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华实用妇产科学杂志》每期内容公示

2004年《中华实用妇产科学杂志》每期内容公示

一、《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年各期中心内容预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悦[1](2021)在《《女科百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老的中医学有一段绚烂的发展历程,宋代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为医学发展创造了多种有利条件,妇产医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妇产医学着作接连涌现,《女科百问》便是这一时期的妇产医学代表着作之一。《女科百问》的作者是宋代医官齐仲甫,此书采用问答体例叙写常见妇科疾病的诊疗,内容精简扼要,有理论有方药,是一本综合性的妇科医学文献。由于缺乏相关史料,我们难以确切了解齐仲甫的生卒时间和生平事迹。《女科百问》现存最早版本为明代版本,另有清代和近现代的多种版本。此书吸收了前人医学精华,也为后世提供了有益参考,体现了医学学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女科百问》所述妇科病因主要有三种,即风冷之邪、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病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齐仲甫重视风冷可能与所处时代的气候有关,情志因素和劳累因素可与宋代女性生活环境中的负面因子相联系。《女科百问》所载方剂丰富,一病对应数方。方剂来源广泛,汇集了宋以前及宋代的效验方剂,也有首见于此书的方剂。书中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丹剂和少量其它类剂型,有详细的制作和使用说明。药引使用频繁,有一定的特色和规律,是方剂的得力助手。《女科百问》所见齐仲甫医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医学学术思想体现了其精湛的医技,医学人文思想显示了其高尚的医德。医学思想往往与时代发展相接轨,齐仲甫的医学思想凸显了宋代医学发展的一些特征:从医学发展看,成熟与简约互动;从医学普及看,理想与困境并存。

陈沭钫[2](2021)在《《孕育玄机》学术思想与论治特色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陶本学《孕育玄机》为研究对象,认真研读本着作及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归纳法、逻辑分析法,对本着作中有关孕育的学术观点和治疗经验进梳理、归类、分析,并搜索与着作相关中医妇科学、中医史学、明代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归纳、整理分析,对《孕育玄机》展开较为全面的研究。本研究分五部分。第一章作者生平着作与研究现状。第二章探讨陶氏在妇产科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第三章挖掘了女子各个生理阶段常见疾病的病机观、辨治观及预防观。第四章研究妇女月经、受孕、产后的临床上最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如闭经、痛经、胎漏、产后血崩等四种疾病的论治特色。对各种疾病的研究,分别从疾病认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三个方面,探讨了陶本学的对妇科常见病诊治的经验特色。第五章为讨论,对本研究的内容作深入的归纳总结,探讨其内在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孕育玄机》蕴含了较为丰富的孕育相关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孕育基础在调经,天癸、脏腑气血、冲任二脉充盛是备孕、孕育、养胎的前提条件。孕育子嗣,提出男女并重思想,重视双方体质强弱问题,重视后天之本脾胃与先天之本肾精,尤其是男女阴阳之精的盛衰。突破重男轻女封建观念,详列男子不育原因引起世人重视。注重夫妻和睦有助孕育;种子择时等均具科学性。陶本学重视气血为本,在女子在经、孕、产前、产后各时期都有较多篇幅论述,认为气血为胎孕的基石,并善用调和气血、气血双补之法。并突破前人观点提出产前大补气血论,突出了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论经孕产各病因病机,极重情志调畅。陶氏对于预防难产及产后诸病发生提出了非常有效的处理思路,对产前、临产至产后各期的调护及注意事项,虚实辨证及合理预防性用药,提出了合理的措施体现了以孕妇、产妇为中心以及治未病的思想。《孕育玄机》学宗《黄帝内经》,以朱震亨、陈自明、薛己等前贤之说为基础,结合陶氏在理论上的思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了独具特色的发挥,留下了富有价值的学术思想与治疗经验,对于后世医家及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当今的妇产科临床诊疗提供了极其有益的思路,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与发扬光大。

