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养老金制度 (1)

日本养老金制度 (1)

一、日本年金制度(一)(论文文献综述)

宋东明[1](2020)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深化与快速发展阶段,就这一新趋势特征而言,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已经是世界最多,且未来发展中“人口众多、结构老化”以及“未富先老与未备先老”将是我国人口现象长期持续存在的情况,因而必须面对严重的老龄化挑战。老龄化日趋严重同时增加了社会以及家庭的养老负担,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压力,但是也为养老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重,政府、社会对于养老产业也越来越重视,加快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已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进老龄服务产业发展”,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均对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站在战略高度提出发展养老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之有效的战略。发展养老产业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和重要选择之一。在我国,发展养老产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于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日益增多的多层次与多类型的老年人口群体的需求快速增加,为养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结构小型化与空巢化等都要求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共同承担起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职责,而我国传统的养老事业的运作机制难以满足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的商品性、市场性需求,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来填补这一不断扩大的需求空间。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生活需求多样化、老年人购买能力逐渐提升,使得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客观经济条件。我国当前的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是从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提供进行社会福利养老,向因时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发展养老与养老产业发展提供社会产品相结合的养老产业之路转向,由此可以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问题,同时促进老年人以及社会福利的全面发展。国家已明确提出加快养老产业发展,但当下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尚未明确,因此“发展什么”与“怎么发展”,尤其是发展依据,是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养老产业可从技术、市场、企业与政府多维度进行,但是在这些维度内容中,法律制度都是核心与基础保障。而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视域,不仅可以依法组织和汇集养老产业发展动能,而且是养老产业增长与创新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保障。由于养老产业在我国出现新的增长机遇,它极为需要法律的促进保障,这也是我国经济法律发展的新课题。文中以探索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的发展为目标,构建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分析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充分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基础,以我国老龄化国情提炼我国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功能要素、制度路径等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制度内容,论证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而且创新提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整体立法设计、并论证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框架的新领域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注意研究带有问题意识积极尝试理论结合实践,对积极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设计、内容与结论分别呈现出:第一,构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路径。在厘清养老产业界定的基础上,以国民收入和分配理论、产业成长理论、社会福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经济法理论等理论为依据,在分析养老产业发展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养老产业在我国的兴起,是对政府、社会、个人公平效率意识的考验,而在养老产业市场对法律制度的促进调控需求以及政府提供养老产业法律制度的意愿与能力是形成养老产业市场秩序的供需互动。因此,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安排在养老产业发展中体现政府公共职能的作用、引导作用、规范和约束作用。而且由于养老产业的经济性与福利性兼具的特点,依据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情况,亟需具有保障功能的法律制度促进其发展,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通过法定政策指引,法律手段促进,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来引导社会理性参与养老产业,从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第二,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法律供给不足。在梳理了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特别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法律政策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和刚刚提出养老产业这一概念时期相比,养老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表现,其发展生存环境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如,老年人购买养老的专门用品和养老服务的理念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也已经开始普遍关注养老用品和养老服务的供给与生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养老用品的生产与养老服务的提供中,党和政府明确作出了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民政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的发展养老产业,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但是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公平性和效益性不足,我们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基本法缺失,因而无法利用法律制度的优势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第三,构建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必然性。首先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具有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益价值的主要功能,这体现在养老产业法律的促进功能和权利保障层面;其次,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是以满足社会,尤其是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促进保证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为直接目标;最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是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养老产业的重要法律保障,是法学领域以及经济法律领域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第四,以“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为基本法,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建构。首先提出促进养老产业法发展法律制度是通过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规范总称,在法律规范层级结构上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四个层级。其次,由于促进养老产业法的法之整体性,其立法成长过程需要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在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上的不同立法优势与特色特征,认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具有各自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不同制度模式,通过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可以保障老年人的经济能力,提升全社会养老市场购买力,保障老年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重点提出了在分析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目标要素、原则要素、功能要素、协调要素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保障+财政支持+投融资完善的法律制度路径选择。第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必然促进养老产业的稳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发展我国养老产业的战略选择,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战略。发展养老产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于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旨在促进和鼓励养老产业发展的带有“促进内容”的法律法规,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具有促进意义的基本法,这既是将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与法律制度保障相结合的结果,也为法律作为制度架构来规范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法律范例。现在养老产业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多元主体进入养老市场,成为新型的产业发展动能,养老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法律、政策的鼓励和推动,需要从法律制度上予以促进、扶持和规范,促进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可以为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发展方向与制度保障。围绕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整体目标,强调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框架体系,既有宏观制度要素分析,又有微观实施安排路径选择,建议形成以专门的、统一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为统领、为基础,以配套制度为补充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体系。

