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8)Sr_(0.2)FeO_3纳米粉体

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8)Sr_(0.2)FeO_3纳米粉体

一、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8)Sr_(0.2)FeO_3纳米粉体(论文文献综述)

邓亚男[1](2017)在《钙钛矿型氧化物在化学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阳能与天然气互补的热化学燃料转化及发电系统与不同热力循环相结合,可以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量和CO2排放量。但是,目前天然气基化学链燃烧还原反应需要较高的驱动温度,中低聚光比的槽式聚光集热系统不能满足还原反应温度的需求;采用高聚光比的太阳能聚光集热形式,如塔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驱动化学链还原反应的发生,存在太阳热能与反应所需热品位差过大,使得太阳热能的品位提升潜力较小,且塔式聚光集热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材料要求高及成本较高等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太阳能与天然气互补的热化学燃料转化及发电系统的应用。基于钙钛矿型氧化物独特的结构特点和优异的性能,本文提出用钙钛矿型氧化物替代常规氧化物作为化学链燃烧的氧载体,重点在钙钛矿型氧化物的A、B位元素选择上开展了研究,通过改变A、B位的元素,掺杂和改变材料的制备方法等途径,进行一系列实验验证工作,以寻找适用于中低温太阳能的最佳氧载体材料。本文研究了天然气基的化学链燃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A位分别是La、Sr、Ba的钙钛矿型氧化物,通过对材料的物化表征和反应性能的研究,初步判断La是一种较为合适的A位元素。采用燃烧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相应的材料,通过对比两种制备方法所得材料的微观形貌、制备周期、反应活性等参数,初步确定燃烧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材料制备方法。采用燃烧法制备了 La系的Ni基钙钛矿型氧化物,用XRD、SEM、BET等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物化表征,并在热重中研究了材料的反应性能,初步确定钙钛矿型氧化物LaNiO3是一种有潜力的适用于中低温太阳能的氧载体。为了进一步降低还原反应温度、提高低温下的释氧量等,通过对氧化物LaNi03的B位进行掺杂以改善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物LaCu0.1Ni0.9O3可以在350℃的温度下与CH4发生还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lmol氧载体在还原反应过程中可以释放0.42mol氧气,具有较强的低温释氧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性和稳定性,在30次循环氧化还原反应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反应性,30次循环反应之后氧载体表面烧结现象不明显,仍保持良好的孔隙结构,表明LaCu0.1Ni0.9O3是一种可用于中温太阳能驱动的天然气基化学链燃烧的氧载体。本论文基于钙钛矿型氧化物优异的特性,探索中温太阳能驱动的天然气基钙钛矿化学链燃烧新方法,寻找出了一种可以和低聚光比的槽式聚光系统的集热温度相匹配的天然气基化学链燃烧系统的新材料。

