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GPS的接触线松弛测量方法及数据分析

基于DGPS的接触线松弛测量方法及数据分析

一、基于DGPS的接触线弛度的测量方法及数据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喻旭钢[1](2021)在《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对铁路运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是实现接触网检测和维修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接触网维修质量的首要保障,为确保铁路运营秩序,提高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应加强对接触网状态的检测和监测。其中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是在综合检测列车上安装的车载式接触网检测设备,随综合检测列车按周期进行检测,对铁路接触网的状态和参数、弓网关系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各接触网设备运营单位根据检测结果,组织对检测发现的接触网硬点、高差、拉出值等问题进行现场复核确认,确认设备存在缺陷后组织处理,初步解决接触网设备运行、检测、维修难分的矛盾,为“状态修”和“精测精修”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对弓网综合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检测作业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详细分析了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各种缺陷类型和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输出的不同类型波形曲线进行研究,分析了波形曲线与接触网各类典型缺陷的对应关系,制定了现场整治消缺方案,为接触网检测、维修提供借鉴指导。

丁宇鸣[2](2021)在《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我国大力发展铁路建设。在建设客运专线和其他铁路线路的同时,还要加强既有铁路技术改造,扩大运输能力。以既有干线为重点,增建二线和电气化改造。这代表我国铁路的电化率将持续上升,电气化铁路的规模也将继续飞速扩大。在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直接输送电能的电气设备,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中获得所需电能。由受电弓和接触网组成的电力系统就叫弓网系统。当受电弓运行通过接触线上的硬点时,常会导致弓网系统出现机械损伤,还会使其发生剧烈振动,造成弓网离线,产生燃弧,加速电器的绝缘损伤,对通信产生电磁干扰,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受流,甚至会造成供电瞬时中断,使列车丧失牵引力和制动力。针对弓网系统的特点,本文以我国电气化铁路面临的接触线硬弯、线夹异常、吊弦松弛等接触网硬点问题为导向,对弓网动态响应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特征提取,并结合时频分析、综合评判等技术,提出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指标。为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值信息,避免异常值对检测数据的干扰,提出了高频弓网动态响应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融合变化率和决策树的单点高频异常值滤除方法;基于相对峰值和模糊滤波器的区段异常值诊断方法;融合小波包和低频趋势信息的分片异常值滤除方法。通过对弓网动态响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滤除三种不同类型异常值,并且不会把正常信号误判成异常值,能完整保留正常信号。为提取数据时频特性,提出了基于CEEMDAN-SPWVD的弓网动态响应数据时频联合分析方法,并与传统时频方法进行了分析效果的对比。相比传统方法,新方法能有效抑制交叉项的干扰,验证了新时频分析方法的优势。对各种类型的典型硬点进行了时频联合分析,得到了接触线硬弯、各种零部件或其线夹状态异常、绝缘器状态异常、锚段关节过渡不平滑以及刚性接触网状态异常各自对应的响应频率范围。为后续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关键参数确定提供了依据。根据振动信号响应特性,提出了诊断硬点的接触网边际指数法(Catenary Marginal Index,CMI)和接触网冲击指数法(Catenary Impact Index,CII)。发现两方法分析原理相似,而且硬点诊断效果非常相近。但对同一段数据,接触网冲击指数法计算时间远小于边际指数法,计算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接触网冲击指数法明显要比边际指数法更适合工程在线应用。针对接触网冲击指数法的滑动窗长的影响和归一化的效果进行了实例分析,根据单次冲击振动衰减特征以及实例分析结果得到最优的时域滑动窗长,并且以不同窗长计算的移动有效值均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通过计算同一路段多次不同速度检测的接触网冲击指数,验证了接触网冲击指数法能够有效的消除车速对硬点诊断的影响,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利用接触网冲击指数法评判冲击性接触网硬点对弓网性能的影响,相比以弓网动态响应数据的幅值评判,接触网冲击指数能有效减少各种随机因素对评判结果的影响。根据一般区段和绝缘器接触网冲击指数的第95百分位数,确定了不同类型区段的接触网冲击指数阈值。对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状态分析结果进行了现场实测复核,复核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能够有效的发现接触网硬点。

陈登峰[3](2020)在《高铁接触网整体吊弦运行特性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整体吊弦是接触网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不单起到传递机械负载的作用,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电流负荷。吊弦的主要优点有两个,一是能够在不用过多支柱的情况,最大程度的增多了接触线的承载点;二是能够很好的来调节线路的平顺性与整体接触网结构的弹性。吊弦的可靠运行对高铁的运行安全、高效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吊弦断脱的情况,轻者会导致接触线导高发生变化,使得机车受电弓的取流与滑行受到影响,若断脱的吊弦侵入到动态包络线,还很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弓网事故,故此来研究吊弦的疲劳运行特性,并且通过仔细分析来制定应对措施来保障供电安全就显得很重要。针对整体吊弦在高铁上的动态运行情况,借助疲劳理论来研究高铁整体吊弦的疲劳特性与温度、运行外部环境这些因素与吊弦疲劳的对应关系,通过力学分析来化简得到整体吊弦从在整个动态伸长、弯曲过程中的加速度公式,能够得出吊弦的疲劳寿命与机车运行速度、接触线张力等因素的具体对应关系。通过力学模型分析可以知晓,一旦对应的负载加大,那么吊弦的回复的速度也会更快;而接触线的张力如果变小,吊弦的受力就会变大,这就会导致整体缩短吊弦的疲劳寿命。以某供电段管内武广高铁运行区段为例,分析现场一线统计的吊弦缺陷情况并将吊弦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发现吊弦的疲劳与安装位置、其运行外部环境、供电方式、制作与安装工艺、材料选用等因素息息相关。本论文将会重点研究分析武广高铁上普遍使用的整体吊弦,首先通过介绍牵引供电系统中吊弦的应用,再通过理论分析掌握吊弦的疲劳特性,最后结合现场吊弦具体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吊弦的疲劳运行特性问题,如创新新型安装工具、利用蝴蝶结模型开展安全风险研判、强化6C装置的使用等,有效控制和降低因吊弦疲劳运行而带来的问题。

