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96.8”防洪对海河防洪的启示

河北省“96.8”防洪对海河防洪的启示

一、河北省“96·8”抗洪对海河防洪治理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杰[1](2019)在《大清河水利工程变迁及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针对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对于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在分析目前流域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时期流域水利工程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以及与社会的关系,进而阐述现有水利工程应如何适应雄安新区的要求,并提出相应对策。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查阅书籍收集资料,对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流域以白洋淀为调蓄核心的上、中、下游各工程组成的水利工程体系调度的方式、对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2)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建国前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的发展脉络。建国前流域水利工程的主要建设过程开始于宋代,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宋代开始到明代末年,属于对流域水系环境进行局部工程改造的阶段。该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目的是为社会经济提供稳定发展空间,特点体现在宋代“塘泺防线”建立后,流域洼淀蓄水面积持续减小,唐堤的修建顺应社会发展方向而得以保留,成为今后千里堤发展的起点。明代东道口堤与唐堤相接,使千里堤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从清代开始到建国前,属于着眼于流域、整体工程建设阶段。该阶段工程措施以筑堤为主,工程发展以千里堤、新安北堤的基本成型以及东、西二淀的分离为标志。堤防建设的意义是通过对平原区径流进行调控,稳定了社会、农业生产格局,也促进了津保航运的发展。(3)根据多年来有关大清河的研究资料,探究建国后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是大清河流域工程体系完善和形成的阶段。该阶段在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开辟泄洪通道、完善堤防和枢纽工程,目的是为调控径流,治理水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到上世纪70年代,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该工程体系通过对洪水与水量的调控,支撑着雄安新区的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障。(4)结合雄安新区的建设要求,从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等方面分析目前水利工程体系在新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探究适应新区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吴凌志[2](2019)在《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文中指出钱正英是我国着名的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新中国水利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钱正英在抗日战争时期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实践中与水利结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水利部副部长、部长长达三十余年,投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建设。她参与了淮河、黄河、长江、海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规划,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并认真付诸实践。参与了许多重大水利工程的论证、设计和建设,特别是在解决葛洲坝工程技术问题和主持三峡工程论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水利实践中,钱正英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水利思想,内容涵盖水利决策、水利建设、水利管理等方面,如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大江大河的治理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点,水利建设的主力军是人民群众,水利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决策要做到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等。钱正英的水利思想影响了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水利建设,其中的许多观点和论述,对当前我国水利建设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钱正英水利思想的研究,可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水方略的发展变化,治水事业取得的成就和水利工程科技精英的卓越历史贡献。

郝志新,熊丹阳,葛全胜[3](2018)在《过去300年雄安新区涝灾年表重建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历史文献、县志和相关期刊中雄县、安新、容城(合称"雄安新区")洪涝灾害记录的摘录整理,并与降水观测数据比对,确定了反映雄安新区17152016年洪涝灾害程度的年表,分析了过去300年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果为:17152016年间雄安新区发生洪涝灾害共计139次,平均23 a发生1次;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特大洪涝灾害(文中定义为4级)发生在1738,1801,1892和1954年,3级大涝、2级偏涝、1级轻涝发生的年份数分别为14,35和86.17961827,18861898和19481965年3个时期,雄安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繁且灾情严重;空间上,偏涝年份,区域内滨临河湖、地势低洼地段容易被淹没,占全区面积的20%30%,而特大洪涝年份,除了容城地势较高之处,雄安新区约80%面积被淹没.鉴于历史时期本区水患频发,未来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水灾频率及空间发生特征.

