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粉含水量对其压实性的影响

砂石粉含水量对其压实性的影响

一、砂砾石细料含水量对其压实性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菅超[1](2021)在《太原机场新建机坪场道工程快速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自2017年以来,太原机场迅速发展,对机坪有着更多的需求量。因此,太原机场决定增建机坪。机坪场道工程属于民航建设项目,具有其特殊性,对项目工期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对于机坪结构层施工而言,基层和面层的施工流程及工艺均已较为成熟,工期可压缩性不强,但垫层的地基处理技术相对前两者而言,工期的可压缩性较强,且施工方案的选择对工期长短影响较大。因此,为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本文着重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际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较2015年项目立项时抬升2.1m~2.4m,这使得原设计使用砂砾石换填处理后地基的部分力学参数无法满足民航建设要求。这种地基如果作为基础下持力层,则道面结构层作为地基附加压力较湿陷起始压力大,会使得建成以后的机坪极易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进而恶化为板块错台,容易造成飞机轮胎割裂等事故,有极大的运行风险。因此,选择新建机坪的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该在做好防水处理措施的前提下,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针对上述的地基问题,本文所做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场地内地基进行室外实地勘探和室内土工试验,包括钻孔、探井、标准贯入试验、自重湿陷系数试验、湿陷起始压力试验、直剪试验、渗透试验等,以此对地基的湿陷性、均匀性、稳定性和天然地基承载力等方面做地质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本项目天然地基为软土地基,地基承载力不足以建设机坪,土体具有轻微湿陷性,且深受地下水上升影响。针对此问题,本工程分别采取场内外设置排水设施、结构层添加防水层等防水措施;同时为了提高结构层强度,采用高强度干性混凝土及薄弱处加筋的设计方案。(2)筛选出国内外针对软弱地基几种成熟的处理方法,分别为强夯法、冲击碾压法、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灰土挤密桩、高压旋喷桩、碎石挤密桩、CFG桩、换填垫层法等9种方法,并根据其施工特点及机场不停航施工要求工期短和机械限高等比选指标选取了换填垫层法和冲击碾压法相结合的方法。(3)根据施工现场观测到的地下实际水位和地质情况,分别设置了1.0m、1.2m、1.5m等3种不同换填厚度的试验区,然后采用静载荷试验、灌水法、平板载荷试验等方法来检测不同换填深度下的地基承载力、固体体积率、基层顶面反应模量,并与民航建设规范的规定参数做对比,最终确定最佳换填厚度为1.2m。利用冲击沉降观测及工后自然沉降观测确定最佳冲碾遍数为20遍,并对换填材料做颗粒分析以验证其级配适用性。(4)对拟定的三种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选取工期最优施工组织方案。并在工程竣工投入运营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实地观测、平整度试验、表面纹理深度试验、抗折试验、劈裂试验、钻芯取样等方法从表面观感、道面强度、隔水性三个方面对本次地基处理及整个工程质量进行评价,验证方案的适用性与合理性。本工程施工场地紧邻运行中机坪,为保证不影响机场正常运行,整个施工过程全部采用不停航施工的方式,对施工方案中人员、设备、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在国内机场建设中也不常见。所采用的换填垫层法与冲击碾压法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工期短、施工工艺简单,而且两种处理方法综合治理的处治方案在机场施工领域并不多见,为北方机场在类似软弱地基上进行快速施工时的地基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工程案例,并为研究机坪、跑道、滑行道等特殊承压道面的受力特点提供了有益借鉴。

周江涛[2](2020)在《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静力及渗透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化、重载化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当下以及未来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这对基床的强度、变形和排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泛应用于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而言,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运营的安全及路基的使用寿命。一方面,级配碎石填料在施工、运营阶段会由于外部侵入或颗粒磨损造成其细粒含量的增多及级配的改变,另一方面基床表层受水文、气候四季变化影响,将遭受不同雨水环境,必然造成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级配碎石填料,通过开展大量的室内试验,了解基本物理性质后,对其静力特性和渗透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针对级配碎石的渗透系数模型,为铁路路基的设计与病害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大型静三轴试验研究了细粒含量和含水率对级配碎石的应力-应变曲线、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及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含水率的增加,级配碎石的应力-应变曲线由非饱和状态下的应变软化型过渡到饱和状态时的应变硬化型。抗剪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在细粒含量(3%~10%)变化的范围内,抗剪强度随细粒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围压的影响随细粒含量的增大呈减弱趋势;弹性模量在含水率为6%时,变化范围为40 MPa~80 MPa;黏聚力随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两者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2)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渗透试验研究发现,渗透系数与孔隙比e及平均粒径d50存在正相关关系,与e2及d502高度线性相关;渗透系数与不均匀系数存在负相关关系,呈现指数相关关系。基于正交试验法的渗透系数影响因素显着性分析,平均粒径对级配碎石填料的渗透系数影响最大,不均匀系数次之,孔隙比最弱。(3)基于对渗透系数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得到不同以太沙基模型为基础的改进渗透系数模型公式,并对不同计算模型进行验证与比较,最终建立了针对级配碎石的渗透系数计算模型。

