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老年舞蹈病85例

针灸治疗老年舞蹈病85例

一、针刺为主治疗老年性舞蹈病85例(论文文献综述)

冯琬迪[1](2020)在《基于DRP1探究补阴牵正方调控帕金森病线粒体动态平衡的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症状以进行性运动障碍为主。目前PD的病因不清,推测可能与环境毒素和遗传缺陷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紊乱在PD发病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线粒体是动态的细胞器,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动态平衡对维持线粒体形态、功能及细胞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ynamic related protein 1,DRP1)是调控线粒体分裂的关键分子,大量研究表明DRP1介导的线粒体断裂与PD密切相关,但具体联系和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阐明。目前中医药治疗PD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药效肯定且副作用小。因此,对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深入研究,对阐明中医药治疗PD的临床应用、现代科学内涵及新药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补阴牵正方(Bu-Yin-Qian-Zheng-Formula,BYQZF)是临床治疗PD的常用方剂之一,由大补阴丸(熟地黄9 g,黄柏6g,知母6g,龟板6g)和牵正散(制白附子6g,僵蚕6g,全蝎6g)组合而成,二方中的中药也是临床治疗PD的常用药物。课题组前期研究已经证实BYQZF对PD小鼠和细胞模型线粒体功能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此研究基础上,本研究直接以维持线粒体动态平衡的关键分子DRP1为切入点,在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采用基因敲减和过表达等技术,探究BYQZF在PD发病中对线粒体动态平衡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揭示其作用靶点和环节。研究目的1.在体外细胞层次从DRP1基因调控角度探究其对PD细胞线粒体动态平衡的影响,并阐明BYQZF对PD细胞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及其与DRP1的相关性。2.在整体动物层次探究BYQZF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脑多巴胺神经元及线粒体的影响,进一步揭示BYQZF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及线粒体功能的作用环节。研究方法1.细胞实验部分(包含实验一至实验四):实验一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模型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构建DRP1敲减质粒,脂质体介导法转染SH-SY5Y细胞建立DRP1敲减细胞模型并鉴定。在此基础上应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MPP+)构建PD细胞模型并进行中药BYQZF干预,应用CCK-8法和Annexin V-PE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利用MitoTracker(?)Red CMXRos探针标记技术,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应用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素酶法检测线粒体ATP水平和ADP/ATP 比率;MitoSOX红色荧光检测线粒体内相对ROS水平。实验二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模型线粒体动态平衡的影响: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的相关蛋白包括: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 1(fission protein 1,FIS1)和线粒体分裂因子(mitochondrial fission factor,MFF)及线粒体融合蛋白 1(mitofusin 1,MFN1)、融合蛋白 2(mitofusin 2,MFN2)和视神经萎缩蛋白(optic atrophy 1,OPA1)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分别检测细胞DRP1与TOM20、DRP1与MFF和DRP1与FIS1的共定位关系,MFN1与TOM20、MFN2与TOM20和OPA1与Complex Ⅳ的共定位关系。实验三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模型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首先构建DRP1过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SH-SY5Y细胞建立DRP1过表达的细胞模型并鉴定。造模、干预和检测指标同实验一。实验四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模型线粒体动态平衡的影响:构建质粒和造模方法同实验三、干预和检测指标同实验二。2.动物实验部分(包含实验五至实验六):实验五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脑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应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ppyridine,MPTP)构建PD小鼠模型并进行DRP1抑制剂Mdivi-1和中药BYQZF的干预。爬杆和悬挂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小鼠中脑黑质酪氨酸氧化酶(Tyrosineoxidase,TH)阳性神经元数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小鼠脑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实验六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脑线粒体的影响:在实验五的基础上,电镜观察小鼠中脑黑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荧光素酶法检测小鼠脑ATP含量;活体组织ROS荧光测定试剂检测小鼠脑线粒体ROS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脑内线粒体分裂/融合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分别检测小鼠中脑黑质内DRP1与TOM20、DRP1与MFF和DRP1与FIS1的共定位关系,以及MFN1与TOM20和MFN2与TOM20的共定位关系。