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材料系列讲座4 上海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国标材料和二级标准材料介绍

国标材料系列讲座4 上海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国标材料和二级标准材料介绍

一、国家标准物质系列讲座之四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杨耀武,霍江莲,安平,林志国,齐香荣,芦云,卢晓蕊,张英,杨晓婷,刘文清,郭江莹,李云巧[1](2022)在《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检验结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作者从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体系的建立入手,按不同溯源的因素对检验结果有效性的贡献进行评估,建立适当的控制级别,提出了食品理化、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量值溯源体系模型,根据该体系模型,对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常见检验参数(项目)和方法标准中的重要溯源的因素,如标准物质、重要仪器、溯源等级图等进行评估、分析和研究,形成了量值溯源数据体系架构,构建了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软件系统平台,期望为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提供一个量值溯源数据共享平台,帮助实验室科学、系统地建立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体系。

魏王慧,高艳秋,董翊,于瑞祥,姜阳,任逸尘,陈鹰[2](2021)在《安全监测设备校准用标准气体质量安全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市场上流通的部分氮中一氧化氮、氮中二氧化氮、氮中硫化氢三类安全监测设备校准用气体标准物质进行采样,并使用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标称值的检测和比对。对测试过程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通过显着性分析来确定市售二级标准物质的标称值与实测值之间是否有显着性差异,并对该结果可能产生的事故风险进行了评估。从结果来看,标称值不准确的气体标准物质在市场流通会对生产活动造成一定的风险,需要有关监管部门加大重视力度。

丁敏[3](2021)在《临床检验标准物质现状及研制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临床检验标准物质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总结临床检验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原材料收集制备、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定值、互换性研究各个步骤的特点和方法。提出临床检验标准物质研制过程的重点和难点。

徐银,佟庆龙,黄海娟,张磊[4](2021)在《国内外分析检测标准品市场现状与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标准品是分析检测的"标尺""砝码",近几十年来标准品的需求随着分析检测行业的发展而急剧增加,我国标准品行业形成了进口标准品品牌、国家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和民营标准品品牌共存的格局。总结了国内外标准品行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国内外标准品生产者尤其是首次对具有CNAS-CL04/ISO 17034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资质认可的企业进行了总结,对我国标准品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标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路铭慧[5](2021)在《正己烷中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溶液标准物质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与塑料在结合过程只是依靠简单的化学键相互连接,在接触油脂很高的物质时可能会被溶出,迁移到环境和食物当中,威胁食品安全从而对国民健康产生危害并造成环境污染。研制相关增塑剂标准物质,从而为食品、环境中相关检测量值的准确性提供溯源保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利用现有的一级标准物质研制了三种以正己烷为基体溶液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溶液标准物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运用重量-容量法配制了标准值分别为509μg/m L、511μg/m L、496μg/m L的DEHP、DBP、BBP三种溶液标准物质,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三种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小于预期相对标准不确定度(2%)的三分之一,根据国家对标准物质规范要求,可以判定所制备的标准物质均匀性满足要求。(2)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三种标准物质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进行检验。7天内正己烷中DEHP、BBP和DBP溶液标准物质的数据结果没有明显的波动,在50℃条件下短期稳定性合格。六个半月内标准物质的数据没有显着变化,其特征量值是稳定的,长期稳定性符合标准物质要求。(3)采用与一级标准物质比较法进行标准物质的定值,用夏皮罗-威尔克方法检验定值数据的正态分布性,对定值数据利用Dixon准则检验剔除异常值,运用方差分析法进行不同组间差异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研制的正己烷中DEHP、BBP和DBP溶液标准物质,不同组别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4)对标准物质进行不确定度评估,计算可得正己烷中DEHP、DBP和BBP溶液标准物质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分别等于1.62%、1.73%和1.82%,取包含因子k=2,得出正己烷中DEHP、DBP和BBP溶液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等于3.24%、3.46%和3.64%,修约后分别4%、4%和4%。

