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禽畜批发市场6只动物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广州禽畜批发市场6只动物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一、广州家禽、家畜批发市场六种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尹相吉[1](2019)在《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相关分泌性蛋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家畜胃肠道线虫病的流行十分普遍,其中尤以捻转血矛线虫病为甚,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情况,人们陆续开发了系列高效、广谱和低毒的驱虫药,但因抗药性问题的产生,使得可用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少。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及时对耐药性问题做出诊断和明确耐药性的产生机制,但限于研究方法,目前仍没有较为系统的耐药性现状和耐药机理方面的信息。鉴于此,本研究以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阶段与不同虫株的分泌产物进行Shotgun LC-MS/MS分析,以为揭示捻转血矛线虫的侵染机理、免疫逃避等的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并可为疫苗抗原、药物靶点或诊断标记的筛选提供新的思路,对今后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确定糖盐水漂浮法为捻转血矛线虫虫卵的最佳分离方法,并通过对8种备选培养基的筛选,确定M199培养基为捻转血矛线虫体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2)通过对捻转血矛线虫培养条件的优化和相应指标的测定发现,在虫体接种密度为30条时,标准耐药株和敏感株成虫最佳培养条件为M199培养基700μL、青链霉素混合液(100×)300μL、两性霉素B(2.5 mg/mL)20μL、伊维菌素(1 mg/mL)10 μL(仅耐药株加入),分泌性蛋白质最佳产生时间为75 h;其第三期脱鞘后幼虫培养体系与成虫一致,分泌性蛋白质收集时间为10 d。(3)采用Shotgun LC-MS/MS技术对第三期脱鞘后幼虫和成虫分泌物进行分析,结果在Uniprot蛋白数据库中共鉴定到分泌性蛋白质161个,发现耐药株特有蛋白质为24个,其中P糖蛋白13、β微管蛋白和乙酰胆碱门控氯离子通道ACC-2与虫体耐药性相关,敏感株特有蛋白质为62个,敏感成虫与耐药成虫共有蛋白质为57个;功能分析表明,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蛋白质水解、代谢、转录、蛋白质折叠、信号转导、离子输运、电子转运与分子结合等过程。(4)对捻转血矛线虫分泌性蛋白质的Western-blot检验显示,分泌性蛋白质大小在15 kDa~200 kDa不等,且不同虫株和同株不同阶段虫体的分泌性蛋白质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其中敏感虫株的条带较耐药株多,成虫较幼虫多。

姚秋霞[2](2017)在《文鸟和鸽子的几种原虫和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观赏鸟在我国的饲育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们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社会交往。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赏鸟的社会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寄生虫和衣原体感染常常影响鸟类健康,导致鸟类发病甚至死亡。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性原虫,可以感染大多数温血动物(包括鸟类)。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弓形虫,人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可以通过摄食没有煮熟的动物肉和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感染弓形虫。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脊椎动物。隐孢子虫可以导致哺乳动物(人)腹泻病和鸟类的呼吸道疾病。禽隐孢子虫首次由Tyzzer在鸟类中检测到,全世界已知有30多种禽类可以感染隐孢子虫。微孢子虫病是一种在动物和人群中常见的疾病。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是人群中常见的孢子虫属的虫种,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的潜在感染对象。蓝氏贾第虫宿主广泛,可感染人、畜禽和多种野生/圈养珍稀动物。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严格寄生在真核细胞内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可以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系列病症,如呼吸困难、高热等。本论文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检测了来自北京和商丘的350份文鸟(白文鸟225只,灰文鸟125只)弓形虫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4.28%(120/311)。其中225只白文鸟中有31只(13.7%)检测为阳性,灰文鸟的阳性率为47.2%(59/125)。物种和性别的差异是弓形虫感染的风险因素。采用PCR法,分别检测上述350份文鸟粪便以及399份鸽子粪便的隐孢子虫、微孢子虫及贾第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文鸟隐孢子阳性率为13.42%(47/350);白文鸟的阳性率为16.44%(37/225),灰文鸟为8.00%(10/125)。来自北京的文鸟的阳性率为9.82%(16/163),商丘的为16.58%(31/187)。雌性和雄性的阳性率分别为40.63%(26/64)和7.34%(21/286)。不同年龄的文鸟的感染率的范围为10.47%~16.33%。SSU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所有感染的隐孢子虫为贝氏隐孢子虫。鸽子中未检测到隐孢子虫。文鸟及鸽子粪便的微孢子虫及贾第虫感染均为阴性。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上述文鸟进行了衣原体感染情况调查。采用PCR法检测文鸟和鸽子粪便样本。结果表明:文鸟衣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3.14%(46/350)。不同地区、品种和年龄阳性率差异不显着(P>0.05);鸽子衣原体阳性率为5.01%(20/399),长春市为3.19%,吉林市为9.40%。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所感染的衣原体基因型均为鹦鹉热衣原体B型。本研究对我国部分地区文鸟和鸽子的弓形虫、隐孢子虫、微孢子虫、贾第虫及衣原体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或粪样PCR检测及基因型鉴定,所获数据为这些动物疾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展[3](2014)在《中国部分地区犬绦虫病和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犬的肠道寄生虫病是犬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生长发育障碍等为主要特征,严重的影响到犬的健康生长,而在这些寄生虫病中的某些疾病还是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健康影响也很大。因此,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犬的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对降低犬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率,以及制定犬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能为临床犬肠道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本研究针对2011年4月~2012年10月我国乌鲁木齐、哈尔滨、济南、泰安、秦皇岛、郑州、上海、广州、深圳、海口等十个城市的犬肠道绦虫和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了六种常见寄生虫,包括:犬复孔绦虫、犬棘球绦虫、犬带绦虫、犬等孢球虫、犬隐孢子虫和犬结肠小袋纤毛虫。