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综合治疗与评价

老年糖尿病综合治疗与评价

一、老年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及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指出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2](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提出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 其中约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7 813万, 95%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控制欠佳所致并发症是老年人健康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防治已是健康中国(2019—2030年)的重点行动之一。延续"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主旨, 制订"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汇总国内外老年糖尿病相关指南和研究信息, 旨在进一步优化老年糖尿病防治理念, 促进规范化预防、诊疗临床措施的实施, 不断提高老年糖尿病总体管理水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穆晓敏[4](2021)在《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现象,共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隐患。与单一慢性病相比,共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药物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增加等,给慢性病防控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但目前慢性病管理侧重于单病种管理,与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的现象不一致,开展共病模式挖掘研究对了解共病现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在现有的大量且异构化的医疗数据中挖掘共病模式,提取出能够辅助共病管理的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对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共病的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明晰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共病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探讨共病的影响因素类型及其作用机理;厘清数据驱动共病管理决策的过程;基于信息管理的DIKW体系构建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利用c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共病影响因素,抽取疾病-疾病关联关系和疾病-影响因素关联关系建立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叠社区发现算法识别社区结构,挖掘共病模式。(3)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基于慢性病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老年共病防控机制,并提出具体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共病的发生发展受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的影响,构建了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所组成的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并对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阐述。(2)构建了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是由共病数据(数据层)、共病中的关联信息(信息层)、共病模式(知识层)和共病管理(智慧层)组成,基本要素之间的转化通过数据驱动实现。(3)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5年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疼痛、睡眠时间、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肥胖、抑郁、生活满意度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共病的影响因素;识别出的共病模式包括5个社区,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24≤BMI<28、BMI≥28}、{慢性肺部疾病、哮喘、70-79岁、BMI<18.5、对生活满意度一般、睡眠时间<4小时}等。(4)通过共病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存在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提出以全人管理、分类指导、预防为主和全面协调的基本原则,构建慢性病共病防控模式,分析共病管理中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患者参与主体的职责,提出共病防控的主要措施。结论:(1)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包含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共病关联关系抽取、共病模式挖掘和共病管理决策,其核心任务是利用共病模式挖掘结果,驱动共病管理决策。(2)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既可以发现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又可以发现共病模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潜在关联。(3)利用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出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4)基于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可以为共病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优化共病防控策略。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5](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6](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宋洪娜[7](2019)在《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中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处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脂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2对比指血血糖监测方法和动态血糖监测方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就诊入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氧运动组和有氧-抗阻联合运动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收集资料、测量人体学指标并采集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等。由专科护士、内分泌专科医生及营养师负责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均按照我国糖尿病治疗指南选择治疗方式。有氧运动组选择步行运动,有氧-抗阻联合运动组选择步行及弹力带联合运动,为两组患者制定运动处方,均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锻炼。两组患者血糖监测方法均采用指血血糖监测和动态血糖监测两种方法。收集运动前后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指血血糖指标、动态血糖血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脂指标,并进行对比。最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指血血糖监测及动态血糖监测对运动中出现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使用IBM SPSS 24.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与运动前相比,运动12周后有氧运动组和有氧-抗阻联合运动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指血、餐后指血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有不同程度升高。与运动12周后的有氧运动组相比,有氧-抗阻联合运动组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指血、餐后指血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下降的更显着,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更为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2运动12周后,有氧运动和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均可以提高血糖达标率,但还是有氧-抗阻联合运动组相比于有氧运动组提高血糖达标率更为显着,有统计学差异(P<0.05)。