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一、血透患者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林[1](2021)在《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单中心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8例,分为正常钠组和低钠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结果:透析患者年龄集中在60~80岁,透析年限普遍>5年。维持性血透析患者的原发病前三位分别为糖尿病、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两组患者性别、透析年限、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及血清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中男性更多,年龄主要集中在老年区间,最常见原发病为糖尿病。

余娜[2](2021)在《尿毒症患者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行维持血液透析(MHD)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7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行MHD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尿毒症患者并发脑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患者行MHD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尿毒症患者行MHD治疗后并发脑出血患者38例(31.7%),非脑出血患者82例(68.3%)。脑出血组与非脑出血组患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透析龄、平均动脉压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毒症患者行MHD治疗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透析龄及平均动脉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为36.8%。结论 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并发脑出血概率较高,应控制尿毒症患者基础疾病,有效地减少脑出血发生。

邹梦林[3](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收集我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数据,分析影响血透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旨在改善血透患者的生存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M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CVD组和非CV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通过绘制饼状图及柱状图描述所有患者的原发病构成,计量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有无差异,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明确影响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对血红蛋白及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对比不同血红蛋白组及年龄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结果:1、共有390例患者符合纳排标准,其中男性254例,女性136例,至随访终点,CVD组患者有190例,占48,72%;非CVD组200例,占51.28%。104例患者出现全因死亡,其中心脑血管事件死亡62例,死亡率为59.62%。2、入选患者原发病构成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35例(34.62%),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25例(32.05%),高血压肾病82例(21.03%),多囊肾16例(4.10%),梗阻性肾病8例(2.05%),其他类型24例(6.15%)。两组患者在高血压性肾病、多囊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既往心脑血管疾病史、首次透析住院时长、年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既往有心脑血管事件(OR=2.052,P=0.011)、年龄增加(OR=1.022,P=0.007)、血磷高(OR=1.033,P=0.021)均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红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OR=0.963,P=0.000)。亚组分析:与T1组(Hb≥90 g/L)相比,T3组(30 g/L≤Hb<60 g/L)、T2组(60 g/L≤Hb<90 g/L)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比分别为9.400、3.103;与Y1组(年龄≤44岁)相比,Y3组(年龄≥60岁)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比是1.872。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因死亡比率高。2、慢性肾小球肾炎仍是我中心血透患者主要病因,糖尿病肾病次之。3、心脑血管疾病史、年龄大、低血红蛋白、高血磷是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越低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林丽桑[4](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的危险因素,构建MHD患者IDH风险评估模型,以期帮助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对MHD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为识别IDH高危患者及实施预防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于福建省某五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室)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MHD患者的一般资料、原发病类型、合并症情况、透析相关因素、实验室指标及其他相关资料。从纳入研究对象开始对研究对象实施为期一个月共12次血液透析的观察,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DH分为IDH组和非IDH组。将IDH组和非IDH组的各项相关因素进行对比,通过Lasso回归筛选与IDH最相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MHD患者IDH风险评估模型。采用R软件(Windows版4.0.3)中的软件包rms,将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使用列线图展示。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并使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根据约登指数(YI)、灵敏度、特异度及研究目的确定模型的最佳诊断界值,将MHD患者分为IDH低危组和IDH高危组。