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润土垫层在垃圾填埋场工程中的应用

膨润土垫层在垃圾填埋场工程中的应用

一、膨润土垫在垃圾填埋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瑶[1](2021)在《针对垃圾填埋场—膨润土乳化沥青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垃圾填埋场的渗漏问题日益严重,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个主要方面。垃圾填埋后会产生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单独使用天然黏土作为填埋场基底材料,其强度较低且抵抗化学腐蚀的能力较差,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于新型材料的研究意义重大。膨润土乳化沥青是较好的防渗材料,且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膨润土乳化沥青中的膨润土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渗滤液中的重金属离子且水泥水化后有较高的强度。本文以膨润土乳化沥青与水泥改性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两者对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与渗透性的影响,以及机理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膨润土乳化沥青的制备:首先,对乳化时间、PH值、温度以及油水比范围等试验条件进行确定;其次通过加入不同掺量的膨润土、不同种类的活性剂与稳定剂制备乳化沥青,并测定乳化沥青粘度、储存稳定性、蒸发残留物软化点、针入度等,最终确定选用聚乙烯醇作为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OP-10作为活性剂来制备乳化沥青;最后采用正交试验,通过对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软化点、针入度与延度的检测,以此来确定乳化剂用量、活性剂用量与沥青固含量,最后制备出性能较好的乳化沥青。(2)作为填埋场基底材料,不仅要满足规范规定的渗透系数要求,还要具有一定的抗压与抗剪性。采用不同掺量的膨润土乳化沥青、水泥,与不同养护龄期下,对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试验,并对剪切结果进行拟合。最后通过试验数据得出抗压强度、抗剪强度、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水泥掺量与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乳化沥青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将不同水泥掺量与膨润土乳化沥青掺量的试件分别在污水与清水中养护,研究在不同养护龄期下材料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水泥与乳化沥青对增强黏土性能的作用机理,得出膨润土乳化沥青与水泥的加入可以提高黏土的渗透性,且在污水中养护情况下,膨润土乳化沥青的加入可以抵抗部分重金属离子的侵蚀。通过本文的研究认为,膨润土乳化沥青可以用于垃圾填埋场衬层中,与水泥作用可起到对填埋场基底的固化与防渗特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垃圾填埋场基底工程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开发膨润土乳化沥青的一种新用途,并且通过试验得出的数据与结论可以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卢普伟,万小明,王冲[2](2020)在《热带地区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施工技术》文中指出以斯里兰卡科伦坡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为依托,对垃圾填埋场防渗技术进行研究,并对膨润土垫和HDPE土工膜施工技术、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控制要点进行阐述。工程应用表明,膨润土垫+HDPE土工膜+压实防渗黏土的复合防渗衬垫系统防渗效果良好。

叶辽羽[3](2020)在《基于填埋场衬垫系统的土工合成材料与粘土的界面剪切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城市化现象集中,城市中产生的垃圾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处理卫生垃圾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填埋法,这也促使我国大中小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卫生填埋场建设。然而,卫生填埋场由于具有多层防渗系统,而且防渗系统各层材料拉伸特性及界面抗剪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不同防渗层之间的界面剪力传递机理非常复杂,同时也造成了当采用多层复合衬垫作为防渗层时,填埋场在设计上的困难性。本文以填埋场衬垫系统中的土工合成材料和改性压实粘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粘土与土工合成材料之间的界面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变化规律,进行了土工膜与土工织物之间的界面剪切试验和界面蠕变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变化规律以及蠕变曲线变化规律,并确定材料之间的直剪摩擦系数、界面似粘聚力、界面摩擦角等相关参数,得出衬垫系统中各层之间的峰值剪切应力,这些参数可以为衬垫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提供一个参考。本文主要工作和相应的成果如下:(1)为了研究不同矿物成分的改性粘土与土工合成材料之间的界面剪切力影响,利用改进的直剪仪,对改性粘土与土工合成材料之间进行界面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当法向应力较低时,主要表现为两个阶段,弹性阶段、稳定阶段,在较高的法向应力三种粘土均存在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应变软化阶段、稳定阶段。其中光滑土工膜应变软化现象明显,柱点土工膜与无纺土工织物应变软化现象不太明显。柱点土工膜与无纺土工织物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衬垫系统界面的摩擦性能,缓解应变软化现象,在法向应力较高时峰值剪切力约是光滑土工膜的两倍,柱点土工膜与无纺土工织物界面摩擦性能接近。对于有纺土工织物,粘土-土工织物界面的界面剪切摩擦性能主要受土体类型和法向应力的影响,是影响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通常在较低的正应力下触发“滑动”,在较高的正应力下触发“滑动+耕作”。耕作现象是土工织物织构开裂的主要原因。加载方向对土工织物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界面剪切应力行为,其中加载方向为垂直的情况比平行的情况更难以抵抗剪切力,因为当采用垂直加载方向时,有纺土工织物容易出现裂纹,裂纹随着剪切力和剪切位移的增大扩展将会破坏有纺土工织物结构,降低有纺土工织物刚度。较高的层间摩擦不仅可以减小有纺土工织物与层间的相对滑移,而且可以增强有纺土工织物的抗剪能力。因此,应力-位移曲线将得到改善。除此之外,通过试验测得不同土工织物与粘土界面之间的似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可作为工程参考。(2)填埋场复合衬垫系统中,土工合成材料与土工合成材料之间的界面摩擦性能最弱,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的土工膜与土工织物之间的长期界面摩擦性能,通过改变土工膜的种类,土工织物的种类以及有纺土工织物的加载方向,对土工膜与土工织物界面进行界面剪切试验以及界面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光滑土工膜底座时,土工织物剪切位移曲线与粘土的相似,但是界面剪切强度远远低于光滑土工膜与粘土的剪切强度值,无纺土工织物、有纺土工织物经线纹理与加载方向垂直和平行,它们的界面剪切力应力应变曲线形式也相近。柱点土工膜与土工织物之间的应变软化现象不太明显,主要表现为弹性阶段和稳定阶段,即开始剪切时,剪应力迅速增大并达到峰值强度,然后随着位移的增加趋于稳定。采用柱点土工膜时界面剪切峰值强度有了较大提高。土工合成材料界面蠕变方面,无论是光滑土工膜还是柱点土工膜,在较高应力状态下都会出现等速蠕变模式,即位移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且速率相等;在相近的剪切应力下,采用柱点土工膜与无纺土工织物能够降低其蠕变速率,但降低不多。柱点土工膜+有纺土工织物(平行)与柱点土工膜+有纺土工织物(垂直)的蠕变曲线形态有所差异,主要原因为随着剪切时间的增加,在水平剪切力作用下,下表面的柱点土工膜将会拉拽着有纺土工织物界面,使其纹理结构产生微小的开裂,因此容易产生较大的位移。

