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体质综合评价

浅谈学生体质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定学生体质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郑先常[1](2021)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专项化教学的实施尤为迫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涵仍需明晰、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还需丰富、教学改革理论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专项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为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创新专项化教学效果评测的新手段;最后应用于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指标体系上海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建议,研究发现: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专项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目标、以“运动专项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注重长效性机制的教学评价。2.遴选具有(1)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且具有博导资格的;(2)从事学校体育及相关领域,且具有较高热情的;(3)熟悉或参与到专项化教学改革的;(4)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良好的四种标准的人员,组成13人的征询专家群,对初建的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修正。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了由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品德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一级指标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道德对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1204、0.1032、0.3329、0.3343和0.1092,其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见论文中表5-19。3.依据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初量表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变量的选取、量表的修正、量表的验证几个步骤,研制了包含28个题项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4.参照相关研究对评价对象评价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方法,其中,0.8分以上为高,0.6到0.79分为中,低于0.6分为低。本研究借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得分为0.716,总体处于中等等级。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得分为0.775、体育知识的得分为0.688、运动能力的得分为0.713、运动参与的得分为0.697,体育品德的得分为0.810。(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5个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得分上看专项化教学效果的纵向效果较好;男性学生在5个指标上的得分均好于女性学生,在运动参与上,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5.通过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1)虽然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2)学生的专项运动体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专项运动技能性知识水平不高;(3)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应对措施:(1)多角度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专项化教学效果;(2)默会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知识的获得;(3)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本研究结论,如下:1.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程序规范、方法合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得分符合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初衷,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研制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3.通过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符合当前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项化教学效果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荣俊杰[2](2020)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2012年上海市在二期课程改革基础上,率先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以推动新一轮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革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作为“先立后破”的改革尝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认知的缺乏系统性与深入性,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迷茫与偏失,影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目的的达成。面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从学理视角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系统予以理性优化,能有效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推广与普及,丰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泰勒原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从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与实质出发,审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的现状,在学理阐释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了优化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构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体能、运动经历与运动情意五维目标体系,确立了五维目标间纵、横结构关系,阐明了各级分目标的表达逻辑。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体系强调了运动技能目标的核心性、体能目标的重要性,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的现实诉求;凸显运动知识、运动经历和运动情意目标的长效价值,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二、整合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阐释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纵向、横向及动态均衡结构关系,提出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明确了知识、技能与体能选择的独立与共济关系,系统地对各级教学内容进行了规整,实现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安排的全面性、系统性与深入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专项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需求,突显了教学内容为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三、选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路径,提出提高运动项目选择的精准度、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提升体育师资素养、挖掘场地设施等优化策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凸显了教学实施“行动”的本质诉求,通过完善项目选择志愿表、制定技能+体能的分层标准,确保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高效运行;采用多途并举的优化路径,弥补师资缺口,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化素养;探寻合作共赢模式,缓解场地设施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困束。四、完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统一了学习评价内容,厘清了评价比重的动态化分配准则,健全了多元化评价主体机制。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完善,明确了运动技能评价的主体性、体能次之但比重逐年递增的五维评价内容;强调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学生自评与互评比重的逐年递增趋势,突显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评价办法与学习成绩呈现方式的完善,提高了学生学习评价效果的精准性与其价值的延伸性,促进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短期目的性与长效前瞻性的有机融合。五、通过构建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路径和完善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夯实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实践操作性强。研究成果在CS中学的教学实践显示,师生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正向提升,佐证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良性运行及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珏[4](2020)在《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实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的其中一部分,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发展,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了当今高校体育课改革的重点依据和目标。为了使体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在总结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公共体育课程模式,以逐步适应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本研究尝试以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进行“模块式”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教育学、体育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再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合,最终提出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然后确立好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以及权重,最终构建出较为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模型。最后对所建立出来的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同时通过评价指标模型的最终应用来反映出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从而可以对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发展意见和建议。

