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开挖施工的安全性

浅谈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开挖施工的安全性

一、浅谈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掘进施工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陈鹏[1](2020)在《瓦斯隧道施工危险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伴随当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公路交通的条件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公路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隧道瓦斯问题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加强瓦斯隧道施工危险性评价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分析了引发瓦斯灾害的因素,并且进行瓦斯隧道施工危险性评价的研究,以供参考。

严昌鹰[2](2019)在《突出矿井煤巷掘进安全技术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东曲矿18410专用回风巷掘进区域存在煤与瓦斯突出威胁,严格采取区域防突技术措施以及局部突出危险区综合防突措施;严抓矿井防突工作,完善掘进施工管理,以确保矿井掘进工作面安全。

曹家琳[3](2017)在《煤矿瓦斯突出事故的行为原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全科学的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为了预防和减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已经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一般规律,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需要理论依据,这样分析结果才是科学的、有价值的。因此本文选取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依据,进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预防的基础性研究。在事故致因“2-4”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中各个模块的因素进行分类,确定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并以建国以来发生的93起重大及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事故统计等方法重点研究了事故发生的组织内部因素。然后根据事故原因分析结果对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原因进行了分类研究,并运用独立性检验方法对事故各层级原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瓦斯突出事故行为原因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从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事故矿井的基本特征角度研究得到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宏观特征。研究表明事故发生月份主要集中在1月、3月和12月,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早班和中班时间段;事故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除河南省外,湖南、贵州、重庆、四川等南方地区发生突出事故的频次最高,共占事故起数的62.4%;事故的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和石门揭煤工作面;小型矿井、乡镇矿井发生事故起数较高,分别占71.0%、44.1%;非法违法生产矿井所占比例仍较大,占38.7%;10.8%的事故发生在高瓦斯和低瓦斯矿井。研究结论为从宏观上采取措施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提供了参考依据。(2)依据事故致因“2-4”模型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类框架,给出了具体的分析步骤。其中直接原因不安全动作分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章行动、不违章4类,直接原因不安全物态分为生产环境的不良状态、设备设施等有缺陷、安全防护装置缺陷3类,间接原因分为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3类,根本原因分为安全管理程序缺欠和安全组织结构缺欠2类,根源原因分为32个安全文化元素缺欠。事故原因分析的方法步骤为:切割出事故和组织;建立事故相关时间事件链;分析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事故原因归类等。(3)应用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分析得到了影响瓦斯突出事故的组织内行为原因,依据原因分类分析得到了每类原因的关键要素。(1)不安全动作共有71种表现形式,出现426次,其中45.5%的不安全动作属于违章操作,且杜绝违章放炮、违章支护、未上报或处理安全隐患、未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指挥工人在危险区域作业、非法违法组织生产,可以避免43.2%的不安全动作发生。(2)不安全物态原因共有24种表现形式,出现172次,生产环境的不良状态占75.6%,其中重点预防和控制突出预兆、地质构造带、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采掘应力叠加的不良状态,可以避免72.1%的不安全物态发生。(3)间接原因习惯性行为出现426次,其中96%以上是安全知识不足和安全意识不高,掌握分析得到的21条安全知识和26条安全意识能有效间接预防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受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影响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别有90起、92起、34起,总结得到事故相关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分别有21条、26条、17条。(4)根本原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出现297次,98.9%的突出事故受“安全管理程序缺欠”影响,67.6%的“安全组织结构缺欠”源于人员配备不足,煤矿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配齐防突相关人员,可以减少52.2%的安全管理体系缺欠。(5)根源原因安全文化缺欠出现666次,32个安全文化元素中59.4%的元素影响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将安全决定于安全意识、领导负责程度、安全培训需求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从根源上预防瓦斯突出事故有重要作用。