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会计政策变更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一、会计政策变更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张顺华[1](2021)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转换核算的思考》文中提出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中从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核算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变更时的会计处理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的处理模式;一种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处理模式。笔者通过案例详细演绎分析了两种处理方式及其差异和各自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在实务工作中到底采用何种方式,以期引发广大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

任伟,罗珊珊,杨芳[2](2020)在《政府会计调整准则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会计主体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由于经济业务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在确认时,可能会有几种备选的会计政策,究竟哪一种更适合,需要政府会计主体做出职业判断。此外,在报告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之间,政府会计主体也可能会因为诉讼案结案或遭受某种灾害而造成损失,上述事项是典型的政府会计调整事项,如何规范其核算,对提高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实际出发,对会计调整涉及的范围和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深度解析,以供参考。

陆文敏[3](2020)在《新收入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统一并完善对收入确认的要求,符合资产负债观的准则制订理念,并与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保持一致,FASB在2014年正式出台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IFRS15)。随后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CAS14),基本保留IFRS15的内容,保持在收入准则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新收入准则新增了更多的估计和判断内容,虽说质量较高的会计职业判断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好地反映经济实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但与此相反,不恰当的会计判断也会反映至会计信息之上,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效果。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下房地产行业应用新收入准则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解决新收入准则是否会造成会计职业判断行为的变化、相关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是否会造成收入信息质量的下降的问题。本文先在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分为四个部分为案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阐述新收入准则中会计职业判断产生的变化、分析新收入准则变更的理论根源、构建新收入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逻辑基础、确定适用新增职业判断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方式。在案例分析的部分,本文通过对所选用十家港股通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公开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到房地产行业在应用新收入准则后会新增判断成本资本化、判断重大融资成分对交易价格的影响等会计判断,存在职业判断空间扩大、判断程序复杂化和过于依赖主观判断等问题,这对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重要性产生不利影响。最后考虑通过细化新收入准则条款、建立会计职业判断指南、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能力,来使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改善。

李倩文[4](2019)在《基于代表性启发式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传统经济学“人是完全理性的”假设被逐渐打破,会计人员判断的研究逐渐从主体经济动机,深入到关注会计人员本身的非理性特质对职业判断的影响。在会计职业判断过程中,判断的客体、环境、标准均需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作用于判断主体,判断主体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判断决策,因此现有研究达成的共识是,会计人员的主体特征在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中,起着较为本质的作用。认知心理学指出,代表性启发式认知偏差是指,行为主体在判断过程中由于自身经验的存在,在接受信息时,可能忽略相关的信息特征,具体忽略的内容一般包括基准比率、信息的可靠性、信息可预测性以及信息所涉及的样本规模;并且,Kahneman and Tversky(1974)通过实验证实,这种偏差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一般大学生甚至精通概率的统计学家中也存在。会计人员作为一个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群体,为进一步检验此偏差的存在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那么,会计人员在判断决策过程中,是否会存在类似的偏差,如果存在,其在什么条件下会存在,如何避免,如果不存在,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偏差程度和信息含量是否具有一定的关系。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选取忽略基准比率和忽略信息可靠性两种代表性偏差,设计应收账款坏账估计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式变更两个实验案例,采用行为实验研究方法,对基准比率和信息可靠性采用2×2的被试间和被试间的设计。研究发现,会计人员总体上并未忽略基准比率,但是,在无代表性信息组别、有代表性信息组别和信息含量高的代表性信息组别中,会计人员对基准比率的重视程度依次下降。对于信息可靠性,当信息含量较低时,代表性信息对会计人员用处不大,故其不重视信息的可靠性;而当代表性信息的含量较高时,信息有用性较高,会计人员在估计应收账款比例时,更重视信息可靠性。但是,由于会计人员在不同判断案例中表现的谨慎性不同,因此对管理层的信任程度所起的作用不一致,故而,即使信息含量高,其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式变更实验中,仍然忽略了信息可靠性。最后,会计人员的自信心对基准比率和信息可靠性的重视程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相比于低自信心组的会计人员,高自信心组的会计人员在判断时,会加大对不同基准比率和信息可靠性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其有效避免代表性偏差。全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对会计职业判断和启发式偏差相关文献进行回顾,说明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三部分为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假设提出,包括贝叶斯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能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会计职业判断中与基准比率、信息可靠性以及自信心调节的相关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阐述了实验设计内容以及解释相关变量和数据来源。第五部分为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以及调节效应检验。第六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第七部分为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主要包括针对代表性启发式偏差提出的结论,研究存在的缺陷以及未来可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行为会计相关的文献,为后续学者进一步从认知偏差角度深入对会计人员判断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从现实意义角度,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会计人员在判断决策时,继续保持关注同行业基准比率的状态,同时利用专业技能避免忽略信息可靠性来源,进而避免产生相应的代表性偏差。除此之外,本文研究对于企业管理层增加对企业会计人员认知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培训提供了借鉴;最后,本研究为准则制订者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将认知偏差等心理因素考虑进去提供参考,其可以进一步细化量化会计准则,给企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提供更好的指导。