李响[4](2020)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动态特性及断裂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同时也对铁路相关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接触网作为列车牵引供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直接与列车受电弓接触,完成输送电能任务。其中吊弦是接触网中连接接触线与承力索的关键零部件,良好的柔性特征使其可以缓冲弓网间的周期振动情况,同时铜镁合金材料制成的整体吊弦还可以使其在列车取流过程中承担一部分电流分配作用,降低接触网整体阻抗,提升电流传输效率。然而在列车多次提速、牵引功率成倍提升的背景下,吊弦断裂事故频发。吊弦断裂后将可能导致局部接触线垮塌,破坏受电弓与接触网间的波动特性及电能传输性能,严重影响列车行驶安全。因此明确吊弦服役工况下的动力学参数、电气参数及最终断裂机理,以保证吊弦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对于铁路安全运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仿真求解吊弦动力学特性及电气化参数,结合以上两方面分析其在吊弦最终断裂过程中各自所参与的实际影响作用,设计相关实验,基于电致塑性效应理论,判断力—电耦合作用下,吊弦断裂的作用机理,并为接触网吊弦性能优化提出指导依据。文章首先以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为研究对象,通过求解弓网耦合动力学方程获取200~400 km/h速度下抬升量载荷谱,以分模法计算接触网静态几何参数并建立弓网系统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弓网系统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并针对一跨内全部吊弦振动形变特征、摆动形变特征、压缩弯曲特征、形变矢量方向等弹性形变结果,对吊弦所出现的典型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独立分析;然后基于Carson理论及耦合平行导线电路计算原理,建立接触网电流分布模型,结合铁路现场实际供流数据,针对受电弓位于跨中及跨端两种情况,对比现行标准中接触网各零部件许用载流量及最大载流量情况,确定吊弦服役工况下真实受流状态。最后通过对吊弦的工作温度测量、断口形貌观察、金相组织对比及力—电耦合拉伸实验,基于疲劳理论、电致塑性效应理论等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最终确定吊弦断裂机理。根据本文分析可知,列车取流带来的弓网振动引发吊弦周期弹性形变是吊弦各类典型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其中跨中位置的吊弦受力环境最为恶劣,更容易发生断裂;受电弓的取流过程将引起接触网局部电流再分配,位于其正上方的吊弦参与较大比例分流,并长期出现过载情况;吊弦周期性压缩、弯曲是疲劳裂纹萌生的根本原因。在吊弦发生电流过载的情况下,腐蚀性介质下更易形成氧化腐蚀及局部高温,促进了裂纹扩展,加速疲劳断裂发生;微观晶粒角度来看,电流促进了吊弦内部发生晶粒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使得吊弦变形抗力降低、塑性提高,在周期振动下,容易导致吊弦产生较大尺度形变,进而引起接触网几何参数偏差,对接触网波动特性产生不利影响,加速吊弦断裂事故发生。

周佳倩[5](2020)在《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及数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接触网补偿装置是调节接触网张力,改善高速列车弓网受流条件,保障接触网安全运行的重要装置。对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进行在线监测,可及时发现接触网隐患和故障,提高接触网运行可靠性,保障接触网运行安全。接触网状态主要受温度影响,同时还受风速、弓网接触、自由振动等的影响,在接触网补偿装置上反映为b值(坠陀串最下端坠陀的底面到地面的距离)的变化。目前还没有人根据补偿b值对接触网状态进行预测和判定,本文设计了一套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接触网状态的预测和判定及故障报警功能。为研究接触网补偿b值随风速变化的振动特征,本文以京津接触网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搭建12跨接触网模型,以Davenport谱为目标谱,采用线性滤波法自回归模型模拟脉动风速时程,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接触网补偿位移随风速变化的振动特征,结合参考文献总结出接触网在风致振动、弓网接触、自由振动下的振动频率、振动波形、振动时长等特点。由于补偿装置风致振动位移在风速大于30m/s时与接触悬挂断线导致的b值变化相近,且风致振动频率包含自由振动和弓网振动频率,为准确判定接触网状态,本文利用基于虚拟观测量的固定点(Fast ICA)算法将风致振动位移从总位移中分离,同时提出一种基于频谱分析-最小失真准则(FFT-MDP)的方法消除分离信号幅值、相位、排序的不确定性,再根据分离风致振动位移后的补偿位移判断接触悬挂断线故障和根据振动特征判定自由振动与弓网振动状态。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开发了一套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下位机从功能设计、节电设计、数据通信、电源设计等方面着手开发,经计算,下位机采用节电方案可有效节省10Ah电量,实际耗电量约为不采用节电方案时的33.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规定,接触网正常运行时补偿装置a、b值不得小于200mm,当b值超出规定值时下位机将通过短信发出故障预警。上位机从指令控制、无线通信、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处理分析、状态判定与预测等方面着手开发,不仅能判断接触悬挂断线故障和接触网振动状态,还可预测补偿装置b值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与实测曲线对比判断接触网卡滞、零件松动等故障。目前该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在北京动车段,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获得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校准证书,在智能监测、故障预警、数据管理和铁路6C系统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接触网补偿装置是调节接触网张力,改善高速列车弓网受流条件,保障接触网安全运行的重要装置。对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进行在线监测,可及时发现接触网隐患和故障,提高接触网运行可靠性,保障接触网运行安全。接触网状态主要受温度影响,同时还受风速、弓网接触、自由振动等的影响,在接触网补偿装置上反映为b值(坠陀串最下端坠陀的底面到地面的距离)的变化。目前还没有人根据补偿b值对接触网状态进行预测和判定,本文设计了一套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接触网状态的预测和判定及故障报警功能。