程俊芳[2](2017)在《锂空气电池镧钴钙钛矿型氧化物阴极催化剂研究》文中提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正日益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寻求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燃油驱动力汽车逐渐电动化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略之一。锂空气电池作为一种新型清洁储能装置,凭借其高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未来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新能源电池体系。在四种类型的锂空气电池中,非水体系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可逆性和构造简单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但是,不溶于电解液的产物会随着电池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堵塞多孔电极,直至反应终止。所以,寻求高性能双功能催化剂促进充放电过程中的ORR和OER反应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钙钛矿型氧化物凭借优良的氧化还原活性、较高导电率以及经济易获得等优点,成为取代贵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最佳催化剂之一。本文将围绕LaxSr1-xCo03系列钙钛矿型氧化物展开,将其用作非水系锂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从催化剂筛选、催化机理探讨、催化剂优化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1)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筛选。本文制备了 La0.6Sr0.4Co0O 及其 B 位掺杂氧化物 La0.6Sr0.4Co0.2Fe0.803、La0.6Sr0.4Co0.2Mn0.8O3纳米颗粒,将这三种材料用作锂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通过两种测试模具对循环性能作出了评估,选择出性能最佳的催化剂La0.6Sr0.4Co0.2Fe0.803。同时,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筛选出另外两种性能优良的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La0.8Sr0.2Co0.8Fe0.2O3 和 La0.8Sr0.2Co0.8Ni0.2O3。(2)催化机理的探讨。首先深入分析了 Mn和Fe掺杂La0.6Sr0.4CoO3对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两种元素掺杂的优化机制,并突出Fe掺杂的优势。Mn和Fe元素部分取代LSC的B位原子均能引起晶体结构的晶格畸变,增加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粒子传输通道。其中Mn掺杂LSC会产生多余电子,提高晶体导电率;而Fe掺杂会造成三价和二价的Fe共存,倾向于增加晶体氧空位,同时形成氧化还原电对。并且,Fe元素掺杂可以降低LSC烧结温度和细化钙钛矿型氧化物的晶粒。然后以La0.6Sr0.4Co0.2Fe0.8O3为代表,从产物形貌角度对LSCF催化锂空气电池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LSCF对锂空气电池置于氧气中测试的催化机理在于可以增加放电反应的形核位点,提供较多氧传输通道,改变放电产物Li2O2的形貌,使Li2O2在LSCF-KB电极上呈现出具有较小尺寸和较高比表面积的针状形貌,使Li2O2的电导率增强从而促进Li2O2充电时的分解,减弱反应过程中的极化现象,提高锂空气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在空气中测试时,LSCF可以增强放电过程中主要产物Li2O2的形成竞争力,减少副产物Li2CO3和LiOH的产生,并且促进产物在充电过程中的分解。(3)催化剂的优化。依据以上催化机理探讨的结果,我们对筛选出来的三种催化剂分别从材料复合、形貌调控、调节B位掺杂比三个角度进行了优化。首先,用水热法实现了颗粒状催化剂La0.8Sr0.2Co0.8Fe0.2O3与纳米片层状掺氮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的复合,得到双功能阴极催化剂LSCF@N-rGO。通过SEM形貌分析发现,在LSCF@N-rGO复合阴极上出现了独特的花状产物Li2O2,LSCF的存在不仅可以促进这种较高比表面积的花状产物生成,还能作为花的中心促进其分解,有效降低锂空气电池充放电反应过程的极化现象,从而提升电池的性能。然后,通过机理研究发现La0.6Sr0.4Co0.2Fe0.8O3成相温度较低,更易得到多孔结构且比表面积较大的材料,所以选择聚苯乙烯微球模板法合成了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3D-LSCF纳米粉末,用于锂空气电池催化剂时可以显着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以及降低过电势,且性能远优于溶胶凝胶法得到的LSCF。最后,基于B位原子掺杂对氧空位浓度的影响,调节了 La0.8Sr0.2Co0.8Ni0.2O3的B位掺杂比。用溶胶凝胶法依次得到了 La0.8Sr0.2Co0.8Ni0.2O3、La0.8Sr0.2Co0.6Ni0.4O3和La0.8Sr0.2Co0.4Ni0.6O3三种具有稳定孔隙结构的粉体,其中La0 8Sr0.2Co0.6Ni0.4O3具有的孔隙更为丰富、氧空位浓度更高。三种纳米粉体用作锂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时都能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并且La0.8Sr0.2Co0.6Ni0.4O3的催化效果最佳。

蔡二荣[3](2014)在《尖晶石型FeMnCuO4光热材料的制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高温太阳能的热利用肯定是今后太阳能利用的发展趋势,而作为此关键技术的高性能中高温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料的研究就想当然的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另外采用NaOH作为沉淀剂合成FeCuMnO4氧化物功能粉体,重点考察了不同原料的配比和煅烧温度对粉体性能的影响,通过各种对比实验从而得到较好的制备工艺。FeMnCuO4是一种三元半导体复合氧化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光学材料,具有良好的光谱选择吸收性能[1],它具有单一的尖晶石型结构,可广泛用作太阳能集热器上的光热转化涂层[2]。而且FeMnCuO4材料的选择性吸收效果相当可观,可以很好地吸收近红外、紫外、可见光,对200—25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线具有很好的吸收性能,吸收率可达到95%[3],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材料。本实验采用两种方法制备纯净的FeMnCuO4粉体,分别是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并且在不同的温度下煅烧成粉体。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体的颗粒粒度、主晶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光谱分析仪和导热系数测定仪分别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制得的粉体在紫外-可见-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选择性吸收效果和太阳能吸热效果,进而确定制得FeMnCuO4粉体最好吸收效果的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FeMnCuO4粉体,氢氧化钠共沉淀法制备出的粉体更为纯净。并且研究出其最佳工艺条件是n(Fe3+):n(Cu2+):n(Mn2+)=1:1:1.5,煅烧温度为800℃。