龙啸云[4](2018)在《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工布是一种以纤维或者成纤聚合物为原料,采用针刺、纺粘、机织等纺织手段制备而成的产业用纺织品。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老化、过滤、防护及排水等性能良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土木工程中,如:垃圾填埋场、矿山、隧道等领域。在垃圾填埋场中,土工布是防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被用来将土工膜与垃圾土隔离开,防止土工膜被垃圾土中的尖锐物品刺穿或割裂,以起到保护土工膜的作用。然而,垃圾土中的有机物分解、自然降雨、地震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垃圾填埋场边坡上覆垃圾土有沉降趋势或发生沉降,使得土工布受到巨大拉力而断裂,引发垃圾填埋场局部甚至整体失稳,造成有毒有害废液渗漏,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制备一种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以减小土工布在垃圾填埋场边坡上使用时所受到的拉力,提高其防断裂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首先对土工布在垃圾填埋场边坡上的受力规律及其界面剪切机理进行了分析。再采用硼酸三甲酯对聚四氟乙烯微粉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机理和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改善聚四氟乙烯固体润滑层的润滑性能。最后制备了一种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并分析了其表/截面形貌、力学性能、界面剪切机理、耐久性和防断裂可靠性。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土工布在垃圾填埋场边坡上受力规律的分析,推导了其随边坡角度变化的受力方程,并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抗老化聚丙烯短纤针刺土工布在垃圾填埋场边坡上的受力规律及界面剪切机理,提出了制备一种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以减小土工布在垃圾填埋场边坡上使用时所受拉力的研究思路。结果表明:垃圾土/土工布界面摩擦角大于土工布/土工膜界面摩擦角且两者差异较大,是土工布在垃圾填埋场边坡上受到巨大拉力而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垃圾土/抗老化聚丙烯短纤针刺土工布界面剪切力主要由两接触面的相对运动以及较弱的分子间吸引力引起的。(2)若聚四氟乙烯微粉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粘结性,则可以均匀分散在水性树脂乳液中且和树脂形成较强的粘结强度,提高聚四氟乙烯固体润滑层的润滑性能。因此,基于对聚四氟乙烯表面粘结机理的分析,采用硼酸三甲酯为表面改性剂以提高聚四氟乙烯微粉亲水性和粘结性,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同时,考察了硼酸三甲酯改性对聚四氟乙烯固体润滑层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三甲酯与聚四氟乙烯微粉以配位键相粘结,且硼酸三甲酯水解后使得聚四氟乙烯微粉表面出现大量羟基,可以有效地改善聚四氟乙烯微粉亲水性和粘结性以及聚四氟乙烯固体润滑层的润滑性能。(3)研究了硼酸三甲酯浓度、溶液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改性聚四氟乙烯微粉亲水性和表面元素组成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硼酸三甲酯改性聚四氟乙烯微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因素均对改性聚四氟乙烯微粉的亲水性和表面元素组成有较大影响,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所制得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微粉亲水性较好。(4)采用改性聚四氟乙烯微粉和水性氟碳树脂乳液为主要原料,以抗老化聚丙烯短纤针刺土工布为基材,制备了一种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并对其表/截面形貌、力学性能以及界面剪切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润滑层中聚四氟乙烯微粉质量分数和乳液粘度对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表面形貌及其与垃圾土之间的界面摩擦角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表面形貌良好,润滑作用明显,其由聚四氟乙烯固体润滑层、过渡层和土工布层三部分组成,拉伸性能满足应用要求。垃圾土/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界面剪切力主要由两者表面的粗糙峰相对运动所引起的,界面中的分子间吸引力几乎为零。(5)对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的耐久性和防断裂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垃圾土/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界面摩擦角及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表面形貌的耐光、耐酸碱、耐氧化和耐金属离子稳定性。同时,还考察了边坡角度、水平侧向压力系数对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防断裂可靠性。

张春华[5](2018)在《填埋场复合衬垫污染物热扩散运移规律及其优化设计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填埋场内部的高温有效的减少了有机污染物击穿衬垫系统的时间,而土工膜上的漏洞和褶皱则是含有土工膜的复合衬垫失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准确计算温度和褶皱等参数对污染物在衬垫系统中运移的影响,是有效评价衬垫系统服役性能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填埋场渗滤液的组分和垃圾填埋场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不同环境问题的诱发因素。研发了测试有机污染物在土工膜中运移参数的测试装置,研究了温度场对填埋场衬垫系统防污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温度梯度作用下污染物在土、土工膜(GMB)和土工复合膨润土垫(GCL)中的运移规律;获得了污染物在这3种材料中的热扩散系数、复合衬垫界面导水系数和土工膜褶皱等重要参数的取值范围,给出了与漏洞相连的褶皱长度与平坦土工膜上的漏洞频率的等效关系。对考虑热扩散作用下污染物在衬垫系统中的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热扩散作用下污染物在压实黏土衬垫(CCL)中的一维扩散解、水头作用下污染物在CCL中的一维热扩散-对流解和污染物在GMB/CCL复合衬垫中的一维热扩散-对流解。基于得到的解析解,采用蒙特卡洛分析方法揭示了渗滤液水头、索雷特系数、.温度和土工膜上水力连通的褶皱长度等参数对衬垫系统防污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氯离子背景浓度的填埋场最大垃圾体荷载计算方法。基于获得的解析解,提出了填埋场压实黏土衬垫CCL和复合衬垫厚度优化设计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双酚A在土工膜中的运移参数;利用Batch实验研究了双酚A在黄土和黄土-膨润土混合土中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双酚A在土工膜中的分配系数和扩散系数分别为1.4和6.32×10-15m2/s,这说明土工膜对双酚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扩散屏障。Batch实验结果表明,黄土中添加膨润土以及提高环境温度都可以提高土样对双酚A的吸附能力;掺入10%膨润土的土样对双酚A的吸附能力提高了 1.95~2.18倍;环境温度由25℃升高到45℃时,土样对双酚A的吸附能力提高了 2.33%~26.52%。(2)得到了热扩散作用下污染物在CCL中的一维扩散解析解,考虑了 8种不同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浓度条件下CCL的平均扩散度。