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B/c小鼠维生素D慢性中毒的实验研究

BALB/c小鼠维生素D慢性中毒的实验研究

一、BALB/c小鼠维生素D慢性中毒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居典[1](2020)在《LGG对AFB1暴露鼠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文中提出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二氢呋喃香豆素类衍生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目前将黄曲霉毒素归类为Ⅰ类致癌物,具有导致动物营养不良、生长抑制、免疫抑制和癌症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肝脏、肾脏和肠道等器官会造成严重影响。鼠李糖乳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保护内脏,提高免疫能力和预防癌症等功效。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摄入方式的鼠李糖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1(AFB1)中毒模型动物的预防能力,并从肠道角度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确定鼠李糖乳杆菌在食品中的摄入量及摄入形式,从而为益生菌预防人和动物机体内AFB1中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实验以4周龄的SD大鼠和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在预实验及文献的基础上,设定AFB1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50μg/kg,并将鼠李糖乳杆菌分为活菌液(培养液离心、弃上清液后,用生理盐水重悬)、热灭活菌液(活菌液经121℃加热15min)及发酵上清液(培养液离心后取上清液)三种摄入形式,并选取高、中、低三个剂量,探究鼠李糖乳杆菌对大鼠和小鼠在靶器官损伤预防能力、免疫抑制预防能力和肠道菌群调整能力三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确定鼠李糖乳杆菌的最佳摄入方式及剂量。本研究表明,三种处理方式的鼠李糖乳杆菌都有较强预防AFB1中毒能力,其中1010cfu/m L的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液预防能力最佳。灌胃1010 cfu/m L的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液后,实验动物的体重明显提升,促进其生长发育;肝脏、肾脏指数下降,改善相关血清生化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分泌水平,降低了相关靶器官肝脏和肾脏中的AFB1含量,减轻了相关病理学症状,有效预防了AFB1造成的靶器官损伤;降低肝脏及肾脏中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大鼠的胸腺指数提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升高,血清中细胞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降低小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分泌水平,升高结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分泌水平,并有效预防由AFB1造成的回肠和十二指肠损伤,具有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增强、肠黏膜免疫功能作用提高,提高肠道免疫三道防御屏障能力。鼠李糖乳杆菌有效提高了小鼠肠道菌群中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指数,增加了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物种组成方面,在属水平上,上调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属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丰度,下调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鼠李糖乳杆菌有效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抑制致病菌,调整菌群比例,促进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健康。本研究结果表明,预防由AFB1导致的靶器官损伤、免疫抑制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的鼠李糖乳杆菌的最佳方式为服用活菌,并保证摄入活菌数目不低于百亿(1010 cfu/mL)。

王倩[2](2020)在《蜂胶黄酮对小鼠铅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铅是一种有毒且不可生物降解的重金属元素,因其在不同行业的广泛应用成为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长期与铅的接触会对神经、血液、消化等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严重的疾病。因此,铅中毒的治疗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毒性小的二巯丁二酸(DMSA)和2,3-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治疗重度铅中毒,而对于中、轻度铅中毒则建议采用天然物质进行治疗和预防,因此寻找安全且具有生理功效的天然产物或药物显得尤为重要。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强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等药用功效。蜂胶是一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天然产物,因以黄酮化合物为主要有效成分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蜂胶资源,本文以蜂胶中常见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实验分析筛选抗氧化活性强的黄酮类化合物,并以其为代表探究黄酮对铅诱导小鼠肝肾组织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机制,以及对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此外,选择蜂胶为材料,研究了蜂胶乙醇提取物对铅诱导小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NBO电荷、解离能和概念DFT等方法,探究蜂胶中常见黄酮类化合物对金属离子配位以及自由基清除的能力。结果表明,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分子中邻苯二酚结构的羟基H原子具有多的正电荷分布和较小的解离能值易于被自由基进攻和夺取。同时,三种化合物分子均具有较低的分子轨道能隙而且羟基O原子上分布有较多的负电荷,利于与金属离子(M)发生反应并形成稳定的M-O键。2.采用光谱表征、抗氧化能力测定等方法,研究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抗氧化能力以及与Pb(Ⅱ)的配位作用。结果表明,杨梅素分子的HOMO轨道在整个分子体系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利于与Pb(Ⅱ)之间发生L→M电荷转移,使其UV-Vis光谱显着红移52 nm。根据CDA分析结果可知,杨梅素分子可以向Pb(Ⅱ)的空轨道提供0.549电子,形成稳定的Pb-O键,使其红外光谱在729 cm-1处出现强的ν(Pb-O)。此外,通过FRAP、ABTS和DPPH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杨梅素具有强的铁还原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对DPPH的清除能力高达90.11%。总而言之,杨梅素具有强的抗氧化能力和配位能力,可能成为体内除铅的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铅暴露小鼠的保护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3.通过分析肾脏组织金属离子水平、氧化应激参数、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肾组织病理学以及肾上皮细胞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研究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杨梅素可以有效预防铅暴露肾脏组织铅含量的升高(p<0.05)以及钙铁锌水平的降低;并抑制血清中BUN和CRE含量的升高;同时,有效地降低了MDA含量,并分别提高了SOD活性和GSH含量(p<0.05);此外,杨梅素可通过抑制NF-κB途径介导的炎性反应,显着下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并预防肾小球萎缩,缓解肾小管的肿胀和充血现象。4.通过测定小鼠肝脏组织金属离子、氧化应激参数、炎性细胞因子,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上皮细胞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研究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杨梅素可以有效地预防铅暴露小鼠肝脏组织铅含量的升高(p<0.05)以及钙铁锌水平的降低。杨梅素不但有效抑制血清中ALT和AST含量的升高(p<0.05),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抑制过量MDA的生成,并提高内源抗氧化物SOD和GSH的水平(p<0.05)。此外,杨梅素可通过抑制NF-κB途径介导的炎性反应,显着下调TNF-α的高表达。小鼠染铅前给予100 mg/kg杨梅素可预防肝索紊乱、肝细胞排列混乱等损伤。5.采用16s rRNA测序法分析小鼠肠内容物的微生物群落,探究杨梅素对铅暴露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铅暴露改变了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而杨梅素能够在属水平上有效地预防Mucispirillum和Candidatus_Arthromitus相对丰度的升高,并增加Adlercreutzia的相对丰度。因此,杨梅素能够有效地调节铅暴露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6.以蜂胶乙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利用Y迷宫实验、氧化应激等探究蜂胶乙醇提取物对铅诱导小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同时用HPLC-DAD分析了蜂胶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蜂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芦丁、杨梅素、桑色素、木犀草素、山奈酚、芹菜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在铅暴露条件下,蜂胶乙醇提取物的预防性干预不仅有效降低铅诱导小鼠肝肾脑组织中的铅水平(p<0.05);同时还可以显着保护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抑制铅对中枢神经的影响;并且还可有效地预防肝肾脑组织的氧化损伤(p<0.05)。总之,蜂胶乙醇提取物对铅暴露小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发蜂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可预防机体铅中毒的天然保健食品或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姜博文[3](2019)在《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屑病是一种增生性、炎症性、慢性皮肤疾病,此病发生率高且极易复发,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银屑病存在发病周期长、治愈难度高等特征,使患者精神及身体皆承受压力和痛苦,明显干扰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故此病被视为当前皮肤科领域内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目前,银屑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地塞米松、维A酸类、维生素(Vit)D3类似物与糖皮质激素等,还有部分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等也用于此病的治疗,但这些药物及治疗手段均存在一些治疗局限性及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更安全的银屑病治疗药物。1.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化合物的筛选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银屑病相关的细胞模型-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对250余种传统中药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杠柳苷元能够显着抑制HaCaT细胞的活力,但在所用的剂量范围内对人成纤维细胞Hs-68的活力几乎无影响,提示杠柳苷元可能具有作为银屑病治疗候选药物的潜力。为了获得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高效低毒的化合物,我们检测了6种杠柳苷元结构类似物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最后选取了对HaCaT细胞抑制作用较强,但对正常Hs-68细胞低毒的杠柳苷元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作为后续研究的化合物,并将其与杠柳苷元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2.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机制研究根据已有文献报道,银屑病皮损部位可观察到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具有很强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能力,并且凋亡受到抑制。