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历、公历、帝国历

关于日历、公历、帝国历

一、关于日历、公历、皇历(论文文献综述)

葛科兰[1](2021)在《时间的视觉化 ——日历设计研究》文中指出

朱文哲[2](2020)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共历书的编印发行》文中提出历书作为物理时间社会化的物质载体,在构建社会时间秩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历书纪念日体系所构建的政治时间以及历注所构建的政治常识,是塑造民众政治认同的重要工具。抗战时期,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共开始大规模编印具有革命色彩的新历书,并通过新华书店等发行网络将之推广到各个根据地。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①,以20世纪40年代中共各根据地发行的新历书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共如何重构历书的内容体系和发行网络,并逐

木粲成[3](2020)在《实践中的时间 ——方南苗族多样时计与时间性的民族志研究》文中认为时间是人类在生活中必须倚赖的基本观念之一。人类的实践既建构着时间,也展开于时间中,受时间形塑。时间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时计与时间性。时计是人类在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中习得或创造而成的各式各样用于标定过去、现在、未来的手段。时间性则是由回忆、感知、预期三种机能触发的统一于当下的过去、现在、未来意识。时计既展开于时间性中也影响人们的时间性,时间性既化育时计也受时计牵动。时计与时间性统一于时间实践。时间实践与社会文化互构。不同社会文化群体的时间实践会所有不同,同一社会文化群体内部的时间实践也会因社会身份与实践场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本文是一项以时间为中心论题,以聚居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清水江中上游两岸的苗族方南支系为考察对象的民族志。通过考察方南苗族的基本时间概念,时计类型,不同社会角色的时间实践方式,不同社会场景的时间特点,以及不同社会角色在不同场景之中时间交叠、时间冲突、时间协调的具体过程,本文既从方南苗族的社会文化生活来理解时间,也以时间为核心论题来呈现方南苗族的社会文化生活。本文依照如下框架展开。第一章系统梳理了百余年来社会文化人类学时间研究的主要脉络,明确随之形成的主要问题、概念、理论、方法,确认当前社会文化人类学时间研究的主要趋势为探究多样场景中不同行动者在实践中牵涉的多样时计、时间性及其相互关系,并强调,本文涉及的时计主要是方南苗族在生活中频繁使用且与其社会制度与文化观念具有密切关联的时间参照,并将对时间性的呈现锁定在方南苗族运用时计而展开的具体实践之中。第二章,从生态人文区位、生计方式、亲属制度、社会组织、信仰观念等层面勾勒方南苗族的社会文化概况,强调方南苗族的核心社会理想是在祖先、神灵护佑下,维系家户、宗族、村落团结,建设跨家户、跨宗族、跨村落交换,实现并延续物与人的丰产。第三章,概要呈现方南苗族的基本时间概念,时间起源论,主要时计类型,各类时计的内容、来历、功能、意义,不同时计掌握程度与运用状况的社会差别,多样时计划分的各级时间单位及其内部多样性,彰显方南苗族的时计愈发数值化、便携化的代际趋势。接下来,以多个民族志个案剖析嵌合着时计与时间性的时间实践过程,讨论方南苗族时间实践的社会差别与场景特征,呼应方南苗族社会文化图景与多样时计概貌。第四章讨论生计场景中的多样时计与时间性,呈现由基本社会分工带来的老年男性、中青年男性、妇女、儿童的时间实践之别及其交叠、冲突、协调,其中可见中青年男性的市场经济时间如何强势于老年男性的务农时间,在校儿童的国民教育时间如何强势于妇女的家务时间,体现出生计时间的可变性。第五章讨论仪式化场景中的多样时计与时间性,一类为仪礼时间,以一个葬礼为例,呈现仪礼时间的突发阈限性与宗教专家的时间权威;另一类为节庆时间,以三个节庆为例,呈现方南苗族节庆的时间特点,突出本地节庆时间的固定阈限性与集体惯习的时间效力;两类时间共同体现仪式化时间的固定性。第六章,以龙舟节这一既与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又具备高度仪式化特征的大型区域性丰产节庆为个案,呈现方南苗族的生计时间、仪式化时间,家户时间、村落时间,以及不同社会角色的时间,通过一系列协调混溶到趋于一致的区域时间之中的具体过程,其中不仅分析了龙舟节时间之区域性、周期性与复杂性的由来,也呈现了村民集体议定的出龙之时的强制力,村领导的时间纪律监督权威,以及宗教专家的时间权威,并强调,这种足以将多样时间实践混溶为一的根本动因,乃是方南苗族希望在祖先与神灵的护佑下,维系秩序稳定,延续两种丰产的社会文化理想。

