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血清铁的新比色法

一种测定血清铁的新比色法

一、新比色法测定血清铁(论文文献综述)

许联红,张颖,王雍,胡蝶,许珈豪[1](2021)在《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调素和erythroferrone水平的变化》文中提出目的:检测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者血清铁调素和erythroferrone (ERFE)含量,并探讨其与铁代谢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35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女性对照人群30例。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铁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铁调素和erythroferrone水平。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间各变量差异;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显着降低(P<0.001)。IDA组血清铁调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血清erythroferrone水平在IDA组中轻微升高(P>0.05)。血清铁调素与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呈正相关(r=0.448,r=0.496,r=0.754,r=0.491);血清erythroferrone水平与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及铁调素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显着下降,而血清erythroferrone水平无明显变化,这提示erythroferrone在育龄期女性轻中度缺铁性贫血中可能不参与铁代谢调控过程。

刘葭[2](2020)在《当归汤用于炎症相关结直肠癌预防有效物质研究与多元释药系统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是其明确的危险因素,由炎症性肠病发展而成的结直肠癌被称作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控制炎症发展、阻断“炎—癌转化”是预防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重要策略。当归汤由当归、生姜和大枣组成,具有温中止泻、补脾益气、和血止痛的功效,“疗三十年下痢,止诸痛”,是中医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经典方,主要含有挥发油类、姜辣素类和多糖类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和抗肿瘤等癌症预防相关生物活性,同时方中药味均属于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良好,由此推测当归汤具有预防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潜力,但这方面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本文旨在提取当归汤中具有炎症相关结直肠癌预防潜力的有效物质,并根据不同提取物的性质特点制备成多元释药系统,以期为研发基于当归汤的炎症相关结直肠癌预防现代制剂提供实验依据,为结合病症与功效筛选中药复方有效物质及研发制剂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与结果:1 当归汤提取物制备工艺与化学成分研究结合文献调研与课题组前期对当归挥发油和多糖提取工艺与癌症预防活性研究的工作基础,拟对当归汤中的挥发油类、姜辣素和多糖类成分进行制备,设计的提取工艺路线如下: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当归和生姜的挥发油和姜辣素(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药渣与大枣合并水提醇沉法制备多糖(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和多糖类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考察与优化。超临界提取物制备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h,CO2流量为25 L·h-1,分离釜I压力为8MPa、温度55℃,分离釜Ⅱ压力为系统尾压、温度35℃。多糖类提取物制备工艺为:加3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加乙醇使醇浓度为70%,冷藏12 h,以4000 rpm转速离心15 min,取沉淀,干燥。采用GC/MS技术对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定性鉴别出34个成分,占全部峰面积的95%以上。对总离子流图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处理,其中归一化峰面积最大的成分为Z-藁本内酯(30.90%±0.39%),其次是6-姜辣素(16.08%±0.49%),且3批超临界提取物各峰归一化峰面积稳定,RSD<5%。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GC/MS技术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显示,3批多糖类提取物的多糖含量稳定,RSD<3%,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单糖比例大致相同。以上结果说明,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和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该工艺所得提取物化学组成稳定,批次间一致性良好。2 基于治疗炎症性肠病预防结直肠癌的当归汤提取物生物活性评价基于治疗炎症性肠病,控制炎症进展,进而预防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基本思路,采用体内外药理学研究方法,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acid,TNBS)诱导的大鼠模型,评价当归汤提取物对炎症性肠病的干预作用,并结合RAW264.7细胞和脾细胞模型,选择抗炎抗氧化指标、铁代谢调节指标和免疫调节指标,多角度评价当归汤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将上述三类指标分别与当归汤“温中”“补血”和“补脾”功效相关联,分析当归汤提取物对各种功效相关生物活性的贡献,综合评价其预防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潜力。抗炎抗氧化指标包括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NO抑制率,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大鼠血清IL-6、TNF-α和IL-1β以及结直肠组织SOD、MDA和MPO水平;铁代谢调节指标包括血清铁调素和血清铁水平;免疫调节指标包括RAW264.7细胞NO水平、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活力和上清液IL-2、IFN-γ水平。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考察抗炎抗氧化和铁代谢调节指标,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在此基础上增加免疫调节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显着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生成NO,体外抗炎活性良好,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抗炎活性,但是体现出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在TNBS诱导的大鼠模型上,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和多糖类提取物均表现出对炎症性肠病的改善作用,能够降低疾病活动指数,缓解结直肠损伤,改善生存质量。结合体内外研究结果分析,超临界提取物发挥抗炎、抗氧化与调节铁代谢作用,反映当归汤“温中”与“补血”功效,多糖类提取物侧重于调节机体免疫,更多地反映“补脾”功效,二者具备预防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潜力。3 当归汤多元释药系统制备工艺研究根据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和多糖类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不同,拟将二者制备成具有不同释药特性,发挥多靶点作用的多元释药系统,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微丸是多元释药系统的良好载体,将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制成结肠靶向微丸,使药物在结肠定位释放,直达病所,治疗结直肠疾病,更好地发挥抑制炎症作用;将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制成胃部释放微丸,更好地发挥整体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当归汤多元释药系统包括超临界提取物结肠靶向微丸和多糖类提取物微丸,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超临界提取物丸芯和多糖类提取物微丸,分别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处方,以尤特奇FS 30D为包衣材料对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丸芯进行包衣制备结肠靶向微丸并考察包衣增重。从含量、外观形态、粉体学性质、体外释放和稳定性角度对两种微丸进行评价,并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法动态评价微丸在小鼠体内过程。优化的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丸芯处方为:超临界提取物1.8g(载药量18%),MCC与SYLOID 244FP质量比为3.5:1,0.5%CMC-Na用量为8 g。优化的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微丸处方为:多糖类提取物4g(载药量40%),MCC与SiO2质量比为34:1,润湿剂为体积分数48%的乙醇水溶液,用量7 mL。包衣增重18%制备的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结肠靶向微丸体外释放结果表明结肠靶向性较好。制剂学评价显示,当归汤多元释药系统的两种微丸均批次间差异小,收率较高,含量稳定,具有良好的粉体学性质,体外释放性能良好。从小动物成像结果可知,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结肠靶向微丸的体内结肠靶向性良好,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微丸能够实现胃部释放,基本达到了给药系统的设计目的。4 当归汤多元释药系统用于炎症相关结直肠癌预防的初步药效学研究基于 1,2-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 dihydrochloride,DMH)/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大鼠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模型,初步研究当归汤多元释药系统对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并与当归汤原方汤剂、提取物组合以及单一微丸制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均对DMH/DSS诱导的大鼠炎症相关结直肠癌发生具有预防作用,能够减少结直肠肿瘤个数和体积,降低肿瘤发生率,延缓癌症发展程度,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表达,降低血清铁调素表达,改善脾细胞IL-2和IFN-γ分泌能力,其中当归汤多元释药系统效果最优,显示出剂型设计的合理性和优势,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调节铁代谢和调节免疫相关。结论:本文以中医经典方当归汤为模型药物,结合病症与功效筛选富集了复方中有效物质(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和多糖类提取物),并根据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性质与生物活性特征,设计制备利于其药效发挥的不同释药单元从而构建了当归汤多元释药系统,通过药效学验证了该多元释药系统的优势,证明了剂型设计的合理性,为以病症为导向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研发模式提供了实验依据和可参考的思路与方法。

