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苏州市农村居民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

安徽省苏州市农村居民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安徽省宿州地区农村居民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彭丹[1](2021)在《基于宜昌市健康大数据平台的皮肤病流行特征与费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 GBD 2019(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of 2019)数据估算中国人群皮肤病疾病负担,了解皮肤病疾病负担概况;以湖北省宜昌市为典型地区,描述2017-2019年宜昌市医疗机构皮肤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费用特征,并对重点皮肤病进行分析,为宜昌市皮肤病防控提供基础参考信息。方法利用GBD 2019研究结果,估算1990年至2019年中国人群皮肤病分年龄、性别的发病、患病、死亡、DALY(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YLL(Years of Life Lost)和 YLD(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了解中国人群皮肤病疾病负担概况;依托湖北省宜昌市健康数据大平台开展典型调查,对宜昌市2017-2019年所有医疗机构门诊、住院皮肤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人群、时间、就诊科室、皮肤病病种)和直接医疗费用进行描述分析。结果(1)利用GBD 2019估算中国皮肤病疾病负担概况利用GBD估算2019中国人群皮肤病发病人数为7.84亿,患病人数为3.69亿,死亡人数为5393例。DALY为8,264,702人年,YLL为97,024人年,YLD为8,167,678人年,标化DALY率592.08/10万,标化YLL率为5.77/10万,标化YLD率586.31/10万。DALY、YLD最高为15-49岁年龄组,DALY率、YLD率最高为5-14岁人群,YLL和YLL率最高的为70岁以上人群。1990年至2019年中国皮肤病DALY和YLD缓慢上升,DALY率和YLD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女性高于男性。15岁以下病毒性皮肤病DALY、DALY率、YLD、YLD率最高,15岁以上年龄组皮炎的DALY、DALY率最高,低年龄组感染性皮肤病DALY、DALY率、YLD、YLD率最高,50岁以上人群真菌性皮肤病与银屑病DALY、DALY率排位上升明显。(2)宜昌市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2017-2019年宜昌市门诊皮肤病就诊人次、就诊人数及医疗总费用呈现升高趋势,人均就诊2次,就诊次均费用为115.85元。就诊高峰期为5-8月,2月最低,不同疾病就诊高峰不同,荨麻疹夏季就诊人数最多,冬季最少,痤疮春季就诊人次最低,夏秋季较高。男女就诊人次比为0.73:1,女性就诊费用比男性高36.62%,15岁以下及7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就诊人次多于女性,其他年龄组中男性低于女性。痤疮在15-49岁年龄组顺位第二,瘙痒症在50岁以上人群就诊人次顺位上升明显。次均费用,以5岁以下人群最低,15-49岁年龄组最高。其它皮炎、荨麻疹、痤疮、其它皮肤和皮下组织局部性感染、慢性单纯苔藓和痒疹、接触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瘙痒症、牛皮癣及未特指的接触性皮炎是就诊人次排名前十的皮肤病,而多毛症、顶泌汗腺疾病、其它色素沉着病、白癜风、牛皮癣位居次均费用前五。2019年与2017年相比,瘙痒症、其它皮肤和皮下组织局部性感染、牛皮癣、痤疮、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的就诊人次增幅均超过了 20%。2017-2019年宜昌市住院皮肤病患者4325例,平均年龄44.83岁,平均住院天数12.12天,次均住院费用为9151.85元。男性住院人次及费用均高于女性。夏季皮肤病住院患者最多,冬季最少,6-9月是住院的高峰期。从年龄分布看,15-49岁的住院患者最多,总费用最高的为50-69岁人群,住院人次及费用最低的为5-14岁年龄组,次均费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住院次数前十的皮肤病分别为其它皮肤和皮下组织局部性感染、荨麻疹、其它皮炎、皮肤及皮下组织毛囊囊肿、皮肤脓肿、疖和痈、蜂窝织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其它疾病、因摄入物所致的皮炎、牛皮癣和皮肤萎缩疾病。褥疮性溃疡、下肢溃疡三年总住院费用及次均费用均位居前十,但其住院总费用顺位下降明显,而蜂窝织炎和牛皮癣住院费用顺位上升明显,应予以重点关注。结论(1)2019年与1990年相比,中国人群皮肤病的疾病负担稳步增长,中青年的痤疮以及老年人群的银屑病疾病负担增长明显。(2)2017-2019年,宜昌市皮肤病患者就诊量和直接经济负担逐年递增,痤疮、牛皮癣、瘙痒症和蜂窝织炎是宜昌市应关注的重点皮肤病。

夏元睿[2](2021)在《2015-2019年合肥市大气污染物对银屑病日门诊人数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定量分析合肥市大气污染物对银屑病日门诊就诊人数的短期影响,并按照性别、年龄、冷暖季分层建模,以期为该地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合肥市两家大型三甲医院每日门诊病例数及相关资料,从合肥市环境保护局收集同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大气污染物(PM2.5、PM10、CO、O3、NO2、SO2)日均浓度监测资料,由合肥市气象局获得同期气象数据。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day of the week,DOW)、节假日效应和常见气象因素(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间)的基础上,使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与银屑病日门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和滞后效应,计算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μg/m3所对应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根据性别、年龄、季节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2015—2019年合肥市两家大型三甲医院银屑病日门诊总人数54 064人,日均30人。5年间0~17岁有5 169人,18~39岁人数最多,有26 012人,占48.11%。40~64岁有19 261人,65岁以上有3 622人。(2)暴露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SO2浓度变化与银屑病日门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表现为倒U型关系,NO2表现为U型关系,而O3 8h浓度变化与银屑病日门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呈现S型趋势。(3)在单污染物模型中,SO2、NO2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银屑病患者全人群门诊人数的影响均在lag0d、lag0d和lag04d、lag05d的滞后效应最明显,RR值分别为1.027(95%CI:1.009~1.046)、1.013(95%CI:1.007~1.020)和1.079(95%CI:1.021~1.141)、1.044(95%CI:1.021~1.067)。O38h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银屑病全人群门诊人数的影响在lag0d和lag06d最明显,RR值分别为0.996(95%CI:0.992~0.999)和0.983(95%CI:0.971~0.996)。(4)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对性别分层分析,女性银屑病患者随着SO2、NO2浓度的升高,其日门诊入院风险增加,滞后效应分别在lag0d、lag0d、lag06d和lag05d最明显,RR值分别为1.040(95%CI:1.012~1.068)、1.021(95%CI:1.011~1.031)、1.151(95%CI:1.045~1.269)和1.073(95%CI:1.037~1.110)。