李清林[3](2020)在《寒区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路基的水—水汽—热—力(HVTM)耦合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寒区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路基的水-水汽-热-力(HVTM)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在我国,大约70%的地表被寒区多年冻土层和季节性冻土覆盖。在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必须经历冻融循环,导致路基病害严重,缩短路基和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路基多为非饱和土,在非盐渍土地区,其病害是由水分场、温度场、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分场显现为液态水、固态水及汽态水的分布及变化,温度场显现为温度分布及变化,而应力场显现为应力和应变的分布及变化。目前,缺乏既考虑冻融,又考虑汽态水迁移的非饱和土水-水汽-热-应力耦合方程的数值计算理论与实施案例,无法为刻画寒区路基中存在的水、冰、水汽、温度、应力及应变分布提供数值计算基础,导致在分析寒区路基冻融破坏机制时缺乏冻融环境下的水、冰、水汽、温度、应力及应变相互影响的理论及定量分析手段。随着油页岩开发和国家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油页岩废渣及粉煤灰堆积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且有大量的油页岩废渣及粉煤灰需要处理。为了减少冻融对冻土路基和季节性冻土的不利影响,已有研究采用了降低地下水位、使用防冻路基材料、设置冷阻、隔热或保温层等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有益效果。目前,鲜见将油页岩废渣及粉煤灰联合用作路基隔热材料的相关报道,仅有的研究仅限于它们各自或联合的静动力特征及渗透性等功能的评价,缺乏将它们视为路基隔热材料的研究。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季节冻土区道路设置冷阻层治理路基冻害机理研究(51578263)”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理论与方法(2018YFB1600200)”,进行两项工作:第一,理论分析了寒区路基冻融破坏机制,构建了寒区路基水-水汽-热-力(HVTM)耦合数学模型,并设计了试验验证,且提供了寒区路基HVTM耦合模型在寒区路基的应用案例,研究成果对于预测寒区路基中的液态水、汽态水、冰、温度、应力、应变的分布变化,定量分析寒区路基冻融破坏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基于课题组前期对油页岩废渣及粉煤灰改良粉质黏土的力学研究基础,选用吉林省汪清县油页岩废渣及长春第二发电厂粉煤灰,改良吉林省内分布广泛的粉质黏土,通过试验和HVTM耦合数值模拟探究了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改良土)作为寒区路基隔热材料的有益效果,研究成果对于寒区路基全寿命周期服役性能的提高及固体废物的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在理论分析寒区路基冻融破坏的多场耦合机制的基础上,基于物质连续性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平衡微分方程、本构方程、边界条件,构建能够刻画寒区路基中存在的液态水迁移、汽态水迁移、冰含量分布、热量分布、应力和应变状态的寒区路基HVTM耦合数学模型。(2)实施不同密度、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改良土及粉质黏土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测试,分析传热参数,并建立新式导热系数及比热容随温度或冻融次数变化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计算方程,提高HVTM模型传热参数精确度,且基于改良土的微、细观试验研究,分析冻融环境下改良土的导热系数变化的主控因素。(3)使用课题组设计的土柱水-热-力耦合试验系统,实施冻结过程中非饱和粉质黏土及改良土的水-热-力耦合的土柱试验,以液态水含量、温度及应力三个指标分析改良土的保温能力;使用室外场地挖坑填土方法,进行冻融条件下的非饱和粉质黏土的水-热-力耦合试验,使用课题组设计的水汽迁移试验盒和低温恒温槽,实施非饱和粉质黏土的水汽迁移试验,综合上述非饱和粉质黏土的水-热-力耦合试验与水汽迁移试验,为寒区路基HVTM耦合数学模型的验证提供数据支持。(4)基于寒区路基HVTM耦合数学模型和COMSOL Multiphysics的数学模块,进行COMSOL Multiphysics的二次开发,实现寒区路基HVTM耦合数学模型的数值计算,结合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及水汽迁移试验数据,执行寒区路基HVTM耦合数学模型的验证,验证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5)基于高速路的试验路段结构,将改良土作为试验路保温层,利用环境评价方法,评价其对试验路环境背景的影响,并将本文的HVTM耦合数学模型应用于该试验剖面(加入改良土作为保温层)和对比剖面(未加改良土作为保温层),提供寒区路基HVTM耦合数学模型在实际路段应用的案例,总结试验剖面和对比剖面的模拟结果,以水、水汽、冰、热、应力、位移分布变化为指标,分析改良土的有益效果。

王查武[4](2019)在《粗粒土颗粒级配对压实特性影响及颗粒破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粗颗粒土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且可就地取材,经济便捷,因此在土石坝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目前对粗粒土的工程特性已经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室内试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现场原位检测试验也对压实特性影响因素规律有了相对成熟的定性结论,但是,对于其中各因素对压实特性影响的定量关系则比较少。基于此,本文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研究了颗粒级配与粗粒土压实特性(相对密度)定量关系,并分析了现场碾压试验中两个变量碾压遍数和摊铺厚度与颗粒破碎之间的关系。现场碾压试验具有贴近现场施工实际等优点,测得的试验数据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因此在实践中广泛使用。本文首先分析比较了目前常用的两个级配方程优缺点,认为连续级配方程更为合理适用。然后针对连续级配方程,讨论了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曲率系数、不均匀系数和P5初步确定了相关参数的范围。利用施工现场材料和机械,在不同摊铺厚度和碾压遍数的条件下对主堆砂砾料和垫层料进行了大型现场碾压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整理、拟合,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连续级配方程与压实特性(即相对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基于连续级配方程和常用的两个颗粒破碎指标Bg和Bw,建立了压实参数(碾压遍数和摊铺厚度)与颗粒破碎关系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连续级配方程的两个参数中,b值主要决定了级配方程曲线形状,当b<0.75时,级配曲线为双曲线,b越小,曲线越陡;b(29)0.75时,为反S形,b越大,S形越明显;m值主要决定曲线倾斜度,m值越小,级配曲线越平缓。(2)与传统的评判标准曲率系数及不均匀系数相比,级配方程更能直观反映级配性质,更容易调整相关参数以满足工程需求。(3)碾压试验结果显示,连续级配方程中参数b与m二者相关性较小,而最大粒径dmax与参数b、m都呈一定正相关,尤其是b与最大粒径dmax二者具有非常良好的相关系数。联立最大粒径dmax与参数m的关系方程,以及参数b、m与相对密度的关系方程,可以建立连续级配方程与相对密度的量的关系。(4)现场碾压试验显示,摊铺厚度与颗粒破碎率成反比,而碾压遍数与颗粒破碎率成正比。根据两个常用的颗粒破碎定量指标,可以建立连续级配方程与摊铺厚度和碾压遍数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推演颗粒颗粒破碎前颗粒级配。

