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的描述和检索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的描述和检索

一、数字图书馆中元数据的描述和检索(论文文献综述)

徐慧泽[1](2020)在《基于阅读吸引力的有声读物描述元素研究》文中指出读物承载着知识的力量,而阅读成为获取知识和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随着“全民阅读”举措的深入推行,我国国民的阅读方式、阅读观念正不断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不再只专注于纸质阅读、电子阅读,更多地转向有声读物。读者阅读有声读物时,阅读体验随着需求发生改变。面对繁杂多样的阅读内容,图书馆和有声读物应用平台如何帮助读者找到适合其需求的有声读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美国公共图书馆阅读咨询服务(Readers’advisory)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理论——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该理论成为馆员向读者提供阅读建议的重要依据。阅读吸引力元素可以理解为“吸引读者进行阅读的元素”,目前来看国内鲜有特定类型读物的吸引力元素研究,笔者将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引入到有声读物中来,以期构建较为完整的描述元素框架。本文通过访谈法、网络志等方法,对访谈文本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将描述维度分为读物和读者两个维度。读物维度从内容特征、声音特征和外部特征三个角度来揭示,包括人物塑造、故事发展、语种、题名、节奏、主题内容、基调、语言风格、朗读者/主播、声音技巧、情感表达、音调音色、音质、背景音乐、速度、人声、声音匹配度、时长、封面、播放量、实体书作者二十一项元素;读者维度从读者情境和读者特征两个角度分析,读者维度描述元素确定为性别、年龄、阅读体验、阅读收获、情绪、支付意愿、阅读动因、社交情境、时空情境九项元素。根据本文提出的描述元素框架,对有声读物手机移动应用平台和图书馆的检索项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检索项的设置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来改善有声读物检索项不足的现状,最后将有声读物的描述元素进行赋值为后续描述研究提供参考。

李洁[2](2019)在《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走进了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数据成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的逻辑起点。“数据驱动”打破了基于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桎梏,形成了从问题到数据又回归问题的新方法论认识——基于数据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范式将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从对问题本源的探索推向知识服务的本真,可以说,从数据直面用户、管理和服务为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供给侧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知识发现服务要改变的不只是管理技术、管理规则或服务形式,而要涉及整个管理理念和服务体系。而大数据环境中,数字图书馆信息发生源越来越多,数据产出量越来越大,数字资源增长速率越来越快,数据异构性越来越明显,数据老化节奏越来越快,低价值密度隐患的知识饥渴和数据海啸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户对发现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数字图书馆数据资源正面临着重新被发现的挑战。迎面变化和挑战,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发现服务不单要完成从文献数字化到内容数据化的知识组织转型,更应实现数字资源从内容数据化到数据智能化的价值开发和智慧洞见。数据驱动的科研范式开辟了知识发现的新路径,开启了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时代新转型。探索数据驱动理念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模式的新形态,需要学习、内化数据科学相关理论,需要剖析知识发现的驱动要素和作用机制,需要打破传统的资源发现固化模式,创建知识发现服务的创新生态功能圈。融合数据驱动和知识发现的双重技术优势,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应趋从数据化、数据向知识转化的语义关联、可视化和智能化驱动维度寻求用户数据、内容资源数据、专家数据、业务数据的新协同,开发用户画像、研究设计指纹、精准文献推荐等的新应用,强化数据的集群整合、提升平台的绿色联通、实现用户界面的友好交互,使数字图书馆成为支持用户知识探索与发现创造的智能服务系统,使数据资源最大化的进行价值开发与知识转化,使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受益于数字图书馆高效、便捷、友好与智能的知识发现服务体验。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数据驱动、知识发现研究成果的追本溯源,界定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核心理念;通过文献分析、调查访谈、仿真实验、模型训练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环境、驱动机制、创新模式、模式应用以及创新策略制定。围绕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第三章从数据环境特征、数据环境变化和数据环境开发分析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机遇与挑战;第四章结合数据要素、数据驱动过程、数据驱动维度探讨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驱动动力机制、流机制、协同驱动机制和数据驱动控制机制;第五章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模式创新衍变的内在使命分析,指出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的构建依据、构建基础和构建过程;第六章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进行具体的用户画像、研究设计指纹、文本推荐和多粒度检索决策应用;第七章针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的具体瓶颈给出各驱动维度的应对策略。具体内容阐述如下:第3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分析本章是对大数据驱动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场域的情境解构。首先,基于大数据的4V特征,面向全数据,分析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数据形态、存在方式、存储模式、存储内容、数据价值等方面的特性。其次,探讨数据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思维、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范式影响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革新的优劣利弊。最后,基于环境特性和环境变化的双向作用状态定位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发展的开发方向。明确本文研究目的的同时,引出4、5、6、7章节的主要研究任务。第4章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机制分析本章作为第5章的铺垫,详细解析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平台的数据要素和驱动作用形式。通过用户数据、资源内容数据、专家数据的分类界定,为第6章科研用户画像、研究设计指纹、精准文献推荐等的服务模式应用提供数据基础;通过数据化、语义关联、可视化、智能化的数据驱动维面的层级解构,为第7章的创新策略制定奠定优化主线;基于数据要素、驱动过程和驱动维面,从内外力作用的动力机制、输入-输出的流机制、数据融合的协同驱动机制以及数据驱动控制机制具体呈现数据驱动与知识发现服务交互融合的催化反应。第5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章首先对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的构建进行内在逻辑分析;其次,从资源发现既有模式、知识产品和技术支持方面阐述实现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外在基础;最后,综合内在逻辑和外在基础,进行创新模式的基础框架和平台架构的初步解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构建。第6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应用研究本章在第5章提出的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分别利用科研用户数据进行数字图书馆百度发现的科研用户画像构建,利用文献数据进行以研究对象、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为核心要素的研究设计指纹构造,结合用户画像和研究设计指纹实现精准文献推荐,并通过用户检索实验验证多粒度检索决策的优势。第7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策略研究基于第4章对数据驱动维度和驱动机制的分析,本章旨在明确数据化、语义化、关联化、可视化和智能化驱动的创新方向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路径设计,针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制约因素,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对策建议。大数据环境下,重新界定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内涵、探讨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驱动机制、创新数字图书馆既有的资源发现服务模式,有利于从方法论认识层面为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统一检索及其延伸功能,更在于此基础上辅助科学发现的循证决策、智能管理和知识再造的服务价值。在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与努力认识未知的道路上,数据驱动+知识发现的催化反应为科学发现的方法探索提供了一个可行参考,推动着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不断革新的历程中惠及更多的求知受众。