牛康[4](2020)在《基于Android与Thrift的万年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科技给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万年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翘楚之一,也在不断适应着新时代科技的催化,万年历早已脱离纸张的束缚,以软件、电子信息类为载体的万年历产品越发占据市场。目前的万年历类应用软件一直停留在只展现基本日历信息的单一化需求中,但随着短视频和新闻热点领域的爆发性增长,用户日益增长的内容体验需求也不断上升,驱使传统工具类应用软件改变固有策略,结合信息流带来的数据,将更丰富的内容提供给大众。本文设计的万年历系统采用“Android+Spring Boot+Thrift”的前后端分离的组织结构进行开发。首先,本文对目前应用市场中的万年历类应用软件进行分析,结合万年历在大众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对国内的万年历系统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讨论万年历相关应用的缺陷,通过比较推出本文设计的基于Android与Thrift的万年历系统,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本文的基本组织结构;接着,本文对构建万年历系统设计与实现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对万年历系统中Android客户端和万年历运营管理平台的功能进行系统的梳理,根据实际的业务操作汇总出业务实际需求,对系统的主要功能性需求,给出相应的用例图,并对非功能性需求进行阐述;然后结合万年历系统的UML建模,对其系统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并根据功能划分构建系统系统整体框架设计,依托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和物理结构的设计,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使用类图、顺序图和流程图对系统各功能设计和实现进行详细阐述。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为Android客户端和万年历运营管理平台,客户端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日历、黄历模块,信息流模块,用户模块;万年历运营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运营人员管理模块、测算卡片组管理模块、新闻资讯黑名单管理模块、弹窗管理模块。本系统中Android客户端采用MVP框架进行开发,对Android各模块进行组件化,服务器端使用分布式框架Thrift进行开发,对Android端请求进行服务化处理,实现网页端运营管理平台对Android客户端的内容进行运营管理;最后,依据系统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对万年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采用黑盒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使用Load Runner测试工具对系统性能表现进行分析,完善系统缺陷,完成基于Android与Thrift的万年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主要将万年历、新闻资讯和短视频三者结合到一起,利用Android平台,遵循多模块、多步骤的思想进行设计,实现能够浏览实时新闻资讯和短视频的Android客户端和进行后台管理的万年历运营管理平台。

叶思齐[5](2020)在《作为媒介与仪式的书籍 ——日历书的文化消费逻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出版融合背景下,唱衰纸书的声音频传耳畔,畅销日历书的销量却屡创新高。日历书出版和消费热潮已成为一个独特的出版文化现象,也折射出书籍的属性和功能的延伸。传统的书籍研究将书籍作为承载知识内容的文本介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西方书籍史研究开始转向书籍的媒介观。本文从日历书的形制特点入手,分析其物质形态和符号价值的变化所带来的人们对于书籍观念的变化,进而对日历书的文化意义、日常使用、消费本质展开分析,强调了书籍的媒介性;有助于出版业界和学界重新认知书籍的物质形态、媒介属性和社会功能,更好地发挥书籍的媒介优势和价值取向,在推动知识的普惠的同时,使人类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仪式中更好地编织意义之网。本文从文化消费理论视角切入,结合书籍史研究、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来分析日历书的文化消费逻辑,主要结合《故宫日历》《单向历》《健康日历》等畅销日历书的具体案例,以及日历书使用者的深度访谈资料,分析日历书的出版逻辑、文化逻辑、消费逻辑,把握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对日历书的意义创制与流动,进而阐释日历书作为物、媒介、仪式的消费本质。研究认为,日历书的文化消费逻辑在于,日历书的文化意义从传统书籍的文本意义转为以消费者个人及其生活为指向,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看、翻阅、撕页等半程式化的重复性实践来感知时间流逝的仪式感、意义建构的快感,创造了风格化的生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的生产、更新、消费,从中收获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而且,日历书热潮彰显了书籍作为物、媒介、仪式的特性,折射出书籍从文本阅读到社会交流媒介和日常生活的文化仪式的属性及功能变化。