姚澄雪[5](2019)在《政治因素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基于官员视察与官员变更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政治因素可以通过权利的界定影响市场中资源的配置,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而探索政治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能脱离微观主体的公司行为。公司行为包括公司的融资活动和投资决策等,直接影响公司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公司价值,而从政治因素影响公司行为到政治因素影响公司价值的传递,正是政治因素微观价值的体现。在政治因素影响微观企业行为和公司价值的研究中,一般从微观的政治关联和宏观的政治不确定性两大方面展开,但目前学术界关于公司政治关联的衡量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并且通常文献中的度量方法都是基于公司视角、静态的代理变量,而实际情况中公司能否成功地建立政治关联关系取决于政府的意愿,因此本文选择基于政府的视角、动态的代理变量“官员视察”来衡量“政治关联”;对于政治不确定性,本文选择“官员变更”作为度量“政治不确定性”的代理变量,因为我国省级官员一般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所以变更结果不受市场中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的影响,可以更好的避免内生性问题。本文通过“官员视察”和“官员变更”两个视角,分别从微观政治关联、宏观政治不确定性以及微观政治关联和宏观政治不确定性的交叉作用三个方面刻画和分析政治因素,从公司微观行为决策、资源配置效率、资本市场表现和公司价值等多维度探究政治因素的微观价值。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政府官员视察的数据,从官员视察的视角出发研究公司行为决策、资源配置和公司价值的变化,发现在公司行为决策方面,(1)官员视察能够显着提高公司的负债融资,有利于公司获得更多银行贷款,同时提高公司的投资支出水平,并且地方官员的视察会强化官员视察对公司投融资的正向影响;(2)官员视察能够提高公司价值,主要原因是官员视察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并且国家级领导人或者来自中央政府的官员视察会强化官员视察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3)官员视察能降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确定,是公司提高融资和投资支出水平的主要原因;在公司资本市场表现方面,(4)官员视察后公司累积超额收益率显着为正;最后在官员视察与政治腐败关系的研究中,发现(5)官员视察导致公司绩效增加的结果与政治腐败无关,官员视察并不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其次,与官员视察不同,官员变更对公司行为的影响是“非接触式”的,即官员变更需要通过“媒介”影响公司行为决策,在本文中这个“媒介”则是股价,股价在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会根据股价中的特有信息做出投资决策,即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通过收集整理省委书记变更的数据,研究官员变更与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关系,进一步探索政治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决策、资源配置和公司价值的影响,发现(1)官员变更引起的政治不确定性显着降低公司的投资-股价敏感性,并且政治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公司投资对股价越不敏感;(2)官员变更引起股价信息含量下降和信息不对称增加,是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3)相对于非政治关联公司,政治关联公司在官员变更年份投资对股价更不敏感;(4)对于官员变更年份投资一股价敏感性下降的公司,官员变更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公司价值显着下降。最后,将官员视察和官员变更结合在一起,观察官员变更的年份同时发生官员视察的公司,资源配置决策的变化,发现(1)官员视察能够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所有级别的官员视察均可显着降低公司过度投资,但只有地方政府视察和县处级领导人视察可以减弱公司的投资不足,中央政府视察对投资不足没有影响;(2)官员视察会弱化官员变更导致的地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3)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视察会弱化官员变更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支出的抑制作用,使得非国有企业投资支出增加,而中央政府的视察并没有明显影响;(4)官员视察会弱化官员变更对民营企业投资的挤出效应,并且官员视察对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的提高不受官员变更的影响;(5)地方政府的视察会弱化官员变更对政治关联企业投资支出的抑制作用,使得政治关联企业投资支出增加,而中央政府的视察并没有明显影响。本文的研究学术上填补了政治因素与公司金融决策这一领域的空白,同时将政治因素与公司行为决策、资源配置和公司价值联系在一起,为政治因素的微观价值提供新的理解思路;另外,本文选择官员视察和官员变更视角,丰富了政治关联和政治不确定性领域的研究;最后,本文的结论对于我国政府官员政治活动的安排、公司的融资和投资活动管理具有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姜德杰,戎小红[6](2019)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变更的会计处理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应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准则讲解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与追溯调整法并不完全相同。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实务中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与追溯调整法的不同,探讨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特定市场状况和历史条件下选择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可能原因。对此会计政策变更,笔者建议应严格按会计准则体系要求的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柳泽泉[7](2019)在《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研究 ——以Z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利用近期更新的信息所作的预测性判断。因为会计估计的确认和计量带有强烈的主观因素,且由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情况的了解相较公司管理者具有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不能很好的评判上市公司和企业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因此会计估计及其变更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用来润色报表,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国内外对于会计估计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以满足市场需要,相关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暂有空白,上市公司钻不完善会计准则的漏洞。愈来愈多的上市公司高级财务人员操控财务报表,按照企业需要实行会计估计变更,无视市场检察,破坏股民和债权人对企业的信心,扰乱市场良性健康发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写作初衷、引用国内外会计估计言论。理论分析部分介绍了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及相关项目、会计估计变更的理论基础及盈余管理的概述及其相关理论。理论部分选择了国外的经典代理理论。并且,还围绕我国实际国情进行了一定的理论解释。通过对案例公司和全行业会计估计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了企业做出会计估计这种会计处理行为的几种原因:一是理论背景下的契约因素;二是市场环境下的政策监管因素;三是企业治理下的管理因素(经营需求和管理层需求);四是其他因素。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现状,探讨其中问题的解决对策及建议,并同时结合Z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上市公司而言,变更前的合规和变更后的监查,不仅需要企业本身完善披露和列报,也需要编制财报的财务人员提高执业能力和素质;二是对企业外部股东而言,股东对于会计估计变更的企业提高关注敏感性,对这种变更造成的经济后果提高警惕,判断准确的会计信息影响;三是对外部监督而言,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制定协会、证监会、由第三方审计机构派遣的注册会计师,这三层“保险”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允性,使之能够准确计量,不能使信息使用者错误解读。

