况。对国家标准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进行分析,并对国内现有的研究单位研制的驾驶机器人的成果进行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所设计的驾驶机器人的技术指标,随后对驾驶机器人的结构进行设计,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机械手换挡思路,设计一种新型的换挡机械手,并对机器人的换挡机械手和油门、离合及制动机械腿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验算,验证零件选用的合理性。运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对机器人进行三维建模,对换挡机械手和油门、离合及制动机械腿进行详细的动力学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为后续的虚拟样机模拟仿真计算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分析软件ADAMS建立机器人的机械手和机械腿的虚拟样机模型,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验证所设计驾驶机器人的可行性,并详细分析了机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动态特性。

二、The additon of screws and the axodes of gear pair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additon of screws and the axodes of gear pairs(论文提纲范文)

(1)矿用双齿辊破碎机试验机的设计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矿用双齿辊破碎机的发展概述
        1.2.1 国外双齿辊破碎机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双齿辊破碎机的发展现状
        1.2.3 双齿辊破碎机的发展趋势
    1.3 双齿辊破碎机研究重点
        1.3.1 双齿辊破碎机的研究趋势
        1.3.2 破碎齿布局形式的研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破碎机系统方案的设计分析
    2.1 整机技术指标及设计原则
    2.2 煤的力学性质及煤矸石的成分
        2.2.1 煤的力学性质
        2.2.2 煤矸石的成分
    2.3 破碎机的工作原理
        2.3.1 齿辊相向旋转时的工作原理
        2.3.2 齿辊反向旋转时的工作原理
    2.4 整机方案设计
        2.4.1 主传动部分设计
        2.4.2 机体部分设计
        2.4.3 集中润滑系统
        2.4.4 液压传动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有限元分析
    3.1 电机的设计计算
        3.1.1 生产能力计算
        3.1.2 功率计算
    3.2 齿辊轴设计及力学分析
        3.2.1 齿辊轴的设计计算
        3.2.2 齿辊轴的疲劳强度校核
        3.2.3 齿辊轴的静强度校核
        3.2.4 齿辊轴的挠度校核
    3.3 齿辊轴有限元分析
        3.3.1 有限元静态力学分析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体结构及改进设计
    4.1 齿板材料的选择及失效形式
        4.1.1 齿板材料
        4.1.2 齿板失效形式
    4.2 双齿辊间距调整的结构改进
        4.2.1 传统双齿辊间距调整方式
        4.2.2 齿辊间距调整滑移装置
    4.3 齿辊轴承密封结构改进
        4.3.1 改进前轴承密封
        4.3.2 改进后轴承密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整机装配及检验分析
    5.1 整机虚拟装配
        5.1.1 建立三维模型
        5.1.2 创建虚拟装配
    5.2 整机现场装配
        5.2.1 齿辊部件装配
        5.2.2 减速器部件装配
        5.2.3 整机装配
    5.3 整机出厂检验分析
        5.3.1 检验要求
        5.3.2 检验方法
        5.3.3 检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硼系润滑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摩擦学性能研究概述
        1.2.1 摩擦、磨损及润滑
        1.2.2 基础油和添加剂
    1.3 含硼润滑添加剂
        1.3.1 硼酸酯类添加剂
        1.3.2 无机硼化合物
        1.3.3 含硼离子液体润滑添加剂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第2章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合成
    2.4 分析表征与测试
        2.4.1 红外光谱
        2.4.2 核磁共振氢谱
        2.4.3 高分辨率质谱
        2.4.4 热稳定性测试
        2.4.5 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测试
        2.4.6 摩擦磨损测试
        2.4.7 磨斑表面测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结构表征
        2.5.2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热稳定性分析
        2.5.3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分析