因此,在探究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机制时,我们首先检测了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可通过抑制DNA合成,降低Ki67、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增加p21蛋白表达,诱导HaCaT细胞G1/S期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随后,我们通过检测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处理后HaCaT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凋亡相关蛋白casapase-3的激活情况、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抑制剂z-VAD-fmk的抑制效果,分析杠柳苷元及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处理后的HaCaT细胞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凋亡特征。但在通过DAPI染色观察HaCaT细胞形态时发现,经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处理后的HaCaT细胞其细胞核稀疏成网状,染色质向边缘聚集、细胞肿胀最终破裂。这一形态学变化与细胞坏死的特征相似,暗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可能诱导HaCaT细胞发生坏死。随后,PI染色及细胞培养液中LDH释放检测结果表明,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的作用使得HaCaT细胞的细胞膜失去完整性。此外,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还可使HaCaT细胞的ATP水平下降,促进细胞坏死。透射电镜也可清楚地观察到两种化合物处理后的细胞出现细胞坏死的典型特征。同时,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能够有效阻断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证实了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确实是通过诱导HaCaT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从而抑制细胞活力的。进一步探索发生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发现在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作用后的HaCaT细胞中ROS表达水平升高,而活性氧清除剂NAC、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和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均能抑制ROS的产生,并且NAC和apocynin还能够阻断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诱导的程序性坏死。以上结果表明,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HaCaT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发生ROS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来实现的。3.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对银屑病模型鼠的治疗作用研究前面的结果显示,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在细胞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抗银屑病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两种化合物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我们构建了两种诱发性银屑病小鼠模型,诱导剂分别为咪喹莫特(IMQ)和佛波酯(TPA),并探讨了两种化合物对模型鼠银屑病样病变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涂抹治疗可明显缓解由咪喹莫特和佛波酯所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肤损伤,并显着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周围炎症细胞,如CD4+T细胞、CD8+T细胞、CD11b+/CD11c+树突状细胞、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T细胞和Vγ4+T细胞的浸润,同时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也下调了相关炎症因子IL-17A、IL-17F、IL-22、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可通过抑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发生细胞程序性坏死、抑制免疫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来改善银屑病小鼠的皮肤损伤,从而缓解银屑病的症状。本研究从细胞和动物模型的水平揭示了两种高效低毒天然化合物的抗银屑病效果,为研发新一代银屑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先导化合物。

李安平[4](2019)在《霉变饲料中添加脱毒剂对蛋雏鸡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霉菌毒素一方面可破坏和降低原料或饲料中的养分,引起饲粮的适口性降低和营养价值下降,另一方面可对人和动物健康产生危害。家禽生产易受霉菌毒素危害,而系统地阐述霉菌毒素对家禽生产的报道较少。因此,本试验在调研饲料中主要霉菌毒素污染的基础上,饲喂蛋雏鸡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通过脏器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指标和基因m RNA表达的检测,探究染毒饲料对蛋雏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分子机制。将不同剂量的霉菌毒素和脱毒剂添加至基础日粮中,通过不同饲喂方式饲喂不同日龄的蛋雏鸡,结果发现,高水平霉菌毒素能染毒对蛋雏鸡食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单次、隔日霉菌毒素染毒对蛋雏鸡食欲影响均较大,浓度越高越明显;另外,高浓度毒素加脱毒剂转换正常日粮方式较正常日粮转换高浓度毒素加脱毒剂方式对蛋雏鸡食欲的影响小,在中高浓度霉菌毒素饲料中添加脱毒剂能提高蛋雏鸡的食欲。因此,霉菌毒素水平、雏鸡日龄、染毒次数和脱毒剂均对畜禽采食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毒素水平越高、雏鸡日龄越小、染毒次数越多和未使用脱毒剂均可降低蛋雏鸡的食欲。通过饲喂雏鸡含不同剂量霉菌毒素的饲料,探究其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各个脏器组织的损伤,结果发现:中高水平的霉菌毒素能降低雏鸡的末体重、平均日增重、耗料量,提高料重比,降低了蛋雏鸡的生产性能,而霉菌毒素脱毒剂能提高蛋雏鸡的末体重、平均日增重、耗料量,降低料重比,提高了蛋雏鸡的生产性能;中高水平的霉菌毒素能显着增加蛋雏鸡腺胃指数和肌胃指数,引起蛋雏鸡肌胃、腺胃、肠等组织发生损伤,而霉菌毒素脱毒剂能显着降低蛋雏鸡腺胃、肌胃等脏器指数,减轻雏鸡肌胃、腺胃、肠道等组织损伤。因此,饲料中中高剂量的霉菌毒素染毒会使蛋雏鸡的生长性能降低,使雏鸡的消化道、免疫器官和肝脏等器官发生坏死、变性等损伤;而在染毒日粮中添加脱毒剂可减轻毒素对动物的不良影响。最后,通过喂雏鸡含不同剂量霉菌毒素的饲料,探究其对蛋雏鸡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酶、促炎与抗炎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饲料中不同浓度霉菌毒素共同作用时,会损伤蛋雏鸡的免疫系统,降低雏鸡血清中T-AOC、CAT水平,使SOD活力下降,血清中MDA水平增加,降低了肝脏、腺胃、回肠、法氏囊、脾脏内抗氧化酶m RNA表达,提高了抗炎和促炎因子m RNA表达,会抑制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因子的合成,降低IL-6、INF-γ、Ig G、Ig M在血清中的浓度,使血清中的ND、IBD抗体水平下降;另外,脱毒剂3、4组的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抗体水平明显优于1、2组,而且能增加肝脏、腺胃、回肠、法氏囊、脾脏内抗氧化酶和抗炎因子的m RNA表达,降低促炎因子m RNA表达。因此,不同水平的霉菌毒素能剂量依赖性的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和m RNA表达,增加抗炎和促炎因子的m RNA表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脱毒剂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组织中抗氧化酶的m RNA表达,降低霉菌毒素刺激引起的促炎因子的m RNA表达,增加抗炎因子的m RNA表达。总之,霉菌毒素能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蛋雏鸡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促进脏器组织的氧化损伤和炎症的发生,脱毒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霉菌毒素的免疫毒性和细胞毒性,保护蛋雏鸡健康,而且脱毒剂3、4的脱毒效果优于其他两种。

贺双江[5](2019)在《镉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Rho GTPases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分子机理》文中认为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也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环境污染物。研究发现,环境镉暴露水平与骨密度降低有密切联系。作为机体主要的代谢过程,“骨重建”是维持骨骼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其失衡可能严重影响骨骼的形态和功能。破骨细胞是体内唯一具有骨吸收活性的多核巨细胞,其在骨重建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活性或数量的变化均会造成骨重建失衡,引发骨质疏松类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Rho GTPases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镉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过程中Rho GTPases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体内和体外研究镉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Rho GTPases信号通路的调控,为进一步揭示镉对骨的毒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1.镉暴露对小鼠骨组织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将36只5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饮用浓度为0、5、25mg/L的镉水,持续16周,每周统计饮水和采食量。试验结束后,采集全血、血清和尿液,剖杀小鼠采集骨组织。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尿液、前肢骨的镉含量,生化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血清钙、磷(Ca、P)含量及尿液Ca、P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前肢骨中Ca、P及微量元素含量,石蜡切片观察后肢骨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TRACP-5b、雌二醇(E2)含量,qRT-PCR、Western blot检测骨髓细胞中破骨细胞特异性蛋白、Rho相关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后肢骨中OPG、RANKL的分布及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①随着饮水中镉的浓度升高,体重及日粮摄入量组间差异不明显,而镉摄入量显着增加,血液、尿液及骨骼镉含量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其中25 mg/L组差异极显着(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染镉组血清ALP活性和血清Ca含量及尿Ca、P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而血清P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染镉组前肢骨Ca、P含量下降不明显(P>0.05),Fe、Mn、Zn含量有所升高或显着升高(P>0.05或P<0.05),Cu、Se含量变化不显着(P>0.05);④随着饮水中镉的浓度升高,胫骨的骨小梁变细变少;⑤与对照组相比,染镉组血清TRACP-5b含量显着升高(P<0.05),E2含量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其中25mg/L组呈现显着差异(P<0.05);⑥与对照组相比,5mg/L镉组骨髓细胞中破骨细胞特异性蛋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Ⅱ型碳酸酐酶(CAII)、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25 mg/L染镉组TRAP、CAII表达量极显着下降(P<0.01),而MMP-9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染镉组骨髓细胞中破骨细胞特异性蛋白TRAP、组织蛋白酶K(CTSK)、MMP-9、CAII表达量均有所升高或显着升高(P>0.05、P<0.05或P<0.01);⑦与对照组相比,破骨细胞分化关键调控蛋白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骨保护素(OPG)蛋白均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或P<0.05),而5 mg/L镉组OPG变化不明显,RANKL升高幅度大于OPG;⑧与对照组相比,染镉组骨硬质中RANKL蛋白含量上升,OPG蛋白含量变化不大。