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让杂志更精彩——解析图片在期刊中的作用与把握

图片让杂志更精彩——解析图片在期刊中的作用与把握

一、图片,让杂志更精彩——浅析期刊图片的作用及把握(论文文献综述)

申亦安[1](2021)在《图像叙事视野下的科普杂志插画设计研究 ——以《Scientific American》为例》文中认为

宋哲琦[2](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表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程怡珍[3](2020)在《《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时代性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刊于1958年的《装饰》杂志,是国内唯一的工艺美术专业刊物。截止2018年,《装饰》杂志拥有近300个封面。在这60年的时间里,杂志经历了创刊、停刊、复刊的曲折历程。它的发展不仅和中国设计的发展同步,同时也见证了中国60年的风雨沧桑。封面设计作为最为直接的反映,它所传达出来的设计意识恰好反映出一个时代艺术的高度和成就。封面设计跟随时代不断发生变化,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也给封面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刻上了时代的烙印。本文以《装饰》作为切入点,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探寻时代对于设计类期刊封面设计的影响。共分为五个章节,每一章节都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分析:第一章交代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指明创新点;第二章对杂志背景做调研,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宏观上把握封面的形式构成;第三章对60年来的所有封面进行阶段性梳理,并举例分析,归纳其时代特征;第四章分析影响封面设计的内外部因素;第五章对封面设计的艺术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思考对于未来设计师的启示。《装饰》杂志封面设计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封面与时俱进,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互相融合,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封面设计是平面设计师的必修课,封面跟随时代不断变化是一个必然结果,封面形式的多样化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看到的书籍景观世界,正是因为封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以及其独特的设计,所以成为了集功能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视觉文本。《装饰》杂志封面设计见证了中国60年的风雨沧桑,既包含了新中国第一代设计师的创业理想,同时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透过封面上图形,文字,色彩及构成形式,可以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当我弹去一本本封面的尘埃,突然窥见到中国几代工艺美术设计家的心路历程。由此而生敬意。此番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今天的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封面设计,而且对其它期刊封面设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也会有所帮助。

王思琪[4](2020)在《“青年文化”的追寻与确认 ——市场化语境中《萌芽》的改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刊于1956年的《萌芽》是我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环境发生巨大转变,这促使文学逐渐处于边缘位置,文学期刊也被迫面临经济发展困难。为摆脱发展困境,各类期刊陆续改版,《萌芽》也不例外。1996年文学期刊《萌芽》开始改版,杂志致力于表现“青年”特质,多种改版举措陆续表现出杂志关注和探索青年文化的多变性和独特性。1999年由其推出和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使《萌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标志着杂志改版成功。杂志在赛后进行的市场化发展策略也使青年文化的多变性和独特性与市场相结合,最终使青年文化得到了巩固和传播。《萌芽》的改版使杂志在九十年代成功突围,杂志追求的青年文化也获得了发展并为九十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化形态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萌芽》的发展是正在进行时,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改版为杂志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杂志对青年文化及其多变性和独特性的发展和影响也仍在继续。本文将以文学期刊《萌芽》的改版为着眼点,探寻《萌芽》在市场化语境中改版的具体细节并阐述由改版所发展、成熟的青年文化形成的重要意义。全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九十年代文学期刊的整体变革,厘清九十年代文学期刊改版的背景、改版模式等内容。九十年代文学期刊面对市场大环境做出的改版决定虽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走投无路”的被迫行为。本章以《萌芽》的相关数据为例,详细分析和论述了导致九十年代文学期刊发展艰难的因素以及期刊为摆脱发展困境做出的改版努力。《萌芽》在九十年代文学期刊整体改版中被视为典型案例,编辑回归杂志本身的期刊定位、回归青年读者群体,表现了其对青年文化的思考。第二章:主要分析《萌芽》改版的具体举措以及由此显示的对“青年文化”的探寻和尝试。改版后的《萌芽》主要通过调整读者定位、整合与呈现“贴近青年”的栏目布局、设计带有青年独特性的外部封面三个方面的变化,逐渐向外界表明杂志以“青年”为中心,展现青年思想、心理和行为等动态变化,逐步寻找和呈现当下青年身上的多变性、独特性的文化内涵。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个活动形成的过程与意义。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推出是《萌芽》调整改版举措与把握社会热点的双向结果。“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大赛宗旨标志着杂志为青年参赛选手提供“我手写我口”的写作环境。众多青年报名参加比赛促使青年文化的多变性和独特性在比赛中以文学的形式爆发式的发展。比赛的成功推动了青年文化的成熟并实现杂志、教育等多方面的共赢。第四章:集中论述了《萌芽》为“青年文化”的巩固与传播所做出的市场化努力。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成功使《萌芽》获得了品牌标志。为使杂志自身深入市场发展,也为巩固和传播青年文化多变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内涵,《萌芽》杂志形成了一系列市场化发展措施。主要通过培育青年明星写手、开发杂志衍生的青春文学图书产品以及进行新媒体经营三种形式促使青年文化与市场形成密切联系。

