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消毒理论研究

紫外线消毒理论研究

一、紫外线消毒的理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连峰,周钰,张金松,廖辉[1](2021)在《远紫外线应用于消毒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潜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紫外线协会(IUVA)发布了关于远紫外线消毒的白皮书,认为"远紫外线是一种有潜力的技术"。但白皮书同时声明白皮书的内容只是作者的观点,不代表IUVA。说明远紫外线消毒在紫外线领域,是被正面看待和期待的技术,但未解决的和尚无定论的问题很多。本文对远紫外线的消毒、对人体友好、臭氧的发生等的理论发展,以及现阶段在研究和应用中的各种成果以及观点进行了调研、总结和分析;厘清了在现阶段对于远紫外线已知的、未知的和模糊的点;对远紫外线技术的研发、将来的发展方向,从学术和技术角度进行了展望。

胡静[2](2021)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抗生素抗性细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抗生素抗性细菌(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问题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人类生活、医疗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ARB和ARGs的污水最终都会通过管网汇入污水处理厂中,使得污水处理厂成为ARB和ARGs的储存库和向环境中传播抗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污水处理厂中有效去除ARB和ARGs,对于防止抗生素抗性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污水处理工艺对ARB和ARGs的去除效果,本研究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全面分析了污水处理厂中ARB和ARGs的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季节因素对ARB和ARGs分布的影响,明确了不同处理工艺对ARB和ARGs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ARB和ARGs的污染特征6种ARB在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及出水中均可检出,进水中ARB丰度在107~109CFU·L-1,出水中ARB的丰度比进水中低4~7个数量级,且无论是总异养菌还是ARB,夏季进水中的丰度均高于冬季,而夏季出水中的丰度则均低于冬季。冬季20种ARGs在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及出水中均可以被检测到,而夏季只可以检测到18种ARGs,intl I和intl II不能被检测出,且夏季ARGs的平均绝对丰度比冬季低0.1~0.5个数量级。生物处理过程对ARB和ARGs的去除效果受季节影响较小,而物理分离过程和紫外线消毒过程对ARB和ARGs的去除效果受季节影响较大,冬季物理分离过程对ARB和ARGs的去除率比夏季分别高0.05~0.42 log和0.2~0.3 log,冬季紫外线消毒对ARB和ARGs去除率比夏季分别低2~3 log和0.4 log。(2)不同原水中ARB和ARGs的污染特征不同原水中ARB和ARGs的绝对丰度存在差异,黑水中ARB的丰度>纯生活污水中ARB的丰度>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的污水系统中ARB的丰度,黑水中ARB的丰度比生活污水中高约1个数量级,比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的污水系统中ARB的丰度高约2个数量级;50%工业废水和50%生活污水混合的污水系统中ARGs的绝对丰度>10~20%工业废水和其余为生活污水混合的污水系统中ARGs的绝对丰度>30%工业废水和70%生活污水混合的污水系统中ARGs的绝对丰度>纯生活污水中ARGs的绝对丰度,其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的污水处理系统中ARGs的绝对丰度比纯生活污水中ARGs的绝对丰度高约1个数量级。(3)不同处理工艺对ARB和ARGs的去除效果在污水处理流程中,生物处理、消毒和过滤单元对ARB的去除率分别为2.7log、2.22 log和2.5 log,差异不大;但生物处理、消毒和过滤单元对ARGs的去除率则分别为1.5 log、0.73 log和0.21 log,差异较大。生物处理工艺中泥膜复合的IFAS工艺对ARB和ARGs的去除效果最好,其次是活性污泥工艺,纯生物膜的MBBR工艺的处理效果较差。此外大部分ARB最终会进入污泥中而不是污水中,好氧池的活性污泥中ARB的丰度比生物膜上的丰度高出1~2个数量级,但大部分ARB在生物膜上的占比高于在活性污泥中的占比;从厌氧阶段到缺氧阶段再到好氧阶段,ARGs的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均呈现下降趋势,生物膜上的ARGs的相对丰度和绝对丰度高于活性污泥中的丰度。次氯酸钠消毒对ARB和ARGs的去除率可比紫外线消毒高1~2个数量级;膜过滤对ARB的去除率可达2.5 log,而滤布滤池和连续流砂滤池对ARB的去除效果仅为0.7 log和0.3 log;连续流砂滤池对ARGs的去除率可比滤布滤池高约0.1 log。

朱俊彦[3](2021)在《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紫外线消毒是一种通过破坏微生物的遗产物质结构来杀灭水中病原体的技术,因其具有无化学添加、无消毒副产物、快速高效、占地面积小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中。目前大多数紫外线消毒系统采用模块化的明渠式系统,选用低压或中压汞灯作为紫外光源,但汞灯易碎且寿命不长,未来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s)代替汞灯将是重点研究方向。