柴春霞,杨晓通,郭曼,陈闯,田林昕,白灿亮,彭鹏[4](2014)在《钙钛矿掺杂镧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钙钛矿掺杂镧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及该类型催化剂在催化氧化、光催化降解、NOX与SO2的消除、汽车尾气净化、石油炼制加工及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该类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温泉[5](2012)在《溶胶—凝胶法制备V2O5粉体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V2O5属于斜方晶系钙钛矿结构,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有很广的应用范围:如催化剂、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致变色器件、电子和光学开关等方面。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五氧化二钒材料,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制备技术,在相对较低温度下制备了V2O5微晶,并研究了其反应动力学和微晶的光学性能;在溶胶-凝胶制备V2O5微晶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种类、质量分数的模板剂研究其对微晶制备的影响;通过添加络合物对溶胶-凝胶过程进行络合反应来制备V2O5微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采用分析纯的NH4VO3和CO(NH2)2为起始原料,用NH3H2O调节pH值,采用溶胶-凝胶法在450℃制备了V2O5微晶,系统研究了煅烧温度等因素对合成V2O5微晶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超过600℃时,V2O5微晶表现出(001)晶面的取向生长特征,形成了片状结构的V2O5微晶。当煅烧温度达到700℃时,V2O5沿(001)晶面的取向度为88.6%。采用Kissinger方法计算得到V2O5的合成活化能为95.81kJ/mol。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V2O5微晶的光学带隙约为2.14eV。在溶胶-凝胶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偏钒酸铵,尿素为原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4000为模板剂,研究添加不同种类、质量分数的模板剂对制备V2O5微晶工艺和产物形貌的影响。通过XRD,DSC/TG, 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不同PVP-K30的加入量对晶体的合成温度有一定影响,添加质量分数5%的PVP-K30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得到的V2O5微晶的XRD图谱的衍射峰位置与标准卡片对应较好。当煅烧温度500℃时,添加10%的PVP-K30可以得到沿c轴生长的长棒状V2O5晶体,其长度约为5μm。当以PEG-4000为模板剂制备V2O5微晶时,随着PEG-4000质量分数的增大,DSC-TG测试显示煅烧合成温度有所降低;XRD图谱中个别晶面的衍射强度升高;除此之外,随着PEG-4000质量分数的提高,在同样的制备条件下,可得颗粒更微小,生长更整齐,团簇面积更大的V2O5晶体团簇,每一个片状晶体宽度约在0.51μm。通过络合溶胶-凝胶法,以分析纯的NH4VO3为原料,EDTA为络合剂,二者络合比为1:1,用5%的NH3H2O调节pH值,在较低的合成温度下(400℃)制备出了结晶性能有所改善的V2O5微晶。系统研究了煅烧温度、pH值等因素对V2O5微晶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热重分析(DSC-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00℃时能得到结晶性最为优良,晶体形状生长最好,尺寸在23μm的V2O5晶体。当pH为4时,EDTA完全溶解,得到的晶体形貌均匀,分散性好,尺寸约为12μm,晶体生长最完全完整均匀,I(001)/I(011)的比值最大。因此pH为4,煅烧温度500℃,保温0.5h,为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在400、450、500℃反应后得到的V2O5微晶光学带隙宽度Eg分别为2.16、2.05、2.00eV,光学带隙宽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闫丽娜[6](2012)在《Cr3+,Nd3+:YAGG激光陶瓷原料的制备、表征及荧光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制备高性能透明激光陶瓷材料的前提和关键是其原料的合成,本论文以尿素共沉淀法、碳酸氢铵反滴共沉淀法、柠檬酸溶胶-凝胶燃烧法和EDTA-柠檬酸联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了Cr3+,Nd3+:YAGG激光陶瓷原料,利用TG-DTA.XRD.IR.SEM及荧光光谱表征方法对制备的Cr3+,Nd3+:YAGG的相变过程、组成、形貌以及荧光性能等进行了分析。XRD.TG-DTA和IR测试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制备的样品均在800℃形成YAGG纯相。SEM观察发现,EDTA-柠檬酸联用凝胶燃烧法制备的样品分散性最好,粒径约为60nm。尿素共沉淀法制备样品经煅烧后,颗粒粒径最小,约为30nm,但分散性较差。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尿素共沉淀法、碳酸氢铵反滴共沉淀法和EDTA-柠檬酸联用溶胶-凝胶燃烧法方法制备的样品,在800℃煅烧后样品最强的荧光发射峰均位于1064nm,对应于Nd3+的4F3/2→4I11/2跃迁,且发现Cr3+,Nd3+(?)司发生能量传递。

