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借贷记账的科学本质

论借贷记账的科学本质

一、论借贷记账法的科学精髓(论文文献综述)

王馨[1](2021)在《理解性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文中提出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对中职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专业知识居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覆盖性,对于未接触过专业知识的中职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和理解障碍,导致会计课堂效果不佳,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业成绩和专业技能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升。理解性教学模式包含启发性论题、理解目标、理解活动和持续性评价四个环节,通过对各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旨在让学习者参与到以理解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业成绩和专业技能的发展。本文在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TFU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理论和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概括,探讨TFU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各环节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当前教学现状等分析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运用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条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师生展开调查,综合目前《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选取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开展TFU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结合成绩测验、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等对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经过基于TFU教学模式的《基础会计》课程学习后,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有所提升,学习成绩涨幅较大;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以及沟通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满意度较高。总体来看,TFU教学模式符合当前知识社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具备运用远景的教学模式。

樊利平[2](2020)在《帕乔利《簿记论》创新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帕乔利在其《簿记论》中总结归纳的威尼斯会计方法即借贷记账法,也是后世所称的复式簿记,500多年来一直备受赞誉,沿用至今。通过对此书及其他会计历史文献的研究分析认为复式簿记相对于单式簿记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1)复式簿记真正要义在于以会计分录对每项交易进行借贷记录,这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体现,也是会计等式和试算平衡的前提及基础;(2)复式簿记增设资本账户,通过账户间的双重结转,既能反映经营成果又能反映经营状况;(3)复式簿记采用了权责发生制,通过对会计数据的监督、控制和分析等来管理、影响相关权责主体或责任人的行为。复式簿记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实现对资本会计模式的大胆创新和包容创新。

干胜道,杨微[3](2018)在《未来会计之“变”与“不变”》文中指出信息技术时代的会计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会计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经过总结与思考,认为会计在遵循国际化、法制化、标准化、数据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然会保持其不变之处,即会计的本质、"三重性"、灵魂和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会计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发生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系列变化,将这些变化提炼为会计综合化、信息服务多元化、准则制度化、会计人才复合化。文章在"不变"中探寻"变",以论证未来会计的必然存在性与科学发展性。