钟锶涵[2](2020)在《从吉尔口译理解公式看英中交替传译听辨理解及改进措施 ——以曾根泰教讲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于2019年5月17-18日主办第三届国际基层与地方治理高端论坛亚洲协商治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举办了数场学术主题讲座,包括题为“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是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媒体与治理研究生院的曾根泰教教授,笔者有幸在此次讲座中担任交替传译口译员,本次实践报告正是基于此次讲座及口译内容撰写而成。曾根泰教教授使用的是典型的日式英语,在交传过程中容易造成听辨理解障碍。基于吉尔的口译理解公式(C=KL+ELK+A),本报告将结合实例分析导致听辨障碍的三大直接原因:缺乏语言内知识、语言外知识不足以及分析能力欠缺。以本次学术讲座为例,语言内知识主要指的是对日式英语发音、用词和句法等特点的掌握情况。语言外知识主要包括百科知识、专业知识和情景知识。分析主要是指对主讲人所讲内容的主旨分析和逻辑分析。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报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听辨障碍问题的出现频率。根据吉尔口译理解公式,改进措施主要从加强语言内知识、扩充语言外知识以及提高分析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基于本次讲座出现的听辨理解障碍,加强语言内知识主要包括总结日式英语发音一般规律、掌握日式英语用词习惯和熟悉日式英语语法习惯。扩充语言外知识主要是指密切关注时事、广泛搜集主题相关资料以及提前准备情景知识。提高分析能力主要指的是抓住讲话主旨和紧跟主讲人的逻辑线。希望笔者这篇实践报告提出的听辨障碍解决策略能对此类口译实践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彭琬棋[3](2020)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研究》文中提出养老保险制度关乎人民福祉,维护着社会稳定,政府有责任维持该制度的正常运行。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迅猛来袭,世界各国均感受到来自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方面的压力,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财政每年投入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规模日渐庞大,对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他人研究成果。其次对养老保险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界定文章的研究范围。之后分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持续性的情况,发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实存在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领取养老金待遇年龄低、存在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低、其他养老保险支柱发展规模较小、人口老龄化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接下来根据原因研究相应政策,对延迟领取养老金待遇年龄、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降低养老金替代率的政策效果进行预测,并进行了教育对持续性影响的实证分析。结论是:如果不对我国现行制度加以改进,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2026年出现缺口,累计结余在2032年出现赤字;政策变化能够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延迟退休年龄效果最好,降低养老金替代率次之,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再次之,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政策效果最不明显;教育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正相关。此外,对国外有关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经验进行研究,它们的做法各有其独到之处,例如做实个人的养老金账户、将消费税收入划入养老保险基金等。最后,根据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包括真正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填补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延迟养老金的待遇领取年龄、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改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环境。

阚正超[4](2020)在《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加深,“421”家庭模式的结构压力以及基本养老保险财政缺口等问题凸显,对我国的养老保障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如何化解老龄化危机,提升人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实现“老有所养”,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年金是由政府、社会、企业、市场和个人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分担社会养老责任、提升养老保障水平、缓解政府财政危机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架构中,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年金的制度优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我国企业年金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较为凸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企业年金的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这些突出的现实问题包括:覆盖率较低、替代率低、发展结构不均衡、基金规模小以及基金投资收益不稳定等。由于企业年金是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制度,因此导致这些现实问题的因素也是多层面、综合性的。从政府层面来看,包括税收政策、制度设计与供给、法律建设、管理体制、监督体制等因素;从企业层面来看,包括企业积极性、员工制度认知程度与福利意识等因素;从市场层面来看,包括资本与金融市情况场、基金管理水平等因素。在揭示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美国和日本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获得了相应的做法和经验启示,即良好的税收优惠政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设计、多元与灵活的制度安排、完善的法律建设以及全面的监督机制与管理机制等。并且基于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实问题和原因的分析,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快速推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相应对策:一是政府层面,包括提升税收优惠力度、放宽准入限制、均衡制度供给、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二是企业层面,包括完善薪酬制度、提升员工责任意识和福利意识、加强宣传与教育等;三是市场层面,包括落实受托人责任、强化投资者教育、鼓励第三方组织参与、提供灵活多样的投资、组合计划等。在此之中,提出构建“企业+职工”双模式的自动加入机制;建立针对自雇者和农民群体的,融入激励机制的个人DC型计划等创新性措施,以期能够解决我国当前企业年金发展的现实问题,推进我国企业年金快速发展。

喻莉[5](2020)在《中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以后,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化,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养老问题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凸显。德国早在19世纪80年代立法颁布了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养老保险制度,其目的是保障劳动者退出生产活动后的基本生活。该制度以其广覆盖、长保障的优点被其他欧洲国家认可和效仿,并不断得到完善。中韩两国作为东亚邻国,在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在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与内容上也呈现出诸多相似性。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透过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能够大体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轨迹与政策选择。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以来,经过多次改革与调整,覆盖范围逐步扩大,逐渐构建起普遍性和全民性的养老保险体系,并形成本国特色。而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但由于各种原因,体系尚不健全,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与韩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为主题,结合养老保险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进程,通过梳理中韩两国各自养老保险的建立背景与历史发展过程,对比分析两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揭示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深入了解中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图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其次,在对中韩两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比较之前,首先阐述了养老保险的概念、历史演变过程及类型等基础理论问题。随后,通过深入梳理中韩两国各自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并归纳出其特点。再从共同点和差异性两方面,对中韩养老保险制度从养老金的筹资、管理、运营、给付等方面进行结构性比较分析,并从经济背景、政策路径、人口结构等角度分析两国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指出了当前中国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善方案。