而在男性患者中仅观察到O3引起银屑病门诊风险降低。O3 8h浓度每增加10μg/m3,男性银屑病患者门诊人数在lag0d和lag06d时RR值分别为0.993(95%CI:0.988~0.997)和0.972(95%CI:0.957~0.988)。(5)单污染物模型年龄分层后分析结果显示,SO2、O3浓度每增加10μg/m3,仅对18~39岁银屑病患者门诊入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SO2在污染当日(lag0d)和lag05d达到效应值最大,分别为1.030(95%CI:1.004~1.057)和1.101(95%CI:1.011~1.198)。O3 8h在lag0d和lag05d表现为最强保护因素,RR值分别为0.994(95%CI:0.989~0.998)和0.976(95%CI:0.960~0.993)NO2对各个年龄段银屑病患者门诊入院均有影响。(6)单污染物模型冷暖季分层后分析结果显示,冷季时SO2、NO2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银屑病全人群日门诊人数影响均在lag0d和lag05d时最大,RR值为1.034(95%CI:1.010~1.058)、1.024(95%CI:1.017~1.031)和1.109(95%CI:1.014~1.213)、1.084(95%CI:1.054~1.114)。O3单日滞后效应表现为保护因素,累积效应值在lag01表现为危险因素,随着时间的增加转为保护因素。在暖季时,SO2在单日滞后5~7天(lag5~lag7)表现为保护因素,累积滞后1~5天(lag01~lag05)表现为危险因素。(7)双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O2在纳入NO2、O3后,银屑病日门诊入院风险无统计学意义。NO2在纳入SO2、O3后,浓度每升高10μg/m3,银屑病日门诊入院风险均增加,RR值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36(95%CI:1.004~1.069)和1.051(95%CI:1.022~1.080)。控制O3浓度时,只有在纳入NO2后,浓度每升高10μg/m3,银屑病日门诊入院风险降低,所对应的RR值为0.982(95%CI:0.969~0.996),而同时纳入SO2结果无统计学意义。(8)通过调整模型中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的自由度(df=3-5)和时间变量的自由度(df=5-8)以探究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提示模型稳定,拟合效果理想。结论2015—2019年,合肥市大气污染物对银屑病日门诊人数有短期效应,存在滞后作用和累积效应。暴露于大气污染的环境中,女性以及18~39岁患者日门诊就诊风险更高。大气污染物对银屑病门诊人数的影响存在季节性,SO2、NO2冷季门诊风险高于暖季。

任芳[3](2019)在《银屑病伴随肾脏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银屑病及其共患病的研究概况银屑病是一种有遗传背景与免疫反应异常相关的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可涉及到免疫、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微血管异常、神经精神因素以及神经介质等多个方面。文献报道部分银屑病患者伴有肾损害发生,通过对以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银屑病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风险增大。第二部分银屑病伴随肾损伤的临床研究目的.:通过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尿RBP,尿NAG等一些反应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来评估银屑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方法:选取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纳入97例,以及非银屑病患者的健康对照组,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可引起肾功能损害的慢性病共纳入96例。用PASI评分评价银屑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尿RBP,尿NAG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RBP以及尿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与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例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NAG和病程有关。和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病理性尿微量白蛋白、尿RBP以及尿NAG出现异常的机率较高(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尿RBP,尿NAG可作为预测银屑病相关性肾病早期损害发生的敏感指标。。第三部分银屑病伴随肾损伤的实验研究及其机理探讨目的:阐明寻常型银屑病伴随肾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BALB/C小鼠,外用5%咪喹莫特,每天1次,连续7天,造银屑病模型。实验小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组和地塞米松组。空白组用凡士林均匀涂抹后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外用咪喹莫特后,注射生理盐水;LPS组,每天涂抹咪喹莫特后,注射脂多糖0.1 mg/kg;DEX组,每天涂抹喹莫特后,注射地塞米松0.1 mg/kg。实验第8天收集血清、肾脏等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皮损、肾脏功能、血清和肾脏中炎症因子水平、MDA和SOD活力、肾脏病理、24h尿蛋白、肾脏中CD2AP和podocin蛋白表达以及TLR2、TLR4、MyD88、NF-bKBp65和IκcBα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造模第7天,小鼠出现典型的银屑病样皮损。模型组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LPS组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进一步升高(P<0.05),DEX组小鼠则显着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和肾脏中的IL-1β、IL-6、TNF-αα IL-17和IL-22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LPS组小鼠血清和肾脏中的炎症因子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DEX组小鼠血清以及肾脏中炎症因子则显着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和肾脏中MDA含量显着升高、SOD活力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LPS组小鼠血清,肾脏中的MDA含量进一步升高、SOD活力进一步显着降低(P<0.05),而DEX组小鼠血清肾脏中的MDA含量显着降低、SOD活力显着升高(P<0.05)。肾脏病理HE染色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的体积增大,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生明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病变,见蛋白管型;与模型组比,LPS组进一步促进了小鼠肾脏的损伤,DEX组则肾脏的损伤程度显着降低。肾脏病理PAS染色示,模型组小鼠肾组织染色阳性面积与肾小球正切面积的比值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LPS组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表现;而DEX组则相反。