于洋[3](2019)在《语义网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查询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电子科技的迅速成长,数字图书馆逐渐成为消息传递与获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尽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很快,但它还有着以下几点不足:(1)数据的搜索只能利用用户输入语句中的中心词来展开检索,不能按照语言所蕴含的意义去配对;(2)用户展现出来的内容并不是计算机能够辨认的语义信息。但以上这些数字图书馆中出现的弊端都可以利用语义技术来进行弥补,它还可以增强数字图书馆的语义性。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及数字图书馆领域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它的相关功能,搭建出以语义网技术为核心技术的数字图书馆本体库,并以这个本体库来进行查询检索。以下是本文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创新点:(1)按照当前数字图书馆已知的弊端,归纳出了两种本体:图书馆本体以及图书元数据的本体。在多次查阅有关图书信息和图书分类号之后,确定了图书领域本体的类、属性、实例等。最终完成图书馆本体知识库的搭建,即经过多方位的剖析并使用DC元数据来进行书籍信息元数据本体的搭建。(2)综合数字图书馆的相关应用,搭建出以本体语义技术为基础的查询系统模型。首先,利用SPARQL查询语言对检索语句所包含的具体含义进行检索扩展,并搜索它的相连层级关系以及实际事例。紧接着,通过Jena并围绕使用者所输入的查询语句展开知识推理。再将经过上述处理之后的有关词句结合改良后的语义算法来按照顺序排列。最终,使用Lucene去建立词句与文件的对应关系并在索引库中进行内容的查找。

陈汝模[4](2019)在《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提倡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亟需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化,各学科领域对于海丝文献资源的需求迫切程度日益加深,为满足用户群体对海丝文献资源的迫切需求,实现海丝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数字化建设不仅具有现实意义,相应的也成为长期保存以及二次创新的重要之举。为此,文章以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概况为切入点,系统梳理数字化建设的概况,具体从数据库建设、信息门户建设、其他海丝数字资源开发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现今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所取得成果。并剖析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助力于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以及福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方法以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以分析归纳法为辅。首先,系统、全面论述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概况,包括数字化的内容、特征、原则,再接着论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其次,全面分析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概况,分别从数据库建设、信息门户建设、其他海丝数字资源开发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最后,对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提取共性之处,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以期对其建设有所助益。