栗枭杰[3](2021)在《肿瘤相关性贫血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anemia,CRA)是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不仅导致患者对放化疗的敏感性降低、生存质量下降,并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明确肿瘤相关性贫血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率、诊断及治疗情况;并基于初诊及6个月后血红蛋白指标,初步明确肿瘤患者贫血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9月30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首次住院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采集患者基础信息、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1)观察性别、年龄、KPS评分、营养学指标(白蛋白、BMI)、免疫学指标、肿瘤类型及分期、抗肿瘤治疗手段等对患者贫血发生的影响。对于CRA患者,对患者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进行统计,分析患者临床治疗特点、具体方式。(2)通过对初诊及6个月后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初步探讨肿瘤患者贫血的动态变化。(3)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病程、肿瘤分期与贫血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79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其中有6个月后病例资料的患者共14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411例。1.首次住院贫血情况(1)979例恶性实体肿瘤贫血发生率为41.98%,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1.6%、13.7%、4.4%、2.3%。正细胞性、大细胞性、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81.2%、7.1%、11.7%。41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1.6%。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发生率为26.5%、16.1%、5.1%和3.9%。正细胞性、大细胞性、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75.5%、9.4%、15.1%。(2)①肿瘤类型:979例恶性实体肿瘤中胃癌患者贫血发生率最高,达65.5%,其次为子宫颈癌和食管癌,发生率分别为57.1%和51.8%。乳腺癌患者贫血发生率最低,为22.2%。41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贫血发生率前3位肿瘤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分别为65.5%、51.8%、51.4%。②肿瘤分期:979例恶性实体肿瘤中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2.0%、25.4%、41.1%和45.2%。41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Ⅰ+Ⅱ期贫血发生率为30.2%,Ⅲ+Ⅳ期贫血发生率为51.9%。③病程:979例恶性实体肿瘤病程≥ 6月组贫血发生率为41.2%,病程<6月组贫血发生率为43.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1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程≥6月组贫血发生率为53.8%,病程<6月组贫血发生率为49.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既往抗肿瘤治疗与贫血:从未接受西医抗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4.4%;放化疗组患者贫血发生率为69.0%;内分泌组患者贫血发生率为15.9%;靶向组患者贫血发生率为28.1%。在抗肿瘤治疗中,内分泌、靶向治疗贫血发生率较低,且贫血程度较轻;放化疗组贫血发生率最高。(3)①性别:整体男性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9.30%,女性患者贫血发生率为34.31%,男性患者贫血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肿瘤男性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6.1%,女性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4.2%,男性患者贫血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整体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为37.5%,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为44.3%,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组,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消化系统肿瘤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为46.0%,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为54.4%,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高于年龄≤ 60岁组,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营养因素与贫血:整体BMI<18.5 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62.4%,BMI 18.5~23.9 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44.9%,BMI>23.9 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31.4%,BMI值越小,患者贫血发生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降低组贫血发生率为63.8%,白蛋白正常组贫血发生率为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肿瘤患者BMI<18.5 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61.8%,BMI 18.5~23.9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54.1%,BMI>23.9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39.0%,BMI值越小,患者贫血发生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降低组贫血发生率为67.6%,白蛋白正常组贫血发生率为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首次住院贫血诊断、治疗情况411例CRA患者中,39.7%患者有明确的贫血诊断,142例患者予纠正贫血治疗,贫血治疗率为34.5%,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治疗率为15.6%、45.5%、65.1%、87.0%。其中输血治疗率为38.0%(54/142)。铁剂治疗率为34.5%(49/142),叶酸、维生素B12治疗率为4.2%(6/142)。EPO治疗率为9.2%(13/142),患者治疗前平均Hb为77.67 g/L。中成药治疗率为54.9%(78/142),药物为复方阿胶浆、益气维血胶囊。3.6个月时贫血情况979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有6个月后随访资料的患者共146例。初诊时患者平均Hb为121.7 g/L,贫血发生率为26.0%(38/146)。6个月后患者平均Hb为122.8 g/L,贫血发生率为28.8%(42/104)。入组前后Hb值和贫血发生率均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979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1.98%。肿瘤类型不同,贫血发生率不同,贫血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肿瘤依次为胃癌、子宫颈癌和食管癌。男性、肿瘤分期晚、营养、体能状况差是影响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411例贫血患者的诊断率为39.7%,治疗率为34.5%。2.41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1.6%,贫血发生率排名前3位肿瘤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男性、肿瘤分期晚、白蛋白水平降低、低BMI是影响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3.146例有6个月病历资料患者初诊时贫血发生率为26.0%,6个月后患者贫血发生率为28.8%。

刘博弘[4](2021)在《民国中医药期刊《光华医药杂志》研究》文中指出《光华医药杂志》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较具影响力的中医药刊物,其内容丰富,刊载大量中医药学术论文及医药界新闻,涉猎面广,学术性、趣味性与普及性并存,基本能够反映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中医界概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学界对《光华医药杂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医专号”,对本刊中蕴藏的大量文献资料并未进行深入全面挖掘,针对此,本文通过对《光华医药杂志》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力求展现《光华医药杂志》的整体面貌。本文主要以《光华医药杂志》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学、目录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中《光华医药杂志》部分为基础资料,参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医界春秋》等资料,并利用《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国图、首图的数字资源,对《光华医药杂志》共45期的结构及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本文第一部分围绕民国时期于上海创办的《光华医药杂志》的具体内容,梳理了《光华医药杂志》的创刊历程,同时对光华医药杂志社的编辑团队骨干成员进行介绍,总结编辑团队与社务团队的特色,指出本刊编辑团队与社务团队分工明确,管理有序,为刊物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基础。总结本刊出版特点,分析办刊经费主要来自创刊人投入、广告收入、销售刊物收入三个方面,最后对《光华医药期刊》的投稿标准及稿酬情况进行介绍。本文第二部分就《光华医药杂志》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首先简单介绍栏目设置情况,对本刊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概括,其次,对涉及的各类主要内容进行全方位梳理与总结,介绍主要撰稿人群体,总结其学术特色。最后,通过对《光华医药杂志》的全面分析研究,发掘其中蕴藏的临床价值、学术价值与文献价值。经整理考察可知,《光华医药杂志》与《医光》及上海国医学院存在一定的渊源,编辑团队构成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医学素养,注重与读者互动交流,在各医家之间,编辑与读者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光华医药杂志》与同时期其他期刊相比,出版准期,从未间断,办刊经费充足,具有较为完善的投稿标准。《光华医药杂志》专门聘任医药新闻记者负责报道医药界新闻,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与时效性,这在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中是少有的,也为当代学者研究这一时期的医政医事状况提供了大量文献资料。同时,《光华医药杂志》关注农村事业卫生事业,鼓励女医事业发展,关注时疫诊疗与防疫知识普及,办刊四年始终秉持“振兴固有医药科学化,促进国医药界大团结”的宗旨,提倡维护和发展中医药事业。通过对《光华医药杂志》结构及内容的分析,可见本刊较为全面的反映了 1933年至1937年四年间中医界学术动态与中医界学术成果,称得上是民国时期上海较为重要的一本综合性中医药刊物,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