3运动12周后,有氧-抗阻联合运动组中的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波动最大幅度、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相比于有氧运动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运动后低血糖风险指数,二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动态血糖监测方法相比于指血血糖监测方法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制定的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处方可以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腰臀比、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指标,说明本研究制定的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处方可以很好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血糖及血脂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2相比于有氧运动处方,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处方在提高血糖达标率方面更有优势。3相比于有氧运动处方,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处方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平均水平,而且不易引起血糖波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4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不仅可以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效果,而且可以提高运动中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可以作为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工具。

吴萍[8](2019)在《产学研合作护理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将“产学研合作”运用于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中,旨在评价“产学研合作”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标、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生存质量的效果,为“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运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以缓解社区及家庭的糖尿病照护压力,有效促进老年T2DM患者的社区康复,为高校培养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便利抽样选取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共管辖4个条件相近的社区,按地理位置将4个社区分成两组,每组2个社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在两组中随机抽取在社区慢性病系统建档的、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老年T2DM患者各46例,两组共92例,随机将两组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指导下,采用社区现有的常规护理,对老年T2DM患者实施糖尿病“五驾马车”的常规护理(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指导、血糖监测、健康教育);试验组通过社区与学校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采用“产学研合作”,社区工作人员与学生共研“产学研合作”方案,对老年T2DM患者实施护理(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指导、血糖监测、健康教育)。两组在方案实施前建立健康档案,进行一般资料调查,方案实施前和方案实施6个月后,分别采用生理和生化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iabetes Knowledge Test,DKT)、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iabetes Self-Care Scale,DSCS)、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干预后对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和参与方案实施的学生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试验选取92位老年T2DM患者,最后共有86位对象完成所有资料搜集,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样本,最终完成44例;对照组脱落4例样本,最终完成42例。1.社区老年T2DM患者生理、生化指标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在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BG)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老年人的DBP、SBP、FBG、2hPBG均低于干预前(P<0.05),BMI、WC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BMI、WC、DBP、SBP、FBG、2hPBG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社区老年T2DM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老年人的DKT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老年人的DKT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老年人的DKT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社区老年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老年人的DSCS总分和规律锻炼、遵嘱用药、足部护理和预防、高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饮食控制、血糖监测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老年人的DSCS总分和规律锻炼、遵嘱用药、足部护理和预防、血糖监测及高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方面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饮食控制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老年人的DSCS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社区老年T2DM患者特异性生存质量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老年人的DSQL总分和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维度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老年人的DSQL总分和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方面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在治疗维度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老年人的DSQL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社区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27名相关工作人员中,92.6%对本次“产学研合作”项目表示满意,88.9%表示今后愿意继续参加“产学研合作”项目;81.5%认为学生初步具备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思维,85.2%愿意推荐学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工作人员;对参与本次“产学研合作”方案实施的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5.0%对本次“产学研合作”项目表示满意,95.0%表示今后愿意继续参加“产学研合作”项目;80.0%认为自己初步具备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思维,75.0%今后愿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工作人员。结论“产学研合作”通过搭建学校与社区双方的合作平台,一方面有利于社区老年T2DM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促进社区老年T2DM患者的社区康复,缓解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压力,以全面促进社区慢性疾病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早接触真实工作环境,以提高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真正做到“产学研合作”,为“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Diabetes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9](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见本刊2021年第8期]1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5.1糖尿病肾病要点提示:·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T2DM)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测定[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B)·有效的降糖治疗、血压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A)

