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配种前后不同处理对受孕率的影响

奶牛配种前后不同处理对受孕率的影响

一、奶牛配种前后的不同处理对受胎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运杰[1](2021)在《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及提高繁殖力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季节、胎次、产犊难易度、体况等因素对奶牛群繁殖力的影响和预同期与双同期技术、配种时机选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提高牛群繁殖力技术的应用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对夏、秋、冬季共计8934头奶牛的繁殖力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牛群受胎率、发情鉴定率和21天怀孕率均低于秋、冬季,说明夏季高温热应激显着影响牛群繁殖力。情期受胎率(P=0.031)、发情鉴定率(P=0.024)三个季节间差异显着,21天怀孕率(P<0.01)的季节间差异极显着。2.对2928头1胎牛、2694头2胎牛和3312头3胎及以上牛繁殖力的分析表明,不同胎次牛群的繁殖力存在差异。分析发现胎次间情期受胎率差异显着(P<0.05),依次为54.37%、48.98%和41.70%。发情鉴定率差异极显着(P=0.005),1胎牛与2胎牛差异不显着,分别为75.17%和72.25%,3胎以上牛的发情鉴定率较低,为68.42%;胎次间21天怀孕率差异极显着(P<0.01),依次为40.42%、34.83%和27.42%。3.难产奶牛的受胎率低于顺产牛。对8934头牛的分娩按助产情况进行分级,分别为1(顺产)、2(较顺产)、3(轻度难产)、4(难产),其受胎率分别为49.61%、43.15%、42.04%和33.03%,四组数据差异极显着(P<0.01),但难度为2和3的差异不显着(P=0.21)。4.配种时牛的体况影响奶牛繁殖力。对该牧场2020年11月27日到2021年2月18日配种的3382头进行BCS评分,统计其情期受胎率,BCS评分为3.25牛只受胎率最高,平均为56.20%;BCS为3.5牛只较低,为49.32%,;BCS为3.75牛只最低,为41.50%,三组数据差异极显着(P<0.01)。5.对379头预同期处理和555头双同期处理奶牛的受胎率进行了统计,受胎率分别是48.75%和56.25%,两组数据差异显着(P=0.04),说明双同期处理效果优于预同期处理。6.比较了两种配种制度对受胎率的影响。制度一:全天观察发情,观察到的发情牛于12h后配种,共5080头;制度二:每天上午进行发情揭发并当场配种,共4365头。33天后统计两种制度的受胎率、发情鉴定率和21天怀孕率,发现两种制度受胎率、发情鉴定率和21天怀孕差异不显着(P值均大于0.05)。7.奶牛配种后5天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显着提高受胎率,与未处理牛只比较,情期受胎率提高9.55%,两组数据差异显着(P=0.02)。本研究发现热应激、体况、难产等因素会影响牛群繁殖力,采用双同期处理、配后5天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改善配种制度能有效提高牛群繁殖力。本研究结果为加强和改善奶牛繁殖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孟德超[2](2021)在《集约化牛场体况管理对泌乳奶牛代谢、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体况是奶牛营养储备水平的一种体现。体况管理不当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有不利的影响,会给奶牛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已有奶牛泌乳周期的体况管理目标,但是存在着标准不一致,集约化牛场重视不够,控制效果不一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二个试验“四个集约化牛场奶牛泌乳周期体况、生产性能和健康的调查研究”、“奶牛围产期体况损失对代谢、生产性能、健康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评估集约化牛场奶牛体况管理的效果,为今后集约化牛场奶牛体况优化管理提供有效的规范技术或标准奠定基础。1、四个集约化牛场奶牛泌乳周期体况、生产性能和健康的调查研究。在黑龙江省四个大型集约化奶牛养殖场,每个牛场随机选择产前21 d、分娩当天、产后21 d、产后50 d、产后150 d、产后200 d及产后250 d等7个时间点,共计2276头奶牛进行试验。详细记录试验奶牛BCS、生产性能、疾病及经济效益等信息。同时,在7个时间根据BCS,分为BCS≤2.5、BCS=2.75、BCS=3、BCS=3.25、BCS=3.5、BCS=3.75及BCS≥4等7组试验奶牛,每个时间点每组40头。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及卡方检验进行场间和组间分析,结果显示:(1)黑龙江省四个集约化牛场泌乳奶牛体况管理水平不一,未达到国内外体况管理标准。牛场泌乳奶牛体况管理水平高低的顺序依次为牛场D、B、C、A。(2)黑龙江省四个集约化牛场泌乳奶牛的日泌乳量、疾病发生率和次数或死淘率以及繁殖性能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奶牛泌乳性能高低的顺序依次为牛场D、C、B、A;疾病和繁殖的管理好坏的顺序依次为牛场B和D,其次牛场A和C。(3)四个牛场泌乳奶牛获得净利润的高低顺序依次为牛场D、B、C、A。泌乳奶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的体况管理目标为产前21 d与分娩当天的最佳BCS为3.5;产后21 d的最佳BCS为3.25;产后50 d到产后250 d的最佳BCS为3。2、围产期奶牛体况损失对代谢、生产性能、健康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奶牛养殖场,随机选取156头奶牛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根据奶牛围产期体况损失的程度进行分组分为体况无损失组(M组,BCS损失0);体况低损失组(L组,BCS损失0.25);体况高损失组(H组,BCS损失≥0.5)。在试验奶牛产前21 d、分娩当天、产后7 d、产后14 d、产后21 d、产后28 d及产后50 d进行体况评分,采集血液做生化指标分析。记录奶牛生产性能、疾病及经济效益等信息。通过GLM模型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预测等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1)奶牛产前21 d BCS对围产后期BCS损失程度有良好的预警作用,围产后期BCS损失0、0.25及0.5以上的产前21 d BCS预警值分别为3.375、3.625及3.875。(2)奶牛围产前期BCS高,同时围产后期BCS损失高引起奶牛产后发生能量负平衡(BHBA、NEFA和LP升高,Glu、INS降低)、肝功异常(AST、ALB和TC升高)、氧化应激(T-AOC降低、MDA升高),日泌乳量和繁殖性能均下降和疾病发生率增高。(3)围产后期BCS损失程度对酮病、真胃变位有一定诊断价值,对子宫炎有低诊断价值。对酮病、真胃变位和子宫炎的围产期BCS损失预警值分别为0.375、0.625和0.375。(4)牛场奶牛每日净利润,L组最高,其次M组,H组最低。奶牛围产后期体况损失控制在0.25,经济效益更好。一旦体况损失超过0.50,奶牛产后代谢、生产性能、健康和经济效益都将受到不利影响。结论:黑龙江省四个集约化牛场经生产性能、健康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定,牛场D管理水平最好,其次牛场B,而后牛场C和A。确定了泌乳奶牛体况管理的控制目标。明确了围产期BCS及其损失是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及经济效益下降的重要风险因素。确立了奶牛产前21 d BCS对围产期BCS损失程度的预警作用以及BCS损失对酮病、真胃变位和子宫炎的诊断价值。