陈绿叶[5](2020)在《本科生综合测评标准研究 ——以上海S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综合测评自2004年起沿用至今,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杠杆,引导着“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多年来,一直面临着特定的理论困境和相应的实践问题。随着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政策思路得以深化,这为解决综合测评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此为契机,本文尝试在现行综合测评标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构建新的综合测评标准体系。本研究以上海S大学为研究载体,为与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相衔接,笔者从“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两个模块去评价本科生的教育质量。这不仅为本科生综合测评的改进提供了方向,也有利于各学段综合测评的联接,使其能够更大范围的应用。选择该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上海S大学作为重点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类建设院校,其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应具备带头示范作用。因此,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有极强的实际性意义,对其他学校的学生评价可提供相关经验。本论文以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首先对综合测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整合,同时通过访谈了解上海S大学本科生综合测评的基本情况,形成本科生综合测评标准编制的五大依据,从而初步拟定本科生综合测评标准指标。随后对老师和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征询意见,经理论论证、专家评判、实验修订等程序对初拟的指标不断修订,计算出指标的权重,确立适合本科生综合测评的指标体系。接着对评定标准进行编制,采用拟定、论证、征询、试行等方法确定相应指标的评定等级内容。最后通过SPSS22.0分析软件和实践应用对综合测评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张强峰[6](2019)在《身体素养导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阶段)制订分析与实施研究》文中指出身体素养是学生长期体育锻炼后的重要结果体现,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制订与实施的主要目标,因此身体素养是《标准》制订与实施的重要导向。但作为新近兴起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身体素养的概念界定、评价体系、实施策略都等存在差异。在其制订与实施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身体素养,注重学生身体素养的哪些方面不得而知。越早期的运动干预,对于青少年成年后体育锻炼、意志品质的影响越大。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身体素养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拟全面、系统探究身体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探寻《标准》(小学阶段)在其历史演变与现实实施中的身体素养导向,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寄希望为《标准》促进小学阶段学生身体素养的养成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借助系统分析、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对身体素养的内涵概念,哲学基础,指标体系进行重新界定,基于论文界定的身体素养,对我国《标准》(小学阶段)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并探析《标准》(小学阶段)修订中存在的不足。借助教育部《标准》测试数据复核的机会,在我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南部省份各选取1个省份,每个省份10所小学,共计对30所小学的2400名3-6年级小学生,3600名1-6年级小学生家长,12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探寻《标准》(小学阶段)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身体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体现出有目的身体活动的知识,技能,理解和价值观,是一个人在各种身体活动中的由内而外的综合表现,并能维持终身体育活动参与的能力。主要包括运动技术和能力;运动的动机和行为;运动的规则和策略;运动的个人和社会属性四个方面。身体素养以一元论和现象学为哲学基础,培育的主要途径包括广泛运动参与的模式,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家校社的协同机制,与运动相关的评价范式。《标准》(小学阶段)在其制订中,注重以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重点来促进学生身体素养的发展,但也存在:以外在量化指标为主线的测试机制,忽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抑制学生积极的体育运动动机和行为的养成;以终结性为主的评价体系,忽视学生发展的过程,抑制学生的运动规则和策略的发展;测试项目统一必测的发展趋势,忽视学生内在个体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趋于共性。《标准》(小学阶段)的实施在学生方面存在着学生参与的认知有待提高,参与的态度有待端正,参与的动机有待强化;《标准》(小学阶段)的实施在外界支持方面存在着父母与学校的协同度有待提高,学校运动场地配备有待落实,社会对于学校的支持有待量化。导致《标准》(小学阶段)制订与实施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主体与客体的错位;素质与素养的差异。《标准》(小学阶段)的当前实施应建立一体化的电子档案应对当务之急;构建强制与自由的测评体系面对长远发展;发挥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功能;呼吁家庭教育的理性回归。在《标准》的未来制订上,应健全测试体系,促进学生积极的体育运动动机和行为的养成;拓展关注群体,提升《标准》实施的外环境,健全学生身体素养发展的社会属性;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学生身体素养中规则与策略意识的发展。