陈洁[5](2020)在《科技之美-《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研究(2009-2018)》文中认为《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7月3日,是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杂志之一,该杂志以传播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发现为主要目的,其封面的美学性也领先于其他的同类型的科学期刊,充分地调动了读者的视觉享受。《Science》对于可视化传播技术的运用是业界的典范,成为许多科技期刊提高自身办刊水平和科技传播能力的学习目标。本文选取《Science》(科学)杂志2009-2018年间全部期刊封面为研究对象。从期刊封面视觉特征和艺术特点出发,研究其可视化封面表现规律,探讨科学视觉传播中封面装帧设计的美学要求,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其构图、文字、图像和色彩等要素之间的建构的方式,进而有助于深入探索科学知识可视化的生成方式以及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优化我国科学可视化的质量,以此来提高中国自身的科学传播力量。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基础研究部分:第一章,绪论,概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综述前人与本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并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相较于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的创新点。第二章,《Science》杂志概述,是有关于杂志的本体研究。本章详实地介绍了《Science》杂志的诞生与发展,另外,探讨了《Science》封面的商业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理论研究部分:第三章,具体分析了《Science》杂志封面的艺术特性。本章根据笔者收集到的2009-2018年512期封面展开探究,从构图、文字、图像以及色彩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封面构图,从文字和图像的构图形式到视觉元素之间的平衡感和层次感;第二部分是封面文字的运用,字体风格到和层级分化,展现了文字运用的秩序性和时代感;第三部分是图像的应用,笔者对样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Science》善于运用摄影可视化、计算机可视化以及绘画等其他材料制作封面图片来展现图像的精确性、技术性和高雅性;第四部分是色彩的选择,《Science》将色彩的象征性和对比性恰到好处地融合于一个画面中,既深化了主题又强化了视觉美感;第五部分根据收集的资料,为《Science》封面提供可践行的建议。总得来说,《Science》封面在十年的更替中,一直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审美性。第四章,将《Science》与同类型杂志封面视觉设计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分析了与《Nature》、《Cell》之间在视觉元素设定安排上的共性与差异。三者之间有共同的联系,但也因品牌的独立性,保有自身特有的视觉特色。应用研究部分:第五章,《Science》杂志封面的文化特性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Science》对同一研究对象的科学符号应用的区别。紧接着延展到科学可视化、符号化的必然趋势以及科学和艺术之间的互联互通。第六章,个人实践的应用探索——《科学通报》杂志封面的创新设计。笔者通过发现《科学通报》封面设计原先存在的问题,结合以上对《Science》封面视觉研究,来提供重建方案,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结论部分:第七章是全文的结论与展望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概述总结,并期望为国内的科学杂志封面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新思路。