孙伟[3](2021)在《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针对我国奶牛养殖产业对优质种公牛培育和良种母牛快速扩繁的迫切需求,创新集成了奶牛育种关键技术体系、研制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新技术与新产品,为解决高产奶牛扩繁速度慢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快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奶牛育种关键技术体系包括种用胚胎生产与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青年公牛全基因组检测与遗传评估、生长发育、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及精液受精与受胎能力相关性分析。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新技术主要围绕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与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关键技术开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创新集成了高效的奶牛种用胚胎生产与ET关键技术流程,使每头供体牛平均生产体内胚胎6.6枚,比行业平均水平(5枚)高32.0%;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为45.0-58.6%、产犊率为38.4-55.8%,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利用全基因组检测结合奶牛DHI技术,集成了种公牛遗传-生产性能对比育种评价体系。不同月龄青年公牛生长发育关键指标,与行业标准相比,体重和睾丸周径均高于行业标准平均水平,并筛选出遗传品质优秀的种公牛154头,其中育种综合指数GTPI(General Total Performance Index)≥2600指数的种公牛35头、占比22.7%;AI配种的种母牛一、二和三胎次305天产奶量与商品母牛相比分别提升了823.0 kg、1374.5 kg和976.7 kg,表明全基因组检测遗传评估与生产性能实际表型值的显着关联性。3、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与AI受胎率对比分析显示,同一头种公牛精液的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高度关联,证明IVF可作为新的繁殖性状评价指标纳入奶牛种公牛育种评价体系,据此把种公牛受精能力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正常受精率(Normal fertility bulls:45-60%)、较高受精率(Higher fertility bulls:61-80%)、高受精率(Highest fertility bulls:>80%)。4、探究异种动物的精子(山羊、绵羊和鹿)对于奶牛X精子的受精推流效果表明,选择山羊精液受精推流最佳,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新技术,使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70%,并确定新产品的标准为:100万分离X精子混合100万山羊精子,该产品可以保持平均56.2%的AI情期受胎率和94.6%的性控准确率。5、添加抗氧化剂VE、SOD、CAT可以明显提升奶牛分离X精子的活力,特别是奶牛性控冻精的体外存活时间由原来的4-6 h延长到8-10 h,该产品的AI受胎率总体提升了5-10%,为奶牛性控冻精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翌翀[4](2021)在《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利用奶牛养殖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对奶牛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进行分析。按照国际标准收集北京地区5个牧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牛只个体信息、DHI测定记录和繁殖记录,利用SPSS25.0单因素方差Duncan模型及T检验进行显着性分析,对奶牛生产性能进行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使用一般线性多变量模型对代表性牧场2号牧场和4号牧场胎次、产犊季节对空怀天数、输精次数进行研究;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奶牛场智能管理系统》对DHI数据、繁殖记录进行整理;使用Excel 2016绘制折线图和柱状图。经研究获得如下结果:2020年,5个牧场年均产奶量较2019年均有所增加。2020年,1、3、5号牧场产奶量显着高于2号和4号牧场(P<0.05)。5个牧场乳蛋白水平均处于3.21-3.58%,2号牧场乳脂率显着(P<0.05)低于其他牧场,3号和5号牧场乳脂率>4.8%牛只比例较大,4号牧场乳脂率<2.5%比例较大。1、2、4、5号牧场脂蛋比<1.10比例较高,存在酸中毒风险,3号牧场脂蛋比>1.40比例较高,存在酮病风险。5个牧场各季节MUN均在10-18mg/dL之间,其中1号和2号牧场个别月份MUN>18mg/dL比例较高,3号和4号牧场个别月份MUN<10mg/dL比例较高。2020年3号牧场SCC显着低于其他牧场(P<0.05),1、2、5号牧场SCC显着(P<0.05)增加。2号牧场产犊间隔超过理想值。5个牧场产后第一次配种平均天数均超过理想水平。5号牧场始配天数最合理,3号牧场泌乳150d配准率最高,5号牧场首配妊娠率最佳。综上所述,5个牧场两年校正奶量综合排名:3号>5号>1号>2号>4号。1号牧场应加强泌乳后期管理,关注奶牛瘤胃健康,及时调整奶牛精粗饲料比、蛋白组成。2号牧场关注热应激对牛只产奶量的影响,头胎牛的瘤胃健康,经产牛酮病及能量负平衡发生,加强同期发情操作及奶牛发情鉴定工作。3号牧场应注意头胎牛冷应激,应加强营养调控,提高首配妊娠率较低,注意饲料能氮比,规避牛只能量负平衡问题。4号牧场关注温度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关注奶牛乳房健康,谨防瘤胃酸中毒现象发生。5号牧场应适当补充蛋白质,并预防酮病、能量负平衡的发生,关注奶牛乳房健康。