研究的358份样本来自于调查地区的动物医院、农村散养户和流浪犬,在样本的采集过程中同时对犬的品种,年龄,性别分别进行记录。采用直接涂片法、沉淀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进行研究,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3.24%,6种寄生虫虫卵或卵囊的感染率分别为:犬复孔绦虫5.59%,犬棘球绦虫6.15%,犬带绦虫8.38%,犬等孢球虫6.98%,犬隐孢子虫2.23%,犬结肠小袋纤毛虫7.82%,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犬带绦虫8.38%;犬复孔绦虫在秦皇岛(13.79%)的感染率最高;犬棘球绦虫在深圳(16.67%)和济南(16%)的感染率最高;犬带绦虫在深圳(23.33%)的感染率最大,哈尔滨(19.05%)、泰安(17.78%)次之(P<0.05);犬等孢球虫在海口(19.35%)的感染率最大,泰安(17.78%)、秦皇岛(17.24%)次之;犬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普遍较低;犬结肠小袋纤毛虫在广州(36.67%)的感染率最大,深圳(30%)次之;不同年龄段其寄生虫感染率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着,由于饲养环境不同,不同样品采集地点犬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部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通过以上结果得出结论:在各寄生虫感染率的调查研究中,仅结肠小袋纤毛虫在性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OR=2.661,95%CI=1.169~6.055, P=0.016,P<0.05),其它犬肠道寄生虫感染在品种、年龄方面的未出现显着性差异。对比我国历年犬常见寄生虫感染情况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某些地区对犬寄生虫的防控和治疗是有效的,然而我们仍需要各方面的大力协同合作来加强犬常见寄生虫的防控。

王中力[4](2014)在《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文中提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各国控制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卫生水平、促进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世界上约有70%的国家采用区域化管理措施防控动物疫病,我国的动物疫病区域化工作从1998年开始实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成了海南、吉林永吉两片免疫无口蹄疫区以及广州从化无马属动物疫病区,但总体看,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针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系统研究较少,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化管理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加之我国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推进缓慢。本研究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简称《规划》)提出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为核心,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有关动物疫病区域化标准为主线,剖析部分国家及我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案例,结合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两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为加快推进我国应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实现《规划》目标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深入分析了OIE关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原则、要求和发展演变过程,总结了地区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等。分析部分国家和我国采取地区区划、生物安全隔离区化模式控制或消灭动物疫病的案例,进一步研究两种区化模式在实践中的优缺点。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疫病防控形势等情况,综合考虑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措施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实施区域化管理是我国防控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已具备全面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条件,提出当前在我国推进地区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两种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本研究在认真分析我国实施两种区域化管理模式可行性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两种模式的实施原则、类型划分、病种选择以及采取的措施等。提出实施区域化管理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即在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较好、自然屏障优势明显以及能通过行政手段有效干预的区域,实行地区区划模式;在部分养殖条件较好、生物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提出生物安全隔离区应按照“国家主管、地方自建、企业实施、评估认可”的原则建设。提出应加快推进单一的种畜禽场类型的生物安全隔离区。提出在我国应加快推进生物安全隔离区化模式。提出将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内涵延伸到兽药等投入品控制领域,丰富了我国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内容,将生物安全隔离区优势从防控动物疫病扩大到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李榴佳[5](2014)在《上海部分鸟类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文中指出原虫是寄生于鸟类的常见寄生虫,不仅危害鸟的生长发育,还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我国感染鸟类的原虫达70种,其中隐孢子虫、弓形虫、阿米巴、芽囊原虫等可感染人类。上海鸟类资源丰富,仅花鸟市场交易的鸟类接近200种,而有关上海鸟类原虫的调查资料却十分有限。本论文拟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鸟类原虫感染情况及种类的调查,为做好鸟类原虫病的防控和保护乌类资源提供基础数1.上海部分鸟类寄生虫虫卵检查情况为调查上海市部分鸟类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12年2、5、8、11月分别从上海市花鸟市场采集部分鸟类粪便,共采集46种鸟的231个粪样,釆用漂浮法、沉淀法和麦氏虫卵计数法确定其寄生虫虫卵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结果显示:有39种鸟(84.78%)的171个粪样(74.03%)检出寄生虫虫卵阳性,其中5月、11月的检出率均高于2月、8月,粪便中的寄生虫虫卵以球虫卵囊和线虫虫卵为主。每克粪便中的球虫卵囊数(OPG)或线虫虫卵数(EPG)最大值均出现在11月份,分别为168750个和3375个。结果表明,上海市花鸟市场鸟类感染寄生虫的种类较多、感染率高。检查结果为掌握上海市鸟类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2.上海部分鸟类血液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为了解上海市部分鸟类血液原虫的感染现状,于2012年1?12月间,采集上海市部分花鸟市场雀形目、鸡形目、鸽形目共计19种76只鸟类的血液样本,采用镜检与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鸟类疟原虫和血变虫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杏。