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例麻疹新发病例临床分析

97例麻疹新发病例临床分析

一、新发麻疹97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硕,张云辉,王永怡,李军,赵雅琳,闫晶晶,孙志杰,揣征然,姬军生[1](2020)在《2019年国内外传染病领域重要事件回顾》文中提出2019年全球传染病疫情仍不容乐观,刚果(金)埃博拉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南美洲、东南亚登革热病例数又创新高;欧美、非洲多国麻疹病例数继续攀升;脊髓灰质炎死灰复燃给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计划带来阴影;2019年末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再次引发全球关注。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是人类永恒的挑战,人类须时刻做好准备。本文对2019年国内外传染病领域重要事件进行回顾。

陈马可(Mark Chern)[2](2019)在《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中医证治特点,提出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思路及方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的参考。方法:收集整理近代与激素依赖性湿疮有关的研究文献,总结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临床表现及血热证的辨证论治,结合个人临床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有效案例,提出该病的治疗策略及紫草地黄汤的应用方法。结果:激素依赖性湿疮为湿疮演变而成的病理情况。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产生取决于湿疮患者长期、反复性的激素使用,且必须有湿疮患者停用激素使用方出现戒断后的“反跳现象”,此为激素依赖性湿疮,即使度过急性期后亦可持续停留于皮炎发作状态。此病在临床表现上有广泛的特征,患者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皮炎症状,因此给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激素依赖性湿疮的病因基于激素的使用,西医多使用激素治疗皮炎,对此治疗效果不佳。本文通过疾病辨证论治,展现了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优势,应用中药帮助消退皮炎,不仅能缓解停用激素后的急性皮炎发作,亦可终止疾病的周期性复发,使疾病得以痊愈。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宜用凉血之法,在紫草地黄汤(紫草、生地、丹皮、赤芍)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可在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长期或过量外用激素软膏而停止使用是导致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主要因素。激素软膏导致邪气阻滞于肌肤,浸淫血脉,日久化热化毒,伏于血分。虽然激素软膏能明显改善皮疹症状,一旦停止使用则热毒释放于局部,散发至周围,甚至全身。血热证表现为皮色鲜红或暗红,散于局部或弥漫全身,皮下有灼热感,体内热盛兼有明显恶寒,皮肤瘙痒剧烈,夜间不能入眠,舌面多光滑,舌色偏紫,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而沉等症状。经51病例观察,其中40例表现为血热证,以紫草地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表明在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面,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李亚锋[3](2019)在《针刺脱敏对穴方结合过敏煎加味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针刺脱敏对穴方结合过敏煎加味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内服过敏煎加味治疗,观察组1采用针刺脱敏对穴方治疗,观察组2采用针刺脱敏对穴方结合过敏煎加味治疗。各组中针刺治疗均为每日1次,周6次,中药治疗均为每日2次。两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用瘙痒症状积分、皮损症状积分、血清IgE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治疗后瘙痒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观察组2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均显着下降(均P<0.05)。观察组2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治疗后血清IgE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2比对照组、观察组1比对照组、观察组2比观察组1均显着下降(均P<0.05)。(4)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组2有效率为86.67%,优于观察组1(73.33%)和对照组(57.14%),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脱敏对穴方结合过敏煎加味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可使瘙痒症状、皮损症状、血清IgE水平明显改善,其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脱敏对穴方、内服过敏煎加味。