唐建一[5](2019)在《混合土剪切特性试验及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别以粗砂-砾石混合体及粉砂-砾石混合体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单剪试验,探究含石量对混合土的剪切力学行为的影响。试验表明粗砂-砾石混合体与粉砂-砾石混合体在强度及变形性质上有较大差异,但两者在剪切行为上都表现出了含石量阈值现象,即当含石量小于阈值含石量时,混合土抗剪强度随含石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含石量超过阈值含石量后,混合土抗剪强度随含石量增加而下降。然后从混合土孔隙率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含石量阈值现象,并据此提出阈值含石量的计算公式。随后构建了粗砂-砾石混合体单剪试验的二维离散元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剪应变下接触法向各向异性系数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粗砂-砾石混合体剪应力的增加,试样中接触力链主方向逐渐偏向剪切方向,并且接触法向各向异性振幅也逐渐增大。随后通过研究不同含石量试样内力链结构的变化规律,发现当含石量小于阈值含石量时,提升含石量有助于形成强力链骨架,能有效提升试样的抗剪强度,当含石量超过阈值含石量后,由于接触力骨架已经形成,继续增加块石含量并不会明显改变承力骨架,并且由于颗粒数量的减少而降低了弱力链对于骨架的支撑作用,试样中力链强度反而会有所降低,因此进一步提升含石量反而会降低试样的抗剪强度。最后建立了粗砂-砾石混合体的三维离散元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定量分析了含石量对粗砂-砾石混合体内部强弱力链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影响,据此得出含石量阈值现象的统计学解释。并且从摩擦发挥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含石量试样内部的摩擦发挥情况。

张荣[6](2019)在《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就地取材,大粒径填料的填石路基成为山区公路建设的常见类型。论文分析了填石路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稳定和变形规律,对影响填石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填石路基码砌边坡防护的技术要求、碎石填料的选择原则、级配和最大粒径的控制范围、松铺厚度的确定方法、压实机械组合和参数选择,给出了运用沉降差和施工参数进行压实质量控制的操作方法,分析了填石路基各类压实质量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研究表明,选用强度大、坚硬类的石料,控制填石不均匀系数、最大粒径和层厚,采用渐进式摊铺法、优化施工碾压组合和压实参数,加强地基处理,做好排水和边坡防护,可以有效提高填石路基施工质量;采用压实沉降差和施工参数“双控指标”,可以节省质量检测工作量、提高填石路基施工进度。通过新疆某山区填石路基施工实践的检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桑冰岩[7](2014)在《灞河河道砂砾石料工程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堤坝是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起约束河水防止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保护两岸人民安全的作用,故很有必要对堤防建设质量和安全评定下大功夫。本文所据为灞河中的砂砾石,由于河流两岸分布有大量的砂砾石料,为堤防的填筑提供了天然的材料,砂砾石料具有分布广泛、储量大、排水性强、压实性好等优点,但是其本身的特性又决定了填料的不均匀性和易分散性、渗透性大等不利于工程稳定的特点。基于砂砾石的这些特点对其作深入研究使其更好的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具有很大的经济与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室内试验,得出砂砾石的基本性质,确定出砂砾石料的压实控制指标,在工程现场进行现场碾压试验,得到合理的砂砾石料松铺厚度和碾压方式、碾压遍数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依据。通过试验得到:(1)通过颗粒分析试验得到当地砂砾石料的级配曲线可以看出曲线较缓,粒径分布均匀,级配良。(2)通过相对密度试验得到最小、最大干密度随含砂量的变化曲线得到相对密度为0.6时对应的干密度,运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工程实际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在拟合次数为3时满足要求。(3)本文结合现场试验确定施工时的碾压遍数,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对比在松铺厚度为50cm和40cm等厚度下砂砾石在不同碾压遍数下的数据,得到在松铺后度为40cm碾压遍数为6时可以满足质量和效益的要求。(4)通过大量的检测数据发现,碾压后干密度随粗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粗料含量较小时),当粗料含量到达一定的值时干密度反而随粗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这个干密度达到最大值时粗料含量为最优粗粒含量,不同类型的砂砾石的最优粗粒含量大都在70%左右。(5)试料含水量对碾压程度有很大作用,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在绝对不含水下外部作功只是克服颗粒间的摩擦力;在颗粒间含有少量的水分时一部分外部功消耗在水分子之间的粘结力上;在含水量在最佳值时水分对颗粒有润滑作用;但是超过这个值时含水又会吸收一部分外部功。含水量主要存在于细料中,但是其起作用的细料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较敏感,在本文中得到含水量在含砂量较大时对碾压的影响较小。

史新杰[8](2014)在《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技术及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公路工程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大多以细粒土为基础进行研究,而大粒径碎石填料由于粒径组成和含水状态的不均匀,在填方施工中很难压实或者压实不均匀。但是,截至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合理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针对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质量检测和评定方法的局限性与不足,以大粒径碎石路基的工程特性和施工技术为研究目标,在室内试验研究大粒径碎石填料的颗粒组成、工程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对大粒径碎石路基的施工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成果:1、提出了以骨架——密实型结构为目标的大粒径碎石填料颗粒组成、粒径控制方法与途径,推荐了基于湿法的表面振动仪测试碎石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2、提出了大粒径碎石路基填料最大粒径的控制标准,分析了松铺厚度、含水量、碾压破碎率和碾压机械振幅、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对压实效果的影响,解决了大粒径碎石路基填料摊铺整平、压路机变频组合及压实工艺等关键问题。总结了三阶段、八流程的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3、通过大粒径碎石路基填筑现场试验,分析了水袋法、施工工艺控制法及弯沉法等检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沉降差和沉降率双指标控制的层厚压缩率控制法,确定了层厚压缩率控制法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检测方法。