利用该解分析了温度和索雷特系数对污染物在CCL中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垃圾填埋场CCL的设计时,即使在衬垫层顶底部温差只有30℃,热扩散作用的影响仍需考虑在内。(3)建立了污染物在CCL中的热扩散-对流模型并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解。基于该解析解分析了渗滤液水头、温度和索雷特系数等参数以及底部边界条件对污染物在CCL中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作用对污染物在CCL中运移的影响远大于热扩散作用。只有当索雷特系数较大(ST=5×10-2K-1),且CCL顶部和底部的温差达到40℃以上时,热扩散作用对污染物在CCL中运移的影响才值得被考虑(>10%)。(4)得到了考虑热扩散作用下污染物在GMB/CCL复合衬垫中运移的解析解。利用蒙特卡罗法对影响污染物在GMB/CCL和GMB/GCL/AL复合衬垫中运移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褶皱长度由100m增加到1000m时,污染物在复合衬垫的底部浓度和通量分别增加了 9.8和49.6倍。甲苯和双酚A在GMB/CCL复合衬垫的击穿结果表明,渗滤液水头和土工膜上褶皱长度较低时(例如分别低于0.3m和200m),甲苯的击穿浓度明显高于双酚A(最高相差3.25倍);当渗滤液水头和褶皱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分别为3m和500m时),两者的击穿浓度没有差别。(5)基于POLLUTEv7软件,提出了在不同氯离子背景浓度下填埋场的最大垃圾体荷载的计算方法。考虑渗滤液水头和氯离子的初始浓度随填埋场荷载线性变化,氯离子的击穿年限为50年。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氯离子背景浓度下,由1.5mmGMB+0.75mCCL+3mAL组成的单层复合衬垫系统的填埋场最大垃圾体荷载为109.3×103~130.5×103m3/ha,而由2层GMB+CCL复合衬垫组成的双层复合衬垫系统的填埋场最大垃圾体荷载则为254.4×103~422.65×103 m3/ha。得到了单层和双层复合衬垫的最大垃圾体荷载与氯离子浓度的线性定量关系式。(6)基于已有的污染物在CCL衬垫和GMB/CCL复合衬垫中运移的解析解,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得到了填埋场衬垫系统中CCL厚度设计的简化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考虑了渗滤液水头、污染物种类、击穿标准以及阻滞因子的简化计算公式。并利用该方法对杭州天子岭和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衬垫层进行了优化设计和衬垫厚度的计算。

胡伟[6](2018)在《沟谷型垃圾填埋场复合衬里界面剪切特性与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Municipal Solid Waste简称MSW)的产量急剧增加,将垃圾土在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是解决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为了防止填埋场中产生的滤液、废气向周围环境中迁移,通常在填埋场的底部设置由土工合成材料与压实粘土组成的复合衬垫系统。由于对MSW的工程性质和复合衬里界面的剪切特性认识不够,填埋场失稳在世界各国相继发生。为了对垃圾填埋场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合理参数,本文系统研究了MSW工程性质和复合衬里界面剪切特性,并建立考虑垃圾坝作用的四楔体模型,对填埋场进行稳定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选用湘潭双马垃圾填埋场一期填埋区垃圾土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组成、密度、含水率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自制大型直剪仪进行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直剪试验。研究发现MSW组成成分复杂,密度为小于普通土,所测得含水率小于新鲜垃圾,且变化也不是很大;浸水前后,MSW的剪应力-位移曲线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重塑MSW的抗剪强度指标为:c=41.80kPa,φ=28.39°;饱和重塑MSW的抗剪强度指标为:c=41.11kPa,φ=27.12°,表明水对MSW的抗剪强度特性影响很小,这是因为城市生活垃圾中以密度较小的塑料和纤维材料为主,MSW的强度特性主要取决于这些材料的“加筋”作用。(2)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水平界面剪切试验装置,对垃圾填埋场复合衬里界面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虑了相邻土工合成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复合衬里防渗系统各界面中,土工膜/GCL界面内摩擦角最小,土工布/土工膜界面次之;饱水状态下由于水的“润滑”作用,各界面的内摩擦角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土工膜/GCL界面降幅最大,降低30.98%,土工布/土工膜界面次之,降低29.66%。土工布/土工膜界面和土工膜/GCL界面为垃圾填埋场潜在的失稳界面。(3)考虑垃圾坝和同一坡面破坏面转移的影响,建立考虑垃圾坝作用的四楔体稳定性分析模型,将填埋场分成五个部分,对各个楔体分别进行静力平衡分析并建立平衡方程,采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安全系数,最后分析MSW抗剪强度参数、垃圾坝、复合衬里界面强度参数以及填埋底部基础参数对填埋场沿着底部复合衬里薄弱面平移滑动的影响。

叶智英[7](2018)在《湘潭市双马垃圾场稳定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也日益加剧。目前,填埋场逐渐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经济且有效的垃圾处置方式。填埋场的稳定性对其经济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针对填埋场的稳定性进行深一步地研究分析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已完成的试验数据,本文将对填埋场从结构构造、类型、失稳的模式及其原因、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分析的方法进行介绍;结合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选用FLAC3D软件,针对填埋场沿底部衬垫系统滑动的特殊性,在已做试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整个填埋场的稳定性以及局部的稳定性,对湘潭市双马垃圾填埋场填埋过程及封场后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预报。然后采用理正岩土,建立不同工况模型,该模型也考虑了沿底部衬垫系统滑动的影响,分别沿土工布-土工膜,土工膜-GCL;同时计算了暴雨工况下填埋场的稳定性,以及对该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与施工给出指导性建议。

王霄峰[8](2017)在《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封场方案设计》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的运行与现状,提出了其进行封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定本文对于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封场研究中的填埋场基本情况、封场治理工艺、封场技术的选择、封场方案的确定、污泥场封场方案等方面的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结合了目前国内外封场工程现状,采用了资料搜集、现场调研、理论计算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封场的总体方案及设计进行探讨,确定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旧场)封场技术为复合覆盖技术。整个封场工程由堆体整形、终场覆盖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系统、雨水导排系统、渗沥液导排及处理系统、生态恢复系统、建构筑物和场区辅助工程等组成。堆体整形按要求填埋场边界设置锚固平台,宽5.0m;在填埋场垃圾堆体标高25.00m处开始形成顶部坡脊高。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结构由透气层、防渗层、排水层、植被层组成,由垃圾堆体表面至顶部表面依排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系统需要采用主动导排方式对填埋气体进行导排。雨水导排系统在原填埋场雨水导排及防洪系统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形成场外雨、洪水截留和场内雨、洪水导排的复合型雨水导排及防洪系统。针对本垃圾填埋场污泥池的特性,本次研究确定采用软基工程中普遍采用的“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对本垃圾填埋场的污泥进行处置。通过研究,本文提出的相关问题的解决设计方案,其目的在于,改善原垃圾填埋场的恶劣环境,整体提升环境品质,秉承生态、自然、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打造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生态公园,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更美好的休闲活动场所。