石捷元[5](2018)在《元数据建设在数字图书馆业务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图书馆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服务领域已从传统的纸质文献服务,转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为核心的双向信息服务模式。原有的馆藏资源标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馆藏数字资源的揭示要求,元数据在对数字信息揭示和管理中表现出的优良特性,得到了图书馆界及相关科研单位的重视,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和图书馆开展了元数据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元数据在大范围对各级图书馆馆藏资源实现统一揭示的可行性并未得到过广泛验证,如何使用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完成图书馆各类馆藏数字资源的有效揭示,成为现阶段图书馆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元数据也称中间数据和中介数据,是目前图书馆界标识馆藏数字资源最为主要的应用格式,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数字图书馆业务开展对元数据的关键技术以及如何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与设计工作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元数据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基于元数据进行数字资源揭示与管理的原理、以及相关的元数据标准规范,并为现阶段图书馆各类型馆藏数字资源建立元数据模型及揭示验证流程。通过统计分析元数据标识各类数字资源的应用情况,从而验证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资源揭示与管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2.以Sirsi Dynix Symphony平台和国家图书馆TRS WCM 7.0元数据仓储平台为验证环境,通过建立Marc数据向元数据映射关系模型,实现Marc数据向元数据的映射转换,实现元数据对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的揭示管理,从而验证元数据在传统文献服务应用中的可行性。3.针对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所包含的电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多媒体资源库等主要资源载体形式,通过分别建立元数据模型,开展了元数据对数字化资源揭示与管理的验证;针对多类型资源复合而成的多媒体资源库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应用的新需求,根据复合型数据库的结构要素和内容要素,通过分别建立元数据模型,开展了元数据对多媒体资源库揭示与管理的验证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元数据揭示多媒体资源库的有效性提出了解决方案。

张芳源[6](2017)在《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相关标准迅速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但是标准规范不统一成为公共文化机构间的合作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服务融合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调研法、实际调查法、推导衍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开展研究。本文首先以标准化理论、系统论、生命周期理论和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设计并探讨了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理论框架,包括概念层、规范层、设计层、开发层、应用层和评价层。其中,概念层确定了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定义及特征;规范层探讨了标准体系设计的约束因素,包括构建目标、动因、依据和原则4个方面;设计层、开发层和应用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评价层的研究仅表现在对该标准体系应用评价进行了浅析。(1)设计层。设计层从国家、研究和标准成果3个方面分析了构建条件;确定了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构建视角、思路和方法。构建视角包括性质维、级别维、层次维和内容维;构建思路是从体系假设到体系形成层层递进;构建方法是自上而下分解映射和自下而上聚合推导相结合的方法。(2)开发层。基于设计层的四维视角,本文构建了顶层结构包括基础性标准、数字资源融合标准、数字服务融合标准和管理类标准的标准体系框架;同时,结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融合标准、各类数字文化服务标准内容体系和标准化模型确定公共文化数字服务融合标准内容体系。并通过主题范围确定、相关标准的计量分析和对文化标准化领域专家的调研确定了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所应重点建设的标准和优先事项,包括元数据标准、术语融合标准等多项标准。其中,元数据融合的实现策略既包括统一元数据格式和使用元数据互操作技术,还提出组织技术策略;术语标准融合建议建立功能强大的叙词表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检索效率。此外,本层还对标准化文件体系进行了设计,改进了现有标准编写中缺少版权页的问题,提出标准文件中广泛使用参考实例的建议。(3)应用层。本文从影响应用的因素、应用过程和应用方法方面提取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应用模型特征;探讨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的应用成本和产生的社会效益;发现该标准体系可能的应用瓶颈,探讨应用策略。从应用角度,建立包含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过程和评价管理的应用评价模型。

段菲菲[7](2017)在《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家应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由此可见国家已将科技成果的管理与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层面。Web2.0环境下,伴随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数量也飞速增加,其资源呈现出多类型、多媒体、跨时间、跨地理、跨语种等特点。面对数量庞大的异构科技成果资源,为解决其存在的开放程度低、服务粒度过大及集成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利用相关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对其进行有效组织,更重要的是在有序化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深度聚合便于用户获取利用。因此,本文以“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为选题,借助于BIBFRAME在资源语义描述方面的优势,通过构建科技成果多维度语义聚合框架,以实现科技成果在内容维度、结构维度以及使用维度上的聚合与服务。本文按照“理论—模型—实证”的总体思路,以科技成果为研究对象,BIBFRAME框架为语义描述标准,从理论、方法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对科技成果语义进行标准化描述。以语义网技术为主要手段,运用知识组织、关联数据等理论及相关的方法与技术规范,揭示科技成果资源内部知识对象以及知识与对象的语义关系,使海量、多源、异构及分布式的科技成果重新组织为一个覆盖所有科技信息的资源网络。本研究不仅实现了科技成果信息在多维度上的有效聚合,也实现了基于科技成果资源聚合的知识发现与创新,同时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深入分析科技成果的概念、内涵、外延及应用状况,系统梳理了科技成果资源的类型与利用现状,并对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将BIBFRAME应用到科技成果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其应用范式进行探讨。(2)将DC、MARC、RDA等多种元数据集进行融合,并与BIBFRAME进行映射转换,在BIBFRAME的规则和约束下,实现科技成果各类型资源及其属性内容相互关联,并借助D2R关联数据工具将非结构化的科技成果资源发布为科技成果信息关联数据,最终提供基于知识关联的语义服务。(3)使用归一化的语义模型来挖掘异构科技成果的内容关联之后,可以将科技成果结构信息、科技成果内容信息、科技成果使用信息有机关联在一张巨大的语义关联网络,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将大量分散的异构科技成果资源进行聚合,从而取得信息的全貌。(4)根据所设计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方案开展实证研究。以CNKI中的题录信息为具体应用背景,采用直接聚合转换与间接聚合转换两种模式,使用本体描述语言OWL为BIBFRAME的描述语言对科技报告资源进行语义描述,并使以上两种模式实现其形式与内容上的融合,共同达到科技报告资源中知识内容与知识对象间的关联。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科技是否能真正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也关系到不同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将海量、多元、异构的科技成果资源通过聚合的方式序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BIBFRAME的理论基础,深入的研究了基于BIBFRAME的语义描述机制,以及对科技成果资源进行关联数据的创建与发布,可实现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描述、语义化的深度整合及知识化的深度揭示,显着提高了科技成果资源的利用价值。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成果资源“海量”、“多源”、“异构”及“分布式”问题。