结果:1.MHD患者IDH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本研究共纳入MHD患者475例,其中181例(38.11%)发生IDH,294例(61.89%)未发生IDH。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与IDH最相关的变量共9个,分别为性别、身高、原发病类型、超滤量、超滤率、血清白蛋白、透析前收缩压、透析前服用降压药及近期(≤1个月)频发透析中低血压。将以上9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高(OR=0.939,95%CI:0.910~0.970,P<0.001)、糖尿病肾病(OR=2.353,95%CI:1.185~4.673,P=0.014)或其他病因(OR=3.624,95%CI:1.559~8.426,P=0.003)、超滤量(OR=1.824,95%CI:1.377~2.418,P<0.001)、透析前收缩压<110 mm Hg(OR=6.913,95%CI:2.107~22.683,P=0.001)及近期(≤1个月)频发透析中低血压(OR=60.970,95%CI:18.228~203.932,P<0.001)为MHD患者发生IDH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建立MHD患者IDH风险评估模型,并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2.MHD患者IDH风险列线图模型的评价: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91-0.868),P<0.001。校准图结果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几乎重合。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统计量为0.814,且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几乎重合。根据YI、灵敏度、特异度及研究目的,综合判断确定列线图模型最佳诊断界值为0.336,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1.8%,79.9%,0.517,当分值小于0.336为低危患者,大于等于0.336为高危患者。结论:1.身高低、糖尿病肾病、高超滤量、透析前低收缩压(<110mm Hg)及近期(≤1个月)频发透析中低血压是MHD患者发生IDH的主要危险因素。2.本研究构建的MHD患者IDH风险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识别透析中低血压高危患者及实施预防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王佳敏[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是由糖尿病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中药治疗作用的靶点多,既能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改善症状,又能够调整阴阳、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在治疗DKD上体现出独特的优势。杨玉兰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年有余,医技精湛,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见地与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显着的临床疗效,因此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杨玉兰教授治疗DKD的经验,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核心药物作用DKD的靶点及通路,为中医继承创新添砖加瓦。方法1、收集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经杨玉兰教授门诊接诊的所有符合DKD诊断的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包括一般信息、症状、舌脉、辅助检查、中药处方、中医及西医诊断等。筛选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病例111例,运用SPSS 25.0、SPSS Modeler18.0进行数据分析,总结规律,探讨杨玉兰教授治疗DKD的核心药物、组方规律等。2、运用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中国知网、Pub Med等对核心处方的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进检索,并运用Uni 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蛋白建立药物靶标数据库,结合与疾病基因关联的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病的已知作用靶点,找出糖尿病肾病潜在作用靶标,建立药物-糖尿病肾病靶标数据库,通过Cytoscape(3.7.0)进行构建药物-靶点-疾病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得到潜在靶点蛋白互作用网络。利用Bioconductor包和R语言对靶点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核心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性别、年龄分布:共纳入111例患者,其中纳入患者男女比例约1.22:1;年龄分布于29-84岁之间,其中50岁-70岁的有81人(73.0%)。2、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功效结果:共527个处方根据中药频次统计显示,共有252味中药,高频次药物依次包括黄芪、川芎、丹参、葛根、地龙、山茱萸、黄连、当归、生地黄、红花等;四气以寒、温、平三者为主,且寒、温频次大致相当;五味频次最多为苦味,其次依次为甘、辛、咸、涩、酸、淡;药物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以及活血化瘀药位列前3;药物归经统计从依次为肝经、肺经、胃经、脾经、肾经、心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4、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核心处方由用药频率的前10味药物组成,主要包括:黄芪、川芎、丹参、葛根、地龙、山茱萸、黄连、当归、生地黄、红花。核心药物实际共含有100种有效化学成分,比如:槲皮素、豆甾醇、芒柄花黄素等,共计333个药物作用靶点。共筛选到糖尿病肾病相关靶点545个,最终10味药物与疾病共拥有78个相交靶点,如:PTGS2、NOS2、ESR1、AR、PPARG等;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发现152条信号通路可能与该处方治疗DKD相关,其中最有可能是通过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对肾脏起到了保护作用。结论根据数据挖掘结果,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多以补益虚弱、清热化瘀为主,辅以健脾除湿消肿等,即以黄芪、当归为主补气血益虚弱,川芎、丹参、红花以活血消症、化瘀通络之效,同时随证配伍生地、黄连等药清热除湿、养阴生津,葛根以解肌退热、升阳生津。其核心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葛根、地龙、山茱萸、黄连、当归、生地黄、红花十味药物,体现了杨玉兰教授诊治DKD的重要思路。