何家华[6](2019)在《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选择及其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典型国家养老金制度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发展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面临制度内外的压力。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改变使得既有制度存续的环境发生改变,典型国家对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政策共识,并逐步付诸政策实践。另一方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成为典型国家政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了三个阶段改革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成为典型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主要选择。本研究在梳理和分析典型国家养老金制度的内容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人口老龄化对典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政策范式选择的影响,总结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机制。论文首先分析典型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通过总结各国养老金制度体系框架的完善,总结各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范围和方式的演变,提出在政党政治决定养老金政策取向的表象下,工会政治影响力的减弱,代际矛盾影响力提升,基于老龄人群诉求表达的利益集团成为影响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并在结合不同国家政治传统和社会体制的差异下,各自发挥着影响。其次,分析人口老龄化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养老金政策改革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内容的演变。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非典型国家改革的优先选择,从政策共识进入政策实践的过程在各国的政策演变中各有不同的原因和影响。立足于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本研究着重通过在养老金政策变迁中梳理养老金缴费率、收益替代率和缴费年限三个基本要素的调整,分析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典型国家不同改革阶段的目标。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从两个方面分析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机制。一方面虽然不同阶段的改革目标不同,但都是在应对逐渐深化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展开,各个阶段之间存在内容逻辑上的延续性。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没有造成实质性压力前,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目标是激发劳动力市场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老龄化已经对养老金体系产生压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作为养老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进入典型国家政策实践;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全方位压力,政策应对不再仅仅局限在具体领域,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成为不同领域政策调整结合的通道。另一方面,典型国家不同阶段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革的区别不仅在于内容,还在于政策选择及其功能。虽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最初是作为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控的辅助工具之一出现,政策功能相对单一;但是随着养老金制度在社会政策领域重要性日渐提升,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也获得相应的重视,其政策发展与养老金制度的内部改革紧密相关,政策内容得到了拓展,功能较之前更为完善;而当典型国家人口老龄化对整体社会经济运行造成压力,养老金制度不足以化解老龄社会风险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成为将养老金制度与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结合的通道,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发展开始侧重于从功能上促进老龄化社会治理框架下的制度整合,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选择强调了对于社会治理结构的指向性作用。中国同样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现实决定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势必更大,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势在必行的情况下,不仅要丰富政策内容,更需要考虑到不同阶段政策功能选择的合理性,从内容和功能选择两个层面完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本研究认为,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构建和完善需要以制度规范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责权关系分配,确立工龄、缴费资格年限、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替代率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退休制度,明确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在制度整合的基础上扩大经济活动人口。

李玮[7](2018)在《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研究》文中指出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在保障国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民皆年金”旨在将个人养老社会化,通过收入再分配,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准。但是,少子化、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使现收现付制下的公共年金收支缺口不断加大,国库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代际不公平等问题引发了国民对公共年金制度的质疑,滞纳、拒纳保险费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些都影响到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公共年金制度能否实现可持续,不仅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基本养老问题,更关乎着整个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与稳定,这也是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之所在。论文围绕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一是阐述了福利经济学理论、代际公平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代际交叠理论等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日本实际情况展开论述,从而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梳理了日本公共年金制度为实现可持续而进行的改革历程,并分析了其效果。三是从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公共年金收支失衡、代际不公平以及公共年金财政负担加重等方面研究了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遇到的挑战。四是实证部分,一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论证了将一生的收入合理纳入到年金保险中个人生涯的青年期和老年期,能降低现收现付制代际间负担转移的不公平性;二运用AR模型对公共年金收支进行了预测,证明了提高消费税,考虑国库负担比例,向基金积累制转变可以保证公共年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本文的创新点:(1)对受益与负担进行了测算,代际间老年人受益为181.4万日元,年轻人福利损失26.8万日元;代际内高收入阶层受益为26.9万日元,低收入阶层福利损失17.3万日元,分析得出代际间、代际内受益与负担存在不公平。(2)对公共年金收支进行AR模型预测,得出在2018-2050年间,公共年金保费收入与养老给付之间的缺口将由22.66万亿日元增加到26.37万亿日元,从而得出提高消费税,向基金积累制转变是维持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的关键。

邵爱媛[8](2014)在《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历史探析(1945-198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50年代早期、中期,日本在战后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建立了条块分立的“厚生年金”与“共济组合年金”等职业型养老保险制度。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力大大增强的基础上,日本建立了针对一般国民的“国民年金制度”,公共年金制度由此实现全民覆盖的目标,给付水平不断提高。在日本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解决由公共年金制度条块分立引发的种种矛盾,克服公共年金制度开始出现的财政危机,以及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公共年金制度进行改革,导入了基础年金,整合了分立的公共年金制度,初步稳定了公共年金制度的财源,在基础层面实现了日本养老保障的统一性与公平性。日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同处于儒家文化圈的中国来说,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余益伟[9](2014)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基于日本快速现代化时期(1955-1985)的研究》文中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手段与机制。结构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发挥公平收入分配的功用,结构存在缺陷或者不尽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则可能对收入分配起逆向调节作用,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的收入再分配机制亦存在效率上的差异。