徐梦瑶[4](2020)在《管网多相界面抗性基因在终端净水工艺中的扩散和控制》文中认为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由于具有潜在危害性、持久性和易传播性被定义为一种新型污染物。河流及污水等天然水体中含有的ARGs会随水流进入供水系统,并通过饮用水中的少量微生物而不断扩散。因此,探寻供水管网中ARGs的分布及去除机理对控制ARGs污染及保证居民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生物膜反应器模拟供水管网,运行过程中向反应器内添加0.5 mg/L左右的氯和氯胺并保持浓度稳定,反应器后各串联一台含有常见过滤工艺的净水器并每日正常使用,运行结束后取管网出水和生物膜进行60 m J/cm2低压紫外线消毒。采用高通量定量PCR和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解析并比较氯和氯胺管网水/终端紫外线消毒、氯和氯胺管网水/终端净水器中ARGs的扩散和控制规律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管网反应器运行150天后,氯和氯胺管网出水ARGs总相对丰度分别为1.30×10-1和1.37×10-1,生物膜ARGs分别为2.45×100和2.77×10-1,结果表明供水管网中低剂量的氯或氯胺可有效降低水相和生物膜相中ARGs的相对丰度,且氯胺消毒对生物膜中的ARGs控制作用更显着。(2)氯和氯胺管网水经低压紫外线照射后,ARGs相对丰度分别为6.82×10-2和5.37×10-2;氯和氯胺管网生物膜中ARGs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01×100和1.94×10-1。结果表明,将紫外线消毒工艺设置在用水终端可以显着降低氯和氯胺管网水中的ARGs丰度,但对管网生物膜中的ARGs影响较小。(3)氯和氯胺管网水经终端净水器过滤后,氯消毒的出水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其中β-变形菌占比最大,为58.09%;而氯胺消毒的出水群落多样性升高,其中α-变形菌丰度最大,为48.77%。结果表明仅含有过滤工艺的终端净水器在净化管网水的同时也为细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氯和氯胺净水器出水中ARGs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24×10-2和2.97×10-2,主要抗性机制均为Antibiotic efflux类。(4)与管网水/终端紫外线消毒相比,管网水/终端净水器对高丰度的ARGs具有较强的削减作用,但对低丰度的ARGs去除效果不佳。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大量ARGs、MGEs和低丰度细菌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而高丰度细菌仅与少量ARGs正相关(P<0.05),表明终端净水器后饮用水中的ARGs可在MGEs和细菌群落的共同作用下进行传播扩散。此外,91.76%的ARGs与毒力因子基因(virulence factor genes,VFGs)存在正相关(P<0.05),表明仅过滤净化后的饮用水中存在多种具有耐药性和致病性的细菌,对疾病感染以及抗生素治疗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张连峰,宋叶叶,张金松,张庆佩,童张法[5](2020)在《紫外LED应用于消毒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潜力》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紫外线汞灯是紫外线消毒的主要光源。虽然紫外线汞灯不在《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淘汰清单,但逐步淘汰含汞的产品是一个趋势。作为新的紫外线光源,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在杀菌消毒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UV-LED的特性,根据紫外线消毒理论,分析了UV-LED在消毒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有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及其市场潜力。

