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比较

针药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比较

一、针刺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魏宏艳[1](2021)在《宣郁通经汤治疗肝郁化热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从躯体症状和精神情绪两方面观察宣郁通经汤治疗肝郁化热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从性激素及神经递质水平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傅山名方宣郁通经汤在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傅青主女科理论及实践。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肝郁化热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60例,采取随机对照原则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予宣郁通经汤治疗,对照组予丹栀逍遥散治疗,经前7天开始服药,经来则止,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每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单项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E2、P、E2/P、5-HT、NE水平变化,同时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差异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单项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E2、P、E2/P、5-HT、N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衡可比。(2)总有效率:经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0.00%,高于对照组70.00%,经秩和检验,试验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宣郁通经汤的临床疗效优于丹栀逍遥散。(3)中医证候评分及HAMA总分:经治疗,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HAMA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试验组下降程度显着(P<0.01),即两组药物均可以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及HAMA总分,但试验组下降程度更显着,表明宣郁通经汤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状态。(4)单项中医症状评分:经治疗,宣郁通经汤在月经量多、面红、目赤症状方面未见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单项症状方面,两组药物均可以改善(P<0.05);组间比较,宣郁通经汤在改善经行情绪烦躁、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痤疮、咽干、月经提前、心烦、失眠症状方面,疗效优于丹栀逍遥散(P<0.05),而在改善口苦、月经量多、尿黄、便秘、面红、目赤症状方面,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5)血清E2、P、E2/P、5-HT、NE水平:经治疗,两组血清E2、E2/P、5-HT及NE水平均较前下降,P水平较前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对比,在血清E2、5-HT水平及E2/P下降程度上,试验组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均小于0.01),在血清NE下降程度及血清P上升程度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宣郁通经汤在调节雌孕激素比例和神经递质水平方面优于丹栀逍遥散。(6)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宣郁通经汤治疗肝郁化热型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精神情绪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雌孕激素比例、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关。宣郁通经汤治疗肝郁化热型经前期综合征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东怡[2](2021)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观察对患者月经前期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探讨疏肝调神针法的治疗依据,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分别予疏肝调神针法和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均于经前7天开始,每日一次,经行停止,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及月经前期症状体验评分量表(COPE)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1.有效率比较: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疏肝调神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1.25%,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对经前期综合征中医症状的主症和次症均有改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主症的抑郁悲伤,次症的乳房胀痛、头晕或头痛剧烈、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善太息方面,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症的烦躁易怒,次症的胸胁胀痛、小腹胀痛或胀满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经前期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对月经前期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总积分、情绪因素分、躯体因素分的评分上,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和月经前期症状评分,但在改善主症的抑郁悲伤,次症的乳房胀痛、头晕或头痛剧烈、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善太息方面和经前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两大方面,疏肝调神针法更具有优势。

曹爽[3](2021)在《针药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郁气滞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采用针刺结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PMS),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为更有效的治疗PMS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PMS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四逆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四逆散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本研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问题严重性每日记录(DRSP)》评分,并对此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P=0.043<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结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PMS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四逆散加减的疗效,更好的缓解患者PMS症状。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方法均对PMS具有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间治疗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针刺结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PMS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四逆散加减,其中针药结合对善太息、口干口苦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更好的缓解患者PMS症状。3、两组患者治疗阶段DRSP黄体期积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PMS的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两组之间各阶段积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对改善DRSP黄体期积分方面疗效相当。4、对两组患者随访,中医证候积分与DRSP评分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合治疗阶段的积分比较,提示应用中药四逆散加减具有治疗效果,且方便。在增加针刺治疗后,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具有叠加作用。但因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疗效观察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针刺结合四逆散加减与单独应用四逆散加减对于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是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针药结合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四逆散加减。