(4)瓦斯突出事故的行为原因共违反14个法律法规,预防瓦斯突出应重点掌握并执行三个违反频次最高的法律规定:《煤矿安全规程》、《防突规定》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不安全动作共违反了11个法律法规中的96项条款,违章操作违反频次最高的三个条款为《煤矿安全规程》第8条、《爆破安全规程》第6.1.1条、《防突规定》第6条;违章行动违反频次最高的三个条款为《煤矿安全规程》第191条、《防突规定》第70条、《防突规定》第5条;违章指挥违反频次最高的三个条款为《煤矿安全规程》第8条、《防突规定》第30条、《煤矿安全规程》第201条;不安全物态原因共违反了6种法律法规中的33个条款,“生产环境的不良状态”违反频次最高的三个条款是《防突规定》第70条、《防突规定》第22条和《煤矿安全规程》第195条;“设备设施等有缺陷”违反频次最高的四个条款是《防突规定》第14条、《煤矿安全规程》第489条、《煤矿安全规程》第181条、《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第4.2条;“安全防护装置缺陷”违反频次最高的三个条款是《煤矿安全规程》第499条、《煤矿安全规程》第58条和《煤矿安全规程》第492条;根本原因共违反了9种法律法规中的39个条款,“安全管理程序缺欠”违反频次最高的四个条款是《煤矿安全规程》第4条、《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第7条、《安全生产法》第38条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第9条;“安全组织结构缺欠”违反频次最高的三个条款是《煤矿安全规程》第5条、《防突规定》第27条、《防突规定》第30条。(5)运用独立性检验方法证明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类框架中上下层级因素之间有9组原因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在显着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根源原因和根本原因中具有显着因果关系的因素有5组:“安全投入认识”和“安全组织结构缺欠”,“安全部门作用”和“安全组织结构缺欠”,“管理体系的作用”和“安全组织结构缺欠”,“子公司与合同单位安全管理”和“安全组织结构缺欠”,“安全部门的工作”和“安全管理程序缺欠”;根本原因和间接原因之间因果关系不显着;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中具有显着因果关系的因素有4组:“安全知识不足”和“违章操作”,“安全知识不足”和“违章行动”,“安全意识不高”和“违章行动”,“安全习惯不佳”和“生产环境的不良状态”。研究结果对从系统的角度采取措施消除突出危险性至关重要。(6)建立了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培训数据库,并根据瓦斯突出事故行为原因分析结果从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建议。在行为安全事故预防培训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培训数据库,共有5个步骤: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的选取和统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析;可视化视频的制作;事故预防对策的制定;事故案例培训数据库的网络平台搭建。并提出了3条改进培训系统的建议。最后依据行为原因分析结果从不安全动作控制、不安全物态预防、习惯性行为控制、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5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用以指导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行为原因的控制。

熊建明[4](2016)在《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与预警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地域辽阔,75%左右的国土是山地或重丘,交通建设中通常会遇到瓦斯隧道。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除了常规隧道施工时具有的塌方、突水/突泥、岩爆等灾害外,还存在因瓦斯引起的瓦斯爆炸、人员中毒窒息、煤与瓦斯突出等特异性灾害,因此其施工过程有很大风险,国内外曾多次发生过因隧道施工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重大瓦斯事故。因此,深入分析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涌出的影响因素,辨识其施工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探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安全评价和管理预警方法,对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论文采用文献和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仿真模拟计算等多种方法,对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问题从灾害发生的可能形式、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安全可靠性评价及安全监管组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如下有意义成果。1)采用文献和现场调研,对国内外近十年瓦斯隧道建设及其施工期安全管理和评价现状进行文献综合述评,提出应从贴合实际、动态智能信息化、施工全生命周期、多灾种综合等方向对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评价和管理进行研究的发展方向。2)对公路瓦斯隧道全过程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其中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形式及发生原因。从成煤过程中瓦斯生成量及煤层和围岩赋存瓦斯的条件入手,构建了考虑煤岩自身显微组成、煤化作用程度、煤层储气条件、区域地质构造和工程活动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在内的隧道所穿越煤系地层瓦斯含量风险评价的多层多指标体系;对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因瓦斯普通(一般)涌出与特殊(异常)涌出两种形式导致的瓦斯爆炸、瓦斯窒息、煤(岩)与瓦斯突出等特异性瓦斯灾害及包括塌方、岩爆和突水突泥等在内的非瓦斯灾害等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3)对瓦斯隧道施工期预测预报技术管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瓦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地质条件宏观分析、地质调查和地质编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实施、超前钻探和综合分析等五个具体的管理和实施步骤;提出在高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监测应将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通过对两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建立了将瓦斯浓度划分为0.5%、1.0%、1.5%和2.0%等四个危险等级进行监测预警的分级管理机制,并制定了相应的瓦斯监测管理制度;提出了利用瓦斯浓度监测曲线中异常起始点、瓦斯浓度变化转折点、瓦斯浓度峰值点等3个重要点位进行施工过程中瓦斯异常涌出识别的定性方法及以摆动量、偏离率和变动率等为评判指标定量预测施工过程瓦斯浓度异常的摆动模型方法。