张梦凡[5](2020)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透明细胞癌临床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子宫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是子宫内膜癌中罕见病理类型,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较快,容易浸润子宫深肌层及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目前,关于其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研究尚未成熟,国内外专家关于其诊疗也未达成最终共识。因其较为罕见,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特别是国内,仅有的研究报道也多为小样本临床分析,缺乏两者对比研究。故本研究拟对原发性子宫浆液性癌及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随访及预后情况进行探究及对比分析,意在发现各自特点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得以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加深临床医师对其认知。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子宫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随访预后情况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子宫浆液性癌及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浆液性癌组61例,透明细胞癌组36例,探索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随访及预后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浆液性癌组超重者占比(59.02%)高于透明细胞癌组(36.11%),两组患者关于超重(BMI≥24 kg/m2)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l0.029)。(2)浆液性癌组患者腹水细胞学阳性比例(39.34%)高于透明细胞癌组(8.33%),两组关于腹水细胞学阳性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3)在随访期内,浆液性癌组复发率为39.34%(24/61),以远处转移为主(58.33%),中位复发时间为12.00个月;透明细胞癌组复发率为36.11%(13/36),以远处转移为主(69.23%),中位复发时间为15.0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浆液性癌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7.1%,透明细胞癌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3.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浆液性癌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1.8%,透明细胞癌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4.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多因素分析发现CA125值升高、病理分期晚期(Ⅲ、Ⅳ期)、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是浆液性癌组患者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绝经年龄≥10年、腹水细胞学阳性是浆液性癌组患者生存的独立死亡因素。(6)多因素分析发现CA125值升高是透明细胞癌组患者疾病复发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其生存的唯一独立死亡因素。结论(1)与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相比,子宫浆液性癌患者更易合并超重(BMI≥24 kg/m2)、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更易见到癌细胞。(2)子宫浆液性癌患者与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3)术前CA125值升高、病理分期晚期、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绝经年数≥10年、腹水细胞学阳性是子宫浆液性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4)术前CA125值升高是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张伟峰[6](2020)在《现代影像学检查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恶性肿瘤的分期是评价其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和转归、选择合适的初始治疗模式以及个体化手术方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准确可靠的分期,是实现肿瘤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微创化和人文化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现代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逐渐得到普及。2018年10月,FIGO发布了新的子宫颈癌分期系统,取消了对现代影像学检查用于分期的限制,使其得以在子宫颈癌的分期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我国子宫颈癌临床实践中现代影像学检查和临床分期的应用情况,并通过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常见现代影像学检查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目的]1、对FIGO临床分期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包括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研究。2、评价常见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及各分期参数判定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即“1538”项目数据库。截止2018年12月,该数据库共收集中国大陆3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子宫颈癌病例共46313份。1、提取数据库中子宫颈癌病例的原始临床分期,参照同时期的FIGO分期标准,分析其规范情况。再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例,将其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准确性及不准确的原因。2、提取数据库中符合初始治疗为手术等条件的子宫颈癌病例,根据其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病理分别确定影像学分期、影像学联合临床分期和手术病理分期,再以手术病理分期做为参照,对不同类型分期的准确性进行比较。3、前瞻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子宫颈癌病例,同法评估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影像学检查的图像特征。4、提取数据库中符合条件的ⅠB1~ⅡA2期病例,分别根据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病理进行ⅢC期分期,然后以ⅢC p为参照,对ⅢC r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第一部分中国子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应用情况研究1、剔除1008例术中术后意外发现的子宫颈癌病例后,在剩余的45305份病例中,共10223份(22.6%)存在分期不规范。分期不规范的类型包括分期不完整如Ⅰ B期、Ⅱ期等(5534,54.1%)、未进行临床分期(4502,44.0%)、模糊分期如Ⅰ B2~ⅡA1等(80,0.8%)、与妇检描述不符合(72,0.7%)和术后进行分期修正(35,0.3%)。2、≥70岁的患者分期不规范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32.1%vs 22.1%vs 22.3%vs 21.5%,P<0.001);外生型中分期规范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外生型(86.5%vs 82.6%,P<0.001)。3、共22353例子宫颈癌纳入分期的准确性评估。临床分期整体的准确率为65.8%,分期偏高发生率为20.8%,分期偏低发生率为13.4%。ⅠA、ⅠB1、IB2、ⅡA1、ⅡA2 和 ⅡB 的分期准确率分别为 88.8%、82.7%、74.4%、21.9%、25.9%和7.2%,分期偏高的发生率分别为0%、.0%、19.3%、67.2%、70.8%和92.2%,分期偏低的发生率则分别为11.2%、17.3%、6.4%、10.9%、3.2%和0.6%。4、临床分期不准确的原因依次为:阴道受累(55.8%)、肿瘤最大直径(29.7%)、宫旁侵犯(10.6%)和宫颈实质浸润范围不一致(3.6%)、和膀胱直肠侵犯及远处转移(0.2%)。第二部分现代影像学检查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的回顾性研究1、分别纳入3771例行MRI检查和3562例行CT检查的子宫颈癌病例。2、在行MRI检查的病例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照,临床分期的符合率为63.1%,MRI影像学分期的符合率为63.9%,MRI联合临床分期的符合率为 77.2%。3、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照,MRI检查判定分期参数如肿瘤最大直径、阴道受累和宫旁浸润的kappa值分别为0.262、0.041和0.042。4、在行CT检查的病例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照,临床分期的符合率为65.4%,CT影像学分期的符合率为12.5%,CT联合临床分期的符合率为73.8%。5、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照,CT检查判定分期参数如肿瘤最大直径、阴道受累和宫旁浸润的kappa值分别为0.060、0.010和0.009。第三部分现代影像学检查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1、共246例患者入组,其中93例行MRI检查,53例行CT检查,100例同时行MRI和CT检查。2、在行MRI检查的患者中,临床分期、MRI分期和MRI联合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6.8%、72.8%和77.7%。3、MRI检查诊断阴道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0%和87.80%,高于临床分期的37.50%和77.27%。与术后病理阴道受累的一致性强度检验提示MRI检查的kappa值为0.301,P<0.001。MRI定性判定肿瘤最大直径的kappa值为0.538;但MRI对宫旁浸润的诊断效能不理想,2例MRI提示宫旁浸润的病例,术后均未证实,而2例术后病理为宫旁浸润的病例,MRI均未诊断宫旁浸润;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51.43%,特异性为87.25%,kappa值为0.378,P<0.001。4、在行CT检查的患者中,临床分期、CT分期和CT联合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66.0%、67.3%和 77.1%。5、CT检查诊断阴道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0%和95.95%,而临床分期为60.0%和81.08%。与术后病理阴道受累的一致性强度检验提示CT检查的kappa值为0.262,P=0.001。CT定性判定肿瘤最大直径的kappa值为0.404;CT对宫旁浸润的诊断效能同样不理想,CT检查提示宫旁浸润的2例患者,术后均未得到病理证实。CT诊断淋巴结的敏感性为24.00%,特异性为89.06%,kappa 值为 0.142,P=0.076。第四部分2018子宫颈癌FIGO新分期中ⅢCr的准确性验证1、共纳入6662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病例,其中961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判定为ⅢC r期,1133例通过手术病理结果被判定为ⅢC p期。2、在行MRI检查的病例中,524例被判定为ⅢC r期,563例被判定为ⅢC p 期,ⅢC r 与 ⅢC p 期的一致性偏低,Kappa 值为 0.138,p<0.001。3、在行CT检查的病例中,428例被判定为ⅢC r期,570例被判定为ⅢC p 期,ⅢC r 与 ⅢC p 期的一致性偏低,Kappa 值为 0.142,p<0.001。[结论]阴道受累和肿瘤最大直径是导致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不准确的主要参数。现代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子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具有应用价值。在我国以往的子宫颈癌临床实践中,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效能偏低。