李华[7](2019)在《福建省16-18岁聋哑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构建的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对“十五”期间进一步开展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明确了学校要根据残障学生特点,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开设体育课,及竞赛,使残障的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促进身体健康的改善(1)。但是,全国组织的七次大型全国体质健康调查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均为健全学生(2),这些研究和评价标准均忽视了聋哑学生群体。由于聋哑学生与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显着差异,决定了聋哑学生应该有一套契合自身的评价标准,因此,研究一套关于评定聋哑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而促进其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评价标准就迫在眉睫。该文采用文献、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16-18岁聋哑少年男、女共59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福建省16-18岁少年男、女共1255名健全学生为对照组,分析聋哑少年与同龄健全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聋哑少年体质健康评价的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均值模型和评价模型。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福建省16-18岁聋哑少年学生体质的总体水平显着低于同龄健全学生水平,凸显了构建福建省聋哑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的必要性。2.福建省16-18岁聋哑少年学生体质的总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符合健全学生体质的发育规律。3.福建省16-18岁聋哑男、女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主成分划分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平衡四方面。4.构建了福建省16-18岁聋哑少年男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模型由身高、体重、BMI;肺活量、1000米;握力、俯卧撑、立定跳远、跳绳、50米、坐位体前屈;单脚闭眼站立12项构成;构建了福建省16-18岁聋哑少年女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模型由身高、体重、BMI;肺活量、800米;握力、1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跳绳、50米、坐位体前屈;单脚闭眼站立12项构成。5.构建福建省16-18岁的聋哑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模型。6.构建了福建省聋哑少年体质健康的均值模型、单项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结论:1.福建省16-18岁聋哑少年学生体质的总体水平显着低于同龄健全学生水平,凸显了构建福建省聋哑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的必要性。2.构建了福建省聋哑少年体质健康的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均值模型和评价模型。

孔韦人[8](2019)在《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现状及衔接改革构想研究》文中提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完善考试评价办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指出:“通过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关于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学生掌握一项或数项体育运动技能。”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是反映学生体育学习是否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直接表现方式,而目前我国学生学习体育的情况却是“上了十四年体育课,却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运动技能”。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的范式需要改变,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能否在测试时达到标准,还应该关注整个学习过程,从而真正反映出学生掌握的实际水平。同时,评价是一个有效的“指挥棒”,通过评价能够引导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随着年级的升高,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与运用,技能学习的程度加深与相匹配的考核,完成小-初-高-大四个学段的有效衔接。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为研究对象,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将评价衔接起来,旨在最终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提供解决对策。本文通过文献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于相关专家、一线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政府官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就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达国家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还依据基础理论和现实情况提出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衔接的相关对策,并针对政府、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等提出建议。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价作用不够重视;评价理念不够统一;评价缺乏连续性;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对运动技能评价重视不够;教师对评价的认识不足;评价的监管机制不到位等方面。2.分析发达国家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的成功案例,得到的启示:体育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策略;发达国家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的可适用性;落实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的措施。3.提出我国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构想:小学学段主要以游戏为主,强调用记录的方式(纸质表格或电子版)记下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评价为引导,落实每一阶段的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体育课应该学到什么。初中学段以中招考试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引导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和培养必备品质,着重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教育的公平性。高中学段进一步学习评价学生初中所选运动项目,虽最新课标实施时间较短,但课标的落实成为本学段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的基础,当然,新课标的落实情况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督促和引导各地区学校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工作的实施。大学学段是学生在学生时代要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最后时期,因此,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量身定制的评价,继续学习评价学生初高中所选的运动项目。体质测试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不同专项的学生还要测试专项素质、技战术的运用、裁判知识、体育比赛鉴赏、运动损伤等具有发展性的相关内容。4.建议:政府明确出台关于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的制度和办法,真正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完善“国陪计划”的后续评估。立法保障学校体育课安全。学校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公正评价学生体育综合成绩,与家庭、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教师争当学习型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储备与精神建设。家庭重视体育教育,营造更好的家庭环境,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正确对待学生的体育综合成绩评价。呼吁社会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重视学生体质问题,也要重视运动项目的掌握和情意品德的培养。不断完善相配套的体育公共服务,共同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质健康,并最终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

车丽[9](2019)在《连云港市初中生体质城乡对比研究》文中认为中小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未来国家建设的重任,他们的体质状况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2016年、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发现,江苏省学生身体素质与“十二五”末相比,速度、耐力、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本文随机抽取连云港市6所城镇和6所乡村初级中学的24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连云港地区初中生体质进行城乡比较,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1.身体形态方面,连云港地区初中生属于理想状态;身体机能方面,比如同年龄段的肺活量,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城镇高于乡村,且随着年龄增长呈现自然增长的发展趋势。身体素质方面,城镇男生低于乡村男生,城镇女生高于乡村女生。2.影响连云港地区城乡初中生体质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学生自身对体质健康的关注度不高;学校因素:相关体育锻炼内容安排次数少,强度不够。学校体育场地设备不足;家庭因素,家长对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以及对家庭体育锻炼环境的构建重视不够。3.针对连云港市初中学生的体质现状,对策主要有:加强对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广度和深度,尤其是乡村;重视体育与健康理论教育,让学生体育锻炼“有的放矢”;创编校本教材,制定针对性评价方法,提升体育锻炼实效性;重视对校园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保证城乡校园体育锻炼环境。