郭兆斌[4](2017)在《清代民国时期晋商簿记报告研究 ——以编制方法为中心》文中指出簿记报告是每年年终之时商业字号编制的一种商业账簿文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年终之时商号的资产、资本、收入和支出等类别以及各类之下各项的细目和数额。商号据此计算本年的盈亏。编制簿记报告的方法曾先后出现原始计量记录、三柱结算法、四柱结算法和龙门账等,依据编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柱式簿记报告、四柱式簿记报告和龙门账簿记报告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刘建民先生搜集了近600份清代、民国时期的晋商簿记报告。对它们展开分析、研究必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会计史研究的进展,尤其是清代以来簿记报告编制方法及其变化发展等内容。三柱结算法及由其编制而成的三柱式簿记报告在秦汉以前即已出现,到两汉时期达到成熟阶段,产生了以“收﹣支=余”为结算公式的形式。但是,汉代以后的会计史研究中,三柱结算法和三柱式簿记报告便从学者的研究视野中消失,似乎在汉代以后的民间商业活动中不再使用这种方法。然而,由这批晋商簿记报告可知,三柱结算法及三柱式簿记报告仍广泛应用于民间商业活动之中。只不过,由于连续性合伙经营组织的出现,使得这种结算法由“收﹣支=余”变为“存﹣该(除)=利”。四柱结算法与四柱簿记报告在东汉即已萌芽,在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并应用于官厅会计和民间会计活动之中。它的结算公式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最早应用于官府统计钱粮、人口等经济活动中。即便到明代,官府编制的赋役黄册依然用这一结算方法。在这批晋商簿记报告中同样有采用四柱结算法编制的簿记报告,但它们所使用的结算公式在“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基础上发展出商号盈亏的计算,其计算盈亏的方法分别有“实在﹣旧管=余利”和“新收﹣开除=余利”两种。并且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衍生出的“实在﹣旧管=新收﹣开除”则是龙门账结算公式出现的理论基础之一。龙门账的名称来自其双轨制结算方法,或许正因如此,一些学者仅将龙门账视为一种结算法。但通过对山西票号总清账上各项业务分析后可知,山西票号的记账方法是一种特殊的复式记账方法。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学者们都将“进﹣缴=存﹣该”作为龙门账的结算方法。但通过这批晋商簿记报告来看,最初的龙门账结算方法要比这一方法繁琐、复杂。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账务性质认识的变化而逐步精简至成熟形态。虽然“实在﹣旧管=新收﹣开除”是龙门账结算公式的基础,但二者之间绝非是简单的术语更换。龙门账结册以“进﹣缴”为一线、“存﹣该”为一线分别编制进缴结册和存该结册,最后分别计算各自差额用于稽核账务,这与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而得到的“实在﹣旧管=新收﹣开除”是不相同的。结合西方社会经济史理论可知,与西式复式簿记的产生一样,龙门账的产生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存在着联系。清末民初,由于留学归来学者的影响,中国国内逐渐开始了一场针对中国传统簿记制度的改良运动。运动起初由理论引进发展到实践运用,根据对中国传统簿记制度的态度不同,分为改良派和改革派。两派都以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为活动范围推广各自的方法。与此同时,山西地区也在进行着“会计改良”,不同的是山西地区的改良主要是对现有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总结。从这批晋商簿记报告来看,直到民国末期,晋商的会计制度才受到西方复式簿记的影响。晋商在编制簿记报告时,除采用一定的结算方法外,还会使用到苏州码、印章等。通过分析晋商簿记报告,可知苏州码在编制簿记报告时的有着不同的用途,而同一类的印章在不同的商号中有着不同的用途,可见当时并没有使用印章的严格规定。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部分学者认为打厚成是资本家用于隐藏利润、剥削无产者的一种手段。但通过分析晋商合同及簿记报告内容后,可以发现打厚成作为一种财务处理手段,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处理商号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股东和伙友利益分配等之间的矛盾。同时还体现着中国传统理财思想中的开源节流、培本固元等思想,并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在商业活动中的体现。裕庆协记是开办于平遥侯冀村的一家当铺。利用它的簿记报告,结合其他史料,可以对其创办、发展等情况有所了解。其簿记报告记录了股东、资本等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其历年利润变化情况的分析,可知由于当时山西省政府紊乱的金融政策和战争因素严重影响了该当铺的经营。

骆长琴[5](2015)在《从权责角度诠释“借贷记账法”的借贷涵义》文中研究说明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方法,没有借贷记账法就没有现代会计,但是对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涵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为此,本文从权利与责任的角度阐述借和贷的本意,使初学者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借贷精髓。

董胜囡[6](2015)在《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会计方法的演进过程中,单式簿记因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凭证、记账方法、账簿和会计报告在内的科学体系,满足了官厅会计核算和自然经济核算的需求,在旧式工商业和金融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产物。自复式簿记在我国广泛应用以来,由于无法平衡核对等原因,单式簿记逐渐被淘汰。这种将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作为两种相互排斥的记账方法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当今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事实上,单式簿记与内部控制监督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不受资金平衡的限制,单式簿记可以处理一些复式簿记所不能处理的业务。两种记账方法是相互不可替代的,在复式簿记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单式簿记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记账方法在适用的领域发挥作用。自西式会计传入我国以来,我国在制定会计规则时往往过度依赖国际上或发达国家的现有成果,拿来就用,缺乏原创精神。其实,中国会计想要在国际会计学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吸收借鉴西方先进会计理论方法的同时,也需要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原创,而不是全盘西化。继承与发展中式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将单式簿记的作用发扬光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便是一种具有原创意义的事。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学术研究和会计实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照具体案例,找出问题并分析解决,以建立健全现有的单式簿记方法体系。首先,梳理单式簿记方法体系的历史沿革,在充分认识其缺点的前提下,论述中式单式簿记的科学完整性、历史适应性、以及与内部控制的天然联系。随后,总结归纳我国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和企事业单位中单式簿记方法体系的应用现状,指出单式簿记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信息披露水平方面对复式簿记的辅助作用。其后,深入剖析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针对单式簿记方法体系的应用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将单式簿记方法的应用与行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探究单式簿记的新应用。

