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归化与异化策略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归化与异化策略

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归化异化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廖培妍[1](2022)在《归化异化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研究——以China Daily新闻词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响,外宣翻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外宣代表着对外宣传。而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会出现文化差异的问题。所以外宣文本的翻译就更加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外宣文本的译文要既能体现翻译的美,又能使外国读者能读懂文本的意思。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用归化和异化的策略,全面考虑到文化差异的问题。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保留本土文化又要顾及他国文化,做到美美与共。外宣文本在中译英的时候,要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典故加以解释,让外国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好地理解,同时还要了解外国文化,比如外国的一些俗语,多考虑直译和意译,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而在英译中的时候,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对于英文某些词和句子要多多商榷。新闻文本是非常典型的外宣文本,因此,该文以新闻文本为例来分析外宣文本的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刘璐,王磊,彭楠,郭晶,王琳琳[2](2022)在《中国文化外宣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探究——以中国节日文化翻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语言翻译得当是有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跨文化交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而文化"走出去"就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节日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能够充分展现中国文化内涵,在中国节日翻译中,译者往往应用多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将指导译者在正确的文化翻译观视角下做好辩证融合的翻译实践。

文意昕[3](2021)在《英中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策略——以小说《魔戒》为例》文中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翻译策略由传统的归化策略转向异化策略,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翻译效果也成为广泛探讨的问题。小说《魔戒》的作者和译者都对异化翻译表示肯定,其中译本对承载大量文化因素的新词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为新词异化翻译的研究提供了绝佳样本。通过对比分析《魔戒》中新词异化及归化翻译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异化策略的功能与特性,发现新词的异化翻译具有避免文化杂糅、强调小说原创成分的特点,部分翻译也存在难以同时转换新词的字面义与内涵义的问题。异化代表的是译文对原文文化选择的一种态度,其中折射出译者、目标语读者和目标语文化对外国文化兼收并蓄的主张。《魔戒》的译者大量采用异化的策略翻译新词,表现出译者对原作者的理解和尊重,也体现出中文读者对外来西方文化有着较高的接纳能力。

张芸[4](2021)在《由《译者的隐形》试析异化归化的张力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并非是互相排斥的二元对立的关系,相反,两种策略有着一种非本质的可变性,是此消彼长,互相兼容的。在翻译中,异化归化如同两个物体在相反方向相互牵拉产生张力的作用,二者在此过程中不断找到平衡点,在为主和为辅的地位上选择合适的度,在异化中存在语言流畅性,归化中体现着异质性,最终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本文通过韦努蒂的《译者的隐形》试图来剖析异化归化的张力作用。

杨燕[5](2021)在《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研究——以《成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聊斋志异》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探讨其丰富的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策略不仅能丰富国内关于翟理斯及其翻译风格的研究,也能为后续典籍英译中的文化翻译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启示。通过观察统计《聊斋志异·成仙》源语以及翟理斯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分析其翻译策略发现:归化与异化总体使用频率相当,但语言和生态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倾向于异化法;社会和宗教类文化负载词上更为青睐归化法。具体到文本统计中,计量单位词、宗教文化术语词以及"表里不一"的语言文化词语等选用了归化法;而职能部门以及"见字知意"的语言文化词则采取了异化法。

程凡[6](2021)在《从归化异化角度分析《酒国》俄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文中研究说明日益加深的全球化趋势及中国的“走出去”文化策略给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译者们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在其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但是许多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因其承载着独特文化,而难以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如何翻译好这类词并准确传达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成为国内外翻译界的一个大众性难题。文化负载词的正确翻译,既有助于本国文化的有效传达,也有利于丰富译语文化。“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两大策略,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文学作品译者的选择。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视角出发,在对《酒国》中文化负载词分类的基础上,统计并分析了不同的文化负载词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异化翻译策略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尽可能保留原作的语言文化特点;归化翻译策略是以目的语为归宿,力求消除文化障碍,使译文流畅易懂。结果表明,《酒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均有所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主要采取直译法和音译法,归化翻译策略主要采取意译法。除此之外,还采取了表意同位语+音译法,增益法,替代法和简化法,且多通过添加注释的方式,尽可能在传达作品信息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