通过成分-靶标-疾3、药物关联规则关系及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运用关联法则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二阶关联规则18条,如黄芪+川芎、丹参+川芎、黄芪+丹参等;三阶及以上关联规则19条,如黄芪+川芎+丹参、黄芪+葛根+丹参、黄芪+山茱萸+川芎等。通过系统聚类方法,聚类出5组,第1组为大黄炭、蒲黄炭、红花、大黄、丹参、泽泻、淫羊藿、川芎、黄芪、山茱萸、土茯苓、萆薢、紫苏叶、桔梗、干姜、瓦楞子、瓜蒌、枳壳、鸡内金,第2组为金樱子、芡实、青风藤、荠菜花、当归、蚕砂、红景天、柴胡、黄芩、茯苓、地龙、白花蛇舌草,第3组为桑叶、黄连、生地黄、玄参、苍术、金银花、山药、黄柏,第4组为酸枣仁、远志、牡蛎,第5组为三七、枸杞子、鸡血藤、天麻、葛根、骨碎补、鹿衔草、桑寄生、杜仲、牛膝桂枝、苏木、木瓜、橘络、水蛭。根据关联规则得出最后核心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葛根、地龙、山茱萸、黄连、当归、生地黄、红花,即用药频率的前10味药物组成。病的相互作用网络关系建立,该核心处方有效活性成分与多靶点、多通路相关,该核心处方药物可能是通过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对肾脏起到了保护作用,其主要涉及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肾纤维化等多个途径。

赵正德[6](2021)在《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价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s,AVG)的远期通畅情况为上肢血管资源耗竭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临床选择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我院血管外科通路中心新建下肢AVG患者的基线资料、基础疾病特征、围术期并发症,计算6月、12月、24月的初级通畅、辅助初级通畅、次级通畅率。根据通畅率情况绘制患者累积通畅率Kaplan-Meier曲线。统计所有影响初次通畅的狭窄或血栓事件、分析内瘘狭窄分布特点。结果:成功随访24例,6月、12月、24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3%,67%,31%,辅助初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2%,62%,次级通畅率100%,96%,88%。影响初级通畅的事件为:狭窄9例和血栓3例;随访期内所有影响通畅事件分别为,假性动脉瘤2例,血栓8例,狭窄21例;初次因狭窄或血栓干预时狭窄部位构成比例:动脉吻合口(3.70%),人工血管段(3.70%),静脉吻合口(51.85%),静脉近吻合口段(14.80%),流出静脉段(11.11%),髂静脉(14.80%)。结论:下肢AVG远期通畅率劣于上肢AVG通畅率,但辅助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较为满意,可优于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上肢血管资源耗竭血液透析患者选择的血液透析通路临床替代方案。

秦江南[7](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并观察MHD患者透析龄、中医证型与各化验指标的关系,为中医临床通过辨证施治MHD患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25日至2月28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纳排标准筛选,共收入136名MHD患者,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中医证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身高及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电解质、钙磷、甲状旁腺素、铁蛋白等检查结果。并参照《慢性肾衰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中慢性肾衰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由专业的中医医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按照既往实验研究依据将MHD患者按透析龄分为A(≤36个月)、B(>36个月)两组。将上述收集信息纳入Excel表格建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的方法挖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总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通过频数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法挖掘MHD患者不同透析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使用Kruskal-Wallis H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SPSS软件Mann-Whitney 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透析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频数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透析龄实验室指标达标率的差异。结果:1.此次研究共收集了136例MHD患者,男性76人,女性60人。平均年龄62.86±12.15岁,平均透析龄41.56±28.91月,透析龄≤36个月为67人,透析龄>36个月为69人。原发病糖尿病肾病共55例,慢性肾炎32例,高血压肾损伤16例,多囊肾13例,高尿酸性肾病6例,狼疮肾4例,不明原因10例。血管通路使用AVF为88例,占64.7%;使用TCC为48例,占35.3%。2.常见中医症状有少尿106例(77.9%)、腰膝酸软72例(52.9%)、倦怠乏力70例(51.5%)、口干口渴66例(48.5%)、畏寒肢冷65例(47.8%)、食少纳呆58例(42.6%)。患者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肝肾阴虚证最多,为47例(34.6%);最少为阴阳两虚证,为16例(11.8%)。标实证以湿浊证最多,为58例(42.6%);最少为热毒证,为5例(3.7%)。3.A、B两组中医证型虚证分布存在差异(P<0.05),两组在脾肾气虚证与阴阳两虚证占比上存在差异(P<0.005),A组脾肾气虚证占比高于B组,B组阴阳两虚证占比高于A组。A、B两组中医证型实证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4.中医证型虚证间的实验室指标比较,脾肾阳虚证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P<0.05)。其它指标在各证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型实证间的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5.A、B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B组阴离子间隙、钙磷乘积、甲旁腺激素水平高于A组(P<0.05),其它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6.患者总体血红蛋白达标率47.1%、铁蛋白达标率61.8%、血钙达标率41.9%、磷达标率35.5%、甲状旁腺激素30.1%、钾达标率92.6%、白蛋白达标率45.6%。A、B两组实验室指标达标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虚证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且阴阳两虚证,随透析龄延长而增加,脾肾气虚证随透析龄延长而减少。而实证以痰浊证为主,且各证型分布不随透析龄增长而变化。2.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衰病人实证有所改善,但对于虚证的疗效并不明显。因此对于MHD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可以主要从虚证方面进行干预,来改善患者症状与各实验室指标的达标率。