本刊记者[7](2014)在《我们心中的葛家澍老师》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11月25日,葛家澍教授逝世,享年93岁。近百年生涯,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巨变,也在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以及会计改革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提出了"资金运动理论",替借贷记账法正名,倡导会计"无阶级性",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系统论"等;他是新中国会计教育的先行者和拓荒者,在人才培养方面创造了很多"第一"。时至今日,虽然葛老已经离开半年有余,但我们未曾将其遗忘。为

余旺来[8](2014)在《商品价值系统的哲学渊源与哲理基础——中国周易八卦和阴阳五行哲理考量的经济与会计学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人本经济理念,首先借鉴中外先贤经济思想和儒、道、黄帝内经内含《周易》哲理体系的启示,阐述经济哲学的世界观。其次,独立诠释太极、五行、八卦的三位一体,周易八卦成列图的象理数。再次,举例引证八卦象理数的现实体现与生活应用,演绎八卦象理数尽在其中。最后,揭示天、人、商系统循环都具有"阴阳合生二进制"特征,衍生资产是要素资产和人力资源"阴阳合生二进制"的产物。商品价值系统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与"生态平衡"体系:"阴阳匹配合理化与专营效率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功效或公平最大化"。为商品价值系统二元计量相对论会计创新体系奠定哲学基础。

