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继发性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成人继发性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一、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郑静[1](2021)在《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病和介入治疗分类编码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病和介入治疗操作分类编码。方法查阅心内科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病和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相关资料和文献,根据国际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原则,对病历进行准确的ICD-10和ICD-9-CM-3编码。结果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分类到Q21.2;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分类到Q21.1;室间隔缺损分类到Q21.0;动脉导管未闭分类到Q25.0;肺动脉瓣狭窄分类到Q25.6;二叶主动脉瓣分类到Q23.1;三尖瓣下移畸形分类到Q22.5;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分类到Q23.0;主动脉窦动脉瘤分类到Q25.4;法洛四联症分类到Q21.3。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分类到35.96;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分类到38.85;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分类到35.52;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分类到35.55。结论编码员应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考核,掌握ICD分类原则和编码技能,学习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了解医学新进展,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建立编码质控机制,不断提高编码质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2](2021)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文中指出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畸形, 大多数常见CHD可通过经皮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 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 我国原创的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也成为近年的发展热点, 但是, 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意见仍停留在早期的专家共识阶段。鉴于此, 本指南在充分借鉴全球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参考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 针对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和术后随访等进行规范, 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孙保,程端,李波,贺贵宝,王海峰,阿哈提,伊力亚斯,盛唏,李金鹏[3](2021)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1010例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皮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1 010例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0例、女650例,年龄1~50岁。房间隔缺损692例(中央型603例、合并动脉导管9例、筛孔型80例),卵圆孔未闭116例,室间隔缺损2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132例,肺动脉瓣狭窄3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主肺动脉窗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明确诊断,术中在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由股动脉或股静脉入路以完成治疗。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结果 1 005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失败,在直视下修补,5例患者术后发生封堵器脱落(3例房间隔缺损开胸取伞、修补,1例房间隔缺损在X线下取伞后完成封堵,1例动脉导管未闭开胸取伞并缝扎),2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后肺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室间隔缺损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时分流消失,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周后消失。随访1~24个月,3例筛孔型房间隔缺损1年后复查微量分流,封堵器位置良好,肺动脉瓣跨瓣压差显着缩小,无溶血、心律失常、栓塞、腱索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TTE或TEE引导下经皮股动、静脉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创伤小、无辐射及造影剂损伤,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郑钰龙(Ouch Sokheng)[4](2021)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短期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本课题所在心脏中心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短期并发症及短期疗效与手术安全性的临床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之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短期(术后一周以内)随访,对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分析,讨论各类并发症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具体内容包括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房间隔缺损具体情况(缺损周围边缘情况、是否为多孔型缺损及合并房间隔膨出)、封堵器大小、术后并发症等;2.比较术前及术后短期内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变化(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2.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短期(术后一周以内)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离散度,分析P波离散度变化以及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3.统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短期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出现新发心律失常、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的因素。[结果]1.200例患者基线特征分析:男性59例(29.5%)、女性141例(70.5%);汉族125例(62.5%),少数名族75例(37.5%21例(10.5%)合并高血压,4例(2%)合并糖尿病,3例(1.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1例(0.5%)合并脑梗,6例(3%)合并房颤。2.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对比术前和术后一周以内心脏超声指标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发现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右心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较前缩小,肺动脉收缩压(PAS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响心脏超声指标变化的因素分析,(1)与植入封堵器直径<30mm者相比,封堵器直径>30mm患者的LVEDV缩小、PASP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有合并症的(ASD)患者术后LVEDV、LVESV改善情况明显大于无合并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SD)封堵术后患者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波离散度变化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术后并发症统计分析:(1)22例(11%)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分别为房性早搏6例(3%),1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4%),窦性心动过缓4例(2%);室性早搏2例(1%);(2)11例(5.5%)出现残余分流;(3)其他:1例(0.5%)出现血管穿刺并发症动静脉瘘,4例(2%)出现心悸、胸闷、头痛等不适。