李林波[9](2012)在《级配砂砾石基层力学特性及路用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了砂砾石混合料的研究情况及动态,并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分析与理论研究,确定出砂砾石、粘土组成的混合料基本的力学参数;混合料压缩、固结机理、相应参数及其影像因素的分析;大小三轴试验抗剪特性的分析;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冰冻破坏机理,以及混合料水的作用下随时间而产生膨胀量等。论文对天然砂砾石基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天然砂砾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出发,分析了各力学指标的变化趋势。本研究成果对路面结构分析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对天然砂砾石基层路面的路用性能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确定不同级配及配比下材料基本力学参数: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抗剪强度参数,弹性模量,抗压强度,CBR值。(2)应力与压缩模量之间呈现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可以采用幂函数进行回归,得到回归表达式为E=aσb。(3)采用大、小三轴试验的方法确定砂砾石混合料的强度参数。试验所得的内摩擦角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而粘聚力则没有。内摩擦角所表现的规律是:大三轴试验的得到的结果比小三轴试验的得到的结果小3~5°;不管是大三轴、或者小三轴试验,随着砂砾石含量的减少内摩擦角都会减少;天然级配的砂砾石混合料的内摩擦角比密实级配的砂砾石混合料略大3°左右。

王志强[10](2010)在《粗粒土掺合料掺合工艺与现场碾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粗粒土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尤其是在土石坝填筑工程中。但由于对粗粒土的压实特性、渗透特性以及剪切特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使得粗粒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尚没有取得应有的良好效果,影响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推进粗粒土的工程应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开展了细粒土与砂砾石的掺合料的现场掺合工艺控制、碾压试验以及压实及渗透工程特性室内试验研究,并对试验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今后粗粒土掺合料工程性质进一步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粗粒土的研究进展,系统学习了粗粒土已有试验、理论研究成果。(2)根据细粒土与砂砾石的现场掺合试验,比较了湿法掺合与干法掺合的优劣;对平铺立采掺合和皮带机掺合两种施工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与分析。(3)设计了粗粒土现场碾压试验方案,探讨了粗粒土的碾压控制工艺,根据试验成果,分析了碾压机械、粗粒含量、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土料含水率等因素对粗粒土压实特性的影响。(4)向细粒土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砾石,对掺入砾石后掺合料的击实性、压缩性、渗透性等工程特性变化开展了研究。

二、砂砾石细料含水量对其压实性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砂砾石细料含水量对其压实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太原机场新建机坪场道工程快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研究现状
        1.2.2 机坪道面物理特性及施工特点
        1.2.3 机坪快速施工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地质分析及施工基本条件研究
    2.1 工程简介
        2.1.1 设计概述
        2.1.2 主要技术指标
        2.1.3 材料规格
        2.1.4 标准规范
        2.1.5 地基处理方案变更的原因
    2.2 地质分析
        2.2.1 地质勘察原则
        2.2.2 试验方法
        2.2.3 勘察结果分析
        2.2.4 地质综合评价
        2.2.5 地下水位变化原因分析
        2.2.6 地下水位上升对现有地基的力学性能影响
        2.2.7 地质问题总结
    2.3 施工基本条件
        2.3.1 防水处理措施
        2.3.2 道面高强度设计
    2.4 小结
第3章 地基处理方案研究
    3.1 地质改良
        3.1.1 强夯法
        3.1.2 冲击碾压法
        3.1.3 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
        3.1.4 真空预压法
    3.2 土体补强
        3.2.1 灰土挤密桩
        3.2.2 高压旋喷桩
        3.2.3 碎石挤密桩
        3.2.4 CFG桩
    3.3 地基换填
    3.4 处理方案比选原则
        3.4.1 首要指标
        3.4.2 主要指标
        3.4.3 辅助指标影响分析
        3.4.4 方案比选
    3.5 换填材料颗粒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地基处理施工参数研究
    4.1 试验区施工
        4.1.1 试验区总体施工安排
        4.1.2 试验区施工工序
        4.1.3 试验区施工工艺
    4.2 换填厚度控制试验
        4.2.1 灌水法
        4.2.2 平板载荷试验
        4.2.3 静载试验
    4.3 冲碾遍数控制试验
        4.3.1 冲击沉降观测
        4.3.2 工后自然沉降观测
    4.4 小结
第5章 施工关键技术分析及项目评价
    5.1 拟定施工组织比选方案
    5.2 工期最优施工组织方案研究
        5.2.1 施工组织的影响因素
        5.2.2 施工组织方案对比
        5.2.3 工期最优施工组织试验
    5.3 项目现状评价
        5.3.1 表面观感
        5.3.2 道面强度
        5.3.3 隔水性
    5.4 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
致谢

(2)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静力及渗透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研究现状
        1.2.2 粗粒土静力特性研究现状
        1.2.3 粗粒土渗透特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静力及渗透特性试验设计
    2.1 基础试验
        2.1.1 界限含水率试验