夏莉丹[8](2017)在《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海量垃圾信息,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获取高质量且专业的信息资源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出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然而其普遍存在着异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字图书馆之间采用互操作的方式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在现有的研究中,数字图书馆互操作主要集中在互操作的实现上,特别是元数据互操作和语义互操作的实现,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数字图书馆互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保障架构以及其实现模型。本文以图书情报领域的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多域安全互操作作为基础理论。考虑到数字图书馆用户和数字图书馆机构作为互操作的主题和客体,本文从信息安全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用户和数字图书馆机构的安全需求,如信息资源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需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用户和数字图书馆机构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其中,数字图书馆用户面临数字学术资源的不可访问和个人信息泄露的安全威胁,数字图书馆面临非法访问、元数据互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在明确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管理环节以及相关的安全互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从互操作安全管理和互操作安全技术两个方面来设计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的构架。要实现这个构架,同样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来设计。从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管理角度,本文提出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管理需制定具体的制度来保障其安全,数字图书馆用户及数字图书馆管理员需进行互操作安全方面的培训。从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技术角度,指出访问控制手段是解决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最有效的手段,并提出基于风险识别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访问控制模型,基于风险识别的数字图书馆访问控制模型采用了基于历史数据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引入信任度的概念去衡量互操作的风险,实现了动态的访问权限控制。最后以武汉大学数字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其安全互操作水平以及对其互操作策略提出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实施成本和作者能力和时间所限,本研究提出的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实现方案还停留在论文层面,未应用到实践中去,本研究设计的保障方案的效果未得到评估,需要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完成。

曹洁[9](2016)在《基于XML/RDF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数字图书馆之间资源异构及其与网络资源的异构问题,当前实现数字图书馆互操作还存在很大障碍。文章利用XML/RDF技术,在元数据层面构建了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模型,并详述了该模型构建的基本思想、过程及特点,以期解决异构资源互操作问题。

毛爱英[10](2016)在《基于信息推荐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电子书籍、图片和视频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电子出版物盛行,如何有效的识别、保存和传播网络上的知识资源,如何有效的组织海量的无结构数据构成能够被人利用的知识库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字图书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关键。目前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仍出于起始阶段,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业务仍以电子资源的整理、存储、检索为基础,面向用户提供资源的查询、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用户在利用数字图书馆获取知识的时候仍以主动查询的方式为主,但是,面对大量的系统反馈信息,往往不知道作何选择。信息推荐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从传统的主动获取变为被动接受,基于用户特征和兴趣分析,向用户推荐其适合或者感兴趣的信息。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基于信息推荐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能够提高电子资源的整理、存储和检索,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查询、浏览和下载服务,此外,在传统数字图书馆业务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推荐功能,以读者为服务核心,从借阅信息中挖掘读者的兴趣爱好,向读者推送感兴趣的电子资源。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对国内外现存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进行功能性分析,了解每一项功能对应的业务需求,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在需求分析的形式表述上,首先通过活动图对系统需求进行整体阐述,然后基于UML用例图对系统的主要模块进行分析,最后,基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规模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需求。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高校数字图书馆业务划分为:用户信息管理、电子资料管理、查询统计和信息推荐。定义电子资源的元数据,基于元数据的描述进行检索,提供高效和准确的查询。本文的元数据定义采用关系元组的形式描述电子资源。在元数据的抽取方法上,对电子文档采用基于启发式的抽取方法,这主要是因为电子文档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制定模板进行自动化抽取;图片和视频的元数据抽取采用人工方式。从数字图书馆规模需求角度考虑,电子资源的存储和管理时采用分布式存储策略,并按照数据类型分节点存储,便于数据的检索和管理;对于元数据,以及其他定义清晰的数据,建立E-R图模型,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阶段,系统采用MVC分成开发框架,分别从功能组织、体系结构以及网络拓扑结构3个方面阐述了系统的架构设计。本文选择J2EE开发环境,数据库为Oracle 12C,基于JSP技术实现具有B/S结构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设计和实现部分,给出了系统整体的类图设计,然后基于流程图和序列图给出了具体功能的设计和实现细节。特别指出,在电子资料管理中,本文给出了元数据的抽取算法以及基于Lucene的全文检索功能的实现;在信息推荐功能设计和实现中,本文采用了应用较广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文章最后给出了系统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两个方面。功能测试基于黑盒测试方法,测试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工作情况,验证功能是否满足预期要求。在性能测试过程中,采用了模拟软件进行压力测试,分别统计了系统的响应时间、上传速率、CPU占用率等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和实现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能够有效的存储和检索电子资源,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查询、浏览和下载服务,实现信息推荐,向读者推送感兴趣的电子资源。