隋艳[6](2021)在《我国煤炭标准物质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标准物质是国家或国际的测量标准和量值传递的载体,是建立测量量值溯源体系最有效的工具。随着对煤科学的研究逐渐深入,无论是工艺革新的理论指导、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的需求或是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均需要以准确可靠的煤质特性指标分析检测为基础,因此煤炭领域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应用对煤炭分析检测行业的发展、煤炭利用价值和产业的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简述标准物质的分类管理、国内外标准物质的发展历程、煤炭标准物质发展现状,对煤炭类标准物质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由应用现状分析可知:煤炭样品具有基体效应显着、粒度离析导致的均匀性有限、易氧化变质等特点,故煤炭类标准物质在研制过程中需对系列构建、样品采集、制备、分装、定值等多方面技术开展深入的试验研究,方可有效保证其质量要求,使其有效发挥量值传递作用。随着易受氧化变质影响以及试验条件规范程度要求较高的烟煤黏结指数和胶质层指数工艺类标准物质、表征煤炭自燃发火难易程度属性的自燃倾向性标准物质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煤炭标准物质研制技术已接轨国际领先水平。积极构建完善的煤炭标准物质体系,研制高准确度计量标准物质,开展信息化量值传递及在线校准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煤炭检测领域计量新技术成果转化,有助于为我国煤炭检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毕静波[7](2021)在《特征迁移量标准物质及食品接触材料中添加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工业上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通常以双酚A作为功能单体进行制备,而双酚A作为一种内分泌系统干扰物质,使用不当的话对人体将造成一定的危害。双酚S作为双酚A常用的替代物也对人体有一定危害。GB4806.6中有规定聚碳酸酯中双酚A的特定迁移量为0.6mg/kg。但是目前国内外仅有聚氯乙烯中双酚A基体参考物质的报道,缺乏与法规相对应的聚碳酸酯类材料中双酚A及双酚S特定迁移量参考物质。本文研制的参考物质可填补国内外空白。2.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聚乙烯材料中8种添加剂的高效稳定的检测方法,快速分离该8种添加剂,用于相关研究。研究方法:1.按照欧盟迁移实验规定,采用95%乙醇溶液,40°条件下浸泡10天为最严苛条件模拟食品在包装容器中无限期储存的情况,获得每瓶样品的特定迁移量值。为确保聚碳酸酯中双酚类物质特定迁移量的研制结果具有溯源性、可比性和准确性,本文采用经过UPLC-MS/MS方法对聚碳酸酯中双酚A及双酚S特定迁移量进行定值同时定值,结果在多家实验室进行验证。均匀性、稳定性、定值三个过程分别引入的不确定度共同组成了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2.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结合加速溶剂萃取方法,将3种抗氧剂,3种紫外吸收剂,2种增塑剂进行快速有效分离,聚乙烯样品用甲苯溶液加速溶剂萃取,快速高效分离8种物质,乙腈水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1.本实验室研制了聚碳酸酯双酚A及双酚S特定迁移量标准物质,这两种特定迁移量标准物质的成功研制,使相关迁移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得到了保证,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检测有着极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测定结果表明聚碳酸酯双酚A及双酚S特定迁移量均匀性及稳定性(包括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良好。统计量F均小于临界值Fα,说明各组内和组间无显着性差异。2.本实验所研究的8种目标物的定量限为0.02%,回收率63.5%~118.5%,RSD0.14%~15.6%。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准确度也比较高,可用于聚乙烯类食品接触材料中此类化合物的风险监测。结论:1.成功研制了聚碳酸酯双酚A及双酚S特定迁移量标准物质,得到了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等一系列特征,总结了标准物质研制技术发展路线以及特点,为聚碳酸酯类材料日常使用包括运输和保存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实验结果也达到了国家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规范,稳定性和均匀性均良好,相关研究过程均符合规范,可以作为科学依据。2.本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聚乙烯类食品接触材料中8种添加剂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抗氧剂300,UV-71,UV-531为首次建立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加速溶剂萃取的方式对聚乙烯材料进行快速提取,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目标物,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时重复性良好,为食品接触材料中此类化合物的食品安全问题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刘锦韬[8](2018)在《气体标准物质配制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天然气检测试验中通常会用到天然气标准物质,它保证了检测结果的质量,使试验结果可以溯源,让时间间隔很久的两组试验数据可以进行比对。因此,天然气标准物质对天然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本论文主要研究天然气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并对实验产品进行性能评价。本论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标准气体配制方法的文献调研,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结合称量法和压力法的优点,采用了称量法联合分压法开展实验。同时为提高精确度,降低误差,采用中间气替代单一原料气,并实际配制的氮中硫化氢、甲烷多组分标准气,与称量法、压力法进行了精确度、均匀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进了对比。另外,论文还详细分析了标准气配制过程中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总结了减少实验误差的对策和措施。通过对实验配制标准气的均匀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实验数据分析,称量和分压联合法的实验产品不确定度均在3%~5%左右,效果优于分压法(不确定度≥20%),次于称量法(不确定度约等于0)。但与称量法相比,配制速度有了极大提高,称量和分压联合法的配制速度(以分钟计)优于称量法(以天计算)。另外,安全性能也有提高,使用稀释后的中间气(浓度通常在0.05%~1%)配气,不需要直接接触高浓度原料气,提高了配气过程的安全性。因此,实验数据结果说明采用称量联合分压法配制的标准气产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能够满足检测用标准气体物质的要求。产品经过称量法配制的一级标气定值后,由于使用了相同型号的钢瓶,使用不确定度也接近一级标气。经过现场试验,说明标定后的标准气体,使用不确定度接近一级标气。本方法的产品经过定值后,使用效果接近一级标气。本方法的配制过程更节约成本。