黄叶萍[3](2020)在《铁代谢相关蛋白影响糖尿病肾脏病变和代谢手术后铁缺乏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病因机制复杂,研究显示分子标记物可用于标记代谢状态,探索分子标记物与代谢状态之间的关系对于加深对疾病的理解至关重要。疾病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可以为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防控预警、分子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铁代谢相关蛋白可通过调控铁摄取、转运和循环,从而影响肝脏、肾脏和胃肠道对铁的消化吸收,进而影响其功能和代谢状态。在糖尿病的进展过程中,约60–70%患者会合并不同类型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脏病变(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危害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造成肾衰的重要原因,而目前仍没有可靠的与之直接关联、可作为预警的分子标记物,因此,寻找与DKD发生相关的分子标记物不仅有利于疾病的病因探索,更有助于并发症的预警预测。而在糖尿病治疗方面,除传统的内科治疗外,减重代谢手术(metabolic/bariatric surgery,MBS)在控糖及减重方面具有显着的作用,尤其对于合并极度肥胖的糖尿病患者,MBS治疗是首选。但是MBS在减重降糖的同时,亦会伴随其他的代谢改变,其中铁缺乏发生率很高,而目前评估MBS手术前后系统铁调控状态的指标尚不完善,且手术前后铁状态变化及调控机制仍不明晰。因此,本研究从铁代谢相关蛋白切入,聚焦于糖尿病发生发展及治疗全过程,旨在发现可用于评估代谢状态的分子标记物,尤其是铁代谢相关蛋白与DKD及MBS治疗的关联及内在机制。本研究主要分以下两部分:首先,在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我们在中国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M)人群中探讨血清中铁代谢相关蛋白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的水平与DKD的发生发展的潜在关联。共纳入233例T2DM患者,其中118例伴有DKD(病例组),115例无DKD(对照组)。结果发现,病例组人群血清中的Hp水平显着(P=0.0258)高于对照组。血清Hp水平与肾脏功能指标血肌酐和尿白蛋白均呈显着的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显着的负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Hp水平与血肌酐水平呈显着相关性(P=0.010)。本研究提示,血清Hp水平或可作为DKD早期诊断的和疾病进展监测的潜在分子标记物。随后,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我们基于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或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探索与术后铁稳态调控有关的铁调素(hepcidin)水平及相关调控因素的表达变化并开展机制研究。转录组学分析发现铁调素编码基因Hamp的m RNA在RYGB及SG术后均急剧降低,免疫酶联吸附法测定发现Hamp基因编码蛋白hepcidin-25的表达量在两种手术后也显着降低,而RYGB组中Hamp基因的表达变化最大且最显着,SG组Hamp的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显着高于RYGB组。进一步基于DNA重亚硫酸盐转化方法,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测定Hamp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RYGB术后大鼠Ham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显着升高,而SG术后大鼠甲基化水平仅略微升高。与hepcidin-25的变化一致,RYGB和SG手术大鼠血清铁均显着降低,RYGB术后大鼠发生铁缺乏引起的贫血。通过液相芯片系统检测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与术前及假手术组相比,两种术式后血清中促炎因子IL-6,MCP-1,TNF-α的水平均无显着变化,提示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对hepcidin的表达调控的影响或比较有限。本研究表明,RYGB和SG术后大鼠血清铁不同程度降低,为应对铁缺乏的状态,Ham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抑制Hamp基因表达,进而降低hepcidin-25表达,帮助机体维持铁稳态。综上所述,本研究展示了血清Hp水平作为DKD早期诊断和疾病发展进程监测的潜在分子标记物的应用前景;揭示了MBS术后hepcidin水平及其调控因素的变化,解析了DNA甲基化在MBS术后影响hepcidin合成调控铁稳态的潜在作用,提示基线和术后血清hepcidin水平或可以作为评估铁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患者术前及术后营养补充提供依据。

康云雪[4](2019)在《诃子制铁屑炮制原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炮制前后主药铁屑中Fe3+、Fe2+、辅料诃子中有机酸、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体内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肝脏铁的含量变化,阐明诃子制铁屑的炮制原理,为诃子制铁屑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诃子汤煮法与诃子浸泡法制备两种不同的铁屑炮制品,使用没食子酸作为模式化合物替代诃子模拟炮制过程,制备没食子酸铁屑炮制品。分别采用碘量法、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炮制前后铁屑中Fe3+、Fe2+及诃子中5种有机酸的含量变化;采用低铁饲料结合尾静脉放血的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大鼠模型,分别以复方七味铁屑丸、单用制铁屑(诃子汤煮法制)和琥珀酸亚铁片作为药物组,以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肝脏铁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不同药物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比较。结果:(1)通过碘量法测得本文所用铁屑生品中总铁含量为83.24%,符合藏药标准规定,其中Fe3+含量为29.88%,Fe2+含量为0.0005%,剩下部分为单质铁;(2)采用诃子作为辅料炮制铁屑,诃子汤煮制铁屑和诃子浸泡制铁屑中Fe3+分别降为24.05%和26.35%,Fe2+分别升为2.46%和0.92%;(3)辅料诃子生品中含没食子酸1.67%、柯里拉京2.23%、诃黎勒酸9.33%、鞣花酸1.18%、诃子酸24.70%,炮制后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诃子汤煮制铁屑和诃子浸泡制铁屑中没食子酸分别降为1.24%、1.51%,其余4种有机酸含量均降为0%;(4)使用没食子酸代替诃子作为辅料制备铁屑炮制品,煮法和浸泡法中所含Fe3+分别降为26.42%和28.44%,Fe2+分别升为0.33%和0.14%,通过柱色谱分离、鉴定得到没食子酸与铁屑的反应产物为焦没食子酸;(5)使用诃子汤煮法铁屑炮制品制备七味铁屑丸,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对处方中的木香、红花和甘青青蓝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对处方中的木香烃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药典标准。(6)采用低铁饲料结合尾静脉放血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造模期间,正常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105.59 g/L,模型组动物的血红蛋白含量降至86.35 g/L,与正常组相比具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经过2周各药物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铁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阳性药琥珀酸亚铁组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含量分别为93.84 g/L和2.01 mg/L;复方七味铁屑丸和单用铁屑炮制品在低剂量时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09.76 g/L和109.94 g/L,中剂量含量为112.40 g/L和113.08 g/L,复方和单用铁屑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但优于琥珀酸亚铁(P<0.01);复方和铁屑高剂量组含量分别为96.98 g/L和95.12 g/L,治疗效果等同于琥珀酸亚铁(P>0.05);对血清铁的恢复:复方七味铁屑丸和单用铁屑炮制品在低剂量使用时含量分别为4.22 mg/L和3.22 mg/L,中剂量使用时分别为3.28mg/L和3.19 mg/L,治疗效果优于琥珀酸亚铁(P<0.05);高剂量使用时含量分别为2.69 mg/L和2.26 mg/L。结论:(1)采用诃子炮制铁屑,能够使铁屑生品中的Fe3+转化为人体易于吸收的Fe2+形式,铁屑炮制品中剩余的有机酸能够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延长铁屑炮制品的保存期。(2)经诃子炮制后的铁屑对于缺铁性贫血导致的低血红蛋白、血清铁水平有很好的恢复作用,在同样的给药时间下效果优于琥珀酸亚铁(P<0.05);复方七味铁屑丸及单味铁屑炮制品相同剂量下效果相似,呈现剂量依赖性,但不可过量使用,造成减效。