谢金珊[8](2019)在《CEO和CFO间任职联结、CEO变更与盈余管理》文中指出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社会,人情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也存在于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在日常生活乃至于公司运营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几年来,同一公司中的管理层关系渐渐演变成近亲繁殖的“老乡会”、“校友阁”“同事群”等等。同时,我国上市公司也出现了高管离职潮的现象,上市公司中高管变更问题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结合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离职和集体上任现象,探究高管间的任职联结是否会带来更显着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研究对保护公司股东和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2011-2017年间的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把CEO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作为本研究的出发点,构建OLS混合回归模型检验本文的假设。本文将着重探讨CEO和CFO间任职联结关系在CEO发生变更时对总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CEO与CFO之间的任职联结关系是否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产生偏好。通过实证检验发现:(1)相对于未发生CEO变更的公司,CEO发生变更的公司的总盈余管理程度更大;(2)当CEO发生变更,CEO和CFO间任职联结的调节效应表现为更高的总盈余管理程度;(3)CEO与CFO间的任职联结关系在CEO发生变更时表现出明显的应计盈余管理倾向,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CEO变更时,CEO和CFO间任职联结关系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更显着的影响。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从公司高管聘任选拔、公司业绩指标的构建以及公司监管层和投资者心理这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这对上司公司监管层和投资者们监管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旭琴[9](2019)在《公司高管变更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管是公司中重要的人力资本,目前大量的文献表明公司高管与盈余持续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形成盈余的经营活动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当期的盈余分为暂时性的盈余和永久性的盈余,越大比例的经营活动在未来仍能持续产生盈余,盈余持续性越好。在未来期间,永久性的盈余仍然持续产生是有条件的,即企业的状况应保证这些经营活动正常运行。高管代表着公司的灵魂,高管变更,对于公司来说是一次巨大的人事地震,将会使企业遭受巨大的影响,高管变更这一过程是否会影响原本是永久性盈余的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即是否会影响盈余持续性值得我们探究。本文首先对高管变更和盈余持续性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将公司高管确定为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CEO),确定了衡量盈余的指标,使用一阶自回归模型,以2009~2016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管变更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并使用分组回归的方式进一步研究高管权力、高管任期、高管离任原因、继任来源等对高管变更与盈余持续性关系的影响。本文实证研究发现高管变更会降低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离任高管的权力越大,对盈余持续性的负面影响越大;非常规原因高管离任相比常规原因高管离任对盈余持续性的负面影响更大;当继任高管来源于企业内部而非外部时,可以显着缓解高管变更对盈余持续性的负面影响;任职时间长短不同的高管离任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程度没有显着性差异。以上研究结论在替换盈余持续性指标、仅研究董事长变更或总经理变更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该结论对公司面临高管变更决策时,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同时也从高管变更视角提供了保持盈余稳定并持续的经验证据。