为研究接触网补偿b值随风速变化的振动特征,本文以京津接触网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搭建12跨接触网模型,以Davenport谱为目标谱,采用线性滤波法自回归模型模拟脉动风速时程,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接触网补偿位移随风速变化的振动特征,结合参考文献总结出接触网在风致振动、弓网接触、自由振动下的振动频率、振动波形、振动时长等特点。由于补偿装置风致振动位移在风速大于30m/s时与接触悬挂断线导致的b值变化相近,且风致振动频率包含自由振动和弓网振动频率,为准确判定接触网状态,本文利用基于虚拟观测量的固定点(Fast ICA)算法将风致振动位移从总位移中分离,同时提出一种基于频谱分析-最小失真准则(FFT-MDP)的方法消除分离信号幅值、相位、排序的不确定性,再根据分离风致振动位移后的补偿位移判断接触悬挂断线故障和根据振动特征判定自由振动与弓网振动状态。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开发了一套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下位机从功能设计、节电设计、数据通信、电源设计等方面着手开发,经计算,下位机采用节电方案可有效节省10Ah电量,实际耗电量约为不采用节电方案时的33.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规定,接触网正常运行时补偿装置a、b值不得小于200mm,当b值超出规定值时下位机将通过短信发出故障预警。上位机从指令控制、无线通信、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处理分析、状态判定与预测等方面着手开发,不仅能判断接触悬挂断线故障和接触网振动状态,还可预测补偿装置b值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与实测曲线对比判断接触网卡滞、零件松动等故障。目前该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在北京动车段,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获得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校准证书,在智能监测、故障预警、数据管理和铁路6C系统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翁明阳[6](2019)在《基于ANSYS的接触网故障仿真研究》文中指出在电气化铁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气化铁路的安全性、运行速度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电气化铁路实际运行中频繁出现接触网系统故障,从而影响弓网正常取流,继而导致电气化铁路无法正常运营。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发生故障时的弓网受流质量,以此为依据准确判断接触网故障点,方便人员预测、定点维护接触网故障,为接触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的是接触网故障状态机理及其现象,鲜少定量分析弓网受流质量。本文主要基于ANSYS构建接触网故障模型,结合接触力分析弓网受流质量,逐一解析说明影响弓网受流质量的各个因素。文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助于优化弓网受流质量的改进措施,旨在改善接触网系统。本文立足实际简要分析了常见的接触网故障状态。并基于ANSYS-APDL构建了刚性接触网、链型悬挂接触网以及刚柔性、锚段关节过渡模型,同时基于接触对耦合法实现受电弓沿接触线滑动。结合柔性接触网模型,对各个接触悬挂故障进行仿真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吊弦故障越靠近跨中,受流质量越差;对承力索底座松脱进行模拟仿真,发现故障点周围出现无法受流情况;对承力索张力、接触线张力等结构异常参数进行仿真模拟,发现在合适范围内承力索张力、接触线张力越大,越有助于改善弓网受流质量。结合刚性悬挂接触网模型,主要仿真分析了下述因素与弓网受流的关系:其一是汇流排接头塌腰,其二是定位绝缘子松脱,其三是锚段关节和刚柔过渡段安装偏差。通过研究发现汇流排中间接头塌陷越严重,弓网的受流质量越差,出现离线现象;悬挂刚度越小,越有助于改善弓网受流质量;但是如果定位绝缘子出现松脱,而悬挂刚度又非常小,那么将会急剧恶化弓网受流质量;在整个接触网系统中刚柔过渡段、锚段关节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如存在过大的安装偏差,将无法使弓网正常受流。为了改善弓网受流质量,提出安装弹性定位线夹的方案。通过研究发现采取不同的方式装设弹性悬挂装置,会对弓网受流质量形成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全线路采用弹性定位线夹,对应的弓网受流质量也较佳。将弹性定位线夹用于刚柔过渡、锚段关节处能够显着的改善悬挂点弹性,优化弓网受流质量。此外还可显着的降低弓网对刚柔过渡、锚段关节处偏差的敏感度。

董贯阔[7](2019)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整体吊弦是接触网悬挂的重要组成部件,是接触线与承力索间振动和力的传递者,保障了接触线的弛度与弓网受流质量,吊弦断裂失效会对行车安全与受流质量产生严重危害。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对整体吊弦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弓网运行过程中,受电弓滑动经过接触网时会引起接触网的振动,进而引起整体吊弦的压缩、拉伸及其内部载荷的变化。吊弦动态特性是影响其疲劳寿命的主要参数,掌握整体吊弦的动态特性,对分析吊弦失效原因,提高铁路安全、高效运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现场测量的方式获得了吊弦在实际服役条件下的动态抬升量,对不同列车速度、不同接触网参数和不同悬挂位置的吊弦振动情况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一跨内对称位置的吊弦动态特性一致,安装在弹性吊索上的两根吊弦压缩幅值最小,服役环境良好;安装位置靠近弹性吊索的两根吊弦压缩幅值最大,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吊弦压缩幅值随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接触网张力的增大而减小。然后,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建立了包含整体吊弦结构的弓网系统模型,进行实际工况下的仿真分析,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其有效性;提取吊弦动态力与压缩幅值的计算结果,研究分析了整体吊弦在典型工况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吊弦动态力最大值出现在受电弓经过之后,吊弦从弯曲状态变为张紧状态的瞬间;在同一跨接触网中,中间位置的两根吊弦动态力最大;在同一根吊弦中,靠近吊弦上下两端的位置与绞线中间位置动态力最大,更易发生断裂。最后,对不同弓网参数下的吊弦动力响应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弓网参数对吊弦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力最大值随接触线张力的增大而越小,压缩幅值随承力索张力的增大先较小又增大,动态力平均值主要受吊弦数量的影响;对异常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吊弦安装不规范会显着增大吊弦动态力,提高吊弦断裂风险;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和仿真方法研究了承力索张力、接触线张力、吊弦数量的组合变化对吊弦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承力索张力、减小接触线张力更利于降低吊弦的压缩幅值与动态力最大值,综合分析后得到了能够改善吊弦动态性能的最优组合。