许影[6](2020)在《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契合 ——以《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从美国内战(1861-1864)结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结束为止,阅读杂志成了美国人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在这个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时期,报纸、杂志、书籍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为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杂志的种类,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插图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发展,可以说插图的出现与杂志密切相关。画家温斯洛·霍默早期作为自由职业者为流行杂志《Haper’s Weekly》(哈泼周刊)创作插图,可以视为杂志插图发展的开端,但由于印刷技术相对落后,早期的杂志插图,都是以黑白方式出现的,形式较为单一,多采用腐蚀版画的方式,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发展,美国的插图逐渐进入全盛时期,插图风格、题材也变得相当广泛,甚至相对于纯艺术,成为了接近大众化的审美形式之一,插画产业在此时的美国日益兴盛。时至今日,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一部分插图的地位,但也重新定义了杂志插图的价值。《The New Yorker》(纽约客)杂志创办于1925年2月7日,成长于美国杂志发展的黄金时代,迄今已有95年历史,它在美国本土甚至全世界都享有美誉,并在不断完善中逐渐趋向成熟。作为一个有特定城市范围限制的杂志,在95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如一:一是始终保持简洁统一的设计版式,避免读者被花里胡哨的元素分散眼球;二是坚持使用插图作为封面主视觉,与读者建立一个缓慢的“对话”过程,二者综合带给读者独特的交流体验。《The New Yorker》杂志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奠定了其独特的视觉风格,使它在众多杂志中脱颖而出,同时封面插图也成为了《The New Yorker》杂志的显着标志。《The New Yorker》杂志虽然被定义为知识、文艺类综合杂志,但它的封面主题始终紧扣新闻热点话题,因此在对《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想从艺术性和新闻性两个角度深入挖掘。一方面,近年来新闻插图在我国新闻媒体的应用上越来越广泛,例如2017年开始《人民日报海外版》采用了插图的形式作为头版设计的主要形式,在其他新闻类杂志例如《Vista看天下》也时常采用封面插图的形式作为封面主视觉,从新闻传播角度讲,可视化的新闻生产,让你的产品更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The New Yorker》作为一本具有95年历史的成熟杂志,对它封面插图应用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打造有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引领作用的新闻产品依然是目前阶段我国市场上必备品和稀缺品。因此对《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屈梦芸[7](2019)在《《最小说》杂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最小说》杂志创刊于2006年11月,是当时柯艾文化传媒集团出版的一份青春文学杂志,2006——2016年期间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作,2017年结束刊物的形式,变更为选题书的形式,合作方也转为湖南文艺出版社。《最小说》杂志十年期间,以“少年新文艺·青春最小说”为口号,以80、90后编辑、作者为基本团队,以90、00后的初、高中生为主要消费对象,以青春类型、幻想类型、耽美类型文艺创作为主导,超高的销售记录,占据了文学杂志史的一席之地。青春文学是《最小说》着力打造的创作类型,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落落《尘埃星球》的校园青春文学聚焦于校园青少年的成长疼痛和心灵创伤;其后郭敬明的《小时代》、落落的《剩者为王》将题材领域拓伸至职场,消费时代的物欲焦虑与众声喧哗时代的“吐槽”是职场小说的特色;笛安“龙城三部曲”、《南方有令秧》和冬筱《流放七月》则贯通了青春文学与严肃文学的通道,聚焦于历史领域中的主体生成问题,提升了杂志的文学品味。幻想文学是《最小说》用力甚勤的创作类型,郭敬明《爵迹》在玄幻小说中继续延续青春成长的主题;陈楸帆《荒潮》则是标准的科幻文学创作,在开放性的科幻现实主义中,书写现实社会的真实困境;恒殊《天鹅》系列则是奇幻小说的代表,西方的吸血鬼、精灵等怪诞形象与中世纪的博物学融为一体。耽美文学是《最小说》小心碰触的文学类型,郭敬明《爵迹》《小时代》即有蜻蜓点水的触及;李枫《空落单行雨》等小说更属于典型清水耽美小说,注重情感的内倾书写,较少肉感的性爱细描;为数不多的清水漫画,也隐约闪现着耽美的意蕴。

潘烨钰[8](2019)在《《Vista看天下》杂志封面对其媒介产品形象建构研究》文中指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中,杂志封面保护内文的功能被弱化,代替崛起的是其审美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新闻杂志的封面更是如此。它的封面设计需要一定的视觉冲击性,由此产生的杂志形象美一方面能吸引受众注意力,给予其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能反映出杂志整体的审美倾向;此外,封面报道作为新闻杂志的重要栏目,它的制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整本刊物的质量。因此,在媒介逐渐进入形象主导制胜的阶段,封面的视觉美感和内容报道在塑造杂志外在内在的形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Vista看天下》杂志创刊于2005年,由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是一份综合性的新闻故事类文摘读本,以“做最好看的新闻杂志”作为办刊理念。封面是杂志自创刊以来的编辑焦点,它在视觉形式上所塑造的美感获得了受众的肯定,在封面报道上延伸了新闻专题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杂志的内在品质。笔者在正文中将从封面构图、封面色彩以及封面报道三个方面着手,通过一定的数据量化,得出封面视觉设计和封面报道在共同建构杂志“好看”的媒介形象时发挥的作用,最后总结出《看天下》杂志封面建构其媒介形象的经验以及对其他杂志产生的启示意义。