宋文迪[6](2020)在《基于北邮校历的文创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高校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能够表现学校发展历史、传承校园文化、提高高校品牌影响力。因此,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成为了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本课题研究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背景、研究现状等方面入手,结合用户调研结果和文创产品设计原则,探索利用校园文化素材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设计方法。文章中以北京邮电大学校历设计为线索,通过背景研究、目标分析、素材提取、素材转化、模型构建、设计实践等设计流程,进行北邮校历的设计实践,并总结、构建出针对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普遍适用的设计模型。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背景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义、特征、分类等基本概念。并总结了目前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校园文创的背景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对研究目标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目标分析:目标分析部分通过对校园文化创意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对用户进行问卷调研与用户访谈,以及对各大高校的校历做竞品分析,归纳总结出一套设计原则,为后续文创设计的模型构建指明了方向。素材提取:首先先对校历设计相关的一些主要的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素材主要包括北邮特色校园文化相关素材、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素材以及创新发展的时代性相关素材。然后依据情感化设计理论从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对素材进行筛选梳理。素材转化:根据现有方法的研究与各方法适用性的分析,运用构造法作为素材转化的理论支撑。将提取出来的设计素材,利用构造法,来进行打散、重组、再设计,将素材转化为设计语言,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模型构建:通过对校园文化素材进行收集分类,构建素材提取、筛选、转化和设计应用的整套模型,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反向验证。模型中利用情感化计理论对文化素材进行提取,并根据设计原则来筛选素材,最后利用构造法将提取的元素进行转化应用到设计中。设计实践:运用之前构建的模型,加上头脑风暴的设计灵感,将提取的素材进行转化和再设计,将日历与校历基本功能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展现北邮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灵魂。

汤海波[7](2019)在《传统日历现状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作为我国最早的记录时间的工具,传统日历长时间占据着我国的市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快捷成为现代人选择产品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繁复的传统日历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也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淡漠,对传统文化的延续造成了阻碍。本文通过对多种史料的搜集,分析和比较,对传统日历从产生到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探究,让传统日历这一文化得以流传和发展。

王宁鑫[8](2019)在《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视觉符号化研究 ——以立春节气为例》文中提出经济、人文、政治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也逐渐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一把隐形利剑。华夏民族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帆,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在众多国粹瑰宝中,经历过几千年不断繁衍跟积淀形成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是能体现和发扬古代先民们睿智与勇敢的一种重要文化。二十四节气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它是农业耕作的历法,更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自古为农业大国,人们用实践检验了二十四节气的可行性,其实用性备受推崇。获取节气文化的特色因子并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实践中,从社会层面看,对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扬。从个体层面看,它是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之一,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从设计层面看,二十四节气文化特色因子的提取,能促进产品的设计,增强产品的叙事性和内涵,有利于节气本身的发展。本论文通过提取和分析二十四节气文化中的特色因子,对节气文化这一抽象存在进行视觉符号化,将节气文化转变成设计语言,并将设计语言运用于文创产品中。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分析二十四节气的发展现状,引入国内外关于文化的视觉符号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为本论文提供理论支撑。第二,深入分析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历史地位、发展历程、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社会影响及存在的现实意义等,进而剖析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等。第三,以符号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探究用户需求,构建用户角色模型,使用形状文法的推演规则对立春节气文化的视觉符号进行推演变化,获取立春时节新图形,更好诠释二十四节气的视觉符号化过程。第四,采用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型谱分析和形状文法等方法,解决了文化中蕴含的特色因子难提取的问题。第五,以立春节气为例,创建了一套节气文化特色因子的提取流程和方法。以系列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符号设计案例和节气茶具的设计案例进行了节气文化符号图形提炼,验证了方法和流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的视觉符号,并分析和提取它们。以立春节气为例,立春节气茶具和二十四节气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验证了流程的可行性。本文对于节气文化的视觉符号化过程,其实质是对节气文化从具象、到抽象、再到意象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二十四节气。把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符号化,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节气的认知程度,从而起到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中国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作用。