邹邹[10](2019)在《上市公司会计选择变更行为研究——以中海海盛为例》文中提出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给予了上市公司较大的选择权,但由于复杂多样的经济业务内容以及并不稳定的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之沦为后者追求私利的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上市公司为实现平滑利润、盈余管理等特殊目的而实施的会计选择变更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我国的证券市场秩序,有必要找出规范此类公司会计选择变更行为的办法。为此,本文从行业、内容以及利润影响程度三个角度系统了解了上市公司会计选择变更的普遍性,同时以中海海盛为例对其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此次会计选择变更的深层原因和经济后果并得出结论。

二、会计政策变更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政策变更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转换核算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一)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
二、《第3号准则》对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处理
    (一)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应用指南的处理思路
    (二)案例及会计处理
三、《第28号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一)《第28号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要求
    (二)案例及会计处理过程分析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
        2.调整分录
        (1)调整取得成本
        (2)对累积影响数进行调整
        (3)2019年度业务调整会计分录
        3.报表调整
        (1)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2)利润表的调整
        (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调整
        (4)附注调整
四、两种调整模式的差异
五、按照《第3号准则》核算的逻辑
    (一)简化会计核算过程
    (二)较好的规避企业对利润的操纵
    (三)对企业资产负债的反映无差异
    (四)能够增强会计信息质量
六、按照《第28号准则》核算的逻辑
    (一)坚持准则的要求
    (二)企业损益实现过程的扭曲
    (三)留存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差异较大
七、结论

(2)政府会计调整准则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涉及的业务范围
二、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一)会计政策的定义
    (二)会计政策的特点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定义及条件
    (四)追溯调整法
    (五)未来适用法
三、会计估计变更
    (一)定义
    (二)特点
    (三)会计处理
四、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五、前期差错及更正
    (一)内容
    (二)分类
    (三)以前年度盈余调整
六、报告日后事项
    (一)定义及期间
    (二)调整事项
    (三)非调整事项
    (四)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七、结束语