陈春林,王璐,康山,刘萍,李朋飞,王武亮,林丽红,赵卫东,倪妍,李东林,宾晓农,郎景和[7](2020)在《真实世界研究条件下中国子宫颈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长期肿瘤学结局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条件下中国子宫颈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长期肿瘤学结局。方法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数据库,采用真实世界研究及倾向评分匹配(1:1)的方法,分别分析不同入组条件下2009-2016年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长期肿瘤学结局。结果(1)初始入组全部子宫颈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20 206例患者,平均年龄(48.31±9.39)岁,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腹腔镜组vs.开腹组:30个月vs.48个月)。匹配前,腹腔镜组(n=6790)5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与开腹组(n=13 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88.7%vs.89.6%,P=0.289;DFS:84.0%vs.85.1%,P=0.234),但Cox分析提示腹腔镜手术是患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67,95%CI 1.069~1.276,P=0.001);匹配后两组各纳入6212例,腹腔镜组5年OS、DFS均低于开腹组(OS:89.4%vs.92.0%,P=0.013;DFS:84.7%vs.88.0%.P<0.001),腹腔镜手术是患者死亡及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S:HR=1.215,95%CI 1.045~1.412,P=0.011;DFS:HR=1.314,95%CI 1.174~1.470,P<0.001)。(2)进一步入组行腹腔镜或开腹QM-B/C型子宫切除术的17 580例患者,匹配前腹腔镜组(5940例)与开腹组(11 640例)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7%vs.89.6%,P=0.582),腹腔镜组5年DFS低于开腹组(83.3%vs.85.1%,P=0.030),腹腔镜手术是患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97,95%CI 1.091~1.314,P<0.001);匹配后两组各纳入5674例,腹腔镜组5年OS、DFS均低于开腹组(OS:89.0%vs.91.1%,P=0.044:DFS:83.7%vs.87.0%,P<0.001),Cox分析提示腹腔镜手术是患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97,95%CI 1.157~1.453,P <0.001)。结论在真实世界研究条件下多层次分析显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5年OS、DFS均低于开腹手术者,腹腔镜手术是子宫颈癌患者较低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晓云[8](2019)在《传统与现代:山西医科大学前身的医学教育(1919-1937)》文中研究说明西学东渐以来,中国传统数理化逐渐融入世界科学大潮,中医却因为其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路径,其与西医的对抗伴随着整个民国。山西医科大学前身产生于民国前期,最初是一所中医学校,后来却转型为西医教育机构。放眼全国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同时,由于该校是国内唯一一所由省级官员创建的中医学校也是民初山西省创建的唯一一所公立医学校,所以对该校的医学教育转型进行研究无论在山西省内还是全国范围内均兼具稀缺性和典型性,该研究对于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院校的管理改革有很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本文在语境论的指导下,吸收管理学中的治理理论和组织结构理论,采用内外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山西医科大学早期的发展(1919-1937)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发现其教育转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转型过程中该校从微观到宏观多层面都发生了转变。本文认为,山西医科大学早期的教育转型从外部因素看,是由于西医教育的全面渗透,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军政事件的冲击以及新教育运动的影响。其中,西医教育全面渗透是外部主要原因。从内部因素看,是因为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开展中医研究效果不理想,学校内部集权与自治间的冲突,学生对中医教育的不认同。中医研究效果不理想是内部主要原因。这些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促成了山西医科大学早期的教育转型。山西医科大学早期的教育转型从不同层面进行,首先是微观层面的课程设置与教员组成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中观层面办学理念的变化,最后是受外界影响较大的宏观层面的治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受以上多因素影响,先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微调,之后随着治理模式的变革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微观的改变比较温和,课程设置与教员组成从以中医为主转变为完全的西医属性;办学理念从“以西医促中医”的教育转变为完全西医教育。宏观层面的治理模式变革则比较激进,在学潮推动下从官员治校转向教员治校。内部组织结构的转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中微观变化有关的渐进转变,另一种是与治理模式转变有关的快速而彻底的变革。本研究填补了山西医学教育领域的空白,成为国内研究中西医教育关系的一个典型案例。