杨才[10](2019)在《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降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质水平,既是社会、学校及家庭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体育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大学生普遍存在健康危险行为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潜在或直接的威胁大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健康行为习惯。因而从统计学、行为学的角度,分析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健康危险行为的状况,探讨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关系,为改善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依据,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湘西地区大学生为测试对象,选取吉首大学、怀化学院及张家界航空技术学院作为调研学校。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体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及综合测试总分等状况对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进行分析,从健康危险行为的不良饮食行为、缺乏体力活动行为、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精神成瘾行为等进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不同体质水平、体质各指标与健康危险行为中不同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1)湘西地区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方面,不同年级男生身高、体重、BMI指数无明显变化,女生体重、BMI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汉族男女生的身高高于少数民族,男生体重、BMI指数及女生BMI指数低于少数民族;BMI指数等级在性别、年级、民族间具有显着性差异。在身体机能方面,大二年级男女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要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在身体素质方面,男女生速度耐力有下降的趋势,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出现不同程度无规律变化。体质水平测试等级总体合格率低于湖南省,在性别、年级、民族之间体质水平综合评定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湘西地区大学生常吃甜品、偏食的报告率分别为79.0%、42.9%;缺乏体育锻炼、玩电子游戏、每天上网、玩电子游戏成瘾的报告率分别为28.1%、38.4%、65.7%、12.2%;第一次吸烟≤13岁、现在吸烟、尝试饮酒、现在饮酒、醉酒的报告率分别为85.4%、10.9%、66.7%、36.4%、18.9%;去非安全地游泳、学习压力大、自杀意念、离家出走意念的报告率分别为8.1%、11.6%、8.3%、11.9%。(3)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存在相关关系,不同体质水平与常吃快餐、吸烟、饮酒、玩电子游戏等行为差异具有显着性;体质健康各项指标与健康危险行为主要表现在偏食、常吃甜食、不喝牛奶、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行为,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经常上网等体力活动行为,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步行违规、到非安全地游泳、上下学无安全感、打架、学习压力大等伤害行为。建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强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与反馈体系;开展技能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体质健康促进活动,开展戒烟戒酒的健康教育;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对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本文对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探讨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学生体质进一步下滑,改善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供研究依据。

二、综合评定学生体质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评定学生体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梳理
    4.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探寻
    4.3 本章小结
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5.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对象、原则和流程
    5.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5.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修正与优化
    5.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5.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7 本章小结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证
    6.1 量表的研制
    6.2 预调研及量表修正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7.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7.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分析
    7.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7.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局限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8.2 研究局限
    8.3 展望
9 致谢
10 主要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个人简历