代洪宇[8](2019)在《200km/h交流刚性接触网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刚性接触网起初的设计是考虑地铁车辆一般不高于80km/h的低速行驶,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市场的需求,刚性接触网不仅仅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干线铁路隧道内对刚性接触网也有了需求,且刚性接触网在提速方面已经有了较大进步。我国多条干线铁路特长隧道内采用的刚性接触网运行速度达160km/h,最高时速160公里的北京新机场线即将建成通车,最高速度达200km/h的川藏铁路正处建设初期,在此背景下开展了200km/h交流刚性接触网系统方案设计。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创建了受电弓-刚性接触网耦合模型,仿真方法通过了EN50318中参考模型的验证,并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实测数据验证了弓网耦合模型的有效性。初步建立200km/h受电弓-刚性接触网系统原型,进行全速度等级分析,对比不同型号受电弓弓网动态性能。在弓网系统原型的基础上,仅更改跨距,通过分析比选出更适合受电弓200km/h运行的最优跨距值,并结合全速度等级分析,确定弓网系统原型。介绍断口式锚段关节和贯通式锚段关节,侧重研究贯通式锚段关节仿真模型的创建;从全部定位点刚度变化和仅锚段关节处定位点刚度变化两个方面,分析定位点刚度对弓网动态性能的影响,确定刚性接触网在两种锚段关节形式下,各自最优的定位点刚度值,并初步确立200km/h交流刚性接触网方案;通过分析现场实测接触线高度数据,确认接触线高度所属概率分布,利用matlab生成符合对应概率分布的定位点静态几何偏差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弓网系统方案在不同定位点静态几何误差下的弓网动态性能;从刚性接触网拉出值布置角度分析滑板磨耗不均匀的原因,分别就采用不同形式锚段关节的刚性接触网提出新的拉出值布置方案,在新的拉出值布置方案下,受电弓滑板磨耗均匀程度有了极大的提升。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200km/h交流刚性接触网方案。

彭刚[9](2019)在《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及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和对运营品质的需求,对牵引供电系统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接触网无备用,且需承受高速列车受电弓的动态取流,所以其设备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随着铁路总公司对电气化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的公布,国内相关设备厂家均加快了对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的研发步伐,目前已有多个公司开发出了4C。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并根据国内用户对现有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装置的使用情况的分析,对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及智能分析系统软件进行了功能优化,主要工作如下: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的组成与功能及其成像技术指标、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格式等技术要求;然后对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及智能分析系统软件中的时空同步定位软件、一杆一档数据存储软件、高清成像智能分析软件以及综合分析软件的不足进行了梳理,并重点对上述系统软件进行了业务功能的优化分析,得出上述软件需改进优化的功能需求。接着,提出基于高铁线路基础数据、GYK公用数据箱数据、GPS数据、OCR杆号识别结果数据、距离编码器里程数据及支柱触发数据,利用相对时间差、绝对时间相结合的同步方式对多种数据进行同步融合、分析,采用加权预测推导算法进行实时时空同步综合定位方法,对时空同步定位软件的综合定位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实现。基于《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中4C数据接口规范对一杆一档数据存储软件的数据存储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实现。基于零部件切割图片的人工分析模式的方案对高清成像智能分析软件的多目标检测算法及综合分析软件的零部件分析展示功能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实现。最后,给出了优化后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及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在多个用户现场应用效果。应用结果数据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一杆一档定位准确率有较大提升,基于零部件切割图片的分析模式大大提高了用户实际使用的分析效率。

卫永刚[10](2019)在《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技术方案设计》文中指出朔黄铁路西起神池南站东至黄骅港站,与黄万线和黄大铁路相连,构成了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是国家能源集团运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朔黄铁路2017年完成煤炭运量29 194万t,2018年计划完成煤炭运量3.05亿t,2万吨重载列车按照运行图日均开行32对,远期煤炭运量稳定在4亿t。新的运输形势,朔黄铁路既有牵引供电系统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对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扩容改造。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电气化重载铁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大秦铁路和朔黄铁路的重载发展过程。针对朔黄铁路目前的运量,指出了既有牵引供电系统存在的过负荷、变电所功率因数过低和末端电压低等问题。然后从牵引变压器增容改造、牵引网导线更换方案、接触网改造方案、接触网施工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技术方案。将既有直供加回流区段的供电方式改造成AT供电方式,实现全线AT供电方式的贯通,并根据需要新增设AT所,增强了供电能力。对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增容改造进行了电气仿真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了改造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对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进行了前景展望。

