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果树芽休眠影响的研究进展

温度对果树芽休眠影响的研究进展

一、温度对果树芽休眠的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银花[1](2021)在《莼菜冬芽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芽休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是植物对季节或环境变化的生物学适应性。对物种的保存、繁衍及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芽休眠受到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和内源激素、酶活性等生理因素的影响。莼菜冬芽形成与温度、水分有关,但冬芽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具体影响因素、形态结构变化等生理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莼菜冬芽为试验材料,研究冬芽形成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冬芽未形成时期、开始形成时期和完全形成时期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探究冬芽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其生理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当水温气温均持续低于15℃,且水温温差相差约2℃时,莼菜顶芽极易形成冬季休眠芽;而莼菜顶芽茎节间短缩变粗且易脱落,茎节间细胞通气组织的消失、凯氏带和凯氏点的相继出现为冬芽形成的形态结构标志。(2)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提高,GA1、IAA、GA1/ABA的持续减少,均对冬芽形成的进程起调控作用。(3)共测序组装到45415条Unigenes,分别注释到7个数据库中;其中有3302条Unigenes同时在全部数据库中被注释。主要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和催化活性等相关;在代谢通路中参与较多的是运输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等途径,注释的Unigenes极可能与冬芽的形成有关。(4)对冬芽形成3个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发现9833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淀粉和蔗糖代谢、激素信号转导、催化活性、酶活性等相关。一些激素信号转导基因被注释到,SAUR和GH3基因调控IAA的合成,PYR/PYL基因家族调控ABA的合成,而进一步调控冬芽的形成。推测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冬芽形成的调控网络密切相关。

许琛[2](2021)在《蛋白激酶PpMAPK3/6与PpDAM6互作调控桃花芽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从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农业大学的园艺试验站进行,以桃品种‘春捷’、‘中油5号’和‘青州蜜桃’花芽为试材,对花芽休眠阶段进行划分。克隆获得PpDAM6花芽休眠基因,使用酵母双杂交对互作基因进行筛选,筛选出PpMAPK3、PpMAPK6和PpBT2作为互作蛋白,使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进行进一步验证。以‘中油5号’桃树为试材,外部喷施ABA并对休眠相关基因进行表达量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3个品种桃花芽萌发率与低温积累量将花芽的休眠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内休眠阶段、休眠转化阶段和生态休眠阶段。‘春捷’从2018年10月15日到11月15日为内休眠阶段、10月30日到11月15日为休眠转化阶段、2018年11月15日到次年1月30日为生态休眠阶段;‘中油5号’从2018年10月15日到12月15日为内休眠阶段、11月15日到12月15日为休眠转化阶段、2018年12月15日到次年1月30日为生态休眠阶段;‘青州蜜桃’从2018年10月15日到12月30日为内休眠阶段、11月30日到12月30日为休眠转化阶段、2018年12月30日到次年1月30日为生态休眠阶段。2、荧光定量分析发现三个桃品种中PpDAM6基因表达量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且需冷量越高趋势越显着,在生态休眠阶段前期表达量上升,在休眠转化期开始下调,在整个生态休眠期保持较低的表达量。3、PpMAPK3和PpMAPK6为PpDAM6的互作蛋白,进一步酵母双杂交验证发现PpMAPK3和PpMAPK6能够与PpDAM6的MADs-box结构域互作4、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PpMAPK3和PpMAPK6属于A亚家族TEY型MAPK,PpMAPK3与梅、杏和李中MAPK3的亲缘关系最近。PpMAPK6与梅和李中MAPK6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5、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分析结果表明PpBT2与PpDAM6蛋白互作。6、荧光定量分析发现三个品种中PpMAPK3、PpMAPK6和PpBT2基因表达量与PpDAM6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反,在生态休眠阶段前期表达量较低,在休眠转化期开始上调并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在生态休眠阶段逐渐降低。7、外部施加ABA能够显着抑制PpDAM6在休眠转化阶段的表达量下调,同时能够将PpMAPK3和PpMAPK6在休眠转化阶段的表达量上调趋势延后。

邓全恩[3](2020)在《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机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特色木本油料树种,兼具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目前,我国油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面积逐年增加,区域间引种不可避免。作为秋冬季开花、虫媒授粉、自交不亲和的经济林树种,花期是油茶引种成败的关键。生产中发现油茶花芽对逆境敏感,高温干旱导致花期大幅延迟并影响成花质量。本研究在系统评价10个油茶品种适生性的基础上,以‘常德铁城一号’为材料研究油茶花器官发育对逆境的响应机制,并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效应,旨在为油茶引种和生殖生长调控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0个油茶品种适生性评价。通过室内梯度低温胁迫和田间自然干旱胁迫,测定油茶品种耐寒和耐旱生理指标;通过田间观测、石蜡切片、生理实验、扫描电镜观测等方法获取油茶品种的花期、叶片结构、叶片生长势和花粉指标;通过对以上5大类(抗逆,花期,叶片结构,叶片生长势,花粉)指标的46个具体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关键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10个油茶品种在武汉地区的适生性。结果表明,油茶46个具体指标中始花期、耐寒、耐旱、栅海比、CTR、SR等11个指标具有代表性,10个油茶品种在武汉地区的适生性排序为:‘长林18号’‘XLC25’‘常德铁城一号’‘鄂油465’‘赣州油8号’‘XLC10’‘长林4号’‘赣州油6号’‘QY235’‘常林3号’。(2)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的形态及生理研究。通过显微观测,比较正常年份(2018年)和高温干旱年份(2019年)的花芽分化过程,定位‘常德铁城一号’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的关键时期并分析响应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年份花芽在雌雄蕊形成期开始出现生长停滞,在子房与花药形成期停滞减轻,在雌雄蕊成熟期开始恢复生长;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过程中花芽含水率、碳水化合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激素含量也呈现出和休眠、抗逆反应一致的变化规律。(3)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的转录组学研究。对‘常德铁城一号’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关键时期(幼嫩花药期,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成熟期)进行转录组分析,探索油茶花器官发育的逆境响应调控机制。结果表明,4个花芽时期的转录组共组装成162,621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 795.78 bp,N50 长度为 972 bp,GC 含量为 37.67%,75.11%的 unigene 注释到GO、KEGG、KOG、NR、NT、SwissProt 6大数据库。差异表达基因中生长速度(CYC、EXP)、物质能量代谢(PIP、G6PDH)、逆境响应(HSP、WRKY)、激素代谢(GA20ox、GAI、NCED、SNRK2)等和休眠相关的生物调控过程基因呈现规律性表达,MADS-box基因SVP,开花途径(VRN1、VIN3、Col、ELF)和开花整合因子(FLC、SOC)等其它和休眠相关的基因表达规律不明显。DYT、bHLH10、SERL1/2等和花粉不育相关的基因在花芽生长停滞的阶段表达量较高。以上结果说明‘常德铁城一号’花芽的适应性生长介于内休眠和生态休眠之间,是保证生殖生长正常进行的一种进化策略。(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花器官发育调控技术研究。