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国际家具及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三)

第九届国际家具及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三)

一、第九届国际家具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三)(论文文献综述)

高云鹏[1](2016)在《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与布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一般的发展规律来说,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动力将会随着发展阶段的升级而产生核心驱动因素的转换,即从物质性要素向文化科技等创新要素的转变。而对居民生活而言,则会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对文化精神因素更高的诉求。因而,随着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会逐步提升。对当前阶段的中国发展来说,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资源环境约束及生产成本的提升成为粗放发展模式的掣肘,在"新常态"的总体背景下,唯有创新发展才能突破这一尴尬的中等阶段。同时,随着大多数居民物质生活的富足,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重要。这些现实要素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应研究的展开。但总体来说,现有研究还在发展模式的解析、空间布局的评价及其优化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基于此,论文选择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大连市作为案例城市,主要从基础条件、发展模式、产业链特征和空间布局及其优化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最后从总体上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从内容构成来说,论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研究的准备,包括问题的提出、已有研究的综述和论文相关概念的解释及产业和空间范围的界定、研究方法的明确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第一章绪论,在阐述研究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进行解释,并说明研究的意义。第二章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及对现有研究特点和不足的概括。第三章为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包括概念的解析、理论基础的阐述、论文中文化创意产业具体门类的界定、数据来源及相应研究方法的说明。第二部分为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条件与现状、发展模式的解构、产业链特征的总结以及空间布局特征的分析。具体来说,第四章分析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特点并对其条件进行评价。在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般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状特征,并用定量方法对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第五章对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在总结主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维标准的分析框架,并剖析了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具体门类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第六章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各个门类的基本特征,并对其总体特点和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概括。第七章为空间布局,在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一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概述了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不同门类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集聚特征。第三部分为论文研究的实践指向内容,旨在对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案以及发展模式和产业链方面的对策建议。具体来说,第八章以理想的空间布局模式为参照,提出产业布局的优化方案。第九章在整体上梳理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以及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优化策略。第四部分为论文的结尾部分,从研究的总体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概括了论文的创新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研究发现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上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城市文化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和发展政策等为未来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在发展模式方面,具体不同的产业门类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特点,但总体来说存在市场机制和科技因素作用不够充分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门类在产业链方面也具有差异化的表现,但总体来说表现出了产业链薄弱环节明显以及整体竞争力不高的问题。空间分布方面,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存在与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匹配程度不够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从市场机制和科技因素方面实现发展发展模式的优化,还需要完善产业链和进一步通过集聚区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更充沛的发展动力。论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提出了发展模式的双维标准、产业集聚区分析的指标体系以及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的路径与方法,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但论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包括多元数据带来的数据规范性问题、空间范围在主城区的局限性以及与其他城市和研究结论的对比不足等方面。因此,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突破的基础上,重点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地域性和实践性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艾险峰[2](2011)在《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博览会事业发展至今,其对人类科技文明的传播、思想的交流,以及城市建设诸多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武汉作为近代以来积极参与和率先举办博览会事业的城市之一,在展览业的发展历程上取得过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本文选取晚清至当代以来的武汉博览会事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展开对武汉市博览会事业与武汉城市社会发展的整体研究,以全面把握武汉博览会事业,并谋求使武汉博览会事业更好地为推动地武汉城市社会的发展服务。第一,首先从宏观的层面考察我国博览会事业与城市发展之间互动发展的总体状况。