宁楠[6](2019)在《紫外线消毒光复活现象及其抑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限制紫外线消毒在水处理领域中推广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其没有持续的消毒能力,水中微生物易产生二次光复活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紫外线消毒产生的光复活现象,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饮用水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试验装置使用DR型紫外线消毒器,研究了不同紫外线剂量、复活光光照强度及避光处置时间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光复活现象的影响。同时探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将紫外线分别与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联合消毒,对光复活现象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紫外线消毒后的大肠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光复活现象,提高紫外线剂量有利于控制大肠杆菌的光复活程度。当紫外线剂量为33.15 mJ/cm2时,水中大肠杆菌初始灭活率能达到100%,但经光照后最大复活率为73.6%对数比。当紫外线剂量大于85.75 mJ/cm2后,经光照后大肠杆菌的复活率达到一定阈值,约占原本灭活数量的25%对数比。当紫外线辐射时间一定时,紫外线强度越大,大肠杆菌光复活率越低;当紫外线强度一定时,紫外线辐射时间越长,大肠杆菌光复活率越低。由于枯草芽孢杆菌无光复活酶,所以在不同紫外线剂量辐射下的枯草芽孢杆菌均不产生光复活现象。提高复活光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大肠杆菌的光复活程度。经低紫外线剂量消毒后,大肠杆菌的光复活现象基本不受复活光强度影响。经高紫外线剂量消毒后,在较低复活光强度下,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的光复活现象不明显;在较高复活光强度下,大肠杆菌的光复活率随复活光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复活光强度成正比,光照后72 h,复活光强度为61.02 μW/cm2时较复活光强度为40.58 μW/cm2时的大肠杆菌光复活率少了0.31个对数级。延迟紫外线消毒后大肠杆菌接触复活光的时间,可以达到推迟和减弱其的光复活程度的目的,但是不能完全控制光复活现象的发生。经紫外线剂量消毒后,短时间避光放置,大肠杆菌的光复活现象延迟,但光复活率完全未受影响。延长避光时间至24h,达到光复活最大值的时间延长,大肠杆菌光复活率略微降低,接触光照后48 h,较未经避光处置的水样少了1.23个对数级。联合化学消毒剂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能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光复活现象。在试验中投加10mg/L的有效氯就可以有效控制光复活现象,并将紫外线的照射剂量降低了 34.48 mJ/cm2。在试验中投加40mg/L的PAA能够达到基本控制光复活程度的效果,并将紫外线的照射剂量降低了 43.59 mJ/cm2。

杨杉[7](2018)在《DR型紫外线消毒器的试验研究及其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传统的饮用水化学消毒方法虽然费用低便于操作,但是安全性差,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日益严格要求。紫外线消毒作为一种物理方法,具有易操作、消毒快速有效、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重视,拥有宽阔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本试验使用自主研制的强化反射、导流式DR型紫外线消毒器,其中D代表导流式(diversion),R代表反射(reflect)。它与市面上现有的消毒器不同,采用了全新的导流式设计,进水口和出水口异侧设置,并设置中心柱,起到减小水层厚度,避免短流现象发生的作用。此外,在消毒容器内壁增加抛光铝反光板进行多重强化反射,来增强紫外线辐射强度,以提高消毒效率,节约能源。本试验主要通过改变紫外线剂量研究DR型紫外线消毒器对饮用水的消毒效果。紫外线剂量是由水力停留时间和紫外线强度共同决定的。其中水力停留时间是通过取样口位置的不同及进水流量的变化共同控制的;紫外线强度是通过紫外灯开启数量变化去控制的。试验采用实验室配水作为试验用水,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种观察并分析灭活情况。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知,相同剂量下,枯草芽孢杆菌由于具有抗性强的芽孢,比大肠杆菌更难去除。枯草芽孢杆菌灭活情况可以近似代表水样中细菌总数的去除情况。6个灯管全部开启,水力停留时间为11.5s时,紫外线照射量达到50.72mJ/cm2,水样中大肠杆菌去除率为100%,细菌去除率达到99%,此时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所以将该剂量视为此消毒器对于饮用水消毒的最佳紫外线剂量。另外,由于增加了抛光铝反光板,与不加铝板相比,消毒时间减少了约1/3,起到了提高效率,节约能耗的作用。通过确定出的消毒器最佳参数,将试验所用消毒器的尺寸和构造进行了优化设计。又以最佳参数为依据,设计出了针对不同处理规模的9种型号的消毒器,弥补了市面上现有消毒器的缺陷,为用户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本设计是在BIM信息族中进行的,实现了产品参数的信息化和模型的三维化。族文件内包含了消毒器的所有信息,包括尺寸、材质、型号、安装位置等,可以随时通过修改参数快速创建出不同尺寸的消毒器模型,并且作为模块安插到整体项目设计中,使数据查看和管理更加直观方便,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效率大大提高。最后,以系列设计中的DR-40型消毒器为主体,进行了日处理量为9600m3/d的给水厂UV消毒系统的设计。