二、基于DGPS的接触线弛度的测量方法及数据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GPS的接触线弛度的测量方法及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1.2.1 国外检测技术发展
        1.2.2 国内检测技术发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2 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介绍
    2.1 组成和功能
        2.1.1 组成
        2.1.2 功能
    2.2 弓网动态作用参数检测部分
        2.2.1 弓网动态作用参数检测系统结构
        2.2.2 检测原理
    2.3 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部分
        2.3.1 系统结构
        2.3.2 检测原理
    2.4 供电参数检测部分
        2.4.1 系统结构
        2.4.2 检测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1C检测分析作业流程
    3.1 检测计划及添乘
        3.1.1 检测计划编制
        3.1.2 检测列车添乘
        3.1.3 检测数据接收
    3.2 检测数据分析
        3.2.1 数据分析要求
        3.2.2 数据分析步骤
        3.2.3 数据评价标准
    3.3 缺陷闭环管理
        3.3.1 检测缺陷复核
        3.3.2 复核数据分析
        3.3.3 整治方案制定
        3.3.4 检测缺陷整治
        3.3.5 整治效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典型缺陷分析
    4.1 拉出值缺陷
        4.1.1 某线路接触网拉出值缺陷情况
        4.1.2 检测数据对比分析
        4.1.3 调查情况
        4.1.4 现场复核
        4.1.5 原因分析
        4.1.6 维修方案
        4.1.7 检测复核情况
        4.1.8 总结
    4.2 接触线高度缺陷
        4.2.1 某线路接触线最小高度缺陷情况
        4.2.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4.2.3 调查情况
        4.2.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4.2.5 原因分析
        4.2.6 维修方案
        4.2.7 检测复核情况
        4.2.8 总结
    4.3 接触线高差缺陷
        4.3.1 某线路接触线高差缺陷情况
        4.3.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4.3.3 调查情况
        4.3.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4.3.5 原因分析
        4.3.6 维修方案
        4.3.7 检测复核情况
        4.3.8 总结
    4.4 弓网接触压力缺陷
        4.4.1 某线路接触力缺陷情况
        4.4.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4.4.3 调查情况
        4.4.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4.4.5 原因分析
        4.4.6 维修方案
        4.4.7 检测复核情况
        4.4.8 总结
    4.5 接触线硬点
        4.5.1 某线路接触线硬点缺陷情况
        4.5.2 调查情况
        4.5.3 原因分析
        4.5.4 维修方案
        4.5.5 检测复核情况
        4.5.6 总结
    4.6 燃弧缺陷
        4.6.1 某某线燃弧缺陷情况
        4.6.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4.6.3 调查情况
        4.6.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4.6.5 原因分析
        4.6.6 维修方案
        4.6.7 检测复核情况
        4.6.8 总结
    4.7 本章小结
5 检测数据应用情况
    5.1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
        5.1.1 某某铁路接触网设备概括
        5.1.2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项目
        5.1.3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实施情况
        5.1.4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实施效果
        5.1.5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验收情况
    5.2 通过分析1C检测数据防止弓网事故
        5.2.1 事件概况
        5.2.2 对比分析过程
        5.2.3 处置结果
        5.2.4 后续保障措施
    5.3 对某某高铁接触网动态性能指数(CDI值)分析
        5.3.1 接触网动态性能评价方法
        5.3.2 某某高铁CDI情况
        5.3.3 接触网动态性能指数(CDI值)评分偏低原因分析
        5.3.4 整改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弓网动态检测应用
        1.2.2 数据异常分析及处理
        1.2.3 数据特征分析
        1.2.4 接触网状态评价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弓网动态响应数据异常分析及处理
    2.1 高频弓网动态响应异常数据处理流程
    2.2 单点高频异常值滤除方法
    2.3 区段异常值滤除方法
    2.4 分片异常值滤除方法
    2.5 实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弓网动态响应时频联合分析
    3.1 CEEMDAN原理
    3.2 SPWVD原理
    3.3 基于CEEMDAN-SPWVD的弓网动态响应时频联合分析方法
    3.4 CEEMDAN-SPWVD与传统时频方法对比分析
    3.5 基于弓网动态响应数据的典型硬点的时频分布特征
        3.5.1 接触线硬弯
        3.5.2 各种零部件或其线夹状态异常
        3.5.3 绝缘器状态异常
        3.5.4 锚段关节过渡不平滑
        3.5.5 刚性接触网状态异常
    3.6 本章小结
4 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
    4.1 诊断硬点的接触网边际指数法
    4.2 诊断硬点的接触网冲击指数法
        4.2.1 基于FFT-IFFT的带通滤波方法
        4.2.2 有效值快速计算方法
    4.3 接触网冲击指数法与边际指数法的比较
    4.4 接触网冲击指数法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
        4.4.1 滑动窗长的影响
        4.4.2 归一化的效果
    4.5 接触网冲击指数阈值选取方法
    4.6 本章小结
5 接触网冲击指数法应用实例分析
    5.1 接触线硬弯
    5.2 接触线扭面
    5.3 接触线划伤