在花器官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外源激素处理,通过调查分析花期、成花质量和生理指标变化,探究外源激素对油茶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400mg·L-1赤霉素处理始花期最早且盛花期集中,150mg·L-1脱落酸处理始花期最晚。200mg·L-1生长素和150 mg·L-1脱落酸处理可明显提高花粉活力。400 mg·L-1赤霉素和200 mg-L-1生长素处理可增加花器官尺寸和花药数量。外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可提高花芽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外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可以提高内源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并降低脱落酸的含量。外源脱落酸处理可提高内源脱落酸的含量,降低内源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可提高赤霉素合成基因GA20ox表达量,降低DELLA蛋白编码基因GAI的表达量。脱落酸处理则抑制GA20ox表达,促进GAI和脱落酸的合成基因NCED、受体基因ABF的表达。外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的花芽FLC和PHYA的表达量降低,而ABA处理的花芽中此两基因的表达量降低较慢。综上所述,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发生在雌雄蕊形成期到雌雄蕊成熟期,响应机制中包含细胞生长、物质能量代谢、抗逆反应、激素调控等和休眠相关的生物调控过程,其中激素是重要的调控物质,外源赤霉素、脱落酸和生长素可调控‘常德铁城一号’花期、开花样式和花粉活力,并使花芽内部碳水化合物含量、激素含量、基因表达呈现与花器官发育进程一致的改变。

郭松涛[4](2020)在《宁夏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及补光对葡萄萌芽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施果树栽培可实现果品的反季节供应,增加经济效益,已成为西北地区一种新型高效栽培模式。由于宁夏地区设施栽培葡萄的需冷量与需热量值不明确,导致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无法准确掌握休眠期时间的长短及揭苫升温时间,造成设施果树环境管理混乱。为准确掌握多种设施环境条件下葡萄休眠期与萌芽期环境调控,探究各设施葡萄品种需冷量与需热量及二者之间关系,了解补充光照时间及改变光质对萌芽期葡萄需热量的影响,本文试验一通过测定四种不同设施内‘红地球’葡萄休眠期需冷量及萌芽期需热量;试验二测定三年内两种设施条件下共15个葡萄品种的需冷量与需热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试验三通过改变光周期和光质探究其对葡萄萌芽及需热量的影响,为设施栽培葡萄休眠-萌芽阶段管理及设施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由于玻璃温室未进行低温管理,在‘红地球’葡萄休眠期间,玻璃温室空气、土壤温度均最高;由于升温管理,在‘红地球’葡萄萌芽期间,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内空气、土壤温度高于阴棚和玻璃温室,且日光温室保温蓄热能力强于塑料大棚,日均气温较塑料大棚高3.6℃;玻璃温室气温、土温变化幅度较大,阴棚变化较为稳定;对设施内环境进行监测,得出‘红地球’葡萄休眠期需冷量总体表现为:阴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玻璃温室;需热量总体表现为:玻璃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阴棚;对‘红地球’葡萄需热量与需冷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2)根据三年间对玻璃温室和阴棚内葡萄进行监测,发现各葡萄品种的需冷量、需热量分布较为广泛,其中阴棚内‘秋黑’葡萄需冷量最高,三年内需冷量平均值为615 C·U(犹他模型,下同),需热量最低,三年内需热量平均值为5806 GDH℃(生长度小时模型,下同),‘克瑞森无核’葡萄需冷量最低,三年内需冷量平均值为453 C·U,需热量最高,三年内需热量平均值为6734 GDH℃;玻璃温室内‘白宝石’葡萄需冷量最低,三年内需冷量平均值为160 C.U,需热量最高,三年内需热量平均值为10328 GDH℃,‘汤姆逊’葡萄需冷量最高,三年内需冷量平均值为529 C.U,‘红地球’葡萄需热量最低,三年内需热量平均值为9168 GDH℃。玻璃温室内各葡萄品种需冷量总体低于阴棚,需热量总体高于阴棚;宁夏地区设施葡萄需冷量以犹他模型估算较为准确,玻璃温室3 a内变异系数为5.66%,阴棚内变异系数为3.74%;需热量以生长度小时模型估算较为准确,玻璃温室3 a内变异系数为3.83%,阴棚内变异系数为2.54%;在同种设施类型内,需冷量大的葡萄品种其需热量反而小,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葡萄的需冷量、需热量与其成熟期没有必然的联系。(3)对于‘红地球’葡萄,14h/10h的光周期效果最好,此条件下需热量值最小,为14560 GDH℃(生长度小时模型,下同):对于‘圣诞玫瑰’和‘克瑞森无核’葡萄,18h/6h的光周期效果最好,此条件下需热量值最小,分别为13867 GDH℃和13417 GDH℃;对于‘美人指’葡萄,16h/8h的光周期效果最好,此条件下需热量值最小,为14287 GDH℃;在同一光周期下,‘红地球’葡萄萌芽需热量最大,其次为‘美人指’、‘圣诞玫瑰’葡萄,‘克瑞森无核’葡萄的需热量最小。红蓝光、红光、白光均能促进春季设施葡萄萌发,降低葡萄萌芽期需热量,使葡萄提前展叶,以红蓝光效果最为明显,蓝光会推迟葡萄萌芽:红蓝光使得‘红地球’葡萄新梢长度与粗度显着增加,红光、白光处理下新梢长度与粗度增加量优于对照,蓝光降低葡萄茎部粗度;利用6种需热量模型估算‘红地球’葡萄需热量时,有效积温模型凸显出跨度小、数值低的特点,而生长度小时模型表现为跨度大、数值高的特点。综上所述,宁夏地区日光温室栽培葡萄休眠、萌芽所需时间较短,阴棚栽培葡萄休眠、萌芽所需时间较长,需冷量以阴棚内栽培‘红地球’葡萄最高,需热量以玻璃温室内栽培‘红地球’葡萄最高。此地区以犹他模型估算各葡萄品种需冷量、生长度小时模型估算各品种需热量最适宜,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改变光周期或光质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设施栽培葡萄萌芽进程和需热量,不同品种对于光周期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同一品种萌芽期对光质的选择也不同,以红蓝光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宁夏地区设施栽培葡萄休眠期至萌芽期内设施管理和设施葡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梁文锋[5](2020)在《不同枣品种需冷量及休眠期的生理变化研究》文中提出休眠是果树为了抵御冬季寒冷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生物学特性,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累积才能够解除。如果在休眠期需冷量不能满足,植株就不能正常完成自然休眠的过程,引起生长发育障碍,甚至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绝产。本文以‘胎里红’、‘辣椒枣’、‘蜂蜜罐’等8个枣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光照培养箱,结合温度数据,运用需冷量估算模型,确定自然低温条件下枣树休眠的进程及适宜需冷量估算模型。并以需冷量不同京枣39、胎里红、伏脆蜜3个枣品种为试材,研究自然和人工低温条件下的生理变化规律,为当地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估算‘京枣39’、“蜂蜜罐’、‘尜尜枣’、‘宣城圆枣’、‘伏脆蜜’、‘辣椒枣’、‘胎里红’和‘冬枣’的需冷量,其中≤7.2℃模适用于新疆阿拉尔地区估算枣需冷量。运用≤7.2℃估算其需冷量,‘京枣39’和‘蜂蜜罐’≤673h,为低需冷量品种;‘尜尜枣’、‘宣城圆枣’和‘伏脆蜜’在673h-1181h之间,为中需冷量品种;‘辣椒枣’、‘胎里红’和‘冬枣’>1181h,为高需冷量品种。2.‘胎里红’、‘伏脆蜜’和‘京枣39’3个枣品种一次枝在自然休眠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变化总体均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人工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则呈下降-上升趋势。萌芽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变化表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可作为解除休眠的标识,且自然条件下和人工条件下的休眠前期均以贮存淀粉为主。3.‘胎里红’、‘伏脆蜜’和‘京枣39’3个枣品种一次枝在自然休眠过程中,CAT活性开始呈上升-下降趋势;在人工条件下‘伏脆蜜’和‘胎里红’的变化趋势与自然条件下一致,‘京枣39’则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并且在休眠解除时SOD活性降低,POD活性则上升。4.‘胎里红’、‘伏脆蜜’和‘京枣39’3个枣品种一次枝在自然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人工条件下则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脯氨酸含量则在自然条件下呈上升-下降得变化趋势,在人工条件下‘伏脆蜜’和‘胎里红’的变化趋势与自然条件下一致,‘京枣39’则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脯氨酸含量随着休眠进程的推进而不断上升,待准备解除休眠时开始缓慢下降,这与低温需求量的积累和休眠进程推进相吻合。