模型组小鼠24h尿蛋白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LPS组7天后,小鼠的尿蛋白量显着增加(P<0.05),DEX组第7天,小鼠的24h尿蛋白量均显着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肾组织podocin、CD2AP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LPS组小鼠肾组织podocin、CD2AP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DEX组小鼠肾组织podocin、CD2AP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银屑病样小鼠肾脏中NF-κBp65的表达量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LPS组中NF-κBP65的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DEX组NF-κBp65的表达量呈显着降低(p<0.05)。银屑病样小鼠肾脏中IκBα的表达量(0.60±0.06)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LPS组小鼠中IκBα的表达量(0.48±0.08)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DEX模型组的IκBαα表达量(0.66±0.07)的显着增加(p<0.01)。银屑病样小鼠肾脏中MyD88蛋白表达量(0.68±0.06)的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LPS组小鼠肾脏中MyD88蛋白的表达量(0.85±0.10)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DEX组小鼠肾脏中MyD88蛋白的表达量(0.53±0.07)呈显着降低(p<0.05)。银屑病样小鼠肾脏中TLR2、TLR4的表达量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LPS组中TLR2、TLR4的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DEX组TLR2、TLR4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结论: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激活了 TLR受体,促使TLR2、TLR4等表达增加,继而激活了MyD88蛋白表达,MyD88蛋白又进一步激活了NF-κB相关蛋白表达,即NF-κBp65蛋白表达增加,IκBαα蛋白表达减少,并表现为IL-1β、IL-6、TNF-α、IL-17、IL-22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增加,造成肾脏中的肾小管和肾小球足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损伤,最终出现了肾脏肾损。

毛荣超,陈新春,卢玉龙,黎丛飞,罗毅,邱永红,李正福,向寿培[4](2019)在《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银屑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银屑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黔南地区抽取99 876名≥20岁农村常住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贵州黔南地区99 876名常住农村少数民族居民中,患银屑病者1 239例,患病率为1.24%,标化患病率为1.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布依族(OR=3.411,95% CI=1.635~5.195)、有家族史(OR=3.415,95% CI=1.321~5.879)、超重/肥胖(OR=2.933,95% CI=1.225~3.459)、吸烟(OR=3.215,95% CI=1.265~5.123)、咸类食物(OR=3.901,95% CI=1.431~4.706)、喜食辣椒(OR=2.867,95% CI=1.245~3.782)、喜食鱼虾(OR=3.157,95% CI=1.339~5.182)、长期紧张或焦虑(OR=2.511, 95% CI=1.142~2.998)和石板房建筑(OR=3.483,95% CI=1.335~4.792)是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银屑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银屑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银屑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高微[5](2018)在《100例银屑病患者临床分析及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文中研究指明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在遗传及环境背景下,以T细胞免疫反应异常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初始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心理生理健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针对银屑病的研究热点以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变化为主。本文对10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和分析,同时针对33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IL-17,IL-23,IL-22,IL-6及ROR-γt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目的:1)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一般情况、疾病相关资料及银屑病诱发或加重因素,阐述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利于吉林地区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2)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23,IL-22,IL-6,ROR-γt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细胞因子IL-17,IL-23,IL-22,IL-6,ROR-γt在银屑病治疗前后、治疗前与健康成人对照组表达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银屑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1)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的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个人基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及银屑病诱发和或加重因素方面的调查,总结成EXCEL表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选取100例患者中的33银屑病患者进行PASI评分并留取治疗前后血清,同时收集3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银屑病患者及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IL-17,IL-23,IL-22,IL-6,ROR-γt的表达水平,利用SPSS软件比较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17,IL-23,IL-22,IL-6,ROR-γt的表达水平是否具有差异性,及外周血IL-17,IL-23,IL-22,IL-6,ROR-γt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男性56例,占56%;女性为44例,占44%,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1.273:1。青年组(1535岁)39例,占比39%,其中男患19例,女患20例;中年组(3660岁)42例,占比42%,其中男患26例,女患16例。银屑病发病的高发人群主要为农民,占19%,其次为工人和退休人员各占12%。100例银屑病患者以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为37%。