孙宇[8](2017)在《OMS型紫外线消毒器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生活饮用水的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氯消毒会产生消毒副产物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紫外线消毒技术凭借杀菌效果好、操作简单、运行安全、不产生消毒副产物等优势,逐渐得到水处理领域的认可。本次试验使用自主研制的OMS型紫外线消毒器,仪器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异侧设置,内部增设多个环状构件,解决了实验过程中出现短流的问题;采用组件分离设计解决了维修困难的问题;设备内筒覆盖一层反射铝板进行多重反射,提高了紫外线的利用率。本试验主要研究OMS型紫外线消毒器对饮用水的消毒效果,试验采用实验室配水作为试验用水。试验通过取样口位置的变化及进水流量的共同作用,改变仪器内部水力停留时间;通过控制紫外灯开启数目改变内部紫外线强度,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变量,研究紫外线照射剂量与消毒效果的关系。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知,在紫外线照射量达到55.3mJ/cm2时,大肠杆菌去除率为100%,水中细菌去除率达到99.9%,该剂量被视为大肠杆菌灭菌效果的最佳剂量。由于枯草芽孢杆菌对紫外线抗性较强,在紫外线照射剂量相同时,枯草芽孢杆菌较大肠杆菌而言难灭活。当水样中枯草芽孢杆菌含量较高时,应选取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而当水样中大肠杆菌含量较高时,此时适合选用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研究浊度、生物负荷及细菌培养时间三个影响因素对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影响。浊度对于大肠杆菌消毒效果的影响与紫外线剂量及浊度大小有关,当浊度大于3.58NTU时,浊度对于消毒效果有明显干扰,浊度的干扰情况伴随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升高而改变。生物负荷对于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去除率有一定影响,试验测得的去除率随生物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生物负荷确定后,一定范围紫外线剂量照射下,细菌灭活效果是一定的。24h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比48h培养的芽孢杆菌对紫外线更敏感,但当紫外线照射剂量足够大时,两个生长时期的细菌灭活效果差别较小。通过拟合分析,研究不同生物负荷下,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灭活过程中遵循的规律。用Chick-Watson方程和Abdennaceu方程对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灭活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Chick-Watson方程只适用于生物负荷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常数处于变化中,因此Abdennaceu方程分段拟合能准确的描述细菌灭活反应整体效果。OMS型紫外线消毒器与传统消毒装置比较,消毒时间短并且能够提供稳定的消毒效果。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灭活过程遵循Abdennaceu方程规律,当水样中枯草芽孢杆菌含量较高时,应选取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

徐展[9](2012)在《污水处理中紫外线消毒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污水的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毒是污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与其它消毒技术相比,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杀菌效果好、操作简单、不产生消毒副产物等优点。本试验以山东建筑大学中水站砂滤池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对污水的紫外线消毒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因素、出水水质、光复活与暗复活。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消毒对粪大肠菌群、粪链球菌和细菌都有很好的灭活效果。紫外线照射剂量是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照射剂量越大,对细菌的灭活程度就越大。试验中,当紫外线照射时间为l0s时,即紫外线剂量为70.97mJ/cm2,粪大肠菌的灭活率为99.98%,未被杀灭的粪大肠菌含量为730个/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中规定的粪大肠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L的规定。紫外线穿透率(UVT)、污水的浊度、pH等都是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因素,当紫外线穿透率在70%以下、浊度在14NTU以上时,对粪大肠菌、粪链球菌和细菌总数的灭活影响都较大;在弱酸与弱碱的环境下,有利于对粪大肠菌、粪链球菌和细菌总数的灭活。经紫外线照射后,污水的COD、DO、UV254都有一定的下降,pH和浊度也有稍微的下降,但是并不明显,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对氨氮没有什么影响。经过紫外线消毒处理后污水,会发生光复活与暗复活的情况,当紫外线剂量达到一定值时,光复活与暗复活的现象就会消失。粪大肠菌在光照时间达到12s时,即紫外线剂量为85.16mJ/cm2,基本丧失了光复活和暗复活能力;粪链球菌在光照时间达到9s时,丧失了暗复活能力,在光照时间达到12s时丧失了光复活能力;细菌总数在光照时间达到30s时基本丧失了光复活和暗复活的能力。

周瑱,李子富,闫园园,靳昕,周晓琴[10](2012)在《我国污水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国内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二、紫外线消毒的理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外线消毒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远紫外线应用于消毒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远紫外线的波长范围
2 远紫外线消毒的机理特点
3 关于远紫外线光子对人体友好
    3.1 理论基础
    3.2 实验数据
        1)远紫外线对皮肤等的影响
        2)远紫外线对眼睛的影响
    3.3 现有的关于辐射的毒性权重函数与安全阈值
4 远紫外线光源
5 臭氧问题
    5.1 暴露于人体的臭氧浓度阈值
    5.2 远紫外线光源的臭氧源
        5.2.1 电晕放电产生的臭氧
        5.2.2 远紫外线光子产生的臭氧
        1)光化学机理
        2)研究报告/实验数据
6 关于远紫外线消毒的一些争论点
7 总结与展望