结果显示:在鸟类血液样品中,显微镜检出原虫的阳性率只有13.16%(10/76),而分子检测原虫的检出率达54.05%(40/74);在74只受检鸟中,疟原虫感染率为21.65%(16/74),血变虫感染率为32.43%(24/74);在灰背鸫血液中鉴定出一鸟类血变虫新种,命名为枢锐血变虫(Haemoproteus shvrii n.sp.)?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鸟类感染血液原虫较为普遍,调査结果为上海市鸟类血液原虫病防治提供了一定依据。3.上海部分鸟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为了解上海市部分鸟类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对2012年2、5、8、11月采集的38种177个鸟类粪样,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鸟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有9种22个鸟类样品检测出隐孢子虫,平均阳性率为12.43%,其中原鸽的5个样品全部检出阳性;经序列比对,鉴定出3种隐孢子虫,即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火鸡隐孢子虫(C. meleagridis)、鸡隐孢子虫(Cgalli),鸡隐孢子虫为上海地区首次检出。结果表明,上海市鸟类隐孢子虫的感染率虽不是很高,但存在人畜共患的火鸡隐孢子虫,提示人们在饲养、观赏鸟类时,要切实注意做好相关防范工作。4.上海部分鸟类球虫种类鉴定及环孢子虫调查为了解上海市部分鸟类的球虫种类及环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从已通过镜检检测为球虫阳性的粪便中筛选13种感染强度较高的鸟类粪便,经培养后对球虫进行形态学观察,最终鉴定为5种球虫,即拉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labbeana)、原鸽艾美耳球虫(Eimeria columbarum)、鹎等孢球虫(Iospora pycnonotae)、拉氏等孢子球虫(Isospora lacazei)、噪鹛等他球虫(Isospora garrulae),并发现1种疑似环孢子虫的卵囊。而后,对2012年2、5、8、11月采集的38种鸟174个粪样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有27种鸟114个粪样的分子检测为球虫阳性,未检出环孢子虫;调查结果为鸟类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数据。

李榴佳,黄兵,舒凡帆,吴有陵[6](2013)在《我国鸟类原虫种类与感染状况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原虫是寄生于鸟的一类常见寄生虫,不仅危害鸟的生长发育,还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为了解我国鸟类原虫种类与感染状况,作者查阅了近几十年我国在鸟类原虫调查方面的文献。经归类整理,在我国鸟类中共发现原虫70种,隶属于3门、4纲、5目、9科、12属。其中,顶器复合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真球虫目(Eucoccidiorida)的原虫有26种,包括艾美耳科(Eimeiridae)的艾美耳球虫属(Eimeria)20种和等孢球虫属(Isospora)2种、隐孢子虫科(Cryptosporidiidae)的隐孢子虫属(Cryptosporidium)3种、住肉孢子虫科(Sarcocystidae)的弓形虫属(Toxoplasma)1种;孢子虫纲、血孢子虫目(Haemospororida)的原虫39种,包括疟原虫科(Plasmodiidae)的疟原虫属(Plasmodium)23种和血变虫属(Haemoproteus)1种、住白细胞虫科(Leucocystozoidae)的住白细胞虫属(Leucocytozoon)15种;肉足鞭毛门(Sarcomastigophora)、动物鞭毛虫纲(Zoomastigophora)、毛滴虫目(Trichomonadorida)的原虫2种,包括单尾滴虫科(Monocercomonadidae)的组织滴虫属(Histomonas)1种、毛滴虫科(Trichomonadidae)的毛滴虫属(Trichomonas)1种;肉足鞭毛门、叶足纲(Lobosasida)、阿米巴目(Amoebida)、内阿米巴科(Entamoebidae)的原虫2种,即内阿米巴属(Entamoeba)1种和内蜒阿米巴属(Endolimax)1种;芽囊原虫新亚门(Blastocysta)、芽囊原虫纲(Blastocystidea)、芽囊原虫目(Blastocystida)、芽囊原虫科(Blastocystidae)的芽囊原虫属(Blastocystis)1种。球虫、疟原虫、隐孢子虫是鸟类中的常见原虫,球虫、疟原虫、血变虫、毛滴虫在鸟中的感染率较高,隐孢子虫、弓形虫、阿米巴、芽囊原虫等为可感染人类的原虫。了解我国鸟类的原虫种类与感染状况,对做好鸟类原虫病的防控和保护鸟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甫,黄克和[7](2012)在《南京地区畜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文中提出应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南京地区猪、奶牛、兔、犬、蛋鸡和鹅粪便样品进行隐孢子虫卵囊检测,调查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南京地区奶牛、猪、兔和犬粪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17.80%(34/191)、12.29%(29/236)、14.10%(22/156)和21.05%(20/105),差异均不显着(χ2<2.70,P>0.05);产仔母畜与仔畜的感染率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鹅隐孢子虫感染率(16.67%,17/102)显着高于蛋鸡(7.74%,13/168)(χ2=5.12,P<0.05)。说明南京地区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率较高,母畜在仔畜隐孢子虫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兆国[8](2011)在《上海地区动物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微小隐孢子虫miRNA的初步鉴定》文中研究表明隐孢子虫是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严重腹泻甚至死亡。目前隐孢子虫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其防治主要依赖于保护易感宿主,加强患病病人和动物的管理,搞好周边环境卫生,管理好病人以及病畜的粪便,减少其卵囊对食物、饮水及环境的污染,预防和减少人、动物的感染。动物隐孢子虫病不仅对其自身造成严重危害,也是人隐孢子虫病的重要感染源。因此,亟待建立灵敏、高效、价廉的分子检测技术,广泛开展隐孢子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摸清动物隐孢子虫的感染状况、流行特点、寄生虫种及基因型,为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危害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微小RNA(microRNA,mi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生物体许多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开展miRNA研究对于探讨重要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揭示寄生虫生长发育机制及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关系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至今尚未见隐孢子虫属miRNA的相关报道。为建立更为敏感的隐孢子虫PCR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比较了10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抽提的隐孢子虫卵囊DNA作为模板进行nested PCR扩增的效果。三次重复试验结果显示,Chelex 100法、FTA试纸法和Wizard DNA Clean-Up System试剂盒法抽提效果最好,对1×102及以上个卵囊提取的DNA模板均能得到稳定的扩增。对于样品中含有较多PCR抑制物的奶牛源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与PCR抑制物相对较少的小鼠源隐孢子虫鼠基因型(Cryptosporidium mouse genotype)卵囊,利用Chelex-100法提取DNA模板后,其nested PCR扩增效果一致。对牦牛的田间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CR方法检出率明显高于蔗糖漂浮法,用上述3种敏感性最高的方法提取DNA模板后,进行nested PCR扩增的检出率为33.3%-44.4%。