(2)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时代诉求: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不断的变革
        二、现实诉求:高中阶段需要体育专项化教学
        三、自身诉求:体育专项化教学需要持续发展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一、研究综述
        (一)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前的研究
        (二)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后的研究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一)概念辨析
        (二)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
        (四)比较研究法
        (五)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创新
        (一)视角创新
        (二)理论创新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
        (一)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二)泰勒原理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
        (二)布卢姆理论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有意义学习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第二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的构建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问题审视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仍需提升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调查
        (二)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的认知度尚需深化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构建理论
        一、教学目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构建的基本依据
        (一)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二)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三)凸显运动项目核心价值
        三、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阐释
        (一)教学目标维度的理性分析
        (二)教学目标维度合理性考量
        (三)教学目标维度的具体表征
    第三节 各级教学目标的表达
        一、教学总目标的陈述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呈现
        (一)学年教学目标的要义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陈述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陈述
        四、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要素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的整合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问题审视
        一、教学内容选择仍需全面性统筹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满意度
        (二)教学内容教授的倾向性
        二、教学内容设置仍需系统性规整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设置的难易度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整合理论
        一、教学内容整合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整合的核心理念
        (一)彰显学科的重要观念
        (二)聚焦专项的核心知识
        (三)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
        三、教学内容选择依据与取向
        (一)三位一体的选择依据
        (二)多维交融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与形式
        (一)纵向、横向、动态均衡的三维结构
        (二)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
    第三节 各级教学内容的呈现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
        二、学年教学内容的规划
        三、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
        四、单元教学内容的细化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单元教学内容的划分
        五、课时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课时教学内容的示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
    第一节 教学实施的问题审视
        一、教学运行层面
        (一)运动项目选择存在边缘化
        (二)分层教学仍需科学化规整
        二、体育师资层面
        (一)师资数量相对不足
        (二)专项素养仍需提升
        (三)专项培训仍需深化
        三、场地设施层面
        (一)场地设施的共用现象
        (二)场地设施的供需失衡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选择理论
        一、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实施的本质探析
        三、教学实施的价值诉求
    第三节 教学实施选择的策略
        一、健全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
        (一)提高项目选择的精准性
        (二)实施动态化的分层教学
        二、优化师资队伍与专业素养
        (一)多途并举壮大体育师资队伍
        (二)强化职培提升教师专项素养
        三、挖掘场地设施的利用潜能
        (一)多方融入探索共赢共享模式
        (二)空间延伸利用周边场地设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的完善
    第一节 学习评价的问题审视
        一、学习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
        (一)学习评价标准的各自为政
        (二)学习评价内容缺乏一致性
        二、学习评价主体存在单一性
        三、学习结果评定存在经验性
    第二节 学习评价的完善理论
        一、学习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三、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四、学习评价的基本准则
        (一)学习评价的发展性
        (二)评价标准的分层性
        (三)评价比重的变化性
    第三节 学习评价完善的途径
        一、统一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内容
        (一)明晰学习评价的根本宗旨
        (二)确定学习评价的内容指标
        (三)细化评价内容指标的维度
        二、健全多元评价主体的互融机制
        (一)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制度
        (二)明确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
        (三)确定评价主体的评价比重
        三、完善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办法
        (一)明确评价内容的评定方法
        (二)采用等级+评语的呈现方式
        (三)编制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实践
    第一节 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教学实验目的
        二、教学实验对象
        三、教学实验时间
        四、教学实验程序
        (一)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二)教学实验中的跟进
        (三)教学实验后的统计
    第二节 教学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内容的认知
        (二)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效认知的比较
        (三)教学实验前后学生专项运动成绩的比较
        二、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Ⅰ
    附录二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Ⅱ
    附录三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Ⅰ
    附录四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Ⅱ
    附录五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专家评议表
    附录六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学校名单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实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3 实施依据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模块式”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2.1.1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引入“模块式”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
        2.1.2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引入“模块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3 公共体育课发展前景和趋势
    2.2 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概述
        2.2.1 体育学习效果的现状研究
        2.2.2 体育课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2.2.3 体育课学习效果评价研究
        2.2.4 国外体育课学习效果评价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方法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层次分析法
        3.2.4 特尔菲法
        3.2.5 问卷调查法
        3.2.6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模块式”改革设计的要素分析
    4.1 公共体育“模块式”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4.1.1 基本目标
    4.2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模块式”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
        4.2.1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设置(见图4.1)。
第5章 “模块式”公共体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
    5.1 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5.2 评价体系的建立
        5.2.1 专家的权威分析
        5.2.2 “模块式”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指标的设计
    5.3 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分配
        5.3.1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立
        5.3.2 层次分析的步骤
第6章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模块式”教学实践效果评价指标的应用
    6.1 调查对象
    6.2 评价的标准
    6.3 评价的步骤
        6.3.1 确定评价因素集
        6.3.2 确定评语集
        6.3.3 确定指标权重集
        6.3.4 建立评判矩阵
        6.3.5 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6.4 评价的方法
    6.5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不足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模块式”公共体育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征询表
附录C “模块式”公共体育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D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模块式”教学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本科生综合测评标准研究 ——以上海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上对人才竞争趋势的重视
        (二)我国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
        (三)本科生综合测评体系亟需改进
    二、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核心概念
        (一)本科生
        (二)综合测评
        (三)综合测评标准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调查法
        (四)个案研究法
    六、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学生综合测评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学生评价模式的研究
        (二)各国学生评价的制度和模式
    二、国内关于学生综合测评的研究现状
        (一)基于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制度及问题的研究
        (二)基于高校学生综合测评标准的研究
        (三)基于高校学生综合测评方法的研究
    三、文献评析
第三章 本科生综合测评标准编制的依据
    一、高校学生培养目标
    二、有关制度
    三、科学理论
        (一)思想品德
        (二)学习素养
        (三)身心健康
        (四)能力素养
    四、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一)测评标准方面
        (二)测评指标方面
        (三)测评程序方面
        (四)测评结果方面
        (五)改进建议方面
    五、评价对象和条件
        (一)不同学段间综合测评标准的差异比较
        (二)上海S大学本科生综合测评
第四章 本科生综合测评标准的编制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提出初拟指标体系
        (二)筛选修订指标
        (三)权重的确定
    二、本科生综合测评评定标准的制定
        (一)制定评定标准的依据
        (二)对拟定的评定标准进行论证
        (三)试行评定标准
        (四)与目前上海S大学本科生综合测评标准的比较分析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本科生综合测评标准的质量检验
    一、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一)实施调查
        (二)数据整理
        (三)效度检验
        (四)信度检验
    二、评定标准的质量检验
        (一)样本选择
        (二)实施过程
        (三)评定等级要求的难度值分析
        (四)评定等级要求的区分度分析
    三、总结和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初拟指标体系的访谈提纲
附录2 本科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调查表
附录3 上海S大学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征询表
附录4 本科生综合测评评价标准表
致谢