盂子翔[9](2019)在《框架理论视域下《男人装》封面女性形象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时尚圈流行着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六秒决定论。意思是说,读者在判断一份杂志是否符合自身的阅读品味,仅仅只需要六秒。封面作为一本杂志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也是验证其能否激发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重要标志。时尚杂志《男人装》的封面,以其隐喻性的标题,裸露性感的女性形象从创刊初期至如今都饱受舆论争议。与此同时,却无法回绝《男人装》持续多年稳居男性时尚杂志销售量第一,市场普及率第一的宝座。在诸多殊荣的背后,却暗藏着许多不被读者发现的深层涵义。本文从框架理论的视角出发,对《男人装》2008年——2018年132期中的113张封面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发掘女性封面人物的共性特征,并结合框架理论对封面女性形象呈现出来的规律进行归纳和概括,发现《男人装》对于封面女性形象的传播,主要有以下三大框架,即性感框架、隐喻框架、叙述框架。在研究内容上,本文第一章对《男人装》的发展与定位,框架理论的定义与内涵做了详细的概述。第二章将《男人装》封面女性形象进行量化划分,分别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女性互动分布角度、女性着装及暴露程度角度、女性衣着及服装色系角度进行分类,总结其中的规律。第三章是对量化研究归纳出的统计图进行描述与分析,总结《男人装》封面女性形象所具备的框架特征,并分析框架是通过何种形式加以表现。本文第四章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之上,分析女性形象的视觉框架产生原因。第五章提出对于《男人装》中的女性形象在呈现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改进的建议,主要包括避免女性职业的单一化、避免女性图片的低级化、给予两性间平等的话语权、强化女性社会贡献等,而非仅仅局限在对女性生理结构上的美学表现。论文对量化研究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视觉符号表现出来的规律,围绕女性视觉特征进行展开,采用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文献综述研究法,理论结合实际,分析《男人装》女性视觉框架内容及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男人装》未来封面女性形象的呈现提供可行建议。

李笑梅[10](2018)在《探析建筑学期刊论文中图片存在的问题及编辑改进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建筑学是一门工程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建筑学期刊作为建筑学学科研究的理论载体,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建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建筑学期刊论文的一个显着特色是图文并茂,图片在文章中不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往往是图片数量多、图片种类多样。本文从目前建筑学期刊论文中图片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建筑学期刊论文中图片的重要性,并探讨建筑学期刊编辑对图片的编辑与校对有哪些改进措施。