对山羊、猪、鸭三种动物的192份田间样品进行检测,以蔗糖漂浮法作金标准,结果以FTA试纸法抽提DNA模板后进行PCR扩增,其阳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分别高达89.1%和67.7%,表明该方法经优化后,适用于各种动物隐孢子虫病的田间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heather’s蔗糖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及nested PCR-RFLP技术,对上海市7个区/县19个奶牛场,9个区/县12个猪场,3个区4个养鸡场,4个区7个鸭场,7个区14个犬场、诊所及动物试验场,3个区3个羊场中相应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别随机采集样品826、2,323、683、857、446份进行检测,结果其阳性率分别为22.3%、34.4%、29.4%、21.9%、2.47%、26.3%,初步查明了上海地区几种重要畜禽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发现猪隐孢子虫感染存在明显的日龄相关性和季节相关性,2月龄以内仔猪和冬、春两个低温季节是开展隐孢子虫病查、防的有利时机和关键时段。此外,还对鹌鹑、梅花鹿、新西兰白兔、东方田鼠、实验小鼠、鸽子、黑天鹅、猫中隐孢子虫感染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其阳性率分别为63.3%、36.6%、11.0%、54.5%、2.9%、0、0、0;在1头黄牛粪便中也发现有隐孢子虫卵囊,显示上海地区多种动物普遍存在隐孢子虫感染。对170多份样品的分子检测显示,感染奶牛的隐孢子虫为C. parvum、C. andersoni、C. ryanae和C. bovis 4种;猪为C. suis和pig genotypeⅡ;鸡为C. baileyi;鸭为C. baileyi,Cryptosporidium duck genotype;犬为C. canis、C. muris和mouse genotype;山羊为C. ubiquitum;鹌鹑为C. meleagridis;梅花鹿为C. andersoni;兔为C. cuniculus;小鼠为Cryptosporidium mouse genotype。其中北京鸭感染duck genotype、山羊感染C. ubiquitum、犬感染mouse genotype在世界各地尚未见报道。C. canis、duck genotype在中国尚未见鉴定报道;犬感染C. muris和C. canis、梅花鹿感染C. andersoni等在中国尚未见报道。上述结果的取得,对有效实施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C. parvum小分子RNA序列进行了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15,025,804条序列,其中高质量序列14,753,144条,干净序列337,432种12,566,783条。基因组定位分析显示,有17,877种小RNA比对上基因组,占总种类数的5.30%,不同染色体上小RNA的分布不均匀,分别占0.5%-48.0%。将这些小RNA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30种miRNA家族,其表达量从1-1,405。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获得了2个候选的miRNA及4,032个靶基因位点。利用加尾和引物延伸定量RT-PCR,证实了其中至少有12种miRNA在C. parvum、C. baileyi、Cryptosporidium mouse genotype、C. cuniculus、C. suis和C. andersoni中的3-6种中存在表达。上述工作拓宽了对顶复器门原虫miRNA的理解和认识,为利用miRNA开展隐孢子虫生物学和防治技术研究打下了基础。本研究优化了隐孢子虫nested PCR检测技术,对上海地区13种动物隐孢子虫的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寄生的隐孢子虫虫种和基因型进行了分子鉴定,对微小隐孢子虫的miRNA进行了初步鉴定,为开展隐孢子虫生物学研究、预防和减少隐孢子虫病的危害奠定了基础。

孙艳茹[9](2010)在《犊牛与某些禽类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遗传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隐孢子虫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目前已有21个有效种,其中最主要的3个人兽共患虫种分别为寄生于人的人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hominis),寄生于禽类的火鸡隐孢子虫(C. meleagridis)和寄生于牛的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国内对火鸡隐孢子虫和微小隐孢子虫的基因型和亚型分析很少,故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以期为国内禽类和奶牛携带的人兽共患的隐孢子虫虫种的动力学传播及其风险评估提供参考资料。为了解郑州市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尤其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甲醛-乙酸乙酯-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该地区某医院住院病人4836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检出肠道寄生虫6种,总感染率为1.3%,发现了环孢子虫感染病例,且感染率最高,为0.5%;贾第虫、圆线虫和钩虫感染率次之,均为0.2%;蛲虫和蛔虫感染率均为0.1%,混合感染病例一例,感染率为0.02%。郑州市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机会性原虫感染病例增加,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进一步掌握河南省郑州郊区和武陟县两个地区鹌鹑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对这两个地区的19个鹌鹑养殖场进行了调查,共采集1360份粪样。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发现鹌鹑感染5种肠道寄生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8.3%,其中鹌鹑球虫感染率最高,为97.2%,鹌鹑隐孢子虫感染率为6.3%,鹌鹑圆线虫感染率为23.2%,鹌鹑蛔虫感染率为2.1%,鹌鹑毛细线虫感染率为1.2%.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鹌鹑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和严重,各年龄段鹌鹑感染率均较高,应加强鹌鹑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为了解特禽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郑州、许昌、平顶山三地的几个特禽养殖场的雏禽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调查450份粪便样品,发现阳性样品379份,总感染率高达84.2%;共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球虫为主要感染虫种,总感染率为72.4%,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2.7%,毛细线虫感染率为10.9%,圆线虫和蛔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18. 2%和12.4 %。378份阳性样品中,143份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混合感染,占阳性样品37.8%。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特禽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和严重,应加强特禽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以期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为了解禽类所感染的隐孢子虫种类,对所调查到的86份鹌鹑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和12份其它特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进一步用巢式PCR扩增18S rRNA基因基因,经测序和序列比对,共鉴定出2个隐孢子虫种类,为火鸡隐孢子虫(C. meleagridis)和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本试验分离到了鹌鹑源、元宝鸡源、贵妃鸡源、山鸡源贝氏隐孢子虫,鹌鹑源、火鸡源、观赏鸽源火鸡隐孢子虫。为了解郑州地区某奶牛场3月龄内的犊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08年8月至2009年月11月,对该场381头犊牛单圈饲养的新生犊牛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球虫总感染率为49.9%,贾第虫的总感染率为31%,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26.2%,环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4.7%,圆线虫和蛔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1.6%和0.3%。为了解所分离到的隐孢子虫的种类,笔者进一步用巢式PCR扩增18S rRNA基因和60-kDa糖蛋白(GP60),经测序和序列比对,共鉴定出4个隐孢子虫种类,包括分别是C. hominis ,C. parvum,C. bovis和,C. ryanae。本试验分离到了1个C. hominis分离株属于C. hominisⅠb亚型家族,命名为ⅠbA20G2。61个C. parvum分离株属于C. parvumⅡd亚型家族,命名为ⅡdA19G1。