        2.1.2 击实试验
        2.1.3 颗粒密度试验
    2.2 试验设备
        2.2.1 静力特性试验装置
        2.2.2 渗透特性试验装置
    2.3 试验步骤
        2.3.1 静力特性试验步骤
        2.3.2 渗透特性试验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级配碎石静力特性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设计
        3.1.1 试验内容
        3.1.2 试验方案
    3.2 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分析
        3.2.1 不同围压下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3.2.2 不同细粒含量下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3.2.3 不同含水率下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3.3 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分析
        3.3.1 不同围压下抗剪强度变化分析
        3.3.2 不同细粒含量下抗剪强度变化分析
        3.3.3 不同含水率下抗剪强度变化分析
    3.4 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3.4.1 不同细粒含量下弹性模量变化分析
        3.4.2 不同含水率下弹性模量变化分析
    3.5 抗剪强度指标变化规律分析
        3.5.1 不同细粒含量下抗剪强度指标变化分析
        3.5.2 不同含水率下抗剪强度指标变化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级配碎石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案设计
        4.1.1 试验内容
        4.1.2 试验方案
        4.1.3 试验结果
    4.2 不同条件下渗透系数变化分析
        4.2.1 孔隙比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
        4.2.2 平均粒径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
        4.2.3 不均匀系数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
    4.3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渗透系数影响因素显着性分析
        4.3.1 试验数据的选择
        4.3.2 极差分析
    4.4 渗透系数模型建立
        4.4.1 孔隙比对渗透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4.4.2 不同特征粒径对渗透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4.4.3 不均匀系数对渗透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4.4.4 基于太沙基渗透系数公式改进模型
        4.4.5 渗透系数改进模型的验证与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寒区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路基的水—水汽—热—力(HVTM)耦合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寒区冻融循环对土的影响
        1.3.2 寒区路基冻害防治措施
        1.3.3 岩土多场耦合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寒区路基水-水汽-热-力(HVTM)耦合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路基土水分场控制方程(非饱和土水-水汽流动方程)
        2.2.1 水分场描述基础
        2.2.2 水分场瞬态饱和流
        2.2.3 水分场瞬态非饱和流
        2.2.4 考虑温度场、冻融作用、应力场的渗流微分方程构建
    2.3 路基土温度场控制方程
        2.3.1 温度场描述基础
        2.3.2 温度场方程(导热微分方程式)
        2.3.3 考虑水分场、冻融作用、应力场的导热微分方程构建
    2.4 路基土的应力应变控制方程
        2.4.1 饱和土总应力平衡微分方程
        2.4.2 饱和土及非饱和土的土骨架受力分析
        2.4.3 非饱和土的土骨架受力平衡微分方程
        2.4.4 有效应力方程
        2.4.5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2.4.6 考虑水分场、温度场、冻融作用的应力应变微分方程
    2.5 本构关系
        2.5.1 水力特性
        2.5.2 土冻结特征
        2.5.3 土体的力学特征
    2.6 定解条件
        2.6.1 初始条件
        2.6.2 边界条件
    2.7 路基土水-水汽-热-力耦合数学模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改良土)的传热参数计算模型
    3.1 引言
    3.2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3.2.1 原材料来源及基本物理性能
        3.2.2 原材料的颗粒分析
        3.2.3 原材料的液塑限指标
        3.2.4 原材料的化学组成
        3.2.5 原材料的微观结构
    3.3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的混合料制备及传热参数测试方法
        3.3.1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的配合比
        3.3.2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混合的前处理
        3.3.3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的试样制备
        3.3.4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的传热参数测试
    3.4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及粉质黏土的传热参数测试结果
        3.4.1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及粉质黏土的导热系数
        3.4.2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及粉质黏土的比热容
    3.5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与粉质黏土传热参数的计算函数
        3.5.1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与粉质黏土比热容的计算函数
        3.5.2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与粉质黏土的导热系数计算函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导热系数变化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样品及方案
    4.3 微观结构变化分析
        4.3.1 微观结构测试方法
        4.3.2 冻融循环后改良土微观结构的变化
    4.4 细观结构变化分析
        4.4.1 细观结构测试方法