王洁[9](2017)在《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 ——以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垃圾日益增多,生活垃圾填埋场数量逐步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日益逼近城市中心。此外,生活垃圾填埋场服务年限短暂,我国大量生活垃圾填埋场即将面临封场。面对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趋势,如何改造和利用完成历史使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课题以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范畴,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状况入手,分析垃圾填埋场的研究趋势。基于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相关概念、场地特征的明析,比较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改造方向,分析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的难点。通过SWOT法,分析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内部优势和劣势,及外部机遇与威胁,提出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设计策略:规划构思、分期建设、特色营造和安全优先。从生活垃圾降解过程和群落演替规律入手,满足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和大众需求的变化,着重分析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分期建设的必要性,明确各时期的主要任务。接着,以分期建设为线索,从景观各要素着手,具体阐述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的设计思路和工程方法。最后,对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进行设计性研究,按景观化准备期、初始恢复期、基础园林期和景观丰富期的顺序,将理论落实于实践,以期为我国以后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徐琳琳[10](2016)在《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景观公园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垃圾所带来的问题: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地资源消耗及景观生态破坏已成为影响城市生态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我国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主要以填埋的方式为主,城市废弃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倡导绿色生活,优化人居环境品质,垃圾填埋场的处理问题就成为环境问题的一个很大难题。废弃垃圾场的改造绝不能仅仅只是封场关闭,而是要真正的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场地的历史性、人本因素等进行环境的生态恢复和景观改造,从根本上改变场地废弃的性质,使场地重生。但是,在垃圾填埋场改造的过程中,由于技术落后,条件限制,缺乏科学的规划等种种原因导致垃圾场的生态建设工作仍然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以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为例,通过对垃圾污染的工程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环境修复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废弃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进行城市公园的改造所面临的景观修复核心要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借鉴国内外垃圾场封场后公园建设的成功案例,结合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现状分析进行全面阐述,提出“工程修复+植物修复”的生态恢复新思路既确保了垃圾堆体的稳定性,解决了垃圾场结构、地形、沼气、渗滤液等修复核心要素对公园建设安全性的威胁,又通过植物修复手段,逐渐恢复垃圾场的土壤功能,通过人工干预重建垃圾废弃地的生态循环,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垃圾场改造成城市公园是城市废弃地再利用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恢复模式,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利用工程技术与生态恢复手段,借鉴垃圾场改造成城市公园的成功经验,结合场地历史条件,提出具体的景观改造设计原则及理念。通过改善三道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生态环境,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力图将三道垃圾填埋场将建设成为一个集“环保宣教基地”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

二、膨润土垫在垃圾填埋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膨润土垫在垃圾填埋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针对垃圾填埋场—膨润土乳化沥青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膨润土乳化沥青发展现状
    1.3 垃圾填埋场防渗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1.4 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的介绍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案
    2.1 引言
    2.2 主要原材料
    2.3 试验仪器
    2.4 试验方案
        2.4.1 材料配合比设计
        2.4.2 材料环境的设计
        2.4.3 材料龄期的设计
    2.5 膨润土乳化沥青制备原理
        2.5.1 乳化沥青的破坏
        2.5.2 乳化沥青的稳定
    2.6 膨润土乳化沥青水泥土试件制备
    2.7 本章小结
3 膨润土基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膨润土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
    3.2 试验条件对乳化沥青的性能影响
        3.2.1 油水比
        3.2.2 乳化时间
        3.2.3 PH值
        3.2.4 温度
    3.3 膨润土乳化沥青配方设计及性能研究
        3.3.1 钙基膨润土的钠化改型
        3.3.2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3.3.3 正交试验设计
        3.3.4 正交试验结果
    3.4 各因素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3.4.1 膨润土掺量