赵治国[10](2010)在《我国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传播媒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斯氏副柔线虫病由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寄生于反刍兽真胃引起。斯氏副柔线虫的最适宜宿主为骆驼,大量虫体寄生可导致患驼真胃发生炎症、出血、溃疡,是造成骆驼拉稀病和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者造成骆驼死亡,对养驼业危害最为严重,长期以来,给农牧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该寄生虫生活史及传播媒介尚不明确,特别是在我国其传播媒介究竟是什么?一直不清楚。另外,关于该病的生前诊断方法,国内外研究资料基本没有。因此对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本论文主要从斯氏副柔线虫病传播媒介这一关键点入手,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调查了内蒙古4个地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发病情况,先后共剖解了不同年龄的双峰驼143峰,发现内蒙古地区双峰驼斯氏副柔线虫病感染率为81.8%,最高感染强度为1315条/峰,骆驼真胃内斯氏副柔线虫雌雄虫比例在3.9∶1~1.2∶1之间;老年驼相对于中年驼和青年驼感染率和发病率均较高,主要病变是真胃粘膜溃疡、脱落、淤血、出血,真胃组织腺泡上皮细胞浓缩、变性,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地区骆驼主产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双峰驼生活环境中可能性传播媒介——蝇类的分布和存在情况,共捕获7000多只蝇,鉴定出25个蝇种,它们分别隶属于7科17个属,另有2个科(扁蝇科Coelopidae,锯翅蝇科Trixoscelidae)未鉴定到属种;上述蝇种中内蒙古地区新纪录蝇种有12种,包括:亚洲家蝇(Musca asiatica)、亮家蝇(M. cassara)、带纹家蝇(M. confiscata)、黄腹家蝇(M. ventrosa)、西方角蝇(Haematobia irritans)、黄粉寄蝇(Tachina flavosquama)、亚洲毛蚤蝇(Chaetopleurophora asiatica)、东亚异蚤蝇(Megaselia spiracularis)、海滨溜蝇(Lispe litorea)、中华莫蝇(Morellia sinensis)、黑基地种蝇(Decia nigribasis)和小纹鬃粪蝇(Norellia striolata)。对最可疑的传播媒介——3种吸血蝇(西方角蝇Haematobia irritans,截脉角蝇H. titillans和厩螫蝇Stomoxys calcitrans)在形态学分类鉴定的基础上,对其mtDNA部分COI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其中首次测定了截脉角蝇COI基因序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rDNA ITS基因对2种角蝇进行了分子分类验证,结果证明对三种吸血蝇的形态学种属鉴定准确无误。为了对斯氏副柔线虫病可疑传播媒介进行筛选,首先对捕获的25种及未鉴定到属种的两个科的蝇类进行了详细的生物学剖检。结果显示:在两种吸血蝇——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体内(胸腹部,以腹部居多)均发现了疑似斯氏副柔线虫幼虫,其中雄蝇的感染率为43.8%~48%,雌蝇的感染率为35.7%~46.2%,感染强度为1~22条。所获疑似斯氏副柔线虫幼虫多数呈盘旋状,长短不一,可分清首尾,头部口孔周围有两个突起,消化道比较明显,基本可以分清食道肌质部和腺质部,虫体尾部肛门清晰可见。此外,还在亚洲毛蚤蝇(Chaetopleurophora asiatica)体内也检获到了一种未知种线虫体,但其形态与疑似斯氏副柔线虫幼虫差异较大,明显是另一种线虫。设计了斯氏副柔线虫特异性引物(ST1、ST2),并利用骆驼和其它反刍家畜7种胃肠道常见线虫及吸血蝇对其特异性进行了验证,然后对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体内剖检得到的幼虫rDNA ITS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结果表明所测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体内线虫幼虫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斯氏副柔线虫ITS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9.3%,证实了两种角蝇体内发现的线虫幼虫确为斯氏副柔线虫幼虫,因此确定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为我国骆驼斯氏副柔线虫传播媒介。此外,还利用常规粪便虫卵检查法(直接涂片法、漂浮法、沉淀法)对模拟阳性驼粪中的斯氏副柔线虫虫卵进行了实验室检测,证实常规寄生虫粪便检查方法难以检出骆驼粪便中的斯氏副柔线虫虫卵;随后利用PCR技术对斯氏副柔线虫虫卵检测进行了探讨,发现常规PCR技术和巢式PCR技术检出骆驼斯氏副柔线虫虫卵的最低敏感性分别为15枚和5枚,提出了斯氏副柔线虫虫卵可直接用于PCR反应体系进行目的片段扩增的可能性,这为建立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分子生物学生前诊断方法提供了前期研究工作基础。

二、广州家禽、家畜批发市场六种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州家禽、家畜批发市场六种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相关分泌性蛋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1 家畜线虫病概述
    2 捻转血矛线虫生物学概述
        2.1 捻转血矛线虫简介
        2.2 捻转血矛线虫形态
        2.3 捻转血矛线虫生活史
        2.4 捻转血矛线虫流行病学概况
        2.5 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控现状
        2.5.1 化学药物防控研究
        2.5.2 疫苗防控研究
        2.5.3 生物防控研究
    3 捻转血矛线虫的体外培养研究
    4 捻转血矛线虫检测相关研究
    5 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相关研究
    6 寄生虫分泌性蛋白质研究
    7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一 捻转血矛线虫最适培养基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虫卵分离方法的筛选结果
        2.2 捻转血矛线虫最适培养基的筛选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研究二 捻转血矛线虫分泌物中蛋白质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灭菌结果
        2.2 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脱鞘后幼虫培养液上清细菌学鉴定结果
        2.3 捻转血矛线虫标准耐药株成虫培养条件的筛选结果
        2.4 捻转血矛线虫分泌性蛋白质SDS-PAGE电泳及浓度测定结果
        2.5 第三期脱鞘后幼虫分泌性蛋白质ELISA检测结果
        2.6 捻转血矛线虫成虫分泌性蛋白质ELISA检测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研究三 捻转血矛线虫分泌性蛋白质的Shotgun LC-MS/MS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质谱数据
        2.2 蛋白质鉴定结果
        2.3 共有蛋白质鉴定结果
        2.4 差异蛋白质鉴定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研究四 捻转血矛线虫分泌性蛋白质的Western-blot检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阶段虫体分泌性蛋白质浓度测定