陈钰[9](2018)在《环境卫生领域相关标准物质的发展与应用现况调查》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国内外环境卫生领域标准物质发展概况,初步掌握我国环境卫生领域标准物质/样品的生产、使用及需求情况,以及相关研究中的难点和困难,分析标准物质/样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今后研制新品种的标准物质/样品提供思路。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国内外标准物质研制机构的网站,汇总、整理各国标准物质发展、研制、管理规范、应用等现况及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选取各省下属的3个城市,城市下属的3个区/县,并将江苏省和甘肃省作为2个重点省份,在所选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理化检验和质量控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双轨录入Epidata 3.1整理数据,使用SPSS 2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地区、单位级别等因素对标准物质/样品的年均花费、购买因素等指标是否有相关性。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方法对受访者购买标准物质/样品时的考虑因素进行Friedman检验和Kendall检验分析。最后,对标准物质/样品研制者和使用者进行了面对面专家访谈,以验证文献调查与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文献调查结果显示,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物质委员会(ISO/REMCO)发布的9个ISO导则是各国规范化研制标准物质的基础。目前研制标准物质较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和欧洲联合研究中心创建的欧盟标准物质组织(ERM)、日本、韩国等,各国均遵循了ISO导则文件规范化研制标准物质,且标准物质生产者均以国家层级的研究机构为主。由于研制历史较长,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因此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均具有较健全的环境标准物质体系。我国分为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两个体系,二者的管理、定义、分类均存在差异。国内的标准物质/样品生产等同/等效采用了ISO导则的规范,生产者由通过国家资质认可的研究机构与企业组成。但由于我国标准物质/样品研制起步较晚,环境标准物质/样品中混合标准气体数量较少,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指标、化妆品检测所需标准物质/样品与相关卫生标准配套性较差。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54份。受访者均对标准物质/样品有所了解,其中工龄在6~10年的受访者占29.9%(106/354)。受访者表示最常使用标准物质/样品绘制校准曲线等工作。59%受访者仅使用国产标准物质/样品,39.6%受访者国产和进口标准物质/样品均会使用,1.4%受访者仅使用进口标准物质/样品。受访者认为国产标准物质/样品便宜、购买便捷,但种类不全;而进口标准物质种类齐全、溯源性好、价格昂贵、购买繁琐。他们会首选国家级别的标准物质/样品生产者购买标准物质。而受访者在平时工作中获取遇到困难的标准物质/样品包括基体标准物质、多种混合标准物质等,与专家访谈结果一致。2011-2016年间,受访者购买标准物质/样品的年平均花费呈上升趋势,且年平均花费与所在地区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单位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P<0.05)。受访者表示,在选购标准物质/样品时最先考虑标准物质/样品的具体成分,与专家访谈的结果一致。结论:由于我国标准物质/样品起步较晚,在环境领域的发展不如国外全面,且在管理体系与国外存在差异。标准物质/样品生产者生产技术低,研制成本高、研制周期长和进口标准物质的准入是影响我国标准物质/样品发展的原因。我国应加强标准物质/样品监管,控制标准物质/样品市场,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研制便携、稳定的低浓度环境标准物质/样品,为国家环境污染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量值传递。