钞天虎[9](2014)在《多维复式会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针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等方面的诸多理论纷争和实务难题,结合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践对借贷复式会计范式的冲击,指出会计发展的出路在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会计范式,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变革会计记录为切入点,在继承复式记录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汲取事项会计、REA会计模型的元数据组织思想,创建了一个以“组织整体”、“组织分体”、“组织成员”和“项目化任务”为会计主体、以“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和“现时价值”为计价基础、以“项目体+组织体”为基本控制单元的集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于一体的多维复式会计范式。为创建这一新型会计范式,论文首先建立了一个涵盖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的会计理论框架,然后基于社会组织运作视角提出了会计记录、会计控制和会计报告三大职能,基于会计账户演进视角将会计对象归结为社会组织的财富及其变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富管理视角将会计看作是组织系统中的一个财富管理子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一维复式会计范式的局限性、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践对传统会计范式的冲击,指出会计发展的路径选择应当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一种能融合不同会计程序和方法、可满足不同会计需求的多维复式会计范式。接下来,基于矩阵组织的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需要提出了多元会计主体理论;基于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践和多维复式会计范式创建需要提出了财富管理需要、有限持续运作、任意会计分期、多重会计计量和实时会计控制五项会计假设;由会计职能演绎出了真实完整地记录会计事项、及时有效地实施会计控制和提供相关明晰的会计报告三个具体会计目标;并由会计目标引出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适当性、有效性、相关性和明晰性八个用以评价会计记录、会计控制和会计报告质量的会计质量评价标准;然后由会计目标和会计质量评价标准导出了中立性、成本效益均衡、全面完整与适度明晰兼顾、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兼容、划分资产性与费用性支出、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并重、收入费用配比与损益满计兼顾和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同步实施八项会计原则。随后,通过对会计对象、会计账户、会计报表和会计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构筑了一个由描述要素、运行要素、报告要素和记录要素组成的会计要素体系;通过对单一会计确认基础固有缺陷的分析,从企业现金流量表编制和公共部门会计改革的现实需要出发,创建了一个可兼顾权责发生制会计分类与现金收付制会计分类的二重确认会计;通过对单一会计计价基础和混合会计计价模式所存缺陷的分析,从满足使用者的不同计价偏好出发,创建了一个可兼顾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两种计价基础的二重计价会计;通过分析会计账户演进规律和一维复式会计记录的数学表达,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提出了多维复式会计记录的数学表达;通过分析预算管理与会计控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风险防范和全面预算管理角度描绘了实时控制会计的数据处理与控制逻辑;通过分析通用会计报表的列报冲突,基于多维复式会计记录对会计报表进行了重构。最后,从多元会计主体的结构化描述、REA会计模型扩展和多维复式会计模型创建、项目数据表和凭证数据表结构设计等方面,讨论了多维复式会计系统的开发;从简化公共部门账务系统设置、企业现金流量表编制、公共部门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物价变动会计处理、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人力资源业绩计量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多元主体会计、二重确认会计、二重计价会计和实时预算控制会计的应用思路。本文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未对人力资源及其权益的计量方法、现时价值取得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也未考虑网络会计、远程控制、合并报表以及XBRL通用分类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余建[10](2013)在《民国时期引进西方会计制度探析》文中指出中华民国时期是中西方会计思想融合的时期,民国的会计制度是传统的中式会计制度与先进的西式会计制度相互融合的产物,对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整理民国时期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并把握中式会计制度演进的客观规律,从而为当前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这篇文章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立足史料,查核史实,并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进行分析。本文以清朝末期对西方先进的会计法律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财计组织的引进为起点,从民国时期引进西方会计制度的原因入手,系统介绍了民国时期会计制度的历史背景。本文接着将民国时期引进西方会计制度分成三个方面,分别是会计法律制度、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研究,并将民国时期分为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进行了系统叙述,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民国时期会计制度建设的总体状况和基本过程。在会计法律制度方面,论述了在西方会计法律制度影响下《民三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决算法》以及《公库法》的具体内容,并将北洋政府《会计法》与国民政府《会计法》进行比较,总结出国民政府时期《会计法》较前者有如下特点:一是拥有更高的会计专门化立法的水平,二是在贯彻执行上易于操作,三是在贯彻执行时有相关部门配合的保证。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介绍了民国时期的联综组织制度、超然主计制度、财计组织制度以及金库制度,在介绍联综组织制度时,论述了卫挺生与胡善恒两位学者在围绕联综组织的建设问题时在超然、联综、隶属与会计独立四方面的不同观点,对联综组织建设的争论促进了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将民国时期分成北洋政府时期与国民政府时期两个部分,并分别介绍了两个时期在会计法律制度改革的影响下,会计科目、会计凭证、记账方法、会计报告四个方面具体方法的改进。本文之后介绍了民国时期会计制度改良思想与会计制度改革思想,民国时期的会计发展产生了会计改良派与会计改革派的争论。当时两派的争论非常激烈,导致了当时两种会计方法并存的局面。虽然改革派与改良派的争论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逐渐停止,但是他们的争论提出了中国会计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并确定了会计的学术地位,为后来的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理论研究带去了成功的经验。北洋政府时期,政府的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会计制度的发展受到了牵制,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比较缓慢。但在国民政府时期,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会计制度的发展。政府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欧美先进会计思想进行学习并对会计制度进行改良。由会计学者发起的一系列的会计改良工作,会计学者之间的激烈争论都推进了国民政府会计制度的发展。本文最后阐述了民国时期我国引进西方会计制度对当代的启示,通过总结民国时期的会计制度可以把握民国时期会计制度的发展脉络,并为当代的会计发展提供借鉴经验。民国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的自然经济状态,导致会计发展延缓,会计工作难以落实。要进行会计发展,人才是必要条件而中西会计沟通则是有效途径,在进行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保持会计法律制度制定机制与执行机制的一致性,避免会计制度流于形式。民国时期在对西方会计制度引进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与中国古代传统会计经验进行融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当代的启示是:一国的会计制度体系受该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各个国家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其会计制度体系必然要有所差异。我们既不能绝对的排斥外国先进的会计理念,也不能完全照搬其会计制度,而应该在吸收国外先进会计制度和会计理念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调整,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体系。