王茂思[6](2018)在《蓝莓花芽休眠特性机理和差异蛋白及调控研究》文中提出蓝莓果实营养丰富、并含有许多抗衰老成分,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蓝莓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特殊要求,导致可以种植蓝莓的地方不多。天津蓟县通过土壤酸化和温室促成栽培,已经发展蓝莓4000余亩。但是,由于对蓝莓自然休眠期和需冷量等了解不多,促成栽培使果实提早成熟的时间很有限。为了使蓝莓提早成熟,达到周年生产,必须了解其芽休眠和解除休眠的生理变化和基因、蛋白质调控机理,找到调控的方法、获得更高的效益。本研究以天津蓟县蓝莓生产基地主栽品种蓝莓、伯克利、莱克西、布里吉塔等为试材,通过不同时期休眠花芽的萌芽情况,研究了蓝莓花芽的休眠进程;用≤7.2℃模型分析方法确定了各蓝莓品种的需冷量;通过休眠花芽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性的测定,了解了不同蓝莓品种花芽休眠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和差异蛋白功能分析、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蓝莓花芽自然休眠期和解除休眠时期的关键蛋白和相关基因。结果如下:1、蓝莓休眠期包括6个时期:诱导休眠期、内休眠始期、轻度休眠期、深度休眠期、休眠解除始期、完全解除休眠期。其中,休眠芽萌芽率开始下降为诱导休眠期,休眠芽萌芽所需天数大于10d时为内休眠始期,10%<萌芽率<20%为轻度休眠,萌芽率<10%时为深度休眠,萌芽率>10%,为解除休眠始期,萌芽率≥50%的时期为完全解除休眠期。这6个时期的划分与花芽细胞内的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性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2、蓝丰、伯克利和布里吉塔等品种在11月10日开始进入休眠,11月18日进入内休眠,至12月10日期处于自然休眠状态。其中,深度休眠期为12月3日。即进入休眠后23天就达到了深度休眠。3个品种从深休眠到完全解除休眠仅需10-13天。3个品种的自然休眠期为蓝丰33-36天。莱克西的休眠时间较短,整个自然休眠期仅为21天。因此,促成栽培中莱克西品种的人工加温时间可以提前到12月1日(比实际生产提前1个月);伯克利、蓝丰、布里吉塔的人工加温时间可以提前到12月16日(提早半个月)。3、各蓝莓品种需冷量为:蓝丰816h,伯克利840h,莱克西576h,布里吉塔888h。4、各蓝莓品种休眠期花芽的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着休眠的深入而减少,进入深休眠期时,降到最低(30-33%)。蓝丰、伯克利、布里吉特3个品种的花芽进入内休眠———解除休眠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认为可以11%可溶性糖含量和14%脯氨酸含量作为自然休眠和解除休眠的界限。各蓝莓品种休眠芽中可溶性蛋白和POD含量是在诱导休眠期至进入内休眠期间有一个短暂的上升,进入深休眠时,含量又下降。SOD的变化也是随着芽休眠的深入活性降低,解除休眠时活性增加。只是变化略有延迟。5、在各个休眠时期,不同时期休眠花芽的萌芽率与其芽中的含水量、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OD均表现为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为分别为:0.614、0.531、0.591,其中与POD呈负相关,为-0.605;与可溶性糖、SOD为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8、0.804。6、蓝莓双向电泳的优化程序为:上样量400ul,聚焦电压为8000v,聚焦时间为8h。7、从休眠期芽和解除休眠的蓝莓花芽中共找到4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包括23个上调蛋白,20个下调蛋白。经过质谱分析后成功检出35个差异蛋白点。这35个差异蛋白点中参与光合作用的有3个,糖代谢的4个,催化活性物质2个,调控蛋白11个,过氧化物酶类3个,应激蛋白3个,生长和分化控制3个,胁迫响应2个,未知功能6个。8、上调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中;参与无机物反应、嘌呤核苷酸代谢、蛋白质折叠、光呼吸作用、系统发育等生物过程;具有结合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结合核苷二磷酸激酶活性、结合脯氨酸顺反异构酶活性、结合铜离子、结合异构酶活性等分子功能。下调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中;参与无机物反应、温度刺激反应、非生物刺激反应、蛋白质纤维网格结构形成、细胞蛋白质代谢等生物过程;具有结合核苷二磷酸激酶活性、结合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合结构分子活性、结合营养物质物活性等分子功能。9、上调蛋白相关基因为:GapC1、Cyp40、CBF5、rbcS-3B、HSP17.6B、CYP19-3、MSD1、NDK1、HSP17.6C。下调蛋白相关基因为:At3g07030、cp29B、RPS21C、GLP4、RPL40B、RPS3C、ADF1、NDPK2、PER1。与温度胁迫有的关的基因有:CBF5、HSP17.6B、HSP17.6C、RPL40B;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降解有关的基因有:MSD1、GLP4、PER1;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基因有:GapC1。

孙晓焱[7](2017)在《内源多胺代谢对梨树开花结实及休眠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分别以砂梨品种’秋荣’、’幸水’、’丰水’以及梨树砧木川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秋荣’和’幸水’自花和异花授粉前后不同花器官中内源游离态和束缚态多胺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分析了细胞分裂期和细胞膨大期使用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赤霉素对’丰水’梨果实生长的影响及果实中内源多胺形态、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探讨了根系对川梨叶芽休眠进程的影响及其与内源多胺代谢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自交亲和品种’秋荣’的花粉中游离态多胺占多数,而自交不亲和品种’幸水’花粉中的多胺多以束缚态形式存在,表明多胺的形态与花粉自交亲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关联。(2)对比Put、Spd和Spm含量的变化,(Spd+Spm)/Put的变化趋势与亲和性一致性更强,表明(Spd+Spm)/Put比值与砂梨授粉受精的顺利进行关系密切。(3)结合’秋荣’和’幸水,的自花结实能力,比较自花、异花授粉后’秋荣’与’幸水’花柱内束缚态Spd含量的变化趋势及授粉24h后的游离态Put含量,认为游离态Put和束缚态Spd是影响砂梨自花结实最为关键的两种多胺。(4)’丰水’梨果实内游离态和束缚态的Put、Spd及Spm的含量均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而变化,其中,以Put的变化趋势与果实细胞的分裂及膨大进程最为一致。(5)外源赤霉素可以调节’丰水’果实内游离态Put的含量,进而影响果实细胞的分裂与膨大。细胞分裂期,GA3对游离态Put合成的促进效果优于GA4+7,而细胞膨大期,GA4+7对果实内游离态Put含量提升的促进效果更佳。(6)离体川梨叶芽与对照的萌芽率差异显着,且离体叶芽休眠解除的日期比对照提前近2个月,表明川梨根系对其叶芽的休眠进程起重要调节作用。(7)多胺影响根源休眠信号的传递,束缚态Cad与进入真休眠的信号有较大关联,而游离态Spd则与休眠的解除信号关系密切。

王磊[8](2016)在《南方暖地甜樱桃栽培关键技术及其生理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甜樱桃(Prunus avium L.)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重要水果,其主要种植于温带气候区域。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显着的种植效益,甜樱桃生产自环渤海湾等“传统”区域迅速向西(南)部拓展延伸。与此同时,关于甜樱桃在长江中下游(主要是上海、浙江和江苏南部)等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栽培潜力评估也得以开展。由于甜樱桃一般需7.2℃以下有效低温达600-1400 h才可完成冬季的内休眠,若自然条件下的冷温积累量无法满足解除其内休眠的冷温需求量,则会引起其萌芽迟缓、花器畸形,继而造成坐果率差并最终导致产量过低等现象,故限制了其在冬季较温暖地区的大面积栽培与推广。随着单氰胺破眠与避雨栽培等技术措施的使用,甜樱桃在我国南方温暖区域的发展已处于蓄势待发的起步阶段,在经济发达的江苏南部、浙江、上海等长三角地区栽培面积正在快速增加。然而,在甜樱桃的引种推广过程中,由于品种选择、授粉树配置和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的不完善,影响了甜樱桃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加之单氰胺的施用虽然有效缓解了休眠不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但其打破休眠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故本研究以上海地区引种的甜樱桃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品种/砧木、高密度栽培的综合表现及破眠剂---单氰胺对休眠解除及开花过程的生理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方暖地甜樱桃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本试验以上海地区栽培以‘大青叶’、‘吉塞拉5号’2个品种为砧木的‘布鲁克斯’、‘萨米脱’、‘美早’、‘先锋’、‘红灯’、‘拉宾斯’、‘早大果’、‘红蜜’等8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对其生长和结果习性等综合表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的上海立地条件下,以‘吉塞拉5号’为砧木能显着控制树高、干径、冠幅、主枝粗度与长度、新梢粗度与长度,其芽密度、花密度、完全花比例与花束状果枝比例分别为以‘大青叶’为砧木的1.74倍、1.07倍、1.05倍和1.43倍;就甜樱桃品种而言,经历春季花芽萌动期与夏季花芽分化期的相对高温后,‘布鲁克斯’、‘拉宾斯’和‘红蜜’的完全花比例、坐果率和花束状果枝比例均优于其余的甜樱桃品种。