二、数字图书馆中元数据的描述和检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图书馆中元数据的描述和检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阅读吸引力的有声读物描述元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有声读物相关研究
        1.2.2 音频资源相关描述研究
        1.2.3 阅读吸引力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有声读物
        2.1.2 描述元素
    2.2 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
第三章 读物维度下的描述元素分析
    3.1 基于文献调研的读物吸引力元素
    3.2 基于读物维度描述元素的初步确定
        3.2.1 描述元素概念提取
        3.2.2 描述元素范畴提取
    3.3 读物维度元素最终确定
        3.3.1 内容特征元素
        3.3.2 声音特征元素
        3.3.3 外部特征元素
第四章 读者维度下的描述元素分析
    4.1 读者阅读情境元素分析
        4.1.1 基于文献调研的情境元素
        4.1.2 基于读者阅读情境元素分析
        4.1.3 阅读情境元素确定
    4.2 读者特征元素分析
        4.2.1 基于文献调研的读者吸引力元素
        4.2.2 基于读者特征元素的初步提取
        4.2.3 读者特征元素确定
    4.3 读者维度元素最终确定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应用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有声读物检索项对比分析
        5.2.1 图书馆有声读物检索项对比分析
        5.2.2 手机有声读物应用平台检索项对比分析
    5.3 有声读物描述元素应用建议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5.4.1 研究不足
        5.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有声读物描述元素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样本基本情况
致谢

(2)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驱动研究现状
        1.2.2 知识发现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数据驱动
        2.1.2 知识发现
        2.1.3 Web级资源发现
        2.1.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理论
        2.2.2 数据驱动控制理论
        2.2.3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分析
    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特征
        3.1.1 馆藏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及数据形态和存在方式的多样性
        3.1.2 数据存储模式多样化及存储内容的非结构化和碎片化
        3.1.3 数据资源价值的低密度和高变现潜能
    3.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变化
        3.2.1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演化
        3.2.2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
        3.2.3 数据分析思维模式的形成
        3.2.4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应用趋势
    3.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开发与应用
        3.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大数据环境中的新定位
        3.3.2 开发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数据驱动的新机制
        3.3.3 创新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新模式
        3.3.4 开发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新业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机制分析
    4.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数据驱动机制的数据要素
        4.1.1 用户数据要素
        4.1.2 内容资源要素
        4.1.3 专家数据要素
    4.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过程与维度
        4.2.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过程
        4.2.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维度
    4.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机制
        4.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类型
        4.3.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关系分析
        4.3.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仿真模型
    4.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机制
        4.4.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特征
        4.4.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过程
        4.4.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机制模型
    4.5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机制
        4.5.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内涵
        4.5.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目标
        4.5.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机制模型
    4.6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机制
        4.6.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内涵
        4.6.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
        4.6.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模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5.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问题的提出
    5.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构建基础
        5.2.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模式基础
        5.2.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产品基础
        5.2.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技术基础
    5.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构建
        5.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的框架设计
        5.3.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的架构分析
        5.3.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的建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应用研究
    6.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科研用户画像应用
        6.1.1 用户画像数据收集
        6.1.2 用户画像模型构建
        6.1.3 用户画像实验分析
    6.2 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研究设计指纹识别应用
        6.2.1 研究设计指纹识别基础
        6.2.2 数据标注
        6.2.3 研究设计指纹生成模型训练
        6.2.4 结果与讨论
    6.3 融合用户画像和研究设计指纹的文献推荐应用
        6.3.1 文献推荐模型构建
        6.3.2 文献推荐仿真实验
        6.3.3 结果与讨论
    6.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多粒度检索决策应用
        6.4.1 实验准备
        6.4.2 实验描述
        6.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7.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优化方向与路径
        7.1.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优化方向
        7.1.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优化路径
    7.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化优化
        7.2.1 数据化优化阻碍
        7.2.2 数据化优化策略
    7.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语义关联优化
        7.3.1 语义关联优化阻碍
        7.3.2 语义关联优化策略
    7.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可视化优化
        7.4.1 可视化优化阻碍
        7.4.2 可视化优化策略
    7.5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智能化优化
        7.5.1 智能化优化阻碍
        7.5.2 智能化优化策略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致谢