(2)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抗生素抗性细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抗生素抗性细菌的研究进展
        1.2.1 抗生素抗性细菌的来源
        1.2.2 抗生素抗性细菌的传播
        1.2.3 抗生素抗性细菌的危害
        1.2.4 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细菌的污染现状
        1.2.5 污水处理系统对抗生素抗性细菌的去除作用
    1.3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1.3.1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来源
        1.3.2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传播
        1.3.3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危害
        1.3.4 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现状
        1.3.5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剂与药品
        2.1.2 试验仪器
    2.2 污水处理厂简介与采样点的布设
        2.2.1 污水处理厂简介
        2.2.2 样品采集方法
    2.3 总异养菌和抗生素抗性细菌的检测方法
        2.3.1 总异养菌的检测方法
        2.3.2 水相和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细菌检测方法
    2.4 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方法
        2.4.1 DNA的提取
        2.4.1.1 生物池水样、滤池水样和出水水样的预处理
        2.4.1.2 污水处理厂进水及初沉池出水的预处理
        2.4.1.3 DNA的提取
        2.4.2 实时荧光定量PCR
第3章 抗生素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去除效果研究
    3.1 不同季节抗生素抗性细菌污染特征
        3.1.1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ARB分布
        3.1.2 污水处理厂沿程ARB的抗性比例
        3.1.3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过程对抗生素抗性细菌的去除效果
        3.1.3.1 物理分离过程对ARB的去除效果
        3.1.3.2 生物处理过程对ARB的去除效果
        3.1.3.3 消毒过程对ARB的去除效果
    3.2 不同原水中抗生素抗性细菌的污染分布特征
    3.3 不同处理工艺对抗生素抗性细菌的去除效果对比
        3.3.1 不同生物处理工艺对TPC和 ARB的去除效果对比
        3.3.2 不同过滤工艺对TPC和 ARB的去除效果对比
        3.3.3 不同消毒方式对TPC和 ARB的去除效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及去除效果研究
    4.1 不同季节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特征
        4.1.1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ARGs绝对丰度的变化
        4.1.2 污水处理厂沿程ARGs相对丰度的变化
        4.1.3 污水处理过程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
        4.1.3.1 物理分离过程对ARGs的去除效果
        4.1.3.2 生物处理过程对ARGs的去除效果
        4.1.3.3 消毒过程对ARGs的去除效果
    4.2 不同原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分布特征
    4.3 不同处理单元对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对比
        4.3.1 不同生物处理工艺对ARGs的去除效果对比
        4.3.2 不同过滤工艺对ARGs的去除效果对比
        4.3.3 不同消毒方式对ARGs的去除效果对比
    4.4 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抗生素抗性细菌的相关性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3)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紫外线消毒的机理
3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3.1 紫外线消毒系统的组成
    3.2 紫外灯管的类型
4 未来研究方向
5 结语

(4)管网多相界面抗性基因在终端净水工艺中的扩散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1 供水系统中抗性基因的污染现状
        1.1.2 供水系统中抗性基因的来源
        1.1.3 供水系统中抗性基因的传播及影响因素
    1.2 消毒和膜工艺对抗性基因的影响
        1.2.1 化学消毒技术简介
        1.2.2 紫外线消毒技术简介
        1.2.3 膜工艺简介
    1.3 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计
        2.1.1 实验设计
        2.1.2 消毒剂的配制
        2.1.3 紫外辐照实验
        2.1.4 实验仪器
    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2.2.1 模拟管网水相样品采集与浓缩
        2.2.2 模拟管网生物膜相样品采集与浓缩
        2.2.3 净水器样品采集
    2.3 抗生素抗性基因及微生物群落测定方法
        2.3.1 目的基因的确定和高通量定量PCR(HT-qPCR)
        2.3.2 16S rRNA扩增子测序
        2.3.3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2.4 水质基础指标检测
        2.4.1 余氯和浊度
        2.4.2 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
        2.4.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菌总数(total Cell Concentration,TCC)
        2.4.4 内毒素活性的定量检测
    2.5 数据处理
第3章 低压紫外线消毒对模拟管网中抗性基因的去除研究
    3.1 模拟管网的水质及微生物指标
        3.1.1 模拟管网的水质
        3.1.2 模拟管网的微生物指标
    3.2 模拟管网中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
        3.2.1 模拟管网中抗性基因检出数量
        3.2.2 模拟管网中抗性基因丰度变化
        3.2.3 模拟管网多相界面下抗性基因主分分析
    3.3 紫外线消毒对抗性基因的影响
        3.3.1 紫外线消毒对抗性基因的削减作用
        3.3.2 紫外线消毒对抗性基因亚型的富集作用
        3.3.3 抗性基因亚型相对丰度差异分析
        3.3.4 抗性基因与移动原件的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终端净水工艺对氯和氯胺管网水抗性基因传播和控制
    4.1 净水器的细菌群落分析
        4.1.1 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
        4.1.2 净水器的细菌群落组成
    4.2 净水器出水中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
        4.2.1 净水器出水中抗性基因检出数量
        4.2.2 净水器出水中抗性基因相对丰度变化
        4.2.3 净水器出水中抗性基因的抗生素抗性机制
    4.3 终端净水工艺对抗性基因的影响
        4.3.1 抗性基因亚型的丰度变化
        4.3.2 抗性基因亚型的削减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终端净水工艺中抗性基因传播机制及其与毒力因子相关性研究
    5.1 抗性基因与移动原件的相关性
    5.2 抗性基因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
        5.2.1 属水平细菌群落组成
        5.2.2 抗性基因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5.3 抗性基因与毒力因子基因的相关性
        5.3.1 毒力因子基因丰度变化
        5.3.2 抗性基因与毒力因子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紫外LED应用于消毒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紫外线消毒机理
2 UV-LED在消毒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2.1 紫外线辐射与UV-LED光源
    2.2 UV-LED与紫外线汞灯的参数对比
    2.3 UV-LED独有的特性
        1)波长特性。
        2)可脉冲照射特性。
3 紫外线消毒的微生物实验和消毒剂量
4 UV-LED紫外辐射的测量与计算
    1)测量方面。
    2)计算方面。
5 UV-LED在消毒领域的应用潜力
6 结束语