毛鹏远[9](2019)在《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面临着“条块分割”与“碎片化”的处境,“断链式”、“碎片式”的卫生服务在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导致不能有效的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和质量,卫生服务联合建设中的重重障碍已成为我国目前医疗卫生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瓶颈。为实现缓解老龄化加剧时段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压力,刺激民众生育意愿的目的,生育政策在三年内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之后,生育率不升反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民众生育二孩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一孩生育率持续降低,预想中的“补偿性生育高峰”并没有出现,尽管我国现已初步建立起妇幼保健机构三级诊疗体系,但对于急速增长的民众生育需求反应缓慢,尤其是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根据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特征,本文共分九章,第一章简述了国内外卫生服务提供研究现状;第二章从理论角度阐述了相关概念及应用;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四章追溯了妇幼机构历史沿革与演进历程;第五章比较不同类型的妇幼保健机构运行机制;第六章提炼了妇幼保健服务协同特征与影响因素;第七章探讨了我国医联体的发展状况;第八章从操作层面分析三级妇幼保健机构间卫生服务提供协同体系缺失的制度归因,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体化”理念下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协同体系的实施路径和模型框架;第九章关于本文的总结与展望,也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本文广泛搜集国内外与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的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并利用利益相关者维度分析,旨在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为妇女提供均等化的保健服务,增强群众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本研究针对人口老龄化加剧时段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有利于人口结构调整的策略集,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九章的篇幅总结了从宏观的医疗联合体国际发展形势深入至我国典型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发展模式,将人口结构调整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我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的现实状况、缺失节点与优化路径,最终提出了构建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的研究模式,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了研究不足,以资在后续的研究中得以改善,力求研究结论更加精准实用。基于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度卫生项目评价框架,指导上述有关评价数据的调查搜集,并运用Topsis分析法基于归一化的原始数据矩阵,评价出高优指标和低优指标,并将所有指标趋同化分析确定实际协同效果或待选协同策略与理想解的距离和负理想解的距离,计算实际协同效果或待选协同策略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最终通过计算结果综合对比分析三级妇幼保健机构间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缺失程度,筛选缺失关键节点、提出优化协同的干预清单,并设计出有利于人口结构调整的策略集,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陈兰,廖科丹,陈春林,李朋飞,王武亮,陆安伟,朱前勇,戴恩成,李东林,凌斌,刘萍,郎景和[10](2018)在《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状况调查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中国宫颈癌多中心临床诊疗大数据,探讨我国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现状。方法从中国大陆部分地区34家三级甲等医院收集的2004—2016年共30 665例宫颈癌临床诊疗数据中调取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期和ⅡA2期)患者4420例,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现状。结果 (1)手术治疗者3908例(88.4%),年龄(45.73±8.53)岁;根治性放化疗者312例(7.1%),年龄(50.56±9.90)岁;70例(1.6%)患者未行治疗,130例(2.9%)患者治疗情况不详。(2)442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中3908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其中有2315例(59.2%)患者采用术前辅助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1593例(40.8%)采取直接手术治疗方式;2004—2016年间,辅助治疗后手术者与直接手术者例数均随时间呈先升高-再下降趋势,但是辅助治疗后手术者升高的曲率高于直接手术者;根据术前辅助治疗方式和途径的不同,选择新辅助静脉化疗者1692例(73.1%),其应用率随时间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余术前辅助治疗方式应用率均随时间呈逐年下降趋势。(3)312例行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联合方案有多种,根据化疗功效和时机分为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放疗方案130例(41.7%),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方案77例(24.7%),根治性放疗方案43例(13.8%),同步放化疗方案16例(5.1%),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组31例(占9.9%),根治性放疗+辅助化疗方案15例(4.8%)。结论在中国近13年来,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明显多于选择根治性放化疗的患者。目前我国根治性放化疗方案多样,以先行诱导化疗后再行根治性放疗或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方案最多见。