齐航[5](2021)在《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规模化养殖蓬勃发展,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并且很大程度的提升了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养殖观念、管理水平、防疫工作等方面并未发展完善,因此,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较以往相比有所增加,值得我们格外关注。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对奶牛的生殖繁育系统有着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造成病牛流产、屡配不孕、死淘率升高、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因此,调查清楚规模化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并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牧场来说有很大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以宝鸡某规模化牧场的10824头2~8岁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牧云软件收集2019年一年内所有患病牛群的信息,包括温度、湿度、胎次、胎衣不下、难产、分娩胎数、人工授精、遗传因素、以及牧场环境设施等,经统计分析得出了该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出了防控方案;在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案试验中,随机选取了40头具有典型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症状的病牛,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原场的西医疗法,另一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相对较好的治疗方案。取得结果如下:1.难产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着高于顺产牛;双胎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着高于单胎牛;子宫内膜炎与湿度、人工授精速度呈极强正相关;与温度呈强正相关;与胎衣不下呈中等正相关;与分娩胎次呈弱负相关。2.根据该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调查结果,制定出以下防控要点:合理控制温、湿度、规范繁育员操作、围产前期科学饲养、一胎双犊的预防、规范接产、做好产后保健、以及合理利用智能设备。3.根据奶牛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案试验的结果,发现保宫散配合原场西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较好,治愈率可达90%,通过治疗后奶牛的受胎率也提升至85%。通过上述工作的完成,明确了该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并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对牧场子宫内膜炎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保宫散中西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案,提高了奶牛治愈率和受胎率,进而改善了该牧场奶牛死淘率高的问题。

王皓,郑鹏,黄贺,张贵学[6](2020)在《奶牛定时输精技术的改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奶牛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现代化奶牛场对提高繁殖力有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改良同期发情-定时输精(Ovsynch-TAI)技术,试验将250头产后50天左右荷斯坦奶牛分为5组,对照组为正常Ovsynch-TAI组; A组、B组在原Ovsynch-TAI程序之前和之后分别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C组在定时输精后5天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D组在定时输精后5天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测定各组受胎率。结果表明:对照组受胎率为34%,A、B、C、D组受胎率分别为36%、28%、52%、50%,其中C、D组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1),A、B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 0.05)。说明在实施同期发情处理前后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对同期发情处理奶牛的受胎率没有影响,定时输精后5天肌肉注射hCG和GnRH均能显着提高奶牛受胎率。

曾义夫[7](2020)在《应用超声分析评价荷斯坦牛黄体质量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常规黑白超声从形态学、应用彩超从血流动力学角度研究分析评价CL质量与P4的关系,可以为规模化奶牛场降低成本、提高受胎率起到一定的作用,国内应用彩超对奶牛发情周期不同阶段CL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针对此展开研究,可以为今后生产当中的应用打下前期基础,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建立CL超声图谱可以为技术人员学习、培训和应用于繁殖管理工作提供资料。方法:(1)收集了476例2016-2019年的奶牛屠宰后的全套生殖器官,重点整理收集了黄体处于不同生理阶段的卵巢、卵泡囊肿的卵巢和黄体囊肿的卵巢,并对其进行了实验室剖解,对其外部形态和剖开后内部结构进行了大体观察。(2)通过直肠路径对发情周期中不同阶段的120头泌乳奶牛,利用便携式B超仪和多普勒彩超扫查黄体,发现并存储典型黄体声像图。(3)根据发情配种记录,应用B超仪对116头青年牛和经产牛发情后第7d CL进行扫查,用B超内置电子尺分别测量CLD、周长(Corpus luteum perimeter,CLP)、CLA、CLV,同时尾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血清中P4、E2、LH的含量,根据BCS、黄体形态学指标进行了分组,对其相应的激素含量进行比较。(4)应用动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16头奶牛在现场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其中不同体况奶牛黄体11头,同期方案处理的第7天黄体奶牛5头,患子宫疾病奶牛黄体4头。(5)应用动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发情配种后第7天的奶牛进行检查,累计检查奶牛26头,其中有黄体的奶牛16头,10头没有黄体,其中1例诊断为卵泡囊肿,并且囊肿卵泡为多个,1例属于多个囊肿的卵泡囊肿,其余属于卵巢机能减退。同时对有黄体的奶牛进行尾静脉采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P4、LH的含量。根据BCS不同、不同配种次数和黄体是否有腔进行了分组,对黄体血流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和平均速度以及血清激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1)初步分析了卵巢外观形态对直肠触诊的影响,以及内部结构是否能通过超声途径获得更为真实的结构理解。(2)通过对奶牛发情周期第5-15天的黄体扫查,保存了典型黄体声像图,建立了5-15天的黄体超声图谱,对典型黄体超声图进行了描述,对难诊断黄体的声像图进行了分析解读。(3)结果表明BCS≤2.5、2.5<BCS<3.0和BCS≥3.0对P4的差异均显着(P<0.05),CLP≤5.0、5.0<CLP<7.0对P4的差异显着(P<0.05),CLV≤5.0、5.0<CLV<7.0对P4的差异显着(P<0.05);BCS≤2.5、2.5<BCS<3.0和BCS≥3.0对E2的差异均显着(P<0.05),CLP≤5.0、5.0<CLP<7.0对E2的差异显着(P<0.05),CLV≤5.0、5.0<CLV<7.0对E2的差异显着(P<0.05)。2.5<BCS<3.0和BCS≥3.0对LH的差异显着(P<0.05)。奶牛发情配种后第7d黄体的周长和体积与P4、E2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奶牛体况对P4、E2和LH水平有显着影响。(4)动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二维断面B型超声条件下可以测量黄体的最大直径、黄体周长、黄体表面积和黄体体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CFM)条件下可以观察黄体血流分布情况。在脉冲多普勒超声(PW)条件下可以测量血流速度。(5)根据BCS不同(BCS≤3.0、BCS>3.0)、配种次数不同(配种次数≤4、配种次数>4)以及黄体是否有腔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黄体血流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和平均速度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各组之间血清P4和LH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结论:应用超声波仪可以在活体条件下研究卵巢内部的结构。应用便携式B超仪建立了奶牛发情周期第5-15天黄体的声像图谱,为准确鉴定和识别黄体声像图提供了参考,为繁殖配种技术人员掌握操作学习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准确的判断黄体、评价黄体质量、黄体指标测量提供了资料。奶牛发情配种后第7d黄体应用超声测量周长和体积可以代表黄体的功能。应用彩超可以观察奶牛黄体的血流分布情况和测量黄体血流速度。