叶笑迎,洪锦佳[9](2018)在《传统日历的形式创新设计探究》文中指出日历是一种常见的纪年工具,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新鲜有趣的事物慢慢增多,旧有的事物受到威胁。以传播日期信息为主要目的记录于一定材质上的传统日历浓缩了古代历法的精髓,在电子产品发明以前,传统日历使得人们的生活井然有序,对于传统日历在市场的淡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日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有更多的人对与传统日历重视起来,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便更好的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文中首先阐释了传统日历的概念及起源和发展,随后对传统日历的形式分类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传统日历的设计中,使其审美价值得到提升的同时又不失去其功能价值。

周妍[10](2017)在《历书的设计风格研究 ——以《图解二十四节气》为例》文中指出历书在过去又称为“通书”、“宪书”,是一种古老的书籍门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现代历书已演变出多种形式,例如国内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日历、月历、年历、台历、怀历、挂历、农家历、老黄历等都属于历书的范畴。历书作为传播日期信息的载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普及性特征,并能通过特色化的设计反映时代特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的普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电子媒介作为时代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正试图挑战传统纸媒作为信息载体的主流地位。电子历书的出现对传统历书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人们对电子产品产生了依赖性,习惯了片段式的浅阅读,对我国的传统历法知识的认知也越发淡薄。历书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仍需要继续发展,置身于数字艺术设计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学会及时更新设计观念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人人都会接触到历书,每一年的历书样式也是不尽相同,各种品类均带有当时社会历史的印记。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今天,虽然面临着电子历书的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但是随着读者文化修养的日渐提高、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多样化的物化需求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是不容小觑的。历书会依据时代的需求进行特色化的设计,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映时代,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现代历书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幅全新的面貌,其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设计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其中不乏一些设计精美的历书品种,独具文化艺术气息,往往被一些收藏爱好者珍藏,时下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重视收藏各类历书。因此历书本身具有较高收藏价值,这一点需要在设计中加以重视。本文以中国现代历书设计为研究主题,通过对其发展过程、设计现状、市场现状等方面的调研以及传统纸质载体与数字载体关系的讨论,总结出国内历书设计现有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并将其与实例设计相结合,制定出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以八卦的阴阳消长理论对二十四节气进行解读,努力突出历书的收藏价值与时代特征,使其更具艺术性,阅读起来更为方便直观,以期提高历书的市场价值。

二、关于日历、公历、皇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日历、公历、皇历(论文提纲范文)

(2)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共历书的编印发行(论文提纲范文)

一、因时因地制宜:中共历书发行网络的建立
二、“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历书纪年标注的蜕变
三、“阴阳共存”:历书历日时间的调适
四、“革命节日”:历书纪念日体系的构建
五、“旧瓶装新酒”:历注知识体系的变革
六、结语