        4.4.2 冻融循环后改良土的细观结构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的水-热-力耦合及水汽迁移试验
    5.1 引言
    5.2 试验设备
        5.2.1 室内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装置
        5.2.2 室外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坑
        5.2.3 非饱和土水汽迁移试验装置
    5.3 试验方案
        5.3.1 室内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方案
        5.3.2 室外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方案
        5.3.3 非饱和土水汽迁移试验方案
    5.4 试验土样制备
        5.4.1 室内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土样制备
        5.4.2 室外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土样制备
        5.4.3 非饱和土水汽迁移试验土样制备
    5.5 试验步骤
        5.5.1 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步骤
        5.5.2 非饱和土水汽迁移试验步骤
    5.6 试验数据分析
        5.6.1 室内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数据分析
        5.6.2 室外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数据分析
        5.6.3 非饱和土水汽迁移试验数据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寒区路基水-水汽-热-力耦合数学模型验证
    6.1 引言
    6.2 COMSOL Multiphysics简介
    6.3 COMSOL Multiphysics的 PDE接口及求解
        6.3.1 COMSOL Multiphysics的 PDE接口
        6.3.2 COMSOL Multiphysics的 PDE求解
    6.4 室外非饱和土水-热-力耦合试验数据验证建模
        6.4.1 前处理
        6.4.2 物理场设定
        6.4.3 边界条件
    6.5 室内非饱和土水汽迁移试验数据验证建模
        6.5.1 前处理
        6.5.2 物理场设定
        6.5.3 边界条件
    6.6 模型的验证
        6.6.1 验证数据
        6.6.2 模型求解与试验结果对比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及水-水汽-热-力耦合模型的应用
    7.1 引言
    7.2 模型初始值的获取
        7.2.1 实际工程介绍
        7.2.2 传感器布设
        7.2.3 数据监测
    7.3 试验路应用改良土的环境影响评价
        7.3.1 采取的试验土样
        7.3.2 测试项目
        7.3.3 环境影响评价
    7.4 试验路应用改良土的水-水汽-热-力耦合数值模拟
        7.4.1 几何模型及材料参数
        7.4.2 边界条件
        7.4.3 初始值及求解条件
        7.4.4 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粗粒土颗粒级配对压实特性影响及颗粒破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研究内容
    1.2 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
2 主要粗粒土颗粒连续级配方程及探讨
    2.1 主要粗粒土颗粒连续级配方程
    2.2 连续级配方程参数影响规律
    2.3 级配方程参数的取值范围讨论
    2.4 小结
3 现场碾压试验研究
    3.1 工程概况
    3.2 碾压前现场颗粒筛分
    3.3 碾压试验设计
    3.4 碾压试验步骤
    3.5 试验结果
    3.6 小结
4 颗粒级配与相对密度的关系
    4.1 现场碾压实验结果颗粒级配拟合
    4.2 颗粒级配与相对密度的关系
    4.3 小结
5 颗粒破碎研究
    5.1 颗粒破碎及其模型
    5.2 颗粒破碎影响因素分析
    5.3 基于现场原位检测试验的颗粒破碎率
    5.4 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混合土剪切特性试验及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粗砂-砾石混合体大型单剪试验研究
    2.1 单剪试验介绍
    2.2 试验目的
    2.3 试验概况
    2.4 试验结果
    2.5 试验分析
    2.6 小结
3 粉砂-砾石混合体大型单剪试验研究
    3.1 试验概况
    3.2 试验结果
    3.3 粗砂-砾石混合体与粉砂-砾石混合体剪切特性异同点
    3.4 小结
4 粗砂-砾石混合体单剪试验二维离散元模拟
    4.1 引言
    4.2 数值模型
    4.3 模拟结果分析
    4.4 小结
5 粗砂-砾石混合体单剪试验三维离散元模拟
    5.1 粗砂-砾石混合体单剪试验三维离散元构建
    5.2 数值模拟结果
    5.3 二维、三维离散元模型结果对比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碎石填料的工程性质分析
    2.1 碎石填料的分类方法
        2.1.1 国内巨粒土分类概况
        2.1.2 国外粗粒土(巨粒土)分类概况
        2.1.3 国内外分类方法对比分析
    2.2 填石路基的定义
    2.3 碎石填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2.3.1 碎石填料的强度特性
        2.3.2 碎石填料强度试验及结论
        2.3.3 碎石填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2.4 碎石填料的压实特性
        2.4.1 击实试验及结论
        2.4.2 碎石填料的压实特性分析
    2.5 碎石填料的粒径组成
    2.6 碎石填料的破碎性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特性
    3.1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3.2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分析方法
    3.3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现场试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
    4.1 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4.2 碎石填料的开采方式分析
    4.3 填石路基的摊铺与整平
    4.4 填石路基的压实
        4.4.1 填石路基的压实方法
        4.4.2 含水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分析
        4.4.3 碎石填料粒径组成要求
        4.4.4 最大粒径和松铺厚度的确定
        4.4.5 压实机械选型和组合的选择
        4.4.6 压实过程参数的选择
    4.5 填石路基边坡防护
        4.5.1 边坡防护的主要形式
        4.5.2 码砌边坡的技术要求
        4.5.3 码砌边坡稳定性分析
    4.6 填石路基施工工序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