杨桂泽[7](2021)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基于“应用场景”的武术英译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武术作为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俨然已成为世界人们了解中国的窗口。武术翻译是武术国际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一条更为科学、系统的武术翻译之路势在必行。本研究以“翻译目的论”为武术翻译指导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观摩分析法等,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分析不同应用场景武术翻译的目的,从而探讨不同的武术翻译策略、方法等。研究结论如下:(1)“文本应用场景”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呼唤型”等文本应用场景。“表达型”武术文本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与直译翻译方法,这种“表达型”武术文本是一种“重形式”的武术文本,要求翻译出来的英文文本与中文的文本语言特征相似,达到传形传意的效果;“信息型”武术文本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与意译翻译方法,翻译文本语言应以目的语受众的目的为重,站在目的语受众角度翻译,迎合目的语受众;“呼唤型”武术文本采用彻底的归化翻译策略,意译法与综合翻译方法并用,以达到目的语受众读者与源文同等的效果。(2)“交际应用场景”分为:“教学”、“训练”、“表演”等应用场景。“教学应用场景”少年儿童阶段的受众应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与音译的翻译方法,运用异化翻译策略更有利于维护武术文化原生态,树立中华武术的文化身份,从而促进中国文化赢得文化身份认同,而成人阶段的目的语受众应采取归化翻译策略与意译翻译方法进行武术翻译,目的是要翻译成目的语受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形式;“训练应用场景”有训练背景的受众应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多采用音译或直译翻译方法,而无武术训练背景的目的语受众则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与意译翻译方法;“表演应用场景”下武术翻译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与意译加注释翻译方法,以目的语善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传达武术内容与文化,更好地在目的语受众国家传播武术技能与文化内涵。由此提出发展建议:(1)重视武术文本整体观,归纳文本分类翻译规律。(2)细化应用实践研究,灵活使用翻译策略。(3)加强翻译目的理论探索研究,深化学习理论研究。(4)培养复合型武术专业翻译实践人才,推动武术跨文化传播。(5)统一武术语言词汇标准,不同应用场景下采取不同翻译策略与方法。