董明亮[4](2019)在《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情况、心脏彩超和治疗、临床结局等因素,以期提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2009.01-2018.08)我院收治的、符合改良Duke确诊标准,且年龄大于14周岁的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特征、心脏基础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病原学检查、抗生素应用、外科手术及转归等,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9.49±17.118岁,男女比例为2.97:1,男性为主。在高危因素中,78.3%患者至少合并有一种基础心脏病,其中非风湿性心脏病比例最高(39.1%),先天性心脏病次之(18.3%),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下降(12.2%);无基础心脏病比例增加(21.7%),心脏内人工材料置入占比亦有所上涨(10.4%),成为IE的高危因素之一。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99.1%)。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发现率为100%,以左心系统赘生物为主(85.2%),最常受累的瓣膜为二尖瓣(Mitral valve,MV)(46.1%)。血培养阳性率为65.2%(73/112),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链球菌(50.7%,37/73),其次为葡萄球菌(19.2%,14/73)。链球菌对青霉素依旧高度敏感(敏感率为90.5%)。万古霉素是应用最多的抗菌素(43.5%)。65.2%的患者至少伴有1项并发症。40.0%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院内死亡率为3.5%。结论:IE发病年龄呈增长趋势,基础心脏病分布变化显着。IE临床表现多样化,但缺乏特异性表现;其赘生物主要发生于左心系统,二尖瓣最易受累,与其所受的血流压力高相关。病原菌谱改变不明显,仍以链球菌感染为主。抗生素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是IE的主要治疗手段。IE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总体预后尚可。提高对IE的认识是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纪炀[5](2019)在《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出境就业、开展跨国合作与交流和国际旅行的人员数量快速上升。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监测数据显示2014-2016三年间有近2.3万例传染病患者在入境时被发现,2016年在口岸监测到的入境人群发病数和发病率均超过2014年的5倍以上,我国近年报告的疟疾、登革热病例也出现以输入病例为主的特征,并在一些区域出现由输入病例导致本土暴发疫情发生的状况,提示进一步加强输入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日趋频繁的跨境人口移动使我国面临新突发传染病输入的风险加大,2016年暴发于安哥拉的黄热病通过外出务工人员回国输入到北京市、上海市和福建省等地;暴发于尼日尔共和国的裂谷热于2016年由安哥拉输入北京市;2015年1例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由韩国入境到广州,提示传染病的跨区域传播与流行不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需要面临的重要的生物安全问题。当前,适时掌握与我国利益攸关国家(或地区)的传染病威胁和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情况,尤其是新突发传染病的流行动态,明确这些区域各种传染病的感染风险,模拟与评估海外不同区域出现传染病暴发疫情情景下输入我国不同地区的概率,并采取针对性的监测与防控措施,已成为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收集与整合全球重要传染病的分布与暴发疫情数据库、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数据库等多源传染病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方便灵活、操作简单的流行病学侦察与传播风险评估系统平台,用户通过设置时间、地理范围快速侦察海外特定区域传染病的分布、暴发疫情动态及其传染病通过入境人群的输入特征,模拟评估重要传染病输入我国各地区的风险,为海外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侦察、感染与输入风险评估及针对性监测与防控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Supermap IObject 8C软件开发平台,以Visual Studio 2012作为开发工具,研制开发了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与信息可视化、海外传染病输入风险模拟评估两个方面,系统逻辑构架主要由数据源层、流行病学侦察功能层和模拟评估分析层三部分组成:数据源层由全球重要传染病数据库和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数据两个数据库以及国际航班与客流量、人口特征和人口构成、基础地理环境等多源信息构成,并使用SQL语言构建Access数据库纳入应用系统。流行病学侦察功能层涵盖海外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和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两方面内容。其中,海外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主要包括两种侦察方式:第一,根据定制的区域和时间段检索该区域发生的主要传染病的病种及其严重程度、暴发情况、自然疫源地分布状况等信息;第二,根据单病种检索其主要流行区域及其严重程度、自然疫源地分布区等。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侦察主要通过设置时间段、国外单个或多个国家,侦察由该区域入境的人群分布、目的地、入境方式、入境季节分布特征及其在口岸被发现的传染病疾病谱等信息。同样,也可定制国内区域,显示该区域入境人群中输入传染病的疾病谱,输入病例来源地、入境方式、人群分布、季节分布特征等信息。模拟评估分析层基于传染病输入概率风险评估模型和航班的跨区域人口移动数据,模拟评估海外不同区域、时间段发生不同规模的某种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情景下由国际航班输入国内不同地域的风险概率,模型输入为该区域的暴发疫情患者数量、发病区域人口数、发病区域同时段来华国际航班的客流量,模拟评估中国大陆各入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输入风险指数,根据风险指数划分为6个风险等级,绘制中国各地区疾病输入风险预测图。