    5.1 质量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5.2 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分析和应用建议
        5.2.1 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5.2.2 应用场合建议
    5.3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沉降量检测方法分析
        5.3.1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沉降差检测
        5.3.2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沉降率检测
    5.4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弯沉检测
    5.5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评定
        5.5.1 沉降差评定方法
        5.5.2 沉降率评定方法
        5.5.3 基于孔隙率-沉降率对应关系的评定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6.1 工程简介
    6.2 吉-和项目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及压实质量检测
        6.2.1 施工前期准备
        6.2.2 路基填筑及压实控制
        6.2.3 压实质量检测
        6.2.4 支挡结构施工技术控制
    6.3 应用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7)灞河河道砂砾石料工程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砂砾石的应用与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
        1.1.1 砂砾石的应用与研究历史
        1.1.2 我国学者在砂砾石方面的研究现状
        1.1.3 我国对砂砾石的定义
        1.1.4 国外对砂砾石的定义
    1.2 砂砾石的成因
        1.2.1 天然成因
        1.2.2 人工成因
    1.3 砂砾石的分布范围
        1.3.1 砂砾石层成因主要类型
        1.3.2 砂砾石的分布特征
    1.4 工程概况
        1.4.1 论文所依托的工程
        1.4.2 土方回填
        1.4.3 工程地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砂砾石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2.1 现场取样
    2.2 基本性质试验
        2.2.1 含水率试验
        2.2.2 密度试验
        2.2.3 颗粒分析试验
        2.2.4 试料的相对密度试验
    2.3 基本性质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试料颗粒试验及分析
        2.3.2 试料的相对密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砂砾石相对密度试验数据的整理
    3.1 方法选择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场试验及对压实特性的探讨
    4.1 现场试验概况
    4.2 现场试验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4.2.1 现场试验的主要内容
        4.2.2 现场试验的目的
    4.3 现场试验的施工组织设计
        4.3.1 布置原则
    4.4 现场试验的施工步骤和工艺
    4.5 试验检测结果及分析
        4.5.1 施工中投入的主要设备表
        4.5.2 试验中投入的试验和检测的仪器设备
        4.5.3 现场试验
    4.6 砂砾石其他的工程特性
        4.6.1 颗粒组成对压实的影响
        4.6.2 填料中的含水量对压实特性的影响
        4.6.3 碾压速度、方式、遍数等对压实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技术及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大粒径碎石填料的工程特性研究
    2.1 碎石填料的分类方法
        2.1.1 公路路基填料分类方法
        2.1.2 水利系统填料分类方法
        2.1.3 铁路路基填料分类方法
        2.1.4 国外填料分类情况
        2.1.5 大粒径碎石填料分类方法
    2.2 碎石填料的结构类型与强度形成
        2.2.1 碎石填料的组成
        2.2.2 碎石填料结构类型与强度形成
    2.3 碎石材料压碎现象研究
        2.3.1 碎石填料压碎现象的产生
        2.3.2 影响碎石填料压碎性的因素
        2.3.3 碎石填料压碎性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2.3.4 填料压碎性的施工控制
    2.4 小结
第三章 大粒径碎石填料振动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3.1 大粒径碎石填料的压实特性
    3.2 大粒径碎石路基压实机理和特点分析
        3.2.1 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机理和特点
        3.2.2 振荡压路机的压实机理和特点
        3.2.3 冲击压路机的压实机理和特点
    3.3 大粒径碎石路基压实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填料最大粒径
        3.3.2 填料级配
        3.3.3 含水量
        3.3.4 压实机械
        3.3.5 压实厚度
        3.3.6 碾压速度与碾压遍数
        3.3.7 压实功能
        3.3.8 压碎性
        3.3.9 碾压方式
        3.3.10 填料本身不均匀
    3.4 大粒径碎石填料的室内试验级配
        3.4.1 相似级配法
        3.4.2 剔除级配法
        3.4.3 等量替代法
    3.5 大粒径碎石填料的室内振动压实原理
        3.5.1 重型击实试验的基本原理
        3.5.2 振动压实基本原理
    3.6 大粒径碎石路基填料振动压实试验
        3.6.1 试验仪器
        3.6.2 试验方法与步骤
        3.6.3 填料颗粒分析试验结果
        3.6.4 振动压实试验结果
        3.6.5 影响大粒径碎石填料室内压实特性的因素
    3.7 小结
第四章 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4.1 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工艺研究
        4.1.1 施工准备阶段
        4.1.2 施工阶段
        4.1.3 整修验收阶段
    4.2 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控制技术试验研究
        4.2.1 现场压实试验的目的
        4.2.2 现场压实与测试
        4.2.3 碎石填料最大粒径的控制
        4.2.4 干密度与碾压遍数的关系
        4.2.5 施工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4.2.6 振幅与最大干密度的关系
        4.2.7 松铺厚度与压实遍数的控制
        4.2.8 破碎率与压实遍数的关系