(3)实践中的时间 ——方南苗族多样时计与时间性的民族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社会文化人类学时间研究回顾
        一、涂尔干及其学派:时间作为社会观念
        二、马林诺夫斯基:时间作为文化工具
        三、延续与拓展:“异域化”的“他者”“时间观念”
        四、研究的转向:时间与行动者
        五、人类学时间研究的专门化:认知、实践与象征
        六、余论:21世纪的人类学时间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方南苗族社会文化概况
    第一节 生态人文区位
    第二节 社会文化概况
        一、生计与分工
        二、家庭与继嗣
        三、宗族与拟亲
        四、婚姻与交换
        五、村寨与公职
        六、信仰与膜拜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方南苗族的多样时计
    第一节 基本时间概念
    第二节 时间起源论
    第三节 多样时计
        一、天象与物候
        二、历
        三、钟表
        小结
    第四节 时间单位及其内部多样性
        一、秒、分、时
        二、日
        三、场
        四、月
        五、季
        六、节
        七、年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生计场景中的多样时计与时间性
    第一节 务农之时与务工之时
        一、老年男性、稻作与节气
        二、中青年男性、工资与工时
        三、交叠、冲突与协调:中断的合耕
    第二节 家务之时与课业之时
        一、妇女、家务与“没空”
        二、儿童、课业与课时
        三、交叠、冲突与协调:弃置的兼职
    本章总结
第五章 仪式化场景中的多样时计与时间性
    第一节 仪礼之时
        一、死亡:突发的阈限时间
        二、择时:占时者的时间权威
        三、下葬:追赶预占之时
        小结
    第二节 节庆之时
        一、可挪的妇女节
        二、不变的敬桥节
        三、避不开的年关
        小结
    本章总结
第六章 诸时混溶:一个龙舟节的案例
    第一节 龙行区域之时
        一、龙的周期性复活与区域联祭
        二、水稻拔节孕穗期与夏旱频发时
        三、节期轮流与区域格局
        小结
    第二节 村寨出龙之时
        一、时机构成:村领导权威与村民荣誉感
        二、连败与出龙时间纪律诞生
        三、出龙:诸时归一
        小结
    本章总结
结论
    一、方南苗族时间实践概观
    二、社会文化人类学时间研究论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Android与Thrift的万年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总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Thrift框架
    2.2 MVP模式
    2.3 移动端应用开发技术
        2.3.1 Retrofit-网络请求框架
        2.3.2 Fragment引入
        2.3.3 Glide-图片加载库
        2.3.4 Google Gson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需求
    3.2 客户端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日历、黄历功能
        3.2.2 信息流功能
        3.2.3 用户功能
    3.3 万年历运营管理平台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测算卡片组管理功能
        3.3.2 新闻资讯黑名单管理功能
        3.3.3 弹窗管理功能
        3.3.4 运营人员登录管理功能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4.2 数据库详细设计
    4.5 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5.1 日历、黄历模块
        4.5.2 信息流模块
        4.5.3 用户模块
    4.6 万年历运营平台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6.1 测算卡片组管理模块
        4.6.2 新闻资讯黑名单管理模块
        4.6.3 弹窗管理模块
        4.6.4 运营人员登录管理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方法
    5.3 系统功能测试
        5.3.1 客户端功能测试
        5.3.2 万年历运营管理平台功能测试
    5.4 系统性能测试
    5.5 测试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作为媒介与仪式的书籍 ——日历书的文化消费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日历书的研究
        (二)关于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的研究
        (三)关于书籍的媒介观念和文化转向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日历书的兴起与发展
    一、日历书的定义
        (一)时代变迁中的日历
        (二)作为文化创意出版物的日历书
    二、日历书的发展现状
        (一)日历书的兴起过程
        (二)日历书的出版规模与结构
第三章 日历书的出版逻辑:融合性文创型书籍的意义创制
    一、形式产生意义:日历书的形制特点分析
        (一)媒材:日历、书籍、日记的融合
        (二)文本:碎片化内容的新脉络
        (三)装帧:分众化的精巧摆件
        (四)定位:自用送礼两相宜
    二、渠道传播意义:作为产消中介的营销系统
        (一)广告文案:视觉陈列和品牌话语的凸显
        (二)社群推介:人媒和信任代理的意义加成
    三、创意延伸意义:周期边界和内容边界的突破
        (一)日历书的生命周期:从短期效益到长期经营
        (二)日历书的意义转化:文本意义和主体意义的变迁
第四章 日历书的文化逻辑:为生活语境赋予更多文化意义
    一、日历书的媒介特征与文化价值
        (一)日历书的传播偏向:在时空平衡中倚重视觉和个人
        (二)日历书的文化价值:以审美、科普和收藏价值为核心
    二、日历书的暗示意义链:广告符码的话语秩序
        (一)畅销日历书广告文案的关键概念
        (二)被建构的美学图景和使用场景
        (三)在日常中超越日常的文化仪式
第五章 日历书的消费逻辑:自我建构、意义交流的媒介与仪式
    一、使用者的意义产消:自我的投射、生产与消费
        (一)“为我所用”的日历书:个人叙事和自我导向
        (二)作为“生活风格”的日历书:风格化的日常生活与自我
    二、无处不在的仪式感:作为物、媒介、仪式的日常实践
        (一)日历书作为日常的物品:有“形”和有“用”
        (二)日历书作为接触的媒介:有机互联的媒介多元体
        (三)日历书作为生活的仪式:固定意义的形式化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5 年版至2020 年版日历书出版情况汇总表
附录二 日历书使用者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北邮校历的文创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创新点说明
第二章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背景分析
    2.1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
    2.2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特征
        2.2.1 文化性特征
        2.2.2 纪念性特征
        2.2.3 实用性特征
        2.2.4 艺术审美性特征
    2.3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分类
    2.4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现状
第三章 校历设计的目标分析与设计原则
    3.1 以校历为例的设计动机
    3.2 日历文化背景与校历定义
        3.2.1 文化背景
        3.2.2 校历定义
    3.3 前期调研分析
        3.3.1 文献研究
        3.3.2 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
    3.4 案例分析
        3.4.1 日历案例分析
        3.4.2 校历案例分析
    3.5 设计原则
        3.5.1 功能性原则
        3.5.2 文化性原则
        3.5.3 艺术性原则
        3.5.4 创新性原则
第四章 校历设计素材研究
    4.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4.1.1 中国传统节日
        4.1.2 二十四节气
        4.1.3 国粹
    4.2 北邮文化概述
        4.2.1 物质文化
        4.2.2 精神文化
        4.2.3 特色专业文化
    4.3 创新发展时代性素材
        4.3.1 时代主旋律
        4.3.2 以人为本
        4.3.3 绿色环保
第五章 设计素材提取与转化方法研究
    5.1 现有方法概述
        5.1.1 层次分析法(AHP)
        5.1.2 情感化设计理论
        5.1.3 构造法
        5.1.4 形状文法
    5.2 北邮校历设计的适用性分析
    5.3 北邮校历设计素材提取与应用
        5.3.1 模型构建
        5.3.2 模型验证
第六章 北邮校历设计与实践
    6.1 头脑风暴与方案探究
    6.2 设计点明确与设计深化
        6.2.1 设计素材提取与转化
        6.2.2 设计理念
        6.2.3 设计深化
    6.3 设计呈现与设计说明
        6.3.1 设计呈现
        6.3.2 设计说明
    6.4 设计评价与反思
        6.4.1 设计评价
        6.4.2 设计反思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传统日历现状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念界定
    (一) 日历的概念
    (二) 传统日历的发展
二、现代时期传统日历的现状分析
    (一) 传统日历设计及形态分析
        1. 图形
        2. 色彩
        3. 材质
        4. 排版
        5. 形态
    (二) 传统日历与新型日历的对比与分析
三、传统日历创新设计的可行性建议
四、总结