重点考察博览会与城市社会互动发展中对意识形态的塑形,博览会对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塑造城市形象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第二,考察近代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近代,武汉参加了自20世纪初期开始举办的全国性博览会。湖北率先于1909年举办的武汉劝业奖进会,是中国第一次正式的地方性博览会。民国时期在湖北也举办了3次规模较大的国货展览会。博览会与城市社会是互动发展的。在近代,武汉城市社会的发展驱动了近代博览会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博览会事业也促进了武汉城市社会的趋新发展。其作用可从博览会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积极的宗旨和主观愿望,以及博览会的所作所为对城市发展所能起的效用看到。第三,考察建国后1949至1979三十年间展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变动的关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政权和社会都开始发生异质性的发展演化,中国博览会事业也基本如此。新中国博览会事业更多强调展示、交流功能,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为主,成为新政府巩固新政权,强化社会对新政权及社会主义认同的一种手段和工具。综合分析此段时期武汉的展览会,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展览会都被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了。1949至1979三十年间展览会与武汉城市的互动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指武汉城市社会的变动以自上而下的行政督办力量,通过展览会展示出来。同样,这些展览会通过强化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与动员效力,又进一步推动了武汉城市社会的变动。第四,考察1980年代以来会展业与武汉城市社会的互动发展。1980年代后,武汉市一切工作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开展经济建设。近三年来,在“两型社会”战略指针下,大武汉城市圈获得了较大发展。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国大环境变动的影响下,随着武汉经济社会发生的变迁,1980年代后,武汉的诸多展览会也褪去了高度政治化的色彩,基本与经济和商品有关了。1980年代到2000年间,武汉的展览会基本是一种经贸活动,纯属为了推销商品;2000年以后武汉的展览会逐步开始具有独立性,回归博览会之本位,逐渐产生会展行业,形成了会展经济。武汉最有影响的品牌博览会主要是“机博会”、“光博会”、“食博会”和“农博会”。最后,在概述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的总体情况后,阐述了在武汉大力发展会展业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促进武汉博览会事业的优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武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董赤[3](2010)在《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文中认为“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主要思潮与对人们审美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史论性命题。对于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设计文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规律和文化特征,并对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我国设计艺术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设计艺术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由功能至上到功能与审美大体均衡,再到审美逐渐压倒功能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行业,在步入21世纪时,设计艺术在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支撑发展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设计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应当说成就卓着,尤其在室内设计方面。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整体上仍停留在总体的历史性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亟需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历史性反思。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视角和背景下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它是一种对过去30年来室内设计艺术发展的把脉,既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探讨。本文在开篇对所选题题目的有关概念、现实记忆、史学思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介绍。并从八个方面深入研究室内设计艺术的本质规律。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室内设计自觉意识于新时期初始,其室内设计参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和设计师们的思考,也包括作为工艺美术概念下的设计艺术在经济建设中得到的确认。第二章,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内容入手,以改革开放的设计理念,分析室内设计教育较早适应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研究确立专业概念,调整艺术教育结构,加强与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传播设计文化,完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第三章,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对对我国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国内设计界精英们的思考与行动。第四章,主要阐述新时期以来,设计艺术的室内设计在学术上的种种努力,介绍其研究成果,“人的主题”作为设计的本质提出,营建“室内设计”并发展到“室内环境设计”,及竞赛和评价机制的导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新时期以来,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第五章,介绍了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艺术在市场运作中,行业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多年来这一行业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第六章,就室内设计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室内设计本身技术层面的支持所带来的产业化进行把脉,以便于我们从中了解室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传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呈现的引领力量和自身的现代性特征。第七章,重点阐释室内设计由为少数人来享用的艺术走向民间生活,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方式。专业的室内设计推动了设计文化,从而影响了大众审美取向。政府与行业组织也积极地指导室内设计,充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设计与消费、健康与审美,规范与标准等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八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成熟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第九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发展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对我国室内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温故而知新”,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中国的室内实际进一步发展而追求和探索新的方向。