研究结果1.实验一结果:DRP1敲减组细胞内D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着降低;MPP+可造成SH-SY5Y细胞存活率下降,线粒体的形态因子、长宽比、网络平均分支数及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下降,ADP/ATP 比率和相对ROS水平上升。BYQZF和DRP1敲减后能够拮抗MPP+造成的这些损伤,二者联用这一作用增强。2.实验二结果:BYQZF和DRP1敲减均能够显着改善MPP+造成的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和OPA1的表达降低;还可抑制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和OPA1表达升高;可降低造模后DRP1蛋白向线粒体转位以及DRP1与FIS1、MFF协同导致的线粒体裂变;二者联合处理时,这一作用增强。此外,BYQZF可明显提高MPP+造成的MFN2蛋白表达降低,但单独的DRP1敲减此作用不明显。3.实验三结果:DRP1过表达组细胞内D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着提高;BYQZF对PD模型细胞及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同实验一;DRP1过表达后较MPP+造模组细胞存活率下降更多,线粒体活性、形态因子、长宽比及网络平均分支数更加降低,线粒体膜电位、ATP水平下降更明显,ADP/ATP比率和相对ROS含量增加更为显着;中药在DRP1过表达后对PD模型细胞及线粒体的改善作用有所降低。4.实验四结果:BYQZF对PD模型细胞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表达及转位的调节作用同实验二;DRP1过表达后较MPP+造模组细胞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和MFF的表达增加更明显,融合蛋白MFN1、MFN2和OPA1表达降低更明显;还可进一步促进造模后DRP1蛋白向线粒体转位以及DRP1与FIS1、MFF协同导致的线粒体裂变;中药在DRP1过表达后对PD模型细胞线粒体分裂/融合表达及转位的调节作用有所降低。5.实验五结果:DRP1抑制剂Mdivi-1和BYQZF可明显拮抗MPTP造成的C57BL/6J小鼠协调运动障碍,黑质TH 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及前脑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含量的降低;二者联用这一拮抗作用增强。6.实验六结果:Mdivi-1和BYQZF可均可明显拮抗MPTP造成的PD小鼠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脑ATP含量的减低;抑制线粒体相对ROS水平的上升;Mdivi-1和BYQZF在体内实验中对PD小鼠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表达及转位的调节作用同体外细胞实验二;二者联用这一作用增加。结论1敲减或抑制DRP1能够通过调控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动态平衡发挥对PD模型线粒体的保护作用,而过表达DRP1会加重PD细胞对神经毒素的易感性,提示PD中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与DRP1介导的线粒体过度分裂有关,DRP1是调节PD模型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变化的重要分子。2中药BYQZF对PD模型线粒体动态失衡的保护和调节作用与DRP1密切相关,可通过降低造模后DRP1蛋白向线粒体转位及与FIS1、MFF协同导致的线粒体裂变增加,同时拮抗造模后融合蛋白在线粒体上的表达减少,以改善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邱杏娴[2](2018)在《基于现代文献的足三阴经经穴应用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整理归纳有关足三阴经及其腧穴的现代临床文献,统计其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分析足三阴经经脉及其腧穴的主治与临床应用特点,从而为足三阴经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文献参考。方法:以“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脾经”、“足太阴经”、“足少阴肾经”、“肾经”、“足少阴经”、“足厥阴肝经”、“肝经”、“足厥阴经”及其62个“腧穴名称”为主题词或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F)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以前发表的文献,最后对所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建立经脉与主治症及各腧穴与主治症对应关系的数据库。结果:足三阴经及其腧穴的文献数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本研究共搜集到中文文献27038篇,其中纳入临床类文献16507篇,位居文献数量第一位,其次为实验研究类与综述类;治疗方法以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药物为主;足三阴经的相关临床文献共776篇,其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占总病数的22.16%;足太阴脾经的相关临床文献907篇,其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足厥阴肝经的相关临床文献804篇,其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妇男科疾病;足少阴肾经的相关临床文献610篇,其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泌尿科科疾病。结论:足三阴经及其腧穴的主治病种繁多,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经脉及腧穴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规律。