周文俊[5](2019)在《有机铁饲喂断奶仔猪的有效性及耐受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究了新型氨基酸络合铁用于饲喂断奶仔猪的有效性及耐受性,旨在为开发高效、安全的铁源提供依据。1有效性试验以288头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6个处理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加添加0(阴性对照组)、30(试Ⅰ组)、60(试Ⅱ组)、90(试Ⅲ组)和120(试Ⅳ组)mg Fe/kg新型铁源,以及基础日粮添加90 mg Fe/kg硫酸亚铁(阳性对照)。检测分析各组仔猪饲养14或42天后的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试Ⅲ组及两组对照的脏器指标、肠道结构、铁代谢指标。试验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试Ⅱ组仔猪0-14(前期)、15-42天(后期)及全期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前期试Ⅲ组,后期及全期所有其他处理组的仔猪腹泻率均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2)皮毛质量评分。试Ⅲ组和试Ⅳ组皮毛质量评分显着高于阴性对照(P<0.05)。(3)血液指标。试验第14天,试Ⅲ组和试Ⅳ组红细胞计数显着高于阴性对照,其中试Ⅲ组还显着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第42天,试Ⅱ组、试Ⅲ组和试Ⅳ组,以及阳性对照红细胞压积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试Ⅲ组和试Ⅳ组及阳性对照组血红蛋白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试Ⅳ组及阳性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平均红细胞体积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仔猪第14天红细胞计数,第42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与试验组铁添加量线性相关(P<0.05)。试验第14天,试Ⅳ组血清铁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其他血清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4)脏器指标。仔猪心、肝、脾、肾等脏器指数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阳性对照组仔猪空肠隐窝显着深于阴性对照组(P<0.05)。试Ⅲ组及阳性对照组肾铁含量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仅试Ⅲ组肝铁含量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仔猪脾铁含量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粪便含铁量与试验组铁添加量线性相关(P<0.05)。(5)铁代谢指标。仔猪肝脏铁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肠道铁吸收转运有关蛋白含量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2耐受性试验以144头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头6头仔猪。处理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添加0(对照组)、90(有效剂量组)、900 mg Fe/kg(多倍剂量组)新型铁源。检测并分析各组仔猪饲养14或42天后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标、肠道结构、铁代谢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试验结果如下:(1)生产性能。各阶段仔猪的生产性能、死淘率差异不显着(P>0.05)。相对于对照组,高倍及有效剂量组显着提高仔猪皮肤红度,降低腹泻率(P<0.05),仅有效剂量组显着提高被毛评分(P<0.05)。(2)血液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多倍剂量组显着提高试验第14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P<0.05),其中血红蛋白显着高于有效剂量组(P<0.05);显着提高第42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P<0.05),其中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显着高于有效剂量组(P<0.05)。血清指标各组无显着差异(P>0.05)。(3)脏器指标。仔猪肝、心、脾、肺、肾的脏器指数,小肠各段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其比值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多倍剂量组肾、肝及脾脏铁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脾脏及粪便铁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及有效剂量组(P<0.05);(4)铁代谢指标。仔猪肝脏铁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及肠道铁吸收转运有关蛋白含量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多倍剂量组心、肝、脾、肺、肾、胰腺、淋巴结、胃、骨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等各组织未出现病变。3结论新型铁源具有改善断奶仔猪生产表现的趋势,可以显着提升仔猪多个铁营养敏感指标,并在提升红细胞计数上显着优于硫酸亚铁。其对肠道结构无显着影响,是断奶仔猪有效的铁源。900 mg Fe/kg的添加量,可以进一步提升血红蛋白、脏器含铁量等指标,并对仔猪生产性能无显着负面影响。

马岩[6](2018)在《铁负荷和饮酒对肝损伤影响风险分析及海兔素改善效果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铁负荷状况是指铁在机体内储备水平和满足机体生理功能及代谢需要的程度,铁缺乏和铁过载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铁过载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尚未引起重视,相关研究较少。随着人们饮酒量和红肉摄入量(或使用铁补充剂)的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成年人体内铁营养状况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评估铁过载和饮酒对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酒精暴露、铁过量及其联合暴露诱导的肝损伤大鼠动物模型,观察海兔素(Aplysin)补充改善大鼠肝损伤和肠道微生态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人群合理摄入富铁食物(或补充铁剂)和适量饮酒,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肝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人群横断面调查和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及分组。人群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青岛市两家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35-76岁6858名成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生化检测等信息资料。将血清铁蛋白(SF)水平按最低铁负荷组(Q1),中低铁负荷组(Q2)、中高铁负荷组(Q3)和最高铁负荷组(Q4)四分位进行分析。采用回归分析不同铁蛋白水平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判断机体的铁营养状况的血清铁蛋白水平(SF)标准:SF<15μg/L为铁缺乏;男性SF 15-200μg/L和女性SF15-150μg/L为铁营养状况良好;男性SF>200μg/L和女性SF>150μg/L为铁过载。在开展铁过载和饮酒联合暴露对肝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将3133名男性研究对象分为非铁过载组(≤200μg/L)和铁过载组(>200μg/L),结合饮酒情况分为非饮酒和饮酒组,将研究对象分为非铁过载和非饮酒组(n=1756),铁过载和非饮酒组(n=178),非铁过载和饮酒组(n=1033)及铁过载和饮酒组(n=166),收集人口学,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生化检测信息;运用相加模型分析铁过载和饮酒交互作用对肝功能异常的影响。海兔素补充干预的动物实验研究。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建立,选择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海兔素对照组、海兔素+酒精组,每组各15只。其中,酒精模型组给予56%(v/v)乙醇8 mL·(kg-1·d-1)灌胃2周后,12 mL·(kg-1·d-1)灌胃6周;海兔素+酒精组给予150mg·(kg-1·d-1)海兔素灌胃,酒精灌胃方式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酒精模型组均给予5 mL·(kg-1·bw-1·d-1)大豆油灌胃,实验持续8周。末次灌胃后,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粪便,禁食12小时,3%戊巴比妥钠3 mL/kg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并留取肝脏和小肠标本。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水平;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海兔素补充干预对实验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分析和了解小肠病理学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模型及其对肠道菌群影响研究。选择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铁过量组、海兔素对照组、海兔素+酒精+铁过量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饲喂含铁量50 mg/kg的基础饲料,酒精和铁过量组饲喂含铁量1000 mg/kg饲料,同时给予56%(v/v)乙醇8 mL·(kg-1·d-1)灌胃2周后,12mL·(kg-1·d-1)灌胃10周;海兔素对照组和海兔素+酒精+铁过量组给予150 mg·(kg-1·d-1)海兔素灌胃;正常对照组和酒精+铁过量组给予5 mL·(kg-1·bw-1·d-1)大豆油灌胃,实验持续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铁(SI)、铁蛋白(SF)、铁调素(HEPC)水平和肝组织铁(LIC)含量;分析大鼠十二指肠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和膜铁转运蛋白1(FPN1)表达水平。观察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小肠黏膜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内毒素,DAO、D-LA、FABP2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柔嫩梭菌和脆弱拟杆菌的含量。结果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成年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可增加肝功能异常的发病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调整了混杂因素后),高铁蛋白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病风险是低铁蛋白组的2.96倍(95%CI:1.74-5.02)(P<0.05);男性和女性发病风险分别是1.88倍(95%CI:1.20-2.96)和4.18倍(95%CI:1.74-10.05)(P<0.05)。铁过量组肝功能异常率(12.5%)显着高于铁缺乏组(1.0%)和铁正常组(3.1%)(P<0.05)。进一步分析成年男性铁过载和饮酒对肝功能异常的影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成年男性铁过载和饮酒人群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5.12倍(95%CI:3.06-8.57)(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铁过载和饮酒同时存在的效应为两因素单独存在时效应之和的1.36倍,由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患病危险性为1.10。海兔素补充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出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海兔素补充可改善大鼠酒精性肝组织损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模型组出现肝损伤,发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典型脂肪变性;而海兔素干预后,其肝小叶结构显示正常,肝索排列逐渐恢复整齐,组织结构趋向正常。透射电镜观察海兔素补充大鼠肝细胞核膜完整,胞浆脂滴数量减少,线粒体结构完整。肝功能分析显示,酒精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和ALP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加(P<0.05),而海兔素可有效抑制这些变化。TNF-α和TGF-β的水平分别显着提高1.9倍和1.2倍,而IL-10的水平降低了59.7%(P<0.05);补充海兔素后,TGF-β和TNF-α的水平相对酒精模型组分别下降37.0%和34.7%,而IL-10水平显着提高2.0倍(P<0.05)。肠道黏膜结构分析显示,长期酒精暴露,肠绒毛明显受损,大量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海兔素补充干预后,大鼠肠道黏膜组织结构逐渐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D-LA、DAO及FABP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海兔素补充干预后其水平均呈降低趋势。酒精模型组大鼠肠道拟杆菌和乳酸菌丰度明显减少,梭菌属IV(Clostridium IV)、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和Anaerostipes丰度明显升高,而海兔素干预使其丰度显着降低,增加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的丰度。海兔素补充可显着改善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肠黏膜损伤及肠道菌群紊乱。经过12周酒精和铁过量暴露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腺体和肠绒毛都明显受损,肠腔内可见大量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而海兔素干预能够显着改善上述病变;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酒精和铁过量(模型)组大鼠小肠微绒毛排列稀疏,大量微绒毛脱落,细胞连接结构不完整甚至消失;海兔素干预后上述病变得到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SI、SF、LIC和HEP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着升高,小肠DMT1和FP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海兔素干预后大鼠铁代谢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十二指肠铁蛋白表达呈下调趋势,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内毒素,D-LA、DAO及FABP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海兔素干预后,其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肠道菌群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和铁过量模型组大鼠粪便脆弱拟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显着升高,柔嫩梭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都显着下降(P<0.05);海兔素干预后大鼠粪便大肠杆菌和脆弱拟杆菌数量显着降低;乳酸杆菌、柔嫩梭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都显着升高(P<0.05)。结论1.本研究的成年人群(35-76岁)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可增加肝功能异常的发病风险。2.男性人群饮酒与铁过载(SF>200μg/L)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无饮酒史和铁蛋白水平正常成人的5.12倍。3.利用成功建立的酒精、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的大鼠动物模型,观察海兔素补充能有效地改善酒精暴露、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肝组织和肠道黏膜损伤,对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紊乱具有积极作用。