二、《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年各期中心内容预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年各期中心内容预告(论文提纲范文)

(1)《女科百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创新点、不足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代妇产医学发展回顾
    第一节 宋代医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宋代妇产医学的发展成就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女科百问》基本概况
    第一节 《女科百问》的成书与流传
    第二节 《女科百问》的体例及内容
    第三节 《女科百问》的引用书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女科百问》所述部分妇科病因
    第一节 女性生理病理特点
    第二节 风冷生诸疾
    第三节 情志不畅为病
    第四节 劳累过度致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女科百问》所载方剂相关问题
    第一节 方剂来源考辨
    第二节 剂型归类分析
    第三节 药引使用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女科百问》所见齐仲甫医学思想
    第一节 齐仲甫医学学术思想
    第二节 齐仲甫医学人文思想
    第三节 齐仲甫医学思想凸显的时代特征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孕育玄机》学术思想与论治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孕育玄机》作者生平着作与研究现状
    1 陶本学的生平
    2 《孕育玄机》内容
    3 《孕育玄机》研究现状
第二章 《孕育玄机》学术思想研究
    1 首论调经,生育玄机
        1.1 经水调和为种子备孕之基础
        1.2 脏腑功能正常决定气血盛衰
    2 欲兴子嗣,男女并重
        2.1 孕前重视男女体质的调理
        2.2 孕育之基在男女之精充盛
        2.3 男子不育问题不容忽视
        2.4 夫妻和睦有助于孕育
        2.5 种子择时观符合科学
    3 胎孕基石,重视气血
        3.1 气充血和是经调孕育必备
        3.2 孕妇养胎化乳之基在气血
        3.3 难产之因以气血失调为主
    4 经孕产病,极重情志
        4.1 月经之病常从肝郁论治
        4.2 动胎之因常与情志相关
        4.3 产后痛病常责气郁不畅
    5 继承先贤,提出新说
        5.1 阴精阳精并存说
        5.2 产前大补气血说
    6 小结
第三章 《孕育玄机》胎孕各期调护特色
    1 产前用药,预防产忧
        1.1 通补之品
        1.2 安胎之药
        1.3 宽胎之举
    2 临产前后,措施详备
        2.1 产前起居护理与备产措施得当
        2.2 产前固气养血,以防胎位不正
        2.3 既产不下补气活血以催生保产
        2.4 重视新产后调养,防范产后病
    3 产后用药,审证求因
        3.1 产后之补,详注不宜之症
        3.2 益气固脱,详析人参用法
        3.3 顾护脾胃,气血化生有源
        3.4 慎用消导,推崇食疗之法
    4 小结
第四章 《孕育玄机》疾病论治特色举隅
    1 月经病之闭经
        1.1 病因病机
        1.2 论治经验
        1.3 小结
    2 月经病之痛经
        2.1 病因病机
        2.2 论治经验
        2.3 小结
    3 妊娠病之胎漏
        3.1 病因病机
        3.2 论治经验
        3.3 小结
    4 产后病之血崩
        4.1 病因病机
        4.2 论治经验
        4.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明代《孕育玄机》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肿瘤相关性贫血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证型分析
        4. 治疗
        5. 中医药治疗CRA特色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肿瘤相关性贫血西医研究进展
        1. 贫血对患者的影响
        2. 发病机制
        3. 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案
        1. 研究目标
        2. 病例来源
        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1. 肿瘤相关性贫血总体情况
        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贫血情况
        3. CRA实验室检查情况
        4. CRA治疗情况
        5. 半年后贫血情况分析
    三、讨论
        1. CRA发生率分析
        2. CRA实验室检查分析
        3. CRA治疗现状
        4. 创新点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民国中医药期刊《光华医药杂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近代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特点及价值研究
    2 近代中医药期刊资料的保护与整理
    3 近代中医药期刊的内容研究
        3.1 以“近代中医药期刊整体”为对象展开研究
        3.2 以“单种期刊”为对象展开研究
        3.3 以“单一区域刊物”为对象分类研究
        3.4 以“单一专题”为对象分类研究
    4 《光华医药杂志》的相关研究
    5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光华医药杂志》期刊概况
    第一节 创刊缘起及宗旨
        一、创刊缘起
        二、办刊宗旨
    第二节 编辑团队与社务团队
        一、编辑团队简介
        二、编辑团队变迁
        三、编辑团队特色
        四、社务团队特色
    第三节 出版及经费来源
        一、出版特点
        二、经费来源
    第四节 投稿标准及原则
        一、投稿标准
        二、投稿原则
第二章 《光华医药杂志》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栏目概况
    第二节 评论类文章
    第三节 医学研究类
    第四节 药学研究类
    第五节 证治验案类
    第六节 医药调查类
    第七节 和汉医学研究栏
    第八节 医林文艺作品
    第九节 民众医药栏
    第十节 其他专栏类
第三章 《光华医药杂志》特色与价值
    第一节 关注农村医药卫生事业,推动乡村中医药改造
    第二节 鼓励女医事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
    第三节 关注时疫诊疗,总结防治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简历