而包含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50人,占比50%。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初次发病为18人,所占比例为18%;复发患者为82人,所占比例为82%。100例患者中最短病程为7天,最长病程为55年,平均病程为11.10年。患者病史在1年内者为31人。银屑病首次发病部位:头皮26人,全身部位散发的为17人,肘部12人。皮损自觉症状以瘙痒为主。100例患者中,41人认为其皮损加重与季节无明显关系,22人秋季加重,18人冬季加重。100例患者中,伴发高血压人数最多为7人,2型糖尿病为5人,高血脂为4人。100例患者中,无明确发病诱因的为26人,占比26%;剩余可能诱发因素中以感染及精神因素为主。2)33例银屑病患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前与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IL-17,IL-23,IL-22的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而外周血IL-6,ROR-γt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外周血IL-22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1)寻常型银屑病好发于中青年组,职业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工人和退休人员,以头皮部位为最常见的首次发病部位,瘙痒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最主要的自觉症状,秋冬季节加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有一定比例的伴发疾病及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病情易反复,初诊比例明显低于复诊。2)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的IL-17,IL-23及IL-22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关系;银屑病患者治疗有效,外周血的IL-17,IL-23及IL-2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王姗[6](2017)在《346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346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化验检查,了解银屑病发病的一般规律,并探讨代谢综合征与银屑病病程、严重程度及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1月间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接受治疗的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以PASI评分法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然后采用问卷调查及化验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一般情况及代谢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填表,调查表中的内容经EXCEL2007软件进行分类整理,所有记录数据经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346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男性220例,女性126例,男女之比为1.75:1,男性多于女性;PASI评分最低10.6分,最高37分,平均(17.10±3.728)分,其中10<PASI≤15组127人,15<PASI≤20组151人,PASI>20组68人;银屑病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发病高峰集中在35-50岁,男性发病集中在31-40岁,女性发病集中在21-30岁;病程以5年以上居多,并且以反复发作最常见;职业分布上以退休人员,工人及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学生;初发季节以春秋季为主,复发或加重常见于冬季;初次发病部位可累及全身,但以头皮多发,其次为肘部和小腿;有86.13%的患者伴有瘙痒症状,以轻中度瘙痒为主;诱发因素中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情志因素;有银屑病家族史者平均首次发病年龄早于无家族史者,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女性患者平均首次发病年龄早于男性患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2.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情况:346例银屑病患者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有107人,占30.92%,其中超重或肥胖、高血糖或已确诊糖尿病、血压升高或已确诊高血压、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47.11%、10.69%、28.32%、37.86%和42.49%;银屑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与银屑病严重程度也呈正相关,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银屑病病程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1.银屑病具有遗传倾向,有家族史的患者初发年龄早于无家族史者,而有家族史的患者中女性初发年龄早于男性。2.银屑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3.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银屑病患者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4.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银屑病病程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赵盼[7](2016)在《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因素、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发病因素与辨证分型,探讨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因素、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380名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其症状、发病诱因及其证候类型。让患者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获取患者体质类型。对患者基本信息、发病因素、证候及体质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得出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因素及其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380例银屑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频数的百分比最大的为阴虚质,占总数的23.21%。所有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以血热风盛证患者分布最多,为总数的41.57%。在发病因素中,情志障碍因素所占的频数百分比最高,为22.58%。380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因素及辨证分型有显着的相关性。结论:380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多见,中医症候以血热风盛证多见,情志因素为银屑病患者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情绪障碍、家族史以及饮酒因素会对特定体质患者的病程产生影响。血热风盛证患者中阴虚质为易感体质,血瘀肌肤证患者中瘀血质为易感体质,血虚风燥证患者中气虚质为易感体质。湿热蕴肤证患者中,湿热质和痰湿质为其易感体质,风湿阻络证及火毒炽盛证患者中痰湿质为其易感体质。

