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现实发展观

农村教育的现实发展观

一、农村教育的现实发展观(论文文献综述)

苏鹏举,都超[1](2021)在《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可为、难为、何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是新时期我国乡村师资队伍培养的新机制,既契合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又是对教师教育改革现实诉求和顺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回应。当下,乡村教师培养普遍存在去乡土化倾向,导致了乡土教育使命遮蔽、乡土角色认同危机、乡土身份认同模糊等问题。基于此,本土化实践探索、本土化协同支持和本土化综合评价等举措,可以使乡村教师培养回归乡土本位成为现实。

王琼娟[2](2020)在《对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与城市学前教育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师资水平是决定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重要因素。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的师资存在明显差距,具体表现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与班级幼儿数量之间的比例差距、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差距等。因此,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幼儿园任教成为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把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它对人文关怀所体现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人文关怀能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提高人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将人文关怀融入农村幼儿教师的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发挥农村幼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人文关怀是教育所追求的魅力所在,同时,人文关怀的内涵是丰富的、变化的、复杂的,具体到不同的群体和情境中的体现是不同的。本研究借鉴“人文关怀”理论相关的研究,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儒家文化思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国家层面的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政策文件为政策依据。对人文关怀内涵的梳理和理解得出,人文关怀是关注个体的生命、关切个体的人格尊严、肯定个体的价值和关照个体的发展前途。结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访谈,采用学者孙国胜对人文关怀的维度的划分标准,将人文关怀分为生命关怀、尊严关怀、价值关怀、发展关怀,初步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理论框架。以初步建构的理论框架为基础,了解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如下:一是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不够;二是所需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不足;三是教师合法权益保障不充分;四是福利待遇保障力度不够;五是专业发展受限。在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上分别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幼儿园方面、幼儿教师自身方面提出相应改善策略。

陈子飞[3](2011)在《科学发展视阈下社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深入贯彻落实,为我国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纳入到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中,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顺利推进社会建设的正确思路,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使社会建设能迅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因此,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分析我国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建设的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以社会建设为对象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第一部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建设的概述。在对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建设的内涵、特征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建设的根本指针,为社会建设指明方向,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第二部分,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社会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到统筹兼顾,才能促进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第三部分,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建设的对策思考。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推进社会建设的正确思路,转变发展观念,注重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实现社会建设的有序推进。