(8)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视觉符号化研究 ——以立春节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文化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基础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
        1.4.4 研究框架
2 节气文化的研究分析
    2.1 节气文化的起源
    2.2 节气文化的发展脉络
    2.3 节气文化的分类
    2.4 节气文化的符号学分析
        2.4.1 节气文化的能指与所指
        2.4.2 节气文化的视觉符号解读
3 节气文化的需求研究
    3.1 节气文化的显性需求分析
        3.1.1 用户需求分析
        3.1.2 社会需求分析
    3.2 节气文化的隐性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2 社会需求分析
    3.3 以立春节气为例的需求分析
        3.3.1 显性需求分析--以立春节气为例
        3.3.2 隐性需求分析--以立春节气为例
        3.3.3 节气文化--立春节气的相关内容梳理分析
4 节气文化的视觉符号系统构建
    4.1 立春节气文化的特征分析
        4.1.1 基于问卷调查的设计内涵分析
        4.1.2 基于思维导图的设计语汇分析
    4.2 立春节气文化的特征提取
        4.2.1 基于型谱分析法的形态提取
        4.2.2 基于图像处理软件的色彩提取
    4.3 立春节气文化的特色因子可视化
        4.3.1 形状文法的相关理论知识
        4.3.2 形状文法的实例验证
    4.4 立春节气的用户模型构建
5 立春节气案例验证
    5.1 项目背景介绍
    5.2 节气茶具研究分析
    5.3 节气茶具设计实现
        5.3.1 概念设计
        5.3.2 方案评估
        5.3.3 方草图案与最终产品展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方案草图及设计
附录B:相关设计展示
附录C: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
附录D:问卷调查及结果
附录E:用户需求调查表
附录F:文创产品的需求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9)传统日历的形式创新设计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念界定
    1、日历的概念
    2、关于传统日历
二、传统日历的现状分析
    1、传统日历的视觉要素
    2、传统日历的市场需求分析
三、传统日历创新设计的可行建议
    1、可行性分析
    2、传统日历的形式创新
四、结语