林鸿(Lum Hung)[3](2016)在《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大脑退行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加重性改变,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占老年期痴呆总患病率的60%。其最主要的症状表现在认知、记忆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在早期和中期,症状主要体现在近事记忆力减退,自制力障碍,性格改变,以及理解能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在晚期,表现为认知功能的丧失,包括记忆力完全丧失、行为能力丧失、语言能力丧失等,例外该存在大小便失禁等生活功能的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目前对其的发病病因、病机尚未得到完全阐明,临床研究中较为统一的认识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衰老等多种因素相关联。根据临床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前医学家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的认识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的病变位置是大脑,属于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多见的病种,发病后呈缓慢性性进展及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最后逐渐丧失生活能力而神识不清。对于该病的病理学研究表明,该病主要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以及由此沉积的基础上而引起的存在于细胞外的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该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神经元丢失并且伴有胶质细胞的增生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人口学统计资料显示,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占我国总人数的35%左右,更加不容乐观的是,8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总人口数的22%。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加之我国的人口基数众多,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基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AD患者的人数将为世界之最,由此而产生的医疗负担和照料需求将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解除广大老年患者的病痛,不仅仅具有临床医学意义,更具有社会经济价值。但目前对于该病认识局限,因此导致治疗上缺乏针对性,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神经内科疾患,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可逆转患者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及记忆障碍。现在临床中所使用的药物治疗多为神经保护剂、胆碱能加强剂、脑代谢复活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自由基药物、改善脑血流和脑循环药物等等,西药治疗需长期应用,具有较大的副作用,部分药物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异动症、精神与行为改变等不良反应,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还会出现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特殊反应,最终很多病人无法坚持治疗而逐渐放弃治疗。祖国医学源远流长,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和针灸。现有研究表明,针灸在改善AD主要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以及记忆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辨证论治及整体施治的观念,发挥了针灸治疗疗效显着、无副作用等优势,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毫针、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及其它治疗方法,其中以毫针和电针最为常用,同时也不乏嗅三针、针刺配合药物这样的综合疗法。这些疗法疗效肯定,有国外的研究结果也初步证明了针灸疗法在AD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其中,在有效性研究方面,也有临床证据表明AD患者在针灸治疗后,其主观症状得到部分好转。“靳三针”疗法,是我校靳瑞教授创立的针灸处穴流派,其核心内容是组穴配方、用穴精减,其作为岭南针灸学派的重要学术内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为靳三针疗法中改善智力障碍的主要取穴组方。四神针为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的四个穴位,靳三针疗法中要求针尖向外刺,对于治疗由于大脑病变引起的精神及神智疾病有着不错的临床效果。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脑为髓之海,且督脉从百会穴入络脑腑,故针刺四神针可调节脑府经气,醒脑安神益智,治疗大脑病变引起的精神、神智疾病。目前靳三针疗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在治疗中风后遗症、小儿脑性瘫痪及其他神经内科疾患方面均有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经过对历年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综述研究后发现,目前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普遍缺乏RCT研究,疗效评定标准不够客观、规范、统一,有关作用机理的研究报道少。在现有的理论和临床指导下,本项研究旨在为传统针灸疗法治疗AD寻求突破,同时为益智四项头针治疗AD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因此,本研究选择靳三针疗法中的益智四项头针疗法作为主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穴位,力求客观的研究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选择的靳瑞教授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定位简明,操作方便,在提高智力及记忆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能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疗效显着。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中的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运动功能、行为能力、精神及情绪的影响,评价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观察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病例选择:本临床研究来自香港复康矫形中心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经过剔除标准的筛选后,共收入符合条件的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措施干预,其中头针组30例,综合疗法治疗组30例,西药组30例。2.治疗方法:第一组(简称头针组)患者接受的是益智四项头针疗法,主穴取穴: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随症配穴:髓海不足加绝骨;肝肾亏虚加太溪;脾肾两虚加足三里、三阴交;心肝火旺加太冲;痰浊阻窍加丰隆;气滞血瘀加气海、血海。其中头部穴位的针刺均采用平刺法向下刺卜1.5寸,而体针穴位则按常规刺法根据辨证分型予以补泻手法刺激,留针30min。第二组(简称综合治疗组)患者接受的治疗干预措施为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口服西药多奈哌齐(安理申),其中西药多奈哌齐每次口服5mg(或者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病程确定服用剂量),每日1次。第三组(简称西药组)患者接受单纯口服西药多奈哌齐的治疗方法,用法及用量同上组。3.疗程:各组一次疗程均为4周,针刺治疗每周进行5次,休息2天再继续治疗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4周。连续观察3个疗程,整个临床研究共计治疗12周。4.疗效评定:对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痴呆病疗效评定表评价其痴呆程度及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价其总体智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citivity of Living, ADL)评价其日常生活能力,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Alzheimer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ADAS-cog)评价其高级认知功能,以此评判三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其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入组之后,在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之前,三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经过针刺、口服药物等不同治疗手段干预之后,对其痴呆病临床疗效、以及MMSE、ADL、ADAS-cog三个方面进行量表对比结果如下:1.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三种不同措施干预之后,头针组总有效率为80%,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0%,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0%,经统计学检验,结果如下: (1)头针组与综合组相比,P=0.406,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头针组与西药组相比,P=0.025,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综合组和西药组进行比较,P=0.071,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MMSE评分结果MMSE评分结果经过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3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表明3种治疗方法在MMSE评分方面存在着组间差异。在不同的治疗时期中,各组患者的MMSE评分变化总趋势表现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综合组中患者,其MMSE评分要高于头针组和西药组(P值分别为0.048、0.012);而头针组与西药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后,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组患者MMSE评分结果基本相同。3.ADL评分结果ADL评分结果方面,经过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3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提示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存在组间差异。在不同的治疗时期中,各组患者的ADL评分变化总趋势表现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综合组中患者,其ADL评分要高于头针组和西药组(P值分别为0.029、0.017);而头针组与西药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后,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组患者ADL评分结果基本相同。4. ADAS-cog评分结果ADAS-cog评分结果方面,经过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3组患者ADAS-co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提示3种治疗方法存在组间差异。在不同的治疗时期中,各组患者的ADAS-cog评分变化总趋势表现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综合组中患者,其ADAS-cog评分要高于头针组和西药组(P值分别为0.021、0.017);而头针组与西药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后,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组患者ADAS-cog评分结果基本相同。结论:靳三针疗法中的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可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根据量表评分结果,本研究表明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高级认知功能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记忆学习及认知等方面的功能,并经本临床研究证实该疗法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与口服多奈哌齐效果一致,经过组间比较后可发现,两者联合使用时可达到更显着的临床效果。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记忆能力方面,针刺治疗的显着作用已被广泛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所证实,尤其是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尽早地介入针刺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防止恶化进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西药口服因不良反应的原因在此方面则稍显不足。若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结合此两种治疗方法,则其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对逆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发挥很好的疗效。