谢凌[7](2018)在《神经危重病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与预后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铁既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但也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在炎症、感染等病理状态下产生“多余的”铁可对机体造成损害。既往有研究提示血清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对危重病患者和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目前,尚未证实血清铁代谢指标是否可用于预测神经危重病患者预后,因此我们对神经危重病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 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神经危重病患者资料,其中血清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转铁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总铁结合力(TIBC)、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预后指标包括患者在NICU入院后的短期(30天)和远期(6个月)全因死亡率及功能状态,功能状态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价,mRS 0~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4~6分定义为预后不佳。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研究变量的预测价值。变量间的相关性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为控制混杂因素,我们将患者按血清肌酐水平进行分组作进一步亚组分析。铁代谢指标各时程水平通过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03例神经危重病患者。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9岁(IQR = 42-68岁),男性占61.2%。患者主要诊断最多的是脑梗死(38.8%),其次为脑出血(19.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3.6%)和其他。与预后良好患者的血清铁代谢指标基线相比,短期死亡患者的铁蛋白更高、转铁蛋白和TIBC更低;远期死亡患者的转铁蛋白和TIBC更低;短期功能不佳患者的铁蛋白更高;远期功能不佳患者的转铁蛋白更低。多因素回归模型未显示出血清铁代谢指标与不良预后之间具有相关性。患者的基线血清铁、转铁蛋白、铁蛋白、TIBC以及UIBC水平与APACHE Ⅱ和感染指标水平具有显着相关性。亚组分析发现血清肌酐水平正常的67例患者,基线铁蛋白水平经多因素模型调整后显示出与患者的短期(OR = 1.003,95%CI= 1.001-1.005,P= 0.009)和远期(OR= 1.002,95%CI = 1.000-1.004,P = 0.027)死亡率有关,而对功能状态没有铁代谢指标显示出独立预测价值。患者第2周和第3周的铁蛋白、转铁蛋白、TIBC水平比入院时有显着差异,这时的铁蛋白对死亡率未显示出预测价值。结论:对于血清肌酐水平正常的神经危重病患者,基线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短期和远期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指标。本研究没有铁代谢指标对患者的功能状态显示出独立的预测价值。患者第2周和第3周的铁蛋白水平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但对死亡率不具有独立预测作用。