在过去30年的快速现代化历程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差距却日益扩大,部分原因即在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不仅未能对收入差距进行有效调整与改善,反而扩大了城乡间、地域间、行业间收入与服务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因此,研究现代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历程,分析这些国家在快速现代化阶段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缩小贫富差距,总结社会保障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普遍特征和有益启示,对于改进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以使其担负起合理调节收入差距的重担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日本作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典型,凭借其快速现代化阶段(1955-1985)迅速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与逐渐缩小的收入分配差距,进入了本文研究视野。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借鉴西方福利国家再分配效应的经验研究,建立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日本快速现代化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历程及其收入分配调节机制与效果。(1)关注社会保障再分配效应的相关理论问题。首先阐述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的目标、原则与性质。其次梳理西方福利国家再分配的经验研究,包括福利支出规模与收入再分配的关系、不同福利模式与筹资模式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税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等。最后,综合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机制与福利国家的经验研究,提出考察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性及其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指标体系。(2)介绍日本快速现代化时期的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情况。日本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快速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普遍而显着提高,更体现在其基尼系数、贫困率与阶层间收入差距的减小和国民平等感与中层归属意识的增强。这一时期,日本建成了制度全面、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各项保障待遇不断提高,为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3)深入分析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特征、支出与财政支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比例与变化趋势,社会保障筹资中的财政支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与福祉在日本社会保障支出中的权重与待遇水平,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与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制度设计,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制度模式、筹资模式、制度整合与衔接,企业福利的提供,以及上述各方面对收入分配的影响。(4)进一步考察日本社会保障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关系,并以实证数据佐证根据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支出与结构特征推断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同时比较日本社会保障制度与税收制度之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研究表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代际收入再分配效用明显,税收制度在代内收入再分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项目产生了不同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总体而言,社会保障制度对公平收入分配的贡献度要大于税收,二者共同构成了日本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机制。(5)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从支出规模、支出偏向、财政支持、制度项目、覆盖范围、制度模式、制度整合、筹资模式、与税收的关系、收入转移、家庭及企业的角色等方面总结日本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和效果。提出日本在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高效性与及时性、兼顾基础公平与工作激励的制度设计、制度整合与政府责任、社会保障制度与税收制度的配合等方面,可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及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改善提供有益启示与借鉴。

刘影春[10](2013)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从社会养老保险的性质及养老基金的筹集、管理、发放方式区分,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分为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国家福利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三大类型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差异实质上是制度顶层设计的责任基础与责任结构的差异,即作为保障责任主体的政府、市场、个人三者间不同组合的责任分配方案的差异。国家福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张养老保险的国家责任,政府直接介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运行与调控,承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完全责任,以一般税收方式负责养老金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的供款,而个人所承担的缴费责任非常小;社会保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倡导养老保险的责任共担,政府不直接承担所有的供款和管理等责任,而是间接介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养老保险资金由政府、雇主、雇员三方共同分担;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险制度主张养老保险的个人责任和市场化运作,政府只以调控的方式介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由雇主和雇员或由独立劳动者个人缴费筹集,政府仅给予政策优惠。但在各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践中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和不可融合的,多数国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大多采用了几种制度模式,构建了既有国家提供又有市场提供,既发挥个人能动性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支柱多层次的混合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国政府积极引入市场因素,弱化国家作用,政府责任承担呈现“淡出”趋势,即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功能角色由提供养老保险福利向管理和促进私人养老保险计划转移,政府不直接承担所有的供款和管理等责任,而是作为引导者通过调动雇主、个人、社会等多方面力量提供并维系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国家不完全放弃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而以严格监管市场运作方式行使政府责任。从制度构建与政府责任角度而言,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规律特征及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主要为: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发展滞后于城镇,但发达国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大都得到适时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政府责任目标明确,且制度构建立法先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基本养老保障国家财政发挥主导作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与农业结构调整及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相联系,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多支柱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成为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取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学位论文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机制选择与政府责任承担的视角考察国外三大类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变迁,以启示我国目前正在施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实践。论文第一章简单交代了论题研究的缘起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成果,并明确界定了与该论题研究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章论述分析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相关理论。该章先论述了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社会结构及制度文化等影响因素;然后阐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理论渊源及共同影响着养老金制度演进和变迁的两种力量——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之后较详细地阐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构成要素及其制度模式选择的路径取向;最后简单阐述了当今世界三大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第三、四、五章分别选取了三大类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较有代表性的典型国家——英国、巴西、德国、日本、智利等国,分别对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与变迁进行较深入研究分析,并总结归纳出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发展演变的规律特征及可借鉴的经验。第六章对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借鉴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二、日本年金制度(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年金制度(一)(论文提纲范文)