(6)身体素养导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阶段)制订分析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已有的界定
        二、本文对于身体素养的界定
        三、体适能测评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身体素养概念的研究
        二、关于身体素养评价内容的研究
        三、关于身体素养评价方式的研究
        四、关于我国《标准》的研究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过程
    第七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难点
第一章 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制订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的历史
        一、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的逻辑起源
        二、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的现状
        一、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与国家教育政策
        二、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与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
第二章 身体素养的国际关注与全球共识
    第一节 身体素养的国际关注
        一、发达国家对于身体素养的关注
        二、发展中国家对于身体素养的关注
        三、身体素养国际关注的小结
    第二节 身体素养的全球共识
        一、身体素养是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重要前提
        二、身体素养是积极生活方式的催化剂
        三、身体素养是优异文化成绩的推动力
第三章 主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美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日本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俄罗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主要国家学生体质测试研究现状的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身体素养实现的哲学基础
        一、一元论的哲学基础
        二、身体素养的现象学基础
    第二节 身体素养培育的主要途径
        一、广泛运动参与的模式
        二、过程性的评价体系
        三、家校社的协同机制
        四、与运动相关的评价范式
    第三节 身体素养导向下《标准》(小学阶段)的贡献
        一、以促进学生身体活动的积极参与为重点
        二、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中心
    第四节 身体素养导向下《标准》(小学阶段)制订的不足
        一、以外在量化指标为主线的测试机制,忽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
        二、以终结性为主的评价体系,学生发展的过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三、测试项目的统一必测的发展趋势,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体现
    第五节 身体素养导向下《标准》(小学阶段)实施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二、外界支持方面的问题
    第六节 《标准》(小学阶段)制订与实施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理想与现实的偏差
        二、主体与客体的错位
        三、素质与素养的差异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改进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身体素养的内涵
        二、身体素养导向下《标准》制订与实施的问题
        三、身体素养导向下《标准》制订与实施问题的原因
    第二节 改进建议
        一、《标准》(小学阶段)的当前实施
        二、《标准》的未来修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问卷
附件二 访谈题纲
附件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后记