        3.4.2 沥青固含量
        3.4.3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
    3.5 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确定
    3.6 最佳用量与条件下重复试验
    3.7 本章小结
4 膨润土乳化沥青水泥土力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膨润土乳化沥青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2.1 试件破坏特征
        4.2.2 水泥对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4.2.3 乳化沥青对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4.2.4 养护时间对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4.3 膨润土乳化沥青水泥土直剪试验研究
        4.3.1 试验方法与结果处理
        4.3.2 水泥对材料抗剪切性能的影响
        4.3.3 乳化沥青对材料抗剪切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清水与污水环境下膨润土乳化沥青水泥土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膨润土乳化沥青水泥土试验方法
        5.2.1 渗透试件的密封
        5.2.2 渗透试验步骤
        5.2.3 渗透试验原理
    5.3 水泥对材料渗透性能的影响
        5.3.1 水泥掺量对材料渗透系数的影响
        5.3.2 水泥影响黏土渗透性机理分析
    5.4 养护时间对材料渗透性能的影响
    5.5 乳化沥青对材料渗透性能的影响
        5.5.1 乳化沥青掺量的影响
        5.5.2 乳化沥青作用机理分析
    5.6 水泥与乳化沥青微观反应机理探究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热带地区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防渗结构设计
3 施工工艺
    3.1 膨润土垫铺设
        3.1.1 铺设要点
        3.1.2 铺设问题及解决措施
    3.2 土工膜铺设
    3.3 土工膜焊接
        3.3.1 试焊
        3.3.2 热熔焊接工艺要求
        3.3.3 挤压焊接工艺要求
        3.3.4 检测工艺
        3.3.5 焊接修补主要方法
        3.3.6 焊接问题及解决措施
4 结语

(3)基于填埋场衬垫系统的土工合成材料与粘土的界面剪切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垃圾填埋场
        1.1.2 垃圾填埋场衬垫系统
        1.1.3 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和防渗性能的重要性
    1.2 土工合成材料界面摩擦试验主要仪器
        1.2.1 改进的直剪仪
        1.2.2 大型直剪仪
        1.2.3 拉拔试验装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衬垫系统界面剪切研究现状
        1.3.2 研究现状分析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性质
    2.1 概述
    2.2 土工合成材料基本物理性质
        2.2.1 土工膜
        2.2.2 土工织物
        2.2.3 改性压实粘土
    2.3 压实粘土的性质和试验方案
        2.3.1 改性粘土塑液限
        2.3.2 改性粘土颗粒级配
        2.3.3 试验结果分析
    2.4 直接渗透试验
        2.4.1 渗透试验步骤
        2.4.2 渗透试验结果分析
    2.5 固结与压缩试验
        2.5.1 试验方案
        2.5.2 试验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防渗层土工合成材料与粘土界面剪切特性研究
    3.1 直接剪切试验
        3.1.1 试验原理及方法
        3.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 界面摩擦强度试验
        3.2.1 试验步骤
        3.2.2 试验方案
    3.3 粘土-土工材料界面特性结果分析
        3.3.1 粘土-光滑土工膜界面特性结果分析
        3.3.2 粘土-柱点土工膜界面特性结果分析
        3.3.3 土工膜种类对界面特性结果分析
        3.3.4 粘土-无纺土工织物界面特性结果分析
    3.4 粘土粘聚力与界面摩擦角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纺土工织物与粘土界面剪切特性研究
    4.1 粘土-有纺土工织物界面试验方案
    4.2 粘土-有纺土工织物界面特性结果分析
    4.3 有纺土工织物层间摩擦力对峰值剪切力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填埋场衬垫系统界面蠕变研究
    5.1 界面蠕变试验原理
        5.1.1 试验假定
        5.1.2 加载方式及稳定标准
        5.1.3 蠕变曲线
    5.2 衬垫系统界面剪切和界面蠕变试验方案
    5.3 衬垫系统界面直剪试验结果分析
    5.4 衬垫系统界面剪切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工布概述
        1.1.1 土工布的发展
        1.1.2 土工布的分类、功能与应用
    1.2 土工布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应用
        1.2.1 垃圾填埋场的结构及土工布的作用
        1.2.2 垃圾填埋场用土工布的选用及要求
    1.3 土工布受垃圾土沉降破坏简述及研究现状
        1.3.1 土工布受垃圾土沉降破坏简述
        1.3.2 土工布受垃圾土沉降破坏的研究现状
    1.4 PTFE概述
    1.5 PTFE固体润滑层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
        1.5.1 PTFE固体润滑层的制备方法
        1.5.2 PTFE固体润滑层的研究现状
    1.6 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课题的意义
        1.6.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土工布在垃圾填埋场边坡上受力规律及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土工布在垃圾填埋场边坡上的受力规律分析
    2.3 研究对象的选择
        2.3.1 土工布的选择
        2.3.2 工程案例的选择
    2.4 实验部分
        2.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4.2 测试方法
        2.4.2.1 垃圾土/土工布界面摩擦角测试
        2.4.2.2 土工布/土工膜界面摩擦角测试
        2.4.2.3 垃圾土粒径测试
        2.4.2.4 土工布表面形貌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界面摩擦角分析
        2.5.2 边坡角度对丙纶土工布(上界面摩擦角不同)受力的影响
        2.5.3 水平侧向压力系数对丙纶土工布(上界面摩擦角不同)受力的影响
    2.6 垃圾土、丙纶土工布及丙纶土工布界面剪切机理分析
        2.6.1 垃圾土形貌、粒径及化学成分分析
        2.6.2 丙纶土工布表面形貌、孔隙率及粘结性能分析
        2.6.3 丙纶土工布界面剪切机理分析
        2.6.3.1 垃圾土/丙纶土工布界面剪切机理分析
        2.6.3.2 丙纶土工布/土工膜界面剪切机理分析
    2.7 复合土工布的提出
    2.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硼酸三甲酯改性聚四氟乙烯微粉的可行性与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PTFE表面改性方法概述
    3.3 PTFE微粉表面粘结机理分析
    3.4 硼酸三甲酯提高PTFE微粉亲水性和粘结性的可行性分析
    3.5 实验部分
        3.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5.2 试样制备
        3.5.2.1 改性PTFE微粉的制备