顾玲玲[10](2016)在《化妆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配套试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妆品品种繁多且功效层出不穷,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它的质量问题却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长期过量使用化妆品,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正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水杨酸、双酚a等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当前各大化妆品生产厂商及监管机构均通过严格检测化妆品中禁/限用物质的含量来控制产品的质量。主要采用的检测方法有:GC-FID、GC-NPD、GC-ECD、GC-MS、GC-MS/MS、HPLC-DAD、HPLC-FLD、HPLC-MS、HPLC-MS/MS等,该类检测方法均为相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可靠度都依赖相应的检测配套试剂。我国相关检测实验室检测化妆品中有毒有害配套试剂多是依赖进口。为了突破贸易壁垒,实现检测结果互认。根据欧盟《化妆品卫生规范》,选择我国易被检出五种有毒有害化合物进行研究。根据各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使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纯化手段对市售的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正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水杨酸,双酚a等原料进行提纯。并对提纯产物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质谱仪进行结构定性。通过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条件优化,开发了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正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水杨酸,双酚a五种物质的液相定量分析方法。使用两种不同原理的检测方法(GC法或HPLC法及DSC法)对上述五种物质进行纯度测定。根据五种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稳定的基体溶液,并通过重量-容量法在超净实验室里制备配套试剂。通过实验确定,用甲醇作为苯氧乙醇的基体溶液,用乙腈作为对羟基苯甲酸正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水杨酸、双酚a的基体溶液。通过实验确定了配套试剂的封装条件为1mL棕色玻璃安瓿瓶密封包装;确定了各配套试剂的储存条件为:4℃,避光保存。用一年的时间考察了五种试剂的均匀性及稳定性。并经过统计学的数学模型对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经检验各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良好。在储存的条件下,稳定期达到一年以上。所研制的五种试剂的特性量值根据重量-容量法的称重及定容体积计算得到,并采用HPLC(示差法及紫外法)两种不同原理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与重量-容量法的制备量值一致。最后对所研制的配套试剂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其不确定度包括均匀性、稳定性及制备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苯氧乙醇试剂的特性量值为99.3μg/mL,扩展不确定度为1.1μg/mL(k=2);对羟基苯甲酸正丙酯的特性量值为99.5μg/mL,扩展不确定度为1.1μg/mL(k=2);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特性量值为100.0μg/mL,扩展不确定度为1.1μg/mL(k=2);水杨酸的特性量值为99.8μg/mL,扩展不确定度为1.1μg/mL(k=2);双酚a的特性量值为99.0μg/mL,扩展不确定度为1.1μg/mL(k=2)。利用所研制的检测用配套试剂,开发并建立了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方法。确保仪器在使用过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二、国家标准物质系列讲座之四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标准物质系列讲座之四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的概念和体系
    1.1 量值溯源的概念
    1.2 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体系
2 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体系的重要参量
    2.1 食品理化检验量值溯源体系架构和重要参量
    2.2 食品微生物量值溯源体系架构和重要参量
    2.3 食品分子生物学量值溯源体系架构和重要参量
    2.4 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等级图
        2.4.1 质量溯源等级图示例
        2.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溯源等级图示例
        2.4.3 标准菌株溯源等级图示例
        2.4.4 分子生物学基因序列溯源等级图示例
        2.4.5 相对分子质量溯源等级图示例
3 互联网+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平台的构建
    1)功能模块集成度高
    2)平台功能齐全
    3)开放程度高
    4)内部数据关联性强
    5)兼容性强
4 结语

(2)安全监测设备校准用标准气体质量安全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设备
    1.2 工作条件
        1.2.1 气相色谱仪
        1.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1.3 试剂材料
2 结果与讨论
    2.1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硫化氢气体标准物质的 检测
    2.2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硫化氢测得值的测量不 确定度评定
        2.2.1 测量模型
        2.2.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2.2.2.1 一级标物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1
        2.2.2.2 试样分析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2
        2.2.2.3 标准样品分析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2.2.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2.2.4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2.3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硫化氢二级标物测得值的符合性判定
    2.4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硫化氢二级标物的风险 评估
3 结 语