(6)紫外线消毒光复活现象及其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标准对比
        1.2.1 国内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标准
        1.2.2 国外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标准
    1.3 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
        1.3.1 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国内外发展现状
        1.3.2 紫外线消毒特点
        1.3.3 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因素
        1.3.4 紫外线消毒器
    1.4 饮用水化学消毒技术
        1.4.1 次氯酸钠消毒
        1.4.2 过氧乙酸消毒
        1.4.3 氯胺消毒
        1.4.4 二氧化氯消毒
        1.4.5 臭氧消毒
    1.5 光复活现象的影响因素
        1.5.1 光复活条件
        1.5.2 紫外线消毒系统
        1.5.3 微生物的种类
        1.5.4 水质参数
    1.6 课题研究内容
2 试验装置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受试菌种
        2.1.2 试验水样
        2.1.3 化学试剂
    2.2 试验装置
        2.2.1 工艺流程
        2.2.2 DR型紫外线消毒器
        2.2.3 配电箱
        2.2.4 日光灯遮光箱
    2.3 试验方法
        2.3.1 紫外线消毒试验
        2.3.2 光复活试验
        2.3.3 抑制技术研究
    2.4 检测方法
        2.4.1 检测药品
        2.4.2 检测仪器
        2.4.3 检测方法
    2.5 评价方法
3 紫外线消毒光复活现象的研究
    3.1 研究方案
        3.1.1 紫外线强度的控制方案
        3.1.2 水力停留时间的控制方案
        3.1.3 紫外线剂量的确定
    3.2 紫外线剂量对光复活现象的影响
        3.2.1 紫外线剂量对大肠杆菌光复活现象的影响
        3.2.2 紫外线剂量对枯草芽孢杆菌光复活现象的影响
    3.3 复活光光照强度对光复活的影响
        3.3.1 复活光光照强度对大肠杆菌光复活现象的影响
        3.3.2 复活光光照强度对枯草芽孢杆菌光复活现象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光复活现象抑制技术的研究
    4.1 避光处置抑制光复活现象
        4.1.1 避光处置方案
        4.1.2 避光处置时间对光复活现象的影响
    4.2 UV-Cl-PAA消毒抑制光复活现象
        4.2.1 化学消毒剂投加方案
        4.2.2 UV-氯消毒控制光复活现象
        4.2.3 UV-过氧乙酸消毒抑制光复活现象
        4.2.4 UV-Cl-PAA消毒效果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紫外线消毒光复活现象机理的研究
    5.1 紫外线消毒机理
        5.1.1 DNA的损伤方式
        5.1.2 大肠杆菌灭活机理
        5.1.3 枯草芽孢杆菌灭活机理
    5.2 微生物光复活机理
        5.2.1 DNA的修复方式
        5.2.2 电子传递体系
        5.2.3 大肠杆菌光复活机理
        5.2.4 枯草芽孢杆菌光复活机理
    5.3 化学消毒抑制光复活机理
        5.3.1 UV-氯消毒抑制光复活机理
        5.3.2 UV-过氧乙酸消毒抑制光复活机理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DR型紫外线消毒器的试验研究及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
        1.1.2 国内饮用水消毒卫生标准
        1.1.3 国外饮用水消毒卫生标准
    1.2 常见消毒方式
        1.2.1 氯消毒
        1.2.2 二氧化氯消毒
        1.2.3 次氯酸钠消毒
        1.2.4 氯胺消毒
        1.2.5 臭氧消毒
        1.2.6 紫外线消毒
    1.3 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
    1.4 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史与发展
        1.4.1 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史
        1.4.2 饮用水紫外线消毒的发展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2.1 紫外线消毒器的介绍
        2.1.1 现有紫外线消毒器的形式
        2.1.2 紫外线消毒灯的种类
        2.1.3 封闭式紫外线消毒器存在的问题
    2.2 DR型紫外线消毒器的介绍
        2.2.1 DR型紫外线消毒器的设计思路
        2.2.2 DR型紫外线消毒器的技术参数
        2.2.3 DR型紫外线消毒器的优势
    2.3 配电箱的设计
    2.4 试验条件及内容
        2.4.1 试验用水
        2.4.2 试验装置
        2.4.3 试验材料
    2.5 试验方法
        2.5.1 前期准备
        2.5.2 消毒装置运行
    2.6 试验结果检测
        2.6.1 主要试验药品
        2.6.2 主要试验仪器
        2.6.3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2.6.4 枯草芽孢杆菌检测方法
第三章 DR型紫外线消毒器对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的研究
    3.1 试验方案