6.新发心律失常患者与心脏超声指标,P波离散度变化,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1)术前-术后LVESV差值与新发心律失常有关,即发生心律失常患者术前-术后LVESV差值大于未发生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发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术前、术后肺动脉收缩压差值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而新发心律失常与P波离散度变化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术后出现残余分流与房间隔缺损是否合并膨出、是否为多孔型缺损、以及下腔残边≤5mm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团队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手术安全性较高:未出现封堵器脱落、严重心律失常以及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中房性早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细小残余分流较多见;细小残余分流与下腔边较短、多孔缺损及合并房间隔膨出相关。2.(ASD)封堵术后短期内(一周以内)心脏超声指标(LVEDV、RAD、RVD、LVED、PASP)和P波离散度即刻有变化;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脑梗的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以及缺损较大(缺口>30mm)的患者封堵术后短期内心脏超声指标变化明显。3.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36mm、下腔残边和(或)后下边<5mm的(ASD),可能并非封堵的绝对禁忌症;但下腔残边≤5mm与细小残余分流相关,需要综合评估患者房间隔缺损的情况。

陈远远[5](2020)在《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前筛选及术中监测中的作用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并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常规切面及胸骨旁间隔切面联合扫查后诊断为房间隔缺损(ASD)的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研究胸骨旁间隔切面在ASD封堵治疗术前筛查及术中监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通过TTE常规切面和胸骨旁间隔切面扫查后诊断为ASD的患者,收集术前、术中及术后1周内心脏超声资料和采取的治疗方式,来分析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术前判断ASD大小、形态、周围残余组织情况中的应用价值,及测得ASD最大直径与选择封堵器型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研究共纳入189名患者,术前均清晰获得胸骨旁间隔切面图像,并根据常规切面和胸骨旁间隔切面诊断出继发孔型ASD,原发孔型ASD,静脉窦型ASD三种类型。2.行ASD封堵治疗的患者154名,均为继发孔型ASD,术中经TTE进行监测,2名患者术中未成功完成封堵改为外科修补治疗,手术成功率98.70%。原发孔型、静脉窦型ASD,19名巨大型ASD,3名双孔或多孔型ASD以及1名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成功完成外科修补治疗。所有诊断均在术中获得确认。3.封堵治疗患者术前经胸骨旁间隔切面测得ASD最大直径与术中封堵器型号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TTE常规切面联合胸骨旁间隔切面可以较好的显示房间隔缺损的形态、位置、数目、大小和周围毗邻结构关系,在术前筛选和术中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封堵器型号选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第二部分TTE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随访中的作用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术前通过TTE胸骨旁间隔切面扫查并确诊为ASD的患者在封堵治疗前后的基本资料、心脏超声相关数据,研究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术前经TTE胸骨旁间隔切面扫查后诊断并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患者89名。收集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心脏超声数据,术后随访的心超数据,来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心超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1.术后使用TTE进行随访,随访中1名患者出现封堵器移位,2名患者出现少量残余分流,5名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液。2.通过比较封堵手术前后TTE的检查结果,发现右室、右房内径、室间隔厚度、主肺动脉内径和肺动脉压力在术后3月内明显缩小或下降。左室内径在术后3月内明显增大,左房内径在随访中无明显改变。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3月内有所增加,二三尖瓣反流程度在术后3天内得到改善。结论:TTE在评价ASD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心脏结构的变化上具有重要作用。

郭怡萍[6](2020)在《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房间隔缺损是由房间隔发育不良引起的左、右心房间的交通异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为最新的封堵方法,具有避免X线照射、无需开胸的优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全程实时动态角度引导,能近距离观察心内结构,不受胸部声窗条件限制,清晰的显示房缺类型及残端情况,明确房间隔膨胀瘤或多孔型缺口,对缺口距后下缘间隔的视野暴露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婴幼儿在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术的临床价值。目的对比TE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相比X线下封堵及经胸小切口的对照研究及术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已实施TEE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研究组(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1(X线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2(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每组随机各抽取20例,三组患者年龄均在1至3岁之间,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所有病例均提示房间隔继发孔型缺损,且无其它心脏畸形及各器官功能障碍。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心功能评价、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研究组: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术中TEE发现残缘较柔软,难以支撑封堵伞,改为外科修补;成功的19例中有1例存在1 mm的残余分流,1例提示心包积液,均在出院后复查完全消失。对照组1: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封堵伞型号大,影响瓣膜活动,封堵失败;成功的19例中1例出现残余漏,更换封堵伞后成功,另1例提示边缘2.mm的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对照组2:成功20例,其中1例术后提示心包积液,3个月后复查消失;另1例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期间逐渐吸收。2.研究组与两组对照组相比,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与对照组1的住院时间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小于对照组2;研究组术后无明显创伤,术中无X线摄入,且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最快。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穿孔、感染死亡以及封堵伞移动脱落的现象。3.