二、论借贷记账法的科学精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借贷记账法的科学精髓(论文提纲范文)

(1)理解性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理解
        二、TFU教学模式
        三、中等职业教育
        四、中职《基础会计》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TFU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一、国内TFU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二、国外TFU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TFU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TFU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解释学
        二、社会学基础—理解社会学
        三、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节 TFU教学模式基本环节
        一、提出启发性论题
        二、确定理解目标
        三、设计理解活动
        四、开展持续性评价
    第三节 TFU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以促进学生理解为最终目的
        二、TFU教学模式相对灵活
        三、TFU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第四节 TFU教学模式对中职《基础会计》课程的适用性分析
        一、TFU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的可行性
        二、TFU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的实现条件
第四章 TFU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
    第一节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一、学生问卷调查
        二、教师访谈
    第二节 TFU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典型案例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四、基于TFU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设计
        五、基于TFU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
    第三节 TFU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结果
        一、成绩测验结果分析
        二、教师观察结果分析
        三、师生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业务处理》任务书
附录四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五 基于TFU教学模式的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六 基于TFU教学模式的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实施效果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帕乔利《簿记论》创新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了会计主体、记账对象并突出了会计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了会计目的、持续经营理念和全面细致规范的记账行为准则
三、明晰了个人财产权,开创了会计分录,完成了从单式簿记到复式簿记质的飞跃
    (一)盘点个人所有财产及债权债务,编制财产目录
    (二)完成财产盘存、编制好财产目录之后就可以对所有财产和发生的交易项目进行处理
四、设立了“资本”账户,建立了会计等式,明确了权责发生制,形成了资本会计模式
五、创新启示

(3)未来会计之“变”与“不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 会计发展的国际化
    (二) 会计发展的法制化
        1. 会计法制化的性质。
        2. 会计法制化需要与时俱进。
    (三) 会计发展的标准化
        1. 会计标准化的横向延伸, 体现为内容的不断丰富。
        2. 会计标准化的纵向延伸, 体现为层次结构的扩展。
    (四) 会计发展的数据化
        1. 数据来源的动态实时化趋势。
        2. 数据由集中化到分散化。
二、未来会计之“不变”
    (一) 会计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之本质不会改变
    (二) 会计的“三重性”不会改变
        1. 技术性。
        2. 艺术性。
        3. 利益性。
    (三) 会计的灵魂和精神不会改变
三、未来会计之“变”
    (一) 会计综合化
        1.“三务融合”
        2.“三理交叉”
        3.“三本贯通”
    (二) 信息服务多元化
    (三) 准则制度化
    (四) 会计人才的复合化

(4)清代民国时期晋商簿记报告研究 ——以编制方法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四、创新点与难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晋商簿记报告整理及其价值
    第一节 民间簿记报告演变概述
    第二节 晋商簿记报告的分类整理
    第三节 晋商簿记报告的价值
第二章 晋商簿记报告中单式簿记报告的演变
    第一节 晋商的股俸合伙制
    第二节 晋商单式簿记报告类型分析
        一、三柱式簿记报告分析
        二、捞锅底式簿记报告分析
        三、四柱式簿记报告分析
    第三节 晋商单式簿记报告的演变
        一、三柱式簿记报告的演变
        二、四柱式簿记报告的演变
第三章 晋商簿记报告中的龙门账
    第一节 龙门账产生的基础
    第二节 龙门账:记账方法及其簿记报告
    第三节 龙门账:编制方法的演变
    第四节 龙门账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关系
第四章 会计改良运动时期的晋商簿记报告
    第一节 会计改良运动概述
        一、清末的会计改良
        二、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的会计改良运动
    第二节 山西地区的会计改良
    第三节 会计改良运动对晋商簿记报告的影响
第五章 编制簿记报告相关技术问题
    第一节 苏州码在晋商簿记报告中的应用
        一、用于记录日期
        二、用于盘点商号存货及其价格
        三、用于记录银钱兑换比率
        四、其他应用情况
    第二节 印章在晋商簿记报告中的应用
    第三节 “打厚成”在晋商簿记报告中的应用
第六章 晋商裕庆协记当铺簿记报告分析
    第一节 裕庆协记清单册概述
    第二节 裕庆协记的资本组织形式
        一、股俸制和账期制
        二、借贷资本
    第三节 簿记报告中所见裕庆协记的经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晋商簿记报告信息统计表
    附录二 清单图片(部分)
后记