陈政强[4](2018)在《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研究》文中指出蓄滞洪区的建设是防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特别是在削峰减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蓄滞洪区除了防洪功能外同时也存在国民经济建设问题,如何在洪泛区防洪是至今没有得到良好解决的问题。作为防范洪涝灾害的非工程措施之一,洪水保险能够使受灾地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因而能够在洪泛区防洪减灾中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灾后对受灾地重建速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在借鉴前人关于蓄滞洪区与洪水保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推广洪水保险进行研究,将洪水保险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洪水保险费率的厘定以及洪水保险运行流程为研究核心,得到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1)针对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缺少洪灾经济损失资料的现状,本文根据《天津市大黄堡洼洪水风险图》以及20年、50年、100年一遇特定频率洪水洪灾损失资料,对洪灾损失的分布进行分析认为:PⅢ型分布优于对数正态分布,并依据PⅢ分布采用试错法得出洪水保险费率厘定过程中所需的多年平均洪灾经济损失。(2)用公式法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分别对洪水保险费率进行厘定,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农业保险费率仅相差0.08%,且采用公式法计算出的居民财产保险费率及工商业费率要远低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考虑到蓄滞洪区内洪水保险尚处于推广期,应该尽可能地以提高投保人缴纳保费意愿为首要前提,因此本文选择公式法所厘定的洪水保险费率结果,并据此计算了现状条件下(现状年为2013年)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内投保人所需缴纳保费金额。(3)为降低保费价格,将区域土地利用重新规划,鼓励居民以及高产值、高效益的企业进入高安全等级区,将湿地、公园置入安全等级稍低的分区,并计算了在上述规划条件下投保人承担保费的金额。计算结果表明,对蓄滞洪区内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由于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而大幅降低洪水保险费用价格,提高蓄滞洪区内居民缴纳保险意愿。(4)从洪水保险制度运行中的核心问题—资金募集角度,探讨了洪水保险运行流程体系中的洪水保险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经过对流程的梳理,提出了“梯级利率洪水债券”,它在减轻纳税人的税负压力的同时,促进洪水保险运行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周辰[5](2016)在《新中国时期保定地区大清河水系治理研究(1949-1979)》文中研究说明大清河是海河的支流,途径流域大部分位于保定地区。历史上,大清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治河手段的落后、政治环境的不稳定、管理机构的缺失是水灾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对大清河进行了力度空前的治理,水患得到根治,但是也衍生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等新问题。本文梳理了大清河治理过程中的巨大成就,也阐述了其不足之处,以期对以后的水利建设提供借鉴。大清河的治理是中国现代水利发展史的缩影,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群众的环境观念经历了恐惧自然、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过程。一方面,随着人类发展与技术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空前提高;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也引发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因此,人类在自身发展进程中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值得深思。

赵群[6](2016)在《海河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水利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更事关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颁布,再次将水利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也对保障水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河流域地处华北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同时,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近年来,水利部和海河水利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以积极应对各种关乎水的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损失,但在应对愈演愈烈的水利突发事件中,仍要不断完善。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美丽天津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海河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进行系统梳理,不仅可以全面提升流域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也可以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是海河流域基本概况及常见水利突发公共事件,以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地区性水事矛盾与纠纷、偶发性的洪涝灾害三种海河流域常见的水利突发公共事件为例。第三章是海河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原因,分析当前流域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现状与困境。第四章是海河流域水利突发事件对策分析与管理措施。第五章是总结与展望。

杨洁慧[7](2014)在《驻马店“75·8”水灾及救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75年8月上旬,以驻马店地区为中心的淮河流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致使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及24座中小型水库垮坝,一时洪水泛滥,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本文以此次水灾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考察水情、灾情和救灾过程,分析、总结政府救灾工作的特点和成效,以期对驻马店“75·8”水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比较客观的评价,为现今社会的救灾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驻马店“75·8”水灾产生的原因。水灾发生不仅与地形、河系、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有关,而且也有社会原因,如水利建设存在局限、生态环境破坏、防汛指挥失误等。第二部分介绍了水灾概况。论述了驻马店“75·8”水灾发生前后的降雨情况、洪水状况及其所造成的严重灾情。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政府对水灾的救助过程。面对洪水,政府建立了救灾组织和机构,并对广大灾区群众进行思想动员。洪水退后,针对灾情制订救灾方针和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灾民日常生活,并组织生产自救,开展副业生产增加灾民收入等,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第四部分对驻马店“75·8”水灾的救助工作进行评析。这次救灾充分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救灾工作中起到了柱石作用;贯彻群众路线保证了救灾工作顺利开展。但是,救灾中也存在救助主体单一、救灾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政治色彩浓厚和形式主义作风泛滥等问题。第五部分为结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1975年驻马店水灾救助给当今救灾工作的借鉴和启示: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引导其他社会团体和国际力量进入救灾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监督救灾款物的发放和使用;提高救灾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信息时效等。