张文丽[8](2021)在《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模糊性是一种不确定性,它以事物的性态或类属的边界是否清晰为判断依据,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模糊性通常具有边界模糊但中心明晰性、相对及可塑性、双重性三个基本特征。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存在于语言系统的语音、语义、语法等不同层面,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模糊现象便是语义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语言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必然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灿烂文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模糊语言(特别是模糊语义),模糊语言的准确合理运用,能够为读者创造一种隐蔽朦胧、韵致深远的特殊意境。首先,从词义上看,古代诗歌运用大量具有模糊性特征的词汇,以最少的语言塑造使人产生无限想象的意象,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从句义上看,汉语作为一种强调意合的语言,句子、短语,以及词语间的组合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高的自由度;汉语中连词以及句子主语的省略等现象十分常见,在客观上也导致了汉语在句义上的模糊现象。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涵义受到文化的影响,而文化又必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古代诗歌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其文化层面的语义模糊性也比较明显。再次,为营造艺术氛围和美好意境,古代诗歌经常采用大量修辞手法,导致其修辞层面的语义模糊。修辞方式取决于语言特性,社会文化因素也常反映在修辞中,而修辞表达中又蕴含了深刻的语言和文化涵义,语言、文化、修辞三者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和考察汉语的语义模糊特点和规律。虽然模糊语言为人类所共有,但是不同语言受其发展历史、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及文化背景等要素影响,彼此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给翻译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翻译是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间传递意义的特殊过程,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的选择过程,是集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要素为一体的有机统一过程,理想的翻译是以最小的意义损失获得最大意义上的对等。从模糊语义学视角来看,翻译就是将源出语文本语义的隐显有机组合,通过必要的语际间隐显转换,在译入语文本实现新的语义隐显组合的过程。由于模糊语义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语义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理论高度重视不同语言间既共同又各异的模糊性特点,从而在翻译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具体不同的模糊表达实例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语义的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运用模糊语义理论对翻译科学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为翻译实践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翻译学理论构建和方法研究提供参考。鉴于此,本论文以模糊语义学和相关翻译学理论为依据,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典型《唐诗三百首》及其两版韩译本为例,建立汉韩双语对照平行语料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词汇和句子层面、文化层面以及修辞层面的语义模糊性及其汉韩翻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各层面语义模糊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并针对不同层面的语义模糊性,通过汉韩翻译实例探索提出相应的汉韩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最后提出模糊语义视角下的汉韩翻译模式。本论文将模糊理论全面引入汉韩翻译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察汉韩翻译活动,通过研究形成以下三个主要观点:第一,从本质上来看,翻译活动是利用模糊化整合方式,在两种语言中寻找最佳契合状态的思维运作过程。翻译存在一系列过渡状态,总体上是一个非精确的过程。由于语义模糊性的存在,译者可根据原文本模糊性表达的具体意义对目的语进行调换,从而实现对原文本的“二度创作”。第二,汉韩翻译时,译者要对比分析汉韩两种语言词汇和句子层面、文化层面、修辞层面等多个层面的语义模糊性,以寻求等值表达信息的最佳方法;当目的语中有对应的模糊表达时,模糊语义最高效的翻译方式为模糊对等译法,若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模糊表达,可以灵活采用增删译法、变动句序译法、转换句型译法、调整成分译法、点义译法、批注译法等来处理模糊语义,以使译文语义最大程度接近原文。第三,由于中韩两国的历史渊源以及语言文化的同质性,汉韩模糊语义表达共性大于个性,大部分模糊表达都可以转达到译文中,但也有部分模糊语义在汉韩翻译过程中无法保持其完整性,需要译者结合具体语境,通过补充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等方式,以实现模糊语义的准确传达。

王宇[9](2021)在《模因论视角下《黄金时代》中文化负载词汉译阿研究》文中提出《黄金时代》是我国当代着名作家王小波的小说集,埃及翻译家阿里·萨比特将其译为阿拉伯语并于2019年在开罗出版。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该译本进行研究的成果。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通过《黄金时代》阿汉文本细读,以原作中的文化负载词和阿译本中的对应的翻译为具体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模因跨文化、跨语言传播的方式。从论文结构来看,本文分为以下内容:绪论部分对选题背景与意义、创新点与研究方法、《黄金时代》的翻译研究现状及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模因论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一章主要讨论了《黄金时代》阿译本文化负载词的阿译情况,按照奈达的文化观将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文化负载词,并对每一类文化负载词进行定量统计,选取典型译例,对译者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做出分析。第二章讨论了汉语文化负载词中的模因在译文中的存活状况,将其细化为模因生存、模因部分生存、模因异变与模因消亡,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影响模因存亡情况的主客观因素。第三章根据模因在翻译过程中的四种生存状态,归纳出源语模因显化、源语核心模因复制、源语模因隐化以及目的语相似模因借用等四种翻译策略。最后,本文的主要发现有:归化是模因传播的基本方式,异化则是其传播的必然趋势。在无法二择一的情况下,将两种策略结合使用也是一种较灵活的处理方法。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就是模因的复制过程,此过程决定了源语模因在译文中的生存情况,即模因生存、部分生存、异变与消亡四种情况,这四种情况与翻译方法的选用息息相关。根据模因与翻译的互动关系,本文归纳出源语模因显化、源语核心模因复制、目的语等值模因借用及源语模因隐化四种策略。译者应以源语模因显化策略为主,力求将源语模因的内容与形式还原至译文中,从而更加顺利地完成文化负载词模因在译语领域的复制与传播,使其生命力绵延不绝。