滕涛[8](2018)在《团头鲂铁稳态调控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自然界正常条件下,病原、宿主和环境三者间是处于动态平衡,机体表现为健康状态。若三者之间任何一种要素的变化,而另外两种要素未产生相应适应能力时,都会打破平衡而引起宿主健康状况的变化。团头镑(Megalobbrama amblycephala)是我国经济养殖鱼类,具有一系列优良特性,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但实际养殖过程中的多种应激胁迫(高密度、管理不善等),导致病害频发,特别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参与引起的暴发性出血病,造成水产养殖业巨大损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水产上的常见致病菌,其致病能力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是多功能和多因子协同致病的结果。铁是生命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保持酶活性、电子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多数环境中铁是有限的资源,高效摄取铁是入侵宿主的微生物生存和致病的关键。多年来,国内外分别对嗜水气单胞菌及团头鲂的铁稳态做了大量研究,对其吸收、转运、储存等部分机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大部分研究仅限于铁限制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部分毒力基因检测、膜蛋白变化、铁代谢等方面,在毒力评价、全基因表达等方面研究较少,且与宿主团头鲂细胞争夺铁的分子机制还不够明确。本实验克隆和分析团头鲂体内转铁蛋白基因,模拟不同应激条件下团头鲂机体铁稳态的变化,观察团头鲂及免疫细胞免疫指标变化情况,阐释嗜水气单胞菌与团头鲂对铁元素竞争的分子机制,为细菌性出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同时以嗜水气单胞菌与团头结对铁离子的争夺为切入点,建立铁胁迫模型,模拟生物体内缺铁环境,通过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更为全面的探究铁限制应激条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及毒力的影响。试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团头鲂转铁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本试验旨在研究团头鲂的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基因序列特征、组织表达分布以及铁注射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利用RACE和RT-PCR等生物技术,克隆获得团头鲂Tf(GenBank登录号:KX698308),其cDNA序列全长2245bp,包含一个195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50个氨基酸:保守结构预测分析表明团头鲂Tf包括两个相似的结构域,每个结构域分别由两个亚基组成: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团头坊Tf与GenBank中的鲤科鱼类有较高的相似性,发育树分析显示其与草鱼和鲢鱼关系最为相近;组织表达分布分析表明肝脏中Tf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团头鲂注射1×106 CFU/ml嗜水气单胞菌后(48h),肝脏中Tf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总体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8h表达量增加1倍,12h达到峰值;血清铁水平呈先下降后恢复正常水平,12h达到最低。注射FeC13后,肝脏Tf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总体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在4 h增加2倍,8 h达到最高,而血清铁水平先上升后下降,4 h达到峰值水平,8 h恢复注射前水平。通过原核表达和体外CAS平板实验表明,团头鲂Tf具有较好的铁结合活性。从研究中发现,转铁蛋白参与先天免疫,并对外部条件变化如致病性细菌感染和铁离子浓度变化作出快速应答。2应激对团头镑铁稳态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应激源胁迫对鱼体铁稳态相关基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团头鲂(250±5g)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皮质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来构建不同应激模型,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对团头鲂的血液、肝脏进行取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采用RT-PCR技术对肝脏铁稳态相关基因铁调素(hepcidin,Hep)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皮质醇、LPS后,血浆皮质醇和血糖含量显着升高(P<0.05),血浆铁含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肝脏铁含量则先上升后下降。基因mRNA检测结果表明,皮质醇和LPS处理下团头鲂肝脏Hep基因和肝脏Tf基因的表达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为研究团头鲂在应激条件下外周血白细胞免疫应答相关的分子机理,通过细胞活性验证试验选择合适的浓度(皮质醇、DFO、LPS浓度分别为4μg/ml、20μg/ml、62.5 μg/ml),在刺激白细胞0、6、12和24h时测定白细胞ROS、呼吸爆发及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差异,探讨应激源皮质醇、DFO、LPS对团头鲂体外培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发现三种应激胁迫均导致细胞ROS、爆发活性增强,四个免疫基因Hep、Il-1、Il-6、TNF-α表达量均上调。综上所述,皮质醇和LPS注射能导致团头鲂产生应激反应,铁稳态发生变化,通过降低血清铁含量、增加肝脏铁储存、基因转录提高促进转运来应对,适量皮质醇、DFO、LPS应激也能提高外周白细胞的免疫能力。3铁限制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转录组学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在铁限制条件下转录组变化情况。通过设置六组不同浓度铁螯合剂2,2’-联吡啶(0,100,200,300,400,500 μmol/L)的TSB液体培养基,研究对嗜水气单胞菌NJ-35的生长影响。结果显示,铁螯合剂2,2’-联吡啶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具有较强的限制作用,显着地降低其稳定期的生长峰值(P<0.05)。500 μM浓度下,24h内完全抑制了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根据本试验结果,选择200 μM2,2’-联吡啶作为最适铁限制浓度进行后续研究,通过RNA-Seq技术研究转录组的变化。通过分析,共鉴定到4679个基因。在铁限制胁迫下,1.5倍差异表达基因有1204个,其中601个基因差异表达上调,603个基因差异表达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与细菌能量代谢、电子传递和铁离子转运相关通路有关。以rpoB为内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0个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90%的基因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4铁限制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蛋白质组学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在铁限制条件下蛋白组变化情况。试验材料与转录组研究相同,通过iTraq技术分析共得到328236张二级质谱谱图,40494张肽段匹配到的谱图,共鉴定到16417个肽段,鉴定到的蛋白质总数为2244,其中定量了 2012个蛋白。在铁限制胁迫下,1.5倍差异表达蛋白有236个,其中90个蛋白差异表达上调,146个蛋白差异表达下调,表达下调的蛋白数目多于表达上调的蛋白数目。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肠菌素生物合成、铁吸收、离子运输、蛋白转运、能量代谢等相关通路有关,并通过对差异蛋白进行网络互作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能量的合成、ABC转运体等蛋白群中。进一步说明了铁限制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大量合成铁相关蛋白来争夺转运环境中的铁,通过消耗能量转运至细胞内,维持自身生长繁殖需要。为深入阐述嗜水气单胞菌的耐铁分子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5铁限制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转录组及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及对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在铁限制条件下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关联变化及毒力的变化。通过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联合分析发现,大部分的mRNA和蛋白水平没有超过2倍的变化,证实了基因和蛋白的显着变化及其强相关性。680个对应组基因差异表达而蛋白质无差异,35个对应组蛋白质差异表达但转录基因无差异,6个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的表达相反,说明大部分差异蛋白与差异基因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对60个主要的毒力因子进行基因和蛋白聚类分析,发现铁限制胁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的调节有全面的影响。铁含量检测发现,在铁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会加强铁吸收转运,导致胞内铁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通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的检测发现,铁限制胁迫下上清液中总蛋白酶活性显着增加至0.36,与正常组0.105相比差异显着(P<0.05),脂肪酶活性和血平板溶血性得到了增加,但差异不显着(P>0.05)。在铁限制条件下,细菌的游泳能力得到显着增强(P<0.05),反映了细菌试图迁移到更适宜的生长区域。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发现,与正常组相比,铁限制条件下培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健康团头鲂具有更强的致死率。综上所述,在铁限制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得到了增强。

唐丹,巨根,李红梅[9](2017)在《孕期监测铁蛋白、血清铁对预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铁蛋白及血清铁的筛查对早期识别孕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了解铁蛋白和血清铁的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的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035例延安市宝塔区孕妇作为受检对象,运用氯化高铁法(HICN)测定血红蛋白(Hb)水平,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水平,亚铁嗪比色法原理测定血清铁(SI)水平,并调查所有受检孕妇的年龄、孕产次、身体状况、营养状况、日常饮食等。结果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5.94%,铁蛋白缺乏率为24.25%,后者高出前者8.31%,血清铁缺乏率为11.30%,与贫血患病率接近。孕妇妊娠各期铁蛋白、血清铁缺乏与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贫血程度与铁蛋白、血清铁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妊娠月份增加贫血患病率、铁蛋白及血清铁缺乏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铁蛋白与血清铁的缺乏程度与贫血程度有关,且贫血程度越严重铁蛋白与血清铁含量越低。在非贫血孕妇中,已有部分孕妇铁蛋白降低,因此铁蛋白可以作为早期反映铁耗竭的指标,且在绝大部分贫血者中几乎都有血清铁的缺乏,因此铁蛋白与血清铁的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的早预测、早发现、早干预具有重要应用临床价值。

孔亚玲,毕光宇,陈蕊[10](2016)在《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钙磷代谢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及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56例CKD 5期患者(CKD组)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以及CKD组患者的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血磷、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分析CKD 5期患者铁调素水平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为(22.69±18.5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6±8.02)mg/L(P<0.05)。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磷、ALP及PTH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IBC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铁、血钙、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磷、PTH、铁蛋白水平是CKD 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KD 5期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和高铁调素水平密切相关。

二、新比色法测定血清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比色法测定血清铁(论文提纲范文)

(1)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调素和erythroferrone水平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入组病例
    试剂与仪器
    检测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各参数在IDA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铁调素、ERFE和铁代谢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讨论