研究结果本研究建立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本系统集传染病的信息管理、流行病学侦察与可视化、疾病输入概率风险评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流行病学专业知识查询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系统集成220个国家(或地区)2000-2017年5大类60种危害严重或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传染病信息、2014-2016年5大类42种中国大陆入境人群的传染病主动监测信息,以及人口特征和人口构成、国际航班及客流量等多源信息,集成时空分析、概率风险评估等模型与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构建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与信息可视化、海外传染病输入风险模拟评估两个主要功能模块和三个子模块,分别是:(1)“全球流行病学侦察”子模块,在国家级尺度上对各国重要传染病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流行病学侦察;(2)“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子模块,在省级尺度上对我国各地区入境人群传染病患者三间分布、来源地及入境后目的地分布进行流行病学侦察;(3)“输入风险模拟评估”子模块,对境外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情景下的输入风险进行模拟评估。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侦察、自然疫源地分布的流行病学侦察、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传染病输入风险的模拟评估、文件管理和数据维护五个方面。其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侦察功能可以侦察在选定的海外某区域和时间段内主要传染病的病种及严重程度、暴发疫情数量及规模等的综合分布信息,通过柱状图和点图直观展示指定区域内单病种的总病例数、总发病率等信息并能导出数据进一步制图与分析;自然疫源地分布的流行病学侦察功能提供单病种自然疫源地分布、主要流行区域及严重程度等信息,全面展示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时空分布信息;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功能通过指定时间、入境来源地等信息,展示由该区域入境人群在口岸被监测到五大类传染病的疾病谱,并显示各病种人群的分布特征,从而评估海外不同地域输入传染病的风险;传染病输入风险的模拟评估功能,基于航空入境人口数及入境地区,针对海外出现暴发疫情时计算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输入风险指数,评估其输入传播的风险;文件管理和数据维护功能主要运用Access数据库对数据和代码的编辑,实现系统的维护与升级。研究结论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多种来源的疾病数据库,对海外重要传染病的分布与暴发疫情信息、自然疫源地的分布信息、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主动监测信息进行系统整合,评估全球各区域主要传染病的种类及其潜在威胁,模拟评估全球不同区域出现传染病暴发疫情后经航空途径输入我国各区域的风险,展示各省份入境人群的传染病输入特征及分布区域。本系统操作简便、使用灵活,既能为出境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旅行的人员提供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传染病感染风险的评估,也为国外入境人群可能输入的传染病病种及其风险的评估奠定基础,为开展针对性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境外传染病的输入传播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应对能力。

曾晓燕[6](2018)在《小儿麻疹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安徽省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小儿麻疹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两年期间本院96例麻疹合并肝功能异常小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资料均符合麻疹临床诊断标准,且麻疹抗体检测均阳性。将96例患儿人为分为2个亚组:1、未接种麻疹疫苗自然感染组83例,2、接种疫苗后感染组13例:13例麻疹感染发生在疫苗接种后2周内。比较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转归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儿童麻疹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约为21.57%。96例麻疹病例中,实验室检查发现40例(41.67%)ALT升高,93例(96.88%)AST升高,16例(16.67%)GGT升高,6例(6.25%)T BIL升高。肝损害1周内恢复者79例,2周恢复者9例,4周恢复者8例。自然感染麻疹患儿ALT44.30[30.60,76.00]、AST 75.00[65.00,91.00]、GGT 19.00[13.00,33.90]、TBIL5.30[4.20,7.30]与接种疫苗后感染麻疹患儿ALT 1036.40[206.85,2508.75]、AST879.00[193.00,1952.00]、GGT 123.00[33.85,221.15]、TBIL 10.30[5.00,40.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Z=-5.231,P<0.001),AST(Z=-4.146,P<0.001),GGT(Z=-3.398,P<0.001),TBIL(Z=-2.763,P=0.006)];而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麻疹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并不少见,肝功能损害程度不明显,但波动范围较大。其以转氨酶升高为主,较少有黄疸。随麻疹病情的好转而好转,恢复快,没有肝脏的慢性病变。接种疫苗后感染麻疹患儿肝功能损伤往往比较严重。