        2.5.4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合成
    3.4 分析表征与测试
        3.4.1 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测试
        3.4.2 摩擦磨损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结构表征
        3.5.2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热稳定性分析
        3.5.3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分析
        3.5.4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乙二酸硼酸钠功能化羧基碳球(HTC/NaBOB)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HTC/NaBOB复合物的制备
        4.3.1 HTC-COOH的制备
        4.3.2 NaBOB和 HTC/NaBOB复合物的制备
    4.4 分析表征与测试
        4.4.1 X-射线粉末衍射
        4.4.2 元素分析
        4.4.3 原子力显微镜
        4.4.4 扫描电子显微镜
        4.4.5 摩擦磨损测试
        4.4.6 电化学测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HTC-COOH、NaBOB和 HTC/NaBOB复合物的热分析及结构表征
        4.5.2 摩擦学性能
        4.5.3 电化学性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BNNSs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h-BNNSs和 m-BNNSs的制备
        5.3.1 h-BNNSs的制备
        5.3.2 OH-BNNSs的制备
        5.3.3 m-BNNSs的制备
    5.4 表征与测试
        5.4.1 分散稳定性测试
        5.4.2 摩擦磨损测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h-BN、h-BNNSs、OH-BNNSs和 m-BNNSs的表征
        5.5.2 分散稳定性分析
        5.5.3 摩擦学性能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CPBA-BNNSs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6.2.1 实验试剂
        6.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6.3 h-BNNSs、APTS-BNNSs和CPBA-BNNSs的制备
        6.3.1 h-BNNSs和OH-BNNSs的制备
        6.3.2 APTS-BNNSs的制备
        6.3.3 CPBA-BNNSs的制备
    6.4 表征与测试
        6.4.1 分散稳定性测试
        6.4.2 摩擦磨损测试
        6.4.3 磨斑表面测试
    6.5 结果与讨论
        6.5.1 h-BN、h-BNNSs、OH-BNNSs、APTS-BNNSs和CPBA-BNNSs的表征
        6.5.2 分散稳定性分析
        6.5.3 摩擦学性能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FT-IR谱图
附录B ~1H-NMR谱图
附录C HRMS谱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MW级风电机组齿类零件再制造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制造技术研究现状
        1.2.2 齿轮再制技术造研究现状
        1.2.3 激光熔覆再制造装备与磨齿加工装备的现状
    1.3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激光熔覆工艺实验
    2.1 实验材料
        2.1.1 基体材料
        2.1.2 熔覆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检测手段及设备
        2.3.1 金相组织与SEM分析
        2.3.2 熔覆层XRD物相检测
        2.3.3 熔覆层硬度检测
        2.3.4 熔覆层摩擦磨损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7CrNiMo6激光熔覆工艺及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激光熔覆工艺
        3.2.1 激光工艺参数
        3.2.2 熔覆层制备及宏观分析
    3.3 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分析
        3.3.1 微观组织及稀释率
        3.3.2 SEM表面形貌
        3.3.3 XRD物相分析
    3.4 熔覆层力学性能分析
        3.4.1 显微硬度
        3.4.2 摩擦磨损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激光熔覆设备集成设计
    4.1 引言
    4.2 磨齿机的选用
    4.3 集成构建关键部件机械结构设计
        4.3.1 激光器安装位置的确定
        4.3.2 W轴的设计
        4.3.3 激光器及装夹结构设计
        4.3.4 主轴箱壳体的改造
    4.4 主轴箱壳体刚度检验
    4.5 激光头运动轨迹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个人概况
    教育经历