(3)新收入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新收入准则变更的内容和理论根源分析
    2.1 新收入准则变更内容和新增会计职业判断
        2.1.1 新收入准则变更的主要内容
        2.1.2 新收入准则新增的会计职业判断
    2.2 新收入准则变更的理论根源
        2.2.1 统一并完善收入要求
        2.2.2 符合资产负债观的指导原则
        2.2.3 与概念框架保持一致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会计职业判断增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逻辑基础
        3.1.1 会计准则直接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
        3.1.2 会计职业判断行为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1.3 会计准则、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逻辑关系
    3.2 新收入准则的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影响
        3.2.1 职业判断空间扩大影响信息相关性
        3.2.2 判断程序复杂化影响信息可靠性
        3.2.3 依赖主观判断影响信息可比性
        3.2.4 相关信息披露和列报影响信息重要性
    3.3 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评价方法
        3.3.1 收入信息质量相关性评价方法
        3.3.2 收入信息质量可靠性评价方法
        3.3.3 收入信息质量可比性评价方法
        3.3.4 收入信息质量重要性评价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收入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案例分析——以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为例
    4.1 案例企业的选择
    4.2 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中的会计职业判断
        4.2.1 判断合同收入确认时点
        4.2.2 判断重大融资成分对交易价格的影响
        4.2.3 将交易价格分配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4.2.4 合同成本资本化
        4.2.5 收入相关信息的披露与列报
    4.3 会计职业判断对收入信息质量的影响——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4.3.1 影响收入信息相关性
        4.3.2 影响收入信息可靠性
        4.3.3 影响收入信息可比性
        4.3.4 影响收入信息重要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改善建议
        5.2.1 完善收入准则的相关规定
        5.2.2 建立收入确认的会计职业判断框架
        5.2.3 构建合理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
        5.2.4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能力
    5.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代表性启发式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用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会计职业判断的起源
        2.1.1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
        2.1.2 会计职业判断的成因
        2.1.3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
        2.1.4 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与原则
    2.2 会计职业判断的要素
        2.2.1 会计职业判断的客体: 会计事项
        2.2.2 会计职业判断的标准: 会计制度
        2.2.3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 会计人员及其他
    2.3 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与后果
        2.3.1 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
        2.3.2 会计职业判断的后果
    2.4 会计职业判断中的认知偏差
        2.4.1 会计职业判断中的认知模式
        2.4.2 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偏差类别
    2.5 会计职业判断的新发展:启发式
        2.5.1 启发式的概念内涵——起源与发展
        2.5.2 启发式的作用机理——为何启发式
        2.5.3 启发式的职业检验决策与偏差
    2.6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会计职业判断
        3.1.2 代表性启发式偏差
        3.1.3 代表性信息的信息含量
        3.1.4 会计人员自信心的概念界定
    3.2 会计职业判断中代表性启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贝叶斯决策理论
        3.2.2 有限理性理论
        3.2.3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3.2.4 能力理论
    3.3 假设提出
        3.3.1 基准比率与会计职业判断
        3.3.2 信息可靠性与会计职业判断
        3.3.3 会计人员自信心的调节作用
4 研究设计
    4.1 实验设计概述
        4.1.1 实验设计
        4.1.2 实验对象选取
    4.2 变量描述与数据说明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2.5 数据说明
5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1 操控检验
        5.1.1 对基准比率的操控检验
        5.1.2 对信息可靠性的操控检验
    5.2 实验结果描述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对基准比率的方差分析