赵善江,童伟,王现军,刘云祥,郝海生,朱化彬[8](2020)在《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及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即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现代奶牛养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提高奶牛参配率、发情鉴定效率和怀孕牛比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综述了主要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处理程序及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我国奶牛场应用效果提供技术参考。

王晶晶[9](2019)在《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绵羊受胎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适合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的最佳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和定时输精技术,为提高规模化羊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的繁殖效率奠定技术基础。【方法】以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研究材料,分别采取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CIDR栓+PGF2α和两次肌注PGF2α三种方法对试验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处理母羊的同期发情效果;分别采集经孕酮海绵栓+PMSG法处理母羊在埋栓前1d、埋栓第7d、埋栓第13d(撤栓0h)和撤栓/PMSG肌注48 h的外周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的质量浓度,分析试验母羊在同期发情处理前后外周血中生殖激素含量变化情况;采用常规人工授精、子宫颈口深部输精和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三种不同输精技术,分别在同期发情处理后的24h、36h、48h和72h四个时间点对试验母羊进行鲜精输精,分析比较不同输精技术和不同输精时间对母羊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比较分析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处理组,CIDR栓+PGF2α处理组和两次肌注PGF2α处理组72内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同期发情率,表明母羊的发情时间均集中在同期发情处理后的24-48h;72内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处理组(87.5%)和CIDR栓+PGF2α处理组(92.5%)同期发情率显着高于两次肌注PGF2α处理组(65%)(P﹤0.05),ELISA检测孕酮海绵栓+PMSG法处理四个时间点的母羊外周血生殖激素水平,结果表明:撤栓/PMSG肌注48h试验羊外周血中E2、FSH、LH含量显着高于埋栓前1天、埋栓第7天、埋栓第13天(撤栓0h)(P﹤0.05),激素含量的波动与该时间点的发情表现一致;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在同期发情母羊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应用常规人工授精、宫颈口深部输精和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处理的母羊受胎率分别为37.50%、43.75%和63.75%,内窥镜子宫角输精的受胎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经孕酮海绵栓+PMSG处理后的24h、36h、48h和72h分别对试验母羊进行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的受胎率分别为55.00%、57.50%、90.00%和52.50%,48h组的受胎率显着高于72h组(P<0.05)。【结论】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使用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和CIDR栓+PGF2α处理均取得较好的同期发情效果;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处理后的48h是开展人工输精的最佳时间,进行腹腔内窥镜子宫角定时输精可获得较高的受胎率。

赵国丽[10](2019)在《基于转录组学鉴定荷斯坦青年母牛繁殖力性状相关基因及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荷斯坦奶牛在选择强度的加大下,单产水平急剧攀升而繁殖力缓慢下降,与其他奶业发达国家繁殖力发展规律基本一致,高产奶牛在生理和代谢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来适应高产的生产环境,一般在规模奶牛场受精率在90%左右,而产犊率在60%左右,在生产中存在30%左右的胚胎丢失或胎儿死亡,因此,早期隐性流产是影响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荷斯坦青年母牛孕酮分泌范型建立与早期隐性流产研究随机选取100头13月龄-14月龄中国荷斯坦青年奶牛作为研究对象,配种当天计作0天,其后每隔3天尾跟采血1次,直到配种后60天,同时在30天与60天B超妊娠检查时做好每头牛的繁殖记录,每头牛做好标记,采血后立即离心取血浆进行孕酮测定,孕酮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数据分析采用SAS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了正常妊娠组56头牛孕酮分泌范型:第 3 天为 1.255ng/mL±0.554 ng/mL,第 6 天 2.973 ng/mL±1.241 ng/mL,第9天4.237ng/mL±1.590ng/mL,第3天到第9天孕酮水平急剧升高,第21天5.957 ng/mL±2.524 ng/mL,大于2ng/mL,随后孕酮水平保持在6ng/mL,符合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组织营养特别是孕酮的需求变化,根据孕酮分泌范型结合母牛个体孕酮曲线急剧下降节点判定早期隐性流产组牛17头:第18天3头,第21天3头,第33天3头,第39天3头;第45天2头,第51天3头;60天受胎率为70%,早期隐性流产率17%。2.荷斯坦青年母牛早期隐性流产转录组测序与候选基因筛选选取青年荷斯坦母牛早期隐性流产组第18天、第21天、第33天、第39天和第51天各3头,相对应天数正常发育组各3头为对照,采用RNA-Seq技术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结果显示:第18天发现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5个基因上调,17个基因下调;第21天发现175个差异表达基因,102个上调,74个下调;第33天发现5个差异表达基因,1个基因上调,4个下调;第39天发现10个差异表达基因,2个上调,8个下调:第51天发现2个上调基因,0个下调基因。根据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共筛选出6个早期隐性流产相关候选基因:p38、Fas、CDH2、VCAM1、MMP14、EEF1A1。3.荷斯坦青年母牛繁殖力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p38和Fas可能调控了黄体细胞凋亡;CDH2基因表达产物作为钙离子依赖的细胞粘附素家族一员,可能在调节胚胎神经管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基因的下调导致早期胚胎死亡;VCAM1基因表达的糖蛋白分子,可能介导了早期胚胎与子宫内膜的粘附作用;MMP14基因表达一种锌依赖型蛋白水解酶,在早期胚胎侵润子宫内膜起到关键作用,EEF1A1是真核生物翻译延长因子三者共同作用完成早期胚胎的附植准备工作。