陈艳军[8](2016)在《安徽省城市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类传染病,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经被我国列入法定传染病。全球已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每年有18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已成为全球范围单一病因所致死亡最高的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最新公布的2013年和201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中显示,我国肺结核的发病人数和死亡数均居于各类法定传染病的第二位。健康教育是结核病控制策略的重要内容,而当前,我国结核患者的发现率不到50%,有60%的结核患者未接受过结核病的安全教育,大部分农村居民对结核病的症状、免费政策、治疗机构都不太了解。我国居民以及肺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尤为缺乏。研究目的 了解安徽省城市居民对肺结核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预防肺结核传播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徽省合肥市、蚌埠市、宿州市分别随机抽取10个街道,每个街道随机抽取20名常住居民,共计调查598人;依据《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对肺结核传播途径、检查治疗机构、疑似症状、免费治疗政策、能否治愈等5个核心信息,采用面对面访问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不同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主要结果五条肺结核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56.3%,全知晓率为18.4%;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4.7%,检查治疗机构知晓率为87.0%,疑似症状知晓率为40.6%,免费治疗政策知晓率为27.6%,能否治愈知晓率为61.4%;肺结核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传播途径、检查治疗机构、疑似症状、免费治疗政策、能否治愈知晓率均为合肥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39岁居民最高,宿州市、小学或文盲、0-19岁人群最低;居民认为肺结核对健康危害不严重的比例占9.0%,小学或文盲居民认为不严重的比例占50.0%,0-19岁居民认为不严重的比例占59.2%。结论与建议安徽省居民对肺结核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低年龄、低文化水平人群中更为突出,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财政投入、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提高居民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知晓,预防肺结核的快速传播。

张亚丽[9](2015)在《自拟消疕膏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银屑病,中医称白疙,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片,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本病在病程和形态学上具有很大变异性,且由于其缠绵难愈,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是典型的心身疾病。银屑病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本病是T淋巴细胞为中心的自身免疫反应,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和皮肤的慢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目前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和药物有很多,但至今尚无能够根治银屑病的特效药物。西医对此病的研究多从抑制角质细胞增殖,炎症细胞浸润的观点去寻求药物,但都是治标不治本,停药后不久又可再发。中医认为本病总由血热内蕴,营血亏虚,化燥生风致肌肤失养而发。其中“血分蕴热”是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临床中采用清热凉血解毒之法治疗血热型银屑病多能奏效。《医统源流》中云:“外科之证最重外治”,外治法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方法,外用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皮损处,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且具有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的优点,即使复发后的多数病例发病较以前轻,再治疗仍有效,复发间隔的时间也会延长。此外,中药外治刺激性相对较小,安全性更高,可长期使用或大面积应用,充分显示了中医外治法在治疗银屑病方面的极大优势。本论文包括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和临床研究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有两篇,首先对银屑病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地评述。第一篇综述论述了祖国医学对白疙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二篇综述从西医角度论述银屑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临床研究部分,研究目的:观察消疕膏治疗血热证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客观性评价。研究方法:按照寻常型银屑病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入选60例银屑病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消疙膏外用,对照组采用维A酸乳膏外用。疗程为4周,记录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观察药物安全性,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完成试验5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据统计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说明两组药物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两组间PASI评分改善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79.3%,治疗组愈显率为24.1%,对照组愈显率为17.2%,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施姣,张瑶,万雅利,杨芳,张桂英[10](2013)在《19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湖南省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特点,为银屑病病因及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参考。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在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确诊为银屑病的190例住院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的男女比例3.13:1,患者年龄集中在40~70岁;银屑病类型以寻常型最多(64.73%),红皮病型次之(18.42%);银屑病类型在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能回忆明确诱因的患者有19例,其中因药物诱发最多(5例),喝酒(4例)诱发次之;96例银屑病患者的伴发症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较多(24.21%)。结论:银屑病患者住院的季节性不明显;住院人数男性多于女性;中重度患者应综合考虑临床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个体因素等制定个体化治疗。