    5.4 吊弦线夹或吊弦状态异常
    5.5 接触线接头线夹状态异常
    5.6 电连接或其线夹状态异常
    5.7 中心锚结线夹或锚结绳状态异常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铁接触网整体吊弦运行特性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及研究内容
2 高铁整体吊弦的应用及弓网系统
    2.1 整体吊弦的应用
        2.1.1 工艺流程
        2.1.2 施工方法
        2.1.3 整体吊弦计算分析
    2.2 高速铁路运行特点
    2.3 弓网系统
    2.4 弓网动态相互作用
    2.5 整体吊弦动态运行
    2.6 本章小结
3 整体吊弦运行疲劳理论分析
    3.1 疲劳理论
        3.1.1 应力循环
    3.2 疲劳破坏的特征
    3.3 吊弦疲劳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
        3.3.1 吊弦自身疲劳极限
        3.3.2 吊弦的疲劳应力
    3.4 本章小结
4 吊弦运行缺陷问题原因分析
    4.1 武广高铁整体吊弦运行情况
    4.2 吊弦试验分析
        4.2.1 吊弦拉断试验
        4.2.2 吊弦线反复弯曲试验
        4.2.3 疲劳试验
        4.2.4 失效分析
    4.3 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应对吊弦疲劳风险的措施探讨
    5.1 采用新型耐疲劳吊弦
        5.1.1 改善吊弦材料
        5.1.2 优化压接方式
    5.2 充分利用新设备
        5.2.1 接触网 4C装置
        5.2.2 接触网 2C装置
    5.3 强化安全风险防控
    5.4 加强关键重点处所检修
    5.5 创新安装工具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动态特性及断裂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弓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电致塑性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接触网吊弦动态特性
    2.1 弓网耦合动力学数学模型
        2.1.1 变刚度接触网模型
        2.1.2 三自由度受电弓模型
        2.1.3 弓网耦合动力学方程
    2.2 弓网系统瞬态动力学仿真
        2.2.1 接触网几何模型建立
        2.2.2 边界条件及参数设置
    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2.3.1 吊弦振动形变分析
        2.3.2 吊弦压缩形变分析
        2.3.3 吊弦弯曲疲劳特性分析
        2.3.4 吊弦形变矢量方向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接触网吊弦电气参数分析
    3.1 基于Carson理论的线—地回路阻抗计算
        3.1.1 线—地回路阻抗
        3.1.2 单位长度有效电阻
        3.1.3 等效半径
    3.2 接触网电流分布仿真计算
        3.2.1 接触网电流分布模型的建立
        3.2.2 接触网电流分布仿真结果
    3.3 基于馈线实测电流的接触网电流分布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气因素对吊弦断裂影响的机理研究
    4.1 吊弦服役温度测试
    4.2 吊弦断口形貌观察实验
        4.2.1 断口宏观形貌
        4.2.2 断口微观形貌
    4.3 吊弦金相对比实验
    4.4 吊弦力—电耦合拉伸实验
        4.4.1 电流大小对吊弦抗拉强度影响
        4.4.2 电流大小对吊弦形变量影响
    4.5 吊弦断裂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及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接触网仿真研究
        1.2.2 接触网状态监测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接触网状态影响因素及相关检测结果分析
    2.1 接触网结构概述
        2.1.1 接触网基本组成结构
        2.1.2 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
    2.2 接触网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2.2.1 温度影响
        2.2.2 覆冰影响
        2.2.3 风力影响
        2.2.4 弓网接触
        2.2.5 自由振动
    2.3 接触网状态检测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风力对接触网补偿装置补偿位移的影响
    3.1 接触网有限元模型
        3.1.1 有限元建模理论
        3.1.2 接触网模型和基本参数
        3.1.3 接触网模型边界条件
    3.2 接触网补偿装置风致振动分析
        3.2.1 风的基本特征
        3.2.2 基于线形滤波法的风场模拟
        3.2.3 接触网补偿装置风振响应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下位机研发
    4.1 下位机主要功能与硬件架构
    4.2 下位机主程序设计
    4.3 数据采集与存储显示模块设计
        4.3.1 微控制器选型及电路主接线
        4.3.2 距离传感器选型及误差校正
        4.3.3 温度传感器选型
        4.3.4 滤波电路设计
        4.3.5 液晶显示模块
        4.3.6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4.4 下位机无线通信方案设计
        4.4.1 通信模块选型
        4.4.2 工作模式选择与参数设置
        4.4.3 短信报警功能设计
    4.5 节电方案设计
    4.6 电源模块设计
        4.6.1 蓄电池与太阳能板选型
        4.6.2 下位机电压适配方案
    4.7 监测系统安装测试
    4.8 本章小结
5 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上位机研发
    5.1 上位机软件主要功能和结构
    5.2 上位机无线通信方案设计
        5.2.1 组网方式和网络接入方式选择
        5.2.2 网络地址转换设计
        5.2.3 通信的实现
    5.3 上位机主要功能设计
        5.3.1 指令控制功能
        5.3.2 基础参数设置功能
        5.3.3 数据查询与显示功能
        5.3.4 状态判定与预测功能
    5.4 本章小结
6 数据处理与分析
    6.1 数据预处理方法
    6.2 数据存储与数据库管理功能设计
    6.3 固定点算法
        6.3.1 数学模型
        6.3.2 信号特性检验
        6.3.3 基于虚拟观测的固定点算法
        6.3.4 基于FFT-MDP方法消除固定点算法不确定性
        6.3.5 算法仿真
    6.4 接触网状态研究分析
        6.4.1 悬挂装置断线
        6.4.2 振动状态判定
        6.4.3 状态预测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ANSYS的接触网故障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ANSYS软件简介