(3)临床检验标准物质现状及研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外临床检验标准物质发展状况
2 我国临床检验标准物质发展现状
3 临床检验标准物质的研制
    3.1 标准物质的原材料选择及制备
        1)原材料的选择
        2)标准物质的制备
    3.2 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
    3.3 标准物质的定值
    3.4 标准物质的互换性
4 结语

(4)国内外分析检测标准品市场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析检测标准品概述
    1.1 标准品的定义
    1.2 标准品的分类
    1.3 国内外标准品生产者与认证体系
2 国内外分析检测标准品市场现状
    2.1 国外标准品市场现状
    2.2 中国标准品市场现状
    2.3 稳定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市场现状
3 标准品市场的问题、发展趋势与展望
    3.1 标准品市场的问题
    3.2 标准品市场趋势与展望

(5)正己烷中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溶液标准物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标准物质的概述
        1.1.1 标准物质简介
        1.1.2 标准物质的分类
        1.1.3 标准物质的制备
        1.1.4 标准物质国内外现状
    1.2 增塑剂简介
        1.2.1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简介
        1.2.2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毒性
    1.3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3.1 邻苯二甲酸酯类现有标准物质
        1.3.2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检测方法
        1.3.2.1 气相色谱法
        1.3.2.2 高效液相色谱
        1.3.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3.2.4 其他检测方法
        1.3.3 气相色谱法检测增塑剂影响因素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标准物质的制备
        2.2.1 前处理
        2.2.2 配制
    2.3 标准物质的包装和贮存
    2.4 标准物质的测试方法
    2.5 均匀性检验方法
    2.6 稳定性检验评价方法
        2.6.1 短期稳定性
        2.6.2 长期稳定性
    2.7 标准物质的定值
    2.8 数据处理步骤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种物质检测方法优化
        3.1.1 DBP检测方法的优化
        3.1.2 BBP检测方法的优化
        3.1.3 DEHP检测方法的优化
    3.2 均匀性检验结果
    3.3 稳定性检验结果
        3.3.1 短期稳定性
        3.3.2 长期稳定性
    3.4 标准物质定值数据处理结果
    3.5 不确定度评价
        3.5.1 定值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
        3.5.2 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3.5.3 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3.5.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3.6 验证
4 讨论
    4.1 影响不确定度因素
    4.2 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3 进一步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煤炭标准物质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标准物质研究发展历程
2 我国标准物质的分类与管理
    2.1 标准物质的分类[13-18]
    2.2 标准物质的管理
    2.3 国际通用标准物质生产者(RMP)认可
3 我国煤炭标准物质现状
4 煤炭标准物质的关键技术
    4.1 粒度均匀
    4.2 量值稳定
    4.3 定值有效
    4.4 计量溯源
5 煤炭标准物质的应用
    5.1 仪器标定和校准
    5.2 仪器性能评价
    5.3 方法研究和确认
    5.4 测试质量监测
6 发展与展望