王琳[8](2012)在《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文中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自然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中国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水旱灾害频发,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研究毛泽东水利思想,总结毛泽东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百废待兴,自然灾害频发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水利事业,治理大江大河的经验,对于重新思考水资源与环境、经济和人口的关系,更好地指导当前治水实践,完善水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毛泽东并未就水利思想做过系统的论述,因此,本文以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充分搜集毛泽东水利言论和水利实践资料,在考察其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提炼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深入总结了它的历史作用,并对我国当代水利建设提出若干建议,对毛泽东水利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水利思想两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从毛泽东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受的文化教育角度出发,总结了其水利思想来源于两方面,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和中国传统治水思想与实践,毛泽东正是受这两方面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在早期的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萌芽和雏形。第二章,论述了毛泽东在充分认识水的基础上,认为应辩证地看待水利和水害的关系,并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等科学论断。毛泽东始终将治水作为兴国安邦的大事对待,在建国初期便提出了防洪为主、全面开发,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调查研究、重视科学等合理用水的治水思想与方针,在指导水利实践的过程中,其水利思想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第三章,在整体总结毛泽东水利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毛泽东长期的治水实践,通过提炼总结,提出了毛泽东由小到大,量力而行;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三个重要的治水特点,并通过具体事例进行了科学论证。这三个重要特点是贯穿于毛泽东治水实践始终的,从他青年时代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到晚年治理大江大河,修建大型水库的实践,无一不体现着这三个特征。第四章,纵观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经济建设时期,其治水实践自始至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赋予了不同时代各异的治水思想,是我党水利建设的宝贵财富,对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而且毛泽东水利思想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一系列数据资料进行了论述。同时,本文也指出毛泽东水利思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它。第五章,毛泽东水利思想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更对当前的水利建设有着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从毛泽东水利思想中总结出其对当今水利建设与治水文化,以及对合理利用水资源,达到人水和谐的指导意义与重要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一是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水利建设的实际,明确提出毛泽东水利思想源于传统的中国治水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水利思想;二是通过对不同时期毛泽东关于水利建设的论述和实践,系统总结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特点;三是以经济效益为标准衡量了建国以来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兴建和重修的水利工程所发挥的效益,并且在灌溉、发电、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省份的比较。

张媛媛[9](2010)在《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及其风险分析研究——海河流域“96·8”洪水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海河流域"96.8"洪水,挖掘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因地制宜地建立洪水资源利用系统,弥补资源性缺水问题。并制定洪水资源利用措施及相关的洪水资源利用风险模式,探讨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新途径,使洪水资源利用达到安全、高效运行。

马文奎,王建刚,阎永军[10](2009)在《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地跨8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北京、天津两市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部,山东、河南省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的一小部分。流域面积31.8万km2、人口1.26亿、耕地1.6亿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3%、10%、11%。

二、河北省“96·8”抗洪对海河防洪治理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省“96·8”抗洪对海河防洪治理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大清河水利工程变迁及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防洪体系方面
        1.2.2 工程对水资源的调控方面
        1.2.3 水资源安全与保障方面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现状和作用分析
    2.1 流域水利工程发展概述
    2.2 流域水利工程现状和作用分析
        2.2.1 上游工程“蓄水”
        2.2.2 中游工程“调水”、“疏水”、“滞水”
        2.2.3 下游工程“排水”
    2.3 白洋淀周边堤防分洪方案
    2.4 小结
3 清代及之前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变迁研究
    3.1 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定因素分析
    3.2 宋代及以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影响
        3.2.1 宋代以前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影响
        3.2.2 宋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影响
    3.3 元、明时期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影响
    3.4 清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影响
        3.4.1 清代工程治水思路
        3.4.2 清代早期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影响
        3.4.3 清代后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影响
    3.5 主要堤防的发展和影响
        3.5.1 清代堤防分布特点
        3.5.2 千里堤的发展及影响
        3.5.3 新安北堤的发展及影响
    3.6 小结
4 建国后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变迁研究
    4.1 建国后水利工程发展概述
        4.1.1 水利工程的发展
        4.1.2 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果
    4.2 大清河水利工程体系的完善与影响
    4.3 建国后水利工程对洪水的调控作用分析
        4.3.1 水库在防洪中的作用分析
        4.3.2 历史洪水中,水库的调控能力分析
        4.3.3 蓄滞洪区在防洪中的作用
    4.4 建国后水利工程调控对入淀水量的影响分析
        4.4.1 白洋淀入淀水量的变化
        4.4.2 工程调控对入淀水量的影响
    4.5 小结
5 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变迁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
    5.1 雄安新区建设要求
    5.2 基于洪灾损失增长的新区防洪重要性分析
        5.2.1 灾情对比
        5.2.2 洪灾损失增长原因分析
    5.3 流域现有水利工程与新区建设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5.4 新区水利工程建设方案
        5.4.1 防洪方案
        5.4.2 新区水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钱正英从事水利事业的历程
    第一节 战争年代钱正英初涉治水(1944—1949 年)
    第二节 钱正英投身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1950—1965 年)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钱正英在艰难条件下继续治水(1966—1976 年)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钱正英对水利事业的进一步探索(1979—2012 年)
第二章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关于水利建设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关于水利规划、决策的观点
    第三节 关于水利管理的观点
第三章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历史作用
    第一节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历史作用
结语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当代启示
附录 钱正英治水大事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3)过去300年雄安新区涝灾年表重建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灾情的时间分布
    2.2 灾情的空间分布
3 结论