4)对高浓度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等危险的管理和处置对策进行了研究。针对瓦斯隧道施工期风管式和巷道式两种通风方式进行比较,制定了相应的通风管理细则和通风质量管理评估标准;提出了适用于公路瓦斯隧道施工过程的“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建立了以隧道埋深、地质构造、钻探时动力现象、瓦斯压力、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煤体结构类型等因素为煤瓦突出评价指标,以无突出危险、有突出威胁和有突出危险等作为三级别评价标准的瓦斯隧道施工期突出危险综合预测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用性验证。5)对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危险性辨识技术进行了研究。将瓦斯隧道施工期危险源划分为固有危险源、触发危险源和本质危险源等三类。为了查清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三类危险源,从瓦斯积聚、点火源和管理缺陷等3个方面对瓦斯事故危险源进行辨识,发现该三方面危险源数量分别为19、17和8种,它们均可在瓦斯隧道各施工工序出现,为了对它们进行有效管理,论文将lec法、fta法和支持向量机(svm)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对隧道施工期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综合评价的新方法——lfs方法,该法实现了对危险源危险程度综合评价、危险源关键重要度值计算及危险源分类等三方面功能的统一。6)利用系统可靠性分析的go法,在matlab软件平台的simulink仿真包中对其进行仿真建模,实现了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监控系统和通风系统的可靠性评价,分别获得了两安全关键系统的故障率浴盆曲线和可靠性分析曲线。由此据系统的时变工作过程,分别对该两类系统的早期故障期、偶尔故障期和损耗故障期进行了定量划分,并分析了系统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等三个阶段的起因及应采取的相应安全管理措施。7)对瓦斯隧道施工全过程风险进行了评价,确立了地层岩性、地质结构、煤层厚度、隧道埋深及水文地质条件等五类指标为影响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的关键主因素,由此将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然后,建立了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等级评价的fda法评价体系及其正规化评价流程,并采用23个瓦斯隧道先验风险样本对其进行学习和回判,获得了相应的风险判别函数;最后,对我国20个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等级进行了验证性评价,所得结果和实际相符,该方法可在同类复杂系统工程施工期风险评价中推广应用。8)采用fta法对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事故进行了全面分析,获得了事故发生的75种最小割集途径及预防事故的33种最小径集途径,由此提出了可实施动态安全监管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该模式包括勘查设计科、电气设备科、技术指导科、现场检查科、后勤救援科、现场检查科、后勤救援科、机动运输科等6类典型职能部门。对该6类职能部门归口管理的事故基本原因事件进行了配置,全面设置了其不同层次的安管岗位,制作了相应的职位说明书,厘定了相应岗位的安全职责。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matlab软件平台的simulink仿真包中利用go法对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监控系统和通风系统进行仿真建模计算,实现了瓦斯隧道施工期的安全可靠性评价;获得了两安全关键系统的故障率浴盆曲线和可靠性分析曲线;给出了系统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三阶段的起因及相应安全管理措施。2)确立了地层岩性、地质结构、煤层厚度、隧道埋深及水文地质条件等五类指标为影响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的关键主因素;将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建立了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等级动态评价的FDA法评价体系及其正规化评价流程,并采用大量瓦斯隧道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实用性验证。3)采用FTA法对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获得了事故发生的75种最小割集途径及预防事故的33种最小径集途径;提出了可实施动态安全监管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并对其职能部门归口管理的事故基本原因事件进行了配置,全面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安全管理岗位,制作了相应的职位说明书,厘定了相应岗位的安全职责。论文所得研究成果在其依托工程中获得了有效验证,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赵喜江[5](2014)在《深部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防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在深部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避免掘进过程中突出事故的发生,提出在距离煤层不同法向距离时应分别采取超前探测地质构造、前探测煤层、布设排放钻孔、加强支护等不同的防突措施。经过现场测试,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深部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它能够有效保持顶板的完整性,有效排放瓦斯,对巷道掘进防突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孙建政[6](2014)在《基于GIS的煤与瓦斯动态突出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能源依然是国际社会争相追逐的资源。石油被公认为工业之母,煤炭也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即便这两种主要能源处于日益缩减的态势,各国也都在寻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页岩气等新能源作为替代和补充,但是煤炭仍然处于不可或缺且越来越供不应求的态势。以至于在中国这样的能源出口和进口大国,东北、内蒙古、山西等地的诸多露天和较易开采的大型煤矿相继趋近采空和停产,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加,高瓦斯突出矿井和诸如位于云贵川渝等复杂地形的突出矿井在目前开采的煤炭矿井种类中比重显着提升。煤炭工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某些矿井不顾高瓦斯矿井和突出矿井所面临的安全事故隐患,突击生产,超能生产,违规生产,导致近年来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频发。