第2章 接触网系统及其常见故障形式
    2.1 刚性接触网及其故障形式
        2.1.1 刚性接触网系统
        2.1.2 刚性接触网常见故障分析
    2.2 柔性接触网及其故障形式
        2.2.1 柔性接触网系统
        2.2.2 柔性接触网常见故障分析
    2.3 本章小节
第3章 刚性接触网故障状态分析
    3.1 刚性接触网系统建模
        3.1.1 刚性接触网简化模型
        3.1.2 受电弓模型
        3.1.3 弓网耦合模型
    3.2 汇流排接头故障分析
        3.2.1 汇流排接头等效模型
        3.2.2 汇流排接头处注入故障仿真分析
    3.3 锚段关节处故障分析
        3.3.1 锚段关节处等效模型
        3.3.2 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安装偏差分析
    3.4 刚性悬挂结构刚度异常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柔性接触网故障分析
    4.1 柔性接触网建模
    4.2 柔性接触网吊弦故障分析
        4.2.1 吊弦故障模型
        4.2.2 吊弦断裂分析
        4.2.3 吊弦脱落分析
    4.3 承力索座松脱故障分析
        4.3.1 承力索底座松脱故障模型
        4.3.2 承力索底座松脱故障
    4.4 柔性接触网参数故障分析
        4.4.1 接触线张力失效分析
        4.4.2 承力索张力失效分析
    4.5 刚柔过渡段安装偏差分析
        4.5.1 刚柔过渡段等效模型
        4.5.2 刚柔过渡段正常工况
        4.5.3 刚柔过渡段安装偏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弹性定位线夹对改善弓网受流质量的研究
    5.1 弹性定位线夹对弓网受流质量的改善
    5.2 弹性定位线夹对跨距布置的影响
    5.3 弹性定位线夹对关键部位故障状态的改善
        5.3.1 锚段关节处受流质量的改善
        5.3.2 刚柔过渡段受流质量的改善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接触网静态找形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接触网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1.2.3 吊弦动力学仿真分析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思路与内容
    1.4 课题来源
第2章 吊弦动态抬升量的采集与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设备
        2.2.3 实验流程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 吊弦在不同安装位置的动态抬升量
        2.3.2 吊弦在不同速度列车经过时的动态抬升量
        2.3.3 吊弦在不同接触网参数下的动态抬升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吊弦动态力的数值模拟方法
    3.1 引言
    3.2 吊弦与弓网系统的数值模型
        3.2.1 接触网的有限元模型
        3.2.2 受电弓的有限元模型
        3.2.3 整体吊弦的有限元模型
    3.3 吊弦动态力仿真的实现
    3.4 仿真方法的验证
    3.5 基于VisualBasic与 APDL的吊弦动态力仿真程序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际工况下吊弦的动态力分析
    4.1 引言
    4.2 吊弦静态力
    4.3 吊弦动态力
        4.3.1 同一跨内不同吊弦的动态力
        4.3.2 同一吊弦不同位置的动态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弓网参数对吊弦动态力的影响分析
    5.1 引言
    5.2 接触网参数对吊弦动态力的影响
        5.2.1 接触线张力对吊弦动态力的影响
        5.2.2 承力索张力对吊弦动态力的影响
    5.3 受电弓抬升力对吊弦动态力的影响
    5.4 异常工况下整体吊弦的动态力
        5.4.1 相邻吊弦断裂对吊弦动态力的影响
        5.4.2 倾斜悬挂对吊弦动态力的影响
        5.4.3 吊弦安装过紧对吊弦动态力的影响
    5.5 正交实验设计及吊弦动态特性的优化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8)200km/h交流刚性接触网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弓网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2.1 刚性接触网简化模型
        2.2.1 悬挂结构
        2.2.2 接触线和汇流排
        2.2.3 刚性接触网简化模型
    2.2 刚性接触网运动微分方程
    2.3 受电弓模型创建
        2.3.1 受电弓的结构组成
        2.3.2 受电弓动力学模型
    2.4 弓网耦合运动微分方程
    2.5 弓网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2.5.1 有限元法简介
        2.5.2 仿真模型建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弓网动力学仿真模型验证
    3.1 弓网相互作用评价指标
    3.2 参考模型下的弓网仿真验证
        3.2.1 弓网仿真模型确认流程
        3.2.2 参考模型下的仿真验证
    3.3 基于线路试验的弓网仿真验证
        3.3.1 弓网动力性能试验
        3.3.2 实测数据下的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200km/h刚性接触网方案研究
    4.1 弓网系统原型创建
        4.1.1 对受电弓和刚性接触网的要求
        4.1.2 全速度等级分析
        4.1.3 跨距分析
    4.2 锚段关节结构分析
    4.3 定位点刚度分析
        4.3.1 全部定位点刚度变化
        4.3.2 部分定位点刚度变化
    4.4 定位点几何误差分析
        4.4.1 定位点几何误差实测
        4.4.2 方案一定位点几何误差分析
        4.4.3 方案二定位点几何误差分析
    4.5 拉出值布置分析
        4.5.1 断口式锚段关节
        4.5.2 贯通式锚段关节
    4.6 200 km/h刚性接触网系统方案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及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方式
        1.2.2 接触网悬挂状态缺陷智能识别方式
        1.2.3 接触网悬挂状态成像时空同步定位方式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
    2.1 引言
    2.2 4C组成与功能
        2.2.1 组成
        2.2.2 功能
    2.3 主要技术要求
        2.3.1 成像技术指标
        2.3.2 数据分析要求
        2.3.3 数据输出格式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4C状态检测及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功能优化分析