(2)当归汤用于炎症相关结直肠癌预防有效物质研究与多元释药系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炎症相关结直肠癌化学预防研究进展
        1 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2 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与化学预防策略
        3 中医药预防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二 当归汤各药味化学成分与癌症预防相关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 当归化学成分与癌症预防相关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 生姜化学成分与癌症预防相关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3 大枣化学成分与癌症预防相关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三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1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分类
        2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制备技术
        3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释药性常用评价方法
    四 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1 中药多元释药系统常用载体
        2 中药多元释药系统常用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当归汤提取物制备工艺与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制备工艺与化学成分研究
        第二节 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制备工艺与化学成分研究
        本章讨论
    第二章 基于治疗炎症性肠病预防结直肠癌的当归汤提取物生物活性评价
        第一节 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体内外生物活性评价
        第二节 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体内外生物活性评价
        本章讨论
    第三章 当归汤多元释药系统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当归汤超临界提取物结肠靶向微丸制备工艺研究
        第二节 当归汤多糖类提取物微丸制备工艺研究
        本章讨论
    第四章 当归汤多元释药系统用于炎症相关结直肠癌预防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本章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铁代谢相关蛋白影响糖尿病肾脏病变和代谢手术后铁缺乏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现状
    1.2 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分子标记物
    1.3 分子标记物对糖尿病治疗的功效和副作用的评估和预测作用
第一章 血清铁代谢相关蛋白HAPTOGLOBIN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 绪论
        1.1 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病机制
        1.2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脏病变
        1.3 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1.4 触珠蛋白
        1.5 触珠蛋白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其纳入和排除标准
        2.1.1 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1.2 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诊断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研究对象
        2.2 人体测量学指标的测定和临床资料收集
        2.2.1 身高的测量
        2.2.2 体重的测量
        2.2.3 血压的测量
        2.2.4 血清葡萄糖的测定
        2.2.5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2.6 血肌酐的测定
        2.2.7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
        2.2.8 24小时尿液样本的采集
        2.2.9 尿白蛋白的测定
        2.2.10 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
        2.2.11 肝酶的检测
        2.2.12 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
        2.3 测定血清HP水平
        2.3.1 实验原理
        2.3.2 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
        2.3.3 实验准备
        2.3.4 实验步骤
        2.3.5 数据计算和分析
        2.4 数据统计分析
        2.4.1 数据处理
        2.4.2 数据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受试者基本临床特征
        3.2 糖尿病肾脏病变患者血清HP水平显着高于2 型糖尿病不伴糖尿病肾脏病变患者
        3.3 血清HP水平与各临床性状的相关性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血清铁代谢调控蛋白hepcidin影响减重代谢术后铁缺乏的机制研究
    1 绪论
        1.1 糖尿病的治疗
        1.2 减重代谢手术
        1.3 表观遗传学与减重代谢手术疗效
        1.4 减重代谢手术后并发症
        1.5 HEPCIDIN与铁稳态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建立肥胖合并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2.2.1 试剂和耗材
        2.2.2 仪器和设备
        2.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4 实验方法
        2.3 减重代谢手术
        2.3.1 试剂和耗材
        2.3.2 主要试剂的配制
        2.3.3 术前准备
        2.3.4 Roux-en-Y胃旁路术
        2.3.5 袖状胃切除术
        2.3.6 假手术
        2.3.7 术中注意事项
        2.3.8 术后护理
        2.3.9 减重代谢手术批次
        2.4 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
        2.4.1 试剂和耗材
        2.4.2 实验方法
        2.5 术后大鼠取材
        2.6 全血红细胞参数测定
        2.7 血清HEPCIDIN-25 浓度测定
        2.7.1 试剂和耗材
        2.7.2 仪器和设备
        2.7.3 血清样本制备
        2.7.4 检测原理
        2.7.5 实验前准备
        2.7.6 标准品的梯度稀释
        2.7.7 实验步骤
        2.7.8 数据分析
        2.8 血清铁状态测定
        2.9 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测定
        2.9.1 试剂和耗材
        2.9.2 仪器和设备
        2.9.3 检测原理
        2.9.4 实验前准备
        2.9.5 标准品的制备
        2.9.6 实验步骤
        2.9.7 注意事项
        2.10 总RNA的提取
        2.10.1 试剂和耗材
        2.10.2 仪器和设备
        2.10.3 实验步骤
        2.10.4 RNA质量检测
        2.10.5 RNA提取注意事项
        2.11 文库构建和测序
        2.11.1 试剂和耗材
        2.11.2 仪器和设备
        2.11.3 文库构建实验步骤
        2.11.4 RNA测序
        2.12 RNA-SEQ数据分析
        2.13 DNA甲基化分析
        2.13.1 DNA甲基化测定原理
        2.13.2 甲基化引物设计与合成
        2.13.3 大鼠肝脏组织DNA提取
        2.13.4 DNA重亚硫酸盐转化
        2.13.5 经重亚硫酸盐转化后的 DNA片段的 PCR扩增
        2.13.6 虾碱性磷酸酶反应
        2.13.7 Mass CLEAVE反应
        2.13.8 脱盐处理
        2.13.9 点样
        2.13.10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2.14 RNA逆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2.14.1 大鼠肝脏组织RNA的提取
        2.14.2 去除基因组DNA
        2.14.3 RNA逆转录
        2.14.4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肥胖合并T2DM大鼠经RYGB和 SG手术后体重和血糖均明显改善
        3.2 MBS术后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
        3.3 MBS术后大鼠肝脏组织RNA-SEQ结果
        3.3.1 肝脏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
        3.3.2 差异基因富集分析
        3.4 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肝脏HAMP基因的表达量在MBS术后显着降低
        3.5 不同动物模型的肝脏组织中调控HEPCIDIN合成的基因表达变化
        3.6 QPCR验证HAMP基因在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
        3.7 测定HAMP基因的蛋白产物HEPCIDIN-25在MBS术后的表达变化
        3.8 MBS术后大鼠肝脏HAMP基因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变化
        3.9 MBS术后大鼠铁状态
        3.10 MBS术后大鼠的系统炎症状态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
附录
致谢