陈龙,叶红齐,唐新德,马晨霞,周晚珠,赵智[7](2010)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Sm2InNbO7及其光催化性能》文中研究指明以Nb2O5、In(NO3)3和Sm(NO3)3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光催化材料Sm2InNbO7。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技术对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以可见光下亚甲基蓝(MB)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煅烧温度、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和pH值对Sm2InNbO7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700℃时即可获得具有烧绿石结构的Sm2InNbO7。随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结晶度增加,粒径增大,比表面积下降,吸收边界出现一定的蓝移;在850℃下煅烧3 h获得的Sm2InNbO7样品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当50 mL质量浓度的10 mg/L的MB溶液中催化剂用量为0.1 g、30%H2O2溶液用量为0.5 mL、pH=6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高达93.8%,明显优于固相法制备的Sm2InNbO7以及P-25 TiO2。较高的pH值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马晨霞[8](2010)在《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Sm2InNbO7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硝酸钐、硝酸铟、五氧化二铌等为原料,采用溶胶一凝胶法研究了烧绿石结构的可见光催化剂Sm2InNb07的制备,探讨了制备工艺过程参数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性能。溶胶-凝胶法制备Sm2InNb07光催化剂时发现,当n(EDTA):n(M3+)=1.1:1,n(EDTA):n(乙二醇)=1:2,溶液pH=4-6时可形成澄清透明的凝胶,干燥后再对干凝胶进行焙烧可得到Sm2InNb07粉体。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分析仪(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分析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850℃,焙烧时间为3h时可制得烧绿石结构的Sm2InNb07粉末晶体,晶体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d3m,颗粒直径在100nm~1μm左右;粉体比表面积为6.02 m2/g;在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吸收,吸收带边可达510nm。在此基础下,比较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的Sm2InNbO7对模拟染料废水亚甲基蓝溶液,在可见光(λ>400nm)照射下的降解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加入量为2g/L,亚甲基蓝溶液浓度为10mg/L,H2O2加入量为0.128mol/L时,由溶胶-凝胶法得到的Sm2InNb07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3.8%,而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的Sm2InNb07粉体,其降解率仅为43.7%,这主要是由于溶胶-凝胶法所得样品的比表面积明显大于固相法的缘故。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可以用L-H动力学方程描述。

张慧敏,胡瑞生,白雅琴,蔡丽,苏海全[9](2009)在《单双钙钛矿型甲烷燃烧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烷催化燃烧是一种效率高、污染低的能源利用和废气处理技术。该反应在高温、高空速下进行,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有特殊要求。钙钛矿型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甲烷催化燃烧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溶胶凝胶法和非晶态合金法制备钙钛矿型催化剂作了探讨。最后,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张慧敏,胡瑞生,白雅琴,蔡丽,苏海全[10](2009)在《单双钙钛矿型甲烷燃烧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甲烷催化燃烧是一种效率高、污染低的能源利用和废气处理技术。该反应在高温、高空速下进行,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有特殊要求。钙钛矿型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甲烷催化燃烧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溶胶凝胶法和非晶态合金法制备钙钛矿型催化剂作了探讨。最后,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二、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8)Sr_(0.2)FeO_3纳米粉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8)Sr_(0.2)FeO_3纳米粉体(论文提纲范文)