二、图片,让杂志更精彩——浅析期刊图片的作用及把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片,让杂志更精彩——浅析期刊图片的作用及把握(论文提纲范文)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3)《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时代性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概况
    2.1 《装饰》杂志背景
        2.1.1 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1.2 创刊过程 从《万象》到《装饰》
        2.1.3 《装饰》历程
    2.2 《装饰》杂志封面纵览
        2.2.1 封面设计的形式构成——色彩
        2.2.2 封面设计的形式构成——图形
        2.2.3 封面设计的形式构成——文字
        2.2.4 封面设计的形式构成——构图
3 《装饰》杂志封面设计的演变及时代特征
    3.1 《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演变过程
        3.1.1 封面设计早期(1958-1987)
        3.1.2 封面设计中期(1988-1996)
        3.1.3 向现代设计过渡阶段(1997-2007)
        3.1.4 现代设计阶段(2008-2018)
    3.2 《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时代特征
        3.2.1 衣食住行图像符号的再现
        3.2.2 译名的回归
        3.2.3 不变与变共存
4 影响封面设计的的因素
    4.1 内部因素
        4.1.1 个人设计观
        4.1.2 办刊理念与编辑思想
    4.2 外部因素
        4.2.1 社会、经济、文化、市场
        4.2.2 成本
5 《装饰》封面设计艺术特征以及对设计师的启示
    5.1 艺术特征
    5.2 对设计师的启示
结论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装饰》历任主编、设计师及封面内容
    附录2 《装饰》杂志创刊以来所有封面(2018 年止)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青年文化”的追寻与确认 ——市场化语境中《萌芽》的改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青年”、“青年文化”概念来源及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重难点
第一章 困境与突围:《萌芽》与九十年代文学期刊的变革
    一、市场经济中文学期刊的艰难处境
    二、文学期刊“改版潮”的出现
第二章 探寻与尝试:以“青年”为中心
    一、读者定位:“重新回到青年中去”
    二、栏目选择:以“贴近青年生活”为主
    三、封面包装:艺术性与青春感并存
第三章 深化与拓展:“新概念”下的“青年文化”
    一、缘起:“教育怎么办”与青年写手的寻找
    二、“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
    三、“我手写我口”:青年笔下的新概念作文
第四章 巩固与传播:“青年文化”与市场的结合
    一、青年写作者的明星化
    二、书刊结合:青春文学图书产品的开发
    三、拓宽“青年”的阅读平台:《萌芽》的“新媒体”运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科技之美-《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研究(2009-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相关的国内研究现状
        1.3.2 《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相关的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Science》杂志概述
    2.1 《Science》杂志的诞生与发展
    2.2 《Science》杂志封面概述
        2.2.1 《Science》杂志封面的商业性
        2.2.2 《Science》杂志封面的科学性
        2.2.2.1 科学创意的真实性
        2.2.2.2 学术研究的理解性
        2.2.3 《Science》杂志封面的艺术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cience》杂志封面视觉特性分析
    3.1 《Science》杂志封面构图编排
        3.1.1 字体排版的规整性
        3.1.2 图像构成的丰富性
        3.1.3 画面布局的平衡感
        3.1.4 图文编排的层次感
    3.2 《Science》杂志封面文字运用
        3.2.1 紧随时代的字体风格
        3.2.2 主次分明的文字信息
    3.3 《Science》杂志封面图像应用
        3.3.1 以摄影照片展现精确性
        3.3.2 以计算机增加技术性
        3.3.3 以绘画等其他材料提升高雅性
    3.4 《Science》杂志封面色彩选用
        3.4.1 色彩象征意义的多元性
        3.4.2 色彩对比的协调性
    3.5 《Science》封面的不足与建议
        3.5.1 提升图文编排的多样性
        3.5.2 构建图像的民族特色
        3.5.3 增加图形的创意方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cience》与同类型杂志封面视觉设计策略的对比分析
    4.1 《Nature》和《Cell》杂志概述
    4.2 《Science》、《Nature》和《Cell》杂志封面视觉设计策略的共性与差异
        4.2.1 封面构图的共性和差异
        4.2.2 封面文字的共性与差异
        4.2.3 封面图像的共性与差异
        4.2.4 封面色彩的共性与差异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cience》杂志封面的文化特性研究
    5.1 《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中的科学原理多种表现的对比分析
        5.1.1 生命的本源——DNA
        5.1.2 功能分子与信息分子——RNA
        5.1.3 认知和行为的中枢——大脑
        5.1.4 高强度超导材料——石墨烯
        5.1.5 生存的源泉——农作物
    5.2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共通与融合
        5.2.1 科学可视化趋势
        5.2.2 科学传播的符号化倾向
        5.2.3 科学与艺术的联谊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个人实践的应用探索——《科学通报》杂志封面的创新设计
    6.1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特点及存在问题
    6.2 个人实践中的应用探索
        6.2.1 《科学通报》杂志封面的选题——“孤独症”
        6.2.2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
        6.2.3 《科学通报》封面风格拟定
        6.2.4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实践
        6.2.4.1 “孤独症”系列封面视觉元素提取
        6.2.4.2 “孤独症”系列封面文字信息
        6.2.4.3 “孤独症”系列封面视觉设计
    6.3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创作的心得体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国内科学杂志封面设计的启发与展望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艺术硕士研究生期间部分作品
致谢