(1)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与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总体评价
    1.3 研究方法
        1.3.1 规范分析方法
        1.3.2 比较研究方法
        1.3.3 价值分析方法
    1.4 创新之处
        1.4.1 选题创新
        1.4.2 方法创新
        1.4.3 研究思路创新
第2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理论概述
    2.1 养老产业概念界定
        2.1.1 养老产业概念
        2.1.2 养老产业特征分析
        2.1.3 我国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形态
    2.2 养老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2.2.1 经济学理论
        2.2.2 社会学理论
        2.2.3 经济法理论
第3章 我国养老产业制度溯源与现状
    3.1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历史回顾
        3.1.1 1999年之前的养老产业情况
        3.1.2 2000年-2013年的养老产业情况
        3.1.3 2013年以来的养老产业情况
    3.2 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和法律现状分析
        3.2.1 养老产业政策
        3.2.2 养老产业立法
    3.3 我国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3.3.1 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备
        3.3.2 养老产业投融资制度不完善
        3.3.3 养老产业财政支持制度存在问题
    3.4 养老产业相关制度问题成因
        3.4.1 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公平性不足
        3.4.2 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效益性不足
        3.4.3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缺失
第4章 国外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
    4.1 美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特征
        4.1.1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特色
        4.1.2 美国以法案形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4.2 日本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特有历程
        4.2.1 日本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发展三大阶段
        4.2.2 日本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综合性特色
    4.3 韩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本法范例
        4.3.1 韩国以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作为法律制度引导
        4.3.2 韩国构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计划
    4.4 德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以法律政策并重表现
        4.4.1 法律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4.4.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
    4.5 国外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启示
        4.5.1 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础
        4.5.2 通过促进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扶持养老产业发展
        4.5.3 完善投融资及财政支持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第5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要素
    5.1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目标要素
        5.1.1 通过基本法模式引导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5.1.2 依法促进养老产业升级转型
        5.1.3 依法保护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
        5.1.4 依法明确养老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5.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原则要素
        5.2.1 公平正义原则
        5.2.2 市场竞争原则
        5.2.3 依法治理原则
    5.3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功能要素
        5.3.1 养老产业市场不健全的调节功能
        5.3.2 对养老产业不平衡的调节功能
        5.3.3 养老产业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调节功能
        5.3.4 养老产业企业唯利性的调节功能
    5.4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协调要素
        5.4.1 养老产业法律制度与政策协调
        5.4.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综合协调配套建设
第6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安排
    6.1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作为制度基本法
        6.1.1 确立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之意义
        6.1.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的关键内容
    6.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主要法律制度路径选择
        6.2.1 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完善
        6.2.2 养老产业投融资制度完善
        6.2.3 养老产业的财政支持制度完善
        6.2.4 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
    6.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2)从吉尔口译理解公式看英中交替传译听辨理解及改进措施 ——以曾根泰教讲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3 Report Structure
2. Task Process
    2.1 Preparation before the interpretation
    2.2 Interpreting process
    2.3 Post-interpretation feedback
3. Theoretical Foundation (C=KL+ELK+A)
    3.1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KL)
    3.2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ELK)
    3.3 Deliberate analysis (A)
4. Cause Analysis for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bstacles
    4.1 Inadequate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Japlish)
        4.1.1 Japlish pronunciation
        4.1.2 Japlish word-using habits
        4.1.3 Japlish syntax habits
    4.2 Lack of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4.2.1 Encyclopedic knowledge
        4.2.2 Professional knowledge
        4.2.3 Situational knowledge
    4.3 Insufficient Analysis
        4.3.1 Motif analysis
        4.3.2 Logic analysis
5. Improvement Measures guided by Gile's Interpretation ComprehensionEquation
    5.1 Enhancing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5.1.1 Summarizing the common rules of Japlish pronunciation
        5.1.2 Knowing well the Japlish word-using habits
        5.1.3 Getting familiar with the Japlish syntax habits
    5.2 Expanding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5.2.1 Keeping up ith current events
        5.2.2 Collecting as much subject-related knowledge as possible
        5.2.3 Preparing situational knowledge before interpretation
    5.3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analysis
        5.3.1 Grasping the speaker's motif
        5.3.2 Following the speaker's logic
6.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 1: Glossary
Appendix 2: Academic Lectures in the Conference
Appendix 3: Transcript

(3)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养老保险相关理论
    2.1 养老保险概念界定
    2.2 养老保险相关理论
        2.2.1 福利经济学说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财政支出理论
        2.2.4 生命周期理论
    2.3 小结
第3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分析
    3.1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情况
        3.1.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1.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2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指标分析