结合矮化砧木(Gisela系列)的应用,对上海立地设施栽培条件下的垂直篱壁分枝结果式整枝体系进行优化评定,结果显示:上海立地条件下,根域限制能有效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定植角度>30°、短截苗木和采用组培脱毒的G5嫁接苗均有利于甜樱桃的营养生长,快速成形,但不利于甜樱桃树的生殖生长,不利于短果枝的形成。2.单氰胺对甜樱桃休眠解除及开花的生理调控效应为探讨单氰胺对甜樱桃休眠解除与开花的影响,以甜樱桃‘萨米脱’为试材,对喷施单氰胺后‘萨米脱’枝条内水分含量、碳水化合物、氮素营养以及脱落酸、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氰胺的施用引起‘萨米脱’内休眠解除提早约半个月,萌芽提早11天,花期提前5天,且花期持续缩短2天,更重要的是坐果率增加了11.6%。单氰胺的施用还促使淀粉迅速水解,促进蔗糖和山梨醇的含量下降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上升。与此同时,单氰胺还有效地提高了内源活性赤霉素类的水平并降低ABA的含量,且具有生物活性的不同赤霉素在解除休眠和开花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GA3同GA4积极地响应于单氰胺的施用,表明其与单氰胺促进内休眠的解除有关;GA7在芽萌发至盛花阶段迅速增加,且也积极响应于单氰胺的施用,表明其可能与单氰胺促进芽萌发和开花有关;GA1在内休眠的解除与开花过程中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自内休眠解除至盛花期,经单氰胺处理枝条的GAs/ABA比值也相对较高,之后由于花的衰老凋谢又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此外,单氰胺还促进了甜樱桃枝条中被认为对休眠解除有促进作用的IAA和CTKs含量增加。因此,在经济可行的情况下,单氰胺可以作为甜樱桃‘萨米脱’在冬季冷温量较低区域生产的一个选择。这也为甜樱桃‘萨米脱’在上海这一冬季较温暖地区及其相似区域抗衡暖地对其生产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策略。

孙利鑫[9](2016)在《宁夏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研究》文中提出设施果树栽培可实现果品的反季节供应,增加经济效益,已成为西北地区的一种新型高效栽培模式,发展势头快。在设施果树栽培中,准确掌握落叶果树自然休眠的需冷量、休眠解除的准确时间及开花萌芽的需热量对落叶果树设施栽培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许多设施果树的需冷量与需热量值不明确,导致在传统管理条件下休眠期时间的长短及揭苫升温时间无法准确掌握,造成设施果树环境管理混乱。本试验通过测定连续三年同一设施环境条件下8个葡萄品种的需冷量与需热量、分析传统管理条件下两种设施环境温度特征及探讨土壤温度对设施葡萄萌芽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需冷量要求较高的葡萄品种需热量要求较高、需冷量要求较低的品种需热量要求较低:8个葡萄品种中香妃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值最低,红地球、无核早红、魏可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值最高,奥迪亚无核、奥古斯特、美人指、早黑宝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值介于中间;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2012-2015年连续3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0.693和0.706;(2)设施葡萄的需冷量累计值在年际间存在差异,≤7.2模型年际间的差异最大,犹他模型年际间的差异最小,奥地亚无核、奥古斯特、美人指、早黑宝、红地球、魏可最适需冷量估算模型为犹他模型,无核早红最适需冷量估算模型为0~7.2-C模型,香妃最适需冷量估算模型为0-14-C模型;(3)传统管理条件下两种设施栽培葡萄扣棚休眠期至升温萌芽期,暖棚气温,土温均高于冷棚。暖棚与冷棚栽培葡萄升温后空气温度均上升较快且暖棚土温响应较快迅速升高至14-C左右,冷棚土温反应滞后,温度在4-10-C之间低于生物学零度。暖棚与冷棚葡萄扣棚休眠期晴天、阴天土壤温度均为30cm>20cm>10cm,升温萌芽期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晴天白天土温10cm> 20cm>30cm,夜间土温30cm>20cm>10cm;(4)两种设施条件葡萄扣棚休眠期与升温萌芽期空气温度与土壤温度线性相关方程均呈正相关,暖棚葡萄扣棚休眠期、升温萌芽期气温与地温相关系数为0.9375、0.8735,冷棚葡萄扣棚休眠期、升温萌芽期气温与地温相关系数为0.6515、0.7127;设施葡萄在需冷量都满足的条件下,休眠期需冷量累计值越高萌芽期所需需热量值越低,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需冷量满足后,葡萄萌芽期土壤温度的升高可以缩短萌芽期的时间;若采用热量模型、有效积温模型、最大积温模型分别以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为基础进行估算需热量的值均呈互补关系;

尹翠[10](2016)在《根区土壤局部加温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选用8年生设施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塑料大棚内促成栽培根区局部土壤加温对休眠期至萌芽期土壤温度、养分、根系和枝条养分吸收与生理变化、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25±1℃/15±1℃(昼/夜)(简称T225℃)和20±1℃/15±1℃(昼/夜)(简称T20℃)与对照(CK)三个温度梯度,探讨其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升温期(12月18-2月23日)T25℃和T20℃处理下土壤日平均温度分别比CK提高了13.1℃和8.4℃。2.T25℃和T2。℃处理下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根系和枝条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增加。根系和枝条中N、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T25℃处理下根系K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同一土层深度,根系和枝条N、K含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在休眠期,根系和枝条内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束缚水含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呈上升趋势,淀粉、蛋白质、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呈下降趋势,解除休眠后,以上各指标变化与休眠期相反。与CK相比,T25℃和T20℃处理下根系和枝条以上指标的极值出现早,与其提早解除休眠有关系。生理指标升高与下降时期与休眠解除时间相同,说明可以通过以上指标来判断休眠进程。4.在休眠期,根系和枝条SOD和POD活性逐渐升高,解除休眠后急速下降。IOD活性随着休眠进行逐渐降低,12月21日,T2s℃和T20℃处理下根系和枝条IOD活性均降低至谷值,与葡萄解除休眠时间相吻合,CK处理在12月28日出现最小值,说明通过土壤加温处理可以提前打破休眠,提早进入萌芽期。5.T25℃、T20℃和CK处理结束萌芽日期分别为2月1日、2月10日和2月27日,萌芽天数分别为32d、40d和55d。T25℃分别比T20℃和CK萌芽期提前12d和23d,始花期提前7d、25d,果实成熟期提前8d、21d。6.与CK相比,T25℃和T20℃处理下葡萄单株果穗数和新梢长度和粗度增加,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改善果实品质。

二、温度对果树芽休眠的影响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度对果树芽休眠的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莼菜冬芽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莼菜
    1.2 植物芽休眠
        1.2.1 芽休眠定义与分类
        1.2.2 植物芽休眠的影响因素
        1.2.3 转录组学在植物芽休眠研究中的应用
    1.3 莼菜芽休眠
    1.4 研究目的与思路
        1.4.1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温度对莼菜冬芽形成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莼菜冬芽形成过程中外部形态变化与阶段划分
        2.2.2 莼菜冬芽形成过程中茎节间细胞结构变化
        2.2.3 莼菜冬芽形成与温度的关系
    2.3 讨论
3 抗氧化系统对莼菜冬芽形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冬芽形成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
        3.2.2 莼菜冬芽形成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3 莼菜冬芽形成过程中MDA含量的变化
        3.2.4 莼菜冬芽形成过程中SOD、POD、CAT和 APX活性的变化
    3.3 讨论
4 内源激素对莼菜冬芽形成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莼菜冬芽形成过程中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4.2.2 莼菜冬芽形成过程中赤霉素含量的变化
        4.2.3 莼菜冬芽形成过程中生长素(IAA、ME-IAA、ICAId)含量的变化
        4.2.4 莼菜冬芽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素(IP、cZ、tZ)含量的变化
        4.2.5 莼菜冬芽形成过程中各激素比值的变化
    4.3 讨论
5 莼菜冬芽形成的转录组学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总RNA提取及测序质量
        5.2.2 Unigene注释