刘中文[4](2011)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农村在教育、培训、健康、迁徙等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致使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有限的农村人力资本由于在农村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而外溢,流向城市。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本已差异明显的城乡收入差距。论文在这种背景下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借鉴帕森斯现代化理论和托达罗模型的思路,结合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实践,将经济体制、决策理论、经济分析、激励理论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融合,并将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农村为主要的调查点和样本采集点,在认真调查和客观地采集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投资体系、基础机制和几个具体因素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国内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成因和发展趋势,也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但对影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体系、体制因素及具体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实证分析涉及较少。论文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在理论上拓展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研究的领域,为导致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现状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在实践中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论文中的农村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农村劳动力自身中生产知识、技能、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等资本存量的总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采用了投入产出的概念,即指农村人力资本产出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比率。论文研究内容除导论和基础理论外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影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当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从投资主体和投资途径两个方面来探索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着重分析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有对现有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才能更好地分析它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影响我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基础机制,一个良好体系的维持和发展总是需要得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支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投资机制的作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是相对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的,有怎样的投资体系,就要有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研究农村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时,特别重视农村基层干部沟通能力在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农村基层干部沟通能力甚至左右了农村很多事情的结果。第三部分研究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几个具体因素的相关性,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采用三种途径进行调查:首先,通过南浔区政府的帮助,选择其中的三个镇进行比较广泛的座谈式调查,其次,直接抽样调查农户,第三,收集政府部门掌握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寻找出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几个具体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第四部分是在研究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本上按照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研究应当采取哪些对策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首先从总体上看对策问题,主要分析体制、政策导向和统一劳动力市场三个方面的总体对策。从这些全局性的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对策,能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其次是有针对性地在投资主体和投资路径两大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第五部分的研究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农村建设是相互关联的命题,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研究不能离开建设新农村这一大命题,所以,这一部分也可视为研究展望。对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体系、机制、效率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论文主要研究结论:一是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几个具体因素之间具有不同的的相关性,且相关程度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所以,如教育、培训等投资要取得理想的效率一定要重视投资规模,投资规模至少要达到“门槛值”。二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既要遵守一般人力资本投资体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农村特点。所以,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分为投资主体和投资途径两大方面来研究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三是影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基础机制因素,即激励机制因素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充分激励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四是既要从体制、政策导向和统一劳动力市场三个总体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也要从投资主体和投资路径中的各项具体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五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目标,相应地提出了对农村人力资本的科技素质、增收能力、文化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要求。论文的主要创新: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从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来研究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论证了教育程度与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没有显着相关性,但在经济发达的宁波、绍兴等地区有显着相关性,培训投入与非农业收入有显着相关性,而与农业收入没有显着相关性,农业收入与非农业收入之间也有显着相关性,且为负相关,家庭成员流动性(一年中6个月以上在外)与农业收入显着相关性(负相关),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成员从事农业没有显着相关性,与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有显着相关性,农村基层干部在投资激励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张永民[5](2010)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九个关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根本上说要靠发展,而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做到又好又快,才能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的整体跃升。本论文即是以此为背景,通过学习研究和工作实践,详细论述了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与若干方面的关系问题,力求丰富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使其更加与国民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争取对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有所借鉴意义。全文共分九章。第一章探讨发展与改革的关系问题。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是我们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条件,是改革的目标。明确发展与改革的关系,目的就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章探讨发展与稳定和谐的关系问题。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又为社会稳定和谐提供物质和精神基础。第一节讨论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作保障,发展就无从谈起;反过来,没有发展,稳定也不会维系长久,发展是促进稳定的重要条件。第二节重点是发展与和谐的关系,首先区分了稳定与和谐,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谐依赖于发展,是发展的目标;发展则以和谐为环境和条件,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三章探讨发展与城乡协调的关系问题。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的,这就决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而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两个趋向”理论,由此凸显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农民工问题,二是城乡协调不是指乡村城市化,更不是消灭农村。最后通过调研实践,为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第四章探讨发展与区域协调的关系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由来已久,平衡区域发展将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新时期,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扶持机制,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举措,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第五章探讨发展与民生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体。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经济发展始终是主流,而经济发展的成果则表现为社会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而社会发展则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并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社会条件。具体到发展与民生:发展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物质基础,而民生问题的解决使得发展更加稳健。正是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六章探讨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生态环境是发展的载体,而发展则影响塑造着生态环境。二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虽然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生态恶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转,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依然过大,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可以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紧迫而必要,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七章探讨发展与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问题。能源资源问题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这是我们探讨发展与能源资源的关系问题的出发点。发展需要能源资源的支撑,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发展则是增强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涉及到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我们认为,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体上制约着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鉴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现状,只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八章探讨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问题。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针对当前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二者的关系上,国内发展是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对外开放则是推动国内发展的催化剂,因而必须把二者统筹起来考虑,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九章探讨发展与速度效益的关系问题。发展需要速度,没有速度就没有发展,速度过慢制约发展;虽然发展需要速度,但并不意味着速度越快越好,只有合理的速度,才能实现平稳发展。同时,发展还要讲效益,没有效益的速度制约发展;当然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发展速度是效益的支撑。因而必须要协调好速度与效益关系,只有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曾水兵[6](2008)在《从单向性到整体性:人学观转变与现代教育路向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教育现代性危机是现代性危机在教育领域的体现。面对现代教育的危机,改革一直就都在进行。但是各种形形色色的教育改革并没有取得我们满意的效果,现代教育的弊端并没有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而有所很大改观。假如改革只是着眼于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或教育模式等细节问题,则难于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代教育问题的深层原因到底在哪里?面对现代教育的困境,必须寻找教育转变的“阿基米德点”,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是从对人的理解和把握开始的。人学观问题是深深根植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影响到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根本问题,也是影响到教育理论建构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当代教育“丛林”式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教育中对人的看法这个本原问题。因此,在寻找现代教育困境原因,探索改革出路的时候,我们理所当然地把视角投向了教育中的人学观问题,也就是人对自身的理解和把握问题。我们没有局限于诸如课程、教师、管理等表面问题,而是从这个深层次问题入手,去寻找教育现代性危机之根源,并通过重建“人”的整体性观念,探索“整体人”观念视野下教育的发展路向,试图在思想上为现代教育的变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围绕以上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本论文整体论证框架如下:导论:“人”的观念: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逻辑起点。首先回答了本论文带有前提基础性的问题:教育为什么要认识人?为什么把“人”的观念看作是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逻辑出发点?随之提出了本论文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思路,以及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的现代性危机与“人”的观念危机。这一章节主要阐述了教育现代性危机的表现、危机的后果,然后从“人”的视角分析教育现代性危机的根源。教育现代性危机主要表现为教育的麦当劳化:追求效率、追求量化、追求确定性以及追求可控制性。教育的现代性危机带来现代教育价值的断裂:教育失真、失善、失美。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教育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的观念危机,“理性人”观念是现代教育危机的深层根源所在。第二章:单向度“理性人”观念及其教育哲学上的批判。这一章节主要阐述了“理性人”观念及其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然后分析了西方教育哲学对“理性人”观念的批判以及趋向“人”的整体性观念的努力及其最终命运。“理性人”观念发展具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到现代蜕变为工具理性人。现代教育陷入到工具理性主义危机。面对危机,西方教育哲学流派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教育中“理性人”观念进行了批判,为摆脱被抽象化、工具化,追求人的完整性和具体性作出了努力的尝试,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因而不太可能带来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全然更新,甚至带来教育改革的盲目。第三章:批判的批判:实践论视阈下的“整体人”观念。这一章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出发,对“人”的整体性观念建构重新进行探索。人学范式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人”的整体性观念的建构,关键在于人学范式的变换,也就是从本体论人学范式到实践论人学范式。人学范式转变的根本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思维方式以“人”的方式还人以人的本来面目,实现了对人的整体性认识。第四章:“整体人”观念下教育内涵的阐释。这一章从人的实践性出发,阐述在“人”的整体性观念视野下,对教育的内涵理解在视角上的变化。它带来了教育内涵的重新阐释,即意味着从工具到意义、从实体到关系、从塑造人到生成人的转变。把教育理解成“在人的本质关系中促进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交往实践活动”,我们认为符合人的本真,也是教育本真价值的体现。第五章:“整体人”观念下教育特性的重新阐释。我们立足于“整体人”观念,从人的因素分析了教育表现出非连续性、非确定性、情境性、创造性和生成性的特征。这样的理解也是相对的,因为我们不能排除教育规律性和可控制性的一面。第六章:“整体人”观念下教育的发展路向。这一章从人的实践性出发,阐述在“人”的整体性观念视野下,教育的实践发展的合理路向。人的实践生成是生命的生成,是在生活之场域中的生成,是在交往中的生成,而且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始终的过程,关怀生命、回归生活、趋向交往、走向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是对“人”的整体性观念重新建构之后现代教育的必然发展路向选择。