二、安徽省宿州地区农村居民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省宿州地区农村居民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宜昌市健康大数据平台的皮肤病流行特征与费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背景
    1.1 皮肤病疾病负担现况
        1.1.1 皮肤病流行现况
        1.1.2 皮肤病直接经济负担现况
    1.2 宜昌市健康大数据平台介绍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3.1 利用GBD 2019估算中国皮肤病疾病负担概况
    3.2 宜昌市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3.2.1 宜昌市门诊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3.2.2 宜昌市住院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4. 资料与方法
    4.1 数据来源
        4.1.1 GBD 2019
        4.1.2 宜昌市健康大数据云平台
    4.2 分析指标与方法
        4.2.1 指标及定义
        4.2.2 分析方法
    4.3 技术路线
5. 结果
    5.1 GBD 2019数据估算中国人群皮肤病疾病负担分析
        5.1.1 不同性别皮肤病发病、患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
        5.1.2 不同年龄组人群皮肤病发病、患病、死亡、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
        5.1.3 1990年至2019年中国分性别人群皮肤病DALY、YLD情况
        5.1.4 不同年龄组皮肤病的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
    5.2 2017-2019年宜昌市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5.2.1 2017-2019年宜昌市门诊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5.2.2 2017-2019年宜昌市住院患者皮肤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6 讨论
    6.1 中国人群皮肤病疾病负担情况
    6.2 宜昌市就诊患者皮肤病流行情况
    6.3 宜昌市就诊患者皮肤病医疗费用情况
    6.4 宜昌市重点皮肤病情况分析
    6.5 宜昌市皮肤病门诊患者就诊科室情况
7 结论
8 创新
9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9.1 研究局限性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皮肤病流行病学与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简历
致谢

(2)2015-2019年合肥市大气污染物对银屑病日门诊人数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点
    2.2 研究资料
        2.2.1 气象资料
        2.2.2 大气污染物资料
        2.2.3 银屑病数据资料
        2.2.4 亚组人群划分
    2.3 研究方法
        2.3.1 建立银屑病和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序列
        2.3.2 建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2.3.3 大气污染物与银屑病日门诊量的关系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2.4.1 资料收集与整理
        2.4.2 数据分析
    2.5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大气污染物、气象因素及银屑病日门诊量数据基本特征描述
    3.2 银屑病日门诊人数与大气污染物、气象因素的时间序列图
    3.3 大气污染物、气象因素的Spearman相关分析
    3.4 单污染物模型下不同大气污染物与银屑病日门诊人数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图
    3.5 单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
        3.5.1 单污染物模型拟合下,滞后0-7 天对银屑病日门诊人数的单日滞后效应
        3.5.2 单污染物模型拟合下,滞后0-7 天对银屑病日门诊人数的多日累积滞后效应
    3.6 大气污染物对不同性别银屑病患者日门诊人数的影响
    3.7 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年龄层银屑病患者日门诊人数的影响
    3.8 大气污染物对冷、暖季银屑病患者日门诊人数的影响
    3.9 双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
    3.10 模型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大气污染物对皮肤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银屑病伴随肾脏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背景知识
    历史沿革
    银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银屑病的诊断
    银屑病的治疗
第一部分 银屑病及其共患病的研究概况
    银屑病及其共患病的发病机制
    银屑病及其共患病
    银屑病及其共患病的治疗
第二部分 银屑病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银屑病伴随肾脏损伤的实验研究及其机理探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银屑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银屑病患病情况 (表1)
    2.3 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银屑病患病
3 讨论

(5)100例银屑病患者临床分析及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单词缩写
第1章 综述
    1.1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1.1.1 Th1/Th2细胞
        1.1.2 Th17细胞
        1.1.3 Treg细胞
    1.2 银屑病的治疗
第2章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资料
        1 资料和方法
        2 资料分析结果
    第二部分 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相关因子的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346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相关参数说明
    1.4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1.5 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1.1 性别年龄分布
        2.1.2 病程分布
        2.1.3 职业分布
        2.1.4 发病季节分布
        2.1.5 初发部位分布
        2.1.6 伴随症状
        2.1.7 诱发或加重因素