即使国家安全局和煤矿相关部门不断制定和下发防突规定、操作规程、整治方案等,对矿井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操作要求,执行惩罚机制,建立起了以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为一体的“四位一体”的综合性防突措施,但是由于煤与瓦斯突出问题成因复杂,即使排除人为原因,也很容易在井下发生突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工业生产、削弱产能效力。面对该现状,本文基于多年对井下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结合近几年高瓦斯和突出煤矿的监测数据,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阐述,利用实验、实践获得的数据信息创建了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数学参数和预警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开发了针对矿井工作面的煤与瓦斯突出动态突出预警系统。希望能够为煤炭工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帮助。全文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国内外发生过的事故以及对突出机理的研究,分析了中外煤与瓦斯突出科研工作者们对防突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结论。提出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学算法、海量数据获取及处理技术、网络拓扑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等的煤与瓦斯突出动态突出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并通过在多个煤矿的实现对理论和系统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和验证。

雷东记,闫江伟[7](2014)在《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分区特征——以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平煤十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区(带)性特点,采取地质单元划分的方法,反映其范围内的构造特征及瓦斯赋存情况。研究了地质单元范围内地应力分布、构造煤发育及分布特征的地质因素和瓦斯参数特征,结合平煤十矿煤与瓦斯突出特点,将瓦斯压力、构造煤厚度、瓦斯含量作为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敏感指标,并据此预测具有突出危险性的范围,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姜利民[8](2014)在《临涣矿区东南缘瓦斯赋存构造控制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淮北煤田临涣矿区东南缘矿井瓦斯赋存和突出灾害具有明显的构造控制特征这一特点,本文运用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岩石矿物学、物理化学、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测定分析与现场工程实践等手段,以该区域两大典型矿井——许疃和任楼煤矿做为研究对象,对构造控制下的矿井瓦斯赋存状态与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的分区分级安全开采技术体系。论文的研究内容对建立单一煤层条件下或煤层群赋存条件下的区域性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论文针对许疃煤矿33采区南北翼瓦斯差异性赋存特征以及采区南翼有大面积厚层古近系红层沉积的特点,通过地面钻井采集岩样,对比分析了红层与常见煤系地层岩石(泥岩、砂岩、粉砂岩)在矿物成分、孔隙结构、渗透性以及煤层瓦斯封盖能力上的差异。结合33采区煤样的多元物性参数测试结果,发现红层沉积对煤的物性参数没有显着影响,造成采区南北两翼瓦斯差异性赋存的原因主要在于煤层上覆巨厚红层的影响。红层的孔隙结构以小孔和中孔为主,与砂岩、泥岩和粉砂岩相比具有高孔隙率、高渗透性的特点,对煤层瓦斯的封盖能力较差。现场瓦斯含量和瓦斯成分测定结果也表明红层覆盖区32煤层瓦斯含量小、煤层瓦斯赋存呈现瓦斯风化带特征,说明在红层沉积的区域煤系地层透气性好,其下伏煤层瓦斯逸散作用强烈,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也随之减弱。任楼煤矿靠近徐宿弧形推覆构造南段前缘,井田内石炭-二叠系煤层自沉积以来经受过两期或者两期以上大型地质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构造极为发育。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对任楼煤矿的构造,特别是断层的分布特点进行了梳理,对矿井的地应力进行了测量,对采煤工作面过小断层时的瓦斯涌出特征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任楼煤矿以水平应力为主导,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为2.46~2.72,且均为压应力,这一地应力分布特点为构造煤的形成提供了力学条件,同时局部的构造残余应力也容易成为诱导突出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外,任楼矿小型断层两侧的瓦斯异常涌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最大瓦斯涌出段至断层点的距离和瓦斯异常涌出范围均与断层落差呈良好线性关系;断层附近瓦斯涌出量峰值出现的位置以及瓦斯异常涌出范围分别约为断层落差的35倍与60倍。最后,根据许疃煤矿和任楼煤矿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特点,分别建立了适用于许疃煤矿32煤层的单一煤层分区分级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和适用于任楼煤矿7、8煤层的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强化抽采治理技术体系。

蒋静宇[9](2012)在《岩浆岩侵入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及突出灾害防治技术 ——以淮北矿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淮北矿区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国内外对岩浆岩对瓦斯赋存规律的控制作用、岩浆岩侵入和突出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对岩浆岩侵入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认识与瓦斯治理技术措施尚不能保证矿区的安全高效生产。本文以岩浆岩侵入严重的卧龙湖和海孜井田为研究对象,运用构造地质学、瓦斯地质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吸附科学、绿色开采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的开展了淮北煤田区域岩浆活动时空演化过程、井田岩浆岩产状和分布规律、岩浆岩侵入对煤的多元物性参数和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岩浆岩的热演化和圈闭作用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岩浆岩侵入矿井敏感指标体系、分区治理技术及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靠近环形岩床,卧龙湖煤的镜质组反射率(Ro)由2.74%增加到5.03%。