        2.2 捻转血矛线虫分泌性蛋白质的Western-blot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文鸟和鸽子的几种原虫和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文鸟的弓形虫病及诊断
        1.1 文鸟的弓形虫病
        1.2 弓形虫病的诊断
    2 文鸟和鸽子的隐孢子病、微孢子虫病、贾第虫病及诊断
        2.1 文鸟和鸽子的隐孢子病
        2.2 文鸟和鸽子的毕氏肠微孢子虫病
        2.3 文鸟和鸽子的蓝氏贾第虫病
        2.4 隐孢子病、微孢子虫病、贾第虫病的诊断
    3 文鸟和鸽子的衣原体病及诊断
        3.1 文鸟和鸽子的衣原体病
        3.2 衣原体病的诊断
    4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文鸟的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方试验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鸟弓形虫感染概况
        2.2 弓形虫DNA鉴定
        3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二、文鸟和鸽子隐孢子虫病、微孢子虫病、贾第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粪便样本DNA提取
        1.3 PCR扩增反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鸟的检测结果
        2.2 鸽子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三、文鸟和鸽子的衣原体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样本与试剂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鸟血清学检测结果
        2.2 鸽子PCR衣原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3)中国部分地区犬绦虫病和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近况
    1.1 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以及感染现状
        1.1.1 犬复孔绦虫
        1.1.1.1 犬复孔绦虫形态
        1.1.1.2 犬复孔绦虫生活史
        1.1.1.3 犬复孔绦虫感染现状
        1.1.2 犬棘球绦虫
        1.1.2.1 犬棘球绦虫形态
        1.1.2.2 犬棘球绦虫生活史
        1.1.2.3 犬棘球绦虫感染现状
        1.1.2.4 犬棘球绦虫病临床诊断
        1.1.2.5 犬棘球绦虫病流行病学特点
        1.1.3 带绦虫
        1.1.3.1 带绦虫形态
        1.1.3.2 犬带绦虫生活史
        1.1.4 等孢球虫
        1.1.4.1 等孢球虫形态
        1.1.4.2 等孢球虫形态
        1.1.4.3 等孢球虫感染现状
        1.1.5 隐孢子虫
        1.1.5.1 隐孢子虫形态
        1.1.5.2 隐孢子虫生活史
        1.1.5.3 隐孢子虫感染现状
        1.1.6 结肠小袋纤毛虫
        1.1.6.1 结肠小袋纤毛虫形态
        1.1.6.2 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
        1.1.6.3 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现状
    1.2 犬消化道寄生虫广泛存在
    1.3 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趋势
    1.4 犬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跟流行地区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1.5 犬消化道常见绦虫和原虫引起的症状与病变
        1.5.1 绦虫病
        1.5.2 犬原虫病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粪便样品的采集方法
        2.2.2 寄生虫虫卵、卵囊的检查方法
        2.2.3 虫卵或卵囊的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2 试验结果
        3.2.1 不同年龄分组犬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3.2.2 不同性别分组犬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3.2.3 本次调查 6 种犬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3.2.4 犬肠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3.2.5 降雨量对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
4 讨论
    4.1 我国部分地区犬肠道常见寄生虫感染情况
    4.2 城市流浪犬与家庭犬感染率差异分析
    4.3 降雨量对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
    4.4 犬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
    4.5 对于流浪犬管理上的建议
    4.6 预防和治疗犬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着作

(4)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关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1.2 OIE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原则和演变
    1.3 我国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案
第二章 OIE区域化管理模式及措施
    2.1 区域化管理模式
    2.2 区域化管理措施
    2.3 小结
第三章 部分国家区域化管理案例归类研究
    3.1 应用地区区划模式净化动物疫病,实现无疫状况
    3.2 应用地区区划模式控制和消灭突发动物疫病,恢复无疫状况
    3.3 应用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模式,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
    3.5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的实践探索
    4.1 广州从化无疫区案例分析
    4.2 海南免疫无口蹄疫案例分析
    4.3 吉林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案例分析
    4.4 辽宁免疫无口蹄疫区案例分析
    4.5 山东六和集团生物安全隔离区案例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动物疫病区域化模式比较
    5.1 疫情控制和扑灭模式
    5.2 动物疫病消灭模式
    5.3 两种模式的比较
    5.4 小结
第六章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6.1 我国畜牧业现状
    6.2 动物疫病状况
    6.3 影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研究
    6.4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及机制上存在的不足
    6.5 小结
第七章 我国采取区域化管理措施的基本考虑
    7.1 实施地区区划的基本考虑
    7.2 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模式的基本考虑
    7.3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保障机制研究
    7.4 对本论文的后续思考
第八章 结论
第九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上海部分鸟类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球虫
        1.1.1 孔雀球虫
        1.1.2 鸽球虫
        1.1.3 鹤球虫
        1.1.4 鹌鹑球虫
        1.1.5 麻雀球虫