二、奶牛配种前后的不同处理对受胎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奶牛配种前后的不同处理对受胎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及提高繁殖力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奶牛养殖业现状
    1.2 奶牛繁殖力
        1.2.1 评价奶牛繁殖力的主要指标
        1.2.1.1 受胎率
        1.2.1.2 发情鉴定率
        1.2.1.3 21 天怀孕率
        1.2.2 影响奶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
        1.2.2.1 热应激等季节因素对繁殖力的影响
        1.2.2.2 胎次对繁殖力的影响
        1.2.2.3 产犊难易程度对繁殖力的影响
        1.2.2.4 体况对繁殖力的影响
    1.3 奶牛繁殖技术
        1.3.1 同期发情处理
        1.3.2 配种时机的选择
        1.3.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来源
        2.1.1 不同季节、胎次、产犊难易度和体况的动物选取
        2.1.2 不同繁殖技术牛只的选取
    2.2 试验器材及药物
    2.3 同期发情操作方法
    2.4 数据采集与统计
3.试验结果
    3.1 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
        3.1.1 季节
        3.1.2 胎次
        3.1.3 产犊难易程度
        3.1.4 体况
    3.2 奶牛繁殖技术
        3.2.1 双同期和预同期的受胎率比较
        3.2.2 一次配种和全天配种下繁殖力的表现情况
        3.2.3 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4.讨论
    4.1 季节对奶牛繁殖力的影响
    4.2 胎次对奶牛繁殖力的影响
    4.3 产犊难易度对受胎率的影响
    4.4 体况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4.5 双同期和预同期对于提高奶牛受胎率的作用
    4.6 一次配种和全天配种对繁殖力的影响
    4.7 配种5天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集约化牛场体况管理对泌乳奶牛代谢、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奶牛体况的研究进展
        1.1.1 奶牛体况评分
        1.1.2 奶牛体况评分的发展
        1.1.3 奶牛体况管理的目标
        1.1.4 影响奶牛体况的因素
    1.2 奶牛体况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1.2.1 奶牛体况对泌乳性能的影响
        1.2.2 奶牛体况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3 奶牛体况与健康的关系
        1.3.1 体况对奶牛代谢健康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基础
        1.3.2 体况对奶牛生殖健康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基础
    1.4 奶牛产后疾病发生的风险预警评估研究进展
        1.4.1 疾病发生的风险预警评估方法
        1.4.2 主要代谢病和繁殖障碍发生的风险预警评估
    1.5 奶牛体况管理的优化措施
        1.5.1 奶牛饲料的营养调控
        1.5.2 改善奶牛体况的管理措施
    1.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四个集约化牛场奶牛泌乳周期体况、生产性能和健康的调查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2.1.2 试验方法
        2.1.3 信息采集
        2.1.4 疾病诊断标准
        2.1.5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四个牛场奶牛BCS及其损失的比较
        2.2.2 四个牛场奶牛泌乳性能的比较
        2.2.3 四个牛场奶牛繁殖性能的比较
        2.2.4 四个牛场奶牛疾病状况的比较
        2.2.5 四个牛场奶牛经济效益的比较
    2.3 讨论
        2.3.1 四个牛场奶牛体况管理水平
        2.3.2 四个牛场奶牛泌乳量状况
        2.3.3 四个牛场奶牛繁殖性能状况
        2.3.4 四个牛场奶牛健康状况
        2.3.5 四个牛场经济效益状况
    2.4 小结
3 奶牛围产期体况损失对代谢、生产性能、健康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3.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信息采集
        3.1.5 血液样品采集
        3.1.6 血液生化检测指标
        3.1.7 疾病的诊断标准
        3.1.8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试验奶牛背景信息的比较
        3.2.2 试验奶牛的体况评分、体况损失及其相关分析与预测分析
        3.2.3 试验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3.2.4 试验奶牛的疾病患病情况
        3.2.5 试验奶牛繁殖性能的状况
        3.2.6 试验奶牛的日泌乳量
        3.2.7 试验奶牛经济效益分析
    3.3 讨论
        3.3.1 体况与体况损失的关系
        3.3.2 体况损失对奶牛激素、代谢、肝功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3.3.3 体况损失对奶牛健康状况的影响
        3.3.4 体况损失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3.3.5 体况损失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3.3.6 体况损失对奶牛经济效益的影响
    3.4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1.1.1 人工输精技术
        1.1.2 MOET育种技术
        1.1.2.1 胚胎移植国内外应用情况
        1.1.2.2 胚胎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2.3 胚胎移植技术前景
        1.1.3 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技术
        1.1.3.1 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情况
        1.1.3.2 体外受精技术存在的问题
        1.1.3.3 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前景
        1.1.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1.2 奶牛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1.2.1 分子辅助标记
        1.2.2 全基因组选择
        1.2.2.1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1.2.2.2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
        1.2.2.3 基因组选择的应用
        1.2.3 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
        1.2.3.1 动物克隆操作技术
        1.2.3.2 动物克隆研究的生物学意义
        1.2.3.3 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影响种公牛培育的种用胚胎质量及受胎率相关因素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体母牛选择
        2.2.2 实验材料
        2.2.2.1 仪器与设备
        2.2.2.2 主要试剂耗材
        2.2.3 实验方法
        2.2.3.1 试剂配制
        2.2.3.2 超数排卵处理
        2.2.3.3 供体牛人工授精
        2.2.3.4 牛胚胎采集和鉴定
        2.2.3.5 牛胚胎冷冻保存
        2.2.3.6 牛体外胚胎生产
        2.2.3.7 牛胚胎解冻和移植
        2.2.3.8 妊娠检查
        2.2.4 实验数据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影响奶牛种用胚胎生产因素的研究
        2.3.1.1 奶牛不同性别X/Y冷冻精子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比较
        2.3.1.2 添加与未添加抗氧化剂性控冻精对体外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2.3.1.3 添加与未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体内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2.3.2 奶牛种用胚胎移植效果的比较
        2.3.2.1 不同季节对牛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2.3.2.2 不同月龄受体母牛对胚胎移植效果比较
    2.4 讨论
第三章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受精能力检测在奶牛育种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3.1 试剂的配制
        3.2.3.2 青年种公牛生长发育测定
        3.2.3.3 全基因组检测
        3.2.3.4 DHI测定方法
        3.2.4 实验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种公牛全基因组检测及生长发育研究
        3.3.1.1 青年种公牛生长发育指标分析
        3.3.1.2 青年种公牛全基因组检测及遗传评估
        3.3.2 核心种母牛全基因组检测及其生产性能研究
        3.3.3 种公牛精液AI受胎率与IVF受精率相关性研究