(7)特征迁移量标准物质及食品接触材料中添加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聚碳酸酯中双酚A双酚S特征迁移量标准物质的研制
    概述
    1.标准物质样品制备
    2.均匀性检验
        2.1 均匀性
        2.2 均匀性检验方法
        2.2.1 样品前处理方法
        2.2.2 仪器方法
        2.3 均匀性结果(双酚A,双酚S)
    3.稳定性检验
        3.1 稳定性评估方法
        3.2 长期稳定性
        3.3 短期稳定性
第二部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乙烯类食品接触材料中的8 种添加剂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
        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3 色谱条件
        2.4 样品制备
    3.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确定
        3.2 色谱柱的选择
        3.3 流动相的选择
        3.4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3.5 线性关系、检测限和定量限
        3.6 方法的准确性(回收率和精密度)
        3.7 实际样品的测定
    4.本章小节
附录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标准物质研制及食品接触材料中非有意添加物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8)气体标准物质配制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标准气配制研究现状
        1.2.1 国内标准气配制和应用现状
        1.2.2 国外标准气配制与应用现状
        1.2.3 国内外标准气的配制方法技术概况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思路
        1.4.2 标准气遵循的要求和规范
第2章 标准混合气的制备方法研究
    2.1 标准混合气体配制技术
        2.1.1 常规标准混合气的制备方法
        2.1.2 配制方法的改进
        2.1.3 配制装置及分析用仪器设备
    2.2 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2.2.1 原料气体选择与纯度分析
        2.2.2 容器(气体钢瓶)选择与预处理
    2.3 氮中硫化氢标准气体的配制
        2.3.1 混合气中各组分的计算原理
        2.3.2 实例对比与分析
    2.4 甲烷中多元组分标准气体的配制
        2.4.1 称量和分压联合法
        2.4.2 分压法
        2.4.3 称量法
    2.5 小结
第3章 标准混合气的性能评价
    3.1 标准混合气的均匀性、稳定性、准确性检验
        3.1.1 均匀性检验方法
        3.1.2 稳定性检验方法
        3.1.3 准确性检验方法
        3.1.4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3.2 实验数据
        3.2.1 均匀性实验数据
        3.2.2 稳定性实验数据
        3.2.3 准确性实验数据
    3.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3.1 均匀性分析
        3.3.2 稳定性分析
        3.3.3 准确性分析
        3.3.4 实验不确定度数据的量化处理
    3.4 小结
第4章 标准气体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4.1 配制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
        4.1.1 操作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
        4.1.2 充装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
    4.2 不确定度计算
        4.2.1 称量法引入的不确定度
        4.2.2 分压法引入的不确定度
        4.2.3 测量装置引入的不确定度
    4.3 不确定度数据及分析
    4.4 实例与运用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9)环境卫生领域相关标准物质的发展与应用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我国标准物质/样品发展历史
        1.1.1 我国标准物质发展历史
        1.1.2 我国标准样品发展历史
    1.2 我国标准物质/样品分类
        1.2.1 标准物质分类
        1.2.2 标准样品分类
        1.2.3 标准物质/样品特性值分类及编码规则
        1.2.4 我国标准物质/样品异同
    1.3 我国标准物质/样品研制机构
        1.3.1 标准物质研制机构
        1.3.2 标准样品研制机构
    1.4 近年我国标准物质/样品发展趋势
        1.4.1 近年标准物质发展趋势
        1.4.2 近年标准样品发展趋势
    1.5 我国环境标准物质/样品面临的问题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对象和方法
        1.7.1 文献分析
        1.7.2 问卷调查
        1.7.3 专家访谈
        1.7.4 质量控制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标准物质调研结果
    2.1 国外标准物质现况
        2.1.1 标准物质国际组织
        2.1.2 美国标准物质发展现况
        2.1.3 欧盟国家标准物质发展现况
        2.1.4 亚洲主要标准物质研制国家研制现况
        2.1.5 国内外标准物质现况对比分析
    2.2 国内外标准物质规范性研制现况
        2.2.1 国外标准物质研制规范
        2.2.2 国内标准物质的规范性研制
        2.2.3 国内外标准物质规范化研制对比分析
    2.3 国内外标准物质生产者
        2.3.1 国外标准物质生产者
        2.3.2 我国标准物质/样品研制机构的认定及依据
    2.4 国内外标准物质体系的差异
    2.5 国内外环境标准物质研制现状
        2.5.1 国外环境标准物质研制现状
        2.5.2 我国环境标准物质/样品研制现状
        2.5.3 我国水质类标准物质/样品的应用
        2.5.4 我国气体标准物质/样品研制现况
        2.5.5 我国土壤类标准物质/样品研制现况
        2.5.6 我国化妆品标准物质/样品研制现况
        2.5.7 我国微生物标准物质/样品研制现况
    2.6 小结
第三章 我国标准物质应用现况调查
    3.1 问卷调查结果
        3.1.1 受访者基本情况
        3.1.2 问卷调查受访者标准物质使用情况
        3.1.3 受访者标准物质/样品需求情况