夏青[4](2013)在《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肾虚髓消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从针刺结合中药的角度出发,治疗肾虚髓消型老年性痴呆(AD),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西药安理申治疗AD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一科门诊及病房的60例A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其中男性33人,女性27人,年龄:51-80岁,病程6-24个月。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醒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安理申,5mg/次,1次/天,睡前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及中医呆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量表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针药结合对于老年性痴呆症状有较好疗效。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针药结合对于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中医症候有较好疗效。3.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组间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针药结合对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安理申。结论:1.针药结合治疗肾虚髓消型AD,可以改善MMSE量表评分,且结果优于西药安理申。2.针药结合治疗肾虚髓消型AD,可以改善ADL量表评分,且结果优于西药安理申。3.针药结合治疗肾虚髓消型AD,可以改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且结果优于西药安理申。4.针药结合治疗肾虚髓消型AD,可以改善老年呆病的疗效,且结果优于西药安理申。

秦红霞[5](2013)在《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性痴呆的疗效与机理。方法:1将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安理申组(对照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其中治疗组女性14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为70.40岁;对照组女性17例,男性13例,平均年龄为70.27岁。治疗组选取针刺结合口服中药归脾汤治疗,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选用西药安理申口服治疗,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2.采用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和客观的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MMSE)、认知能力(ADAS-cog)、中医证候各方面的变化。结果:1.针药结合组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MMSE评分和ADAS-cog评分,与对照组改善情况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2.针药结合组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3.针药结合组治疗AD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治疗AD的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性痴呆疗效确切。2.针刺结合归脾汤可以改善气血亏虚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和ADAS-cog评分,且与安理申对照组疗效相当。3.针刺结合归脾汤可以改善气血亏虚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且疗效优于安理申对照组。4.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性痴呆在总疗效上,与安理申对照组效果一致。

李峥[6](2011)在《张士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针刺太溪穴、曲泉穴治疗KOA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张士杰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的渊源最主要的是来自于《黄帝内经》。张老师长期钻研《黄帝内经》,从《素问·示从容论》:“览观杂学,及于比类”,悟入《黄帝内经》针刺理论。通过对《黄帝内经》及其他秦汉以及魏晋时期的文献的研究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黄帝内经》的完整成书历经数千年,从其内容来看显然是古代医经家的着作,而非经方家的着作。《黄帝内经》中大量探讨的是针灸学的诊断问题与治疗方法,而不是方药。《黄帝内经》中仅有13个方子,并且非常简单,不过这并不是当时经方家组方水平低,例如“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就是在《汤液经》等的基础上收集整理而来,只是古代经方家的着作大多亡佚罢了。《黄帝内经》中讲述有关针刺的理论非常完善,并且是与经方家的理论有所区别的。但是因为战乱《黄帝内经·灵枢》隐没数百年,北宋时才从海外重新流传回国。以至于《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传承断代。后世许多针灸家只得借用经方派的脏腑辨证理论指导针灸临床。有鉴于此张老师提倡发掘弘扬古法针刺,也就是《黄帝内经》本身的针刺理论与方法。在本论文中首先论述了古法针刺的特点:1、重视援物比类的思想,分析病因病机以及选穴严格遵循《内经》的方式,而不同于经方家的辨证论治;2、注重针刺是的调气,强调气调则止,而不一味留针;3、重视治神。