        5.2.3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5.2.4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
    5.3 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蛋白激酶PpMAPK3/6与PpDAM6互作调控桃花芽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果树休眠的定义
    1.2 果树休眠的类型
    1.3 果树芽休眠的进程
    1.4 影响芽休眠的因素
    1.5 激素对芽休眠的影响
    1.6 DAMs基因研究进展
    1.7 植物MAPKs基因研究进展
    1.8 MAPK级联参与ABA信号转导过程
    1.9 BTB基因研究进展
    1.10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处理
        2.1.1 植物材料
        2.1.2 植物材料的培养及处理
        2.1.3 菌株及载体
        2.1.4 酶、试剂盒、生化试剂
        2.1.5 仪器与设备
        2.1.6 PCR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桃花芽休眠诱导的界定
        2.2.2 目的基因查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2.3 桃花芽RNA的提取与检测
        2.2.3.1 使用RNeasy Plus Mini Kit(Qiagen)试剂盒提取
        2.2.3.2 总RNA含量与纯度检测
        2.2.4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2.2.5 荧光定量PCR
        2.2.6 mRNA的分离
        2.2.7 基因克隆
        2.2.8 PCR产物回收
        2.2.9 载体构建
        2.2.10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转化
        2.2.11 农杆菌感受态的转化
        2.2.12 酵母感受态细胞转化
        2.2.13 酵母诱饵报告子的Ab Ar最小抑制浓度测定
        2.2.14 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
        2.2.15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桃品种休眠进程鉴定
        3.1.1 不同桃品种桃花芽萌发率鉴定
        3.1.2 不同桃品种桃花芽休眠阶段鉴定
    3.2 PpDAM6与花芽休眠的关系
    3.3 PpDAM6克隆与蛋白自激活活性鉴定
        3.3.1 PpDAM6克隆
        3.3.2 PpDAM6自激活鉴定
    3.4 PpDAM6互作蛋白筛选与验证
        3.4.1 PpDAM6互作蛋白筛选
        3.4.2 PpMAPK3和PpMAPK6克隆
        3.4.3 PpMAPK3和PpMAPK6自激活鉴定
        3.4.4 PpMAPK3/6和PpDAM6酵母双杂交验证
        3.4.5 PpMAPK3/6和PpDAM6双分子荧光互补(Bi FC)验证
        3.4.6 PpDAM6保守结构域分析与基因划段
        3.4.7 PpMAPK3/6和PpDAM6蛋白结构域互作验证
    3.5 PpMAPK3和PpMAPK6生物信息学分析与亚细胞定位
        3.5.1 PpMAPK3和PpMAPK6生物信息学分析
        3.5.2 PpMAPK3和PpMAPK6亚细胞定位
    3.6 PpMAPK3和PpMAPK6参与桃花芽休眠调控进程
    3.7 PpBT2与PpDAM6互作参与桃花芽休眠调控进程
        3.7.1 PpBT2与PpDAM6互作验证
        3.7.2 PpBT2亚细胞定位
        3.7.3 休眠过程中桃花芽PpBT2基因表达量分析
    3.8 ABA 调控休眠相关基因表达
        3.8.1 ABA对PpDAM6的调控
        3.8.2 ABA对PpMAPK3和PpMAPK6的调控
4 讨论
    4.1 休眠过程界定对设施桃生产十分重要
    4.2 PpDAM6是桃花芽休眠解除的负调控因子
    4.3 PpMAPK3/6与PpDAM6互作调控桃花芽休眠解除
        4.3.1 PpMAPK3/6与PpDAM6互作
        4.3.2 PpMAPK3和PpMAPK6参与桃花芽休眠调控进程
    4.4 PpDAM6与PpBT2互作参与桃花芽休眠调控进程
    4.5 ABA调控PpDAM6、PpMAPK3和PpMAPK6的表达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3)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机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油茶概述
        1.1.2 课题的提出
    1.2 油茶引种适生性评价研究
    1.3 油茶开花生物学对环境的响应
        1.3.1 油茶开花生物学研究
        1.3.2 油茶花期对环境的响应
        1.3.3 油茶花期及花期环境对产量的影响
    1.4 植物芽休眠的研究进展
        1.4.1 植物芽休眠类型
        1.4.2 植物芽休眠的机制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开花生物学的调控
        1.5.1 油茶花器官激素含量研究
        1.5.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花芽生长的影响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10个油茶品种的适生性评价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花期观测
        2.2.2 耐寒(旱)性评价
        2.2.3 叶片抗逆表型指标
        2.2.4 叶片生长势指标
        2.2.5 花粉指标
        2.2.6 10个油茶品种引种后生长量观测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品种花期
        2.3.2 耐寒、耐旱性评价
        2.3.3 叶片抗逆表型指标
        2.3.4 叶片生长势指标
        2.3.5 花粉指标
        2.3.6 多指标相关性分析
        2.3.7 油茶品种适生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2.3.8 10个油茶品种引种后生长量观测
        2.3.9 油茶花芽分化后期适应性生长机制研究试验材料筛选
    2.4 结论与讨论
        2.4.1 油茶花期
        2.4.2 油茶耐寒性评价
        2.4.3 油茶耐旱性评价
        2.4.4 叶片抗逆表型指标
        2.4.5 叶片生长势指标
        2.4.6 花粉指标
        2.4.7 10个油茶品种引种后生长量观测
        2.4.8 品种推广建议
    2.5 小结
第三章 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形态及生理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采样方法
        3.2.2 指标检测方法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花芽形态指标
        3.3.2 花芽生理指标
    3.4 结论与讨论
        3.4.1 花芽形态指标
        3.4.2 花芽生理指标
    3.5 小结
第四章 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转录组学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RNA(Ribonucleic acid)提取与转录组测序
        4.2.2 转录组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4.2.3 差异基因表达验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油茶花芽的reads质量
        4.3.2 油茶花芽转录组组装与拼接
        4.3.3 油茶花芽基因功能注释
        4.3.4 ‘常德铁城一号’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时期划分
        4.3.5 ‘常德铁城一号’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机制研究
        4.3.6 qRT-PCR
    4.4 结论与讨论
        4.4.1 转录组unigene功能注释
        4.4.2 ‘常德铁城一号’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调控机制
    4.5 小结
第五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技术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处理及采样日期
        5.2.2 处理方法
        5.2.3 调查指标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花期及成花质量
        5.3.2 生理指标
        5.3.3 基因表达
    5.4 结论与讨论
        5.4.1 花期及成花质量
        5.4.2 生理指标
        5.4.3 基因表达
    5.5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6.1 本文研究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会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宁夏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及补光对葡萄萌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果树休眠及需冷量研究进展