岩浆岩热演化范围为60m左右。根据Ro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卧龙湖井田10煤层自然形成的三个区域:岩浆覆盖区(接触变质区,距离岩床0~5m),热演化区(距离岩床5~60m)和正常区(岩床边界60m以外);靠近120m左右巨厚岩床,海孜煤样Ro由2.30%增大到2.78%,岩床热演化范围为160m左右。发现巨厚岩床下伏7、8、9、10煤层自然形成的两个区域:岩浆岩热演化区(岩床下60~160m)和正常区(岩床下160m以外)。获得了卧龙湖和海孜井田岩浆岩侵入区附近煤层(群)瓦斯赋存规律。接触变质作用降低了卧龙湖井田(距离岩床0~5m)煤的吸附瓦斯能力,热演化作用提高了(距离岩床5~60m)煤的吸附能力。海孜井田巨厚岩床的热演化作用提高了下伏煤层群(距离岩床60~160m)的吸附瓦斯能力;卧龙湖岩床圈闭区10煤层出现异常高压现象,实测最大压力为4.30MPa,含量26.30m3/t,发生过两次突出;海孜岩床覆盖区煤层中CH4含量和组分均高于未覆盖区煤层,热演化区发生了11次突出。现场数据和突出验证了上述结论。系统研究了岩浆侵入矿井突出煤层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确定的方法和程序。根据卧龙湖井田10煤层瓦斯含量与压力的关系,考虑10煤层为高变质无烟煤,残存瓦斯含量较高,认为采用瓦斯含量作为区域敏感指标较为安全合理,临界值定为9.50m3/t;现场测10煤层钻屑指标发现,K1值敏感性高于h2,钻屑量S不具有敏感性。通过实验室瓦斯压力与实际解吸量拟合得到幂指数关系方程,确定了局部敏感指标临界值。根据岩浆岩对煤层的不同自然分区的瓦斯吸附能力评价,获得了卧龙湖10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根据区划结果,采取了瓦斯分区治理技术,突出危险区采用底板岩巷穿层钻孔与顺层钻孔相结合的瓦斯抽采模式。区域预抽后,采用敏感指标临界值进行区域验证,确定消除了突出危险。工程实践验证了敏感指标临界值和分区治理技术的有效性。

冀托[10](2012)在《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方法的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开采强度增大,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日趋严重,重特大煤与瓦斯突出恶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已成为威胁我国煤矿安全开采,煤炭行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确立了区域防突为主,局部防突为辅的防突原则,准确进行煤层区域预测和突出煤层鉴定越加重要。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选择近年来发生的特大、典型煤与瓦斯突出事例,对事故发生过程、发生原因、经验教训等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典型突出案例理论分析煤与瓦斯突出特征,理论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控制作用和煤与瓦斯突出规律等问题,为区域突出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理论研究提出基于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控制作用分析、单项指标法、综合指标法的“地质构造控制和预测指标综合分析”突出鉴定新方法,并将提出的方法成功地应用到泉店煤矿二3煤层突出鉴定科研工作中,完成了泉店煤矿二3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即鉴定泉店煤矿二3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二3煤层为非突出煤层。现场开采实践证明,研究提出的“地质构造控制和预测指标综合分析”鉴定新方法较为科学,鉴定结果可靠。鉴定结论已经被泉店煤矿和政府安全监管部门采纳,在泉店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浅谈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掘进施工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掘进施工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瓦斯隧道施工危险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造成瓦斯灾害的因素分析
2 瓦斯隧道施工危险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2.1 评价指标指导思想
    2.2 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
        (1)评价系统需要具有科学性
        (2)需要注意进行定性、定量的结合
        (3)评价体系需要具有系统性
        (4)评价系统需要具有主导因素
3 瓦斯隧道施工危险性评价
4 瓦斯隧道施工掌子面突出危险性评价
5 结束语

(2)突出矿井煤巷掘进安全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区域防突技术
    2.1 钻孔布置
    2.2 效果检验
3 局部防突
    3.1 突出危险性预测
    3.2 防突措施
    3.3 效果检验
4 安全技术
    4.1 组织管理
    4.2 安全防护
5 结语

(3)煤矿瓦斯突出事故的行为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事故致因“2-4”模型应用现状
        1.2.2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致因研究现状
        1.2.3 煤矿企业安全培训教育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样本事故来源及其宏观特征
    2.1 样本来源
    2.2 样本事故宏观特征分析
        2.2.1 时间特征分析
        2.2.2 空间特征分析
        2.2.3 事故矿井基本特征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事故原因分析方法研究
    3.1 理论基础
        3.1.1 事故致因“2-4”模型简介
        3.1.2 事故致因“2-4”模型的优势
    3.2 事故原因分析方法
        3.2.1 直接原因分类
        3.2.2 间接原因分类
        3.2.3 根本原因分类
        3.2.4 根源原因分类
        3.2.5 事故原因分析方法
    3.3 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分析
        3.3.1 新田煤矿“10·5”瓦斯突出事故
        3.3.2 麻栗树煤矿“12·28”瓦斯突出事故
        3.3.3 三汇一矿“4·5”瓦斯突出事故
        3.3.4 合乐武煤矿“7·12”瓦斯突出事故
        3.3.5 望峰岗矿井“1·5”瓦斯突出事故
        3.3.6 化处煤矿“12·8”瓦斯突出事故
        3.3.7 分析结果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瓦斯突出事故行为原因及其特征研究
    4.1 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析结果
    4.2 直接原因统计分析
        4.2.1 不安全动作统计分析
        4.2.2 不安全物态统计分析
    4.3 间接原因统计分析
    4.4 根本原因统计分析
    4.5 根源原因统计分析
    4.6 事故原因特征研究