郭丽君[4](2021)在《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经行头痛是临床中的常见病症,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以验证导师治疗经行头痛针刺处方的理论基础,进行临床试验观察,验证其有效性,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经行头痛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文献中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且导师治疗经行头痛的经验针刺处方与选穴规律基本相符,由此确定针刺经行头痛的针刺处方:主穴:百会、风池(双)、太阳(双)、合谷(双)、三阴交(双)、太冲(双)。配穴:血海。治疗经行头痛患者共计3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总体改善情况,记录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头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6、头痛症状评价表等量表的总体变化情况。将整个治疗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资料录入Excel2016中,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现有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结果:1.根据检索最终获得的有效文献50篇,提取针刺处方50首,涉及10条经脉,39个腧穴,总频次为246次,频次较高的腧穴为百会、风池(双)、太阳(双)、合谷(双)、三阴交(双)、太冲(双)、率谷(双)、头维(双)。且选穴部位以头颈部为主;特定穴使用情况以交会穴的使用为主;特定穴取穴频次最多的穴位为风池穴,其次为百会、太冲穴;经脉使用情况为足少阳胆经使用最多;腧穴使用频次最高则是督脉、胆经。2.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总有效率占比为90.63%,其中痊愈率占比12.5%,显效率占比46.88%,有效率占比31.25%,无效率占比为9.37%。治疗前与每个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的各项量表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表明通过针刺处方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有明显的改善。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且导师治疗经行头痛的经验针刺处方与选穴规律基本相符。由此确定的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处方为:主穴:百会、风池(双)、太阳(双)、合谷(双)、三阴交(双)、太冲(双)。配穴:血海(双)。2.已确立的针刺处方,通过数据挖掘验证了其科学性。经临床疗效验证,该针刺处方能够有效降低经行头痛患者疼痛强度、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时程度、头痛伴随症状以及提高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验证了其有效性。

韦惠宁[5](2021)在《针刺结合循经走罐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以循经走罐结合针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照研究,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阐明循经走罐结合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期间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仁爱分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出符合标准的60例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PMS)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循经走罐组(治疗组)30例,中药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先针刺百会、合谷(双)、太冲(双)、关元、三阴交(双),针刺结束后循督脉、膀胱经第一侧线走罐治疗,针刺隔日治疗1次,循经走罐隔3日治疗1次;对照组予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两组患者均在月经来潮前10日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时结束,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明确针刺结合循经走罐治疗该病的疗效及优势。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共脱落1例,对照组共脱落2例,最终完成总病例为57例。将最终完成治疗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如下:1、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中医症候总评分、中医症侯各项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2、中医症侯评分比较:(1)中医症侯总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有显着差异(P<0.05)。(2)中医症侯各项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症候评分均较前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除了小腹胀痛、头痛、口苦咽干症候评分较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症候评分均有显着差异(P<0.05)。3、SAS评分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SA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对两组的S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SDS评分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SD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对两组的SD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循经走罐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易被患者接受,可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王维春[6](2021)在《董氏奇穴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选用董氏奇穴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观察董氏奇穴对于该病的临床疗效,并为该病提供有效可靠的针刺治疗思路及方法。2方法将符合该病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董氏奇穴组)和对照组(常规穴位组),每组各30例。每组患者于黄体期开始进行针刺,治疗至经血来潮后的第2天,连续针刺3个月经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每日严重情况记录(Daily Record of Severity of Problems,DRSP)、经前期综合征自评量表(PMTS)及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组内和两组组间差异,评价董氏奇穴组和常规穴位组对于该病的临床疗效。3结果两组患者病程、年龄、病情经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并且DRSP、PMTS及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治疗前评分亦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穴位组在针对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针刺董氏奇穴组和针刺常规穴位组在治疗后的DRSP评分,对比治疗前均降低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DRSP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说明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MT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方案在改善PMTS评分方面疗效相当,无显着差异(P>0.05)。董氏奇穴组和常规穴位组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均改善明显(P<0.05),董氏奇穴针刺组较常规穴位针刺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疗效更优(P<0.05)。董氏奇穴组与常规穴位组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随访比较中,董氏奇穴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穴位组(P<0.05)。4结论(1)针刺明黄穴、天黄穴、其黄穴与针刺常规穴位对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针刺董氏奇穴的治疗方法在减少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相较常规穴位针刺更具有疗效优势。(3)应用董氏奇穴之明黄穴、天黄穴、其黄穴的治疗方案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常规穴位治疗方案,可以减少复发。