林凯强[8](2021)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病变特点及其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本中心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冠脉、腹主动脉钙化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1.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院CKD患者100例,收集临床资料,行多层螺CT检查测定冠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对冠脉钙化的具体血管进行描述和分析,比较CKD各期CACS差异,并根据CACS分值分为重度钙化组(CACS≥400)和非重度钙化组(CACS<40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及差异,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行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2.选取同期我院住院的CKD患者120例,收集临床资料,行腹部侧立片检查测定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Score,AACS),对腹主动脉钙化的具体节段进行描述和分析,比较CKD各期AACS差异,并根据CORD(Calcification Outcome In Renal Disease,CORD)研究,AACS<5为非重度钙化组,AACS≥5为重度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及差异,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1.入组患者中,冠脉钙化病变发生率为67%,重度钙化比例为25%,非重度钙化比例为75%,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钙化比例分别为8%、57%、41%和51%,单支钙化病变的占15%,两支钙化病变的占18%,三支钙化病变的占30%,四支全部累计钙化病变占3%。K-W检验(Kruskal-Wallis test)示CKD不同分期的CA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CS与年龄(r=0.345)、透析龄(r=0.243)、糖尿病病史(r=0.422)、累及血管数目(r=0.899)、VP-TR(Velocity Peak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r=0.312)、PPG(Pulmonary Pressure Gradient r=0.305)、PAPS(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r=0.360)呈正相关(P<0.05);冠脉重度钙化组与非严重钙化组比较,年龄(t=-2.85,P=0.006)、透析龄(Z=-2.11,P=0.034)、糖尿病病史(X2=15.81,P<0.001)、TC(t=2.569,P=0.012)、HDL(Z=-3.409,P=0.002)、LDL(t=2.405,P=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发现年龄(OR=1.075,P=0.019),糖尿病病史(OR=11.954,P<0.001)是冠脉重度钙化的危险因素。HDL(OR=0.065,P=0.014)是冠脉重度钙化的保护因素。2.入组患者中,腹主动脉钙化病变发生率为49.2%,重度钙化比例为27.5%,非重度钙化比例为72.5%,腰椎1-4节对应腹主动脉节段钙化比例分别为20.8%、25%、35.8%和40%,单节段钙化病变的占10%,双节段钙化病变的占17.5%,三个节段钙化病变的占10.8%,四个节段全部累计钙化病变占10.8%。K-W检验示CKD分期与AACS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CS与年龄(r=0.345)、糖尿病(r=0.345)、累及节段数目(r=0.345)、LA(Left atrialr=0.215)、MPA(Main Pulmonary artery r=0.239)、IVS(Inter ventricular septum r=0.189)、VP-TR(Velocity Peak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r=0.317)、PPG(Pulmonary Pressure Gradient r=0.299)、PAPS(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r=0.291)呈正相关(P<0.05);腹主动脉重度钙化组与非重度钙化组比较,年龄(Z=-2.411,P=0.016)、糖尿病病史(X2=9.796,P=0.002)、Ca(Z=-2.255,P=0.024)、LA(t=-2.188,P=0.031)、MPA(Z=-2.264,P=0.024)、IVS(Z=-2.614,P=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发现年龄(OR=1.043,P=0.04)、糖尿病病史(OR=3.968,P=0.005)、血钙(OR=19.617,P=0.033)、IVS(OR=1.252,P=0.032)是腹主动脉重度钙化的危险因素。结论:1.CKD患者冠脉钙化率高,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更易出现钙化,CACS与患者年龄、透析龄、糖尿病病史、累及血管数目、VP-TR、PPG、PAPS与呈正相关;糖尿病病史是冠脉重度钙化的危险因素,HDL是冠脉重度钙化的保护因素。2.CK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率高,由远端向近端蔓延,AACS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累及节段数目、LA、MPA、IVS、PPG、PAPS、VP-TR呈正相关;年龄、糖尿病病史、血钙、IVS是腹主动脉重度钙化的危险因素。

左晓莉,商洪雪[9](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主动脉及颈动脉钙化情况比较》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不同透析方式对主动脉弓钙化和颈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1医院进行规律透析治疗透析龄> 6个月的107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按照透析方法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58例,腹膜透析组(PD组)49例。所有患者均拍摄胸部X射线片,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评定主动脉弓和颈动脉钙化情况,根据钙化程度分级。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钙、磷、甲状旁腺素及血糖、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两组主动脉弓钙化和颈动脉钙化的发生比率及钙化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D组血磷高于PD组,血钙低于PD组,血白蛋白高于P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D组39例(67.24%)发现主动脉弓钙化,PD组发现21例(42.8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11,P=0.011)。