张老师运用古法针刺的最着名之处在于应用太溪穴单穴为主治疗了很多种疾病,其中不乏一些疑难病、罕见病,疗效十分肯定,所以针灸界有很多同仁称张老师为张太溪。在此论文中我尽可能地将我多年追随张老师学习的过程中看到的老师如何使用《内经》的思维方式分析病因病机、然后应用太溪穴来治疗的69种疾病的典型病例记述出来。这69种疾病包括包含了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的疾病。包括足少阴是动病、发作性睡眠、失眠、失聪、肠鸣音亢进二便难、神经官能症、唏、膈肌痉挛、奔豚病、梅核气、嗳气、郁证、癔病性失音、癔病性失明、癔病性强直、下肢萎软无力、寒战、多汗症、厌食症、腹胀、便秘、溏泄、遗尿、晕动症、晕厥、美尼尔综合征、厥逆、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痛经、局部抽搐症、短暂脑缺血反复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假性延髓麻痹、脑瘫、颈项强直、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斜颈、面肌痉挛、怔忡、无脉症、大隐静脉炎、甲亢、石淋、骨性关节炎、痛风、肢端硬化型系统性硬皮病、湿疹、蔬菜日光性皮炎、黄褐斑、寻常性痤疮、抗精神病药物的推体外副反应、哮喘、支气管扩张、呕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度)、水合氯醛中毒、麻痹性斜视、舌咽神经痛、胸痹心痛、噎嗝、背肌筋膜炎、腱鞘囊肿、髌下脂肪垫损伤、股内收肌损伤、踝关节扭伤、丹毒等。如上所述,张老师针刺强调应用古法,最有特点的就是运用太溪一穴治疗了大量的杂病。当然张老师也把古法针刺应用到诸如腕骨、昆仑等穴治疗多种杂病的临床中。但是使用太溪一穴最有特点,也运用最广泛。受到论文篇幅及撰写时间所限,所以我的此篇继承论文就以总结老师运用太溪穴治疗各种杂病为主要内容。同时因为我本身在单位的工作科室是骨伤科,所以我非常注意学习老师应用古法针刺治疗骨伤科疾病。我观察到老师仅取太溪穴、曲泉穴两穴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效果很好。其理论依据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在中医属于“痹症”的范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仿《灵枢·终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应用援物比类的思想,肝主筋而与肾同源,肾主骨而又坎中之阳,可温煦脾土,以祛湿散寒,故取肾之原穴太溪为主穴,辅以曲泉。曲泉,属足厥阴肝经,为肝经合穴,五行属木,古书云治膝胫痛。而且临床上膝骨关节炎患者病源丰富,病例容易收集。膝骨关节炎(KOA)是骨伤科最为常见疾病种类之一,膝骨关节炎为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显着增高,该病严重伤害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膝骨关节炎临床表现为膝关节乏力疼痛、登高困难,也可同时伴有膝部畸形、僵硬,也有可能诱发急性滑膜炎而出现膝关节红、肿、热、痛。现代医学一般认为膝骨关节炎是在生物学、力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软骨下骨、软骨细胞、软骨基质三者之间合成分解代谢失衡所造成的后果。本论文科研部分主要为文献综述与临床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分别探讨了现代西医学及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病理、治疗情况等方面的现代西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近年来中医药诊治膝骨关节炎的情况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研究依据是张士杰老师将古法针刺应用到治疗膝骨关节病中,仅使用太溪穴、曲泉穴两个穴位就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实验目的为了科学的评价古法针刺太溪穴、曲泉穴在治疗膝骨关节病中的作用,故设计了这个实验。临床方法是通过与西药常用药双氯芬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古法针刺太溪穴、曲泉穴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总体疗效。根据实验结果探讨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及古法针刺治疗的机理。研究中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以古法针刺太溪穴、曲泉穴治疗为实验组,口服西药双氯芬酸钠治疗作为对照组,每组48例。按照美国风湿学会1995年设立的标准纳入患者,共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结果显示:(1)经过3周的治疗,古法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均取得了一定的近期效果,与治疗前相比WOMAC分值均有显着改善,但两组的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疗效的优良程度与治疗方法有关,古法针刺组优良程度显着好于西药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WOMAC指标分值比较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古法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WOMAC指标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杨玫英[7](2007)在《近10年醒脑开窍针法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于70年代初,针对中风的基本病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窍,而导致的"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提出的针刺治疗中风的法则,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