陈宗文,田秀英,陈红兵[7](2016)在《小儿肺咳颗粒辅助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2例患儿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并加用小儿肺咳颗粒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0.6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英杰[8](2014)在《主要蚊媒及流感病毒甄别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文中指出背景蚊媒病毒是一类通过蚊类传播给恒温脊椎动物的病毒。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几种蚊媒病毒包括:登革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黄热病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基孔贡亚热病毒等。多种蚊媒病毒已被列为生物战剂而进行防控。除了传播病毒外,蚊类携带和传播的疟原虫和淋巴系统丝虫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寄生虫疾病。由于广泛的流行和危害,疟疾和淋巴系统丝虫病被列为全球最优先控制和消除的疾病。蚊媒病原体这种具有从其存在地区突然传播入新地区的能力使得持续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蚊媒病原体是高温、草地、丛林等战区尤其是边境地区重要的传染病病原体,其引起的多种传染病严重影响部队作战能力和人民日常生活。“诊”、“防”、“治”三个关键环节构成了完整的疾病预防控制链,其中“诊”不仅是疾控链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而且也是有效防治的前提。流感病毒分为A、B、C三种型别。目前,临床上有两类广泛使用的抗流感药物,分别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基质蛋白2离子通道拮抗剂。随着抗流感药物的广泛使用,这些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流感病毒耐药性监测对制定恰当的治疗和预防方案、规范抗流感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年中国突然出现的H7N9禽流感给人们带来极大恐慌,截止2014年第2周实验室确证的感染人数达210人,死亡率达22%。很多研究表明在出现流感症状的48h以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比超过48h更加有效。因此,快速和准确的区分H7N9禽流感亚型病毒和其它常见的流感病毒对于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旨在研发三种基因芯片试剂盒用于检测主要的蚊媒病毒和寄生虫、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奥司他韦和金刚烷胺耐药、新发H7N9禽流感及常见的A型和B型流感。为主要的蚊媒病原体、流感病毒的耐药和分型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军队在热带、丛林战区应对此类生物战剂和高发疾病的应急检测能力。方法以实验室基因芯片试剂盒开发平台为技术手段,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三部分:1.引物探针筛选。通过文献调研确定靶病原体和靶基因,设计和文献检索用于芯片的引物和探针。收集标准病毒株样本建立质粒参考品,无样本的病原体人工合成制备靶基因质粒。制备灵敏度参考品和特异性参考品,完成引物和探针初步筛选。2.实验条件的优化。重点优化多重RT-PCR和多重PCR扩增体系及芯片检测方法。3.试剂盒性能评价。以阳性参考品、阴性参考品评价试剂盒的特异性。以灵敏度参考品评价试剂盒的灵敏度或采用与其他检测方法比较的方法评价试剂盒灵敏度。检测实际临床样本或病毒样本评价试剂盒的使用效果。结果1.主要蚊媒病毒和寄生虫甄别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首先,根据文献调研确定了检测的12种常见蚊媒病毒(登革热病毒1-4型、日本脑炎病毒、黄热病病毒、圣路易士脑炎病毒、西尼罗河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基孔肯亚病毒)和7种常见蚊媒寄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帝汶丝虫)。构建完成了12种病毒和7种寄生虫的质粒参考品。以病毒质粒参考品为模板,制备了10种病毒的体外转录RNA作为灵敏度参考品。构建了MS2噬菌体蛋白包裹的病毒样颗粒作为病毒芯片的RNA阳性参考品。其次,对芯片的引物探针进行了筛选。筛选出19条引物和21条芯片探针用于扩增和检测蚊媒病毒和寄生虫。然后,对芯片的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将蚊媒病毒芯片分为两组多重RT-PCR扩增体系,寄生虫为一组多重PCR扩增体系,优化了引物配比以保证各个靶基因都能够良好的扩增。建立并优化了芯片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最后,对芯片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特异性评价结果表明芯片可以良好区分上述12种病毒和6种寄生虫(马来丝虫和帝汶丝虫之间无法分型)。灵敏度评价结果表明,病毒芯片的检测限为102-103copies/反应;寄生虫芯片的检测限为101-103copies/反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JEV病毒样本检测结果表明,JEV病毒样本的检测限为100.8-101.8PFU/ml。2.主要甲型流感病毒耐药分析可视化基因芯片的研制: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甲型H1N1、季节性H1N1、H3N2三种常见流感亚型奥司他韦耐药相关的NA基因H275Y(N1型流感)和E119V(N2型流感)突变,金刚烷胺耐药相关的M2基因V27A和S31N突变的高通量方法。首先,构建了野生型和耐药型质粒,以质粒为模板制备了野生型和耐药型体外转录RNA。其次,筛选出检测金刚烷胺耐药的2对引物和23条芯片探针,与文献中检测奥司他韦耐药的引物和探针组合成完整的芯片体系。第三,优化了两组多重RT-PCR体系和量子点催化银沉积的可视化检测方法。第四,对芯片的性能进行了评价。