⑨与对照组相比,染镉组Rho GTPases关键蛋白RhoA、Racl、Cdc42、RhoU的mRNA表达量均有所升高或显着升高(P>0.05、P<0.05或P<0.01);⑩与对照组相比,染镉组Rho GTPases关键蛋白RhoA、Rac123、Cdc42、RhoU的表达量均有所升高或显着升高(P>0.05、P<0.05或P<0.01)。结论:①镉暴露能破坏骨微观结构,并促进骨组织中Fe、Mn、Zn元素含量的积累。②镉暴露能增加体内破骨细胞的数目,可能经雌二醇影响破骨细胞活性或OPG/RANKL/RANK通路间接促进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分化。③镉能上调骨髓细胞中关键Rho GTPases蛋白的表达。2.Rho GTPases信号在镉影响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RAW264.7细胞在M-CSF和RANKL诱导分化的基础上,分别用极低剂量镉组(0、5、10、20nM)和低剂量镉组(0、2、5、10μM)处理4d,CCK-8法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活力,TRAP染色试验观察破骨细胞生成,qRT-PCR、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特异性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在此基础上,选用不同浓度镉(0、10nM、2μM、5 μM)分别在第二天、第三天处理24h,免疫荧光(IF)观察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及破骨细胞骨架的变化,Transwell试验检测前体细胞迁移能力,qRT-PCR检测前体细胞和破骨细胞Rho GTPase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ho GTPases下游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①纳摩尔水平(极低剂量)镉可以上调细胞活力(P>0.05),微摩尔水平(低剂量)镉可以呈剂量依赖性极显着下调细胞活性(P<0.01);②纳摩尔水平镉处理后,部分组破骨细胞产生的数目和面积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微摩尔水平镉处理后,破骨细胞产生的数目和面积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5 nM和10 nM镉组可以上调或显着上调破骨细胞特异性蛋白TRAP、CTSK、CAII、MMP9mRNA 的表达(P>0.05、P<0.05 或 P<0.01),20nM 镉组可以显着下调 TRAP、MMP-9mRNA及显着上调CTSK、CAII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纳摩尔水平镉可以上调或显着上调TRAP、CTSK、整合素3(Beta3)蛋白的表达(P>0.05、P<0.05或P<0.01),微摩尔水平镉可以显着下调TRAP、CTSK、CAII、MMP9mRNA的表达(P<0.05或P<0.01)及下调或显着下调TRAP、CTSK、Beta3蛋白的表达(P>0.05、P<0.05或P<0.01)。④10 nM镉组前体细胞伪足变长,微摩尔镉组前体细胞伪足变短;⑤10 nM镉促进了前体细胞迁移(P<0.01),微摩尔镉组显着抑制了细胞迁移(P<0.05或P<0.01);⑥10nM、2μM镉组上调或显着上调前体细胞Cdc42、RhoQ mRNA的表达(P>0.05或P<0.05),5μM镉显着下调了前体细胞Rac1、Rac2、RhoU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其余Rho家族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不明显;⑦10nM镉上调或显着上调前体细胞下游关键蛋白ROCK1、ROCK2蛋白的表达量(P>0.05或P<0.05),微摩尔镉组显着下调了 ROCK1、ROCK2蛋白的表达量(P<0.05或P<0.01);染镉组前体细胞Cofilin蛋白表达量变化不明显(P>0.05),5μM镉极显着下调p-Cofilin蛋白的表达量(P0.01),10nM、2μM、5μM镉组极显着下调前体细胞ARP2/3蛋白的表达(P<0.01)。⑧10 nM镉促进了破骨细胞封闭带的形成,2μM、5μM镉组抑制前体细胞的融合;⑨10nM、2μM镉组破骨细胞Cdc42mRNA的表达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5 μM镉显着下调破骨细胞RhoB、Rac1、Rac3、RhoU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其余Rho家族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不明显;⑩10nM、2μM镉组破骨细胞ROCK2、ARP2/3蛋白的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10nM镉极显着下调破骨细胞p-Cofilin蛋白的表达量(P<0.01),5μM镉极显着下调破骨细胞ROCK1、p-Cofilin、ARP2/3蛋白的表达量(P<0.01)。结论:①纳摩尔水平镉长时间暴露可以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微摩尔水平镉长时间暴露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②Rho GTPases信号通路在镉影响破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前体细胞丝状伪足的形成和细胞迁移及封闭带的形成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最终影响了破骨细胞的形成及骨吸收功能。

徐婉[6](2019)在《孕期DEHP暴露对胎盘组织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邻苯二甲酸二脂(2-乙基己基)[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人可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接触等多种方式摄入DEHP,DEHP进入机体后可产生一系列危害,并且其作用可随着DEHP在机体内部的不断蓄积而增强。当人体短期内吸收大量的DEHP后,可导致急性毒性反应。研究表明,DEHP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急性毒性作用及对于各器官系统的慢性损伤。相对于一般人群,孕妇和胎儿对DEHP更加敏感。DEHP过度暴露可导致多种妊娠和胚胎发育的异常。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利用不同剂量DEHP作用于妊娠大鼠,分析DEHP暴露对胎盘组织结构和胚胎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DEHP暴露对大鼠胎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分析不同剂量DEHP暴露对胎盘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妊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DEHP低剂量组、DEHP中剂量组和DEHP高剂量组,每组15只,其中对照组给予玉米油灌胃,DEHP暴露组分别给予100 mg/kg(低剂量组)、500 mg/kg(中剂量组)和1000 mg/kg(高剂量组)的DEHP灌胃给药,从大鼠妊娠12 d起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d后处死动物。检测各组妊娠大鼠的胚胎发育和胎鼠情况,包括胎盘质量、存活胎数、畸形胚胎数量、胚胎大鼠的身长、尾长、体重及各个器官的重量,分析比较各组妊娠大鼠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HE染色观察胎盘组织结构;收集各组大鼠新鲜胎盘组织,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各组妊娠大鼠胎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进一步用real 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中差异明显基因AKr7a3、ugt2b37、GSTA5、Sult2a1、Fmo1、Maob、Aldh1a3和cyp2f4进行m RNA和蛋白质水平的验证。结果1各组妊娠大鼠一般情况良好,摄食和饮水量无异常,动作行为正常;给DEHP处理前各组大鼠的体重无明显差异性,在给予DEHP处理期间,不同剂量的3组大鼠的体重增加速度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速度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而中剂量组的体重增加速度又低于低剂量组,体重变化值具有DEHP剂量依赖性(P<0.05)。2对照组孕鼠的胎盘形状为椭圆形、边缘薄中间厚、暗红色,胎盘的胎儿面覆盖有半透明状羊膜,羊膜表面光滑;低剂量DEHP处理组孕鼠的胎盘外观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中剂量DEHP处理组孕鼠的胎盘色泽较灰暗,胎盘的重量和体积较对照组及低剂量DEHP处理组有所减轻,胎盘中间的厚度变薄;高剂量DEHP处理组孕鼠的胎盘变化更显着,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淤血水肿,羊膜颜色发黄,透光性变的很差。通过HE染色结果可以看到,对照组孕鼠胎盘结构层次清楚,细胞形态规则,绒毛膜滋养细胞排列紧密整齐;低剂量DEHP处理组孕鼠的胎盘组织结构基本正常;中剂量DEHP处理组胎盘海绵滋养层(Sp)变薄,滋养细胞体积变小,迷路带中可见红细胞增多;高剂量DEHP处理组胎盘各层细胞的界限变得模糊,海绵滋养细胞层显着变薄,部分细胞的胞浆出现网状空泡状改变。3各组妊娠大鼠的胚胎数量及性别比例无显着差异,但中剂量DEHP处理组和高剂量DEHP处理组妊娠大鼠的活胎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EHP处理组胚胎的体重、身长及尾长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不同DEHP处剂量组之间的胚胎体重、身长和尾长也有明显差异,变化趋势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各组胚胎大鼠的脏器系数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胎鼠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4对各组妊娠大鼠胎盘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显示,AKr7a3、ugt2b37、GSTA5、Sult2a1、Fmo1、Maob、Aldh1a3和Cyp2f4基因的表达水平与DEHP浓度呈剂量相关性。5 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HP处理组妊娠大鼠的胎盘组织中Sult2a1m RNA、Maob m RNA表达量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AKr7a3m RNA、ugt2b37 m RNA、GSTA5m RNA、Fmo1 m RNA、Aldh1a3m RNA、Cyp2f4 m RNA的表达量则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6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Kr7a3蛋白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该结果与real time RT-PCR分析结果不一致,AKr7a3蛋白与DEHP引起胚胎发育的毒性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Sult2a1蛋白、Maob蛋白的表达水平与DEHP的浓度呈剂量相关性,DEHP处理各组Sult2a1蛋白、Mao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变化趋势呈浓度依赖性,即随着DEHP的浓度增高,Sult2a1蛋白、Maob蛋白的表达水平也相应增高。该结果与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一致。结论DEHP暴露可引起胚胎大鼠生长发育迟缓和畸形;引起胎盘、淤血水肿、细胞凋亡等变化;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DEHP暴露可导致大鼠胎盘组织多种基因表达改变;对部分基因进行m RNA和蛋白水平验证,发现AKr7a3、ugt2b37、GSTA5、Sult2a1、Fmo1、Maob、Aldh1a3和Cyp2f4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DEHP浓度增加而降低,Sult2a1、Maob基因表达水平随着DEHP浓度增加而升高。

杨益[7](2017)在《芪芍颗粒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芪芍颗粒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模型大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的影响,探讨芪芍颗粒防治桥本甲状腺炎(HT)的机理。材料与方法:采用SPF级SD雌性大鼠60只,周龄4-6周,体质量110±10g。具体方法如下:(1)第1周适应性喂养;(2)第2周将大鼠随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造模组(45只),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造模组给予浓度为0.64g/L的高碘水;(3)第4周开始给予造模组大鼠双足皮下多点注射由完全弗氏佐剂(CFA)充分乳化成油包水状的Tg(Tg:CFA=1:1),一共2次,中间间隔2天,作为初次免疫;(4)第5周开始给予大鼠后背皮下多点注射由弗氏不完全免疫佐剂(IFA)乳化的Tg(Tg:IFA=1:1),一共4次,中间间隔7天,作为加强免疫;第8周结束时成模,将成模后的大鼠随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15只)、雷公藤多苷片组(15只)、芪芍颗粒组(15只);(5)第9周各组开始灌胃给药,雷公藤多苷片组每日给予雷公藤多苷片6.25mg/kg,芪芍颗粒组每日给予中药21.4g/kg,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6)灌胃治疗4周后腹腔麻醉,经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来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IL-6、IL-12、TGAb、TPOAb的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抗体TPOAb、TGAb的水平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芍颗粒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抗体TPOAb、TGAb的水平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相比,芪芍颗粒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抗体TPOAb、TGAb的水平无明显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2的水平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芍颗粒组大鼠血清IL-6、IL-12的水平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相比,芪芍颗粒组大鼠血清IL-6、IL-12的水平无明显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芪芍颗粒可显着降低EAT大鼠血清甲状腺抗体TGAb、TPOAb的水平。2.在降低EAT大鼠血清甲状腺抗体TGAb、TPOAb的水平上,芪芍颗粒与雷公藤多苷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3.芪芍颗粒能够显着降低EAT大鼠血清IL-6、IL-12的水平。4.在降低EAT大鼠血清IL-6、IL-12的水平上,芪芍颗粒与雷公多苷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5.芪芍颗粒与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作用相当。