刘继东[8](2007)在《八脉交会穴主治症及其临床配穴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归纳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中有关八脉交会穴定位及主治作用的演变情况(以古代文献为主),总结出八脉交会穴的发展演变过程。找出与八脉交会穴相关的主要配穴。总结出八脉交会穴的配穴方法和原则。总结出八脉交会穴规范的主治症状,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奠定基。方法:检索清代以及清代以前的中医古籍703部,其中涉及本课题的古籍计200部;及1997~2007年期间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中的文章,其中涉及八脉交会穴主治症的计787篇。建立相应数据库,录入古代文献资料。统计各腧穴主治症出现频次,确定八脉交会穴常用的五个主治症。结果:收集八脉交会穴别名、定位、刺灸法、主治症的详细文献,建立可以查询八脉交会穴内容的数据库。结论: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整理及分析研究,总结出八脉交会穴的高频次主治症及其配穴规律。

张春红,卞金玲,武连仲[9](2006)在《“醒脑开窍”针法在针灸临床的广泛应用》文中提出“醒脑开窍”是目前治疗脑中风最为普遍的理论和针法,不仅对中风及中风后出现的一系列合并症、并发症有明显疗效,而且对临床神志、精神疾患、厥闭脱证、顽固疼痛、现代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多有良效,在中国针灸治疗学中独具特色。

陶亮[10](2004)在《手三阴经腧穴主治症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归纳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中有关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各腧穴的相关论述,统计主治症频次,总结手三阴经各腧穴的高频次主治症。方法:检索清代以及清代以前的中医古籍703部,其中涉及本课题的古籍计211部;及1995~2003年期间发表在国家及省级医学杂志中的文章,其中涉及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主要腧穴主治症的计643篇。建立相应数据库,录入古代文献资料。统计各腧穴主治症出现频次,确定手三阴经腧穴常用的五个主治症。结果:收集手三阴经各腧穴别名、定位、刺灸法、主治症的详细文献,建立可以查询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各腧穴全部内容的数据库。结论: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整理及分析研究,总结出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各腧穴的高频次主治症。