        3.2.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体结余呈下降趋势
        3.2.2 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贴持续上涨
        3.2.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增长率下降
    3.3 我国基本老保险制度持续性不足原因分析
        3.3.1 领取养老金待遇的年龄常年不变
        3.3.2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隐性债务
        3.3.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低
        3.3.4 养老保险体系其他支柱规模较小
        3.3.5 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3.4 小结
第4章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测算及实证研究
    4.1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测算
        4.1.1 公式构建
        4.1.2 指标选取
        4.1.3 测算结果
        4.1.4 结果分析
    4.2 领取待遇年龄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的测算
        4.2.1 公式构建
        4.2.2 指标选取
        4.2.3 测算结果
        4.2.4 结果分析
    4.3 国有资本划转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的测算
        4.3.1 公式构建
        4.3.2 指标选取
        4.3.3 测算结果
        4.3.4 结果分析
    4.4 养老金收益率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的测算
        4.4.1 公式构建
        4.4.2 指标选取
        4.4.3 测算结果
        4.4.4 结果分析
    4.5 养老金替代率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的测算
        4.5.1 公式构建
        4.5.2 指标选取
        4.5.3 测算结果
        4.5.4 结果分析
    4.6 教育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实证研究
        4.6.1 模型设定
        4.6.2 指标选取
        4.6.3 参数估计
        4.6.4 结果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国外有关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经验借鉴
    5.1 英国
    5.2 德国
    5.3 美国
    5.4 日本
    5.5 经验借鉴
        5.5.1 做实个人的养老金账户
        5.5.2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5.5.3 调整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5.5.4 鼓励私人养老基金发展
    5.6 小结
第6章 提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6.1 真正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6.2 填补养老保险制度隐性债务
    6.3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6.4 延迟领取养老金待遇的年龄
    6.5 完善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6.6 改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环境
    6.7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4)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阐释
        2.1.1 补充养老保险
        2.1.2 年金
        2.1.3 企业年金
    2.2 理论基础
        2.2.1 养老保障三支柱理论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3 延期工资理论
第3章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考察
    3.1 我国企业年金的建立与发展
        3.1.1 探索建立阶段(1991-1999)
        3.1.2 试点阶段(2000-2003)
        3.1.3 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2004-至今)
    3.2 我国企业年金的制度架构与发展现状
        3.2.1 制度架构
        3.2.2 发展现状
第4章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4.1.1 覆盖率低
        4.1.2 发展结构不均衡
        4.1.3 养老保险替代率低
        4.1.4 基金规模比较小
        4.1.5 基金投资收益不稳定
    4.2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层面
        1.税收激励政策力度过小
        2.制度设计与供给存在缺陷
        3.相关法律不健全,法律保障薄弱
        4.年金管理缺乏灵活性与准确性
        5.监管力量薄弱,信息披露制度等不完善
        4.2.2 企业层面
        1.积极性低
        2.员工制度认知与福利意识等不到位
        4.2.3 市场层面
        1.资本与金融市场不健全
        2.基金管理缺乏引导性与规范性
第5章 美国和日本企业年金发展的经验启示
    5.1 美国企业年金
        5.1.1 美国企业年金简介
        5.1.2 美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经验
    5.2 日本企业年金
        5.2.1 日本企业年金简介
        5.2.2 日本企业年金的发展经验
    5.3 美国、日本等国家企业年金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5.3.1 良好的税收优惠政策
        5.3.2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设计
        5.3.3 多元与灵活的制度安排
        5.3.4 完善的法律制度建设
        5.3.5 全面的监督机制与管理机制
第6章 有效推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
        6.1.1 提升税收优惠力度,灵活运用给付模式
        6.1.2 均衡制度供给,逐步构建个人DC型计划
        6.1.3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引入自动加入等机制
        6.1.4 放宽准入和投资限制,发展集合年金计划
        6.1.5 向审慎监管模式过渡,完善信息披露等制度
    6.2 企业层面
        6.2.1 完善企业薪酬制度,合理设计企业年金计划
        6.2.2 加强宣传与教育,提升员工责任和福利意识
    6.3 市场层面
        6.3.1 落实受托人责任,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
        6.3.2 提供灵活多样的年金投资组合计划
        6.3.3 鼓励第三方组织和社会积极参与年金监管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5)中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养老保险体系概念及类型
    1.1 养老保险概念
    1.2 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
    1.3 养老保险分类
第二章 中韩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况
    2.1 韩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况
        2.1.1 韩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2.1.2 韩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特点
    2.2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况
        2.2.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2.2.2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中韩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
    3.1 中韩养老保险制度的共性
    3.2 中韩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
        3.2.1 养老金的资金筹集
        3.2.2 养老金的监督管理
        3.2.3 养老金的投资运营
        3.2.4 养老金的给付方式
    3.3 中韩两国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差异之原因评析
第四章 韩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4.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4.1.1 养老保险制度立法滞后
        4.1.2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有限
        4.1.3 养老保险制度管理分散,缺乏统一规划
        4.1.4 企业年金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后
    4.2 韩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4.2.1 制度体系层面:建立法律法规与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4.2.2 决策取向层面:提高统筹管理层次,促进多元化投资
        4.2.3 社会文化层面:充分强调家庭养老保障的基础性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6)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选择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现有文献述评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2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度基础
    2.1 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2.2 德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2.3 法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2.4 美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2.5 日本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3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社会背景
    3.1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影响
    3.2 养老金制度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3.3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理论共识