沈蓉[8](2017)在《蕨麻多糖对镉所致肾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镉(Cadmium,Cd)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广泛存在于土壤、水质、空气中。环境中的Cd不能被生物代谢降解,导致Cd经食物链传递不断蓄积在动物及人体内。Cd因其理化特性与锌相似,容易取代体内的钙、锌、镁等离子,在机体内长期蓄积而引发疾病。Cd致机体损伤的程度依赖于进入机体的Cd的剂量、存在形式及暴露时间,进入机体内的Cd可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各处,特别是肾、肝、脾、胸腺、骨等器官。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导致Cd在肾脏内大量蓄积,诱发组织细胞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细胞凋亡的发生。目前,Cd中毒的防治主要以重金属螯合剂及抗氧化剂为主,也有研究表明多种中草药提取物可防治慢性Cd中毒所致的肾损伤、改善慢性中毒症状。蕨麻是一种食药两用型传统中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蕨麻多糖(Potentilla anserina polysaccharides,PAP)因其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活性而受到关注,在体内及体外实验中均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凋亡、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作用。目的:基于PAP具有抗氧化、抗凋亡及调节免疫等生物活性,对Cd所致的损伤具有针对性,本研究拟建立Cd染毒细胞及动物模型,观察分析Cd在细胞及器官内的分布及定量;PAP干预,探讨PAP对Cd所致细胞及动物肾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水提醇沉法提取PAP,Sevage法脱蛋白纯化,红外光谱分析法、苯酚-硫酸法及HPLC法检测。2.建立Cd染毒细胞及动物模型,合成Cd2+荧光探针,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定位并半定量分析细胞及动物脏器内的Cd2+分布,H&E染色观察各器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3.建立Cd染毒HEK293细胞模型,PAP干预,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内GSH、SOD、MDA、AT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线粒体合成及功能相关蛋白、内源性及外源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4.建立急性及慢性Cd染毒动物模型,PAP干预,免疫组化染色法及Masson’s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纤维化进展,采用上述方法测定肾脏功能、氧化还原状态、线粒体功能及合成相关蛋白、内外源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青海玉树蕨麻提取样品中多糖含量可达64.22%,PAP提取样品中含有糖类的特征基团,其主要单糖组分包括葡萄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氨基葡萄糖、鼠李糖、氨基半乳糖和木糖。2.荧光探针染色表明Cd2+弥散分布于胞质中,在部分特定的细胞器呈密集分布。荧光染色显示小鼠体内以肾脏中Cd2+蓄积量最高,且Cd2+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其次为肝、脾、胸腺及睾丸。3.PAP可改善Cd染毒细胞的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坏死及凋亡;升高GSH及SOD水平、降低ROS及MDA含量,改善氧化还原状态;恢复线粒体膜电位及ATP水平,调控PGC-1α和Nrf2蛋白表达;降低Cd染毒细胞的凋亡率,并可上调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下调γH2ax、p-p53、cytochrome C、Cleaved-Caspase 3及Fas蛋白的表达,其抗凋亡作用可能涉及调控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途径及死亡受体介导的外源性凋亡途径。4.PAP可改善急、慢性Cd染毒小鼠肾脏指数,恢复肾脏功能,提高GSH水平、降低MDA含量,调控肾脏细胞PGC-1α及Nrf2表达,缓解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肾脏纤维化进展,上调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下调Fas蛋白表达,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内源性及外源性凋亡途径对抗Cd诱导的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结论:PAP可改善Cd所致的细胞损伤、肾功能降低、线粒体完整性及线粒体功能下降、核DNA损伤、减轻Cd诱导的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具有抗氧化及抗凋亡的作用,对Cd所致的肾毒性具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杨克礼[9](2016)在《非洲鸵鸟BAFF的克隆表达及饮水硼对其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B细胞刺激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具有维持B细胞功能稳定作用的重要细胞因子。BAFF与T细胞的活化、B淋巴细胞的发育及体液免疫等直接相关。BAFF可以使尚未完全成熟的B细胞分化成更加成熟的B细胞,同时BAFF还可以延长B细胞的存活、促进抗体的产生,BAFF因其在B细胞发育及自身免疫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日益受人关注和重视。非洲鸵鸟因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饲料转化率高,近年来其养殖规模稳步发展。但是在非洲鸵鸟的养殖过程中,3月龄以内的雏鸵鸟对多种病原的易感性较强,非常容易发生各类疾病,给非洲鸵鸟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硼(Boron,B)是一种微量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硼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硼可能是某些动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对动物的大量研究发现硼可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生理剂量的硼具有止痛、抗炎和增强免疫等作用,较高剂量的硼具有毒性作用,可导致免疫器官发育受阻和免疫功能低下。本研究以非洲鸵鸟为对象,参考已有的鸟类BAF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鸵鸟BAFF基因,通过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BAFF基因在各免疫器官内的表达及其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同时通过在饮水中人工添加不同剂量的硼,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分析硼对BAFF基因在非洲雏鸵鸟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的影响,为探究硼的营养作用和免疫毒性作用奠定基础,为非洲鸵鸟的不同病原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可为非洲鸵鸟及其它鸟类的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非洲鸵鸟BAF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参考GenBank中公布的其它禽类BAFF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非洲鸵鸟法氏囊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成功扩增出非洲鸵鸟BAFF基因全序列。所得序列用MEGA 5.05软件和Signal P 4.1 server软件对其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非洲鸵鸟BAFF基因全长867 bp,编码288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非洲鸵鸟BAFF基因氨基酸序列与鸡BAFF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达52%,其次是鹌鹑(qs BAFF,51%)、鸭(d BAFF,50%)、鹅(g BAFF,50%)和鸽子(do BAFF,49%);非洲鸵鸟BAFF基因碱基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非洲鸵鸟BAFF基因与鸡、鹌鹑的同源性最近,其次是鸭、鹅和鸽子;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析所用的氨基酸序列分为三支,一支包含了分析所用的所有鸟类,一支包含了所用的鱼类,另一支包含了所有的哺乳动物,非洲鸵鸟BAFF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其它鸟类的同源性较近。这些结果可为鸟类BAFF基因的进化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2、非洲鸵鸟BAFF基因的原核表达根据本研究克隆获得的非洲鸵鸟BAF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在上、下游引物中加入Eco R I和Hind III酶切位点,成功扩增出非洲鸵鸟BAFF基因后,将该基因片段克隆至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PCR、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阳性重组表达质粒p ET-Os BAFF。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将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Western blotting验证,最终确定该重组蛋白大小为32.2 k D。3、非洲鸵鸟BAFF基因的组织表达研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了非洲鸵鸟BAFF基因在18种组织中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AFF广泛分布于所检测的组织中,但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有差异。非洲鸵鸟BAFF在法氏囊、胸腺、脾脏和骨髓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其次是肝、肾脏、气管、肺、胃和肠,在其它检测的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最低的是心脏和脑,几乎无表达。非洲鸵鸟BAFF基因组织分布的差异提示其在不同组织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可能有所不同。4、非洲鸵鸟BAFF基因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哺乳动物和其它鸟类的BAFF是B细胞存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为验证非洲鸵鸟的BAFF蛋白是否也可以延长B细胞的存活时间。对表达获得的非洲鸵鸟BAFF基因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利用MTT实验法测定该重组蛋白在非洲鸵鸟B淋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添加了纯化的重组蛋白或添加纯化的重组蛋白和PMA的试验组的B淋巴细胞培养24h时,其细胞生长情况与重组蛋白的添加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当添加12μg/m L的重组蛋白或者16μg/m L的重组蛋白和2μg/m L的PMA时,B淋巴细胞生长密度达到最大值,而对照组添加PBS及BSA组,其B淋巴细胞均无明显增多。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表明,非洲鸵鸟BAFF基因重组蛋白在体外可以产生与非洲鸵鸟法氏囊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类似的结果,同样可以刺激小鼠B淋巴细胞存活/增殖。LPS刺激实验结果表明,非洲鸵鸟BAFF基因m RNA表达水平在法氏囊淋巴细胞受LPS刺激后的6、12、24及48小时后均高于对照组。非洲鸵鸟BAFF基因m RNA表达水平自LPS刺激后6 h开始大幅上调,最大值出现在刺激后24 h;与对照组相比,直到刺激后48 h其m RNA表达一直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p<0.01)。5、饮水硼对非洲鸵鸟BAFF基因组织表达的影响为探究微量元素硼对非洲鸵鸟BAFF基因组织表达的影响,取健康1日龄非洲鸵鸟48羽,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8羽。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 mg/L(对照组),40 mg/L,80 mg/L,160 mg/L,320 mg/L,640 mg/L剂量的硼酸,分别于1d,45d和90d取材,分别取法氏囊、胸腺、骨髓、脾等组织,提取总RNA作为模板,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不同饮水硼组非洲鸵鸟BAFF基因的组织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非洲鸵鸟BAFF基因m RNA的组织表达与饮水中硼的添加剂量相关。低剂量时,所测8种组织中BAFF基因m RNA的表达随饮水中硼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当硼添加剂量到一定程度时,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大,BAFF基因的表达反而降低。45日龄时,骨髓、脾、胸腺、肺等4种组织中BAFF基因表达的最大值为160 mg/L试验组,法氏囊、肝、肾等3种组织中BAFF基因表达的最大值为80 mg/L试验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胃组织中BAFF基因表达的最大值为80 mg/L试验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不显着。90日龄时,骨髓、法氏囊、肝、脾、胸腺、肾等6种组织中BAFF基因表达的最大值为80 mg/L试验组,肺组织中BAFF基因表达的最大值为160 mg/L试验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胃组织中BAFF基因表达的最大值为160 mg/L试验组,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