        1.1.6 其他鸟类球虫
    1.2 疟原虫
    1.3 隐孢子虫
        1.3.1 鸽子
        1.3.2 鹌鹑
        1.3.3 鸵鸟
        1.3.4 其他鸟类
    1.4 弓形虫
    1.5 住白虫
    1.6 其他原虫
        1.6.1 火鸡组织滴虫
        1.6.2 毛滴虫
        1.6.3 阿米巴
        1.6.4 血变原虫
        1.6.5 芽囊原虫
第二章 上海部分鸟类寄生虫虫卵检查情况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样品来源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3 检查方法
    2.3 结果
        2.3.1 鸟类寄生虫虫卵检查情况
        2.3.2 四个季度寄生虫虫卵检查结果
        2.3.3 鸟类粪便寄生虫虫卵
    2.4 讨论
        2.4.1 鸟类寄生虫虫卵感染情况
        2.4.2 鸟类寄生虫虫卵感染的季节性
第三章 上海部分鸟类血液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3.2.5 载玻片和盖玻片的预处理
        3.2.6 血涂片的制作、观察及测量
        3.2.7 鸟类血液 DNA 提取
        3.2.8 Nested PCR
        3.2.9 PCR 产物胶回收
        3.2.10 回收产物的连接转化
        3.2.11 阳性克隆的鉴定及测序
        3.2.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结果
        3.3.1 上海部分鸟类血液原虫感染情况
        3.3.2 上海部分鸟类血液原虫染虫率
        3.3.3 上海部分鸟类血液原虫分子检测结果
        3.3.4 鸟类血液原虫 cyt b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5 鸟类血变虫新种鉴定
    3.4 讨论
        3.4.1 鸟类血液原虫感染情况
        3.4.2 鸟类血变虫虫种鉴定及鉴定依据
        3.4.3 血变虫新种——枢锐血变虫(Haemoproteus shvrii n.sp.)的鉴定
        3.4.4 鸟类疟原虫种类鉴定
第四章 上海部分鸟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动物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5 鸟类粪便 DNA 提取
        4.2.6 Nested PCR
        4.2.7 PCR 产物胶回收
        4.2.8 回收产物的连接转化
        4.2.9 阳性克隆的鉴定及测序
        4.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4.3 结果
        4.3.1 上海部分鸟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4.3.2 上海部分鸟类隐孢子虫的分子检测结果
        4.3.3 上海部分鸟类隐孢子虫 18s rDNA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讨论
        4.4.1 鸟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4.4.2 鸟类隐孢子虫感染的季节性
第五章 上海部分鸟类球虫种类鉴定及环孢子虫调查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动物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
        5.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5.2.5 球虫种类的鉴定
        5.2.6 Nested PCR
        5.2.7 酶切 PCR 产物
    5.3 结果
        5.3.1 上海部分鸟类球虫的种类鉴定
        5.3.2 上海部分鸟类环孢子虫和艾美耳球虫的分子检测结果
        5.3.3 上海部分鸟类环孢子虫和艾美耳球虫 PCR 产物的酶切鉴定结果
    5.4 讨论
        5.4.1 鸟类经分子检测球虫感染情况
        5.4.2 鸟类球虫孢子化情况
        5.4.3 鸟类球虫种类鉴定
第六章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我国鸟类原虫种类与感染状况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球虫
    1.1 孔雀球虫
    1.2 鸽球虫
    1.3 鹤球虫
    1.4 鹌鹑球虫
    1.5 麻雀球虫
    1.6 其他鸟类球虫
2 疟原虫
3 隐孢子虫
    3.1 鸽子
    3.2 鹌鹑
    3.3 鸵鸟
    3.4 其他鸟类
4 弓形虫
5 住白虫
6 其他原虫
    6.1 火鸡组织滴虫
    6.2 毛滴虫
    6.3 阿米巴
    6.4 血变原虫
    6.5 芽囊原虫
7 结语

(7)南京地区畜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抗酸染色液的配制
    1.2 样品采集
    1.3 样品处理
    1.4 改良抗酸染色法 (MAFS) 检测
    1.5 卵囊形态学观察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卵囊染色和形态学特点
    2.2 样品检测
        2.2.1 奶牛感染情况
        2.2.2 猪感染情况
        2.2.3 兔感染情况
        2.2.4 犬感染情况
        2.2.5 鸡与鹅感染情况
        2.2.6 不同动物感染率比较
3 讨论

(8)上海地区动物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微小隐孢子虫miRNA的初步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隐孢子虫与隐孢子虫病概述
        1.1.1 发现历史
        1.1.2 病原和分类
        1.1.3 生活史
        1.1.4 临床症状
        1.1.5 病理学
        1.1.6 基因组序列分析
        1.1.7 展望
    1.2 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2.1 分子分型技术
        1.2.2 亚型分析技术
        1.2.3 流行病学概况
    1.3 寄生虫miRNA 研究进展
        1.3.1 miRNA 的发现及研究现状
        1.3.2 miRNA 研究技术现状
        1.3.3 寄生原虫miRNA 的研究现状
        1.3.4 隐孢子虫小RNA 的研究现状
        1.3.5 应用前景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隐孢子虫nested PCR-RFLP 技术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卵囊纯化
        2.1.3 卵囊DNA 提取
        2.1.4 nested PCR 扩增
        2.1.5 不同隐孢子虫虫种和基因型卵囊DNA的提取比较
        2.1.6 田间样品DNA 提取的比较
    2.2 结果
        2.2.1 不同种方法提取C. baileyi 卵囊DNA 的比较
        2.2.2 不同隐孢子虫虫种和基因型卵囊 DNA 提取的比较
        2.2.3 对田间样品的检测
    2.3 讨论
第三章 上海地区动物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样品采集
        3.1.3 隐孢子虫检测
        3.1.4 隐孢子虫虫种/基因型的分子鉴定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状况及分子鉴定
        3.2.2 猪隐孢子虫感染状况及分子鉴定
        3.2.3 鸡隐孢子虫感染状况及分子鉴定
        3.2.4 鸭隐孢子虫感染状况及分子鉴定
        3.2.5 犬隐孢子虫感染状况及分子鉴定
        3.2.6 其他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状况及分子鉴定
        3.2.7 隐孢子虫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3.3 讨论
        3.3.1 关于上海地区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3.3.2 关于上海地区动物感染的隐孢子虫虫种/基因型
        3.3.3 展望
第四章 微小隐孢子虫miRNA 的初步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微小隐孢子虫小分子RNA 文库的构建
        4.1.3 微小隐孢子虫小分子RNA 的高通量测序