(4)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2 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概况
    2.1 区域概况
        2.1.1 暴雨洪水特性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2 蓄滞洪区洪水调度原则
        2.2.1 大黄堡洼蓄滞洪区防洪调度原则
        2.2.2 黄庄洼调度原则
    2.3 调度原则与洪水保险费用分摊原则
    2.4 基础资料收集
3 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洪水保险费用
    3.1 洪水保险
        3.1.1 洪水保险费率
        3.1.2 洪水保险费率厘定原则及方法
        3.1.3 基于水动力模型下的设计洪水经济损失
        3.1.4 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洪水风险评估与洪水风险区划
    3.2 基于公式法的洪水保险费率厘定
        3.2.1 特定频率洪水灾害损失统计
        3.2.2 多年平均洪灾经济损失计算
        3.2.3 洪水保险费率厘定结果
    3.3 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洪水保险费率厘定-
    3.4 公式法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厘定洪水保险费率结果对比
    3.5 现状条件下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洪水保险费用计算
4 合理土地利用下的洪水保险分析
    4.1 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土地开发利用与洪水风险区划
        4.1.1 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土地利用现状
        4.1.2 合理土地开发利用下的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洪水保费分析
    4.2 洪水保险费用缴纳计算
        4.2.1 多年平均洪灾经济损失计算
        4.2.2 合理土地利用下的洪水保险费率及缴纳保费计算
        4.2.3 现状条件与合理土地利用条件下蓄滞洪区承担保险费用对比
    4.3 本章小结
5 洪水保险运行流程研究
    5.1 洪水保险运行流程
        5.1.1 洪水保险运行流程中的参与主体
        5.1.2 梯级利率洪水债券
    5.2 关于解决集中赔付的几点办法
    5.3 洪水保险运行机制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新中国时期保定地区大清河水系治理研究(1949-197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晚清民国大清河治理概况
    1.1 晚清民国时期大清河水患概况
        1.1.1 洪涝灾害概况
        1.1.2 水患的社会影响
    1.2 水患成因
        1.2.1 自然因素
        1.2.2 社会因素
    1.3 水患的治理
        1.3.1 水利机构的沿革
        1.3.2 治理措施与效果
        1.3.3 小结
第2章:大清河水利设施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
    2.1 建国初期大清河治理背景
        2.1.1 背景
        2.1.2 管理机构的演变
    2.2 治理概况
    2.3 水利建设的表现形式
        2.3.1 堤坝加固与河道疏浚
        2.3.2 河道改道与开辟分洪道
    2.4 水利建设的局限性
    2.5 小结
第3章:大清河大规模兴建水利设施阶段(1958—1965)
    3.1 大规模兴建水利设施的社会背景
        3.1.1 背景
        3.1.2 管理机构的演变
    3.2 水利建设的表现形式
        3.2.1 兴修水库
        3.2.2 发展灌区
        3.2.3 白洋淀初步治理
        3.2.4 1963年以后水毁工程的恢复
    3.3 水利建设的局限性
    3.4 小结
第4章:大清河水利设施继续建设阶段(1966—1979)
    4.1 大清河水利设施继续建设阶段的社会背景
        4.1.1 背景
        4.1.2 管理机构的演变
    4.2 水利建设的表现形式
        4.2.1 水库的续建、扩建及加固
        4.2.2 灌区的扩建
        4.2.3 河道设施继续建设
        4.2.4 白洋淀的治理
    4.3 水利建设的局限性
    4.4 小结
第5章:大清河治理的作用及影响
    5.1 治理的作用及局限性
        5.1.1 作用
        5.1.2 局限性
    5.2 治理的积极影响
        5.2.1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5.2.2 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5.2.3 增强了民众战胜自然的信心
    5.3 治理的消极影响
        5.3.1 生态环境的恶化
        5.3.2 水库移民生存质量下降
        5.3.3 民众环境意识的扭曲
    5.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海河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迫切需要
        1.2.2 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
        1.2.3 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1.3 概念阐述
        1.3.1 定义
        1.3.2 海河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特点
    1.4 文献综述研究
        1.4.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研究
        1.4.2 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成果综述
        1.4.3 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做法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海河流域基本概况及常见水利突发公共事件
    2.1 流域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
        2.1.1 自然地理
        2.1.2 河流水系
        2.1.3 社会经济
    2.2 国内水利突发公共事件
        2.2.1 2005 年珠江流域成功应对水体污染
        2.2.2 2007 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应对经验
    2.3 海河流域常见水利突发公共事件
        2.3.1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2.3.2 地区性水事矛盾与纠纷
        2.3.3 偶发性的洪涝灾害
第三章 海河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分析
    3.1 自然原因
        3.1.1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3.1.2 流域降水量和地表水资源量减少
        3.1.3 夏季暴雨集中,洪水变化剧烈
    3.2 历史原因
        3.2.1 地理位置特殊
        3.2.2 水资源开发过度
        3.2.3 综合治理规划滞后
    3.3 社会原因
        3.3.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利保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3.3.2 用水需求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
        3.3.3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3.4 人为原因
        3.4.1 人类活动对下垫面条件造成径流量变小
        3.4.2 人类活动对地表饮用水源地造成污染
        3.4.3 防洪工程薄弱环节多
        3.4.4 防汛工作面临挑战多
第四章 海河流域水利突发事件对策分析与管理措施
    4.1 对策分析
        4.1.1 建立水污染应急处理机制
        4.1.2 建立稳定水事秩序应急机制
        4.1.3 建立防洪减灾应急处理机制
    4.2 管理措施
        4.2.1 预测预警能力建设
        4.2.2 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4.2.3 公共事件应对体系建设
        4.2.4 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驻马店“75·8”水灾及救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创新之处
一、 驻马店“75·8”水灾原因浅析
    (一) “75·8”水灾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1、 复杂的地形地貌
        2、 异常的气候致罕见特大暴雨
    (二) “75·8”水灾的社会政治因素
        1、 水利建设指导思想失误
        2、 生态环境的破坏
        3、 防汛准备不足
        4、 防汛指挥机构应急反应滞后
二、 驻马店“75·8”水灾概况
    (一) 雨情
    (二) 水情
    (三) 灾情
        1、 人口伤亡惨重
        2、 农业遭受重创
        3、 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4、 传染性疾病流行
        5、 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三、 政府对“75·8”水灾的救济
    (一) 政府的救助对策
        1、 救灾机构与组织的成立
        2、 救灾方针的制定
        3、 救灾的思想动员
    (二) 救灾工作的具体开展
        1、 适当进行救济,安排灾民吃穿
        2、 重建家园,解决灾民住房问题
        3、 积极防治病疫,确保灾民健康
        4、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5、 开展工副业生产、多种经营
四、 驻马店“75·8”水灾救助评析
    (一) 救灾工作的特点和经验
        1、 贯彻“不饿死人”的救助思想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救灾中坚力量
        3、 贯彻群众路线
    (二) 救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救助主体单一
        2、 救灾监督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3、 政治色彩浓厚和形式主义作风泛滥
结语
参考文献