(3)语义网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查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语义网简述
    2.2 本体概念和技术
    2.3 语义网的软件工具
        2.3.1 本体编辑工具Protégé
        2.3.2 语义网本体开发语言Jena
        2.3.3 其他语义网的软件工具
    2.4 本体方法论
        2.4.1 IDEF5
        2.4.2 骨架法
        2.4.3 TOVE
        2.4.4 KACTUS工程法
        2.4.5 METHONTOLOGY
        2.4.6 SENSUS
        2.4.7 七步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图书馆本体知识库的设计
    3.1 本体的构成
    3.2 本体的设计方法
        3.2.1 需求分析
        3.2.2 资源获取
        3.2.3 概念类的整理
        3.2.4 本体实例的填充
        3.2.5 本体的形式化
        3.2.6 对所完成的本体知识库进行推理和检查
    3.3 语义网技术的应用
        3.3.1 语义元数据与语义检索
        3.3.2 关联数据与数据集成
        3.3.3 社会语义网与数字图书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搭建数字图书馆本体知识库的具体方案
    4.1 领域概念的获取
    4.2 数字图书馆本体知识库的构建实现
        4.2.1 Protégé建立类与类的层次
        4.2.2 Protégé建立对象属性与数据属性
        4.2.3 Protégé进行本体约束
        4.2.4 创建实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查询界面的实现
    5.1 开发工具
        5.1.1 SPARQL查询语言
    5.2 系统具体实现
        5.2.1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5.2.2 相关问题描述
        5.2.3 问句格式转换
        5.2.4 运用Jena对本体推理查询
        5.2.5 查询界面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前景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中文文摘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概述
    2.1 福建海丝文献概述
    2.2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概述
    2.3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基础
    2.4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章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
    3.1 福建海丝文献数据库建设现状
        3.1.1 福建公共系统图书馆中的海丝数据库调查与研究
        3.1.2 福建省高校系统图书馆中的海丝数据库建设现状
    3.2 福建海丝主题的信息门户网站建设现状
    3.3 福建其他形式的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
        3.3.1 福建海丝数字资源网上展览建设
        3.3.2 海丝题材的动漫、电影等文艺精品创作
        3.3.3 海丝题材的网络游戏开发
第四章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1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特点
        4.1.1 海丝数字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初见成效,资源分布不均衡
        4.1.2 海丝数据库内容来源类型呈现多元化
        4.1.3 海丝数据库表现形式单一化
        4.1.4 海丝数据库内容格式日臻完善统一
        4.1.5 海丝数据库的主题方向广泛
    4.2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区域分布
第五章 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5.1 海丝数字资源更新滞后,用户服务能力较弱
        5.1.1 海丝数字资源更新维护机制不合理
        5.1.2 海丝数字资源为用户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5.2 资源开发力度有限,海丝数字资源特色化羸弱
        5.2.1 海丝数字资源的开发流于表面
        5.2.2 海丝数字资源的创新性不足致使特色价值无法显现
    5.3 海丝数字资源的建设开发不均衡,传播、共享体系建设不完善
        5.3.1 海丝数字资源建设开发失衡严重
        5.3.2 海丝数字资源传播、共享体系有待加强
    5.4 海丝数字资源协同联合机制较弱,资源呈现内容同质化严重
        5.4.1 管理缺位致使协同联合机制不健全
        5.4.2 海丝数字资源重复建设严重
第六章 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现状的发展策略
    6.1 保障资源更新与维护机制常态化,推动用户泛在化服务体系建设
        6.1.1 实现海丝数字资源的定期更新,保证维护工作的及时性
        6.1.2 切实把握用户真实需求,提升资源的用户黏度
    6.2 加大海丝数字资源的开发力度,提升海丝数字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6.2.1 强化数字化主体的开发能力,提升用户群体的信息素养
        6.2.2 推进海丝数字资源的创新力度,延长海丝数字资源的价值链
    6.3 建立健全现代传播体系,完善海丝数字资源的共享体系
        6.3.1 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扶持开发薄弱地区
        6.3.2 借助互联网渠道,推广海丝数字信息资源
    6.4 加大跨区域协调合作纵深维度,全面提升数字资源有序整合力度
        6.4.1 逐步打破资源分布的区域隔阂,不断深化协调合作纵深维度
        6.4.2 全面运用各类整合方式,实现海丝数字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元数据建设在数字图书馆业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分析
    1.3 元数据在数字资源揭示与管理中的作用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与安排
第2章 元数据相关技术原理与规范
    2.1 元数据的技术原理
    2.2 元数据采用的理论知识
    2.3 常见元数据通用标准规范
    2.4 通用元数据标准规范实际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元数据揭示Marc数据应用验证
    3.1 Marc数据与元数据应用分析
    3.2 Marc数据向DC元数据映射需求
    3.3 Marc数据向DC元数据映射理论
    3.4 Marc数据向DC元数据映射验证
    3.5 元数据揭示Marc数据的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元数据揭示馆藏数字资源应用验证
    4.1 元数据揭示文本类资源验证
    4.2 元数据揭示图像类资源验证
    4.3 元数据揭示音频类资源验证
    4.4 元数据揭示视频类资源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元数据揭示多媒体资源库应用验证
    5.1 现阶段元数据揭示多媒体资源库的方法及利弊分析
    5.2 基于结构要素揭示多媒体资源库的构想与分析
    5.3 基于内容要素揭示多媒体资源库构想与分析
    5.4 元数据揭示多媒体资源库的应用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相关术语和研究对象
        1.1.1 相关术语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我国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本文创新点
2 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理论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标准化理论
        2.1.2 系统论
        2.1.3 生命周期理论
        2.1.4 信息资源配置理论
    2.2 理论框架
        2.2.1 理论框架的提出
        2.2.2 理论要素的分析
        2.2.3 概念层研究
        2.2.4 规范层研究
3 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3.1 构建的基本条件
    3.2 构建视角选择
        3.2.1 标准体系设计角度的相关研究
        3.2.2 标准体系设计角度的范例
        3.2.3 标准体系框架构建视角选定
    3.3 构建思路拟定
        3.3.1 构建过程角度
        3.3.2 内容构建角度
    3.4 构建方法设计
        3.4.1 基本构建方法
        3.4.2 自上而下分解映射
        3.4.3 自下而上聚合推导
4 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设计
    4.1 标准体系内容结构的确定
        4.1.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融合内容的特征
        4.1.2 各类数字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4.1.3 标准化模型
    4.2 标准体系表
        4.2.1 标准体系表构成
        4.2.2 标准体系多层级结构设计
        4.2.3 分层结构标准体系内容解析
        4.2.4 标准体系明细表示例
    4.3 标准化文件撰写指南
        4.3.1 标准化文件编写概述
        4.3.2 标准化文件设计
        4.3.3 “标准”的目录设计
        4.3.4 所设计标准文件样本的优越性
5 基于调研的重点建设标准及优先事项确定
    5.1 重点建设标准及优先事项确定方法
    5.2 主题范围的确定
        5.2.1 相关项目选取
        5.2.2 标准内容的主题
    5.3 相关标准的计量分析
        5.3.1 数据来源与获取途径
        5.3.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5.4 针对文化行业标准化专家的问卷调研
        5.4.1 调查目的与方法
        5.4.2 调查内容
        5.4.3 调查结果
    5.5 重点建设标准及优先事项结论
6 元数据融合和术语标准融合的实现策略
    6.1 元数据标准融合探究
        6.1.1 元数据标准概述
        6.1.2 元数据互操作技术总结
        6.1.3 元数据标准融合实现策略
    6.2 术语标准融合方案
        6.2.1 术语标准概述
        6.2.2 叙词融合面临的问题
        6.2.3 多维叙词表构建方案
7 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应用
    7.1 应用模型
        7.1.1 影响应用的因素
        7.1.2 应用过程探讨
        7.1.3 应用方法探讨
    7.2 应用成本与应用效益
        7.2.1 成本效益分析法简述
        7.2.2 应用成本分析
        7.2.3 应用效益探讨
    7.3 应用瓶颈与应用策略
        7.3.1 应用瓶颈
        7.3.2 应用策略
    7.4 应用评价浅析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附录
中英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科技成果聚合研究现状
        1.2.2 BIBFRAME(书目框架)应用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科技成果聚合理论基础
    2.1 科技成果组织与评价理论
        2.1.1 科技成果内涵及外延
        2.1.2 科技成果组织理论——方法、模型及工具
        2.1.3 科技成果评价理论—方法、模型及工具
    2.2 BIBFRAME相关理论
        2.2.1 BIBFRAME衍生背景
        2.2.2 BIBFRAME发展历程
        2.2.3 BIBFRAME支撑技术
        2.2.4 BIBFRAME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语义描述
    3.1 传统资源描述方法
    3.2 基于BIBFRAME的资源描述方法
    3.3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资源描述优势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模型构建
    4.1 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描述
    4.2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模型构建
        4.2.1 基于内容特征的科技成果关联
        4.2.2 基于外部特征的科技成果关联
    4.3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数据的创建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流程
    5.1 科技成果资源聚合的必要性分析
    5.2 聚合的目标与原则
        5.2.1 聚合的目标
        5.2.2 聚合的基本原则
        5.2.3 聚合的作用
    5.3 科技成果多维度语义聚合模式
        5.3.1 基于内容维度的多维度聚合
        5.3.2 基于结构维度的多维度聚合
        5.3.3 基于使用维度的多维度聚合
    5.4 BIBFRAME与传统数据格式的映射转换
    5.5 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效果评估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实证分析
    6.1 数据源获取
    6.2 映射转换结果
        6.2.1 直接聚合转换
        6.2.2 间接聚合转换
    6.3 UML转换法
        6.3.1 工具概述
        6.3.2 转化过程描述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参与的项目及研究成果
致谢