夏章[10](2021)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目前有关小组活动长期效果评价的研究较为少见,小组活动长期效果尚不明确。对已有研究检索发现,多数研究报告了临床指标,对糖尿病预后不良事件报告较少,故本次研究将分两部分开展,通过系统综述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临床指标的长期影响,通过随访研究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以补充系统综述分析结果的不足。研究目的1.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控制、生存质量、心血管病事件、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死亡事件的长期影响。分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2.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的影响。分析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和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3.探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改进方法和干预重点。研究方法1.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28日发表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随机对照试验和群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与研究质量评价过程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开展。使用Cochrane Q检验和不一致指数检验评估异质性,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小或异质性大但异质性来源可识别,则选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作为效应指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总体效应值,并进行Meta回归与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大且来源无法识别,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参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评估证据质量。使用Revman5.3、Microsoft Excel 2019 绘图,使用 Stata16.0、GRADE Profiler 3.6 分析数据。2.采用现场调查和信息系统匹配的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014年7月-11月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试验的500名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现场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信息,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确认患者存活情况,通过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患者死亡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组活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关系。以自我管理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使用SAS9.4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综述共纳入25项研究5 071名随访患者。2项研究为低风险,1 1项研究为风险不确定,12项研究为高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39%(95%CI:-0.56,-0.21)]、舒张压[MD=-1.32 mmHg(95%CI:-2.44,-0.21)]、收缩压[MD=-1.92 mmHg(95%CI:-3.47,-0.37)]的长期效果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开展后12个月降低效果最显着,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舒张压和收缩压结果不够稳健。小组活动对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体重的长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体质指数结果不够稳健且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心血管病事件、死亡事件无法进行Meta分析。除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体重证据质量等级为中外,其他指标证据质量等级为低或极低。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MD=-0.53%(95%CI:-0.79,-0.27)]、小组活动持续开展[MD=-0.87%(95%CI:-0.79,-0.27)]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家属/好友参与、小组患者数≤1 0人、患者年龄<60岁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可能有利因素。2.现场调查随访362人,随访率为72.40%,信息系统匹配483人,随访率为96.60%。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协变量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自我管理患者而言,自我效能得分≥80分是防止糖尿病肾病[OR=0.06(95%CI:0.01,0.59)]、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OR=0.06(95%CI:0.01,0.55)]发生的保护因素;生活在城镇[OR=0.24(95%CI:0.07,0.89)]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相比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收入在 1000-3000 元[OR=0.28(95%CI:0.08,0.98)]是防止高血脂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OR=0.36(95%CI:0.14,0.88)]、≥3000 元[OR=0.15(95%CI:0.03,0.70)]、入组前自报发生某些合并症[OR=0.20(95%CI:0.07,0.52)]是防止其他合并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居住地为城镇[OR=0.16(95%CI:0.04,0.55)]是防止入组后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与自我效能得分、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入组前合并症自报情况、居住地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相加效应交互作用。研究结论1.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一定的长期效果,对血压降低可能有长期效果,对血脂、体重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未见影响,对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的长期影响尚无法定论。2.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自我效能高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3.建议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由医生/护士/专家来组织开展,以患者自我效能提高为核心目标,同时建立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机制,以期实现自我管理效果长期维持。4.建议把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居民作为今后糖尿病干预重点人群。

二、老年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及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2.“四早”原则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2.血脂异常的管理
    3.控制高尿酸血症
    4.体重管理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DKA
    2.HHS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4)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来源及共病患病率
        1.2.2 共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1.2.3 共病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1.2.4 共病管理相关研究
        1.2.5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共病的概念
    2.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1 医学模式的转变
        2.2.2 医学模式的内容
        2.2.3 医学模式对共病的指导意义
    2.3 复杂网络理论
        2.3.1 复杂网络相关概念
        2.3.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
        2.3.3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
        2.3.4 复杂网络在共病模式识别中的适用性
    2.4 协同管理理论
        2.4.1 协同理论
        2.4.2 协同管理理论
        2.4.3 协同管理在共病管理的适用性
    2.5 慢性病管理理论
        2.5.1 慢性病管理概况
        2.5.2 慢性病管理模式
        2.5.3 慢性病管理的过程
第3章 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研究
    3.1 共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生物因素
        3.1.2 心理因素
        3.1.3 社会环境因素
        3.1.4 生活行为因素
        3.1.5 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
    3.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研究
        3.2.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分析
        3.2.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研究框架