(4)诃子制铁屑炮制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诃子粉吸水率考察
        2.2 诃子汤煮法铁屑炮制品的制备
        2.3 诃子浸泡法铁屑炮制品的制备
        2.4 主药铁屑总铁含量测定
        2.5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Fe~(3+)含量测定
        2.6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Fe~(2+)含量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外观性状比较
        3.2 主药铁屑总铁的含量
        3.3 主药铁屑中Fe~(3+)含量变化
        3.4 主药铁屑中Fe~(2+)含量变化
        3.5 讨论
第二章 辅料诃子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3.1 辅料诃子中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3.2 讨论
第三章 没食子酸模拟诃子制铁屑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没食子酸煮法炮制品的制备
        2.2 没食子酸浸泡法铁屑炮制品的制备
        2.3 生品与炮制品定性鉴别
        2.4 不同炮制品中Fe~(3+)含量测定
        2.5 不同炮制品中Fe~(2+)含量测定
        2.6 没食子酸制铁屑反应产物的制备分离与鉴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定性鉴别
        3.2 没食子酸炮制铁屑中Fe~(3+)含量变化
        3.3 没食子酸炮制铁屑中Fe~(2+)含量变化
        3.4 没食子酸制铁屑反应产物的鉴定
        3.5 讨论
第四章 七味铁屑丸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七味铁屑丸的制备
        2.2 七味铁屑丸质量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诃子制铁屑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学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2 给药
        2.3 待测样本制备
        2.4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2.5 血清铁含量测定
        2.6 肝脏铁含量测定
        2.7 统计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IDA模型大鼠的建立
        3.2 七味铁屑丸与铁屑炮制品对大鼠Hb的影响
        3.3 七味铁屑丸与铁屑炮制品对大鼠血清铁的影响
        3.4 七味铁屑丸与铁屑炮制品对大鼠肝脏铁的影响
        3.5 讨论
全文总结
    1 总结
    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浅谈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 铁生理学特性
    2 铁体内循环机制
        2.1 血红素铁吸收途径
        2.2 非血红素铁吸收途径
        2.3 铁转运途径
        2.4 铁利用途径
        2.5 铁代谢途径
    3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3.1 食品添加剂
        3.2 补铁剂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有机铁饲喂断奶仔猪的有效性及耐受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动物体内铁的分布与代谢
        1.1 铁的含量及分布
        1.2 铁的吸收
        1.3 铁的转运
        1.4 铁的稳态
        1.5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2.铁的生理功能
        2.1 转运和贮存氧气
        2.2 催化生化反应
        2.3 生理防卫
        2.4 影响器官发育
        2.5 参与抗氧化过程
    3 铁与畜牧生产
        3.1 动物对铁的需要量
        3.2 动物铁的缺乏症
        3.3 铁过量的危害
        3.4 动物补铁的时机与方式
    4 补铁剂的研究方法技术
        4.1 补铁剂研究相关方法
        4.2 反映动物铁营养状况的指标
        4.3 组织含铁量的测定技术
    5 动物补铁制剂
        5.1 饲用补铁剂的发展
        5.2 氨基酸螯合铁用于畜牧生产的优势
        5.3 氨螯合铁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6 总结展望
    7 本课题的意义
第二章 新型铁源有效性试验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1 受试物
        1.2 试验动物
        1.3 主要试验设备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 试验日粮及加工方法
        2.2 试验设计及分组
        2.3 试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日粮中营养成分实测值
        3.2 不同水平新型铁源对仔猪表现、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3.3 不同水平新型铁源对仔猪皮肤色泽及被毛质量的影响
        3.4 不同水平新型铁源对仔猪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3.5 不同水平新型铁源对仔猪血清指标的影响
        3.6 不同水平新型铁源对仔猪血清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7 新型铁源对仔猪脏器指数的影响
        3.8 新型铁源对仔猪肠道结构的影响
        3.9 新型铁源对仔猪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10 新型铁源对仔猪脏器及粪便含铁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新型铁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新型铁源对断奶仔猪皮肤色泽及被毛质量的影响
        4.3 新型铁源对断奶仔猪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4.4 新型铁源对断奶仔猪腹泻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4.5 新型铁源对断奶仔猪血清指标的影响
        4.6 新型铁源对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7 新型铁源对断奶仔肠道结构及脏器指数的影响
        4.8 新型铁源对断奶仔猪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9 新型铁源对断奶仔脏器铁含量及粪便铁含量的影响
    5 结论
第三章 新型铁源耐受性试验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1 受试物
        1.2 试验动物
        1.3 主要试验设备
        1.4 试验时间和地点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日粮及加工方法
        2.2 试验设计及分组
        2.3 试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日粮中营养成分的实测值
        3.2 有效及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表现、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有效及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皮肤色泽及被毛质量的影响
        3.4 有效及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3.5 有效及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血清指标的影响
        3.6 有效及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脏器指数的影响
        3.7 有效及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肠道结构的影响
        3.8 有效及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9 有效及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脏器及粪便含铁量的影响
        3.10 有效及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组织器官病理学的影响
    4 讨论
        4.1 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4.3 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血清指标的影响
        4.4 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脏器指数、肠道结构影响
        4.5 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6 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脏器及粪便含铁量的影响
        4.7 多倍剂量新型铁源对仔猪脏器病理变化影响
    5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铁负荷和饮酒对肝损伤影响风险分析及海兔素改善效果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肝功能异常的关联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2.1 调查问卷
        1.2.2 体格测量
        1.2.3 实验室检测
        1.2.4 指标判定标准
        1.3 仪器和试剂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的基线特征
        2.2 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人群的肝功能指标和代谢相关疾病患病率的比较
        2.2.1 总体人群
        2.2.2 男性人群
        2.2.3 女性人群
        2.3 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人群的肝功能异常患病率比较
        2.4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5 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对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分析
        2.5.1 总体人群
        2.5.2 男性人群
        2.5.3 女性人群
        2.6 不同铁负荷水平(WHO评价标准)的肝功能异常患病率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铁过载和饮酒联合暴露对成年男性人群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分析
        2.2 铁过载和饮酒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3 不同模型下铁过载和饮酒对肝功能异常的危险性分析
        2.4 铁过载和饮酒对肝功能异常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
        2.4.1 定性分析
        2.4.2 定量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海兔素对酒精暴露大鼠肝组织和肠道微生态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动物分组及建模
        1.4 实验方法
        1.4.1 肝组织病理样本收集
        1.4.2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1.4.3 肝功能指标检测
        1.4.4 肝脏甘油三脂含量的测定
        1.4.5 血浆炎性因子分泌水平的测定
        1.4.6 小肠组织病理样本收集和检查
        1.4.7 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屏障功能评价指标检测
        1.4.8 粪便肠道菌群16S rDNA高通量测序
        1.4.9 肠道菌群差异菌株与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大鼠肝脏病理学的影响
        2.2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大鼠肝脏超微结果的影响
        2.3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2.4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
        2.5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2.6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大鼠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2.7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宏基因组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
        2.7.1 测序概况
        2.7.2 Alpha多样性分析
        2.7.3 肠道菌群门水平丰度分析
        2.7.4 肠道菌群属水平丰度分析
        2.8 肠道菌群差异菌株与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暴露大鼠铁代谢与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动物分组及建模
        1.4 实验方法
        1.4.1 标本采集及处理
        1.4.2 血清铁调素和铁蛋白水平检测
        1.4.3 血清铁和肝组织铁含量检测
        1.4.4 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1.4.5 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屏障功能评价指标检测
        1.4.6 粪便中肠道菌群基因组DNA提取
        1.4.7 肠道菌群代表菌株定量分析
        1.4.8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十二指肠组织DMT1和FPN1 的表达量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食物摄入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铁代谢水平的影响
        2.3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小肠病理学影响
        2.3.1 HE染色结果
        2.3.2 透射电镜结果
        2.4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2.5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5.1 标准曲线
        2.5.2 样品溶解曲线
        2.5.3 扩增曲线
        2.5.4 定量分析结果
        2.6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肠道铁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小结与创新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7)神经危重病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铁代谢概述
    1.2 常见的血清铁代谢指标
    1.3 血清铁代谢指标变化与疾病预后
    1.4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总体分析
    3.2 亚组分析
    3.3 神经危重病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时程变化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结果总结
    4.2 研究结果解释
    4.3 研究意义和发展前景
    4.4 研究的创新性
    4.5 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缩写词简表
    附录2 改良Rankin量表(mRS)
    附录3 APACHEⅡ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8)团头鲂铁稳态调控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语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鱼类铁稳态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鱼类微量元素代谢
        1.2 鱼类铁吸收系统研究
        1.2.1 转铁蛋白
        1.2.2 铁调素
        1.3 应激与鱼体铁稳态
        1.3.1 应激的概念
        1.3.2 应激因素
        1.3.3 应激对鱼体铁稳态的影响
        1.3.4 应激在水产动物上的研究
    2 铁与细菌毒力的研究进展
        2.1 细菌铁吸收系统
        2.1.1 亚铁离子转运系统
        2.1.2 血红素转运系统
        2.1.3 铁载体转运系统
        2.1.4 铁载体共生
        2.1.5 铁载体受体
        2.1.6 TonB系统
        2.1.7 Fur蛋白
        2.1.8 铁离子解离与储存
        2.1.9 小结
        2.2 细菌毒力系统的研究进展
        2.2.1 细菌侵染鱼体致病机制研究
        2.2.1.1 粘附
        2.2.1.2 侵袭
        2.2.1.3 胞内定殖
        2.2.2 细菌的毒力系统
        2.2.2.1 鞭毛和菌毛
        2.2.2.2 胞外多糖、生物被膜、结构蛋白、磷脂
        2.2.2.3 胶原酶、丝氨酸蛋白酶、烯醇化酶、脂肪酶和几丁质酶
        2.2.2.4 溶血素
        2.2.2.5 铁获取系统
        2.2.2.6 分泌系统
        2.2.2.6.1 Ⅱ型分泌系统与效应蛋白
        2.2.2.6.2 Ⅲ型分泌系统与效应蛋白
        2.2.2.6.3 Ⅵ型分泌系统与效应蛋白
        2.2.3 毒力基因表达调控
        2.3 转录组和蛋白组在细菌上的研究
        2.3.1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2.3.2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2.3.3 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
第二章 团头鲂转铁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鱼与饲养管理
        2.2 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铁胁迫
        2.3 RNA提取和Tf cDNA克隆
        2.4 Tf序列分析
        2.5 Tf组织分布
        2.6 在嗜水气单胞菌和铁胁迫下Tf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
        2.7 血清铁浓度检测
        2.8 铁结合实验
        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团头鲂Tf cDNA序列特征分析
        3.2 团头鲂Tf同源性及发育树分析
        3.3 团头鲂Tf组织分布
        3.4 嗜水气单胞菌和FeCl_3注射后Tf mRNA表达分析
        3.5 嗜水气单胞菌和FeCl_3注射后血清铁浓度变化
        3.6 团头鲂重组Tf表达分析
        3.7 团头鲂Tf铁结合能力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应激对团头鲂铁稳态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鱼与饲养管理
        2.2 应激物皮质醇和LPS溶液的制备
        2.3 处理与采样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血液生理指标测定
        2.4.2 肝脏总蛋白、SOD及MDA测定
        2.5 细胞实验
        2.5.1 团头鲂外周血白细胞分离与培养
        2.5.2 实验处理
        2.5.3 WST-1法检测白细胞活率
        2.5.4 检测ROS
        2.5.5 呼吸爆发活性的测定
        2.5.6 检测Hep、Il-1、Il-6和TNF-α的表达
        2.5.6.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5.6.2 cDNA的获得
        2.5.6.3 SYBR Green l Real Time PCR反应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团头鲂血清皮质醇、血糖在不同应激胁迫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2 团头鲂血清铁、肝脏铁、Tf及Hep mRNA在不同应激胁迫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3 团头鲂肝脏酶SOD、MDA在不同应激胁迫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4 皮质醇、DFO、LPS对团头鲂外周白细胞活性指数的影响
        3.5 皮质醇、DFO、LPS对团头鲂外周白细胞ROS和呼吸爆发的影响
        3.6 皮质醇、DFO、LPS添加对团头鲂外周白细胞Hep、Il-1、Il-6、TNF-α mRNA表达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应激下团头鲂铁稳态的变化
        4.2 应激对团头鲂免疫指标的影响
    5 小结
第四章 铁限制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转录组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菌株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铁限制胁迫环境下嗜水气单胞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2.2.2 转录组样品准备
        2.2.3 转录组测序分析
        2.2.3.1 RNA分离及mRNA纯化
        2.2.3.2 cDNA合成、Illumina测序及文库的构建
        2.2.3.3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4 引物设计及RT-PCR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铁限制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情况
        3.2 铁限制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3 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
        3.4 差异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
        3.5 肠菌素的生物合成过程通路分析
        3.6 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验证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铁限制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蛋白质组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操作步骤
        2.2.1 蛋白提取
        2.2.2 蛋白定量
        2.2.3 SDS-PAGE电泳样品检测实验
        2.2.4 蛋白还原烷基化及酶解
        2.2.5 蛋白标记及质谱预实验
        2.2.6 2D-LC-MSMS分析
        2.2.6.1 反相色谱分离
        2.2.6.2 反向色谱-TripleTOF分析
        2.2.7 蛋白定性和定量、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质量检测结果
        3.2 蛋白质鉴定结果统计分析
        3.3 差异蛋白筛选
        3.4 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
        3.5 差异蛋白的KEGG富集分析
        3.6 差异蛋白质网络互作图
    4 讨论
    5 小结
第六章 铁限制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及酶活性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联合分析
        2.2.2 蛋白水解酶活性
        2.2.3 溶血活性
        2.2.4 脂肪酶活性
        2.2.5 运动性
        2.2.6 体内感染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结果
        3.2 铁限制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和蛋白质聚类分析
        3.3 铁含量检测
        3.4 铁限制条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的影响
        3.5 感染实验
    4 讨论
        4.1 比较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分析
        4.2 铁限制环境下的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评价
    5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学术会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9)孕期监测铁蛋白、血清铁对预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2.2 实验室检测法
    1.3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孕妇妊娠各期铁蛋白、血清铁缺乏与贫血患病率的关系
    2.2 贫血程度与铁蛋白、血清铁含量的关系
    2.3 孕早期轻度贫血者与正常孕妇铁蛋白与血清铁含量比较
2讨论