(8)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选题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动态
        (二) 研究述评
    三 理论框架
第一章 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形成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毛泽东思想
        1.1.2 毛泽东水利思想
    1.2 毛泽东水利思想渊源
        1.2.1 马克思的自然观
        1.2.2 恩格斯的自然观
        1.2.3 大禹、李冰父子的治水思想与实践
        1.2.4 孙中山的治水思想与实践
第二章 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内容
    2.1 毛泽东对水的认识
        2.1.1 水害可以转化为水利
        2.1.2 水利建设也是科学
    2.2 毛泽东关于水利的主要观点
        2.2.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2.2.2 兴修水利,合理用水
        2.2.3 治水是兴国安邦的大事
    2.3 毛泽东治水的方法
        2.3.1 防洪为主,全面开发
        2.3.2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2.3.3 调查研究,重视科学
第三章 毛泽东水利思想的特点
    3.1 由小到大,量力而行
        3.1.1 从战争年代的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农民吃水、生产用水问题
        3.1.2 从建国初期的实际出发,着力治理大江大河,消除水患
        3.1.3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着力兴修大中小型水库,发展水利事业
    3.2 一以贯之,高度重视
        3.2.1 始终把水的问题作为革命、建设的大事来抓
        3.2.2 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矛盾
        3.2.3 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到农业生产的核心位置
    3.3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3.3.1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促进水利事业良性发展
        3.3.2 相信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第四章 毛泽东水利思想评析
    4.1 毛泽东水利思想是我党水利建设的宝贵财富
        4.1.1 毛泽东水利思想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理论基础
        4.1.2 毛泽东水利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
    4.2 毛泽东水利思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4.2.1 毛泽东水利思想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4.2.2 毛泽东水利思想对生态文明的指导作用
        4.2.3 毛泽东水利思想的综合成效
    4.3 毛泽东水利思想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第五章 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当代价值
    5.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
        5.1.1 把治理水患与水污染有机结合起来
        5.1.2 把修建大型水库与人民吃水、农业用水结合起来
    5.2 科学谋划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5.2.1 充分认识人水和谐的重要意义
        5.2.2 合理开发、保护各类水资源
        5.2.3 正确处理水利设施维修与水利建设之间的关系
    5.3 把水利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中
        5.3.1 以水利建设为中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5.3.2 强化水文调节控制,注重水能开发管理
    5.4 以经济投入为抓手,促进水利建设事业和谐发展
        5.4.1 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5.4.2 加强水利工作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水利发展机制
        5.4.3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结语
附录1 毛泽东与水利相关的事迹
附录2 《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水利言论编年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及其风险分析研究——海河流域“96·8”洪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96·8”洪水概况
    1.1 “96·8”洪水规模及水量平衡分析
    1.2 洪水资源利用的提出与意义
2 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3 基于“96·8”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研究
    3.1 洪水资源利用流程
    3.2 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规划
    3.3 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预案风险分析
    3.4 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运行管理