二、针刺为主治疗老年性舞蹈病8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为主治疗老年性舞蹈病85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RP1探究补阴牵正方调控帕金森病线粒体动态平衡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DRP1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调控分子
        3 DRP1的结构
        4 DRP1的功能和调节
        5 DRP1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从肝肾论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中医学对肝肾亏虚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识
        3 从肝肾论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4 从肝肾论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5 小结
        参考文献
下篇 实验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模型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材料
        2 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DRP1敲减细胞模型的验证
        2 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 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凋亡的影响
        4 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5 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线粒体相关功能的影响
        第四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模型线粒体动态平衡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材料
        2 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线粒体相关分裂蛋白表达的影响
        2 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线粒体相关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DRP1与线粒体及其配体MFF和FIS1共定位的影响
        4 补阴牵正方对DRP1敲减的PD细胞MFN1、MFN2、OPA1与线粒体共定位的影响
        第四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模型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材料
        2 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DRP1过表达细胞模型的验证
        2 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 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凋亡的影响
        4 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5 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线粒体相关功能的影响
        第四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模型线粒体动态平衡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材料
        2 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线粒体相关分裂蛋白表达的影响
        2 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线粒体相关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DRP1与线粒体及其配体MFF和FIS1共定位的影响
        4 补阴牵正方对DRP1过表达的PD细胞MFN1、MFN2、OPA1与线粒体共定位的影响
        第四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脑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材料
        2 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2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黑质DA神经元的影响
        3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前脑DA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第四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脑线粒体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材料
        2 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2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脑线粒体相关功能的影响
        3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脑线粒体相关分裂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脑线粒体相关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5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脑DRP1与线粒体及其配体MFF和FIS1共定位的影响
        6 补阴牵正方对DRP1抑制的PD小鼠脑MFN1、MFN2与线粒体共定位情况
        第四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现代文献的足三阴经经穴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
    1.2 检索式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1.5 统计分析方法
    1.6 文献筛选流程
2 研究结果
    2.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2.2 纳入文献所涉及的主治病症情况
讨论
    1 足三阴经的经络脏腑基础
        1.1 足厥阴肝经的经络脏腑基础
        1.2 足太阴脾经的经络脏腑基础
        1.3 足少阴肾经的经络脏腑基础
        1.4 肝脾肾的关系
    2 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3)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1.1.1 古代医家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1.1.2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病机
        1.1.3 现代医者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进一步认识
        1.1.4 阿尔茨海默病的辨证分型
        1.1.5 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
    1.2 西方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1.2.1 概述
        1.2.2 疾病分型
        1.2.3 临床表现
        1.2.4 病因病机
        1.2.5 病理研究
        1.2.6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1.2.7 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1.3 中药及针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基本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及脱落处理
        2.1.7 研究中止原则
    2.2 治疗方法
        2.2.1 随机分组方法
        2.2.2 头针组
        2.2.3 综合治疗组
        2.2.4 西药组
        2.2.5 针灸时意外情况的处理
    2.3 观察指标
        2.3.1 疗效性观测
        2.3.2 安全性观测
    2.4 统计方法
        2.4.1 基础资料的对比
        2.4.2 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3.1 结果分析
        3.1.1 痴呆病疗效评定表的比较分析
        3.1.2 MMSE量表评分的比较分析
        3.1.3 ADL量表评分的比较分析
        3.1.4 ADAS-cog量表评分的比较分析
    3.2 研究探讨
        3.2.1 研究内容的选题依据
        3.2.2 祖国医学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优势
        3.2.3 穴位的选择依据
        3.2.4 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分析
    3.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3.3.1 创新之处
        3.3.2 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肾虚髓消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1.1 中国古代文献对AD的记载和描述
        1.2 中医学对AD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AD的辨证分型
        1.4 现代中医学对AD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2.1 AD的流行病学调查
        2.2 AD的危险因素
        2.3 AD的发病机制
        2.4 AD的临床表现
        2.5 AD的治疗
        2.6 问题与展望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中止试验标准
        1.9 针刺的意外情况及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中医学对AD的认识及针药结合治疗AD立法思想的确立
    2. 针刺选穴的依据及其机理
    3. 醒神汤对于AD的疗效分析
    4. 痴呆量表的应用
    5. 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个人简介
附录