    3.1 引言
    3.2 4C软硬件构成
    3.3 4C状态检测及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功能优化分析
        3.3.1 时空同步定位软件优化分析
        3.3.2 一杆一档数据存储软件优化分析
        3.3.3 高清成像智能分析软件优化分析
        3.3.4 综合分析软件优化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4C状态检测及智能分析系统软件优化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时空同步定位软件优化设计
        4.2.1 功能模块设计
        4.2.2 数据处理流程
        4.2.3 主要方法实现
    4.3 一杆一档数据存储软件优化设计
        4.3.1 数据结构设计
        4.3.2 数据处理流程
        4.3.3 主要方法实现
    4.4 高清成像智能分析软件优化设计
        4.4.1 智能分析算法处理流程
        4.4.2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分析算法设计与实现
    4.5 综合分析软件优化设计
        4.5.1 功能模块优化设计
        4.5.2 界面设计与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运行应用情况
    5.1 系统部署
    5.2 系统应用效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技术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二章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电气参数计算
    2.1 朔黄铁路概况
        2.1.1 朔黄铁路基本资料
        2.1.2 主要技术标准
        2.1.3 机务设备情况
    2.2 牵引供电电气参数计算
        2.2.1 供电量计算
        2.2.2 变电所变压器容量计算
        2.2.3 牵引网末端电压水平
    2.3 接触网参数计算
        2.3.1 接触网简介
        2.3.2 接触网负载计算
        2.3.3 接触网载流能力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技术方案
    3.1 既有牵引供电系统设备状况介绍
        3.1.1 既有牵引供电系统设备改造情况
        3.1.2 既有牵引变电所
        3.1.3 分区所、开闭所
        3.1.4 接触网运行现状
    3.2 牵引变压器增容改造
        3.2.1 牵引变压器类型
        3.2.2 牵引变压器安装容量确定条件
        3.2.3 牵引变压器计算容量、校核容量
        3.2.4 牵引变压器安装容量
        3.2.5 自耦变压器安装容量
    3.3 牵引网导线更换方案
        3.3.1 牵引网导线现状
        3.3.2 牵引网导线更换方案
    3.4 接触网改造方案
        3.4.1 沿线主要工点
        3.4.2 接触网改造主要工程内容
        3.4.3 接触网悬挂类型
        3.4.4 线材选择
        3.4.5 主要技术数据
        3.4.6 接触网承导线施工方案
    3.5 朔黄铁路扩容项目接触网施工安装图
    3.6 朔黄铁路扩容项目接触网施工工艺
        3.6.1 零件
        3.6.2 拉线安装
        3.6.3 定位器及定位装置
        3.6.4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3.6.5 吊弦安装
        3.6.6 接触悬挂
        3.6.7 补偿装置安装
        3.6.8 电连接
        3.6.9 分相绝缘器
        3.6.10 分段绝缘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仿真分析
    4.1 朔黄铁路复线AT供电方式电气图
    4.2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仿真模型
    4.3 空载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4.4 HXD1 电气参数仿真电路图
    4.5 有载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4.6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方案效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造方案中采用的新技术
    5.1 新型紧固件的应用
    5.2 变电所智能巡检系统的应用
        5.2.1 变电所巡检机器人的整体结构
        5.2.2 变电所巡检机器人的功能实现
        5.2.3 变电所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前景
    5.3 牵引供电6C系统的应用
        5.3.1 C系统简介
        5.3.2 6C系统的重要意义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基于DGPS的接触线弛度的测量方法及数据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D]. 喻旭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D]. 丁宇鸣.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高铁接触网整体吊弦运行特性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D]. 陈登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动态特性及断裂机理研究[D]. 李响.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5]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及数据分析[D]. 周佳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ANSYS的接触网故障仿真研究[D]. 翁明阳.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7]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D]. 董贯阔.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8]200km/h交流刚性接触网方案研究[D]. 代洪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9]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及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应用研究[D]. 彭刚.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10]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技术方案设计[D]. 卫永刚.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基于DGPS的接触线松弛测量方法及数据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