        1.2.1 果树休眠研究进展
        1.2.2 休眠需冷量统计模式研究进展
        1.2.3 果树休眠解除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1.2.4 休眠解除生理生化变化
    1.3 果树萌芽及需热量研究进展
        1.3.1 果树萌芽研究进展
        1.3.2 萌芽需热量统计模式研究进展
        1.3.3 萌芽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1.3.4 需热量与需冷量关系研究进展
    1.4 补光对果树休眠及萌芽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四种设施环境对葡萄需冷量及需热量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2.1.2 试验方法
        2.1.3 温度的测定
        2.1.4 需冷量的估算
        2.1.5 萌芽进度的确定
        2.1.6 需热量的估算
        2.1.7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四种设施环境空气与土壤温度日均变化
        2.2.2 四种设施环境空气与土壤温度日变化
        2.2.3 不同设施内‘红地球’葡萄的休眠结束期与萌芽期
        2.2.4 不同设施内‘红地球’葡萄的需冷量
        2.2.5 不同设施内‘红地球’葡萄的需热量
        2.2.6 需热量与需冷量的关系
    2.3 小结
第三章 设施葡萄需冷量、需热量及二者之间关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温度的测定
        3.1.4 需冷量的估算
        3.1.5 需热量的估算
        3.1.6 需冷量、需热量估算模型的评价标准
        3.1.7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两种设施内需冷量积累
        3.2.2 设施内不同葡萄品种的需冷量
        3.2.3 两种设施内需热量积累
        3.2.4 设施内不同葡萄品种的需热量
        3.2.5 需热量与需冷量的关系
    3.3 小结
第四章 补光对设施葡萄枝条萌发及需热量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萌芽进度调查
        4.1.4 需热量估算方法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光周期对4个葡萄品种枝条冬芽萌芽进程的影响
        4.2.2 不同光周期对4个葡萄品种需热量的影响
        4.2.3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枝条冬芽萌芽进程的影响
        4.2.4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地球’葡萄需热量的影响
        4.2.5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新梢长度和粗度的影响
        4.2.6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新梢和叶片变化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设施环境与葡萄需冷量和需热量的关系
        5.1.2 葡萄品种需冷量与需热量的关系
        5.1.3 光周期和光质与葡萄需热量的关系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不同枣品种需冷量及休眠期的生理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枣的概况
    1.2 落叶果树自然休眠的研究进展
        1.2.1 休眠的概念
        1.2.2 休眠的意义
        1.2.3 落叶果树自然休眠的生理变化
    1.3 落叶果树需冷量研究进展
        1.3.1 需冷量的概念
        1.3.2 需冷量模型的研究
        1.3.3 一般果树的需冷量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材料采集和处理
        2.2.2 需冷量计算
        2.2.3 自然休眠进程确定
        2.2.4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2.2.5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枣品种需冷量的比较及需冷量模型的筛选
        3.1.1 不同枣品种自然休眠解除期的确定
        3.1.2 不同需冷量模型评估方法比较
        3.1.3 不同枣品种需冷量比较
    3.2 需冷量不同枣品种休眠期间生理变化
        3.2.1 需冷量不同枣品种自然条件下生理变化
        3.2.2 需冷量不同枣品种人工低温条件下生理变化
第4章 讨论
    4.1 需冷量模型间的比较
    4.2 需冷量与休眠的关系
    4.3 碳水化合物与休眠的关系
    4.4 抗氧化酶与休眠的关系
    4.5 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与休眠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6)蓝莓花芽休眠特性机理和差异蛋白及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蓝莓概述
        1.1.1 蓝莓生产现状
        1.1.2 蓝莓促成栽培的必要性
        1.1.3 蓝莓品种特性与休眠
    1.2 植物花芽休眠机理研究进展
        1.2.1 芽休眠
        1.2.2 花芽休眠过程中生理特征变化研究进展
    1.3 需冷量研究进展
        1.3.1 需冷量的概念
        1.3.2 需冷量的估算模型
    1.4 蛋白质组学
        1.4.1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1.4.2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研究进展
        1.4.3 质谱分析研究进展
        1.4.4 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1.5 植物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
    1.6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样地环境
    2.2 供试材料栽培方式
    2.3 供试材料
    2.4 各蓝莓品种混合芽休眠与解除休眠期间生理生化变化测定方法
        2.4.1 测定不同时期休眠混合芽的萌芽率与休眠期分析方法
        2.4.2 温室中温度的测定和需冷量的确定方法
        2.4.3 蓝莓混合芽含水量测定方法
        2.4.4 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5 蓝莓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方法
        2.5.1 样品处理
        2.5.2 蛋白质提取
        2.5.3 蛋白质裂解
        2.5.4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2.5.5 水化上样
        2.5.6 一向IEF电泳
        2.5.7 平衡
        2.5.8 二向SDS-PAGE电泳
        2.5.9 固定、染色及脱色
        2.5.10 凝胶图像获取以及软件初步分析
    2.6 蓝莓休眠时期和解除休眠时期混合芽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2.6.1 蛋白酶解
        2.6.2 MALDI-TOF-TOF质谱分析
        2.6.3 搜库鉴定
        2.6.4 分析软件及网站
        2.6.5 Uniprot拟南芥数据库映射操作步骤
    2.7 试剂与仪器
        2.7.1 试验所需试剂
        2.7.2 试验仪器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各蓝莓品种花芽休眠与解除休眠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蓝莓品种自然休眠期的确定
        3.1.2 对各蓝莓品种的需冷量分析
        3.1.3 各蓝莓品种休眠期混合芽含水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3.1.4 各蓝莓品种休眠期混合芽中可溶性糖含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3.1.5 各蓝莓品种混合芽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3.1.6 各蓝莓品种混合芽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3.1.7 各蓝莓品种混合芽中POD含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3.1.8 各蓝莓品种混合芽中SOD含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3.1.9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2 蓝莓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结果与分析
        3.2.1 蓝莓花芽上样量的优化
        3.2.2 电压优化
        3.2.3 聚焦时间优化(8000v)
    3.3 蓝莓休眠和解除休眠花芽蛋白组学分析结果与分析
        3.3.1 蓝莓休眠和解除休眠花芽总蛋白浓度的差异
        3.3.2 蓝莓休眠和解除休眠花芽差异蛋白分析
        3.3.3 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结果
        3.3.4 差异蛋白分类及功能分析
        3.3.5 拟南芥映射蛋白质的查询