        3.5.2.2 PTFE固体润滑层的制备
        3.5.3 测试及表征方法
        3.5.3.1 接触角测试
        3.5.3.2 表面元素组成测试
        3.5.3.3 拉伸性能测试
        3.5.3.4 摩擦系数测试
        3.5.3.5 表面形貌分析
    3.6 结果与讨论
        3.6.1 PTFE微粉表面元素组成及其与硼酸三甲酯粘结机理分析
        3.6.2 硼酸三甲酯提高PTFE微粉亲水性的机理分析
        3.6.3 硼酸三甲酯提高PTFE微粉粘结性的机理分析
        3.6.4 硼酸三甲酯改性对PTFE固体润滑层润滑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硼酸三甲酯改性聚四氟乙烯微粉的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试样制备
        4.2.2.1 改性PTFE微粉的制备
        4.2.3 测试及表征方法
        4.2.3.1 接触角测试
        4.2.3.2 表面元素组成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硼酸三甲酯浓度对PTFE微粉亲水性的影响
        4.3.2 溶液温度对PTFE微粉亲水性的影响
        4.3.3 处理时间对PTFE微粉亲水性的影响
        4.3.4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4.3.5 优化的工艺参数下所制样品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复合土工布的制备及其形貌和力学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树脂和固化剂的选用
    5.3 实验部分
        5.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3.2 试样制备
        5.3.2.1 复合土工布的制备
        5.3.3 测试及表征方法
        5.3.3.1 表面形貌分析
        5.3.3.2 拉伸性能测试
        5.3.3.3 垃圾土/土工布界面摩擦角测试
        5.3.3.4 PTFE固体润滑层厚度测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界面摩擦角分析
        5.4.1.1 乳液粘度对垃圾土/复合土工布界面摩擦角的影响
        5.4.1.2 润滑层中PTFE微粉质量分数对垃圾土/复合土工布界面摩擦角的影响
        5.4.1.3 复合土工布界面摩擦角分析
        5.4.2 土工布表面形貌分析
        5.4.2.1 乳液粘度对复合土工布表面形貌的影响
        5.4.2.2 润滑层中PTFE质量分数对复合土工布表面形貌的影响
        5.4.2.3 改性过程对土工布表面形貌的影响
        5.4.3 复合土工布截面形貌分析
        5.4.4 土工布拉伸性能分析
    5.5 垃圾土/复合土工布界面剪切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复合土工布耐久性与防断裂可靠性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2.2 测试及表征方法
        6.2.2.1 耐光稳定性测试
        6.2.2.2 耐酸碱稳定性测试
        6.2.2.3 耐氧化稳定性测试
        6.2.2.4 耐金属离子稳定性测试
        6.2.2.5 防断裂可靠性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复合土工布耐久性分析
        6.3.1.1 垃圾土/复合土工布界面摩擦角的耐光稳定性分析
        6.3.1.2 垃圾土/复合土工布界面摩擦角的耐酸碱稳定性分析
        6.3.1.3 垃圾土/复合土工布界面摩擦角的耐氧化稳定性分析
        6.3.1.4 垃圾土/复合土工布界面摩擦角的耐金属离子稳定性分析
        6.3.2 复合土工布防断裂可靠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填埋场复合衬垫污染物热扩散运移规律及其优化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污染物在垃圾填埋场衬垫系统中的运移规律
    2.1 污染物在土中的运移
    2.2 污染物在土工膜中的运移
    2.3 污染物在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GCL)中的运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酚A在土工膜和黄土-膨润土的扩散和吸附实验
    3.1 引言
    3.2 双酚A在土工膜中的分配和扩散实验
    3.3 双酚A在黄土-膨润土中的运移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染物在热扩散作用下通过CCL的一维运移解析解
    4.1 引言
    4.2 数学模型
    4.3 方程求解
    4.4 模型验证
    4.5 参数分析
    4.6 平均扩散度
    4.7 无量纲设计曲线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水头作用下考虑热扩散作用时污染物在CCL中的运移解析模型
    5.1 引言
    5.2 数学模型
    5.3 方程求解
    5.4 与数值解的对比
    5.5 参数分析
    5.6 边界条件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考虑热扩散、降解等作用下有机污染物通过复合衬垫的一维运移模型
    6.1 引言
    6.2 GMB/CCL复合衬垫的热扩散解析模型
    6.3 GMB/CCL热扩散模型求解
    6.4 GMB/GCL/AL复合衬垫的无量纲解析模型
    6.5 参数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氯离子背景浓度的填埋场最大垃圾体荷载设计方法
    7.1 引言
    7.2 计算模型
    7.3 模型计算参数的确定
    7.4 填埋场最大垃圾体荷载的计算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垃圾填埋场底部衬垫厚度简化计算方法的工程实例研究
    8.1 引言
    8.2 击穿标准的确定
    8.3 简化计算的理论基础
    8.4 填埋场设计厚度的简化计算
    8.5 对国内典型填埋场衬垫厚度的简化计算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沟谷型垃圾填埋场复合衬里界面剪切特性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1.2 卫生填埋场的组成结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城市固体废弃物工程性质研究现状
        1.3.2 垃圾填埋场复合衬里界面剪切特性研究现状
        1.3.3 垃圾填埋场稳定性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固体废弃物工程力学性质
    2.1 引言
    2.2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物理特性指标
        2.2.1 MSW的组成
        2.2.2 MSW的密度
        2.2.3 MSW的含水率
    2.3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静力强度试验
        2.3.1 自制大型直剪仪
        2.3.2 试验方法
        2.3.3 剪切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2.4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强度机理
        2.4.1 城市固体废弃物剪切强度机理
        2.4.2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抗剪强度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垃圾填埋场复合衬里界面剪切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复合衬垫系统的组成
        3.2.1 复合衬垫系统的主要结构形式
        3.2.2 衬垫系统材料特性
    3.3 复合衬里界面剪切试验
        3.3.1 试验设备
        3.3.2 试验方法
        3.3.3 试验材料
    3.4 复合衬垫系统界面剪切特性试验分析
        3.4.1 垃圾土/土工滤网界面剪切特性
        3.4.2 土工滤网/渗滤液导排层界面剪切特性
        3.4.3 渗滤液导排层/土工布界面剪切特性
        3.4.4 土工布/土工膜界面剪切特性