    3.3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流程
        3.3.1 数据驱动决策过程
        3.3.2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过程分析
    3.4 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
        3.4.1 DIKW体系
        3.4.2 基于DIKW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构建
第4章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
    4.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流程
    4.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构建
        4.2.1 疾病-疾病关联的一模网络
        4.2.2 疾病-影响因素关联的二模网络
        4.2.3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
    4.3 基于重叠社区发现的共病模式识别
        4.3.1 重叠社区发现的适用性
        4.3.2 LFM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4.3.3 节点重要性分析
    4.4 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评价研究
        4.4.1 评价原理
        4.4.2 对比方法的选择
第5章 基于CHARLS的我国老年共病模式挖掘与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预处理
    5.2 老年共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5.2.1 老年共病的患病情况
        5.2.2 共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5.2.3 共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5.3 老年共病模式挖掘结果
        5.3.1 共病关系抽取
        5.3.2 共病网络
        5.3.3 共病模式
    5.4 共病模式挖掘结果评价
        5.4.1 结果评价
        5.4.2 方法对比评价
第6章 老年共病防控策略研究
    6.1 共病管理现状研究
        6.1.1 现状分析
        6.1.2 存在问题
    6.2 共病防控机制
        6.2.1 基本原则
        6.2.2 模式构建
    6.3 参与主体的主要职责
        6.3.1 政府层面
        6.3.2 医疗机构层面
        6.3.3 社区层面
        6.3.4 个人层面
    6.4 共病防控主要措施
        6.4.1 加强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6.4.2 完善慢性病信息系统建设
        6.4.3 借助新媒体进行健康指导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局限性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中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设计
        1.2.2 研究工具和资料收集方法
        1.2.2.1 收集资料
        1.2.2.2 资料收集方法
        1.2.2.3 实验室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1.2.2.4 动态血糖监测数据收集方法
        1.2.2.5 实验设备
        1.2.3 研究步骤
        1.2.3.1 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1.2.3.2 调查员组成及培训
        1.2.3.3 相关知识培训
        1.2.3.4 实施干预
        1.2.4 干预内容和方法
        1.2.4.1 干预组干预方法
        1.2.4.2 对照组干预方法
        1.2.4.3 两组患者血糖监测方法
        1.2.5 质量控制
        1.2.5.1 选择性偏倚控制
        1.2.5.2 实施偏倚控制
        1.2.5.3 测量偏倚控制
        1.2.6 伦理原则
        1.2.6.1 自愿原则
        1.2.6.2 保密原则
    1.3 统计分析方法
    技术路线图
结果与分析
    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1.2 干预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因素均衡性比较
    1.3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人体学指标变化
        1.3.1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人体学指标比较
        1.3.2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人体学指标差值的比较
    1.4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脂指标变化
        1.4.1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血脂指标比较
        1.4.2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脂指标差值的比较
    1.5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血糖指标变化
        1.5.1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血糖指标比较
        1.5.2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差值的比较
    1.6 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糖达标率比较
        1.6.1 对照组干预前后血糖达标率比较
        1.6.2 干预组干预前后血糖达标率比较
        1.6.3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血糖达标率比较
    1.7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动态血糖指标变化
        1.7.1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动态血糖指标比较
        1.7.2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动态血糖指标差值的比较
    1.8 两组不同监测方法对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比较
        1.8.1 对照组不同监测方法对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比较
        1.8.2 干预组不同监测方法对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比较
        1.8.3 两组使用指血监测方法对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比较
        1.8.4 两组使用动态监测方法对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比较
讨论
    1.1 本研究运动处方的制定依据
        1.1.1 运动形式的选择依据
        1.1.1.1 有氧运动形式
        1.1.1.2 抗阻运动形式
        1.1.2 运动强度的确定依据
        1.1.3 运动频率的确定依据
        1.1.4 运动时间及时机的确定依据
        1.1.5 运动实施的监控方法
        1.1.6 运动的一般原则
    1.2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各生理指标的影响
        1.2.1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人体学指标的影响
        1.2.1.1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BMI的影响
        1.2.1.2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WHR的影响
        1.2.1.3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血压的影响
        1.2.2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血脂的影响
        1.2.3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
        1.2.3.1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
        1.2.3.2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HbA1C的影响
        1.2.3.3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1.2.3.4 有氧-抗阻联合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
    1.3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老年T2DM患者运动中的作用
        1.3.1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相关指标评估不同运动处方的有效性
        1.3.2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评估不同运动处方安全性
        1.3.3 CGMS对无症状低血糖的监测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产学研合作护理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糖尿病照护需求增加
        (二)社区糖尿病管理面临挑战和压力
        (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四)“产学研合作”可实现社区与学校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实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老龄化