(5)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透明细胞癌临床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浆液性癌及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6)现代影像学检查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子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应用情况调查
    第一章 中国子宫颈癌临床分期应用的规范性调查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二章 中国子宫颈癌临床分期应用的准确性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二部分 影像学检查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的回顾性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三部分 影像学检查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三节、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部分 2018子宫颈癌FIGO新分期中ⅢCr的准确性验证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真实世界研究条件下中国子宫颈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长期肿瘤学结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入组标准
    1.3 病例匹配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数据筛选流程
    2.2 初始入组条件下子宫颈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肿瘤学结局对比
    2.3 进一步入组条件下子宫颈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肿瘤学结局对比
3 讨论

(8)传统与现代:山西医科大学前身的医学教育(1919-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研究内容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教育转型的外因
    1.1 西医教育的全面渗透
        1.1.1 中医教育权的丧失
        1.1.2 “向西学”的教育
    1.2 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1.2.1 高等教育体系的规范
        1.2.2 对立案的强制性要求
    1.3 军政事件的冲击
        1.3.1 易帜事件
        1.3.2 中原大战
    1.4 新教育运动的影响
第二章 教育转型的内因
    2.1 中医研究效果的不理想
        2.1.1 研究与教育的关系
        2.1.2 研究效果的不理想
    2.2 集权与自治间的冲突
        2.2.1 集权的正负效应分析
        2.2.2 “驱逐校长案”及影响
    2.3 学生对中医教育的不认同
        2.3.1 医学教育基础
        2.3.2 西医课程的设置
第三章 微观层面的变迁
    3.1 中医教育时期
        3.1.1 中医为主的课程
        3.1.2 西学化的教员队伍
    3.2 中西医教育时期
        3.2.1 混杂的课程设置
        3.2.2 高比重的中医教员
    3.3 西医教育时期
        3.3.1 完全西医课程的安排
        3.3.2 重视留日教员的结构
第四章 中观层面的变革
    4.1 以西医促中医的教育
        4.1.1 普及性的教育
        4.1.2 研究型的教育
    4.2 中西医共存的教育
    4.3 完全西医的教育
        4.3.1 教育部立案
        4.3.2 首次尸解课
第五章 宏观层面的改变及影响
    5.1 学校治理模式的骤变
        5.1.1 官员治校的形成
        5.1.2 官员治校到教员治校
    5.2 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
        5.2.1 组织结构的形成与转变
        5.2.2 简单到复杂结构的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附录