4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选择
    4.1 英国:从养老金私营化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4.2 德国:从动态缴费率到缴费年限的改革
    4.3 法国:从养老金的多样化到提高缴费资格年限
    4.4 美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与个人账户的争议
    4.5 日本:从提高缴费率到构建养老金收支平衡机制
5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功能分析
    5.1 作为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的配套政策
    5.2 朝向养老保险制度领域的政策延伸与扩展
    5.3 成为跨制度领域政策改革的结合点
    5.4 面向老龄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切入点
6 研究结论及其反思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思考
    6.3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7)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2章 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的相关理论
    2.1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 代际公平理论
    2.3 生命周期理论
    2.4 代际交叠理论
第3章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实现可持续的改革历程及效果
    3.1 基础年金制度的统一
        3.1.1 改革的背景及思想分析
        3.1.2 改革的内容及效果研究
    3.2 “安心的、可持续的”公共年金制度的建立
        3.2.1 改革的背景及思想分析
        3.2.2 改革的内容及效果研究
    3.3 公共年金制度“一元化”改革
        3.3.1 改革的背景及思想分析
        3.3.2 改革的内容及效果研究
    3.4 “社会保障与税制一体化”改革
        3.4.1 改革的背景及思想分析
        3.4.2 改革的内容及效果研究
第4章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遇到的挑战
    4.1 少子老龄化加剧公共年金收支失衡
        4.1.1 公共年金加入者人数减少致使保费财源增长受限
        4.1.2 公共年金受给者人数增加致使年金支出增加
    4.2 受益与负担存在不公平危及公共年金制度的可持续
        4.2.1 代际间不同年龄阶层受益、负担存在不公平
        4.2.2 代际内不同收入阶层受益、负担存在不公平
    4.3 公共年金收支缺口引致财政负担加重
        4.3.1 公共年金制度的财政收支缺口加大
        4.3.2 公共年金制度的国库负担逐年攀升
第5章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效用及收支缺口预测
    5.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公共年金制度的效用
        5.1.1 公共年金制度的效用函数
        5.1.2 计算结果分析
    5.2 公共年金收支缺口AR模型预测
        5.2.1 数据的选取以及模型的构建
        5.2.2 实证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历史探析(1945-198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建立(1945 到 1958 年)
    第一节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建立的背景
        一、近代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萌芽
        二、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的积极作用
        三、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
        四、日本国民民主意识的增强
        五、西方“福利国家”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建立
        一、厚生年金制度(职业型)的重整
        二、多种“共济组合”年金制度(职业型)的兴建
        三、厚生年金与共济组合年金的财源与给付
        四、公共年金制度分立型框架的形成
第二章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发展(1959 年至 1973 年)
    第一节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发展的背景
        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实现
        二、经济社会二重构造问题的存在
        三、日本产业进程中家庭结构的改变
        四、1959 至 1973 年的日本人口状况
    第二节 全民公共年金制度的确立
        一、国民年金制度的建立(地域型)及“国民皆年金”的实现
        二、国民年金制度的财源与给付
        三、公共年金制度分立框架的强化
        四、年金通算制度
    第三节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给付水准的提高
        一、给付水平的提高
        二、年金浮动制的设立
第三章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改革
    第一节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改革的背景
        一、国内经济下滑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动向
        二、公共年金财政危机的出现
        三、分立型公共年金制度下矛盾丛生
        四、老龄少子化问题的突出
        五、专职家庭主妇年金权问题
    第二节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年金的导入与公共年金制度分立框架的改变(1985 年)
        二、公共年金制度财源与给付的调整(1983-1986 年)
        三、专职家庭主妇年金权的确立(1985 年)
    第三节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日本公共年金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分立型公共年金制度的整合初步稳定了财源
        二、在基础层面实现养老保障的统一性和公平性
第四章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演进特点、存在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演进特点
        一、养老保障模式:从职业型到混合型
        二、制度架构:从横向分立到纵向多层
        三、财政方式:从完全积累到现收现付
        四、参保方式:从以家庭为单位到以个人为单位
    第二节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存在问题
        一、妇女年金权解决不彻底
        二、年金制度间交叉补贴所造成的支付风险问题
        三、国民养老保障负担加重的问题
        四、既有财政方式下的代际矛盾问题
    第三节 对中国的启示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三、合理预测经济及人口变化形势
        四、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基于日本快速现代化时期(1955-1985)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理由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与进一步研究问题
第二章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调节理论辨析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调节目标、原则与性质
        一、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调节目标
        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调节原则
        三、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调节性质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的国际研究
        一、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与收入再分配
        二、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与收入再分配
        三、社会保障与税收的收入分配调节效果
    第三节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调节指标体系构建
        一、支出与财政
        二、制度设计
        三、收入分配调节效果
第三章 快速现代化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与社保制度建设
    第一节 1955-1985年日本的经济发展
        一、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超额完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第二节 1955-1985年日本国民收入分配情况
        一、基尼系数的下降
        二、贫困率的下降
        三、阶层间收入差距的缩小与平等感的增强
    第三节 1955-1985年日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
        一、公共年金制度的发展
        二、健康保险制度的发展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四、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
        五、劳动保险制度的发展
第四章 日本社会保障收支与再分配
    第一节 日本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与收入再分配
        一、社会保障支出及其变化
        二、社会保障支出的国际比较
        三、社会保障支出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
    第二节 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偏向性
        一、保障项目支出比例及其变化
        二、保障项目支出与待遇水平的国际比较
        三、保障项目支出反映的制度偏向性
    第三节 日本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
第五章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再分配
    第一节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
        一、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二、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制度设计
    第二节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与筹资模式
        一、国民年金制度的缴费与给付
        二、被用者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与给付
    第三节 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与财政平衡
        一、制度间的转移接续
        二、制度间的财政平衡
    第四节 日本企业福利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企业福利的替代作用