        3.1.4 问卷调查标准物质购买情况及选购因素
        3.1.5 日常检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2 专家访谈
        3.2.1 标准物质使用者专家访谈
        3.2.2 标准物质研制专家访谈
第四章 讨论
    4.1 国内外标准物质差异
    4.2 我国标准物质/样品使用发现的问题
        4.2.1 标准物质/样品监管问题
        4.2.2 标准物质/样品种类增长缓慢
    4.3 标准物质/样品需求量
    4.4 标准物质/样品发展面临的挑战
        4.4.1 生产技术面临挑战
        4.4.2 研制成本提高
        4.4.3 研制周期的影响
        4.4.4 国外标准物质的影响
    4.5 我国环境卫生领域标准物质/样品发展方向
        4.5.1 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相关计划
        4.5.2 进一步研究重点
        4.5.3 意见与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本文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10)化妆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配套试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章 五种检测配套试剂研究
    2.1 化合物概述
    2.2 研究方法路线
    2.3 研究内容
第三章 苯氧乙醇检测试剂的研制
    3.1 选择原料
    3.2 定性分析苯氧乙醇物质
    3.3 目标添加物的纯度测定
    3.4 标准物质制备的基体选择
    3.5 标准物质制备技术
    3.6 均匀性研究
    3.7 稳定性研究
    3.8 标准物质特性量值测定
    3.9 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分析
    3.10 特性量值的表示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羟基苯甲酸正丙酯检测试剂的研制
    4.1 选择原料
    4.2 定性分析对羟基苯甲酸正丙酯物质
    4.3 目标添加物的纯度测定
    4.4 目标添加物的纯度测定值
    4.5 标准物质制备的基体选择
    4.6 标准物质制备技术
    4.7 均匀性研究
    4.8 稳定性研究
    4.9 标准物质特性量值测定
    4.10 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分析
    4.11 特性量值的表示
    4.1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检测试剂的研制
    5.1 选择原料
    5.2 定性分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物质
    5.3 目标添加物的纯度测定
    5.4 目标添加物的纯度测定值
    5.5 标准物质制备的基体选择
    5.6 标准物质制备技术
    5.7 均匀性研究
    5.8 稳定性监测
    5.9 标准物质特性量值测定
    5.10 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分析
    5.11 特性量值的表示
    5.1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杨酸检测试剂的研制
    6.1 选择原料
    6.2 定性分析水杨酸物质
    6.3 目标添加物的纯度测定
    6.4 目标添加物的纯度测定值
    6.5 标准物质制备的基体选择
    6.6 标准物质制备技术
    6.7 均匀性研究
    6.8 稳定性研究
    6.9 标准物质特性量值测定
    6.10 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分析
    6.11 特性量值的表示
    6.1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双酚a检测试剂的研究
    7.1 选择原料与提纯
    7.2 定性分析双酚a物质
    7.3 目标添加物的纯度测定
    7.4 目标添加物的纯度测定值
    7.5 标准物质制备的基体选择
    7.6 标准物质制备技术
    7.7 均匀性研究
    7.8 稳定性监测
    7.9 标准物质特性量值测定
    7.10 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分析
    7.11 特性量值的表示
    7.12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液相色谱的期间核查方法
    8.1 定义
    8.2 期间核查的方法
    8.3 紫外可见型液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
    8.4 示差折光型液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国家标准物质系列讲座之四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食品安全检验量值溯源体系的构建[J]. 杨耀武,霍江莲,安平,林志国,齐香荣,芦云,卢晓蕊,张英,杨晓婷,刘文清,郭江莹,李云巧.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2(01)
  • [2]安全监测设备校准用标准气体质量安全风险研究[J]. 魏王慧,高艳秋,董翊,于瑞祥,姜阳,任逸尘,陈鹰. 低温与特气, 2021(06)
  • [3]临床检验标准物质现状及研制方法[J]. 丁敏. 上海计量测试, 2021(06)
  • [4]国内外分析检测标准品市场现状与趋势[J]. 徐银,佟庆龙,黄海娟,张磊. 化学试剂, 2021(12)
  • [5]正己烷中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溶液标准物质的研制[D]. 路铭慧.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6]我国煤炭标准物质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J]. 隋艳. 煤质技术, 2021(02)
  • [7]特征迁移量标准物质及食品接触材料中添加剂的研究[D]. 毕静波.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8]气体标准物质配制方法的研究[D]. 刘锦韬.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9]环境卫生领域相关标准物质的发展与应用现况调查[D]. 陈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11)
  • [10]化妆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配套试剂研究[D]. 顾玲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国标材料系列讲座4 上海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国标材料和二级标准材料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