(10)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1.1 防洪规划
        1.1.1 1957年防洪规划
        1.1.2 1967年防洪规划
        1.1.3 1987年防洪规划
        1.1.4 1998年防洪规划
    1.2 防洪工程建设
        1.2.1 河道堤防整治工程
        1.2.2 分蓄洪工程
        1.2.3 水库工程
    1.3 防洪非工程措施
        1.3.1 洪水预报
        1.3.2 分蓄洪区管理
        1.3.3 通信与报警系统
        1.3.4 防洪预案
2 抗旱减灾体系建设
    2.1 抗旱减灾工程
        2.1.1 蓄水工程
        2.1.2 引水工程
        2.1.3 提水工程
        2.1.4 灌区建设
        2.1.5 地下水源工程
    2.2 应急调水
        2.2.1 引黄济津应急调水
        2.2.2 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作
        2.2.3 北京应急调水
        2.2.4 引黄济淀应急补水

四、河北省“96·8”抗洪对海河防洪治理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清河水利工程变迁及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D]. 张伟杰.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2]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D]. 吴凌志.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过去300年雄安新区涝灾年表重建及特征分析[J]. 郝志新,熊丹阳,葛全胜. 科学通报, 2018(22)
  • [4]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研究[D]. 陈政强.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2)
  • [5]新中国时期保定地区大清河水系治理研究(1949-1979)[D]. 周辰. 河北大学, 2016(03)
  • [6]海河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 赵群. 天津大学, 2016(02)
  • [7]驻马店“75·8”水灾及救助研究[D]. 杨洁慧. 河南大学, 2014(04)
  • [8]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王琳. 山西大学, 2012(12)
  • [9]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及其风险分析研究——海河流域“96·8”洪水为例[J]. 张媛媛. 地下水, 2010(01)
  • [10]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J]. 马文奎,王建刚,阎永军. 中国防汛抗旱, 2009(S1)

标签:;  ;  ;  ;  ;  

河北省“96.8”防洪对海河防洪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