(7)福建省16-18岁聋哑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构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国外研究综述
        3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调查法
        3 指标筛选的原则
        4 各项指标测试方法
        5 数理统计法
    第三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构建聋哑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的必要性
        1 验证结果
        2 小结
    第二节 福建16-18 岁聋哑少年体质评价指标的筛选与指标模型的构建
        1 指标筛选步骤
        2 主成分因子分析
    第三节 福建省16-18 岁聋哑少年体质评价指标权重模型的构建
    第四节 福建省聋哑少年体质评价模型的构建
        1 福建省聋哑少年体质评价指标的均值模型
        2 福建省聋哑少年体质模型指标的单项评分
        3 福建省16-18 岁聋哑少年体质模型指标的综合评分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和不足点
        1 创新点
        2 存在的问题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建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参考文献
学位研究期间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就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8)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现状及衔接改革构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2.1 相关基本概念
        2.1.1 学生体育考试评价
        2.1.2 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
        2.1.3 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相衔接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体育纳入不同学段升学评价之中
        2.2.2 升学体育考核评价
        2.2.3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
        2.2.4 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的衔接
    2.3 国外相关研究
        2.3.1 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形式
        2.3.2 大、中、小学学生体育考核的评估内容
        2.3.3 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评价制度
        2.3.4 不同阶段学生体育考核评估的方法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3 个案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现状与存在问题
        4.1.1 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现状
        4.1.2 存在问题分析
    4.2 发达国家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相衔接的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的成功案例及对我国的启示
        4.2.1 发达国家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相衔接的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的成功案例
        4.2.2 对我国的启示
    4.3 我国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改革构想
        4.3.1 提出我国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构想的依据
        4.3.2 我国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构想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C 体育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E 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 F 政府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连云港市初中生体质城乡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选题依据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青少年体质现状
2 研究目的与任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任务
3 文献综述
    3.1 体质的相关论述
        3.1.1 体质的概念
        3.1.2 体质的测量
        3.1.3 影响体质的关键因素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1 国内关于学生体质的研究现状
        3.2.2 国外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访谈法
        4.2.4 测试法
        4.2.5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连云港地区初中生体质监测结果整体分析
        5.1.1 连云港地区初中生基本信息
        5.1.2 连云港地区初中生体质现状
        5.1.3 连云港地区初中生体质监测评定情况
    5.2 连云港地区城乡初中生体质研究结果与分析
        5.2.1 城镇和乡村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监测结果#——
        5.2.2 城镇和乡村初中学生身体机能检测结果#——
        5.2.3 城镇和乡村初中学生身体素质检测结果#——
        5.2.4 城镇和乡村初中学生体质监测评定情况#——
        5.2.5 连云港地区城乡初中生体质现状差异性比较分析#——
6 影响连云港市城乡学生体质的因素分析
    6.1 对自身体质健康的关注度的分析
    6.2 学校体育活动的情况分析
        6.2.1 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6.2.2 影响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原因分析
    6.3 家庭教育观念的情况分析
7 对策
    7.1 加强宣传教育,创设体育锻炼良好社会环境
    7.2 重视体育与健康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科学锻炼意识
    7.3 创编校本教材,制定针对性评价方法,提升体育锻炼实效性
    7.4 重视对校园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保证校园体育锻炼环境
8 本研究的特点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学生问卷
附件 2:教师问卷

(10)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
        1.2.1 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现状
        1.2.2 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2.3 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1.2.4 改善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及健康危险行为的建议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湘西地区
        1.4.2 体质水平
        1.4.3 健康危险行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体质研究
        2.1.1 国外体质研究现状
        2.1.2 国内大学生体质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健康危险行为研究
        2.2.1 国外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现状
        2.2.2 国内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现状
    2.3 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体质测量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现状
        4.1.1 身体形态现状
        4.1.2 BMI等级现状
        4.1.3 身体机能现状
        4.1.4 身体素质现状
        4.1.5 体质水平综合评定分析
    4.2 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4.2.1 不良饮食行为
        4.2.2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4.2.3 非故意伤害行为
        4.2.4 故意伤害行为
        4.2.5 物质滥用行为
        4.2.6 精神成瘾行为
        4.2.7 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
    4.3 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4.3.1 不同体质水平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状况
        4.3.2 体质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关系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强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5.2.2 利用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与反馈体系
        5.2.3 开展技能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5.2.4 加强体质健康促进活动,开展戒烟戒酒的健康教育
        5.2.5 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对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重视程度
        5.2.6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体育活动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

四、综合评定学生体质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郑先常.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D]. 荣俊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实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王珏.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本科生综合测评标准研究 ——以上海S大学为例[D]. 陈绿叶.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身体素养导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阶段)制订分析与实施研究[D]. 张强峰.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7]福建省16-18岁聋哑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构建的研究[D]. 李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现状及衔接改革构想研究[D]. 孔韦人. 河南大学, 2019(01)
  • [9]连云港市初中生体质城乡对比研究[D]. 车丽. 南京体育学院, 2019(02)
  • [10]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研究[D]. 杨才. 吉首大学, 2019(02)

标签:;  ;  ;  ;  

浅谈学生体质综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