        5.3.2 对信息可靠性的方差分析
        5.3.3 自信心对操控变量的调节作用
6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6.1 对信息可靠性的进一步分析
    6.2 稳健性检验
        6.2.1 无信息下会计人员对基准比率的重视程度
        6.2.2 一般情景下会计人员对基准比率的重视程度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建议
    7.3 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政治因素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基于官员视察与官员变更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4.1 重难点
        1.4.2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政治关联与官员视察
        2.1.2 政治不确定性与官员变更
    2.2 理论基础
        2.2.1 政治关联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机制分析
    2.3 经验研究
        2.3.1 政治关联影响公司绩效的经验证据
        2.3.2 政治关联影响公司资本市场表现的经验证据
        2.3.3 政治不确定性影响公司绩效的经验证据
        2.3.4 政治不确定性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机制分析
        2.3.5 政治不确定性影响公司资本市场表现的经验证据
    2.4 简要评述
3 官员视察、公司投融资行为与公司价值
    3.1 引言
    3.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3.2.1 官员视察与公司价值
        3.2.2 官员视察与公司投融资
    3.3 研究设计
        3.3.1 数据来源
        3.3.2 变量定义与构建
        3.3.3 模型设定
        3.3.4 描述性统计
        3.3.5 单变量检验
    3.4 实证结果和分析
        3.4.1 影响官员视察的公司特征
        3.4.2 官员视察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3.4.3 官员视察对公司投融资的影响
        3.4.4 官员视察影响公司价值的机制:公司治理
        3.4.5 官员视察影响公司投融资的机制: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确定
    3.5 稳健性检验
        3.5.1 倾向得分匹配检验
        3.5.2 公司价值替代指标检验
        3.5.3 公司融资替代指标检验
        3.5.4 剔除制造业公司样本的检验
    3.6 扩展研究
        3.6.1 官员视察与企业性质:国有企业vs非国有企业
        3.6.2 官员视察与公司资本市场表现
        3.6.3 官员视察与政治腐败
    3.7 本章小结
4 官员变更、投资-股价敏感性与公司价值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数据来源
        4.3.2 变量定义与构建
        4.3.3 模型设定
        4.3.4 描述性统计
    4.4 实证结果和分析
        4.4.1 官员变更对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
        4.4.2 官员变更影响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的机制:信息假说
        4.4.3 官员变更影响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的机制:政治关联
    4.5 稳健性检验
        4.5.1 改变估计方法:加权最小二乘WLS回归
        4.5.2 剔除部分省份样本
        4.5.3 市委书记变更的影响
    4.6 扩展研究
        4.6.1 政治不确定性程度的影响
        4.6.2 官员变更、投资-股价敏感性和公司价值
    4.7 本章小结
5 官员视察、官员变更与资源配置效率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5.2.1 官员视察与公司投资效率
        5.2.2 官员视察、官员变更与公司资源配置
    5.3 研究设计
        5.3.1 数据来源
        5.3.2 变量定义与构建
        5.3.3 模型设定
        5.3.4 描述性统计
        5.3.5 单变量检验
    5.4 实证结果和分析
        5.4.1 官员视察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
        5.4.2 官员视察弱化官员变更的影响:地方国有企业样本
        5.4.3 官员视察弱化官员变更的影响:非国有企业样本
    5.5 稳健性检验
        5.5.1 改变估计方法:Logisitic回归和Tobit回归
        5.5.2 市委书记变更的影响
    5.6 扩展研究
        5.6.1 官员视察弱化官员变更的影响:民营企业样本
        5.6.2 官员视察弱化官员变更的影响:政治关联公司样本
        5.6.3 政治不确定性程度的影响
        5.6.4 行业特征的影响:管制行业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学术贡献
    6.3 政策启示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变更的会计处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准则体系规定及相关讲解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相关讲解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调整的期初留存收益金额有误
    (二)未调整比较报表的利润表
    (三)会计政策变更期初至变更日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不当
    (四)调整后投资性房地产期初金额与实际价值不符
    (五)未对政策变更当期已计提的折旧进行恰当处理
三、相关讲解会计处理方法背后的逻辑
    (一)防止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操纵利润
    (二)采用近似公允价值调整期初投资性房地产列报金额
    (三)从重要性角度考量
    (四)统一会计处理增强不同企业间的可比性
四、对相关讲解会计处理方法的调整
五、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对报表主要项目的影响