(1)钙钛矿型氧化物在化学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化学链燃烧技术简介
    1.3 国内外氧载体材料研究的进展及现状
        1.3.1 金属氧化物氧载体
        1.3.2 非金属氧化物的氧载体
    1.4 钙钛矿型氧化物
        1.4.1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结构特征
        1.4.2 常见的钙钛矿型氧化物的A、B位元素
        1.4.3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1.4.4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应用
        1.4.4.1 钙钛矿型氧化物在化学链方面的应用
        1.4.4.2 钙钛矿型氧化物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1.4.4.3 钙钛矿型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
        1.4.4.4 钙钛矿型材料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应用
        1.4.5 钙钛矿型氧化物在化学链燃烧中的应用潜力
        1.4.6 钙钛矿型氧化物性能改变的原理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钙钛矿型氧化物A位元素的选择
    2.1 溶胶-凝胶法制备LaCoO_3、BaCoO_3、SrCoO_3
        2.1.1 实验物品
        2.1.2 实验原料
        2.1.3 钙钛矿型材料制备
    2.2 钙钛矿型材料物化性能表征
        2.2.1 晶格结构与组分分析(XRD)
        2.2.2 微观形貌分析(SEM)
    2.3 热重实验研究
        2.3.1 实验装置
        2.3.2 实验过程
        2.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3.1 SrCoO_3、BaCoO_3、LaCoO_3三种氧载体的TPR分析
        2.3.3.2 定温实验
        2.3.3.3 循环性能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与燃烧法两种制备方法的比较
    3.1 溶胶-凝胶法制备材料
        3.1.1 溶胶-凝胶法实验原料
        3.1.2 溶胶-凝胶法材料制备过程
    3.2 燃烧法制备材料
        3.2.1 燃烧法实验原料
        3.2.2 燃烧法材料制备过程
    3.3 材料的物化性能表征
        3.3.1 材料晶格结构与组分分析(XRD)
        3.3.2 材料微观形貌分析(SEM)
        3.3.3 比表面积分析(BET)
        3.3.4 实验(TPR)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镍基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研究
    4.1 氧载体的制备
        4.1.1 实验原料
        4.1.2 氧载体制备过程
    4.2 氧载体的物化性能表征
        4.2.1 氧载体组分分析(XRD)
        4.2.2 氧载体微观形貌分析(SEM)
        4.2.3 氧载体程序升温还原实验(TPR)
    4.3 氧载体的热重定温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铜掺杂新型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研究
    5.1 中温太阳能-天然气基化学链燃烧新方法
    5.2 新型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制备
        5.2.1 实验原料
        5.2.2 制备过程
    5.3 新型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物化性能表征
        5.3.1 新型材料组分分析(XRD)
        5.3.2 新型材料微观形貌分析(SEM)
        5.3.3 新型材料比表面积分析(BET)
        5.3.4 新型材料程序升温还原实验(TPR)
    5.4 新型材料的热重分析(TGA)
        5.4.1 定温实验
        5.4.2 循环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硕士学位论文科研项目背景
致谢