(4)大直径无心棒料剥皮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剥皮机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1.2.2 齿轮传动动力学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剥皮机主轴及刀盘系统设计与分析
    2.1 剥皮机组的工作原理
    2.2 剥皮机主轴系统设计
        2.2.1 主轴系统的传动构型
        2.2.2 主轴传动系统结构设计
        2.2.3 箱体设计
    2.3 剥皮机刀盘系统设计
        2.3.1 调刀系统设计
        2.3.2 刀盘结构设计
    2.4 剥皮机主轴和刀盘系统虚拟装配技术
        2.4.1 主轴和刀盘系统的虚拟装配过程
        2.4.2 虚拟装配干涉检查及解决
    2.5 本章小结
3 刀盘结构模态分析
    3.1 结构模态分析理论
    3.2 刀盘模态分析过程
    3.3 刀盘结构模态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剥皮机刀盘系统结构的静力学分析
    4.1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理论
    4.2 剥皮机主切削力计算
        4.2.1 剥皮机切削力计算的必要性
        4.2.2 切削模型的建立及切削工艺确定
        4.2.3 仿真结果及数据分析
        4.2.4 计算切削力数据的处理
    4.3 刀盘系统结构强度计算及分析
        4.3.1 刀盘系统结构简化
        4.3.2 材料性能参数
        4.3.3 刀盘系统网格划分
        4.3.4 模型约束和载荷施加
        4.3.5 对静力学模型求解
        4.3.6 刀盘系统结构静力学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剥皮机主轴传动系统和调刀系统的仿真分析
    5.1 ADAMS软件及算法求解
        5.1.1 ADAMS动力学方程
    5.2 剥皮机主轴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5.2.1 主轴传动系统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2.2 主轴传动系统的刚柔耦合建模
        5.2.3 主轴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5.3 剥皮机自动调刀系统运动学仿真分析
        5.3.1 调刀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5.3.2 调刀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润滑油对减速机寿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减速机与润滑油的选用研究
    2.1 国外减速机的发展
    2.2 国内减速机的发展
    2.3 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2.3.1 齿轮、轴及轴承组合
        2.3.2 箱体
        2.3.3 附件
    2.4 减速机润滑油故障及其解决方案
        2.4.1 减速机润滑油故障的常见形式
        2.4.2 故障原因分析
        2.4.3 故障预防及解决方法
    2.5 研究对象减速机的选用
    2.6 润滑油的作用
    2.7 润滑油的组成与分类
        2.7.1 润滑油的组成
        2.7.2 润滑油的分类
        2.7.3 添加剂的分类
    2.8 润滑不良的危害
        2.8.1 边界润滑失效对胶合的影响
        2.8.2 润滑油对点蚀的影响
        2.8.3 润滑剂失效导致磨损
        2.8.4 润滑油对污染物的影响
    2.9 润滑油的选用
        2.9.1 减速机润滑油性能特点
        2.9.2 减速机齿轮的润滑状态
        2.9.3 减速机润滑油选用原则
    2.10 研究对象润滑油的选用
    2.11 小结
第3章 润滑油对减速机节能性的研究
    3.1 电厂资料
        3.1.1 厂址简介
        3.1.2 气象条件
    3.2 研究对象详细资料
        3.2.1 系统简介
    3.3 研究内容
        3.3.1 冲洗方案
        3.3.2 电能损耗测定
    3.4 小结
第4章 润滑油对减速机寿命影响的研究
    4.1 研究内容
        4.1.1 温度实验
        4.1.2 内窥镜检查
        4.1.3 油样化验
        4.1.4 减速机振动检测
    4.2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火电机组汽动引风机系统安装与调试过程的设备监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火电机组安装工程监理研究动态
        1.2.2 汽动引风机组设备安装特点与监理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350MW火电机组汽动引风机系统设备简介
    2.1 引言
    2.2 工程概述
    2.3 系统设备简介
        2.3.1 引风机
        2.3.2 小汽轮机
        2.3.3 减速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引风机汽轮机系统设备安装技术与监理要点
    3.1 引言
    3.2 安装流程
    3.3 小汽轮机安装监理关键控制措施
        3.3.1 基础检查验收及准备工作
        3.3.2 凝汽器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3.3.3 汽轮机和底盘整体就位
        3.3.4 拆除装运固定件
        3.3.5 汽缸检查、组合及找水平
        3.3.6 轴承检测及安装关键点
        3.3.7 推力轴承安装监理要点