(8)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的理论基础
    2.1 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理论
        2.1.1 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理论的定义和目标
        2.1.2 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的过程方法
    2.2 多域安全互操作
        2.2.1 多域安全互操作的定义和目标
        2.2.2 多域安全互操作策略
3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面临的安全问题
    3.1 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安全需求
        3.1.1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用户的安全需求
        3.1.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机构的安全需求
    3.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用户面临的安全威胁
        3.2.1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不可访问
        3.2.2 互操作过程中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的泄露
    3.3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机构面临的安全威胁
        3.3.1 非法访问导致的非法获得和资源窜改
        3.3.2 元数据互操作存在的数据交换问题
4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保障构架
    4.1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安全管理环节
        4.1.1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安全管理任务
        4.1.2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的关键环节
    4.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安全保障技术手段
        4.2.1 身份认证技术
        4.2.2 防火墙技术
        4.2.3 访问控制技术
    4.3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构架
        4.3.1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管理构架
        4.3.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风险识别构架
5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的实现
    5.1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管理手段
        5.1.1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的制度制定
        5.1.2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的人员培训
    5.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威胁的风险评估
        5.2.1 基于历史数据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5.2.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风险的等级划分
        5.2.3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风险的计算公式构建
    5.3 基于风险识别的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策略
        5.3.1 数字图书馆间的信任度计算
        5.3.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风险度量
        5.3.3 基于风险识别的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措施
6 案例分析
    6.1 武汉大学图书馆安全互操作评估
    6.2 武汉大学图书馆互操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议
7 结语
    7.1 主要工作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XML/RDF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障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模型基本思想
    3.1 互操作系统模型的设计说明
    3.2 互操作系统模型的技术说明
        3.2.1 XML/RDF封装技术
        3.2.2 OAI检索协议
4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互操作模型
    4.1 总体资源互操作系统模型
    4.2 子资源互操作系统模型
        4.2.1 本地数据库资源互操作系统
        4.2.2 开放元数据库资源互操作系统
5 结语