两组间钙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D组31例(53.44%)发现颈动脉钙化,PD组发现22例(44.8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D组重度钙化21例(67.75%),重度钙化占比高于PD组的36.36%,两组间钙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3,P=0.023)。结论主动脉弓和颈动脉血管钙化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中较为普遍,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能更好地纠正钙磷代谢紊乱,进而降低血管钙化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石瑞[10](2021)在《维持性透析患者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骨密度减低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危险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11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收集相关人口学特征、原发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双能X射线评估腰椎、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患者CAC发生情况。以钙化积分100为界,将患者分为高钙化组和低钙化组。分析高冠脉钙化组与低冠脉钙化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低骨密度组与正常骨密度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冠状动脉钙化和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共纳入11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其中MHD 87例(75%),CAPD 28例(25%),男性66例(57.4%),女性49例(42.6%);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居于首要原因,共49例占比42.6%。纳入患者中骨量正常54例(47%),骨量减低47例(40.9%),骨质疏松14例(12.1%);2.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高钙化组56例,占维持性透析患者48%,其中男性36例,占高钙化组人数64.3%。高钙化组年龄、透析龄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25(OH)D水平均明显高于低钙化组,而股骨颈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低钙化组,(P<0.05);男性高钙化组股骨颈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明显低于低钙化组,且其冠脉钙化积分与股骨颈骨密度(r=-0.34,P<0.05)、髋部骨密度(r=-0.65,P<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透析龄等因素后仍显示男性髋部骨密度与冠脉钙化积分呈负相关(β=-1870.47,P<0.05)。但在女性患者中,高钙化组与低钙化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异。3.骨密度情况及其减低的危险因素:与骨量正常组比较,低骨密度组年龄、透析零、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冠状动脉高钙化(CACs≥400)的患病率明显升高(P<0.05)。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年龄(r=-0.483,P<0.001),透析时间(r=-0.233,P=0.01),ALP(r=-0.274,P=0.003),i PTH(r=-0.483,P=0.02)与髋关节骨密度呈负相关,BMI(r=0.208,P=0.02)与髋关节骨密度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P=0.005)、透析时间(OR=1.010,P=0.02)、女性(OR=2.402,P=0.02)、CACs>100(OR=2.840,P=0.007)是骨密度减低的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比例为65.2%,高龄、高甲状旁腺激素是冠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性透析患者低骨密度的患病率为53%,高龄、长透析龄、女性、冠状动脉钙化可能与低骨密度相关性较大;冠脉钙化评分与男性髋关节骨密度存在显着相关性,骨密度降低可能是男性维持性透析患者冠脉钙化风险增高的危险因素。

二、血透患者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透患者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2)尿毒症患者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尿毒症患者行MHD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2.2 尿毒症患者行MHD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脑出血组患者预后情况:
3 讨论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
        2.2.2 研究对象观察指标
        2.2.3 相关定义及诊断
        2.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入选患者
    3.2 CVD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原因构成
    3.3 患者原发病构成及统计学分析
    3.4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3.5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对比
    3.6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7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8 亚组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原发性疾病
    4.2 患者的一般资料
    4.3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理论框架
    2.1 操作性定义
    2.2 研究假设
    2.3 理论框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场所
    3.3 研究对象
    3.4 血压的测量
    3.5 研究工具
    3.6 资料收集方法
    3.7 资料分析方法
    3.8 科研质量控制
    3.9 科研伦理
    3.10 研究技术路线
4 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4.2 IDH组与非IDH组患者临床数据特征比较
    4.3 MHD患者IDH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因子的筛选
    4.4 MHD患者IDH危险因素的共线性诊断