        (二)缓解社区的照护压力
        (三)为高等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机会和参考依据
    四、相关概念
        (一)产学研合作
        (二)老年糖尿病
        (三)社区护理
        (四)照护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产学研合作”
        (一)“产学研合作”的概述
        (二)“产学研合作”的起源与发展
        (三)“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基础
        (四)“产学研合作”的应用现状
    二、糖尿病的社区干预
        (一)我国糖尿病的社区干预模式
        (二)我国糖尿病的社区干预内容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图
    四、研究方案
        (一)干预前准备
        (二)干预过程及方法
        (三)试验组日程安排表
    五、研究工具与指标
        (一)一般资料调查表
        (二)生理、生化指标测量表
        (三)DKT量表
        (四)DSCS量表
        (五)DSQL量表
        (六)满意度调查表
    六、伦理原则
        (一)自愿原则
        (二)保密原则
        (三)无伤害原则
    七、质量控制
        (一)设计阶段
        (二)资料收集阶段
        (三)干预阶段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阶段
    八、统计学方法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两组资料回收与剔除情况
    二、两组老年人的基线资料比较
        (一)两组老年人的一般资料与疾病信息的基线比较
        (二)两组老年人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基线比较
        (三)两组老年人的糖尿病知识水平的基线比较
        (四)两组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行为的基线比较
        (五)两组老年人的特异性生存质量的基线比较
    三、干预后两组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老年人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二)干预前后试验组老年人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三)干预前后对照组老年人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四、干预后两组老年人的糖尿病知识水平的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老年人糖尿病知识水平的比较
        (二)干预前后试验组老年人糖尿病知识水平的比较
        (三)干预前后对照组老年人糖尿病知识水平的比较
    五、干预后两组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行为的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老年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比较
        (二)干预前后试验组老年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比较
        (三)干预前后对照组老年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比较
    六、干预后两组老年人的特异性生存质量的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老年人特异性生存质量的比较
        (二)干预前后试验组老年人特异性生存质量的比较
        (三)干预前后对照组老年人特异性生存质量的比较
    七、干预后满意度调查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分析
        (二)“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的影响分析
        (三)“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分析
        (四)“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分析
    二、研究结论
        (一)“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二)“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提升社区的护理服务质量
        (三)“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局限
        (一)研究周期及评价指标
        (二)样本代表性
    二、研究展望
        (一)合理调整研究周期,评价指标全面化
        (二)开展多中心、大规模、不同主体间的交互式合作和研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论文提纲范文)

1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5.1糖尿病肾病
        15.1.1筛查
        15.1.2诊断
        15.1.3治疗
        15.1.3.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15.1.3.2营养
        15.1.3.3控制血糖
        15.1.3.4控制血压
        15.1.3.5纠正血脂异常
        15.1.3.6透析治疗和移植
        15.1.4随访与转诊
        15.1.4.1随访
        15.1.4.2转诊
    15.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5.2.1诊断与分级
        15.2.2筛查
        15.2.3随访
        15.2.4转诊
        15.2.5治疗
        15.2.5.1健康教育
        15.2.5.2 DR的内科治疗
        15.2.5.3眼科治疗
    15.3糖尿病神经病变
        15.3.1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型及临床表现[58,409]
        15.3.1.1弥漫性神经病变
        15.3.1.2单神经病变
        15.3.1.3神经根神经丛病变
        15.3.2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15.3.2.1 DSPN的筛查
        15.3.2.2 DSPN的诊断
        15.3.2.3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
        15.3.3治疗
        15.3.3.1针对病因治疗[58,409,412]
        15.3.3.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15.3.3.3疼痛管理
        15.3.3.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15.3.4预防
    15.4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15.4.1筛查
        15.4.2诊断
        15.4.3治疗
        15.4.3.1 LEAD的治疗目的
        15.4.3.2糖尿病性LEAD的预防
    15.5糖尿病足病
        15.5.1糖尿病足病的诊断及分级
        15.5.2糖尿病足病的预防
        15.5.3糖尿病足病的治疗
16低血糖
    16.1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16.2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
    16.3临床表现
    16.4低血糖分级
    16.5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预防对策[500]
    16.6低血糖的治疗
17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17.1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17.1.1概述
        17.1.2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原则
        17.1.2.1病情评估
        17.1.2.2治疗
        17.1.2.3出院前准备
        17.1.3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管理
        17.1.3.1主要疾病的治疗
        17.1.3.2管理模式
        17.1.3.3血糖管理原则
        17.1.3.4出院随访
    17.2围手术期糖尿病管理
        17.2.1术前准备及评估
        17.2.1.1择期手术
        17.2.1.2急诊手术
        17.2.2术中处理
        17.2.3术后处理
        17.2.4围手术期低血糖的处理
        17.2.5术后出院前准备
    17.3妊娠期高血糖管理
        17.3.1妊娠期高血糖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17.3.1.1妊娠期糖尿病(GDM)
        17.3.1.2妊娠期显性糖尿病(ODM)
        17.3.1.3孕前糖尿病(PGDM)
        17.3.2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孕前管理
        17.3.2.1孕前咨询
        17.3.2.2关于孕前药物应用
        17.3.2.3孕前综合管理
        17.3.3妊娠期高血糖的筛查
        17.3.3.1高危人群筛查
        17.3.3.2非高危人群筛查
        17.3.4妊娠期高血糖的综合管理
        17.3.4.1饮食和运动的指导
        17.3.4.2血糖监测
        17.3.4.3血压监测及治疗
        17.3.4.4体重管理
        17.3.4.5孕期降糖药物
        17.3.4.6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与低血糖
        17.3.4.7妊娠期高血糖产后管理