        3.3.3.1 常规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3.3.3.2 性控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3.3.3.3 常规与性控冷冻精液AI受胎率与参配奶牛胎次的影响
        3.3.3.4 常规和性控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添加异种动物精液及抗氧化剂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1.1 药品试剂及耗材
        4.2.1.2 器材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2.2.1 原精的准备
        4.2.2.2 染色处理
        4.2.2.3 精子分离操作
        4.2.2.4 精子分离平衡和冷冻保存
        4.2.2.5 产品质量检测
        4.2.2.6 输精时精液处理
        4.2.3 实验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
        4.3.1 添加异种动物精液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及品质影响
        4.3.1.1 山羊、鹿和绵羊异种精子对牛精子辅助受精推流作用效果比较
        4.3.1.2 奶牛高效性控冷冻精液新产品与常规性控冻精受胎率及性别比例研究
        4.3.2 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性控冻精品质的影响
        4.3.2.1 添加V_E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4.3.2.2 添加SOD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4.3.2.3 添加CAT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4.3.3 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关键技术指标与国内外育种同行企业比较
    4.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综述部分
    引言
    1 国内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1.1 国内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1.2 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2 奶牛生产性能主要指标
        2.1 泌乳天数
        2.2 日产奶量
        2.3 乳脂率和蛋白率
        2.4 脂蛋比
        2.5 尿素氮
        2.6 体细胞数
        2.7 泌乳高峰日和高峰日产奶量
        2.8 泌乳持续力
        2.9 群内级别指数
    3 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3.1 遗传因素
        3.2 生理因素
        3.3 环境因素
        3.4 饲料因素
    4 奶牛繁殖性能主要指标
        4.1 繁殖率
        4.2 产犊间隔
        4.3 空怀天数
        4.4 第一次产犊日龄
        4.5 输精次数
    5 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
        5.1 遗传因素
        5.2 生理因素
        5.3 营养因素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牧场产奶性能整体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季节生产性状统计
        2.2 不同年份群内级别指数
        2.3 不同胎次、泌乳天数的生产性状统计
    3 讨论
        3.1 产奶量
        3.2 乳品质
    4 小结
第三章 牧场产奶性能详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产奶量
        2.2 乳品质
    3 讨论
        3.1 产奶量
        3.2 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
        3.3 尿素氮
        3.4 体细胞数
    4 小结
第四章 牧场繁殖指标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初产月龄、产犊间隔、空怀天数、输精次数、产后第一次发情、产后第一次输精
        2.2 始配天数
        2.3 配准天数
        2.4 首配妊娠率
        2.5 牧场、胎次、产犊季节对空怀天数、配种次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初产月龄
        3.2 产犊间隔
        3.3 产后第一次配种平均天数和平均空怀天数
        3.4 怀孕所需要配种次数
        3.5 始配天数
        3.6 配准天数
        3.7 首配妊娠率
    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1 牧场1的综合分析
    2 牧场2的综合分析
    3 牧场3的综合分析
    4 牧场4的综合分析
    5 牧场5的综合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5)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1.1 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因素
        1.1.1 病原微生物
        1.1.2 其他病继发
        1.1.3 环境因素
        1.1.4 营养和激素因素
        1.1.5 人工操作因素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1.2.1 产褥期子宫炎内膜炎
        1.2.2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1.2.3 亚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1.3 子宫内膜炎诊断方法
        1.3.1 临床症状观察
        1.3.2 直肠检查
        1.3.3 阴道检查
        1.3.4 B型超声波诊断
        1.3.5 实验室诊断
        1.3.6 智能化诊断
        1.4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
        1.4.1 抗生素治疗
        1.4.2 中药治疗
        1.4.3 激素治疗
        1.4.4 微生物制剂治疗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规模化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原因的调查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牛场情况实地调查结果
        2.2.2 2019 年各月份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2.2.3 隐性子宫内膜炎与淘汰率的关系
        2.2.4 胎次与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关系
        2.2.5 温、湿度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2.2.6 难产与奶牛子宫炎发病率关系
        2.2.7 不同胎次奶牛的难产率
        2.2.8 不同月份奶牛的难产率
        2.2.9 胎衣不下与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关系
        2.2.10 不同胎次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2.2.11 不同月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2.2.12 分娩胎数与奶牛子宫炎发病率关系
        2.2.13 人工授精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2.2.14 子宫内膜炎的遗传性分析
        2.3 讨论
        2.3.1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以及隐性子宫内膜炎与奶牛死淘关系
        2.3.2 子宫内膜炎与胎次关系
        2.3.3 子宫内膜炎与温、湿度关系
        2.3.4 子宫内膜炎与难产关系
        2.3.5 子宫内膜炎与胎衣不下关系
        2.3.6 子宫内膜炎与分娩胎数关系
        2.3.7 子宫内膜炎与人工授精关系
        2.3.8 子宫内膜炎的遗传性分析
        2.4 防控方案的制定
        2.4.1 合理控制温度
        2.4.2 严格控制湿度
        2.4.3 规范繁育员操作
        2.4.4 围产前期科学饲养
        2.4.5 一胎双犊的预防
        2.4.6 规范接产
        2.4.7 做好产后保健
        2.4.8 合理利用智能设备
        2.5 小结
    第三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西结合治疗方案试验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试验药品
        3.1.3 试验方法
        3.1.4 试验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
        3.2 试验治疗效果记录
        3.3 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奶牛定时输精技术的改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药品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奶牛受胎率测定结果
    2.2 同期发情处理前7天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的效果
    2.3 配种后5天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的效果
    2.4 配种后5天注射h CG的效果
    2.5 配种后5天注射GnRH的结果
3 讨论
    3.1 配种前后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
    3.2 配种后5天注射h CG
    3.3 配种后5天注射GnRH
4 结论