    4.5 MHD患者IDH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6 建立MHD患者IDH风险列线图模型
    4.7 评价MHD患者IDH风险列线图模型
5 讨论
    5.1 MHD患者IDH的发生现状
    5.2 MHD患者IDH风险列线图模型相关因素分析
    5.3 MHD患者IDH风险列线图模型的评价
    5.4 MHD患者IDH风险列线图模型临床应用的建议
6 本研究就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6.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的方向
    6.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经验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资料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历资料采集
        3.2 原始数据预处理
        3.3 建立原始数据库
        3.4 分析软件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情况分析
        4.2 数据分析
    5 讨论
        5.1 患者性别年龄分析
        5.2 药物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
        5.3 药物关联及组方规律分析
    6 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核心处方的作用机制探索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数据库与软件
        2.2 数据处理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核心药物有效化学成分
        3.2 核心药物有效成分靶点预测
        3.3 基于数据库建立疾病蛋白靶点
        3.4 药物-靶点-疾病网络构建
        3.5 核心药物-糖尿病肾病交集靶标PPI网络
        3.6 基因功能与通路富集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 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1.1 DKD的发病机制
        1.2 西医治疗DKD
    2 中医学对DKD的研究
        2.1 中医对于DKD的认识
        2.2 中医对于DKD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治疗DKD
    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研究资料
    1.5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MHD中医证型
    2.3 MHD透析龄与中医证型
    2.4 本虚证与实验室指标
    2.5 标实证与实验室指标
    2.6 MHD透析龄与实验室指标
    2.7 MHD透析龄与各指标达标率
讨论
    1 中医对于慢性肾衰的认识
    2 一般资料分析
    3 MHD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 MHD不同透析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5 MHD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6 MHD透析龄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7 透析龄与各实验指标达标率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病变特点及其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1.2 诊断及评估标准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一般资料收集
        1.3.2 血液检验指标检测
        1.3.3 心脏彩超
        1.3.4.1 冠脉钙化评分测定及分组
        1.3.4.2 腹主动脉钙化评分测定及分组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KD患者冠脉钙化的临床分析
        2.1.1 CKD患者冠脉钙化分布特点
        2.1.2 冠脉钙化积分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1.3 冠脉重度钙化组与非重度钙化组相关因素比较
        2.1.4 结论
    2.2 CK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临床分析
        2.2.1 CK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分布特点
        2.2.2 腹主动脉钙化评分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2.3 腹主动脉重度钙化组与非重度钙化组相关因素比较
        2.2.4 结论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9)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主动脉及颈动脉钙化情况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HD组与PD组生化指标比较
    2.2 两组动脉钙化比较
3 讨论

(10)维持性透析患者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四、血透患者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J]. 刘国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1(30)
  • [2]尿毒症患者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 余娜. 临床医学, 2021(07)
  •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分析[D]. 邹梦林. 南昌大学, 2021(01)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D]. 林丽桑.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5]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与作用机制研究[D]. 王佳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D]. 赵正德.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D]. 秦江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病变特点及其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D]. 林凯强.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9]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主动脉及颈动脉钙化情况比较[J]. 左晓莉,商洪雪.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02)
  • [10]维持性透析患者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D]. 石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