樊昕岚[10](2021)在《电影剧本《寄生虫》(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日益上升,国内电影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需要汲取他国的优秀文化,故国内电影发展也需要学习借鉴国外优秀影片的长处。韩国电影百年的历史时刻,奉俊昊执导的电影《寄生虫》荣获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获得了世界电影界的广泛关注。《寄生虫》讲述了金基泽一家试图依附朴东益一家摆脱贫困生活,最终幻想破灭的故事。电影通过展现不同阶层的生活进一步揭露贫富阶层之间悬殊巨大的残酷现实。此次实践报告选用电影剧本《寄生虫》第29幕至第77幕为翻译实践内容,并结合电影剧本的文本特点,选取归化异化策略为指导翻译策略,并根据影视翻译特点处理人物对话部分中的翻译要点。实践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项目介绍,包括选题背景,电影简介及选题意义。第二部分是理论介绍,包括前期准备,理论介绍两部分。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这一部分是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在归化异化策略的指导下,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外来音译词、文化负载词、同音同型异义词等问题点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剧本中人物对话部分,通过影视翻译特点判断是否达到翻译目的。第四部分是实践总结,包括总结翻译实践经验,以及问题不足两方面。

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归化异化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归化异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归化异化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研究——以China Daily新闻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归化和异化策略
2 外宣翻译文本的特征
3 外宣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法的使用策略
    3.1 异化的翻译策略
        3.1.1 直译翻译
        3.1.2 直译加解释
        3.1.3 音译
        3.1.4 音译加解释
    3.2 归化翻译策略
4 结束语

(2)中国文化外宣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探究——以中国节日文化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翻译观对节日文化翻译的影响
二、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对节日文化翻译的影响
    (一)文化翻译中的“归化”
    (二)文化翻译中的“异化”
    (三)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的“异化”和“归化”的辩证观
三、文化翻译观视角下“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在中国节日翻译中的应用
    (一)清明节的翻译
    (二)春节的翻译
四、结语

(3)英中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策略——以小说《魔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异化与归化:翻译文化因素时的两种态度
3. 文学新词翻译中关于异化的讨论
4. 小说《魔戒》中新词的异化翻译策略
    4.1 新词中异化翻译的选择
    4.2 新词中异化翻译的特点
        4.2.1 与目标语文化进行区分,避免文化杂糅
        4.2.2 与现有词汇进行区分,强调新词的原创成分
        4.2.3 对原意与字义造成割裂
5. 结语

(4)由《译者的隐形》试析异化归化的张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畅性”和“隐形”的内涵
二、“动态对等”和“异化翻译”的内涵与比较
三、异化归化的张力作用
    (一)语言与文化层面
    (二)源语与目的语层面
四、结语

(5)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研究——以《成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的翟理斯《聊斋志异·成仙》英译策略
    (一)归化与异化概述
    (二)翟理斯《聊斋志异·成仙》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量化分析
二、《聊斋志异·成仙》英译中的归化例证分析
    (一)计量单位词
    (二)宗教文化术语词
    (三)“表里不一”的语言文化词
三、《聊斋志异·成仙》英译中的异化例证分析
    (一)职能部门
    (二)“见字知意”的语言文化词