        3.3.8 转子—汽缸找中检测
        3.3.9 汽轮机合缸工序监理
        3.3.10 二次灌浆
        3.3.11 其他辅助设备、管道的安装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齿轮箱安装质量控制与监理
    4.1 引言
    4.2 行星齿轮箱的特点
        4.2.1 行星齿轮箱的优点
        4.2.2 行星齿轮箱的缺点
    4.3 行星齿轮箱的分类
    4.4 行星齿轮箱选型监理要点
    4.5 联轴器找中心质量控制
        4.5.1 左旋汽轮机输出轴找中值
        4.5.2 右旋汽轮机输出轴找中值
        4.5.3 齿轮箱热态中心变化
        4.5.4 联轴器找中值的合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动引风机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与监理
    5.1 引言
    5.2 油循环
        5.2.1 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5.2.2 油循环准备工作
        5.2.3 冲洗步骤及监理要点
        5.2.4 油系统检查恢复
    5.3 蒸汽管道吹扫
        5.3.1 吹扫前准备工作及临时管道安装
        5.3.2 管道吹扫前系统应具备的条件
        5.3.3 管道吹扫步骤
        5.3.4 管道吹扫质量检验
        5.3.5 管道吹扫安全注意事项
    5.4 辅机循环冷却水管道冲洗
        5.4.1 辅机循环水系统概述
        5.4.2 管道冲洗应具备的条件
        5.4.3 管道冲洗方法
        5.4.4 管道冲洗质量检验
        5.4.5 冲洗要求及监理要点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引风机房起重设备的配置及选型监理
    6.1 引言
    6.2 起重设备简介
        6.2.1 电动葫芦
        6.2.2 电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
        6.2.3 桥式起重机
    6.3 引风机房起重设备选型、安装监理要点
        6.3.1 润滑油泵电动葫芦安装问题分析
        6.3.2 引风机、汽轮机起重设备设计选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7)黑云母粉体的摩擦性能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润滑油添加剂的概论
    1.3 粉体的制备与表面改性
        1.3.1 粉体的制备
        1.3.2 粉体的表面改性
    1.4 微纳米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4.1 微纳米单质粉体
        1.4.2 硅酸盐矿物粉体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黑云母粉体制备及其分散性研究
    2.1 黑云母粉体的制备
        2.1.1 黑云母的结构特点
        2.1.2 黑云母粉体的制备
    2.2 黑云母添加剂在基础油中的分散性研究
        2.2.1 黑云母粉体表面改性
        2.2.2 改性粉体的表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摩擦实验装置与方法
    3.1 摩擦试验机的介绍
    3.2 实验试件设计
    3.3 润滑系统设计
    3.4 实验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云母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摩擦性能的影响
    4.1 摩擦磨损实验
        4.1.1 钢-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
        4.1.2 钢-钢摩擦副的磨损量
    4.2 摩擦副磨损表面分析
        4.2.1 磨损表面的扫描电镜和能谱
        4.2.2 磨损表面的X光电子谱分析(XPS)
    4.3 黑云母粉体对钢-钢摩擦副作用机理的初步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云母添加剂对铜-钢摩擦副摩擦性能的影响
    5.1 摩擦磨损实验
        5.1.1 铜-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
        5.1.2 铜-钢摩擦副的磨损量
    5.2 摩擦副磨损表面分析
        5.2.1 磨损表面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5.2.2 磨损表面的X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5.3 黑云母粉体对铜-钢摩擦副作用机理的初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双轴驱动拖拉机后桥构造原理、使用调整及常见故障排除(5)(论文提纲范文)

三、中央传动机构和差速器使用注意事项
四、最终传动机构总成拆装注意事项
五、后桥常见故障及排除
六、拖拉机中央传动齿轮副早期磨损和损坏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9)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课题国内外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故障模式分析
    2.1 截割传动系统工作原理与系统结构
    2.2 截割传动系统设计各个阶段可靠性模型建立
    2.3 可靠性数据统计分析
    2.4 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故障模式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可靠性FTF分析