(2)锂空气电池镧钴钙钛矿型氧化物阴极催化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空气电池介绍
        1.2.1 锂空气电池概述和特点
        1.2.2 锂空气电池分类
        1.2.3 非水系锂空气电池的优势
    1.3 非水系锂空气电池面临的挑战
    1.4 非水系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进展
        1.4.1 非水系锂空气电池机理的探究进展
        1.4.2 有机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1.4.3 空气电极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方案设计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关键实验技术
        2.3.1 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型氧化物
        2.3.2 优化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GO
        2.3.3 水热法制备N-rGO和LSCF@N-rGO
        2.3.4 聚苯乙烯微球(PS球)模板法制备3D-LSCF
        2.3.5 丝网印刷法制备阴极电极片
        2.3.6 在手套箱中装配电池
    2.4 材料表征与分析技术
        2.4.1 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
        2.4.2 TG-DSC热重分析
        2.4.3 比表面积测试(BET)
        2.4.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形貌分析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4.6 激光共聚焦拉曼(Raman)分析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2.5.1 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循环伏安法(CV)
        2.5.2 锂空气电池充放电测试
        2.5.3 电化学阻抗(EIS)测试
3 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的筛选
    3.1 引言
    3.2 La_(0.6)Sr_(0.4)CoO_3及其B位掺杂催化剂的循环性能探究
        3.2.1 材料制备
        3.2.2 材料表征
        3.2.3 扣式电池循环性能探究
        3.2.4 Swagelok模具电池循环性能探究
    3.3 其他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筛选
        3.3.1 材料制备
        3.3.2 材料表征
        3.3.3 循环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La_(0.6)Sr_(0.4)Co_(0.2)Fe_(0.8)O_3对锂空气电池催化机理的探究
    4.1 引言
    4.2 Fe掺杂La_(0.6)Sr_(0.4)CoO_3的优势分析
        4.2.1 LSCF前驱体的TG-DSC分析
        4.2.2 LSCF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相分析
        4.2.3 LSCF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
        4.2.4 LSC、LSCM和LSCF作为催化剂的循环伏安测试(CV)
        4.2.5 LSC、LSCM和LSCF作为催化剂的充放电容量测试
        4.2.6 Fe掺杂的优势分析
    4.3 La_(0.6)Sr_(0.4)Co_(0.2)Fe_(0.8)O_3对锂空气电池的催化机理分析
        4.3.1 LSCF的电催化活性研究
        4.3.2 LSCF对锂空气电池充放电容量的影响
        4.3.3 LSCF对锂空气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4.3.4 LSCF对锂空气电池过电势的影响
        4.3.5 锂空气电池充放电产物分析
        4.3.6 LSCF的催化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La_(0.6)Sr_(0.4)Co_(0.2)Fe_(0.8)O_3与掺氮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复合阴极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LSCF@N-rGO复合材料的制备
    5.3 LSCF@N-rGO复合材料的表征
        5.3.1 LSCF@N-rGO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5.3.2 LSCF@N-rGO复合材料的形貌表征
        5.3.3 LSCF@N-rGO复合材料的XPS分析
    5.4 LSCF@N-rGO用作锂空气电池阴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5.4.1 循环性能分析
        5.4.2 完全充放电循环分析
    5.5 LSCF@N-rGO用作锂空气电池阴极的产物形貌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三维多孔3D-LSCF及La_(0.8)Sr_(0.2)Co_(1-x)Ni_xO_3系列钙钛矿型氧化物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3D-LSCF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6.2.1 3D-LSCF催化剂的制备
        6.2.2 3D-LSCF催化剂的表征
        6.2.3 3D-LSCF对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6.3 调节La_(0.8)Sr_(0.2)Co_(0.8)Ni_(0.2)O_3的B位掺杂比
        6.3.1 不同掺杂比的LSCN催化剂的制备
        6.3.2 不同掺杂比的LSCN催化剂的表征
        6.3.3 不同掺杂比的LSCN催化剂对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之处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相关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与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3)尖晶石型FeMnCuO4光热材料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FeMnCuO_4光热材料发展近况
    2.2 FeMnCuO_4的结构分析
    2.3 FeMnCuO_4光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2.3.1 溶胶-凝胶法
        2.3.2 共沉淀法
        2.3.3 水热法
        2.3.4 熔盐法
        2.3.5 高温固相合成法
    2.4 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现状
    2.5 光谱选择性涂层在太阳能集热器上的利用
    2.6 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 实验过程
        3.2.1 溶胶-凝胶法制备FeMnCuO_4粉体的过程如下
        3.2.2 共沉淀法制备FeMnCuO_4粉体过程如下
    3.3 对产品进行测试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煅烧制度的确定
        4.1.1 DTA测定
        4.1.2 对产品进行煅烧
    4.2 FeMnCuO_4粉体的XRD分析
    4.3 粉体的光吸收率测试
    4.4 对粉体粒径分布进行分析
    4.5 对粉体进行SEM分析
    4.6 对粉体进行吸热效果测定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4)钙钛矿掺杂镧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钙钛矿掺杂镧系金属的氧化物催化剂的应用
    1.1 催化氧化
        1.1.1 CO的催化氧化
        1.1.2 烃类的催化氧化
    1.2 光催化降解
    1.3 NOX与SO2的消除
    1.4 汽车尾气净化
    1.5 石油炼制加工
    1.6 燃料电池的应用
2 制备方法
    2.1 机械混合法
    2.2 化学共沉淀法
    2.3 溶胶-凝胶法
    2.4 微乳液法
    2.5 水热合成法
3 发展前景