阳性病毒样本和阴性病毒参考品检测验证了芯片流感分型特异性,野生和耐药的体外转录RNA验证了芯片耐药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评价结果表明芯片的灵敏度与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灵敏度相当。对PH1N1野生和耐药混合模板检测结果表明,当低拷贝模板达到1%-5%时芯片即可检出。最后,检测了307例临床咽拭子样本。其中的全部281例阳性样本均携带金刚烷胺耐药突变(S31N),全部5例季节性H1N1同时携带奥司他韦耐药突变(H275Y),H3N2和甲型H1N1未发现奥司他韦耐药突变。芯片与测序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8.8%。3.新发H7N9禽流感病毒甄别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用于分型检测H7N9禽流感、H5N1禽流感、甲型H1N1、季节性H1N1、季节性H3N2五种A型流感,并能够通用的检测A型和B型流感。首先,设计并筛选了H7N9禽流感HA和NA基因2对引物和3条探针以及1组人RNase P内标引物探针。其次,将筛选出的H7N9引物探针与文献中其他亚型引物探针进行组合。优化了三组多重RT-PCR体系,建立并优化了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第三,40例流感病毒培养样本检测结果证明了芯片对于上述流感亚型分型性能良好,灵敏度评价结果表明,芯片的灵敏度与流感荧光定量RT-PCR试剂的灵敏度相当或低10倍。最后,应用芯片检测了66例临床样本验证了芯片的实用性。结论研发了三种分别用于检测常见的蚊媒病毒和寄生虫、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奥司他韦和金刚烷胺耐药、新发H7N9禽流感及常见的A型和B型流感基因芯片试剂盒。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结果表明三种基因芯片试剂盒均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为常见的的蚊媒病毒和寄生虫、常见的流感病毒耐药检测和分型检测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提高了军队在热带、丛林站区应对此类生物战剂和高发疾病的应急检测能力。

王乐[9](2011)在《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瘟疫临床诊疗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瘟疫治疗主要以西医治疗方法为主,西医治疗手段的干预导致瘟疫的病因病机、演变规律与传统瘟疫相比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新发瘟疫的不断涌现以及病毒变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当代瘟疫流行过程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取得良好疗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研究在整理sARs、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麻疹等临床文献的基础上,对694篇瘟疫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建立瘟疫临床文献数据库。以瘟疫诊疗规律为切入点,运用频数统计、Logistic回归法、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的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瘟疫临床文献进行系统研究。探讨瘟疫的发病原因、症状特点,挖掘瘟疫病位病性及治疗特点。研究证实:1.疫毒之邪与六淫邪气是瘟疫发病的主要原因。2.当代瘟疫辨证方法已由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向多种辨证方法综合应用转变。3.当代瘟疫的病性主要体现在热、毒、湿、风、阴虚、气虚、痰、瘀血、气滞、积滞、气逆等方面,病位多与外邪侵袭部位相关,若侵袭呼吸系统,多与肺相关;侵袭消化系统,多与脾胃相关;侵袭泌尿系统多与肾相关。4.瘟疫的核心病性为热、毒、湿、虚、瘀血,这几个因素在瘟疫病性中占有重要地位。5.瘟疫以毒邪外袭为主,解毒法是治疗瘟疫的主要治法。初期外邪侵袭人体,导致人体气机失调,毒邪蕴结,可以采取透邪解毒法治疗;中期温热病邪入血,导致血瘀不行,可采用祛邪解毒活血法治疗;后期温热伤阴,气阴两虚,可以采用扶正祛邪解毒活血法治疗。6.在突发瘟疫早期,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可有效控制瘟疫的爆发和流行,是我国疫病防控手段的重要组成,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瘟疫的作用具有战略意义。

陈昊阳[10](2007)在《我国重大传染病态势及对国家人口安全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根据对近年来我国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种排位等数据及其在国际流行的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勾勒出当前我国重大传染病成因及发展的整体态势;其次通过梳理安全、人口安全及国家安全等问题的源起,探究了重大传染病态势与安全问题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根源;从安全的角度对重大传染病态势进行审视,展示了重大传染病与国家人口安全的紧密切合点:这种互动关系不仅表现在重大传染病对人口健康直接危害及对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还表现在人口因素及社会因素对传染病态势的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至针对某一人种的特异性致病物质可能产生的生物攻击假想;最后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问题,强调必须开展在包括重大传染病防治在内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国家人口安全提供保障。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对于重大传染病态势与国家人口安全问题更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大量的实证材料来分析重大传染病态势与国家安全的内在联系、互动的内容、方式和影响;同时采用比较的方法,既阐明重大传染病态势与国家人口安全互动的一般规律,又展示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特殊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实践中正确认识重大传染病对我国国家人口安全的影响,是安全理论与疾病问题相结合的一种理论尝试。国际上新的安全理论的发展趋于“二元结构”,即“国家”和“人”成为两个平行的安全主体,国家只是安全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人类安全比国家安全更重要,这是本文采取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人口的健康及社会的发展与对传染病的控制程度息息相关,提高全社会对传染病的认识是控制传染病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本论文最终目的所要达到的。