        4.1.4 微小隐孢子虫小分子RNA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iRNA 的寻找
        4.1.5 miRNA 表达水平检测
    4.2 结果
        4.2.1 微小隐孢子虫小RNA 测序数据处理及片段长度分布统计
        4.2.2 小RNA 的基因组定位
        4.2.3 miRNA 表达谱构建
        4.2.4 Rfam 比对
        4.2.5 小RNA 分类注释
        4.2.6 新miRNA 预测
        4.2.7 预测的新miRNA 信息统计
        4.2.8 miRNA 靶基因位点预测
        4.2.9 miRNA 的表达检测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教育经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在学期间参编的专着
    在学期间参编的行业标准
    在学期间申报的专利

(9)犊牛与某些禽类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遗传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文献综述
    1 隐孢子虫的概述
    2 隐孢子虫种、基因型、基因亚型定义
    3 感染牛的隐孢子虫种类和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4 感染禽类的隐孢子虫种类和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5 基因分型工具
    6 结语
第一部分 郑州市某医院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第二部分 河南省某些禽类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种类 鉴定
    试验一:鹌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二:河南省部分特禽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三:河南省部分禽类隐孢子虫种类鉴定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部分 郑州地区某奶牛场犊牛隐孢子虫季节追踪调查及隐孢子虫种类鉴定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结论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个人简历

(10)我国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传播媒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言
    1 骆驼概述
        1.1 骆驼的分类地位及起源
        1.2 骆驼的生物学特性
        1.3 骆驼养殖价值
        1.4 骆驼养殖现状
        1.5 我国骆驼常见寄生虫病
    2 斯氏副柔线虫病概述
        2.1 斯氏副柔线虫发现历史与形态
        2.2 斯氏副柔线虫的分类地位
        2.3 斯氏副柔线虫生活史
        2.4 斯氏副柔线虫病流行病学
        2.5 斯副柔线虫病症状及危害
        2.6 斯氏副柔线虫病诊断与防治
    3 蝇类概述
        3.1 蝇类形态及习性
        3.2 蝇类的利用价值
        3.3 蝇类的危害
        3.4 吸血蝇及其习性
    4 分子生物学在蝇类与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
        4.1 在蝇类研究中的应用
        4.2 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研究一 内蒙古双峰驼斯氏副柔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感染率、感染强度及肉眼病变率
        2.2 感染率与感染强度与以往调查结果比较
        2.3 雌雄虫比例
        2.4 患驼病理变化
        3 讨论
        3.1 不同地区感染情况变化
        3.2 不同年龄段双峰驼感染情况比较
        3.3 雌雄虫比例
        3.4 病理变化分析
        4 小结
    研究二 内蒙古双峰驼生活环境蝇类捕捉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蝇类种属鉴定结果
        2.2 吸血蝇类形态描述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三 骆驼生活环境3 种吸血蝇COI 序列测定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PCR 扩增结果
        2.2 克隆结果
        2.3 测序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四 斯氏副柔线虫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与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PCR 扩增结果
        2.2 克隆结果
        2.3 测序结果
        3 讨论
        3.1 有关线虫ITS 序列
        3.2 有关引物设计
        3.3 斯氏副柔线虫rDNA ITS 序列
        4 小结
    研究五 双峰驼斯氏副柔线虫病传播媒介的筛选与确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蝇类解剖结果
        2.2 PCR 扩增结果
        2.3 扩增产物克隆结果
        2.4 测序结果
        3 讨论
        3.1 有关研究方法
        3.2 传播媒介分布地区
        3.3 与以往研究比较
        3.4 生活史探寻
        4 小结
    研究六 斯氏副柔线虫病生前诊断方法初探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常规方法检测结果
        2.2 PCR 方法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常规粪检方法
        3.2 有关PCR 方法
        4 小结
结论
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四、广州家禽、家畜批发市场六种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相关分泌性蛋白的研究[D]. 尹相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 [2]文鸟和鸽子的几种原虫和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姚秋霞. 扬州大学, 2017(01)
  • [3]中国部分地区犬绦虫病和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 李展.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2)
  • [4]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D]. 王中力. 中国农业大学, 2014(11)
  • [5]上海部分鸟类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D]. 李榴佳.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1)
  • [6]我国鸟类原虫种类与感染状况研究进展[J]. 李榴佳,黄兵,舒凡帆,吴有陵.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3(04)
  • [7]南京地区畜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J]. 陈甫,黄克和. 畜牧与兽医, 2012(12)
  • [8]上海地区动物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微小隐孢子虫miRNA的初步鉴定[D]. 陈兆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02)
  • [9]犊牛与某些禽类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遗传特征分析[D]. 孙艳茹.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3)
  • [10]我国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传播媒介的研究[D]. 赵治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广州禽畜批发市场6只动物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