王国强[7](2004)在《农村教育的现实发展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时下,农村教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共识在于: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就没有“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没有江苏“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可言。我认为,目前农村教育尽管有国务院开了会的发展氛围,有了一些逐级承诺的倾斜政策,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处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状态。原因有三:

二、农村教育的现实发展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教育的现实发展观(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可为、难为、何为(论文提纲范文)

一、“可为”: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内涵与价值
    (一)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时代内涵
    (二)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时代价值
        1. 契合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求
        2. 回应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
        3. 顺应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难为”: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实然困境
    (一)乡土教育使命遮蔽
    (二)乡土角色认同危机
    (三)乡土身份认同模糊
三、“何为”: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实践路径
    (一)本土化实践探索
    (二)本土化协同保障
    (三)本土化综合评价

(2)对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社会对人文关怀的呼唤
        二、农村幼儿教师对人文关怀的诉求
        三、个人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人文关怀
        二、农村幼儿教师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人文关怀的研究
        二、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一、理论基础
        二、政策依据
    第二节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概念、意义
        一、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概念
        二、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意义
    第三节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基本维度的初步确立
        一、生命关怀
        二、尊严关怀
        三、价值关怀
        四、发展关怀
    第四节 基于NVivo11.0的一线农村幼儿教师访谈资料的分析
        一、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访谈提纲
        三、NVivo11软件简介
        四、访谈资料的收集及处理
        五、讨论与结果
    第五节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指标体系的筛选与修订
第三章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实施途径
    第一节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
        一、生命关怀方面
        二、尊严关怀方面
        三、价值关怀方面
        四、发展关怀方面
    第二节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存在问题
        一、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不够
        二、所需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不足
        三、教师合法权益保障不充分
        四、福利待遇保障力度不够
        五、专业发展受限
    第三节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二、幼儿园方面
        三、幼儿教师自身方面
    第四节 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
        一、地方政府行政部门方面
        二、幼儿园方面
        三、幼儿教师自身方面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科学发展视阈下社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建设相关概述的研究
    二、关于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研究
    三、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建设的对策研究
引言
一、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建设概述
    (一) 科学发展观概述
    (二) 社会建设概述
    (三)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
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 社会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二) 社会建设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 社会建设要做到统筹兼顾
三、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转变发展观念,培育科学发展意识
    (二)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建设
    (三)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
    (四)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致谢