(6)从归化异化角度分析《酒国》俄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Резюме
绪论
第一章 文化负载词
    1.1 文化负载词的定义
    1.2 文化负载词的成因
        1.2.1 地域环境
        1.2.2 历史进程
        1.2.3 宗教信仰
        1.2.4 风俗习惯
        1.2.5 文学艺术
    1.3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俄译难点
        1.3.1 语言差异
        1.3.2 文化差异
        1.3.3 思维差异
    1.4 汉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相对可译性
第二章 《酒国》中的文化负载词
    2.1 《酒国》俄译本及作者简介
    2.2 《酒国》中文化负载词的类别
        2.2.1 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2.2.2 《酒国》中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2.3 《酒国》中文化负载词的特点
第三章 归化异化策略指导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3.1 归化与异化概念
    3.2 异化策略指导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3.2.1 音译(+注释)
        3.2.2 直译(+注释)
        3.2.3 表意同位语+音译(+注释)
        3.2.4 增益法
    3.3 归化策略指导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3.3.1 意译(+注释)
        3.3.2 替代法
        3.3.3 简化法
第四章 《酒国》俄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归化异化分析
    4.1 归化异化策略指导下《酒国》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4.1.1 生态环境文化词的翻译
        4.1.2 物质产物文化词的翻译
        4.1.3 社会习俗文化词的翻译
        4.1.4 历史典故文化词的翻译
        4.1.5 宗教文化词的翻译
        4.1.6 语言文化词的翻译
    4.2 《酒国》俄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总结
    4.3 《酒国》俄译本中翻译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生态环境文化词
    二、物质产物文化词
    三、社会习俗文化词
    四、历史典故文化词
    五、宗教文化词
    六、语言文化词
致谢

(7)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基于“应用场景”的武术英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为武术翻译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1.1.2 武术翻译是武术国际传播世界的必要因素
    1.2 选题目的
    1.3 选题意义
        1.3.1 搭建语言沟通之桥梁,解决语言之隔阂问题,推动武术在国际传播中发展
        1.3.2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翻译目的论的翻译理论实践应用
        1.3.3 提供科学的翻译理论借鉴,推动武术专业加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发展培养
    1.4 文献综述
        1.4.1 文献搜索策略
        1.4.2 近20年相关武术翻译研究文献梳解
        1.4.2.1 武术翻译研究主题:逐步多元
        1.4.2.2 武术翻译研究视域:不断拓展
        1.4.2.3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武术翻译研究
        1.4.2.4 翻译目的论概述研究
        1.4.3 相关中国文化事业项目(中医、中餐)翻译的文献梳解
        1.4.4 “应用场景”研究文献梳解
        1.4.4.1 基于翻译目的论武术翻译“应用场景”的界定
        1.4.5 当前武术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
        1.4.5.1 武术翻译研究与武术翻译实践脱离
        1.4.5.2 翻译目的理论分析不够深入,缺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5.3 武术翻译策略空大,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1.4.5.4 文本应用场景模糊,以偏概全
2 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任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访谈法
        2.3.3 实地观察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武术“文本应用场景”翻译分析与策略采用
        3.1.1 “表达型”武术翻译
        3.1.2 “信息型”武术翻译
        3.1.3 “呼唤型”武术翻译
    3.2 武术“交际应用场景”翻译分析与策略采用
        3.2.1 “教学应用场景”武术翻译
        3.2.2 “训练应用场景”武术翻译
        3.2.3 “表演应用场景”武术翻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文本应用场景”武术翻译策略的采用归纳
        4.1.1.1 “表达型”武术翻译应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与直译翻译方法
        4.1.1.2 “信息型”武术文本应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与意译翻译方法
        4.1.1.3 “呼唤型”武术文本应采用彻底的归化翻译策略,意译法与综合翻译方法并用
        4.1.2 “交际应用场景”武术翻译策略的采用归纳
        4.1.2.1 “教学应用场景”少年儿童阶段应采用异化策略音译方法,成人阶段采用归化意译翻译方法
        4.1.2.2 “训练应用场景”有训练背景受众应采用异化策略音译或直译方法,无训练背景受众采用归化策略意译翻译方法
        4.1.2.3 “表演应用场景”武术翻译应采用归化策略意译加注释翻译方法
    4.2 建议
        4.2.1 重视武术文本整体观,归纳文本分类翻译规律
        4.2.2 细化应用实践研究,灵活使用翻译策略
        4.2.3 加强翻译目的理论探索研究,深化学习理论研究
        4.2.4 培养复合型武术专业翻译实践人才,推动武术跨文化传播
        4.2.5 统一武术语言词汇标准,不同应用场景下采取不同翻译策略与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一、国外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二、国内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三、模糊语义学与翻译研究综述
    第二节 《唐诗三百首》翻译研究综述
        一、《唐诗三百首》翻译概况
        二、《唐诗三百首》翻译研究概况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模糊语义学与翻译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概说
        一、模糊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二、语义模糊性的产生根源
        三、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模糊语义学与翻译
        一、模糊语义学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二、翻译中模糊语义的显化和隐化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词汇、句子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词汇层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一、词汇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 名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二) 数量词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三) 动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四) 形容词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五) 副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二、词汇层语义模糊转换策略
        (一) 词汇层语义模糊转换原则
        (二) 词汇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第二节 句子层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一、句子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 超常组合型
        (二) 想象联想型
        (三) 言外之意型
        (四) 动态变化型
        二、句子层语义模糊转换策略
        (一) 句子层语义模糊转换原则
        (二) 句子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文化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文化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历史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二、社会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三、生态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四、宗教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第二节 文化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一、异化译法
        二、归化译法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修辞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修辞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比喻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二、夸张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三、拟人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四、用典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五、双关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六、借代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第二节 修辞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一、对等译法
        二、变通译法
        三、批注译法
        四、点义译法
    第三节 小结
结论
参引文献
附录一:《唐诗三百首》部分模糊词汇汉韩翻译对照表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出版教材目录