        3.3.6 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3.7 上下调蛋白对因基因
第四章 讨论
    4.1 休眠时期阶段划分
    4.2 不同需冷量统计模型对需冷量积累的影响
    4.3 休眠期阶段划分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4.4 SOD、POD酶活性对花芽休眠的影响
    4.5 可溶性糖含量对花芽休眠进程的影响
    4.6 样品提取方法的选择
    4.7 上样量对等电聚焦的影响
    4.8 胶条平衡时间的长短
    4.9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SDS-PAGE)胶的浓度
    4.10 凝胶染色方法的选择
    4.11 芽休眠与胁迫响应
    4.12 芽休眠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降解
    4.13 芽休眠与能量代谢
第五章 结论
    5.1 不同蓝莓品种花芽休眠与解除休眠期间生理生化变化
    5.2 蓝莓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5.3 蓝莓花芽休眠和解除休眠蛋白组学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7)内源多胺代谢对梨树开花结实及休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多胺概述
        1.1.1 多胺的种类、存在形态及分布
        1.1.2 多胺的生物合成和降解代谢途径
        1.1.3 多胺的生理功能
    1.2 多胺与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的关联
        1.2.1 自交不亲和性概述
        1.2.2 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1.2.3 多胺与果树自交不亲和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1.3 多胺与果实生长发育的关联
        1.3.1 果实生长发育的实质及影响因素
        1.3.2 多胺与果实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进展
    1.4 多胺与果树芽休眠的关联
        1.4.1 芽休眠的类型
        1.4.2 芽休眠的影响因素
        1.4.3 芽休眠的阶段
        1.4.4 多胺与果树芽休眠关系的研究进展
    1.5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砂梨自交亲和性与内源多胺代谢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授粉前花器官中内源多胺形态、种类及含量变化
        2.2.2 '秋荣'梨授粉前后花柱和子房中内源多胺形态、种类及含量的变化
        2.2.3 '幸水'梨授粉前后花柱和子房中内源多胺形态、种类及含量的变化
        2.2.4 授粉前后各处理花器官内源多胺总量的含量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赤霉素与梨果实多胺代谢及膨大生长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赤霉素对'丰水'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3.2.2 细胞分裂期涂抹赤霉素对'丰水'梨果实内源多胺的影响
        3.2.3 细胞膨大期涂抹赤霉素对'丰水'梨果实内源多胺的影响
        3.2.4 细胞分裂期与膨大期涂抹GA3和GA4+7对果实内腐胺与多胺总量比值(Pu/PAs)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根系对川梨叶芽休眠的影响及其与多胺代谢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川梨叶芽的休眠特性
        4.2.2 休眠期川梨叶芽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
        4.2.3 休眠期川梨根系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
        4.2.4 离体处理对川梨叶芽萌芽率及其内源多胺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8)南方暖地甜樱桃栽培关键技术及其生理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的引种适应性
    1.2 休眠的分类和意义
        1.2.1 休眠的定义和分类
        1.2.2 休眠的生物学意义
    1.3 休眠的诱导
        1.3.1 光周期敏感型
        1.3.2 温度敏感型
        1.3.3 温度和光周期共同敏感型
    1.4 休眠的解除
        1.4.1 冷温对休眠的解除作用
        1.4.2 高温对休眠的解除作用
        1.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休眠的解除作用
        1.4.4 单氰胺对休眠的解除作用
    1.5 休眠的生理
        1.5.1 水分代谢与休眠
        1.5.2 活性氧代谢与休眠
        1.5.3 能量和物质代谢与休眠
        1.5.4 内源激素与休眠
    1.6 休眠调控的分子机理
        1.6.1 光周期调控相关基因
        1.6.2 低温诱导蛋白基因
        1.6.3 DAM基因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 技术路线
    1.9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砧木对南方暖地甜樱桃品种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树体生长特性测定
        2.1.3 物候期观察
        2.1.4 叶芽密度测定
        2.1.5 花朵密度测定
        2.1.6 花器官发育调查
        2.1.7 坐果率与果实品质测定
        2.1.8 花芽分化和成花状况统计
        2.1.9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长状况
        2.2.2 物候期
        2.2.3 芽密度
        2.2.4 花芽质量
        2.2.5 花器质量
        2.2.6 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2.2.7 成花状况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方暖地甜樱桃改良型篱壁式栽培模式评估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研究内容
        3.1.3 调查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根域限制处理对甜樱桃改良型篱壁式体系的影响
        3.2.2 修剪方法对甜樱桃篱壁式体系的影响
        3.2.3 定植角度对甜樱桃篱壁式体系的影响
        3.2.4 苗木质量对甜樱桃篱壁式体系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氰胺对甜樱桃休眠解除及开花的营养调控效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和处理
        4.1.2 物候期观察
        4.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1.4 休眠状态测试
        4.1.5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4.1.6 含氮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4.1.7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单氰胺对休眠解除、花芽萌发与坐果率的影响
        4.2.2 甜樱桃休眠解除及开花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4.2.3 甜樱桃休眠解除及开花过程中氮素化合物的变化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氰胺对甜樱桃休眠解除及开花的赤霉素和脱落酸调控效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物候期观察,样品采集与休眠状态测试
        5.1.3 枝条含水量测定
        5.1.4 赤霉素与脱落酸的提取与纯化
        5.1.5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
        5.1.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选择性离子监测
        5.1.7 生物活性内源GAS和 ABA的定量
        5.1.8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单氰胺对枝条含水量的影响
        5.2.2 单氰胺对内源生物活性GAS的影响
        5.2.3 单氰胺对内源生物活性ABA的影响
        5.2.4 单氰胺对内源活性GAS与 ABA比值的影响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单氰胺对甜樱桃休眠解除及开花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调控效应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物候期观察,样品采集与休眠状态测试
        6.1.3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提取与纯化
        6.1.4 生长素的含量测定
        6.1.5 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测定
        6.1.6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单氰胺对内源生物活性生长素的影响