        4.2.9 碾压速度与干密度的关系
    4.3 小结
第五章 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5.1 灌水法
        5.1.1 基本原理
        5.1.2 试验注意事项
        5.1.3 灌水法的优缺点
    5.2 施工工艺控制法
        5.2.1 填筑工艺控制
        5.2.2 压实工艺控制
        5.2.3 施工机械控制
    5.3 弯沉检测法
        5.3.1 弯沉检测技术
        5.3.2 注意事项
        5.3.3 局限性
    5.4 层厚压缩率控制法
        5.4.1 沉降差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5.4.2 压实稳定状态
        5.4.3 沉降率和干密度、孔隙率之间的理论关系
        5.4.4 现场试验验证
        5.4.5 层厚压缩率控制法的技术要求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
    6.2 成果的技术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级配砂砾石基层力学特性及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1.2.2 国内外对粒料基层的研究情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砂砾石基层的击实特性
    2.1 砂砾石材料性质
        2.1.1 级配
        2.1.2 材料性质
    2.2 击实试验
        2.2.1 成型试样
        2.2.2 试验结果
        2.2.3 最大干密度和含水量关系
        2.2.4 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与砂砾石级配及含量的关系
    2.3 小结
第三章 砂砾石的基层压缩性质与固结特征
    3.1 固结机理
    3.2 试验参数的计算与分析
    3.3 单位沉降量、压缩模量-应力关系
    3.4 小结
第四章 砂砾石基层的三轴试验
    4.1 试验方法
        4.1.1 超粒径颗粒处理方法
        4.1.2 试验方法
    4.2 大、小三轴试验的试样的典型破坏和分析
    4.3 大三轴试验-试样多围压的适用性
    4.4 摩尔-库仑理论及破坏标准取向
    4.5 砂砾石粘土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参数
    4.6 影响三轴试验结果的因素
    4.7 大小三轴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4.8 小结
第五章 砂砾石基层的回弹模量
    5.1 试验方法
    5.2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回弹模量与单位压力的关系
        5.3.2 回弹模量与级配的关系
        5.3.3 回弹模量与砂砾石-粘土配合比的关系
        5.3.4 回弹模量与压实度的关系
        5.3.5 回弹模量与含水量的关系
        5.3.6 浸水对回弹模量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砂砾石基层的稳定性分析
    6.1 水稳定性
        6.1.1 水稳定性试验
        6.1.2 水对对面的破坏作用
    6.2 冰冻稳定性
        6.2.1 冻融试验
        6.2.2 冰冻稳定性分析
    6.3 松散破坏
    6.4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0)粗粒土掺合料掺合工艺与现场碾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1.2.1 粗粒土的分类研究
        1.2.2 粗粒土的力学性质研究
        1.2.3 粗粒土的本构模型与数值方法研究
        1.2.4 粗粒土的压实工程特性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试验土料来源与力学特性
    2.1 工程概况
    2.2 试验土料的基本特性及试验土料的选取
        2.2.1 当卡土料场粉质粘土(土料)
        2.2.2 人工破碎的花岗岩砂砾石(掺入料)
    2.3 掺入料级配要求与筛分破碎系统生产出的掺入料实际级配
第3章 掺合试验
    3.1 试验目的及试验方案设计
        3.1.1 试验目的
        3.1.2 掺合试验方案设计
    3.2 平铺立采掺合试验
        3.2.1 粘土料松铺密度试验
        3.2.2 掺入料密度试验
        3.2.3 试铺试验
        3.2.4 平铺立采试验
    3.3 皮带机掺合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粗粒土防渗料碾压试验与压实特性
    4.1 碾压试验目的及试验方案设计
        4.1.1 试验目的
        4.1.2 碾压试验方案设计
    4.2 现场碾压试验
        4.2.1 试验场地平整压实
        4.2.2 试验场地布置
        4.2.3 压实机械
        4.2.4 碾压试验控制
        4.2.5 碾压质量检测试验
    4.3 碾压试验效果及分析
        4.3.1 碾压机械对压实影响
        4.3.2 铺土厚度和碾压遍数选择
        4.3.3 含水率比选
        4.3.4 复核试验
        4.3.5 室内击实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细粒土掺入砾石后工程特性变化研究
    5.1 试验土料基本特性及砾石级配
        5.1.1 试验土料
        5.1.2 砾石级配
    5.2 掺入砾石后压实特性变化研究
    5.3 掺入砾石后压缩特性变化研究
    5.4 掺入砾石后渗透特性变化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本文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砂砾石细料含水量对其压实性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太原机场新建机坪场道工程快速施工技术研究[D]. 菅超.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静力及渗透特性试验研究[D]. 周江涛.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3]寒区油页岩废渣—粉煤灰土路基的水—水汽—热—力(HVTM)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 李清林. 吉林大学, 2020(08)
  • [4]粗粒土颗粒级配对压实特性影响及颗粒破碎研究[D]. 王查武. 三峡大学, 2019(06)
  • [5]混合土剪切特性试验及模拟研究[D]. 唐建一.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张荣. 长安大学, 2019(01)
  • [7]灞河河道砂砾石料工程性能试验研究[D]. 桑冰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8]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技术及检测方法研究[D]. 史新杰.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9]级配砂砾石基层力学特性及路用性能研究[D]. 李林波.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4)
  • [10]粗粒土掺合料掺合工艺与现场碾压试验研究[D]. 王志强. 长江科学院, 2010(01)

标签:;  ;  ;  ;  

砂石粉含水量对其压实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