研究组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心功能,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示心功能状态较好,结果分析表明,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术后复查封堵伞位置好,在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复查白细胞,密切观察化验室指标。对照组2术后复查发现部分患儿表面创口处存在炎性瘢痕增生。结果表明研究组住院天数最短、左室收缩功能状态最显着,P<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随访1-3月后无死亡病例发生,无封堵器栓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显着,术中避免了X线摄入对身体的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结合TEE抗干扰性强,术中图像清晰的优势,是一种简单、安全、可行的新型微创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丁诗力[7](2020)在《房间隔缺损的经胸与经皮封堵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经胸与经皮封堵治疗,通过分析术前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比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优缺点,为选择微创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经微创手术封堵的患者,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经胸组患者接受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经皮组患者接受放射线引导下经皮导管封堵。根据术前、术后的心脏超声、心电图、胸片检查结果,收集患者年龄、体重、住院时间、费用、缺损直径、使用封堵器直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15例。经胸组161例,经皮组154例。两组患者的房间隔缺损直径及使用封堵器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经胸组封堵失败3例,经皮组封堵失败1例,手术成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年龄、体重,经胸组小于经皮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住院费用经胸组低于经皮组(P<0.05),手术时长及住院天数经胸组长于经皮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经胸组胸腔积液、气胸及肺部炎症明显高于经皮组(P<0.05),但是残余分流、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瓣膜返流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尽管经胸及经皮方式均能有效、安全的封堵房间隔缺损,但经胸在年龄、体重上有更广泛的适应范围,更易于开展,在胸腔积液、气胸及肺部炎症发生率较高,经皮封堵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较快,但费用较高。

赵丽丽[8](2019)在《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经皮封堵的单纯继发性ASD患者17例,同时由我院行经典X射线(X-ray)引导下ASD封堵术的患者中按照TTE组的技术成功患者性别、年龄及BMI以1:1进行配对出1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引导方式的不同,我们将患者分为TTE组和X-ray组。TTE组患者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由TTE引导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X-ray组则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通过X射线引导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用封堵伞将ASD封堵后,即刻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来查看有无残余分流、封堵伞形态是否饱满位置是否合适等。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门诊复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查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TTE组中,16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封堵成功。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体重相对较重,声窗显影不够清晰等原因中转经X-ray封堵成功;1例儿童患者术中出现心包积液,紧急给予心包穿刺引流后中转经X-ray封堵成功;1例由于声窗显影不清晰中转经X-ray封堵成功。1例患者封堵失败,术中发现为多发房缺,封堵后存在4-7mm残余分流,撤出封堵器。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SD直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心律失常、外周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TTE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不仅能避免X射线损伤,而且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侯春娟[9](2019)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2例报道》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06月至2019年1月52例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ASD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通过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侧胸壁开三孔,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ASD修补术。结果:本研究共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正中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大出血等情况,手术时长161-440min,平均(269.82±51.47)min,体外循环转流时间50-230min,平均(139.38±36.3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6-198 min,平均(79.49±29.0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5-37h,平均(15.20±6.14)h,术后重症监护时间14-77.5 h,平均(40.11±14.48)h,术后住院天数5-15d,平均(7.8±2.2)d出院。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9例,术后三尖瓣返流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后自动复跳50例,室颤2例,经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剖胸探查止血1例,为胸腺组织损伤渗血所致,予缝扎止血。术中1例股动脉断裂,经修补后愈合满意。伤口脂肪液化1例,经过规律换药后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检查,未发现残余分流。术后随访122个月,无残余分流、插管部位血肿、下肢感觉运动异常、脑部栓塞、液气胸、肺不张等并发症,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在完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结果满意,符合外科手术日益微创的理念,能使患者较快恢复正常生活。手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杨倩[10](2019)在《超声引导下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经超声引导下封堵术与传统外科手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经超声引导下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应证、安全性及可行性,为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行ASD及VSD外科治疗病例共64例:传统手术共45例(ASD:38例,VSD:7例);超声引导下封堵19例(ASD:15例,VSD:4例)。所选病例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心电图、胸部CT或胸部正侧位片等检查确诊并排除手术禁忌,部分老年患者术前常规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病例纳入标准主要有: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未合并其他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2.所选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记录、病程记录等数据均能够如实查到,超声心动图的复查也在我院完成;3.