        6.2.2 单氰胺对内源生物活性细胞分裂素的影响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本文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1.1 南方暖地甜樱桃砧穗组合适应性评估
        7.1.2 南方暖地甜樱桃篱壁式栽培模式评估
        7.1.3 单氰胺对甜樱桃休眠解除与开花过程生理特征的调控效应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9)宁夏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需冷量及休眠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落叶果树休眠分类研究进展
        1.2.2 需冷量模型研究进展
        1.2.3 落叶果树休眠解除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1.2.4 落叶果树休眠解除时的生化反应
    1.3 需热量及萌芽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需热量模型研究进展
        1.3.2 温度对落叶果树萌芽期的影响
        1.3.3 需冷量与需热量关系研究进展
    1.4 日光温室土壤增温措施国内外研究进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年际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及地点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品种设施葡萄休眠结束期
        2.2.2 不同品种设施葡萄需冷量年际变化
        2.2.3 不同品种设施葡萄需热量
    2.3 不同品种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关系
        2.3.1 不同品种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分布
        2.3.2 不同品种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相关性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两种设施条件下的温度环境特征及对葡萄萌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温室
        3.1.2 环境管理
        3.1.3 试验仪器
        3.1.4 试验设计与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两种设施葡萄栽培葡萄空气温度与土壤温度年际变化
        3.2.2 两种设施环境栽培葡萄不同时期气温与地温相关性
        3.2.3 两种设施环境条件下栽培葡萄不同时期温度特征分析
        3.2.4 扣棚两种设施晴天温度日变化
        3.2.5 扣棚两种设施阴天温度日变化
        3.2.6 揭苫升温两种设施晴天温度日变化
        3.2.7 揭苫升温两种设施阴天温度日变化
        3.2.8 两种设施温度不同阶段温度分析
        3.2.9 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红地球葡萄展叶率、需冷量和需热量比较
    3.3 小结
第四章 根域温度对设施葡萄萌芽影响及需热量模型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及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红地球葡萄需冷量的值
        4.2.2 温室内红地球葡萄休眠结束日期及基于犹他模型低温累积量
        4.2.3 三种处理土壤温度和相对应空气温度日变化
        4.2.4 三种处理葡萄萌芽率及萌芽天数
        4.2.5 以空气温度为基础红地球葡萄需热量累计值
        4.2.6 以土壤温度为基础采用不同需热量模型下的根系热量累积
        4.2.7 需热量模型修正
        4.2.8 修正需热量模型验证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根区土壤局部加温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落叶果树的休眠与生长生理研究
        1.2.1 环境因子对落叶果树休眠与生长的调控
        1.2.2 基础物质代谢对落叶果树休眠与生长的调控
    1.3 土壤温度对土壤、落叶果树养分利用和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1.3.1 对土壤和落叶果树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1.3.2 对落叶果树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温度监测
        2.3.3 土壤养分的测定
        2.3.4 葡萄根系和枝条矿质元素吸收的测定
        2.3.5 葡萄根系和枝条生理指标的测定
        2.3.6 葡萄生长发育以及品质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设施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变化
        3.1.1 设施内空气温度变化
        3.1.2 设施内土壤温度变化
    3.2 不同根区温度对土壤养分和植株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3.2.1 不同根区温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2.2 不同根区温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3 不同根区温度对根系和枝条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3.2.4 植株氮磷钾元素吸收与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温度相关性分析
    3.3 不同根区温度对设施葡萄休眠期和萌芽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1 不同根区温度对设施葡萄根系和枝条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3.3.2 不同根区温度对设施葡萄根系和枝条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3.3 不同根区温度对设施葡萄根系和枝条酶活性的影响
        3.3.4 不同根区温度对设施葡萄根系和枝条水分的影响
    3.4 不同根区温度对设施葡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3.4.1 不同根区温度对设施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3.4.2 不同根区温度对设施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3.4.3 不同根区温度对设施葡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土壤温度与土壤养分及植株矿质元素的关系
    4.2 落叶果树根系与芽的自然休眠
    4.3 自然休眠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关系
        4.3.1 自然休眠与碳水化合物变化的关系
        4.3.2 自然休眠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关系
        4.3.3 自然休眠与酶活性变化的关系
    4.4 休眠解除与水分代谢
    4.5 温度与果树生长发育的关系
    4.6 设施内土壤温度的管理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温度对果树芽休眠的影响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莼菜冬芽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D]. 陈银花.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蛋白激酶PpMAPK3/6与PpDAM6互作调控桃花芽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研究[D]. 许琛. 山东农业大学, 2021(12)
  • [3]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机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技术研究[D]. 邓全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 [4]宁夏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及补光对葡萄萌芽影响研究[D]. 郭松涛. 宁夏大学, 2020(03)
  • [5]不同枣品种需冷量及休眠期的生理变化研究[D]. 梁文锋.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6]蓝莓花芽休眠特性机理和差异蛋白及调控研究[D]. 王茂思. 天津农学院, 2018(07)
  • [7]内源多胺代谢对梨树开花结实及休眠的影响[D]. 孙晓焱. 扬州大学, 2017(01)
  • [8]南方暖地甜樱桃栽培关键技术及其生理调控机制研究[D]. 王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4)
  • [9]宁夏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研究[D]. 孙利鑫. 宁夏大学, 2016(02)
  • [10]根区土壤局部加温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D]. 尹翠. 宁夏大学, 2016(02)

标签:;  ;  ;  ;  

温度对果树芽休眠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