唐秀丽[10](2015)在《金属硫蛋白对环磷酰胺免疫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P)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对多发性骨髓瘤、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均具有疗效。但它对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造成的毒副作用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免疫系统作为机体的防御系统,在抵抗外源性细菌、病毒的侵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肿瘤患者治疗后的免疫重建也尤其重要。因此,寻找对抗CP免疫毒性的方法,扩大其使用范围、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是非常必要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是一种能被多种外源性刺激诱导的小分子量蛋白,具有解毒重金属、调控微量元素以及防辐射等多种生理功能。MT对外源因素产生的机体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效果,这可能是通过降低机体的氧化损伤程度,促进DNA损伤修复实现的。鉴于CP主要是通过DNA烷基化产生细胞毒性,本研究旨在探讨MT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机体对CP产生的免疫毒性,为提高CP的临床用药效果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研究用MT-/-和MT+/+小鼠进行环磷酰胺染毒,通过观察外周血、骨髓、胸腺以及脾脏等免疫器官的损伤情况,从氧化损伤和DNA损伤修复两方面考查MT对CP所致免疫抑制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给予CP后,外周血、骨髓、脾脏和胸腺等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具体表现为:白细胞计数降低、微核率升高以及脏器、脏脑系数下降;且MT-/-小鼠对CP导致的以上指标的变化更加敏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脾脏和胸腺中MT-/-小鼠的MDA含量高于MT+/+小鼠;脾脏和胸腺中GSH-Px活力均呈降低趋势,且MT-/-小鼠该酶活力降低更加显着;脾脏中MT-/-小鼠SOD活力升高显着,而MT+/+小鼠胸腺中该酶活力在下降,在MT-/-小鼠中该酶活力降低。以上结果表明,与MT+/+小鼠相比,MT-/-小鼠发生更加严重的氧化损伤。Nrf2/ARE抗氧化通路是保护机体氧化损伤的重要通路,在本研究中,我们以脾脏和胸腺为研究对象,对该通路中Nrf2、HO-1和NQO-1蛋白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检测。结果表明,染毒CP导致Nrf2蛋白表达量增加,MT-/-小鼠中该蛋白增加显着,其下游蛋白HO-1和NQO-1也有类似的趋势。这些结果提示,MT可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改变氧化损伤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对CP的免疫毒性产生保护作用。外周血彗星实验表明,染毒CP后DNA发生严重的损伤。磷酸化组蛋白(yH2AX)是DNA双链断裂的标志之一,我们的结果表明,MT-/-小鼠该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T+/+小鼠。进一步检测了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ATM、P53和P21的表达和磷酸化活化情况。结果显示,给予CP引起ATM和P53活化形式增加,且MT-/-小鼠中该蛋白表达量更高。P53下游分子P21虽然在染毒后表达量增加,但MT-/-小鼠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这些结果提示,MT能够保护CP所致的DNA损伤,并且可能通过改变ATM、P53和P21等DNA损伤修复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CP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毒性。综上结果表明,本研究中,CP能够对小鼠产生免疫抑制毒性,而MT能够减轻CP所致的免疫抑制毒性。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推测,MT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发挥免疫抑制保护作用,一是MT能够降低CP所致的氧化损伤,这可能是MT对抗氧化信号通路Nrf2/ARE中蛋白的表达及抗氧化相关酶的表达产生影响;二是MT对CP所致的DNA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这可能是由于MT影响了DNA损伤修复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二、BALB/c小鼠维生素D慢性中毒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ALB/c小鼠维生素D慢性中毒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LGG对AFB1暴露鼠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立题背景
    1.2 AFB1的概述
        1.2.1 结构及理化性质
        1.2.2 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
        1.2.3 在食品中的检出限量
        1.2.4 食品中AFB1的检测方法
    1.3 AFB1对动物机体的危害
        1.3.1 毒性
        1.3.2 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 对免疫相关功能的影响
        1.3.4 对肝脏和肾脏毒性的影响
        1.3.5 对肠道免疫的影响
    1.4 益生菌的概述及研究进展
        1.4.1 益生菌的概述
        1.4.2 功能性研究进展
        1.4.3 益生菌预防AFB1中毒的能力
        1.4.4 鼠李糖乳杆菌预防AFB1中毒能力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设备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动物饲料中AFB1母液的制备
        2.2.2 黄曲霉毒素饲料的制备
        2.2.3 鼠李糖乳杆菌灌胃液的制备
        2.2.4 大鼠动物实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2.2.5 大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测定
        2.2.6 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2.7 大鼠血液免疫指标的测定
        2.2.8 大鼠肝脏、肾脏抗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2.2.9 大鼠肝脏、肾脏的HE染色
        2.2.10 大鼠肝脏、肾脏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
        2.2.11 小鼠动物实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2.2.12 通过16SrRNA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
        2.2.13 小鼠血液中肠道免疫指标的测定
        2.2.14 小鼠结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测定
        2.2.15 小鼠肠道的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及其比值的测定
        2.2.16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鼠免疫动物实验结果
        3.1.1 大鼠体重的变化
        3.1.2 大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1.3 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影响
        3.1.4 大鼠血清中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
    3.2 大鼠靶器官动物实验结果
        3.2.1 大鼠肝脏、肾脏指数的影响
        3.2.2 大鼠血清蛋白浓度的变化
        3.2.3 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3.2.4 大鼠血清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3.2.5 鼠李糖乳杆菌对大鼠抗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2.6 大鼠肝脏、肾脏HE染色的结果
        3.2.7 鼠李糖乳杆菌对大鼠肝脏、肾脏中黄曲霉毒素残留的影响
    3.3 小鼠肠道稳态及肠免疫研究
        3.3.1 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3.3.2 小鼠血清中肠道屏障和通透性指标的影响
        3.3.3 小鼠结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3.3.4 小鼠小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比值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摄入形式的鼠李糖乳杆菌对AFB1中毒大鼠内脏损伤及血液免疫的影响
    4.2 鼠李糖乳杆菌干预对AFB1中毒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粘膜屏障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蜂胶黄酮对小鼠铅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铅的来源
    1.2 铅的吸收及分布
    1.3 铅的毒性
        1.3.1 神经系统
        1.3.2 肾脏组织
        1.3.3 肝脏组织
        1.3.4 造血系统
        1.3.5 肠道微生物系统
        1.3.6 生殖系统
        1.3.7 其他组织/系统
    1.4 铅暴露对机体的毒性机制
        1.4.1 氧化应激机制
        1.4.2 炎症机制
    1.5 铅中毒机体的治疗及研究现状
    1.6 黄酮类化合物
        1.6.1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
        1.6.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7 蜂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
        1.7.1 蜂胶的来源和组成
        1.7.2 蜂胶的生物活性
    1.8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8.1 选题依据
        1.8.2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蜂胶黄酮抗氧化和配位能力的理论研究
    2.1 实验方法
        2.1.1 理论背景
        2.1.2 计算方法
    2.2 结果
        2.2.1 蜂胶黄酮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2.2.2 蜂胶黄酮配位能力的研究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抗氧化能力及其铅配合物光谱特性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3.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对溶液中Pb(Ⅱ)的清除能力
        3.2.2 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及其铅配合物的光谱特性
        3.2.3 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理论分析
        3.2.4 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抗氧化能力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组织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杨梅素对铅暴露小鼠金属离子的影响
        4.2.2 杨梅素对铅诱导的小鼠肾毒性血清生物标志物的作用
        4.2.3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组织中MTs水平的作用