二、新发麻疹97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发麻疹9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9年国内外传染病领域重要事件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刚果(金)埃博拉疫情继续
2 全球登革热疫情再创纪录
3 全球麻疹疫情严峻
4 脊髓灰质炎死灰复燃
5 布隆迪暴发大规模疟疾疫情
6 尼日利亚拉沙热疫情严重
7 中国非洲猪瘟防控成效显着
8 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2-54]
9 WHO发布《2019年世界疟疾报告》[55]
1 0 WHO发布《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56]
1 1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19年全球AIDS报告[57]
1 2 中国AIDS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

(2)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湿疮的基本概念
    1.1 病因病机
    1.2 临床表现
    1.3 西医的治疗对策
    1.4 中医的治疗对策
    1.6 总结
2. 激素依赖性湿疮的基本概念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标准
    2.4 治疗方法
    2.5 存在问题
3. 中医对激素依赖性湿疮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证候类型
    3.3 治病对策
    3.4 常用方药
4.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治探析
    4.1 病机特征
    4.2 辨证要点
    4.3 局部辨证
    4.4 全身辨证
    4.5 治法撷要
    4.6 紫草地黄汤方解
    4.7 紫草地黄汤临床化裁
    4.8 临床注意
5.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验案举例
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例汇总表
    附录2: 近19年有关激素依赖性湿疮中药治疗的研究
    附录3: 不同皮肤病之血热证治
    参考文献(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针刺脱敏对穴方结合过敏煎加味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超声心动图诊断
    4 病原菌的判别及药敏试验
    5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传染病综合数据库的建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疾病疫情监测数据来源及方法
        2.1.1 全球重要传染病病例数据
        2.1.2 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数据
        2.1.3 文献数据来源及方法
        2.1.3.1 英文文献
        2.1.3.2 中文文献
    3 结果
        3.1 全球重要传染病数据库的建立
        3.2 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数据库的建立
        3.3 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研发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源层
        2.1.1 传染病数据
        2.1.2 全球人口数据
        2.1.3 基础地图数据
        2.2 流行病学侦察功能层
        2.3 分析层
    3 研究结果
        3.1 系统软件开发
        3.2 系统运行环境
        3.2.1 硬件环境
        3.2.2 软件环境
        3.2.3 网络环境
        3.3 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3.3.1 系统主界面
        3.3.2 系统基本操作
        3.3.3 流行病学侦察功能
        3.3.3.1 设置时间和地点
        3.3.3.2 建立各侦察模块
        3.3.4 风险的模拟评估
        3.3.4.1 设置起点和终点
        3.3.4.2 计算风险评定等级
        3.3.5 数据维护功能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应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3.1 海外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
        3.1.1 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侦察
        3.1.2 自然疫源地分布的流行病学侦察
        3.2 中国大陆入境人群输入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侦察
        3.2.1 指定时间、海外区域输入的传染病总体情况
        3.2.2 指定时间、海外区域输入的单病种三间分布情况
        3.2.3 指定时间、国内区域输入的传染病种类、数量相关信息.