赵颖稚[7](2020)在《从足阳明胃经论治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用治疗方法为药物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具有明显优势,现为明确从足阳明胃经论治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通过观察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以探究针灸临床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40例符合条件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纳入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及对照组(n=20)。试验采用一次性针灸针,试验组主穴:足阳明胃经头维、滑肉门、天枢、足三里;手厥阴心包经内关。配穴:头痛、眩晕加风池、太阳,;失眠多梦加大陵、四神聪;乳房胀痛加肩井、膻中;情志异常、烦躁易怒加神庭、水沟;腹泻加天枢、上巨虚。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对照组主穴:取督脉百会、手少阴心经神门、足太阴脾经三阴交、足厥阴肝经太冲。对照组配穴与试验组相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周治疗2次,每次留针20分钟,两次治疗间隔时间≥48小时;4周为1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月经的第1-3天停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三个时间节点收集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对治疗的最终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针刺足阳明胃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总有效率为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种方法对PMS均有治疗作用。试验组的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量表(DRSP)总评分由治疗前的252.25±57.42分下降为123.95±47.47分;经前期综合征中医症状评分量表中单项中医症状评分:烦躁易怒症状从治疗前3.90±1.65分下降为1.40± 1.47分;情绪低落症状从治疗前4.10±1.77分下降为1.60±1.23分;乳房胀痛症状从治疗前4.00±1.30分下降为1.50±1.10分;头痛症状从治疗前1.40±1.60分下降为0.30±0.98分;失眠症状从治疗前1.50±0.76分下降为0.70±0.57分;腹部胀满症状从治疗前1.80±0.83分下降为0.60±0.60分;疲乏症状从治疗前1.80±0.62分下降为0.90±0.45分;肢体浮肿症状从治疗前1.50±0.95分下降为0.50±0.61分;工作能力下降症状从治疗前1.80±0.52分下降为0.55±0.61分;思想不集中症状从治疗前1.55±0.69分下降为0.30±0.66分。单项症状评分改善率最高的前三个症状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为:“思想不集中”(81%)、“头痛”(79%)、“工作能力下降”(69%)。在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方面,DRSP中“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从治疗前的18.10±5.35分下降为7.65±3.65分,“对社交活动的影响”评分从治疗前的17.65±5.66分下降为7.70±3.40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评分从治疗前的17.65±6.34分下降为6.75±3.21分。对照组的DRSP总评分由治疗前的243.95±63.76分下降为120.00±33.85分;经前期综合征中医症状评分量表中单项中医症状评分:烦躁易怒症状从治疗前4.50±1.82分下降为1.80±1.58分;情绪低落症状从治疗前3.40±1.60分下降为1.30±0.98分;乳房胀痛症状从治疗前4.20±1.45分下降为1.90±1.21分;头痛症状从治疗前1.20±1.51分下降为0.40± 1.05分;失眠症状从治疗前1.50±0.89分下降为0.80±0.70分;腹部胀满症状从治疗前1.80±0.77分下降为0.45±0.61分;疲乏症状从治疗前1.65±0.75分下降为0.75±0.79分;肢体浮肿症状从治疗前1.50±0.76分下降为0.45±0.61分;工作能力下降症状从治疗前1.70±0.47分下降为0.70±0.73分;思想不集中症状从治疗前1.45±0.89分下降为0.35±0.67分。单项症状评分改善率最高的前三个症状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为:“思想不集中”(76%)、“腹部胀满”(75%)、“肢体浮肿”(70%)。在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方面,DRSP中“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从治疗前的16.76±5.80分下降为7.75±3.37分,“对社交活动的影响”评分从治疗前的17.05±5.75分下降为7.25±2.90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评分从治疗前的17.40±5.91分下降为6.50±2.50分。经统计后,治疗前后DRSP总评分比较:组内比较P=0.00<0.05,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P>0.05,不能认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疗效存在差异。试验中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及意义本课题试验组循足阳明胃经取头维、滑肉门、天枢、足三里;循手厥阴心包经取内关。对照组主穴:取督脉百会、手少阴心经神门、足太阴脾经三阴交、足厥阴肝经太冲。两组采用相同配穴:头痛、眩晕加风池、太阳;失眠多梦加大陵、四神聪;乳房胀痛加肩井、膻中;情志异常、烦躁易怒加神庭、水沟;腹泻加天枢、上巨虚。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分析数据后,结果提示从足阳明胃经论治经前期综合征临床疗效令人满意,该方法能够明显改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且提高其生活质量。其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该理论方法与常规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开拓新的治疗方向。本试验为今后临床从足阳明胃经论治经前期综合征,以及多种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该理论方法在经过今后更完善、更规范化的研究后,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刘云霄[8](2020)在《腹部隔姜泥十字灸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腹部隔姜泥十字灸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经前期综合征,比较其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提供新的临床参考和思路。方法:筛选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70例气滞血瘀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入腹部隔姜泥十字灸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5例。两组治疗均在每次月事来潮前14d开始,经来则止,共观察3个月经周期。对比治疗前、后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月经前期症状积分(COPE)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腹部隔姜泥十字灸法)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常规针刺法)总有效率达83.87%。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均可改善中医相关症状(P<0.05)。尤其在改善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思维不清晰、头痛、善太息、食欲不振、烦躁易怒、胁肋胀痛方面,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抑郁悲伤、失眠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总体症状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月经前期不适症状(P<0.05)。在月经前期症状总积分方面以及经前情绪、躯体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隔姜泥十字灸法与常规针刺法均可改善气滞血瘀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症状和月经前期不适症状,但腹部隔姜泥十字灸法较常规针刺法而言效果更具有优势,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巩珂[9](2020)在《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肝火型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疏肝调神针刺法对肝火型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并与普通针刺法相对照,探讨分析疏肝调神针刺法的治疗依据及优势,为临床诊疗肝火型经行头痛开辟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方法:将所有符合中、西医诊断及纳入标准的经行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到疏肝调神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0例。