        3.1.1 紫外线强度的控制方案
        3.1.2 水力停留时间的控制方案
        3.1.3 紫外线剂量的确定
        3.1.4 消毒效果的评价方法
    3.2 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分析
        3.2.1 大肠杆菌的灭活曲线
        3.2.2 大肠杆菌消毒效果的变化
    3.3 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效果分析
        3.3.1 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曲线
        3.3.2 枯草芽孢杆菌消毒效果的变化
    3.4 紫外线对两种细菌的消毒效果对比
    3.5 紫外线消毒中指示性微生物的选择
        3.5.1 大肠杆菌灭活机理
        3.5.2 枯草芽孢杆菌灭活机理
    3.6 外加铝板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3.7 DR型紫外线消毒器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3.8 小结
第四章 DR型紫外线消毒器的设计
    4.1 本实验所用消毒器的优化设计
    4.2 紫外线消毒器的系列化设计
        4.2.1 紫外线消毒器的设计依据
        4.2.2 紫外线消毒器的系列化技术参数
    4.3 BIM信息族在参数化中的应用
        4.3.1 BIM的特点
        4.3.2 族的优势
        4.3.3 族的参数关联
        4.3.4 消毒器构件族的参数化设计
    4.4 紫外线消毒系统的设计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OMS型紫外线消毒器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技术发展的动力
        1.1.2 传统消毒方法面临的问题
        1.1.3 国内外相关消毒标准
    1.2 消毒常见方法
        1.2.1 氯消毒
        1.2.2 二氧化氯消毒
        1.2.3 臭氧消毒
        1.2.4 氯胺消毒
        1.2.5 紫外线消毒
    1.3 紫外线消毒的现状及发展
        1.3.1 紫外线消毒研究现状
        1.3.2 紫外线消毒的发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2.1 OMS型紫外线消毒器的设计理念及思路
        2.1.1 各种紫外线消毒器的形态
        2.1.2 OMS型紫外线消毒器的研发设计思路
        2.1.3 OMS型紫外线消毒器的设计技术参数
        2.1.4 OMS型紫外线消毒器的优点
    2.2 试验条件
        2.2.1 试验用水
        2.2.2 试验装置
        2.2.3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4 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2.4.1 主要检测项目及方法
        2.4.2 主要实验药品
        2.4.3 主要试验仪器
第三章 OMS型紫外线消毒器对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的研究
    3.1 试验方案
        3.1.1 紫外线强度控制方案
        3.1.2 水力停留时间控制方案
        3.1.3 紫外线剂量
        3.1.4 紫外线消毒效果评价
    3.2 OMS紫外线消毒器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
    3.3 OMS紫外线消毒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效果
    3.4 OMS型紫外线消毒器对混合细菌的消毒效果
    3.5 紫外线消毒中指示性生物标准探究
        3.5.1 大肠杆菌灭活机理
        3.5.2 芽孢杆菌结构及灭活机理
        3.5.3 紫外线剂量与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灭活率的关系
        3.5.4 指示菌种的选择
    3.6 OMS紫外线消毒器的最佳工艺参数
        3.6.1 本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下大肠杆菌消毒效果图片
        3.6.2 本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下混合细菌消毒效果图片
    3.7 外加铝板后OMS型紫外线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3.8 小结
第四章 紫外线消毒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分析
    4.1 浊度对紫外线灭活大肠杆菌的影响
        4.1.1 浊度影响机理
        4.1.2 浊度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分析
    4.2 不同生物负荷下紫外线对大肠杆菌的灭活影响
        4.2.1 试验方法
        4.2.2 结果与讨论
    4.3 不同生物负荷下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影响
        4.3.1 试验方法
        4.3.2 结果与讨论
    4.4 生长时期与枯草芽孢杆菌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4.4.1 试验方法
        4.4.2 结果与讨论
    4.5 不同生物负荷下大肠杆菌灭活反应动力学分析
        4.5.1 大肠杆菌在不同生物负荷下的灭活反应动力学研究
        4.5.2 大肠杆菌在不同生物负荷下的灭活反应动力学公式修正
    4.6 不同生物负荷下枯草芽孢杆菌灭活反应动力学分析
        4.6.1 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生物负荷下的灭活反应动力学研究