(4)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现有研究综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
第二章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研究基础理论
    2.1 帕森斯现代化理论
        2.1.1 帕森斯现代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2.1.2 帕森斯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特点
    2.2 农业现代化理论
        2.2.1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2.2.2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实践之借鉴
    2.3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和农业经济思想
        2.3.1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2.3.2 舒尔茨的农业经济思想
    2.4 托达罗模型
        2.4.1 托达罗模型假说
        2.4.2 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2.4.3 从托达罗模型看我们的农业政策
第三章 影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体系因素分析
    3.1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概念
        3.1.1 我国农村人才队伍结构分析
        3.1.2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概念
        3.1.3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错位效应
    3.2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概论
        3.2.1 我国农村人力总况
        3.2.2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的构成
    3.3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体
        3.3.1 投资主体之一:政府
        3.3.2 投资主体之二: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3.3.3 投资主体之三:用工单位
    3.4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途径
        3.4.1 教育培训投资
        3.4.2 医疗保健投资
        3.4.3 流动迁徒投资
第四章 影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基础机制因素分析
    4.1 机制运行环境
        4.1.1 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
        4.1.2 机制运行环境缺陷
    4.2 激励机制
        4.2.1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的内涵
        4.2.2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的运行原则
        4.2.3 按激励机制的内涵要求构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
    4.3 约束机制
        4.3.1 内部约束机制
        4.3.2 外部约束机制
    4.4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运行中农村干部的倦怠和沟通工作
        4.4.1 课题组调查情况
        4.4.2 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满意度调查分析
        4.4.3 农村干部沟通工作方法调查分析
        4.4.4 农村沟通工作创新调查分析
        4.4.5 农村干部沟通工作语言说服力调查分析
        4.4.6 农村干部沟通工作渠道调查分析
        4.4.7 农村干部沟通反馈工作调查分析
        4.4.8 农村干部沟通工作如何获得群众支持
第五章 影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几个具体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全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总体分析
        5.1.1 从农村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
        5.1.2 从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支出对比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
        5.1.3 从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
        5.1.4 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
    5.2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5.2.1 浙江农村调查概述
        5.2.2 浙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5.3 浙江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研究结论
    5.4 浙江南浔个例分析
    5.5 建议
第六章 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对策研究
    6.1 总体对策
        6.1.1 体制方面
        6.1.2 政策导向方面
    6.2 针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存在问题的对策
        6.2.1 政府投资主体存在问题的对策
        6.2.2 农户投资主体存在问题的对策
        6.2.3 用工单位投资主体存在问题的对策
    6.3 针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途径存在问题的对策
        6.3.1 农村教育培训投资问题的对策
        6.3.2 农村医疗保健投资问题的对策
        6.3.3 流动迁徒投资存在问题的对策
第七章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研究展望
    7.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7.2 新农村建设目标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客观要求
    7.3 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力投资体系研究展望
        7.3.1 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构成的研究展望
        7.3.2 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研究展望
    7.4 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研究展望
        7.4.1 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运行环境的研究展望
        7.4.2 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的研究展望
    7.5 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研究展望
        7.5.1 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展望
        7.5.2 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独特性的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九个关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全文结构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发展与改革
    第一节 发展与改革关系概述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程和基本经验
    第三节 坚持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 发展与和谐稳定
    第一节 发展与稳定辩证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第二节 稳定与和谐
    第三节 影响当前我国稳定和谐的因素
    第四节 维护稳定和谐发展大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第三章 发展与城乡协调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
    第二节 关于"两个趋向"理论
    第三节 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 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章 发展与区域协调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1949-1978年我国区域发展概况回顾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现状
    第五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第五章 发展与民生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发展与民生
    第三节 当前中国社会民生症结
    第四节 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六章 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 我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现状
    第四节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发展与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问题的国际国内背景
    第二节 发展与能源资源关系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四节 高速发展中的我国能源资源现状
    第五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八章 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背景
    第二节 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
    第三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第九章 发展与速度效益
    第一节 发展是有合理速度的发展
    第二节 发展是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第三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目录