两组分别采用疏肝调神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均于经期来潮前一周起进行连续针刺治疗,10天为1疗程,至下一月经来潮前一周继续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观察3个疗程后患者VAS评分、头痛症状评分及经行头痛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分析结果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头痛总有效率为疏肝调神针刺组93.33%,普通针刺组80.00%,组间比较P<0.05,疏肝调神针刺法能更好地减轻患者头痛症状;2.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疏肝调神针刺组90.00%,普通针刺组80.00%,组间比较P<0.05,疏肝调神针刺法较普通针刺法更能有效改善经行头痛中医证候评分;3.疏肝调神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症状总评分为4.83±4.98,中医证候评分为3.53±3.62;普通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症状总评分为8.83±5.75,中医证候评分为6.30±3.84。组间比较均P<0.05,疏肝调神针刺法对经行头痛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疏肝调神针刺法与普通针刺法均能有效治疗肝火型经行头痛,改善患者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症状、中医证候评分,且疏肝调神针刺法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据头痛伴随症状评分变化,两种方法都有较好的疗效;此外,疏肝调神针刺法还能减少头痛发作次数。说明疏肝调神针刺法是临床医治肝火型经行头痛更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姚月月[10](2020)在《针刺五脏俞为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五脏俞为主与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五脏俞为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是否存在疗效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妇科、针灸科就诊患者共70例,排除4例后,将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前者采用针刺五脏俞为主治疗,后者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每日症状严重情况记录表(Daily Record of Severity of Problems,DRSP)和月经前期体验每日记录表(Calendar of Premenstrual Experiences,COP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婚育情况及治疗前的DRSP、COPE量表总评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治疗组剔除1例,对照组脱落1例,两组最终均纳入32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DRSP总评分、COPE总评分、各分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RSP总评分、COPE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显着(P<0.01)。2组治疗后差值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但DRSP量表的行为症状评分差值和COPE量表的情绪症状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针刺五脏俞为主和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对本病均有疗效,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经前不适症状,缓解经前焦虑心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针刺组在减轻患者躯体不适方面优于西药组;但在改善患者情绪和行为方面,两种疗法效果相当。总体而言,针刺五脏俞为主的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经前期不适,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二、针刺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宣郁通经汤治疗肝郁化热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医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B 信息调查表
致谢
个人介绍

(2)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实际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比较
        3.3 治疗前基础数据分析
        3.4 治疗结果分析
        3.5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2 现代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治疗方法
    3 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3.1 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3.2 调神法对经前期综合征的重要作用
        3.3 疏肝调神针法理论及在肝郁气滞型PMS中的应用
    4 取穴分析
        4.1 疏肝调神针刺组选穴分析
        4.2 常规针刺组选穴分析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临床疗效比较
        5.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5.3 月经前期症状体验评分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3)针药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郁气滞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祖国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1.1 经前期综合征之历史沿革
        1.2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病机之探究
        1.3 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2.1 经前期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概述
        2.2 经前期综合征的西医治疗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 最新研究进展
    4 总结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研究对象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及终止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临床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价指标及疗效判定
        3.5 随访记录
        3.6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4.3 DRSP疗效对比
        4.4 安全性分析
        4.5 随访情况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思考
    3 针刺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依据
        3.1 选穴依据
        3.2 选穴分析
    4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优势
    5 数据结果分析
        5.1 临床疗效分析
        5.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5.3 DRSP积分分析
        5.4 随访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4)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论述
    2 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作用机理
    3 针灸及其他疗法治疗经行头痛的现代临床应用
    4 小结
第二部分 选穴规律研究及临床观察
    1 文献来源及研究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3 讨论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疗效观察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
    6 一般资料与研究结果分析
    7 典型病例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理论依据
    3 取穴依据
    4 临床疗效分析
    5 心得体会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针刺结合循经走罐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
    3 中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4 中医学对经前期综合证的治疗
    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及脱落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处理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3.2 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3.3 治疗结果分析