        4.6.1 不安全动作特征研究
        4.6.2 不安全物态特征研究
        4.6.3 间接原因特征研究
        4.6.4 根本原因特征研究
        4.6.5 根源原因特征研究
    4.7 本章小结
5 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关联研究
    5.1 独立性检验方法
    5.2 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关联分析
        5.2.1 事故原因相关性的定性分析
        5.2.2 事故原因相关性的定量分析
    5.3 分析结果讨论
        5.3.1 根源原因分析
        5.3.2 根本原因分析
        5.3.3 间接原因分析
        5.3.4 直接原因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瓦斯突出事故行为原因控制研究
    6.1 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培训数据库的建立
    6.2 瓦斯突出事故行为原因控制研究
        6.2.1 不安全动作控制
        6.2.2 不安全物态预防
        6.2.3 习惯性行为控制
        6.2.4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6.2.5 安全文化建设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录A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析结果
    附录B 关于研究方法的说明

(4)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与预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1.4 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研究展望
    1.5 论文研究的方法、内容和采用的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工艺及致灾形式分析
    2.1 隧道所穿越地层中瓦斯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1.1 隧道地层中瓦斯生成的影响因素
        2.1.2 隧道地层中瓦斯赋存的影响因素
    2.2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涌出及其致灾形式
        2.2.1 瓦斯隧道施工期围岩地层中瓦斯涌出
        2.2.2 隧道开挖期间瓦斯灾害的表现形式
    2.3 瓦斯隧道施工期其他非瓦斯灾害形式
        2.3.1 瓦斯隧道施工期塌方灾害
        2.3.2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岩爆灾害
        2.3.3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岩溶突水灾害
    2.4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典型工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关键技术的管理要素研究
    3.1 研究瓦斯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的管理要素
        3.1.1 瓦斯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及实施步骤
        3.1.2 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监测及预测
    3.2 瓦斯隧道施工期通风技术的管理要素研究
        3.2.1 瓦斯隧道施工时通风方式的选择
        3.2.2 瓦斯隧道的通风管理研究
    3.3 瓦斯隧道施工期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管理要素研究
        3.3.1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3.3.2 煤与瓦斯突出“四位一体”综合防治措施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研究
    4.1 瓦斯隧道施工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
        4.1.1 危险源及其事故致因机理
        4.1.2 瓦斯隧道施工工序的动态危险性分析
        4.1.3 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事故危险源辨识研究
        4.1.4 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事故重大危险源评价研究
    4.2 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关键系统动态可靠性分析研究
        4.2.1 GO法及其可靠性分析原理
        4.2.2 基于MATLAB中SIMULINK仿真技术的GO法建模研究
        4.2.3 基于GO法的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关键系统动态可靠性分析
    4.3 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等级的FDA法评价研究
        4.3.1 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影响因素及特点分析
        4.3.2 瓦斯隧道施工期FDA法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4.3.3 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等级的FDA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动态安全监管组织设计研究
    5.1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危险性研究
        5.1.1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的危险源分析
        5.1.2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事故树分析与研究
    5.2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研究
        5.2.1 公路瓦斯隧道的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5.2.3 公路瓦斯隧道组织系统的设立
    5.3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位设置研究
        5.3.1 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设置
        5.3.2 组织职位设计
        5.3.3 安全监察体系的设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态安全管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6.1 实际工程概要
    6.2 安全保障体系