        4.6.2 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生物负荷下的灭活反应动力学公式修正
    4.7 OMS型紫外线消毒器的性能优化
        4.7.1 紫外线消毒相关规范标准
        4.7.2 OMS型紫外线消毒参数优化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污水处理中紫外线消毒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水资源概况
    1.2 污水再生利用
        1.2.1 污水再生利用的意义
        1.2.2 国外污水利用现状
        1.2.3 国内污水利用概况
    1.3 污水消毒工艺概述
    1.4 紫外线研究意义和目的
    1.5 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紫外线消毒技术
    2.1 紫外线消毒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紫外线消毒国外研究现状
        2.1.2 紫外线消毒国内研究现状
    2.2 紫外线消毒基本原理
    2.3 紫外线消毒系统简介
        2.3.1 紫外线消毒器
        2.3.2 紫外灯分类
        2.3.3 紫外线灯的重要参数简介
    2.4 影响紫外线消毒的主要因素
        2.4.1 紫外线剂量及光强
        2.4.2 紫外线穿透率(UVT)
        2.4.3 浊度与悬浮固体
        2.4.4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4.5 其它影响因素
    2.5 紫外线消毒的特点
第3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3.1 实验设备
        3.1.1 紫外线消毒装置
        3.1.2 主要实验材料
    3.2 试验检测指标及方法
第4章 紫外线消毒试验研究
    4.1 紫外线消毒效果评价及紫外线剂量计算
        4.1.1 紫外线消毒效果评价
        4.1.2 紫外线剂量计算
    4.2 紫外线剂量与消毒效果之间的关系
        4.2.1 紫外线剂量与粪大肠菌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4.2.2 紫外线剂量与粪链球菌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4.2.3 紫外线剂量与细菌总数的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4.3 紫外线消毒效果影响因素
        4.3.1 紫外线穿透率与消毒效果之间的关系
        4.3.2 污水的浊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4.3.3 污水的pH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4.3.4 污水中细菌的初始浓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4.4 紫外线消毒对水质指标的影响
        4.4.1 紫外线消毒对污水中COD和DO的影响
        4.4.2 紫外线消毒对污水中UV_(254)的影响
        4.4.3 紫外线消毒对污水中氨氮的影响
        4.4.4 紫外线消毒对污水中浊度的影响
        4.4.5 紫外线消毒对污水中pH的影响
        4.4.6 紫外线消毒对污水中温度的影响
    4.5 紫外线消毒的光复活与暗复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10)我国污水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紫外线消毒技术
2 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发展
3 我国紫外线消毒的发展及应用
4 存在问题
5 展望

四、紫外线消毒的理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远紫外线应用于消毒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潜力[J]. 张连峰,周钰,张金松,廖辉. 照明工程学报, 2021(05)
  • [2]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抗生素抗性细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研究[D]. 胡静.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3]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 朱俊彦. 山西建筑, 2021(04)
  • [4]管网多相界面抗性基因在终端净水工艺中的扩散和控制[D]. 徐梦瑶. 北京工商大学, 2020(02)
  • [5]紫外LED应用于消毒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潜力[J]. 张连峰,宋叶叶,张金松,张庆佩,童张法. 照明工程学报, 2020(02)
  • [6]紫外线消毒光复活现象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 宁楠.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7]DR型紫外线消毒器的试验研究及其设计[D]. 杨杉.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8]OMS型紫外线消毒器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试验研究[D]. 孙宇. 沈阳建筑大学, 2017(04)
  • [9]污水处理中紫外线消毒试验研究[D]. 徐展. 山东建筑大学, 2012(S1)
  • [10]我国污水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 周瑱,李子富,闫园园,靳昕,周晓琴. 给水排水, 2012(S2)

标签:;  ;  ;  ;  

紫外线消毒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