(7)应用超声分析评价荷斯坦牛黄体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部分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在大动物方面常规B型超声研究进展和应用
        1.1 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
        1.2 B超在大动物方面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2 D型超声(彩超)在大动物方面研究进展和应用
        2.1 D型超声的基本原理
        2.2 D型超声声像图的主要特点
        2.2.1 CW声像图的主要特点
        2.2.2 CFM声像图的主要特点
        2.2.3 PW声像图的主要特点
        2.3 彩超在大动物方面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2.3.1 彩超在早孕诊断上的应用
        2.3.2 彩超在卵巢监测上的应用
        2.4 CL与激素水平的关系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屠宰场奶牛卵巢黄体外观形态和大体解剖形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卵巢上的卵泡、黄体
        2.2 不同生理阶段的黄体
        2.2.1 排卵后卵泡
        2.2.2 早期黄体
        2.2.3 典型的冠状黄体(火山口状黄体)
        2.2.4 典型的香槟酒瓶软木塞状黄体
        2.2.5 旧黄体
        2.2.6 退化黄体
        2.2.7 妊娠黄体
        2.3 卵巢上有两个黄体
        2.4 不同黄体的剖面观察比较
        3 讨论
    试验二 奶牛发情周期中不同阶段黄体超声图谱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耗材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情周期不同阶段黄体B超图像
        2.2 发情奶牛黄体血流彩超声像图
        2.3 难诊断黄体
        3 讨论
        3.1 妊娠黄体和持久黄体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3.2 便携式B超仪检查黄体
        3.3 奶牛发情周期第5-15 天黄体图谱的建立
    试验三 奶牛发情配种后第7天黄体形态学指标与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血液样品
        1.1.3 主要材料和仪器设备
        1.1.4 主要试剂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发情配种后第7d CL影像学图像
        2.2 不同黄体形态学指标与P_4 的相关性分析
        2.2.1 不同体况组血清P_4 水平的比较
        2.2.2 不同黄体直径组血清P_4 水平的比较
        2.2.3 不同黄体周长组血清P_4 水平的比较
        2.2.4 不同黄体面积组血清P_4 水平的比较
        2.2.5 不同黄体体积组血清P_4 水平的比较
        2.3 不同黄体形态学指标与E_2 的相关性分析
        2.3.1 不同体况组血清E_2 水平的比较
        2.3.2 不同黄体直径组血清E_2 水平的比较
        2.3.3 不同黄体周长组血清E_2 水平的比较
        2.3.4 不同黄体面积组血清E_2 水平的比较
        2.3.5 不同黄体体积组血清E_2 水平的比较
        2.4 不同黄体形态学指标与LH的相关性分析
        2.4.1 不同体况组血清LH水平的比较
        2.4.2 不同黄体直径组血清LH水平的比较
        2.4.3 不同黄体周长组血清LH水平的比较
        2.4.4 不同黄体面积组血清LH水平的比较
        2.4.5 不同黄体体积组血清LH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试验四 应用彩超对奶牛黄体血流分布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设备
        1.1.2 试验耗材
        1.1.3 试验地点和动物
        1.2 方法
        1.2.1 彩超操作方法
        1.2.2 体况评分(BCS)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体况奶牛黄体血流分布
        2.2 同期方案处理的奶牛第7天黄体血流分布
        2.3 患子宫疾病奶牛黄体血流分布
        2.4 过渡态黄体血流分布
        3 讨论
    试验五 应用彩超测定奶牛黄体血流速度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设备
        1.1.2 试验耗材
        1.1.3 试验地点和动物
        1.1.4 激素检测试剂盒
        1.2 方法
        1.2.1 保定
        1.2.2 探头放置方法
        1.2.3 应用彩超测量黄体血流速度操作流程
        1.2.4 尾静脉采血方法
        1.2.5 激素检测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检查奶牛的总体情况
        2.2 不同体况典型声像图及其对黄体血流速度的影响
        2.3 不同配种次数典型声像图及其对黄体血流速度的影响
        2.4 有腔黄体、无腔黄体典型声像图及其对黄体血流速度的影响
        2.5 二个黄体的典型声像图和黄体血流速度
        2.5.1 167216 号奶牛典型声像图
        2.5.2 167216 号奶牛黄体血流速度的测量结果
        2.5.3 156526 号奶牛典型声像图
        2.5.4 156526 号奶牛黄体血流速度的测量结果
        2.5.5 090044 号奶牛典型声像图
        2.5.6 090044 号奶牛黄体血流速度的测量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便携式B超仪扫查卵巢上黄体的操作程序和奶牛发情周期典型黄体声像图谱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及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处理程序
    1.1 Ovsynch程序
    1.2 其他改进的Ovsynch程序与传统Ovsynch的比较
        1.2.1 Ovsynch 56
        1.2.2 Cosynch 48
        1.2.3 Cosynch 72
        1.2.4 5 d/6 d Ovsynch
        1.2.5 CIDR/GnRH+PG同期排卵程序
        1.2.6 Ovsynch+FSH/eCG
    1.3 其他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
        1.3.1 预-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方法(Presynch-Ovsynch)
        1.3.2 再同期排卵-定时输精(Resynch-Ovsynch)
2 定时输精技术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2.1 定时输精技术对发情鉴定效率的影响
    2.2 定时输精技术对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
    2.3 定时输精技术对怀孕牛比例的影响
    2.4 定时输精技术对空怀天数的影响
    2.5 定时输精技术对妊娠损失的影响
    2.6 定时输精技术对奶牛繁殖工作效率的影响
3 注意事项
    3.1 青年牛应用效果较差
    3.2 增加兽药成本
    3.3 增加了奶牛应激
    3.4 增加了工作量
4 结语