(9)模因论视角下《黄金时代》中文化负载词汉译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一) 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1. 选题意义
        2. 创新点
    (二) 研究综述
        1.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现状
        2. 《黄金时代》的翻译研究现状
    (三) 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
        1. 模因论概述
        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黄金时代》阿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一) 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二) 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三) 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四) 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五) 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六) 小结
第二章 《黄金时代》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模因存亡
    (一) 模因生存
    (二) 模因部分生存
    (三) 模因异变
    (四) 模因消亡
    (五) 小结
第三章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探索
    (一) 源语模因显化策略
    (二) 源语核心模因复制策略
    (三) 目的语等值模因借用策略
    (四) 源语模因隐化策略
    (五) 小结
结语
    (一) 主要结论
    (二) 本文的局限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0)电影剧本《寄生虫》(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项目介绍
    1.1 选题背景
    1.2 导演及剧本介绍
    1.3 选题意义
第二章 前期准备
    2.1 译前准备
    2.2 文本类型介绍
    2.3 理论介绍
        2.3.1 归化异化策略
        2.3.2 影视翻译特点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影视翻译特点
        3.1.1 聆听性
        3.1.2 综合性
        3.1.3 瞬时性
    3.2 归化异化策略
        3.2.1 外来音译词
        3.2.2 文化负载词
        3.2.3 一词多义
        3.2.4 称呼语及语气词
        3.2.5 句内成分缺失
第四章 实践总结
    4.1 经验启发
    4.2 问题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感谢辞

四、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归化异化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归化异化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研究——以China Daily新闻词为例[J]. 廖培妍. 海外英语, 2022(02)
  • [2]中国文化外宣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探究——以中国节日文化翻译为例[J]. 刘璐,王磊,彭楠,郭晶,王琳琳. 作家天地, 2022(01)
  • [3]英中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策略——以小说《魔戒》为例[J]. 文意昕. 当代外语研究, 2021(06)
  • [4]由《译者的隐形》试析异化归化的张力作用[J]. 张芸.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08)
  • [5]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研究——以《成仙》为例[J]. 杨燕. 宜春学院学报, 2021(07)
  • [6]从归化异化角度分析《酒国》俄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 程凡.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基于“应用场景”的武术英译策略研究[D]. 杨桂泽.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9)
  • [8]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D]. 张文丽.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9]模因论视角下《黄金时代》中文化负载词汉译阿研究[D]. 王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 [10]电影剧本《寄生虫》(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樊昕岚.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归化与异化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