        4.2.4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组织中内源抗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
        4.2.5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组织中炎症的影响
        4.2.6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5.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
        5.2.1 杨梅素对铅暴露小鼠金属离子的影响
        5.2.2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毒性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5.2.3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s)水平的作用
        5.2.4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中内源抗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
        5.2.5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中炎症的影响
        5.2.6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杨梅素对铅暴露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
    6.1 实验方法
        6.1.1 动物实验设计
        6.1.2 16s rRNA测序分析
    6.2 结果
        6.2.1 OUT分析
        6.2.2 Alpha多样性分析
        6.2.3 分类学组成分析
        6.2.4 Beta多样性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蜂胶乙醇提取物对铅暴露小鼠氧化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7.1 实验材料及方法
        7.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7.1.2 实验方法
    7.2 结果
        7.2.1 蜂胶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7.2.2 小鼠行为学分析
        7.2.3 小鼠组织脏器系数的分析
        7.2.4 血液及组织中Pb含量
        7.2.5 血液及组织中金属离子水平
        7.2.6 血液及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3)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银屑病
        (一)银屑病的概述
        (二)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三)银屑病的治疗
        (四)银屑病样模型
    二、细胞程序性坏死
        (一)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信号通路
        (二)细胞程序性坏死与活性氧ROS
        (三)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特征
        (四)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检测方法
    三、杠柳苷元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一)杠柳苷元的简介
        (二)杠柳苷元的生物学活性
        (三)铃兰毒苷的简介
        (四)铃兰毒苷的生物学活性
    四、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一)化合物
        (二)细胞株
        (三)实验动物
        (四)实验试剂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方法
        (一)细胞的培养
        (二)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中药单体化合物的筛选
        (三)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对HaCaT细胞及Hs-68 细胞IC_(50)和IC_(10)的检测
        (四)免疫荧光染色
        (五)BrdU掺入检测
        (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七)免疫印迹分析
        (八)DAPI染色
        (九)TUNEL染色
        (十)抑制剂作用的检测
        (十一)细胞形态观察和PI染色
        (十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
        (十三)ATP检测
        (十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
        (十五)透射电镜实验观察细胞结构
        (十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的ROS水平
        (十七)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制备
        (十八)TPA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制备
        (十九)HE染色
        (二十)ELISA检测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量
        (二十一)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炎症细胞数量
        (二十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二十三)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一、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中药化合物的筛选
        (一)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中药化合物筛选
        (二)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
    二、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机制研究
        (一)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
        (二)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
        (三)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坏死的影响
        (四)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诱导HaCaT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的机制研究
    三、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一)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二)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TPA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霉变饲料中添加脱毒剂对蛋雏鸡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霉菌毒素种类
        1 黄曲霉毒素
        2 呕吐毒素
        3 玉米赤霉烯酮
        4 伏马毒素
        5 赭曲霉毒素
    第二章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限量标准以及检测方法
        1 检测方法
        1.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2 薄层色谱法(TLC)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4 气质联用(GC-MS)和液质联用(HPLC-MS)
        1.5 胶体金标记技术
        2 限量标准及污染情况
        2.1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限量标准
        2.2 呕吐毒素和T-2 毒素的污染及限量标准
        2.3 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及限量标准
        2.4 赭曲霉毒素的污染及限量标准
        2.5 伏马毒素的污染及限量标准
    第三章 霉菌毒素的危害
        1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1.1 黄曲霉毒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2 黄曲霉毒素对细胞的影响
        1.3 黄曲霉毒素对生产健康的影响
        2 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
        2.1 玉米赤霉烯酮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2 玉米赤霉烯酮对细胞的影响
        2.3 玉米赤霉烯酮对生产健康的影响
        3 呕吐毒素的危害
        3.1 呕吐毒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2 呕吐毒素对细胞的影响
        3.3 呕吐毒素对生产健康的影响
        4 赭曲霉毒素的危害
        4.1 赭曲霉毒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2 赭曲霉毒素对生产健康的影响
        5 伏马毒素的危害
        5.1 伏马毒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2 伏马毒素对生产健康的影响
    第四章 霉菌毒素的防控
        1 霉菌毒素的预防措施
        1.1 选用抗病品种农作物,加强作物田间管理
        1.2 农作物收获和储藏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2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
        2.1 机械脱毒法
        2.2 物理脱毒法
        2.3 化学脱毒法
        2.4 吸附剂吸附法
        2.5 生物脱毒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饲料中霉菌毒素对蛋雏鸡采食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基础日粮组成
        1.4 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3日龄雏鸡染毒试验结果
        2.2 40日龄雏鸡染毒试验结果
        2.3 7日龄雏鸡染毒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霉变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脏器损伤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动物分组与处理
        1.4 生长性能的检测
        1.5 剖检与脏器指数测定
        1.6 脏器组织病理学观察
        1.7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霉菌毒素及其脱毒剂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霉菌毒素及其脱毒剂对雏鸡脏器指数的影响
        2.3 器官组织损伤的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霉变饲料中添加脱毒剂对蛋雏鸡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饲养管理和免疫
        1.3 仪器及试剂
        1.4 基础日粮和DON霉变饲料
        1.5 检测指标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剂量DON对蛋雏鸡血液中抗氧化指标影响
        2.2 不同类型脱毒剂对蛋雏鸡血液中抗氧化指标影响
        2.3 不同剂量DON对蛋雏鸡免疫指标影响
        2.4 不同类型脱毒剂对蛋雏鸡免疫指标影响
        2.5 不同剂量DON对蛋雏鸡抗体滴度影响
        2.6 不同类型脱毒剂对蛋雏鸡抗体滴度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剂量DON及添加脱毒剂对蛋雏鸡血液中抗氧化指标影响
        3.2 不同剂量DON及添加脱毒剂对蛋雏鸡免疫指标影响
        3.3 不同剂量DON及添加脱毒剂对蛋雏鸡抗体滴度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霉变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对雏鸡抗氧化酶和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脏器组织的采集
        1.3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1.4 总RNA提取
        1.5 反转录(cDNA的合成)
        1.6 荧光定量PCR检测
        1.7 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计算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肝脏抗氧化酶与炎性因子m RNA表达结果
        2.2 腺胃抗氧化酶与炎性因子m RNA表达结果
        2.3 回肠抗氧化酶与炎性因子m RNA表达结果
        2.4 法氏囊抗氧化酶与炎性因子m RNA表达结果
        2.5 脾脏抗氧化酶与炎性因子m RNA表达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致谢