    6.3 瓦斯隧道施工期应急救援预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5)深部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防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近距离煤层突出原因分析
2 近煤层岩石巷道掘进防突技术
    2.1 法向距离20 m时超前探测地质构造
    2.2 法向距离为10 m处前探测煤层
    2.3 法向距离为5 m处须采取有效的防突措施
3 结论

(6)基于GIS的煤与瓦斯动态突出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第2章 突出预警系统关键理论知识及技术
    2.1 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理论
    2.2 瓦斯涌出特征与突出预警指标技术概述
    2.3 煤与瓦斯突出预警传感器部署
    2.4 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2.5 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模型理论实现
第3章 突出预警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及开发方式
    3.2 数据库结构设计
第4章 突出预警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数据管理
    4.2 拓扑联动
    4.3 瓦斯涌出指标
    4.4 预警信息发布与查询
    4.5 三维可视化显示
第5章 突出预警系统的应用
    5.1 数据库运行
    5.2 瓦斯指标选择和预警规则确定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成果及创新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项目

(7)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分区特征——以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典型地质单元划分
3 典型地质单元地质因素危险性评估
    3.1 原岩地应力场特征
    3.2 构造煤发育及分布特征
4 典型地质单元煤岩动力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4.1 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分析
    4.2 煤岩动力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4.2.1 瓦斯压力和含量分布特征
        4.2.2 突出预测划分依据及结果
5 结论

(8)临涣矿区东南缘瓦斯赋存构造控制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2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及瓦斯赋存主控因素
    2.1 淮北煤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2 淮北煤田含煤地层演化特征
    2.3 区域煤层瓦斯成藏特征及影响因素
    2.4 临涣矿区构造基本特征及研究矿井概况
    2.5 临涣矿区东南缘瓦斯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
    2.6 本章小结
3 研究区煤样多元物性参数测定及瓦斯赋存规律研究
    3.1 取样与试验方法
    3.2 煤岩学分析
    3.3 煤的孔隙结构测定
    3.4 煤的突出指标分析
    3.5 煤样的吸附/解吸特性
    3.6 研究区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研究
    3.7 本章小结
4 许疃煤矿古近系红层沉积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
    4.1 区域红层沉积特征及煤层瓦斯差异性赋存
    4.2 红层取样及试验方法
    4.3 红层岩样孔隙特征与渗透性研究
    4.4 红层沉积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
    4.5 本章小结
5 任楼煤矿复杂构造高应力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
    5.1 矿井地质构造分布特征
    5.2 井田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的应力特征
    5.3 小断层对瓦斯涌出的控制作用
    5.4 复杂构造高应力对突出的控制作用
    5.5 本章小结
6 矿井安全开采技术体系研究
    6.1 临涣矿区东南缘瓦斯突出灾害的特点
    6.2 研究区主采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价与区域划分
    6.3 许疃煤矿单一煤层分区分级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6.4 任楼煤矿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强化抽采治理体系
    6.5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岩浆岩侵入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及突出灾害防治技术 ——以淮北矿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2 区域地质及岩浆活动时空演化特征
    2.1 淮北矿区的区域地质特征
    2.2 区域岩浆活动时空演化过程
    2.3 矿井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2.4 矿井岩浆活动时空演化过程
    2.5 矿井岩浆岩的产状与分布特征
    2.6 本章小结
3 岩浆岩侵入区和正常区煤样多元物性参数测定分析
    3.1 取样与实验方法
    3.2 煤的岩相学分析
    3.3 煤的地球化学分析
    3.4 煤的孔隙结构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
    4.1 岩浆侵入对煤的吸附-解吸特性影响
    4.2 淮北矿区岩浆岩侵入对瓦斯的生成-储存-圈闭作用
    4.3 岩浆岩侵入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4.4 本章小结
5 岩浆岩侵入矿井突出危险煤层敏感指标研究
    5.1 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的研究方法
    5.2 突出预测指标的实验室测定分析
    5.3 区域预测指标敏感性与临界值确定
    5.4 局部预测指标敏感性与临界值确定
    5.5 突出预测指标敏感性与临界值的确定
    5.6 本章小结
6 岩浆岩侵入矿井分区治理技术及应用工程实践
    6.1 试验区概况
    6.2 南一采区 10 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价与区域预测
    6.3 南一采区 10 煤层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
    6.4 108 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工程实践
    6.5 108 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评价
    6.6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方法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概况
        1.2.1 国外概况
        1.2.2 国内概况