(6)从单向性到整体性:人学观转变与现代教育路向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人”的观念: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逻辑起点
    一、认识人是教育实践的前提与基础
    二、认识人是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点
    三、“人”的观念与教育
    四、问题的凸显与研究思路
    五、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的现代性危机与“人”的观念危机
    一、教育现代性危机:教育的麦当劳化
        (一) 对效率的追求
        (二) 可计算性,对量化的追求
        (三) 可预测性,对确定性的追求
        (四) 可控制性
    二、教育现代性危机的后果:现代教育价值的断裂
        (一) 教育失真
        (二) 教育失善
        (三) 教育失美
    三、教育现代性危机的根源:“理性人”观念
        (一) 回到原点的思考:教育现代性危机根源的考察前提
        (二) 历史上的认识
        (三) 当代的思考
第二章 单向度“理性人”观念及其教育哲学上的批判拯救
    一、“理性人”观念及其教育思想的历史回溯与反思
        (一) 理性的萌芽时期:神启的“理性人”及其教育
        (二) 理性的启蒙时期:祛魅的“理性人”及其教育
        (三) 理性的工具化时期:狂妄的“理性人”及其教育
    二、“理性人”观念在现代教育中的表现
        (一) 教育对象的抽象化
        (二) 教育目的的功利化
        (三) 教育过程的同质化
        (四) 教育手段的强制化
    三、趋向“整体人”观念的尝试:对现代教育中“理性人”观念的批判与拯救
        (一) “存在的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批判
        (二) “行动的人”: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批判
        (三) “差异的人”(“创造的人”):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的批判
        (四) 总体的评价分析
第三章 批判的批判:实践论视阈下的“整体人”观念
    一、人学范式与人的本性
        (一) 什么是人学范式
        (二) 人学范式与人的本性
    二、从本体论人学范式到实践论人学范式
        (一) 本体论思维方式
        (二) 本体论思维方式与人的单向性
        (三) 关于本体论思维方式及其批判的思考
    三、实践论视阈下“整体人”观念
        (一) 实践论思维方式
        (二) 实践论思维方式的特点
        (三) 实践论思维方式与“整体人”观念
第四章 “整体人”观念视野下教育内涵的诠释
    一、关于教育定义的思考
    二、教育内涵的理解
        (一) 从工具到意义的转变
        (二) 从实体到关系的转变
        (三) 从塑造人到生成人的转变
第五章“整体人”观念视野下教育特性的重新解读
    一、教育的非确定性与不可控制性
    二、教育的复杂性与难以预测性
    三、教育的情境性与不可逆性
    四、教育的创造性与生成性
    五、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第六章“整体人”观念视野下教育的发展路向
    一、回归生命的本原
        (一) 人的生成是生命的生成
        (二) 关怀生命的教育取向
    二、转向生活世界
        (一) 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到实践生成中的“人”的生活世界
        (二) 教育向生活世界的转向
    三、趋向交往与对话
        (一) 师生角色的转换
        (二) 师生交往关系的建构
    四、走向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
        (一) 由操纵性制度化教育走向互惠性制度化教育
        (二) 由封闭性制度化教育走向开放性制度化教育
        (三) 由制度化学习走向非制度化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农村教育的现实发展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曰保障制度不健全。
二曰发展模式平面化。
三曰培养模式形而上。
    “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
    “统筹城乡”的均衡发展观。
    优化布局结构的规模效益观。

四、农村教育的现实发展观(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可为、难为、何为[J]. 苏鹏举,都超.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03)
  • [2]对农村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研究[D]. 王琼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科学发展视阈下社会建设研究[D]. 陈子飞. 西南大学, 2011(09)
  • [4]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D]. 刘中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3)
  • [5]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九个关系问题研究[D]. 张永民. 武汉大学, 2010(05)
  • [6]从单向性到整体性:人学观转变与现代教育路向探索[D]. 曾水兵.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7]农村教育的现实发展观[J]. 王国强. 江苏教育, 2004(01)

标签:;  ;  ;  ;  ;  

农村教育的现实发展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