(5)从权责角度诠释“借贷记账法”的借贷涵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借贷记账法的演进”解释借贷的权责涵义
二、从“会计六要素”解释借贷的权责涵义
三、从英文“debit”和“credit”解释借贷的权责涵义
四、“从权利与责任对等”解释借贷的权责涵义

(6)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和不足
2 单式簿记的发展历程
    2.1 中式单式簿记的发展历程
        2.1.1 记账符号的演进
        2.1.2 记账方法的演进
        2.1.3 结账方法的演进
    2.2 西式单式簿记的发展历程
        2.2.1 记账符号的演进
        2.2.2 记账方法的演进
        2.2.3 结账方法的演进
    2.3 历史评价
3 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现状
    3.1 科目设置
        3.1.1 商业银行单式记账的科目设置
        3.1.2 人民银行单式记账的科目设置
    3.2 记账符号和记账方法
        3.2.1 商业银行单式记账符号和记账方法
        3.2.2 人民银行单式记账的记账符号和记账方法
    3.3 记账凭证与登记簿的设置
    3.4 会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和表现形式
    3.5 企事业单位备查账簿的使用和信息的披露情况
        3.5.1 备查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方法
        3.5.2 会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和表现形式
4 单式簿记方法体系的作用
    4.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4.2 提高信息披露水平
5 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
    5.1 单式记账科目设置混乱
        5.1.1 分类不明确
        5.1.2 名称不统一
    5.2 记账符号不统一
    5.3 凭证使用混乱,账簿设置简单
    5.4 信息披露不完善
        5.4.1 披露内容不充分
        5.4.2 披露形式简单
        5.4.3 披露事项与科目设置不统一
        5.4.4 披露信息可比性差
    5.5 企事业单位中应用缺乏且不规范
6 对策及建议
    6.1 科学设置单式记账科目
        6.1.1 规范表外科目类别
        6.1.2 统一设置一级科目
        6.1.3 适当增加单式记账科目
    6.2 统一记账符号和记账方法
    6.3 完善账簿的设置
    6.4 完善信息披露
        6.4.1 扩大披露范围
        6.4.2 规范披露内容
        6.4.3 统一披露形式
        6.4.4 设置辅助报表
    6.5 单式记账法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探索
        6.5.1 在企业再生产环节的应用探索
        6.5.2 在环境会计中的应用探索
        6.5.3 在互联网金融会计中的应用探索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7)我们心中的葛家澍老师(论文提纲范文)

林志军:怀念恩师葛家澍
李若山:十九年相随, 领略恩师的人格魅力与学术智慧
曲晓辉: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王光远:阑珊处的温暖
魏明海:胸怀国家的会计教育事业