        3.3 传染病输入风险的模拟评估
        3.4 疫情报告导出功能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小儿麻疹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简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主要蚊媒及流感病毒甄别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主要蚊媒病毒和寄生虫甄别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章
    主要甲型流感病毒耐药分析可视化基因芯片的研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第三章
    新发
    H7N9
    禽流感病毒甄别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Reference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瘟疫临床诊疗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目的意义
    3 六种疾病研究概况
        3.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3.2 流行性感冒
        3.3 流行性出血热
        3.4 流行性腮腺炎
        3.5 细菌性痢疾
        3.6 麻疹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文献范畴
        1.2 检索方法
        1.3 选择标准
        1.4 筛选标准
    2 信息采集
    3 数据规范和建立数据库
        3.1 数据规范
        3.2 建立数据库
        3.3 统计方法
结果一
    1 SARS
        1.1 文献概况
        1.2 症状分析
        1.3 病性、病位构成及组合规律
        1.4 方药分析
    2 流行性感冒
        2.1 文献概况
        2.2 症状分析
        2.3 病性、病位构成及组合规律
        2.4 方药分析
    3 流行性出血热
        3.1 文献概况
        3.2 症状分析
        3.3 病性、病位构成及组合规律
        3.4 方药分析
    4 流行性腮腺炎
        4.1 文献概况
        4.2 症状分析
        4.3 病性、病位构成及组合规律
        4.4 方药分析
    5 细菌性痢疾
        5.1 文献概况
        5.2 症状分析
        5.3 病性、病位构成及组合规律
        5.4 方药分析
    6 麻疹
        6.1 文献概况
        6.2 症状分析
        6.3 病性、病位构成及组合规律
        6.4 方药分析
结果二
    1 瘟疫
        1.1 文献概况
        1.2 病因频数分析
        1.3 症状分析
        1.4 病性、病位构成及组合规律
        1.5 瘟疫病性的诊断模式
        1.6 中药分析
讨论
    1 六种瘟疫诊疗规律
        1.1 SARS诊疗规律
        1.2 流行性感冒诊疗规律
        1.3 流行性出血热诊疗规律
        1.4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规律
        1.5 细菌性痢疾诊疗规律
        1.6 麻疹诊疗规律
    2 当代瘟疫诊疗特点
    3 瘟疫发病与证治规律
        3.1 发病原因
        3.2 瘟疫的症状
        3.3 瘟疫的病位病性
        3.4 瘟疫的治疗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10)我国重大传染病态势及对国家人口安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第一部分 前言
        1 课题的立意与背景
        1.1 对传染病的认识
        1.1.1 悲壮的历史
        1.1.2 残酷的现实
        1.1.3 堪忧的未来
        1.1.4 严峻的国情
        1.2 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1.2.1 隐蔽性
        1.2.2 特异性
        1.2.3 全球性
        2 研究现状、趋势与意义
        2.1 研究现状
        2.2 研究趋势
        2.3 研究的意义
        2.3.1 现实意义
        2.3.2 理论意义
        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3.2.1 理论研究
        3.2.2 实证研究
        3.2.3 其它方法
        3.3 难点与创新点
        3.3.1 研究的难点
        3.3.2 研究的创新点
        4 概念的界定
        4.1 传染病
        4.2 重大传染病
        4.3 人口安全
        4.4 国家安全
    第二部分 我国重大传染病态势
        1 我国传染病史
        1.1 中国古代关于传染病的记载
        1.2 中国古代对于传染病的防控
        1.2.1 顺应节气时令
        1.2.2 巫师巫术控制
        1.2.3 注意公共卫生
        1.2.4 医官巡诊施药
        1.2.5 及时处理尸体
        1.2.6 设置隔离机构
        1.3 中国古代传染病药物的研发
        1.4 中国古代的传染病防治立法
        1.4.1 主动预防,及时报告
        1.4.2 确立标准,谨慎诊断
        1.4.3 设立机构,强制隔离
        2 我国重大传染病流行的现状与特点
        2.1 我国当前传染病的总体情况
        2.1.1 2004年情况
        2.1.2 2005年情况
        2.1.3 2006年情况
        2.2 我国当前传染病的整体态势
        2.2.1 传染病总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
        2.2.2 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2.2.3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率变化趋势
        2.2.4 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病种排位变化
        2.3 我国当前重大传染病的态势
        2.3.1 艾滋病
        2.3.2 肺结核
        2.3.3 病毒性肝炎
        2.3.4 流感
        2.3.5 血吸虫病
        2.3.6 SARS
        2.3.7 鼠疫
        2.3.8 霍乱
        2.3.9 流行性出血热
        2.3.10 疫苗针对性疾病
        3 重大传染病的国际流行态势
        3.1 HIV/AIDS
        3.1.1 HIV/AIDS全球态势
        3.1.2 HIV/AIDS与高危行为
        3.1.3 中国HIV/AIDS现状和态势
        3.2 病毒性肝炎
        3.2.1 乙型肝炎
        3.2.2 丙型肝炎
        3.3 结核
        3.3.1 全球结核(TB)态势