(7)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研究 ——以Z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动因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动因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2.1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定义
    2.2 会计估计变更的项目
    2.3 会计估计的概述及理论
        2.3.1 盈余管理的概述
        2.3.2 寻租理论
        2.3.3 可比性理论
        2.3.4 契约理论
        2.3.5 代理理论
第3章 上市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现状及动因分析
    3.1 上市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现状
    3.2 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动因分析
        3.2.1 契约因素
        3.2.2 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
        3.2.3 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
        3.2.4 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
        3.2.5 其他因素
第4章 Z公司案例分析
    4.1 案例公司介绍
    4.2 Z公司会计估计变更分析
        4.2.1 资产结构分析
        4.2.2 利润表相关财务数据分析
        4.2.3 折旧计提标准对比分析
    4.3 规范Z公司会计估计变更以减少盈余管理的建议
        4.3.1 增强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
        4.3.2 加大内外部监管惩戒力度
        4.3.3 健全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控
第5章 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对策及建议
    5.1 公司层面
        5.1.1 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5.1.2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5.2 投资者层面
        5.2.1 投资者应充分地辨别会计估计信息的财务影响
        5.2.2 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
    5.3 监管层面
        5.3.1 加强会计估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5.3.2 加大监管部门的惩罚力度
        5.3.3 提高审计监督质量
第6章 研究结论、不足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8)CEO和CFO间任职联结、CEO变更与盈余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2.3 研究方法
    1.3 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高管间裙带关系经济后果的研究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2.2.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2.3 两类盈余管理选择的研究
    2.4 CEO变更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2.4.1 CEO变更的概念
        2.4.2 CEO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2.4.3 CEO变更对盈余管理方向的影响
    2.5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相关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3 高层梯队理论
        3.1.4 关系契约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CEO变更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
        3.2.2 当CEO变更时,CEO和CFO间任职联结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
        3.2.3 当CEO变更时,CEO和CFO间任职联结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设置和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4.3.1 应计盈余管理的计量
        4.3.2 真实盈余管理的计算
        4.3.3 假设检验模型构建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4.1 PSM方式的稳健性检验
        5.4.2 替换变量方式的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对策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与建议
    6.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公司高管变更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文献回顾
    2.1 高管变更的研究综述
    2.2 盈余持续性的研究综述
    2.3 公司高管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综述
    2.4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人力资本理论
    3.2 团队理论
    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4 假设提出
    4.1 高管变更与盈余持续性
    4.2 权力不同的高管离任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4.3 任期年限不同的高管离任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4.4 离任原因不同时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4.5 继任者来源不同时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4.6 研究假设总括
5 研究设计
    5.1 研究样本
    5.2 变量选取
        5.2.1 因变量
        5.2.2 自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3 模型构建
6 实证研究
    6.1 描述性分析
    6.2 相关性分析
    6.3 多元回归分析
        6.3.1 高管高更与盈余持续性
        6.3.2 权力不同的高管离任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6.3.3 任期年限不同的高管离任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6.3.4 离任原因不同时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6.3.5 继任者来源不同时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6.4 稳健性检验
7 研究结论、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建议
    7.3 不足及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上市公司会计选择变更行为研究——以中海海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会计选择变更行为现状分析
    (一) 年度与行业分析
    (二) 变更内容分析
    (三) 利润影响程度分析
三、对中海海盛会计选择变更行为的分析
    (一) 公司介绍
    (二) 会计选择变更情况回顾
    (三) 中海海盛会计选择变更的缘由
    (四) 中海海盛会计选择变更的经济后果
四、规范上市公司会计选择变更行为的建议
    (一) 规范会计准则体系
    (二) 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三)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四) 优化证券市场监管

四、会计政策变更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转换核算的思考[J]. 张顺华.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1(05)
  • [2]政府会计调整准则相关问题研究[J]. 任伟,罗珊珊,杨芳. 商业会计, 2020(22)
  • [3]新收入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D]. 陆文敏. 广西大学, 2020(07)
  • [4]基于代表性启发式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D]. 李倩文.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8)
  • [5]政治因素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基于官员视察与官员变更的视角[D]. 姚澄雪. 浙江大学, 2019(01)
  • [6]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变更的会计处理探讨[J]. 姜德杰,戎小红. 财务与会计, 2019(09)
  • [7]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研究 ——以Z公司为例[D]. 柳泽泉.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8]CEO和CFO间任职联结、CEO变更与盈余管理[D]. 谢金珊. 广西大学, 2019(01)
  • [9]公司高管变更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D]. 王旭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10]上市公司会计选择变更行为研究——以中海海盛为例[J]. 邹邹. 财会通讯, 2019(04)

标签:;  ;  ;  ;  ;  

会计政策变更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