(5)镉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Rho GTPases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镉的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1. 镉对机体的毒理机制
        2. 镉对骨的损伤机制
    第二章 破骨细胞分化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1. 破骨细胞分化
        2. 破骨细胞骨吸收机制
        3. 镉调控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
    第三章 Rho GTPases研究进展
        1. Rho GTPases研究进展
        2. Rho GTPases信号通路在破骨细胞分化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镉暴露对小鼠骨组织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试验溶液配制
        2.2 试验分组与处理
        2.3 小鼠全血、尿液和前肢骨元素含量测定
        2.4 小鼠后肢骨病理组织学变化
        2.5 免疫组化观察小鼠后肢骨OPG、RANKL蛋白的分布和表达
        2.6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TRACP-5b及E2含量
        2.7 qRT-PCR检测小鼠骨髓细胞中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
        2.8 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中相关蛋白含量
        2.9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镉对小鼠体重、采食量的影响
        3.2 小鼠血液、尿液及骨组织镉含量变化
        3.3 镉对小鼠骨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镉对小鼠骨骼Ca、P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3.5 镉对小鼠骨骼组织学的影响
        3.6 镉对血清OC分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3.7 镉对小鼠骨髓细胞中OC特异性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3.8 锡对骨髓细胞OC特异性蛋白及OPG、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
        3.9 镉对骨硬质中RANKL、OPG蛋白的分布及表达量的影响
        3.10 镉对小鼠骨髓细胞中Rho GTPases关键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章 Rho GTPases信号通路在镉影响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1 材料
        1.1 试验细胞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试验溶液配制
        2.2 RAW264.7培养及破骨细胞的诱导分化
        2.3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2.4 破骨细胞TRAP染色
        2.5 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骨架
        2.6 Transwell法检测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迁移能力
        2.7 qRT-PCR测定相关蛋白mRNA水平的表达
        2.8 Western blot测定相关蛋白的表达
        2.9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镉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3.2 镉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ho GTPases信号通路的影响
        3.3 镉对破骨细胞Rho GTPases信号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孕期DEHP暴露对胎盘组织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DEHP暴露对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DEHP暴露对胎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从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DEHP暴露引起胎盘组织结构改变的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芪芍颗粒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来源
    1.2 实验药品及来源
    1.3 受试药品及来源
    1.4 实验试剂、实验试剂盒及来源
    1.5 主要仪器及设备
    1.6 实验方法
    1.7 动物模型的建立
    1.8 动物给药剂量
    1.9 大鼠血清TGAb、TPOAb、IL-6、IL-12 的采集与检测
    1.10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状态观察
    2.2 各组大鼠血清TPOAb的水平比较
    2.3 各组大鼠血清TGAb的水平比较
    2.4 各组大鼠血清IL-6 的水平比较
    2.5 各组大鼠血清IL-12 的水平比较
讨论
    1 建立EAT动物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2 祖国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3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依据
    4 芪芍颗粒组方选择依据
    5 芪芍颗粒与雷公藤多苷片相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文献综述 西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蕨麻多糖对镉所致肾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重金属镉及其毒性概述
        1.1.1 镉的理化性质
        1.1.2 Cd污染
        1.1.3 Cd毒性与危害
        1.1.4 Cd中毒机制
        1.1.5 Cd的检测及防治进展
    1.2 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Cd中毒
    1.3 蕨麻的研究进展
        1.3.1 PAP的提取及纯化
        1.3.2 PAP的生物活性
        1.3.3 PAP的研究展望
    1.4 PAP防治Cd中毒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PAP的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材料
        2.1.1 试剂与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蕨麻粗多糖的提取
        2.2.2 蕨麻粗多糖脱蛋白
        2.2.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2.2.4 PAP含量测定
        2.2.5 PAP成分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PAP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2.3.2 PAP含量检测结果
        2.3.3 PAP成分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重金属Cd在细胞及小鼠主要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与试剂
        3.1.2 实验设备仪器
        3.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及处理
        3.2.2 实验动物及处理
        3.2.3 荧光探针染色
        3.2.4 组织病理学观察
        3.2.5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细胞荧光染色
        3.3.2 Cd染毒小鼠脏器指数差异
        3.3.3 各器官中Cd的分布及相对含量
        3.3.4 Cd染毒小鼠各器官病理学改变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PAP对Cd诱导细胞损伤的保护及其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设备仪器
        4.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
        4.2.2 细胞活力检测
        4.2.3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
        4.2.4 氧化还原水平测定
        4.2.5 线粒体功能及膜电位测定
        4.2.6 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
        4.2.7 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
        4.2.8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细胞活力
        4.3.2 PAP对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4.3.3 PAP对线粒功能及膜电位的影响
        4.3.4 PAP对PGC-1α及Nrf2表达的影响
        4.3.5 PAP对γH2ax及p-p53表达的影响
        4.3.6 PA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4 讨论
        4.4.1 PAP对Cd染毒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4.4.2 PAP对Cd染毒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4.4.3 PAP对Cd染毒细胞γH2ax及p53的影响
        4.4.4 PAP对Cd染毒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及相关机制
    4.5 小结
第五章 PAP对Cd染毒小鼠肾损伤的保护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与试剂
        5.1.2 实验设备仪器
        5.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5.2.2 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测定
        5.2.3 肾脏组织氧化还原状态测定
        5.2.4 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5.2.5 免疫组化及Masson's染色
        5.2.6 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
        5.2.7 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肾脏指数
        5.3.2 肾功能相关生化参数
        5.3.3 PAP对肾脏组织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5.3.4 PAP对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5.3.5 PAP对肾脏组织线粒体相关蛋白及凋亡的影响
    5.4 讨论
        5.4.1 PAP对肾脏功能及氧还原状态的影响
        5.4.2 PAP对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5.4.3 PAP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非洲鸵鸟BAFF的克隆表达及饮水硼对其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 BAFF及BAFF-R的结构
        1.1 BAFF及其结构
        1.2 BAFF-R及其结构
    2 BAFF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3 BAFF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3.1 BAFF对B细胞的作用
        3.2 BAFF对T细胞的作用
    4 BAFF与疾病
        4.1 BAFF与免疫系统疾病
        4.2 BAFF与感染性疾病
    5 硼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5.1 硼对动物的营养作用
        5.2 硼对动物的毒性作用
    6 鸵鸟养殖研究进展
    7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非洲鸵鸟BAF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菌株、载体及试剂
        1.1.4 试剂配制方法
        1.2 方法
        1.2.1 样品采集
        1.2.2 组织样品总RNA的提取
        1.2.3 引物设计
        1.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1.2.5 PCR扩增
        1.2.6 PCR产物的回收
        1.2.7 克隆质粒pMD-BAFF的构建
        1.2.8 序列测定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洲鸵鸟组织总RNA的提取
        2.2 非洲鸵鸟BAFF基因的克隆
        2.3 非洲鸵鸟BAFF基因克隆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2.4 非洲鸵鸟BAFF基因碱基序列与同源性分析
        2.5 非洲鸵鸟BAFF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同源性分析
        2.6 BAFF基因进化树分析
    3 讨论