        3.3.2 DOTS
        3.3.3 经费
        3.4 疟疾
        3.4.1 全球态势
        3.4.2 疟疾防控策略
        3.4.3 费用
        3.4.4 展望
        小结
    第三部分 从安全视角审视重大传染病态势
        1 安全的概念
        1.1 辞典中安全的定义
        1.2 学者对安全的定义
        2 传统国家安全观
        2.1 安全重心的转移
        2.2 国家安全的概念
        2.3 传统国家安全观
        3 非传统安全观
        3.1 非传统安全观的出现
        3.2 非传统安全观的定义
        3.3 对传统安全观的拓展
        3.4 相关的非传统安全观
        4 人口安全
        4.1 概念的提出
        4.1.1 “人口安全”与“人口问题”
        4.1.2 我国人口安全思想的形成
        4.1.3 人口安全概念
        4.2 内涵与外延
        4.2.1 人口安全的内涵
        4.2.2 人口安全的外延
        4.3 内外影响因素
        4.3.1 内部影响因素
        4.3.2 外部影响因素
        4.4 特点与首要性
        4.4.1 人口安全的特点
        4.4.2 人口安全的首要性
        5 从安全角度审视重大传染病态势
        5.1 后果的严重性
        5.2 打击的多样性
        5.3 范围的广泛性
        5.4 形成的复杂性
        6 当前对我国人口安全威胁最大的传染病
        6.1 结核病
        6.2 流感与禽流感
        6.3 艾滋病
        6.4 病毒性肝炎
        6.5 血吸虫病
        小结
    第四部分 重大传染病态势与人口安全的互动
        1 重大传染病对人口健康的直接危害
        1.1 全球情况
        1.2 我国情况
        1.2.1 显性方面
        1.2.2 隐性方面
        1.2.3 诱变基因
        2 重大传染病对人类发展的严重制约
        2.1 导致贫穷落后
        2.2 引发经济凋敝
        2.2.1 对经济的直接打击
        2.2.2 对经济的间接打击
        2.3 影响社会稳定
        2.4 造成移民恐慌
        3 人口因素对重大传染病态势的影响
        3.1 人口激增与流动
        3.1.1 人口的增长
        3.1.2 人口的流动
        3.2 生态改变与恶化
        3.2.1 气候变化
        3.2.2 环境恶化
        4 社会因素导致重大传染病快速传播
        4.1 全球化的生产方式
        4.2 不合理的社会行为
        4.3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4.3.1 加速生物进化过程
        4.3.2 长期滥用后果严重
        4.3.3 更新换代负担巨大
        5 生物攻击——传染病在人口安全问题上的极端表现
        5.1 特异性致病物质所产生的生物攻击
        5.1.1 相关概念
        5.1.2 战剂分类
        5.1.3 基因武器
        5.2 生物攻击—非传统安全的非传统特点
        5.2.1 生物攻击的现实性
        5.2.2 生物攻击的跨国性
        5.2.3 生物攻击的不确定性
        5.2.4 生物攻击的难防控性
        5.3 生物攻击对人口安全提出的新考验
        小结
    第五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
        1 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现状及对策
        1.1 提高全民认识,防重于治
        1.2 增强快反能力,注重培训
        1.3 改善医疗体系,逐步调整
        1.4 严格药品管理,应对耐药
        1.5 强化病源监测,摸索规律
        1.6 合理调整布局,整体防控
        1.7 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水平
        1.8 推广疫苗应用,强制免疫
        1.9 出台政策引导,整合力量
        1.10 开展国际合作,共同防治
        2 传染病防控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
        3 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中的难点
        4 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国际合作防控
        4.1 联合国相关组织行动
        4.2 其他国际组织的措施
        4.3 国际及区域间的合作
        4.4 展望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四、新发麻疹97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国内外传染病领域重要事件回顾[J]. 李硕,张云辉,王永怡,李军,赵雅琳,闫晶晶,孙志杰,揣征然,姬军生. 传染病信息, 2020(01)
  • [2]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D]. 陈马可(Mark Cher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3]针刺脱敏对穴方结合过敏煎加味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临床观察[D]. 李亚锋.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4]1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回顾性分析[D]. 董明亮.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5]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D]. 纪炀.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6]小儿麻疹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D]. 曾晓燕. 安徽医科大学, 2018(12)
  • [7]小儿肺咳颗粒辅助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陈宗文,田秀英,陈红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11)
  • [8]主要蚊媒及流感病毒甄别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D]. 张英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01)
  • [9]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瘟疫临床诊疗实践研究[D]. 王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12)
  • [10]我国重大传染病态势及对国家人口安全影响的研究[D]. 陈昊阳.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97例麻疹新发病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