(6)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契合 ——以《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节 引言
    一.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二)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四. 本章小结
第二节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新闻性与艺术性特点概述
    一. 《The New Yorker》杂志的发展历程
        (一) 初创时期——20世纪20-50年代的《The New Yorker》杂志
        (二) 形成时期——20世纪50-80年代的《The New Yorker》杂志
        (三) 发展时期——20世纪80-90年代的《The New Yorker》杂志
        (四) 成熟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The New Yorker》杂志
    二. 《The New Yorker》杂志的品牌策略
        (一) 准确清晰的读者定位
        (二) 精品化的内容定位
        (三) 个性化的风格定位
    三. 本章小结
第三节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新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艺术特点分析
    一. 《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的视觉构成元素
        (一) 《The New Yorker》杂志封面的网格结构
        (二) 《The New Yorker》封面刊头识别形象设计
        (三) 《The New Yorker》封面装饰边框与主视觉之间的色彩碰撞
    二.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题材分类
        (一) 政治题材
        (二) 文化题材
        (三) 体育题材
        (四) 经济题材
        (五) 社会题材
    三.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的艺术风格
        (一) 深入透彻的现实风格
        (二) 幽默夸张的调侃风格
        (三) 耐人寻味的超现实风格
        (四) 简洁凝练的矢量风格
        (五) 交互体验的动态风格
    四.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中的视觉修辞手法
        (一) 隐喻
        (二) 拟人
        (三) 对比
        (四) 夸张
        (五) 象征
    五. 本章小结
第四节 形成《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新闻性与艺术性特点的文化成因
    一. 形成与发展——《The New Yorker》杂志创刊的时代背景
        (一) 美国杂志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 插图性质的转变:从娱乐性向新闻性转变
    二. 转向与建构——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转向
        (一) 新闻性——真实性+评议性
        (二) 艺术性——视觉感+审美性
    三. 本章小结
第五节 个人实践与创作——《Vista看天下》封面插图设计
    一. 设计理念与创作构思
        (一) 设计理念
        (二) 创作构思
        (三) 创作架构
    二. 设计实践主题
        (一) 社会问题: 家庭暴力
        (二) 社会问题: 心理健康
        (三) 社会问题: 就业压力
        (四) 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
        (五) 社会问题: 独居老人
    三. 设计实践方案
        (一) 方案一
        (二) 方案二
        (三) 方案三
    四.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的借鉴意义
        (一) 统一插画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二) 优化插画设计提升传播力
        (三) 增强插画设计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
    五.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The New Yorker》杂志封面整理
附录: 本人作品
在读期间相关创作研究成果情况
致谢

(7)《最小说》杂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最小说》及相关人物、作品的研究
    第二节 80后及青春文学研究
    第三节 青春文学杂志运作研究
第一章 《最小说》的创刊与发展
    第一节 《最小说》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最小说》的多元合作与品牌延伸
第二章 主体与风格:《最小说》的编辑、作者与读者
    第一节 编辑主张与《最小说》的风格
    第二节 《最小说》的作者
    第三节 《最小说》的目标读者
第三章 “青春最小说”
    第一节 《最小说》对青春小说的经营
    第二节 青春之殇
    第三节 职场的“物”与“欲”
    第四节 流放在历史中的青春
    第五节 青春小说的影视改编
第四章 打造“最幻想”高地
    第一节 《最小说》对幻想小说的经营
    第二节 《爵迹》:从青春到玄幻
    第三节 “科幻现实主义”:陈楸帆《荒潮》浅析
    第四节 怪诞的“精灵”:恒殊《天鹅》系列解读
    第五节 幻想类小说的电影改编:电影《爵迹》分析
第五章 “清水”耽美
    第一节 《最小说》对耽美的触碰
    第二节 融入耽美元素的长篇小说
    第三节 “清水”耽美小说
    第四节 “清水漫”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8)《Vista看天下》杂志封面对其媒介产品形象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封面构图塑造杂志形式美
    第一节 封面视觉元素的呈现
        一、独特的中英文刊名
        二、显眼的新闻标题
        三、风格多样的封面图片
    第二节 视觉元素的排版反映杂志的审美
        一、封面视觉中心构图法:塑造杂志静态美
        二、封面点线面构图法:塑造杂志韵律美
        三、封面对称与均衡构图法:塑造封面平衡美
第二章 封面色彩塑造杂志醒目的视觉特征
    第一节 亮色封面突显杂志视觉活力
        一、黄底色突显杂志的亮丽
        二、红底色突显杂志的生机
        三、白底色突显杂志的朴实
        四、蓝底色突显杂志的理性
    第二节 暗色封面突显杂志视觉厚重
        一、黑色突显杂志沉稳特征
        二、藏青底色突显杂志理性色彩
第三章 封面报道塑造杂志理性趣读的内在形象
    第一节 封面报道题材严肃与休闲并举
        一、拓宽严肃新闻报道视野,激发受众阅读兴趣
        二、深化休闲娱乐话题,引导受众思考
    第二节 封面报道角度理性兼娱乐
        一、娱乐化报道时政新闻
        二、社会视角看娱乐话题
        三、关注边缘话题
第四章 对封面建构《看天下》杂志产品形象的思考
    第一节 封面促进《看天下》杂志媒介产品形象的传播
        一、《看天下》杂志媒介产品形象
        二、封面视觉从形式上建设杂志产品形象
        三、封面报道从内容上深化杂志产品形象
    第二节 封面建构《看天下》杂志形象的启示
        一、封面报道需要刺激受众思考
        二、封面视觉需要给予受众美的享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Vista看天下》杂志2012年至2018年样本封面