    17.4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
        17.4.1儿童和青少年T2DM的诊断
        17.4.2治疗
        17.4.2.1健康教育
        17.4.2.2饮食治疗
        17.4.2.3运动治疗
        17.4.2.4药物治疗
        17.4.2.5血糖监测
        17.4.2.6控制目标
    17.5老年糖尿病
        17.5.1概述
        17.5.2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7.5.3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17.5.3.1急性并发症
        17.5.3.2慢性并发症
        17.5.3.3低血糖
        17.5.3.4老年综合征
        17.5.3.5骨折
        17.5.3.6抑郁
        17.5.3.7痴呆
        17.5.4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17.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糖
        17.6.1糖尿病合并OSAHS的患病率
        17.6.2 OSAHS的筛查人群
        17.6.3 OSAHS的诊断
        17.6.3.1 OSAHS诊断标准[587]
        17.6.3.2 OSAHS的诊断方法
        17.6.4糖尿病合并OSAHS的治疗
        17.6.4.1生活方式干预
        17.6.4.2药物治疗
        17.6.4.3改善OSAHS的治疗
    17.7糖尿病与感染
        17.7.1糖尿病患者常见感染类型
        17.7.1.1泌尿系统感染
        17.7.1.2呼吸道感染
        17.7.1.3结核
        17.7.1.4消化系统感染
        17.7.1.5其他感染
        17.7.2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防治
        17.7.2.1预防
        17.7.2.2治疗
    17.8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17.8.1糖尿病口腔疾病的种类
        17.8.1.1牙龈炎和牙周炎
        17.8.1.2口腔黏膜病变
        17.8.1.3龋齿
        17.8.1.4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脱落
        17.8.1.5颌骨及颌周感染
        17.8.2糖尿病口腔疾病的防治
        17.8.2.1一般治疗
        17.8.2.2控制血糖
        17.8.2.3控制感染
        17.8.2.4切开引流,手术治疗
        17.8.2.5其他
    17.9糖皮质激素与糖尿病
        17.9.1糖皮质激素与糖尿病风险
        17.9.2糖皮质激素导致血糖升高的机制
        17.9.3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特点及临床筛查策略
        17.9.4类固醇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与控制目标
        17.9.4.1非胰岛素类药物治疗
        17.9.4.2胰岛素治疗
    17.10糖尿病伴抑郁焦虑障碍
        17.10.1临床特点
        17.10.2危害
        17.10.3治疗及管理
    17.11重性精神障碍
18代谢综合征
    18.1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8.2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19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19.1糖尿病中医药治疗概述
    19.2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建议
    19.3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19.3.1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19.3.2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19.3.2.1津力达颗粒
        19.3.2.2天麦消渴片
        19.3.2.3参芪降糖颗粒
        19.3.2.4葛根芩连汤
        19.3.2.5大柴胡汤
        19.3.3治疗并发症
        19.3.3.1糖尿病肾病
        19.3.3.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9.3.3.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9.3.4其他疗法的循证证据
        19.3.4.1针刺
        19.3.4.2中药熏洗
附录6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
附录7常用体质指标

(10)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4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随访效果: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材料与方法
        4.1 研究设计与相关定义
        4.2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4.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4.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4.5 文献质量评价
        4.6 统计分析
        4.7 技术路线
    5 研究结果
        5.1 文献检索结果
        5.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5.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
        5.4 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5.5 证据质量评价
    6 讨论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关系
        6.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脂关系
        6.4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压关系
        6.5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体重控制关系
        6.6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生存质量关系
        6.7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事件关系
        6.8 国内外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差异比较
        6.9 本研究的可靠性与局限性
    7 小结
第二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5年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随访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材料与方法
        4.1 研究现场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5 质量控制
        4.6 技术路线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情况
        5.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
        5.4 自我管理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因素
    6 讨论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6.3 自我效能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
        6.4 低收入、农村居住地与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6.5 农村居住地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6.6 随访研究结果与系统综述研究结果关系
        6.7 本研究的局限性
    7 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国内外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四、老年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及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2]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内科杂志, 2022(01)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4]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D]. 穆晓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7]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中的效果评价[D]. 宋洪娜.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产学研合作护理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吴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J]. Diabetes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09)
  • [10]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D]. 夏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标签:;  ;  ;  ;  ;  

老年糖尿病综合治疗与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