(10)基于信息推荐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
        1.2.4 国内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目标
        1.3.4 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J2EE
        2.1.2 B/S架构
        2.1.3 MVC
        2.1.4 基于JSP的MVC
    2.2 元数据
    2.3 全文索引
        2.3.1 基本概念
        2.3.2 Lucene
    2.4 信息推荐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业务陈述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系统总体用例分析
        3.2.2 用户信息管理用例分析
        3.2.3 电子资料管理用例分析
        3.2.4 查询统计用例分析
        3.2.5 信息推荐用例分析
    3.3 数据建模
        3.3.1 数据范围定义
        3.3.2 数据建模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1 性能需求分析
        3.4.2 安全性需求分析
        3.4.3 易用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架构设计
        4.1.1 体系结构设计
        4.1.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4.1.3 功能结构设计
    4.2 分布式数据存储设计
        4.2.1 数据存储设计
        4.2.2 信息表设计
    4.3 系统总体类图设计
    4.4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4.4.1 用户信息管理
        4.4.2 电子资料管理
        4.4.3 查询统计
        4.4.4 信息推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功能测试
        5.2.1 用户信息管理
        5.2.2 电子资料管理
        5.2.3 查询统计
        5.2.4 信息推荐
    5.3 非功能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数字图书馆中元数据的描述和检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阅读吸引力的有声读物描述元素研究[D]. 徐慧泽. 河北大学, 2020(08)
  • [2]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D]. 李洁. 吉林大学, 2019(02)
  • [3]语义网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查询中的应用[D]. 于洋.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4]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D]. 陈汝模.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元数据建设在数字图书馆业务中的应用[D]. 石捷元. 兰州理工大学, 2018(08)
  • [6]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研究[D]. 张芳源. 武汉大学, 2017(07)
  • [7]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D]. 段菲菲.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8]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研究[D]. 夏莉丹. 武汉大学, 2017(06)
  • [9]基于XML/RDF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模型研究[J]. 曹洁. 图书馆学研究, 2016(11)
  • [10]基于信息推荐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毛爱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的描述和检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