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4](2002)在《第九届国际家具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三)》文中研究说明 图1 客厅家具系列冠军:东莞迪欣家具有限公司获奖产品:圆形餐台主要材料:木、铝、玻璃产品简介:1、利用轴承原理改变以往圆形餐台转动小面板突起不足的缺陷。 2、将直角直线运用在圆形餐台上,既简约又现代。图2 客厅家具系列优秀展品奖:香港皇朝家私集团有限公司获奖产品:2301厅柜主要材料:中密度纤维板

ShenZhen Furniture Guild.[5](2001)在《第九届国际家具、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二)》文中研究说明 图1 卧房家具系列优秀展品奖:深圳太古源酒店家具有限公司获奖产品型号:2006卧室床组主要材料:美国进口胡桃木、胡桃木饰面板产品简介:现代风格与古典家具的完美结合,稳重实用,线条流畅,既有古朴典雅的味道,又不失活泼轻快的感

二、第九届国际家具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九届国际家具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三)(论文提纲范文)

(1)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与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
        1.1.2 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1.1.3 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
        1.1.4 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及新阶段的现实需求
        1.1.5 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框架
        1.2.3 章节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文化产业的概念与内涵
        2.1.2 文化产业的区位与空间布局
        2.1.3 文化产业集聚与集群
        2.1.4 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
        2.1.5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分类
        2.2.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
        2.2.3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2.2.4 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2.2.5 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
        2.2.6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体制与政策
        2.2.7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2.3 研究特点与存在不足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3.1 相关概念
        3.1.1 文化产业
        3.1.2 创意产业
        3.1.3 文化创意产业
    3.2 理论基础
        3.2.1 区位理论
        3.2.2 产业集聚理论
    3.3 本文中具体产业分类及选择
        3.3.1 具体产业的选择
        3.3.2 研究区域的确定
    3.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4.1 数据构成及其来源
        3.4.2 主要研究与分析方法
第四章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条件
    4.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4.1.1 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
        4.1.2 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
        4.1.3 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
        4.1.4 体制与机制的激励与规范作用
    4.2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条件
        4.2.1 丰富的资源与良好的发展基础
        4.2.2 现代的社会观念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4.2.3 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4.2.4 鼓励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
    4.3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4.3.1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4.3.2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门类体系
    4.4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条件评价
        4.4.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件评价的指标构成
        4.4.2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件评价的测算
    4.5 小结
第五章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5.1 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
    5.2 文化创意产业的一般发展模式
        5.2.1 市场主导型
        5.2.2 政府主导型
        5.2.3 资源推动型
        5.2.4 科技驱动型
    5.3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5.3.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资源因素
        5.3.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城市区位因素
        5.3.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消费需求因素
        5.3.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因素
    5.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分析的双维标准
        5.4.1 双维标准模式的构成
        5.4.2 双维标准模式的解析
    5.5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5.5.1 改善民生型主导的文化艺术业发展模式
        5.5.2 结构升级型为主的新闻出版业发展模式
        5.5.3 结构升级与自发生长型兼具的广播、电视、电影业发展模式
        5.5.4 市场选择型的软件业发展模式
        5.5.5 结构升级型的文化创意与会展业发展模式
        5.5.6 自发生长型的旅游、休闲业发展模式
    5.6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总体特征
        5.6.1 政府与产业资源和消费需求的结合是主要动力
        5.6.2 产业发展中的市场机制和科技因素作用存在不足
    5.7 小结
第六章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
    6.1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构成
        6.1.1 产业链的概念
        6.1.2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构成
    6.2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状况
        6.2.1 以消费环节为主的文化艺术业产业链
        6.2.2 局限于地方的新闻出版业产业链
        6.2.3 下游消费环节主导的影视业产业链
        6.2.4 低端环节为主的软件产业产业链
        6.2.5 国际化不足的会展业产业链
        6.2.6 品牌化不足的旅游休闲业产业链
    6.3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链的总体特征
        6.3.1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构成总体完整
        6.3.2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
    6.4 小结
第七章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
    7.1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与基本原则
        7.1.1 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7.1.2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2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空间表现形式
        7.2.1 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与旅游景区
        7.2.2 文化公共服务设施
        7.2.3 点状文化商业服务设施
        7.2.4 孤立式文化创意机构
    7.3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特征
        7.3.1 点状均衡的文化艺术业布局
        7.3.2 分类集中的新闻出版业布局
        7.3.3 中心-外围式的电影业布局
        7.3.4 高度集中的软件业布局
        7.3.5 带状集聚的文化创意与会展业布局
        7.3.6 向心集中的旅游休闲业布局
    7.4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
        7.4.1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构成
        7.4.2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
    7.5 小结
第八章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优化
    8.1 大连市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思路
    8.2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理想"集聚区研究