        3.4 不良事件
第三章 讨论
    1 本课题症型的选用依据
    2 针刺疗法的选用依据
    3 选穴依据
    4 循经走罐疗法的选用依据
    5 针刺结合循经走罐的作用机理探讨
    6 对照组中药的选用依据
    7 研究结果分析
    8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董氏奇穴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文献研究
    2.1 中医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与研究
        2.1.1 病名的历史沿革
        2.1.2 病因病机
        2.1.3 中医治疗
    2.2 西医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与研究
        2.2.1 概述
        2.2.2 病因分析
        2.2.3 西医对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
3 临床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来源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剔除与标准
        3.1.6 中止研究标准
        3.1.7 不良事件及处理
    3.2 研究方案
        3.2.1 分组
        3.2.2 针具选择
        3.2.3 治疗方案
        3.2.4 观察指标
        3.2.5 疗效判定标准
        3.2.6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疗效比较
        4.2.1 临床疗效比较
        4.2.2 治疗前、后两组DRSP黄体期积分比较
        4.2.3 治疗前后PMT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4.2.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2.5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2.6 随访结果比较
    4.3 安全性及不良事件记录
5 讨论
    5.1 研究意义
    5.2 肝郁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讨论
    5.3 对照组的选穴依据
    5.4 治疗组取穴依据
        5.4.1 董氏奇穴概况
        5.4.2 选穴依据
    5.5 研究结果分析
    5.6 安全性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每日严重情况记录表(DRSP)》
附录二:经前期综合征自评量表(PMTS)
附录三:中医证侯评分
综述 中医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从足阳明胃经论治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研究进展
        1 研究背景
        2 概述
        2.1 发病机制
        2.2 诊断
        2.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综述二 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因病名病机
        2 中医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2 试验研究
    3 评价方法
    4 数据处理
    5 结果与分析
    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表(DRSP)
附录2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症状程度评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腹部隔姜泥十字灸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
        2.6 不良事件预防与处理
        2.7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患者脱落记录
        3.2 安全性评价分析
        3.3 一般资料比较
        3.4 观察指标的比较
        3.5 两组疗效分析比较
讨论
    1.中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治法探讨
    2.西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西医学对PMS的治疗
    3.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腹部隔姜泥十字灸法的作用机制
        3.2 针刺取穴依据
    4.结果分析
    5.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前景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9)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肝火型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可行性分析
        3.2 治疗前评分基础数据分析
        3.3 治疗结果分析
        3.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经行头痛的认识
        1.1 经行头痛病名的认识
        1.2 经行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经行头痛的辩证分型
    2 现代医学对经行头痛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现代医学对经行头痛病因的认识
        2.3 现代医学对经行头痛的治疗
    3 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肝火型经行头痛的理论依据
    4 针刺镇痛的理论依据
    5 取穴分析
        5.1 疏肝调神针刺组穴位分析
        5.2 普通针刺组穴位分析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临床疗效分析
        6.2 对各项头痛症状积分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针刺五脏俞为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1.1.1 中医病名
        1.1.2 中医病因病机
        1.1.3 中医治疗
    1.2 现代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1.2.1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1.2.2 西医治疗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研究病例的分布情况
        2.2.2 一般资料比较
        2.2.3 病情可比性分析
        2.2.4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思路及结果
    3.2 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讨论
    3.3 选用五脏俞疗法的理论依据
        3.3.1 对五脏俞的认识
        3.3.2 五脏俞疗法的祖国医学理论依据
        3.3.3 五脏俞疗法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3.3.4 小结
    3.4 研究结论及分析
        3.4.1 DRSP及COPE量表总评分评价
        3.4.2 DRSP及COPE量表各分项评分评价
    3.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针刺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 [1]宣郁通经汤治疗肝郁化热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魏宏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东怡.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3]针药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郁气滞型)的临床观察[D]. 曹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与临床疗效观察[D]. 郭丽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针刺结合循经走罐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韦惠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董氏奇穴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王维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从足阳明胃经论治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颖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腹部隔姜泥十字灸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云霄.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肝火型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巩珂.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针刺五脏俞为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姚月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针药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