(9)多维复式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研究创新和局限性
        1.4.1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2 研究创新
        1.4.3 研究局限性
2 会计理论发展与会计范式重构
    2.1 会计理论及其结构
        2.1.1 会计理论及其发展
        2.1.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理论属性
        2.1.3 会计理论结构
    2.2 会计职能、会计对象和会计本质
        2.2.1 社会组织运作视角下的会计职能
        2.2.2 账户演进视角下的会计对象
        2.2.3 利益相关者财富管视角下的会计本质
    2.3 传统复式会计范式危机与会计发展的路径选择
        2.3.1 一维复式会计范式及其局限性
        2.3.2 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践对一维复式会计范式的冲击
        2.3.3 一维复式会计范式危机与会计发展的路径选择
    2.4 借贷复式会计范式的科学性评价
        2.4.1 借贷复式会计相对于单式会计的科学性
        2.4.2 借贷记账法相对于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
    2.5 多维复式会计范式提出与重构会计范式的理论基础
        2.5.1 多维复式会计范式的提出
        2.5.2 重构会计范式的理论基础
3 多维复式会计基础理论
    3.1 多维复式会计主体理论
        3.1.1 会计主体理论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3.1.2 矩阵组织中的会计主体
        3.1.3 系统科学视角下的会计主体理论
    3.2 多维复式会计假设理论
        3.2.1 会计假设的含义
        3.2.2 会计假设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及其演化发展
        3.2.3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
        3.2.4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多维复式会计假设
    3.3 多维复式会计目标理论
        3.3.1 会计目标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3.3.2 会计演化视角下的会计目标
        3.3.3 会计目标定位的现实差异与理论弥合
        3.3.4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会计目标定位
    3.4 多维复式会计质量评价标准理论
        3.4.1 会计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地位和作用
        3.4.2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权威性文献的评价
        3.4.3 多维复式会计的质量评价标准
    3.5 多维复式会计原则理论
        3.5.1 会计原则的含义
        3.5.2 会计原则的创设方式
        3.5.3 多维复式会计的基本原则
4 多维复式会计应用理论
    4.1 多维复式会计要素理论
        4.1.1 会计要素研究的视角选择与会计要素的含义
        4.1.2 多维复式会计要素体系的创建
        4.1.3 会计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4.2 多维复式会计确认理论
        4.2.1 企业组织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及其缺陷弥补
        4.2.2 公共部门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及其面临的难题
        4.2.3 会计确认困局破解与二重确认会计的创建
    4.3 多维复式会计计量理论
        4.3.1 会计计价基础与会计计价模式
        4.3.2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计价基础)还是会计计价理念
        4.3.3 二重计价会计的创建
    4.4 多维复式会计记录理论
        4.4.1 会计记录形式的演化发展
        4.4.2 一维复式会计记录的数学表达
        4.4.3 多维复式会计记录的数学表达
    4.5 多维复式会计控制理论
        4.5.1 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
        4.5.2 会计与会计控制
        4.5.3 实时控制会计的创建
    4.6 多维复式会计报告理论
        4.6.1 会计报告的基本形式
        4.6.2 通用会计报表及其列报冲突
        4.6.3 企业通用会计报表重构
        4.6.4 公共部门通用会计报表重构
5 多维复式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思路
    5.1 多维复式会计的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
        5.1.1 REA 会计模型扩展与多维复式会计模型的创建
        5.1.2 多维复式会计的数据模型
        5.1.3 多维复式会计的凭证数据表文件设计
    5.2 多元主体会计的开发和应用思路
        5.2.1 多元主体会计的开发思路
        5.2.3 项目的内涵与项目数据表文件设计