(5)溶胶—凝胶法制备V2O5粉体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纳米材料概述
        1.1.1 纳米材料定义
        1.1.2 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特性
        1.1.3 纳米材料分类
        1.1.4 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1.1.5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1.2 溶胶-凝胶法原理及应用
        1.2.1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体材料
        1.2.2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材料
        1.2.3 溶胶-凝胶法特点
    1.3 五氧化二钒简介
        1.3.1 五氧化二钒材料简介
        1.3.2 五氧化二钒材料制备方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溶胶-凝胶法制备 V_2O_5微晶研究
    2.1 实验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1.3 溶胶-凝胶法制备 V_2O_5微晶制备过程
    2.2 产物的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样品前驱物的热分析
        2.3.2 煅烧温度对制备 V_2O_5微晶的影响
        2.3.3 V_2O_5微晶的合成活化能研究
        2.3.4 溶胶-凝胶法制备 V_2O_5微晶的光学带隙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模板剂对溶胶-凝胶法制备 V_2O_5微晶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设备
        3.2.3 制备过程
    3.3 产物测试与表征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以 PVP-K30 为模板剂制备 V_2O_5微晶
        3.4.2 以 PEG-4000 为模板剂制备 V_2O_5微晶
    3.5 本章小结
4 EDTA 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 V_2O_5微晶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设备
        4.2.3 制备过程
    4.3 产物测试表征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1 样品的前驱物分析
        4.4.2 煅烧温度对 EDTA 溶胶-凝胶法制备 V_2O_5微晶的影响
        4.4.3 不同 pH 值对合成 V_2O_5微晶的影响
        4.4.4 EDTA 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 V_2O_5粉体的光学带隙分析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成果等目录