        3.4.5 土工膜/土工复合膨润土垫界面剪切特性
        3.4.6 GCL/粘土界面剪切特性
        3.4.7 粘土/土工布、土工布/地下水导排层界面剪切特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垃圾坝作用的填埋场四楔体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楔体极限平衡分析
        4.2.1 中间1 楔体极限平衡分析
        4.2.2 中间2 楔体极限平衡分析
        4.2.3 主动楔体极限平衡分析
        4.2.4 被动楔体极限平衡分析
        4.2.5 垃圾坝极限平衡分析
        4.2.6 各楔体的重量计算
        4.2.7 安全系数方程的建立
        4.2.8 安全系数的确认
    4.3 各种参数对填埋场稳定性的影响
        4.3.1 城市固体废弃物强度的影响
        4.3.2 复合衬里界面强度的影响
        4.3.3 垃圾坝的影响
        4.3.4 填埋场填埋宽度和高度的影响
        4.3.5 填埋场底坡、前坡和背坡坡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和论文

(7)湘潭市双马垃圾场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极限平衡法
        1.2.2 数值计算法
        1.2.3 极限平衡法与数值计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及其它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填埋场稳定性分析的基本进展
    2.1 引言
    2.2 卫生填埋场的基本构造及类型
    2.3 卫生填埋场的失稳类型
        2.3.1 卫生填埋场的边坡失稳
        2.3.2 卫生填埋场的垃圾坝失稳
        2.3.3 卫生填埋场的垃圾土体自身失稳
    2.4 影响卫生填埋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LAC3D的垃圾填埋场稳定性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质构造
        3.2.3 地层岩性
        3.2.4 水文地质概况
        3.2.5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3 计算条件
        3.3.1 地质概化模型
        3.3.2 力学模型与计算参数
        3.3.3 计算软件
    3.4 计算说明
    3.5 计算结果分析
        3.5.1 应力分析
        3.5.2 变形分析
        3.5.3 塑性区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卫生填埋场垃圾坝的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分析原理与方法
        4.2.1 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剩余下滑力
        4.2.2 采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土压力
        4.2.3 坝体稳定性分析
    4.3 评判依据
        4.3.1 边坡稳定评判依据
        4.3.2 垃圾坝稳定评判依据
    4.4 分析思路
        4.4.1 库伦土压力作用下垃圾坝的稳定性
        4.4.2 剩余下滑力作用下垃圾坝的稳定性
    4.5 分析结果
        4.5.1 库伦主动土压力作用下垃圾坝稳定性
        4.5.2 剩余下滑力作用下垃圾坝稳定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和论文

(8)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封场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
    1.5 研究遵循的原则
    1.6 国内外封场工程现状
        1.6.1 国外封场概述
        1.6.2 国内封场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法、行业规范及标准和研究区域现状
    2.1 研究方法
    2.2 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
    2.3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址比较研究
        2.3.1 生活垃圾填埋场区域位置分析
        2.3.2 生活垃圾填埋场自然条件分析
    2.4 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理场基本情况
        2.4.1 填埋场简介
        2.4.2 环境影响分析
    2.5 安全问题分析
    2.6 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旧场)封场的意义
        2.6.1 垃圾自然堆放产生的污染
        2.6.2 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的需要
        2.6.3 环境保护的要求
        2.6.4 生态恢复的需要
        2.6.5 城市低碳环保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封场治理工艺方案
        3.1.1 异地转移处置方案
        3.1.2 原址筛分处置方案
        3.1.3 原地好氧修复方案
        3.1.4 垃圾场原地封场方案
    3.2 封场技术的选择
        3.2.1 简易覆盖技术
        3.2.2 复合覆盖技术
        3.2.3 植物覆盖技术
        3.2.4 封场技术选择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3.3 封场方案确定
    3.4 填埋场封场工程的组成
    3.5 封场工程设计原则
    3.6 封场工程分类
        3.6.1 分类、分级标准
        3.6.2 本填埋场建设类别、级别
    3.7 垃圾堆体整形
        3.7.1 堆体现状
        3.7.2 整形标准
        3.7.3 堆体整形原则
        3.7.4 堆体整形方案
        3.7.5 堆体变形及对策
    3.8 终场覆盖系统
        3.8.1 终场覆盖系统的技术要求
        3.8.2 垃圾填埋场封场结构功能
        3.8.3 封场结构方案
        3.8.4 封场结构确定
    3.9 填埋气体的导排系统
        3.9.1 封场填埋气收集处理概述
        3.9.2 基础数据及产气规律
        3.9.3 垃圾场填埋气收集方式的选择
        3.9.4 填埋气处理和利用方法对比及确定
        3.9.5 填埋气的收集系统设计
        3.9.6 填埋气体燃烧系统设计
    3.10 渗沥液导排系统
    3.11 污泥池封场
        3.11.1 设计原则
        3.11.2 主要工程内容
        3.11.3 污泥池封场方案
        3.11.4 环境保护与监测
        3.11.5 环境保护措施
        3.11.6 环境监测
    3.12 渗沥液处理系统
    3.13 雨水导排系统
        3.13.1 平台洪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3.13.2 截洪沟系统设计
    3.14 景观设计
        3.14.1 基本构思
        3.14.2 具体布局
        3.14.3 种植规划
    3.15 技术经济分析社会效益
第四章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 ——以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垃圾围城的现状
        1.1.2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危害性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线与框架
2 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2.1.1 垃圾的概念及其处理方式
        2.1.2 垃圾填埋场分类
        2.1.3 生活垃圾填埋场功能分区
        2.1.4 封场的概念与作用
    2.2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特征
        2.2.1 景观特征
        2.2.2 生态特征