        5.2.4 多元主体会计的应用思路
    5.3 二重确认会计的开发和应用思路
        5.3.1 二重确认会计的开发思路
        5.3.2 二重确认会计在企业组织中的应用思路
        5.3.3 二重确认会计在公共部门的应用思路
    5.4 二重计价会计的开发和应用思路
        5.4.1 二重计价会计的开发思路
        5.4.2 二重计价会计的应用思路
    5.5 实时预算控制会计的开发和应用思路
        5.5.1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核算与管理的特点
        5.5.2 实时预算控制会计的开发思路
        5.5.3 实时预算控制会计的应用思路
        5.5.4 实时预算控制会计应用举例
结束语
术语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民国时期引进西方会计制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0.4 论文基本框架
    0.5 创新与不足
1 民国时期会计制度的历史背景
    1.1 清末对西方会计制度的引进
        1.1.1 清末对西方会计法律制度的引进
        1.1.2 清末对西方会计核算制度的引进
        1.1.3 清末的财计组织制度
    1.2 民国时期引进西方会计制度的原因
        1.2.1 我国经济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
        1.2.2 中国会计制度落后于西方
2 民国时期对西方会计法律制度的引进
    2.1 北洋政府时期对西方会计法律制度的改进
        2.1.1 北洋政府的《民三会计法》
        2.1.2 北洋政府的《民三审计法》
        2.1.3 北洋政府的预算制度与决算制度
    2.2 国民政府时期对西方会计法律制度的引进
        2.2.1 国民政府的《会计法》
        2.2.2 国民政府的《预算法》与《决算法》
        2.2.3 国民政府的《公库法》
3 民国时期对西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引进
    3.1 北洋政府对西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引进
        3.1.1 北洋政府时期的财计组织制度
        3.1.2 北洋政府时期的金库制度
    3.2 国民政府时期对西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引进
        3.2.1 超然主计制度
        3.2.2 联综组织制度
        3.2.3 国民政府时期的财计组织制度
4 民国时期对西方会计核算制度的引进
    4.1 北洋政府时期对西方会计核算制度的引进
        4.1.1 账簿的设置与分类
        4.1.2 会计科目的设置
        4.1.3 记账方法与结算方法
        4.1.4 会计凭证运用的改进
        4.1.5 会计报告编制方法的改进
    4.2 国民政府时期对西方会计核算制度的引进
        4.2.1 会计科目的设置
        4.2.2 会计凭证的运用
        4.2.3 复式记账运用的改进
5 会计制度改良与会计制度改革思想的争论
    5.1 两种思想争论产生的背景
    5.2 中式会计改良派的会计思想
        5.2.1 徐永祚的中式簿记改良思想
        5.2.2 陆善炽的现金收付思想
        5.2.3 潘士浩的中西式簿记比较思想
    5.3 中式会计改革派的会计思想
        5.3.1 潘序伦的中式会计改革思想
        5.3.2 顾准的中式会计改革思想
    5.4 两种思想之争的影响及启示
6 民国时期我国引进西方会计制度对当代的启示
    6.1 经济的发展与会计制度的发展相互促进
    6.2 保持会计法律制度制定机制与执行机制的一致性
    6.3 中西会计沟通是会计制度发展的有效途径
    6.4 会计教育是会计制度发展的源泉
    6.5 学习外国先进会计制度应符合中国国情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论借贷记账法的科学精髓(论文参考文献)

  • [1]理解性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D]. 王馨.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2]帕乔利《簿记论》创新及启示[J]. 樊利平. 会计之友, 2020(06)
  • [3]未来会计之“变”与“不变”[J]. 干胜道,杨微. 会计之友, 2018(08)
  • [4]清代民国时期晋商簿记报告研究 ——以编制方法为中心[D]. 郭兆斌. 河北大学, 2017(12)
  • [5]从权责角度诠释“借贷记账法”的借贷涵义[J]. 骆长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4)
  • [6]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D]. 董胜囡.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7]我们心中的葛家澍老师[J]. 本刊记者. 财务与会计, 2014(08)
  • [8]商品价值系统的哲学渊源与哲理基础——中国周易八卦和阴阳五行哲理考量的经济与会计学创新研究[A]. 余旺来. 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三届会计信息化年会报告论文集, 2014
  • [9]多维复式会计研究[D]. 钞天虎. 中国海洋大学, 2014(11)
  • [10]民国时期引进西方会计制度探析[D]. 余建. 江西财经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论借贷记账的科学本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