(10)历书的设计风格研究 ——以《图解二十四节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传统历书的衰落
        1.1.2 电子媒介带来的冲击
    1.2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
    1.4 研究方法
2 中国现代历书概况
    2.1 中国传统历法与历书
        2.1.1 历书的定义
        2.1.2 中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
        a.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与发展过程
        b.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2 历书风格的演变与发展
        2.2.1 古代历书的形式与风格
        2.2.2 民国时期历书的设计风格
        2.2.3 当代历书的设计风格
    2.3 国内历书设计存在的问题
        2.3.1 设计思维比较局限
        2.3.2 设计资源使用不善
3 中国历书市场现状分析
    3.1 历书市场现状分析
        3.1.1 电子日历等功能替代品的冲击
        3.1.2 消费者的购买倾向
    3.2 传统纸质媒介尚存的生机
        3.2.1 国民阅读现状分析
        3.2.2 纸质图书市场现状分析
        3.2.3 电子载体存在阅读瓶颈
        3.2.4 纸质媒介的存在价值
    3.3 数字时代历书的发展方向
4 传统八卦元素在历书设计中的应用
    4.1 八卦的基本含义
        4.1.1 八卦的起源与基本内涵
        4.1.2 八卦衍生出的十二辟卦
    4.2 十二辟卦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4.2.1 十二辟卦的含义与特性
        4.2.2 十二辟卦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
    4.3 八卦元素在历书设计中的应用
        4.3.1 从阴阳消长解读节气变化
        4.3.2 将传统历法信息图形化
        4.3.3 现代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5 历书设计实践
    5.1 设计项目的来源
        5.1.1 设计元素应用分析
        5.1.2 设计构思过程
    5.2 项目设计目的
    5.3 设计实践步骤
        5.3.1 设计草图
        5.3.2 设计作品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关于日历、公历、皇历(论文参考文献)

  • [1]时间的视觉化 ——日历设计研究[D]. 葛科兰.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2]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共历书的编印发行[J]. 朱文哲. 中共党史研究, 2020(04)
  • [3]实践中的时间 ——方南苗族多样时计与时间性的民族志研究[D]. 木粲成.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基于Android与Thrift的万年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牛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作为媒介与仪式的书籍 ——日历书的文化消费逻辑研究[D]. 叶思齐.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6]基于北邮校历的文创设计与研究[D]. 宋文迪.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7]传统日历现状的设计研究[J]. 汤海波. 艺术品鉴, 2019(18)
  • [8]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视觉符号化研究 ——以立春节气为例[D]. 王宁鑫.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9)
  • [9]传统日历的形式创新设计探究[J]. 叶笑迎,洪锦佳. 艺术品鉴, 2018(20)
  • [10]历书的设计风格研究 ——以《图解二十四节气》为例[D]. 周妍.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标签:;  ;  ;  

关于日历、公历、帝国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