(6)Cr3+,Nd3+:YAGG激光陶瓷原料的制备、表征及荧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铬钕双掺钇铝镓石榴石(Cr~(3+),Nd~(3+):YAGG)简介
        1.2.1 钇铝石榴石(Y_3Al_5O_(12),YAG)的结构与性质
        1.2.2 掺杂离子
        1.2.3 铬钕双掺钇铝镓石榴石
    1.3 影响激光陶瓷透光性能的主要因素
    1.4 激光陶瓷原料的制备方法
        1.4.1 固相合成法
        1.4.2 气相反应法
        1.4.3 化学沉淀法
        1.4.4 溶胶-凝胶法(Sol-Gel法)
        1.4.5 低温燃烧合成法
    1.5 激光与固体激光器
    1.6 激光陶瓷的研究进展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尿素共沉淀法制备Cr~(3+),Nd~(3+):YAGG激光陶瓷原料及性能研究
    2.1 实验原理简介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2.2.2 尿素共沉淀法制备Cr~(3+),Nd~(3+):YAGG激光陶瓷原料
        2.2.3 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XRD分析
        2.3.2 TG-DTA分析
        2.3.3 SEM分析
        2.3.4 IR分析
        2.3.5 荧光光谱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酸氢铵反滴共沉淀法制备Cr~(3+),Nd~(3+):YAGG陶瓷原料及其性能研究
    3.1 实验原理及实验影响因素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3.2.2 碳酸氢铵反滴共沉淀法制备Cr~(3+),Nd~(3+):YAGG激光陶瓷原料
        3.2.3 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XRD分析
        3.3.2 TG-DTA分析
        3.3.3 SEM分析
        3.3.4 IR分析
        3.3.5 荧光光谱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Cr~(3+),Nd~(3+):YAGG激光陶瓷原料及其性能研究
    4.1 实验原理及实验的影响因素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4.2.2 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Cr~(3+),Nd~(3+):YAGG激光陶瓷原料
        4.2.3 表征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XRD分析
        4.4.2 TG-DTA分析
        4.4.3 SEM分析
        4.4.4 IR分析
        4.4.5 荧光光谱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溶胶-凝胶法制备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Sm2InNbO7及其光催化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Sm2InNbO7催化剂的制备
    1.2 催化剂的表征
    1.3 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
2 结果和讨论
    2.1 晶相结构及粒度分析
    2.2 比表面积测试
    2.3 漫反射光谱测试
    2.4 SEM分析
    2.5 煅烧温度对Sm2InNbO7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2.6 反应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8)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Sm2InNbO7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半导体的光催化研究现状
        1.2.1 半导体的光催化研究进展
        1.2.2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1.3 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光催化研究进展
        1.3.1 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
        1.3.2 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光催化特性研究进展
        1.3.3 烧绿石型结构复合氧化物制备方法的研究
    1.4 溶胶-凝胶技术概述
        1.4.1 溶胶-凝胶技术的反应过程及机理
        1.4.2 溶胶-凝胶技术的特点
    1.5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催化剂的溶胶-凝胶制备及表征
    2.1 烧绿石结构氧化物Sm_2InNbO_7的制备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1.2 样品的溶胶-凝胶法制备
        2.1.3 样品的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
    2.2 Sm_2InNbO_7样品的分析表征
        2.2.1 热重分析(TG)
        2.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2.3 扫描电镜分析(SEM)
        2.2.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
        2.2.5 粉体合成工艺的其它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见光下Sm_2InNbO_7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3.1.2 评价方法和参数确定
        3.1.3 高温固相法合成的催化剂的活性研究
    3.2 溶胶-凝胶法合成光催化剂的活性研究
        3.2.1 催化剂加入量与降解率的关系
        3.2.2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3 催化剂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4 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对其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
        3.2.5 溶液pH值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6 双氧水加入量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3.2.7 与固相法制备的催化剂降解活性的对比
    3.3 Sm_2InNbO_7降解亚甲基蓝反应动力学和机理初探
        3.3.1 Sm_2InNbO_7降解亚甲基蓝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探讨
        3.3.2 Sm_2InNbO_7降解亚甲基蓝机理初探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单双钙钛矿型甲烷燃烧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
2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制备方法
    2.1 溶胶-凝胶法
    2.2 非晶态配合物法
3 结语

四、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8)Sr_(0.2)FeO_3纳米粉体(论文参考文献)

  • [1]钙钛矿型氧化物在化学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 邓亚男.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7(01)
  • [2]锂空气电池镧钴钙钛矿型氧化物阴极催化剂研究[D]. 程俊芳.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 [3]尖晶石型FeMnCuO4光热材料的制备研究[D]. 蔡二荣. 大连工业大学, 2014(08)
  • [4]钙钛矿掺杂镧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柴春霞,杨晓通,郭曼,陈闯,田林昕,白灿亮,彭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5]溶胶—凝胶法制备V2O5粉体及其性能研究[D]. 温泉. 陕西科技大学, 2012(09)
  • [6]Cr3+,Nd3+:YAGG激光陶瓷原料的制备、表征及荧光性能的研究[D]. 闫丽娜. 长春理工大学, 2012(02)
  • [7]溶胶-凝胶法制备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Sm2InNbO7及其光催化性能[J]. 陈龙,叶红齐,唐新德,马晨霞,周晚珠,赵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5)
  • [8]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Sm2InNbO7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 马晨霞. 中南大学, 2010(02)
  • [9]单双钙钛矿型甲烷燃烧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A]. 张慧敏,胡瑞生,白雅琴,蔡丽,苏海全. 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 2009
  • [10]单双钙钛矿型甲烷燃烧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J]. 张慧敏,胡瑞生,白雅琴,蔡丽,苏海全. 化工进展, 2009(S1)

标签:;  ;  ;  ;  ;  

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8)Sr_(0.2)FeO_3纳米粉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