(9)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绵羊受胎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
    2.文献综述
        2.1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发展现状
        2.2 同期发情的概念及原理
        2.3 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2.4 同期发情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2.5 人工授精技术研究进展
        2.6 定时输精技术
    3.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3.2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同期发情处理方法的筛选及生殖激素的变化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和地点
        1.2 试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5 试验分组
        1.6 样品处理及激素测定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方法处理母羊同期发情率统计
        2.2 孕酮海绵栓+PMSG同期发情处理前后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生殖激素含量出现变化
        2.3 同期发情处理的72h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母羊的发情率
        3 讨论
        3.1 不同同期发情处理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3.2 E2 的含量变化及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3.3 FSH、LH的含量变化及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3.4 P的含量变化及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受胎率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及输精时间对受胎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10)基于转录组学鉴定荷斯坦青年母牛繁殖力性状相关基因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荷斯坦牛繁殖力研究进展
        1.1.1影响荷斯坦牛繁殖力的相关因素
        1.1.2 影响荷斯坦牛繁殖力的遗传因素
    1.2 荷斯坦牛早期隐性流产机理
        1.2.1 荷斯坦牛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1.2.2 影响早期隐性流产的因素
    1.3 荷斯坦牛繁殖力性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1.4 差异基因研究方法
        1.4.1 mRNA差别显示技术
        1.4.2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1.4.3 代表性差异分析
        1.4.4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1.4.5 转录组测序技术
    1.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
第二章 荷斯坦青年母牛孕酮分泌范型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1.3 试验方法
        2.1.4 荷斯坦青年母牛孕酮分泌范型建立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正常妊娠组孕酮分泌范型
        2.2.2 其它典型孕酮分泌范型
    2.3 讨论
        2.3.1 荷斯坦青年母牛作为试验对象的稳定性
        2.3.2 孕酮作为早期怀孕诊断指征的理论基础
    2.4 小结
第三章 荷斯坦青年母牛繁殖力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早期隐性流产0-23天判定
        3.2.2 早期隐性流产30-60天判定
        3.2.3 荷斯坦青年母牛繁殖力公牛因素分析
        3.2.4 荷斯坦青年母牛繁殖力分析
    3.3 讨论
        3.3.1 公牛因素与母牛繁殖力
        3.3.2 早期黄体发育与母牛繁殖力
        3.3.3 母-胎界面对奶牛繁殖力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早期隐性流产转录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4.1.2 白膜层细胞的固定
        4.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4.1.4 总RNA提取、纯化与检测
        4.1.5 cDNA文库建设与测序
        4.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4.1.7 差异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4.2.2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4.3 讨论
        4.3.1 外周血进行转录组学研究的可行性
        4.3.2 黄体退化分子调控
        4.3.3 荷斯坦牛神经胚阶段
        4.3.4 荷斯坦牛早期胚胎的附植
        4.3.5 早期隐性流产作为繁殖性状指标的可行性
    4.4 小结
笫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测序错误率分布图
个人简历

四、奶牛配种前后的不同处理对受胎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及提高繁殖力技术研究[D]. 张运杰.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集约化牛场体况管理对泌乳奶牛代谢、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D]. 孟德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3]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D]. 孙伟. 内蒙古大学, 2021(10)
  • [4]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D]. 王翌翀.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5]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D]. 齐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6]奶牛定时输精技术的改良[J]. 王皓,郑鹏,黄贺,张贵学.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0(06)
  • [7]应用超声分析评价荷斯坦牛黄体质量的研究[D]. 曾义夫.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及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J]. 赵善江,童伟,王现军,刘云祥,郝海生,朱化彬.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0(02)
  • [9]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绵羊受胎率的影响[D]. 王晶晶.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10]基于转录组学鉴定荷斯坦青年母牛繁殖力性状相关基因及机理研究[D]. 赵国丽. 宁夏大学, 2019(02)

标签:;  ;  ;  

奶牛配种前后不同处理对受孕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