(9)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和述评
        2.1 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关于“一体化”卫生服务研究动态
    3 研究思路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 协同理论
        1.1 基础理论
        1.2 理论特征
    2 基于文献计量学基础对于“服务协同”的分析研究
    3 卫生服务提供协同
        3.1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提供纵向协同模式
        3.2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提供横向协同模式
        3.3 跨医疗机构间服务提供协同模式
    4 “服务协同”理论在其他领域中的运用
        4.1 服务协同模式在图书资源领域运用
        4.2 服务协同模式在经济领域中运用
        4.3 服务联合模式在社会化服务管理领域中运用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2 研究内容
        2.1 基础理论研究
        2.2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的现况调查和综合评价
        2.3 深度分析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纵向卫生服务纵向整合缺失成因
    3 研究目标
    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5 研究方法
        5.1 文献研究和宏观政策分析
        5.2 现况研究
        5.3 评价框架和Topsis综合评价法
        5.4 统计方法
    6 研究技术路线图(见图3)
第四章 妇幼机构历史沿革与演进历程
    1 我国“妇产科学”的演进史
        1.1 中医妇科学的诞生
        1.2“妇产科”发展进阶
    2 专业妇产机构的产生
    3 妇幼机构发展现状
        3.1 妇幼保健机构接诊对象
        3.2 妇幼保健机构科室设置
        3.3 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框架和内容
        3.4 我国妇幼机构发展规模
    4 妇幼保健机构规模统计
        4.1 妇产(科)医院规模统计
        4.2 妇幼保健院发展现况
        4.3 儿童医院统计现况
    5 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发展现状
        5.1 妇女保健服务提供现状
        5.2 儿童保健服务提供现状
        5.3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趋势
    6 全球妇幼卫生发展势态
    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立与民营妇幼保健机构间比较
    1 典型机构
        1.1 公立妇幼保健机构样本—F医院
        1.2 民营妇幼医疗机构样本—H医院
    2 组织形式间的比较
        2.1 F医院的组织结构
        2.2 H医院的组织结构(见图17)
        2.3 F医院与H医院组织结构比较
    3 信息与沟通机制比较
        3.1 医院信息概述
        3.2 F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3.3 F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特点与问题
        3.4 H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3.5 H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特点与问题
        3.6 F医院与H医院信息传递的总体比较
    4 激励机制比较
        4.1 F医院激励机制概况
        4.2 H医院激励机制概况
        4.3 F医院与H医院激励机制比较
    5 组织文化比较
        5.1 组织文化的主要构成
        5.2 理想的组织文化——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
        5.3 F医院的组织文化
        5.4 H医院的组织文化
        5.5 F医院与H医院组织文化建设比较
    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协同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1 妇幼保健机构的性质
    2 妇幼保健服务协同的意义
    3 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协同的特征
        3.1 以妇女儿童利益为核心
        3.2 妇幼保健服务与临床卫生服务相结合
        3.3 地域辐射半径制衡
        3.4 妇幼保健机构考核标准特殊性
    4 实证调查结果分析
        4.1 资料来源
        4.2 数据分析
        4.3 统计方法
        4.4 统计结果
    5 影响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协同的因素
        5.1 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工作负担过重
        5.2 高危妊娠因素增多
        5.3 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5.4 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
    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医疗服务联合体的模式分析与典型案例
    1 医疗联合体的概念
    2 医疗联合体的主要类型
        2.1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2.2 半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2.3 松散型医联体模式
    3 我国典型的医联体案例
        3.1 武汉医院“直管”模式
        3.2 上海瑞金医院“重置”模式
        3.3 镇江“医疗集团”模式
        3.4 河南省“区域医联体”模式
    4 国外医联体的典型案例
        4.1 “守门人”制度—英国
        4.2 ACO—美国
        4.3 医疗服务集团—新加坡
    5 研究述评
    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妇幼保健机构联合体卫生服务协同模型框架研究
    1 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需求研究
    2 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效应研究
    3 关于妇幼保健机构服务提供质量评价的研究
    4 现实困境
        4.1 生育新政下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面临严峻挑战
        4.2 二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能缺失致使顶层机构就诊压力过大
        4.3 服务对象去基层就诊意愿不强
        4.4 上级机构缺乏向下转诊的动力
    5 关于“一体化”卫生服务研究进展
    6 妇幼保健机构联合体系卫生服务协同模型框架
        6.1 统一规划区域间医保结算政策
        6.2 健全双向转诊通道
        6.3 构建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6.4 构建各利益相关主体间利益均衡机制
    7 研究意义
    8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创新
        1.1 观点新颖
        1.2 理论研究方法创新
        1.3 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创新
    2 研究不足
        2.1 文献检索存在瑕疵
        2.2 研究设计不足
        2.3 模型尚未完善
    3 研究总结
    4 研究展望
        4.1 理论研究将不断深入
        4.2 研究设计将更加全面
        4.3 实证研究将持续进行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攻读期间取得成果
附录
    附件1 江苏省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访谈相关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件2 江苏省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医务人员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件3 江苏省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就诊方问卷调查表
    附件4 江苏省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访谈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10)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状况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纳入研究变量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入组病例基本资料分析
2.2 局部晚期宫颈癌总体治疗情况分析
2.3 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辅助治疗情况分析
    2.3.1 术前辅助治疗应用率随时间变化情况
    2.3.2 术前不同辅助治疗手段应用情况分析
    2.3.3 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化疗治疗情况分析 3 讨论

四、《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年各期中心内容预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女科百问》研究[D]. 张悦. 河北大学, 2021(02)
  • [2]《孕育玄机》学术思想与论治特色研究[D]. 陈沭钫.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肿瘤相关性贫血回顾性临床研究[D]. 栗枭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民国中医药期刊《光华医药杂志》研究[D]. 刘博弘.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透明细胞癌临床及预后分析[D]. 张梦凡. 郑州大学, 2020(02)
  • [6]现代影像学检查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张伟峰.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7]真实世界研究条件下中国子宫颈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长期肿瘤学结局研究[J]. 陈春林,王璐,康山,刘萍,李朋飞,王武亮,林丽红,赵卫东,倪妍,李东林,宾晓农,郎景和.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03)
  • [8]传统与现代:山西医科大学前身的医学教育(1919-1937)[D]. 赵晓云. 山西大学, 2019(02)
  • [9]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研究[D]. 毛鹏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状况调查及分析[J]. 陈兰,廖科丹,陈春林,李朋飞,王武亮,陆安伟,朱前勇,戴恩成,李东林,凌斌,刘萍,郎景和.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8

标签:;  ;  ;  ;  ;  

2004年《中华实用妇产科学杂志》每期内容公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