        2.2.3 经济特征
        2.2.4 社会特征
    2.3 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方向
        2.3.1 农业用地
        2.3.2 林业用地
        2.3.3 景观化用地
        2.3.4 硬化用地
    2.4 研究范围的界定
    2.5 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难点
        2.5.1 植被重建
        2.5.2 堆体沉降
        2.5.3 边坡安全
        2.5.4 动态变化
    2.6 理论基础
        2.6.1 生态学
        2.6.2 恢复生态学
        2.6.3 环境社会学
        2.6.4 环境工程学
        2.6.5 风景园林学
    2.7 本章小结
3 SWOT分析及景观化策略
    3.1 SWOT分析
        3.1.1 优势
        3.1.2 劣势
        3.1.3 机遇
        3.1.4 威胁
        3.1.5 对策
    3.2 景观化设计策略
        3.2.1 规划构思
        3.2.2 分期建设
        3.2.3 特色营造
        3.2.4 安全优先
    3.3 本章小结
4 景观分期详细设计
    4.1 景观化准备期
        4.1.1 垃圾堆体整形
        4.1.2 雨污控制
        4.1.3 封场覆盖
    4.2 初始恢复期
        4.2.1 地形
        4.2.2 坡面
        4.2.3 土壤改良
        4.2.4 水体
        4.2.5 种植设计
    4.3 基础园林期
        4.3.1 道路
        4.3.2 景观小品
        4.3.3 建筑
        4.3.4 种植设计
    4.4 景观丰富期
        4.4.1 景观提升
        4.4.2 场所精神表达
        4.4.3 新材料的应用
        4.4.4 场地监管与维护
    4.5 本章小结
5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实践
    5.1 实践背景及概况
        5.1.1 实践背景
        5.1.2 实践概况
    5.2 改造过程
        5.2.1 规划构思
        5.2.2 景观化准备期
        5.2.3 初始恢复期
        5.2.4 基础园林期
        5.2.5 景观丰富期
        5.2.6 改造特色
6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景观公园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垃圾场功能转换机制
        1.2.2 研究如何达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
        1.2.3 研究成为环保宣教工程的生态公园及长春固废处理环保教育基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析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框架
第2章 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和分类
        2.1.1 垃圾的概念和分类
        2.1.2 垃圾填埋场的概念和分类
    2.2 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
    2.3 垃圾污染的环境修复方式
        2.3.1 污染环境的工程修复
        2.3.2 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
        2.3.3 利用化学方法修复环境
        2.3.4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2.4 垃圾填埋场景观修复核心要素
        2.4.1 垃圾填埋场结构
        2.4.2 垃圾填埋场地形
        2.4.3 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
        2.4.4 垃圾场的气体
        2.4.5 垃圾填埋场植物生长
    2.5 国内外垃圾填埋场景观生态恢复实例研究
        2.5.1 韩国世界杯公园
        2.5.2 美国清泉公园
        2.5.3 南海子公园
        2.5.4 天津南翠屏公园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道垃圾填埋场景观修复核心要素分析
    3.1 垃圾填埋场结构分析
        3.1.1 垃圾填埋场地基结构分析
        3.1.2 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条件
        3.1.3 垃圾填埋场堆体现状
        3.1.4 垃圾填埋场堆体沉降分析
    3.2 垃圾填埋场地形分析
        3.2.1 垃圾填埋场高程分析
        3.2.2 垃圾填埋场坡度分析
        3.2.3 垃圾填埋场坡向分析
        3.2.4 地表排水分析
    3.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现状分析
    3.4 垃圾填埋场沼气收集现状分析
    3.5 垃圾填埋场植被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景观公园设计实践
    4.1 总体规划设计
    4.2 三道垃圾填埋场景观修复核心要素设计对策
        4.2.1 垃圾填埋场结构改造对策
        4.2.2 垃圾填埋场地形改造对策
        4.2.3 垃圾填埋气体收集改造对策
        4.2.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改造对策
        4.2.5 垃圾填埋场植物修复对策
    4.3 公园方案设计
        4.3.1 场地的梳理与恢复
        4.3.2 规划的主题与定位
        4.3.3 景观改造设计与布局
        4.3.4 植物设计
        4.3.5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应用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膨润土垫在垃圾填埋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对垃圾填埋场—膨润土乳化沥青的试验研究[D]. 李思瑶.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2]热带地区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施工技术[J]. 卢普伟,万小明,王冲. 施工技术, 2020(15)
  • [3]基于填埋场衬垫系统的土工合成材料与粘土的界面剪切特性研究[D]. 叶辽羽. 广州大学, 2020(02)
  • [4]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土工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龙啸云. 江南大学, 2018(04)
  • [5]填埋场复合衬垫污染物热扩散运移规律及其优化设计方法[D]. 张春华. 浙江大学, 2018(12)
  • [6]沟谷型垃圾填埋场复合衬里界面剪切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 胡伟.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6)
  • [7]湘潭市双马垃圾场稳定性分析[D]. 叶智英.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6)
  • [8]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封场方案设计[D]. 王霄峰. 内蒙古大学, 2017(07)
  • [9]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 ——以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为例[D]. 王洁.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10]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景观公园设计研究[D]. 徐琳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膨润土垫层在垃圾填埋场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