        2.1.8 个人史
        2.1.9 家族史
    2.2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分析
        2.2.1 银屑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各组分的患病情况
        2.2.2 银屑病不同年龄组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2.2.3 银屑病不同严重程度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2.2.4 银屑病不同病程组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银屑病一般资料分析
    3.2 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分析
结论
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银屑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因素、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一)发病年龄分布
        (二)男女比例
    二、中西医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一)银屑病诊断标准
        (二)中医体质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方法
        (二)调查工具及方法
        (三)质量控制
    四、统计方法
    五、结果分析
        (一)病程分布
        (二)证型分布
        (三)发病因素统计
        (四)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五)银屑病的发病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六)银屑病的辨证分型与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一、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古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三、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四、结果分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银屑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
        (三)银屑病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
        (四)中医体质与发病因素分布的关系
        (五)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的关系
        (六)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七)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分析
    五、局限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8)安徽省城市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研活动的局限性与可控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自拟消疕膏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词
综述一 白疕的中医学研究概述
    1 病名演变
    2 中医病因病机
        2.1 中医典籍的认识
        2.2 近现代医家的认识
    3 中医治疗
        3.1 内治法
        3.2 外治法
        3.3 其它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银屑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概况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遗传因素
        2.2 免疫机制
        2.3 感染因素
        2.4 代谢障碍
        2.5 内分泌异常
        2.6 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
        2.7 神经精神因素
        2.8 环境因素
        2.9 饮食因素
    3 西医治疗
        3.1 内治
        3.2 外治
        3.3 物理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19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2.1一般资料
        2.1.1各个季节入院人数情况
        2.1.2病程分布
        2.1.3住院天数分布
        2.1.4性别分布
        2.1.5年龄分布
        2.1.6婚姻状况
        2.1.7银屑病的类型
        2.1.8发病的诱因
        2.1.9伴发性疾病
    2.2实验室检查资料
    2.3治疗与转归
        2.3.1不同类型银屑病的治疗情况
        2.3.2不同用药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情况
3讨论

四、安徽省宿州地区农村居民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宜昌市健康大数据平台的皮肤病流行特征与费用分析[D]. 彭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2]2015-2019年合肥市大气污染物对银屑病日门诊人数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D]. 夏元睿.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银屑病伴随肾脏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任芳.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4]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银屑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毛荣超,陈新春,卢玉龙,黎丛飞,罗毅,邱永红,李正福,向寿培. 中国公共卫生, 2019(01)
  • [5]100例银屑病患者临床分析及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变化[D]. 高微. 吉林大学, 2018(04)
  • [6]346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分析[D]. 王姗.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7]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因素、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赵盼.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8]安徽省城市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现状研究[D]. 陈艳军. 山东大学, 2016(02)
  • [9]自拟消疕膏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亚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3)
  • [10]19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 施姣,张瑶,万雅利,杨芳,张桂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12)

标签:;  ;  ;  ;  

安徽省苏州市农村居民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