封堵治疗组所用封堵器均由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公司生产。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全或检查由外院进行;2.患者合并其他需要外科治疗的心脏畸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房、室间隔缺损大小等),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体外循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呼吸机通气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及术后并发症(残余漏、气胸、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切口液化等)。统计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传统手术组与封堵治疗组相比,术前体重方面有差异,封堵治疗组体重(49.5±22.2)Kg,传统治疗组体重(55.5±15.0)Kg;封堵治疗组年龄(30.3±20.9)岁,传统手术组年龄(36.7±17.7)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封堵组治疗缺损直径(ASD:9.2±3.0 mm,VSD:2.4±0.6 mm);传统手术组缺损直径(ASD:22.2±9.9 mm,VSD:9.1±4.7 mm)。传统手术组术中常规行全麻下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术中阻断主动脉,据凝血指标输注血小板等改善术后凝血情况,出血量封堵治疗组(15.8±9.9)ml,传统手术组出血量(358.7±187.2)ml;封堵治疗组术中均无输血,传统手术组输血量(719.4±452.6)ml。术后常规进入重症医学科观察,封堵治疗组呼吸机通气时间(5.5±4.2)h;传统手术组呼吸机辅助时间(20.5±7.0)h。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封堵治疗组1例封堵失败,另择期行开胸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94.8%,较传统手术组成功率(100%)低,分析原因为主动脉瓣侧缺损边缘不足。传统手术1例因术后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治疗;封堵治疗组术后无残余分流,传统手术组房间隔及室间隔术后各有1例少量残余分流,残余分流率4.4%,均行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传统手术组术后出现气胸、切口液化、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封堵组。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间隔及室间隔经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无需行体外循环,术中无大量血液丢失,无需输血改善患者凝血及贫血,手术安全性更高,风险更小。与传统手术相比,封堵治疗无需开胸,切口更小,术后无切口脂肪液化,无胸廓畸形,更符合当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患者身心负担。封堵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更加低廉,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优于外科手术组治疗。随着封堵技术提高、封堵材料的进步,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必将为间隔缺损的治疗提供更理想的方案。

二、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病和介入治疗分类编码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类型及ICD-10编码
    1.1 房间隔缺损
    1.2 室间隔缺损
    1.3 动脉导管未闭
    1.4 肺动脉瓣狭窄
    1.5 二叶主动脉瓣
    1.6 三尖瓣下移畸形
    1.7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1.8 主动脉窦动脉瘤
    1.9 法洛四联症
    1.10 艾森门格综合征
2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ICD-10编码
3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法及ICD-9-CM-3编码
    3.1 球囊瓣膜成形术
        3.1.1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
        3.1.2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
    3.2 经导管封堵术
        3.2.1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3.2.2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3.2.3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4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ICD-9-CM-3编码
5 讨论

(4)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短期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筛选和术中监测中的作用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术前筛选结果
        2.2 内科封堵治疗筛选情况
        2.3 外科修补筛选情况
        2.4 手术结果
        2.5 ASD直径与封堵器直径之间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TTE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随访中的作用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封堵手术结果
        2.3 术后并发症
        2.4 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创新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食管超声引导治疗房间隔缺损相关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房间隔缺损的经胸与经皮封堵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8)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9)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2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继发性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超声引导下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研究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进展
        1.房间隔缺损直视下修补术
        2.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病和介入治疗分类编码探讨[J]. 张帆,郑静. 中国医院统计, 2021(06)
  • [2]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38)
  • [3]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1010例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J]. 孙保,程端,李波,贺贵宝,王海峰,阿哈提,伊力亚斯,盛唏,李金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1(08)
  • [4]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短期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D]. 郑钰龙(Ouch Sokheng).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陈远远. 浙江大学, 2020(02)
  • [6]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D]. 郭怡萍.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房间隔缺损的经胸与经皮封堵的对比研究[D]. 丁诗力.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8]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D]. 赵丽丽.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9]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2例报道[D]. 侯春娟.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10]超声引导下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D]. 杨倩.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成人继发性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