(10)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钙磷代谢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1.2.2血清铁调素及25-羟维生素D检测:
        1.2.3 铁蛋白、血清铁、TIBC的检测:
        1.2.4 血肌酐、血磷、血钙、ALP的检测:
        1.2.5 PTH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采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铁调素水平比较
    2.2 CKD组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铁代谢指标的关系
    2.3 CKD组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2.4 CK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四、新比色法测定血清铁(论文参考文献)

  • [1]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调素和erythroferrone水平的变化[J]. 许联红,张颖,王雍,胡蝶,许珈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1(01)
  • [2]当归汤用于炎症相关结直肠癌预防有效物质研究与多元释药系统构建[D]. 刘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铁代谢相关蛋白影响糖尿病肾脏病变和代谢手术后铁缺乏的机制研究[D]. 黄叶萍.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诃子制铁屑炮制原理研究[D]. 康云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1)
  • [5]有机铁饲喂断奶仔猪的有效性及耐受性评价[D]. 周文俊.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6]铁负荷和饮酒对肝损伤影响风险分析及海兔素改善效果动物实验研究[D]. 马岩. 青岛大学, 2018(07)
  • [7]神经危重病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与预后关系的研究[D]. 谢凌.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8]团头鲂铁稳态调控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的影响研究[D]. 滕涛.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9]孕期监测铁蛋白、血清铁对预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J]. 唐丹,巨根,李红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02)
  • [10]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钙磷代谢的相关性[J]. 孔亚玲,毕光宇,陈蕊. 广西医学, 2016(08)

标签:;  ;  ;  ;  ;  

一种测定血清铁的新比色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