        3.1 非洲鸵鸟BAFF基因的克隆
        3.2 非洲鸵鸟BAFF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
        3.3 非洲鸵鸟BAFF基因与其它动物BAFF基因的进化关系
第三章 非洲鸵鸟BAFF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菌株与载体
        1.1.4 主要试剂
        1.1.5 试剂配制
        1.2 方法
        1.2.1 非洲鸵鸟BAFF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1.2.2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sBAFF的构建
        1.2.3 连接产物转化
        1.2.4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1.2.5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的优化
        1.2.6 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
        1.2.7 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
        1.2.8 Western Blotting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洲鸵鸟BAFF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2.2 非洲鸵鸟BAFF重组蛋白的表达
        2.3 重组蛋白OsBAFF可溶性分析
        2.4 重组蛋白OsBAFF的纯化
        2.5 Western Blotting分析
    3 讨论
        3.1 非洲鸵鸟BAFF基因的原核表达
        3.2 非洲鸵鸟BAFF重组蛋白的纯化
        3.3 Western Blotting分析
第四章 非洲鸵鸟BAFF基因的组织表达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1.4 试剂配制方法
        1.2 方法
        1.2.1 样品采集及处理
        1.2.2 非洲鸵鸟组织总RNA提取
        1.2.3 引物设计
        1.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1.2.5 RT-PCR扩增
        1.2.6 real time-PCR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洲鸵鸟BAFF基因RT-PCR扩增结果
        2.2 非洲鸵鸟BAFF基因real time-PCR扩增结果
    3 讨论
        3.1 非洲鸵鸟BAFF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3.2 非洲鸵鸟BAFF基因mRNA组织表达的影响因素
        3.3 非洲鸵鸟BAFF基因mRNA在免疫器官中的表达
第五章 非洲鸵鸟重组蛋白OSBAFF生物学特性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1.4 试剂配制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采集及处理
        1.2.2 非洲鸵鸟法氏囊细胞悬液的制备
        1.2.3 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1.2.4 细胞培养及传代
        1.2.5 细胞计数
        1.2.6 非洲鸵鸟重组表达蛋白OsBAFF的活性检测
        1.2.7 不同浓度的非洲鸵鸟OsBAFF重组融合蛋白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1.2.8 LPS刺激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洲鸵鸟OsBAFF融合蛋白对非洲鸵鸟B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2.2 非洲鸵鸟OsBAFF融合蛋白对小鼠B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2.3 LPS刺激后非洲鸵鸟BAFF基因表达情况
    3 讨论
        3.1 非洲鸵鸟重组融合蛋白OsBAFF对B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3.2 LPS刺激对非洲鸵鸟法氏囊组织中BAFF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
第六章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BAFF基因组织表达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1.4 试剂配制方法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采集及处理
        1.2.2 非洲鸵鸟组织总RNA提取
        1.2.3 引物设计
        1.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1.2.5 real time-PCR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骨髓组织中BAF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2.2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法氏囊组织中BAF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2.3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肝组织中BAFF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
        2.4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脾组织中BAFF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
        2.5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胸腺组织中BAF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2.6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肺组织中BAFF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
        2.7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肾组织中BAFF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
        2.8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胃组织中BAFF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法氏囊、胸腺和脾组织中BAF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3.2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骨髓和肝组织中BAF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3.3 饮水硼对非洲鸵鸟肾、肺和胃组织中BAF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个人简介
附录2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金属硫蛋白对环磷酰胺免疫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金属硫蛋白概述
        1.1.1 金属硫蛋白的定义及结构
        1.1.2 金属硫蛋白具有生物学功能多样性
        1.1.3 金属硫蛋白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
        1.1.4 金属硫蛋白应用研究进展
    1.2 环磷酰胺概述
        1.2.1 环磷酰胺的定义及作用机理
        1.2.2 环磷酰胺的临床应用
        1.2.3 环磷酰胺免疫毒性表现
    1.3 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优势
        1.3.1 动物模型在疾病研究和药物安全评价中应用
        1.3.2 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应用与优越性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总体思路
        1.4.1 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
第2章 环磷酰胺所致一般免疫毒性描述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2.4 给药方式
        2.2.5 实验试剂制备
        2.2.6 实验组织标本取材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日常观察
        2.3.2 体重及脏器变化
        2.3.3 白细胞计数分析
        2.3.4 彗星实验测定外周血DNA损伤
        2.3.5 骨髓微核率测定
        2.3.6 病理切片制作
        2.3.7 病理切片HE染色
        2.3.8 统计学方法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动物日常观察
        2.4.2 体重脏器变化分析
        2.4.3 白细胞变化分析
        2.4.4 外周血DNA损伤分析
        2.4.5 骨髓微核率变化分析
        2.4.6 胸腺和脾脏的病理改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属硫蛋白对环磷酰胺所致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及材料
        3.2.4 给药方式
        3.2.5 实验试剂配制
        3.2.6 实验组织标本取材
    3.3 实验方法
        3.3.1 蛋白定量
        3.3.2 检测脾脏和胸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水平
        3.3.3 检测脾脏和胸腺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
        3.3.4 检测脾脏和胸腺组织中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
        3.3.5 检测脾脏和胸腺中抗氧化相关蛋白的表达
        3.3.6 统计学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标准曲线测定
        3.4.2 脾脏和胸腺中丙二醛含量变化分析
        3.4.3 脾脏和胸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分析
        3.4.4 脾脏和胸腺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变化分析
        3.4.5 脾脏和胸腺中抗氧化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属硫蛋白对环磷酰胺所致DNA损伤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动物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2.4 给药方式
        4.2.5 实验试剂配制
        4.2.6 实验组织标本取材
    4.3 实验方法
        4.3.1 检测脾脏和胸腺中DNA损伤修复通过中蛋白的表达
        4.3.2 统计学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胸腺和脾脏DNA损伤程度分析
        4.4.2 脾脏和胸腺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BALB/c小鼠维生素D慢性中毒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LGG对AFB1暴露鼠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D]. 张居典.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2]蜂胶黄酮对小鼠铅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倩. 西北大学, 2020(01)
  • [3]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姜博文.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4]霉变饲料中添加脱毒剂对蛋雏鸡健康的影响[D]. 李安平. 吉林大学, 2019
  • [5]镉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Rho GTPases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分子机理[D]. 贺双江. 扬州大学, 2019(02)
  • [6]孕期DEHP暴露对胎盘组织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 徐婉.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7]芪芍颗粒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实验研究[D]. 杨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8]蕨麻多糖对镉所致肾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沈蓉. 兰州大学, 2017(11)
  • [9]非洲鸵鸟BAFF的克隆表达及饮水硼对其表达的影响[D]. 杨克礼.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2)
  • [10]金属硫蛋白对环磷酰胺免疫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D]. 唐秀丽. 齐鲁工业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BALB/c小鼠维生素D慢性中毒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