        二、企业福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六章 日本社会保障与税收的收入调节效应与比较
    第一节 日本税收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高倾斜度的累进税
        二、大量的税收扣除
    第二节 日本社会保障与税收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与比较
        一、社会保障与税收的收入再分配整体效果
        二、社保制度项目与税收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比较
    第三节 日本社会保障与税收的收入转移效果与比较
        一、社会保障与税收的代际与代内收入转移整体效果
        二、社保制度项目与税收的代际与代内收入转移效果比较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支出与财政方面
        二、制度设计方面
        三、收入分配调节效果
        四、家庭与企业的替代性角色
    第二节 对我国的启示
        一、抓住经济机遇进行制度建设
        二、强化政府责任推动制度整合
        三、探索基础公平与工作激励适当结合
        四、注重社会保障与税收制度有效配合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1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外研究述评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内研究述评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论分析
    一、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基本因素
        (一)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社会结构因素
        (二)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机制模式的制度文化基础
    二、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
        (一) 生命周期消费储蓄理论
        (二) 大数法则数理理论
        (三) 世代叠交模型理论
        (四) 市场失灵理论
        (五) 制度变迁理论
        (六) 公共产品理论
    三、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关系
        (一)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二)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四、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成要素及制度运行机制模式
        (一) 提供哪些制度产品?——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层次
        (二) 谁有资格被供养?——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三) 谁来供养?——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责任主体及筹资模式
        (四) 如何供养?——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模式
        (五) 供养质量如何?——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及适度性
        (六) 小结
    五、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类型
        (一) 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
        (二) 国家福利型养老保险制度
        (三) 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第三章 国家福利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经验
    一、英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 战后英国社会政策理念的演变
        (二) 英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演进
        (三) 英国私人部门职业养老金计划的监管
        (四) 英国私人部门职业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
        (五) 英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与评价
    二、巴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 巴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
        (二) 巴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评价
    三、国家福利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第四章 社会保险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经验
    一、德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 二战后德国社会保障政策理念
        (二) 德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结构
        (三) 德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四) 德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其改革
        (五) 德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特点与评价
    二、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及其经验
        (一) 二战后日本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政策理念
        (二) 日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结构
        (三) 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四) 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评价
    三、社会保险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维系力量与经验
第五章 智利的强制储蓄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智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内容
        (一) 建立个人账户
        (二) 养老金的缴纳与给付
        (三) 民营机构的营运
    二、智利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监管
        (一) 智利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严格限量监管模式
        (二) 智利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内容
        (三) 智利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成效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智利模式评价
第六章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一、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规律特征及经验
    二、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政策理念及目标的启示
        (一) 确立“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政策理念
        (二) 明确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目标定向
        (三)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应设定在适度的保障水平范围内
    三、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模式选择的启示
        (一) 改自愿缴费参保改为强制缴费参保
        (二) 建立与地方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关联的比例制缴费机制
        (三) 建立与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相匹配的基础养老金给付机制
        (四) 改革“多缴多补”缴费激励机制,设置缴费上限抑制利益转移非公平现象
        (五) 建立与地方财政收入水平相匹配的指数补贴机制
        (六) 建立“长缴多得”的财政补贴激励机制
        (七) 设立不同群体类型的土地换保障的农地流转制度
    四、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的启示
        (一) 构建多支柱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二) 构筑多维度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五、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法制化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外文部分
    中文部分
    博士论文
致谢

四、日本年金制度(一)(论文参考文献)

  • [1]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 宋东明. 辽宁大学, 2020(01)
  • [2]从吉尔口译理解公式看英中交替传译听辨理解及改进措施 ——以曾根泰教讲座为例[D]. 钟锶涵.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性研究[D]. 彭琬棋.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 [4]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研究[D]. 阚正超.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5]中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 喻莉.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6]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选择及其功能研究[D]. 何家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7]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研究[D]. 李玮. 河北大学, 2018(12)
  • [8]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历史探析(1945-1986)[D]. 邵爱媛. 苏州大学, 2014(11)
  • [9]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基于日本快速现代化时期(1955-1985)的研究[D]. 余益伟. 南京大学, 2014(08)
  • [1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D]. 刘影春.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日本养老金制度 (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