    1.3 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外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内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1.4.4 论文组织结构
2 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研究
    2.1 典型煤与瓦斯突出事例分析
        2.1.1 淮北芦岭煤矿“4.7”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1.2 红菱煤矿“12.24”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2 瓦斯动力现象分类
    2.3 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特征
    2.4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假说
        2.4.1 瓦斯主导作用假说
        2.4.2 地压主导作用假说
        2.4.3 化学本质作用假说
        2.4.4 综合作用假说
    2.5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分析研究
        2.5.1 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控制作用分析
        2.5.2 煤厚及其变化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2.5.3 煤体结构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2.6 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必要条件
        2.6.1 地应力条件
        2.6.2 瓦斯条件
        2.6.3 煤结构和力学性质条件
        2.6.4 外部条件
    2.7 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过程
    2.8 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2.9 本章小结
3 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方法研究
    3.1 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方法理论分析
        3.1.1 单项指标法
        3.1.2 瓦斯地质统计法
        3.1.3 综合指标法
        3.1.4 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法
        3.1.5 瓦斯地质单元法
        3.1.6 地质动力区划方法
    3.2 地质构造控制和预测指标综合分析突出鉴定新方法
        3.2.1 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分析
        3.2.2 地质构造控制分析
        3.2.3 单项指标法
        3.2.4 综合指标法
        3.2.5 综合分析鉴定煤层突出危险性
    3.3 本章小结
4 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方法在泉店煤矿二_3煤层的应用
    4.1 矿井基本概况
        4.1.1 矿井范围及位置
        4.1.2 矿井开拓布置
        4.1.3 矿井地质特征
        4.1.4 含煤地层及煤质
        4.1.5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4.1.6 矿井瓦斯
    4.2 二_3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现场测定
        4.2.1 煤层原始瓦斯压力
        4.2.2 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p
        4.2.3 煤的坚固性系数 f
        4.2.4 煤的破坏类型
        4.2.5 煤的吸附常数 a,b 值及相关指标
        4.2.6 煤层瓦斯含量
    4.3 泉店煤矿二_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鉴定
        4.3.1 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分析
        4.3.2 泉店煤矿地质构造控制因素分析
        4.3.3 单项指标法
        4.3.4 综合指标法
        4.3.5 综合分析鉴定煤层突出危险性
        4.3.6 鉴定结论
    4.4 提出建议和采取的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浅谈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掘进施工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瓦斯隧道施工危险性评价研究[J]. 陈鹏.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07)
  • [2]突出矿井煤巷掘进安全技术探讨[J]. 严昌鹰. 江西煤炭科技, 2019(01)
  • [3]煤矿瓦斯突出事故的行为原因研究[D]. 曹家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02)
  • [4]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与预警技术研究[D]. 熊建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2)
  • [5]深部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防突技术研究[J]. 赵喜江. 煤炭与化工, 2014(10)
  • [6]基于GIS的煤与瓦斯动态突出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建政. 西南大学, 2014(10)
  • [7]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分区特征——以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为例[J]. 雷东记,闫江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4(02)
  • [8]临涣矿区东南缘瓦斯赋存构造控制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D]. 姜利民. 中国矿业大学, 2014(12)
  • [9]岩浆岩侵入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及突出灾害防治技术 ——以淮北矿区为例[D]. 蒋静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12(10)
  • [10]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方法的理论研究[D]. 冀托. 河南理工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浅谈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开挖施工的安全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