(5)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AD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AD的记载及描述
        1.2 中医学对AD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现代中医学对AD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2.1 AD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2.2 AD的病理学改变
        2.3 AD的发病机制
        2.4 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
        2.5 鉴别诊断
        2.6 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退出标准
        1.8 安全性评价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3.1 临床指标观测
        3.2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5. 临床治疗结果与分析
        5.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MMSE量表积分比较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ADAS-cog评分比较
        5.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4 两组患者的总疗效比较
讨论
    1. 针药结合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性痴呆的选题依据
    2. 气血亏虚老年性痴呆的关系
    3. 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理
        3.1 选穴依据
        3.2 针刺机理分析
        3.3 中药分析
        3.4 中药机理分析
    4. 量表的选择与分析
        4.1 MMSE量表
        4.2 ADAS-cog量表
    5. 临床疗效结果与分析
        5.1. 气血亏虚型老年性痴呆的MMSE量表积分评价
        5.2. 气血亏虚型老年性痴呆的ADAS-cog量表评分评价
        5.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4 气血亏虚型老年性痴呆的总疗效评价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张士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针刺太溪穴、曲泉穴治疗KO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上部:张士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指导老师学术渊源
    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张士杰老中医学术思想概述
        张士杰老中医援物比类应用太溪穴诊疗经验总结
    上部参考文献
下部:针刺太溪穴、曲泉穴治疗KOA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诊疗标准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脱落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
    研究方法
        设计方法
        样本量估算
        随机方法
        盲法实施与否
        对照方案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控制
    结果
        纳入脱落情况及原因
        基线比较结果
        疗效评价结果
        安全性评价结果
    结论
    讨论
    下部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近10年醒脑开窍针法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血管疾病
    1.1 脑血管病针刺治疗时间窗
    1.2 疗效相关因素
    1.3 中风病及兼症临床观察
    1.4中风病精神症状临床观察
    1.5 对意识障碍的促醒作用
2 其他疾病疗效观察
3 与其他疗法的联合使用
4 机理研究
5 展望

(8)八脉交会穴主治症及其临床配穴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文献检索范围及研究方法
八脉交会穴古代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八脉交会穴现代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八脉交会穴的临床配穴规律的研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个人简介

(9)“醒脑开窍”针法在针灸临床的广泛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中风及中风并发症
2 治疗神志、精神疾患
3 治疗厥闭脱证
4 治疗顽固疼痛
5 治疗各种脑病
6 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7 展望

(10)手三阴经腧穴主治症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文献检索范围及研究方法
手太阴肺经腧穴古代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手太阴肺经主要腧穴现代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手少阴心经腧穴古代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手少阴心经主要腧穴现代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古代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手厥阴心包经主要腧穴现代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个人简历

四、针刺为主治疗老年性舞蹈病8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RP1探究补阴牵正方调控帕金森病线粒体动态平衡的机制[D]. 冯琬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基于现代文献的足三阴经经穴应用规律研究[D]. 邱杏娴.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D]. 林鸿(Lum Hu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4]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肾虚髓消型的临床观察[D]. 夏青.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5]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研究[D]. 秦红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6]张士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针刺太溪穴、曲泉穴治疗KOA的临床研究[D]. 李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 [7]近10年醒脑开窍针法临床研究进展[J]. 杨玫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6)
  • [8]八脉交会穴主治症及其临床配穴规律的研究[D]. 刘继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醒脑开窍”针法在针灸临床的广泛应用[J]. 张春红,卞金玲,武连仲. 针灸临床杂志, 2006(02)
  • [10]手三阴经腧穴主治症规范化研究[D]. 陶亮. 辽宁中医学院, 2004(01)

标签:;  ;  ;  ;  ;  

针灸治疗老年舞蹈病8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