(9)框架理论视域下《男人装》封面女性形象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男人装》与框架理论
    第一节 《男人装》杂志概况
        一、《男人装》的发展
        二、《男人装》的定位
    第二节 框架理论的定义及内容
        一、框架理论的定义
        二、框架理论的内容
第二章 《男人装》封面女性形象传播量化分析
    第一节 封面女性人口统计学分布
        一、封面女性年龄分布
        二、封面女性身份分布
    第二节 封面女性的互动分布
        一、封面女性个体与群体关系分布
        二、封面女性姿态分布
    第三节 封面女性着装及暴露程度分析
        一、封面女性衣着款式
        二、封面女性衣着色系
        三、封面女性裸露程度
第三章 《男人装》封面女性形象传播框架特征
    第一节 性感框架:对于女性独特细节的展示
        一、性感化的呈现女性形象
        二、选择性地突出身体局部细节
    第二节 隐喻框架:藏在杂志封面背后的深层涵义
        一、女性形象附属于男性
        二、男性对女性的支配
    第三节 叙述框架:引发读者好奇的联想
        一、诱惑性的词汇引发男性幻想
        二、提示性的语气展现女性魅力
第四章 《男人装》封面框架传播成因分析
    第一节 社会背景因素
        一、媒体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二、行业内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第二节 商业经济因素
        一、消费主义时代的广告经济因素
        二、被消费的女性物化因素
    第三节 受众消费心理因素
        一、使用与满足视野下差异化受众的自我选择
        二、中产阶级男性对于群体身份的认同
第五章 《男人装》封面女性传播中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节 《男人装》封面女性传播中的问题
        一、封面女性形象呈现风格的单一化
        二、封面导语对女性性别上的歧视
        三、封面女性形象呈现方式的直观化
    第二节 《男人装》封面女性传播的优化建议
        一、平等给予女性话语权,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二、肯定女性贡献,重构女性形象
        三、杂志封面的“再包装”,展现女性积极正面的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10)探析建筑学期刊论文中图片存在的问题及编辑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学期刊论文中图片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图片为网络图片, 非作者自己的一手资料, 欠缺清晰度和说服力
    1.2 历史图片的清晰度不够
    1.3 技术图片过于细致, 导致看不清内容
    1.4 直接拿他人的图片用于自己的文章, 不提供图片来源, 或者来源不正确
    1.5 图片与文章内容不符
2 建筑学期刊论文中图片的编辑改进措施
3 结论

四、图片,让杂志更精彩——浅析期刊图片的作用及把握(论文参考文献)

  • [1]图像叙事视野下的科普杂志插画设计研究 ——以《Scientific American》为例[D]. 申亦安.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3]《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时代性艺术研究[D]. 程怡珍.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4]“青年文化”的追寻与确认 ——市场化语境中《萌芽》的改版研究[D]. 王思琪.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5]科技之美-《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研究(2009-2018)[D]. 陈洁.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契合 ——以《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为例[D]. 许影.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最小说》杂志研究[D]. 屈梦芸. 三峡大学, 2019(07)
  • [8]《Vista看天下》杂志封面对其媒介产品形象建构研究[D]. 潘烨钰.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9]框架理论视域下《男人装》封面女性形象传播研究[D]. 盂子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10]探析建筑学期刊论文中图片存在的问题及编辑改进措施[J]. 李笑梅. 科技传播, 2018(13)

标签:;  ;  ;  ;  ;  

图片让杂志更精彩——解析图片在期刊中的作用与把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