        8.2.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及其分类
        8.2.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影响因素
        8.2.3 集聚区形成影响因素的量化方法
        8.2.4 集聚区形成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
        8.2.5 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聚合方法
    8.3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问题
        8.3.1 现状产业布局与资源要素分布之间存在错位
        8.3.2 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与现有利用方向之间存在矛盾
        8.3.3 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之间存在差距
    8.4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路径
        8.4.1 依据适宜类型的优化
        8.4.2 依据适宜等级的优化
        8.4.3 依据影响要素的优化
    8.5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
        8.5.1 中山港城历史文化产业集聚区
        8.5.2 西岗传媒文化产业集聚区
        8.5.3 星海会展文化产业集聚区
        8.5.4 沙河口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
        8.5.5 南部海滨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
        8.5.6 黄河路教育文化产业集聚区
        8.5.7 甘井子体育健身文化产业集聚区
    8.6 小结
第九章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9.1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9.1.1 地方文化创意资源尚待深入挖掘利用
        9.1.2 市场机制和科技因素的作用还不够充分
        9.1.3 产业链薄弱环节明显且整体竞争力不高
        9.1.4 产业布局与资源要素存分布在错位
    9.2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
        9.2.1 落实市场机制在发展模式中的基础性作用
        9.2.2 进一步提升科技因素在发展模式中的贡献度
    9.3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
        9.3.1 科学评估产业布局与资源要素的空间匹配关系
        9.3.2 依托不同门类产业集聚区实现空间布局的优化
    9.4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评价及产业链提升的优化策略
        9.4.1 面向市场需求摸底并评价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资源
        9.4.2 强化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并提升整体效率
    9.5 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0.1 主要结论
        10.1.1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条件和潜力较好
        10.1.2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10.1.3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构成总体完整
        10.1.4 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
        10.1.5 未来发展需要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优化
    10.2 论文主要创新点
    10.3 部分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博览会与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的一般性论述
    第一节 博览会与城市社会互动发展中意识形态的塑形
    第二节 博览会与城市经济
    第三节 博览会与城市形象
第二章 近代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
    第一节 近代武汉城市社会之变动推动博览会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近代武汉参加国内外博览会之概况
        (一) 近代武汉参加国外博览会概况
        (二) 近代武汉参加国内博览会之概况
    第二节 近代武汉举办博览会之概况
        (一) 武汉举办博览会之萌芽
        (二) "我华万国博览会之起点"——武汉劝业奖进会
        (三) 民国时期武汉举办的国货展览会
        (四) 民国时期武汉举办的其他展览会
    第四节 近代博览会事业推动武汉城市社会之发展
第三章 1949至1979三十年间展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
    第一节 建国初期武汉社会环境与展览会事业的兴起
    第二节 1949至1979年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的互动影响
        附表(一) 建国初期三十年在武汉举办的中国展览会
        附表(二) 建国初期三十年在武汉举办的外国展览会
第四章 1980年代以来会展业与武汉城市社会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下武汉城市经济社会之变迁
    第二节 1980年代以来武汉博览会事业概况
    第三节 武汉重要展会介绍
        (一) "机博会"
        (二) "光博会"
        (三) "食博会"
        (四) "农博会"
    第四节 博览会对当代武汉城市发展的作用
        (一) 场馆与武汉城市的发展规划
        (二) 博览会与武汉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优势与机遇
        (一)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优势
        (二)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机遇
    第六节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劣势与挑战
        (一)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劣势
        (二)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挑战
    附表:1982—1997年在武汉举办的展览(销)会一览表
结语
    一、对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发展的总体认识
    二、为何要大力发展会展业
    三、如何促进武汉博览会事业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概念话语
    (二) 现实记忆
    (三) 史学思考
一、室内设计的自觉意识
    (一) “十大建筑”与室内装饰艺术的初生
    (二) “国际机场壁画”与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三) “广告”对“工艺美术”设计意识的催生
二、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崛起
    (一) 思想解放与理性回归
    (二) 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室内设计理念的生成
    (三) 室内设计行业的生成与市场化
三、探索中前进的室内设计教育
    (一)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教育
    (二) 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三) 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四、设计艺术的“西学东渐”
    (一) 渐行渐近的国外设计思潮
    (二) 室内设计的现实走向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反思
五、设计艺术的学术拓展与反思
    (一) 概念的确立与演变
    (二) 在交流中日渐成熟的艺术设计
    (三) 实践与理论的互促——室内设计的创作与竞赛
    (四) 室内设计与人的主题
六、走向规范化的室内设计业
    (一) 发展中的行业组织
    (二) 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
    (三) 走向规范的必然选择
七、室内设计的硬件与软件
    (一) 各类相关行业间的互动与实践
    (二) 设计表现与设计艺术的重构
八、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一) 室内设计走向民众生活
    (二) 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三) “发烧”、反思与务实
九、发展期的设计艺术
    (一) 外来经验的本土转换
    (二) 生存的欲求与应对
    (三) 消费时代的室内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第九届国际家具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三)(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与布局优化研究[D]. 高云鹏.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 [2]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D]. 艾险峰.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5)
  • [3]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 董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
  • [4]第九届国际家具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三)[J]. 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 现代装饰, 2002(01)
  • [5]第九届国际家具、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二)[J]. ShenZhen Furniture Guild.. 现代装饰, 2001(06)

标签:;  ;  ;  ;  ;  

第九届国际家具及木工机械(深圳)展览会获奖作品推介(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