    3.1 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FMECA分析原理
    3.2 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FTA分析原理
    3.3 FTF综合分析方法原理
    3.4 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FTF分析实例
    3.5 本章小结
4 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齿轮动态失效分析
    4.1 利用能量方法计算齿轮啮合刚度
    4.2 具有裂纹的齿轮单齿啮合刚度研究
    4.3 齿轮啮合刚度计算
    4.4 截割系统齿轮副啮合耦合动力学模型
    4.5 载荷变化对截割传动系统齿轮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4.6 裂纹扩展机理研究
    4.7 本章小结
5 强噪声背景下齿轮故障诊断研究
    5.1 强噪声背景下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故障诊断模型建立
    5.2 实验过程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采煤机截割系统结构可靠性研究
    6.1 采煤机截割系统壳体设计可靠性研究
    6.2 采煤机截割系统材料可靠性研究
    6.3 采煤机截割系统铸造工艺可靠性研究
    6.4 采煤机截割系统加工工艺可靠性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截割传动系统高、低速轴密封可靠性研究
    7.1 提高截割传动系统低速轴密封可靠性研究
    7.2 提高截割传动系统高速轴动密封可靠性研究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用于排放试验的车辆自动驾驶机器人的结构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尾气排放标准
    1.3 驾驶机器人的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驾驶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1.3.2 国内驾驶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驾驶机器人执行机构的设计
    2.1 引言
    2.2 驾驶机器人的各个机构组成部分
    2.3 驾驶机器人的设计分析
        2.3.1 机器人的设计原则
        2.3.2 三维CAD技术与机器人建模
    2.4 驾驶机器人机械手的设计
        2.4.1 机械手的功能及技术要求
        2.4.2 机械手的总体结构分析
        2.4.3 机械手主要部分的结构
    2.5 驾驶机器人机械腿的设计
        2.5.1 机械腿的功能及技术要求
        2.5.2 机械腿的总体结构分析
        2.5.3 机械腿主要部分的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驾驶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多刚体方程的基础
    3.3 换挡机械手的动力学分析
    3.4 机械腿的动力学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驾驶机器人的结构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虚拟样机技术和ADAMS软件介绍
        4.2.1 虚拟样机技术介绍
        4.2.2 ADAMS软件介绍
    4.3 换挡机械手的仿真分析
        4.3.1 换挡机械手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4.3.2 换挡机械手的仿真分析
    4.4 机械腿的仿真分析
        4.4.1 机械腿虚拟样机的建立
        4.4.2 机械腿的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The additon of screws and the axodes of gear pairs(论文参考文献)

  • [1]矿用双齿辊破碎机试验机的设计研发[D]. 李敏. 山东大学, 2020(04)
  • [2]硼系润滑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 王丽霞. 辽宁大学, 2019(10)
  • [3]MW级风电机组齿类零件再制造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制[D]. 杨皓. 宁夏大学, 2019(02)
  • [4]大直径无心棒料剥皮机关键技术研究[D]. 祁志旭.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2)
  • [5]润滑油对减速机寿命影响的研究[D]. 邢锁斌.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6]火电机组汽动引风机系统安装与调试过程的设备监理[D]. 姚虎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7]黑云母粉体的摩擦性能与机理研究[D]. 刘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3)
  • [8]双轴驱动拖拉机后桥构造原理、使用调整及常见故障排除(5)[J]. 谭影航. 农业机械, 2015(18)
  • [9]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分析[D]. 钱沛云. 中国矿业大学, 2015(06)
  • [10]用于排放试验的车辆自动驾驶机器人的结构特性分析[D]. 牛喆.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添加螺钉和齿轮副的氧化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