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养蜂人收费过高问题正在解决

部分地区养蜂人收费过高问题正在解决

一、一些地区向养蜂人乱收费问题正在解决(论文文献综述)

秦汉荣,胡军军,孙甜,陆启皇,周大维,孔蕾[1](2018)在《同一只蜜蜂一次出巢采集多种蜜粉源植物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实地调查法,在有多种蜜粉源植物开花的蜜源地,观察蜜蜂采集蜜粉源植物的情况;依据观察结果,结合蜜蜂携带的花粉团与植物花粉进行颜色比对等方法,了解蜜蜂一次出巢采集蜜粉源植物种类的数量。调查表明:无论是中蜂,还是意蜂,都观察到同一只蜜蜂一次出巢采集2种或2种以上蜜粉源植物的行为。

刘锐[2](2015)在《义利合一:土地、财产与治理 ——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探讨宅基地制度变迁的机制、问题与方向。宅基地制度是复合的而不是单一的,既包括土地宪法制度,也括土地管理制度,还包括宅基地治理制度。宅基地制度变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宅基地使用制度,二是政府征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变迁既要遵循宪法制度,又要与宅基地的利用现实相适应。集体化时期我国建立起宅基地制度,“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制度,实现了宅基地自主治理的公平与效率。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管理权力的上移,及人身自由限制的逐步被解除,使宅基地利用与农民家计变迁建立联系。我们依据宅基地财产属性的强弱,将中国农村分为一般农村及沿海发达和城郊农村。一般农村的宅基地财产属性弱,具有较强生产生活功能,性质更接近农用地。城市经济的拉力有限,大部分农民难以顺利进城,宅基地的季节性闲置成为常态。从宅基地保障农民家庭的生活稳定,保障经济转型的社会稳定角度看,当前的宅基地利用实现了制度效率。如果治理主体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既保证居住点在耕作半径范围,又能建设完善的公共生活设施,然后要求农民建新必须退出老宅基地,时间的推移会带来宅基地的低成本退出。问题是宅基地治理制度变迁,尤其是税费改革及乡村体制改革,使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动力被削弱。沿海发达和城郊农村宅基地财产属性强,宅基地使用制度的实践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基层组织利用土地管理体制漏洞谋取地利,二是老宅基地不退出带来新增宅基地的供应不足。改革宅基地审批制度和加强政府监管是个治理问题,可逐步完善解决,如何提高老村宅基地利用效率是问题的根本。相较于政府和市场解决的强负外部性,集体主导的“部分更新”式宅基地治理,交易成本较低,改善了居住环境,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中央主导的宅基地制度变迁,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实现农民宅基地财产权,针对的是一般农村及沿海发达和城郊农村的乡村规划难实施、违建房治理效果差,带来的宅基地流转频繁纠纷增多的问题;二是实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制度,针对的是地方政府难以有效约束,土地非农化的速度过快,带来的耕地资源迅速减少的问题。宅基地价格的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特定位置的土地升值:二是国家为保护耕地采取偏紧的建设用供给政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农村占全国农村的95%,改革征地制度推动宅基地入市,只会使5%的沿海发达和城郊村农民获利,会影响国家发展战略,影响整体的社会公平。而依照物权法原则推动的宅基地确权,不仅不利于提高宅基地居住效率,而且与宅基地使用制度冲突,与现行的土地宪法秩序相冲突。宅基地制度各个目标本应是统筹平衡的,现在耕地保护的战略地位被不断拔高,就会出现因噎废食、顾此失彼的土地管理问题。中央在建立城乡一体的指标化土地管理制度后,一方面严格限制土地非农化的规模以保护耕地资源,一方面又允许地方通过增减挂钩或地票获取指标,由此带来城乡土地利用变迁特点及问题被误判,宅基地使用制度的运作空间受挤压的问题。宅基地治理制度的瓦解,土地管理制度的僭越,及地权制度的操之过急,与两类农村的宅基地问题不相契合,带来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实践困境。我国的土地宪法秩序没有调整,社会没有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应立足宅基地制度的“义利合一”原则,面向现实、有主有次、循序渐进的变迁宅基地制度。

李青[3](2012)在《论1865-1913年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865-1913年间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在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下,地方自治机构的活动范围很小,被压缩至某些民生领域。但民生既是地方自治机构能够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也是地方自治改革的主要成就。本文介绍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国民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民问题以及其他领域(兽医学、统计、修路、防火保险等)进行研究,探讨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又为何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民教育领域,地方自治机构发展的重点是初等教育。在地方自治改革之初,县级地方自治机构对初等教育的发展采用奖励制度。奖励制度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等级色彩和严重的弊端,但它的确促进了初等学校在农村的大量建立。19世纪90年代以后,各省级地方自治局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决定积极地发展初等教育,并进一步提出发展普及教育。在政府的协助下,普及初等教育在各地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民教育也成为地方自治机构最重要的活动。省级地方自治局曾长期将大部分教育支出投向了中等学校,90年代以后,随着省级地方自治机构的注意力转向初等教育和普及教育,它们对中等学校的投入增长缓慢,这项支出占国民教育预算的比重越来越小。培养教师是省级地方自治机构的主要活动方向之一。为此地方自治局一方面建设师范学校,并在其他中等学校设立奖学金以招揽人才,另一方面则邀请着名教育家为教师们组织了大量的培训班和代表大会,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教学水平。作为地方自治职员,教师们与医生、农艺师等相比,工资水平要低得多,女教师尤甚。在教师的法律和社会地位上,他们一方面受到政府的严密监督,另一方面,在地方自治局和他们自己的努力下,其地位也有一定的改善。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农业教育和手工业教育两个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地方自治局在各地兴建了很多农业学校和手工业学校,培养了一批农艺师和技术人员。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提高民众文化水平、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地方自治机构在发展校外教育方面的活动较为复杂,包括建设校外图书馆、组织民间读书会、创办成人培训班、出版发行图书期刊、建立书库开展图书贸易等等。在医疗卫生领域,在省级地方自治局的领导下,省医院和精神病院的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县级地方自治局的领导下,农村地区医疗区、医院、医士站、医生、医士、医疗辅助人员和病床数量都取得了大幅增长。与此同时,俄国的主要医疗力量从医士向医生转变,主要医疗机构从医士站向医院转变,主要的治疗和管理方式从巡诊巡查向医院坐诊转变。俄国的医疗走出了治疗和管理上的低水平状态,迈出了建立现代医疗体系的第一步。门诊治疗一开始免费的,后来随着地方自治局医疗建设支出的增多,一些地方开始实行收费门诊。到19世纪末,绝大部分县份都实行免费门诊。住院治疗一开始是收费的,在医生们的干预下,地方自治机构逐渐实行了免费住院治疗。到二十世纪初,免费医疗原则正式确立,成为地方自治医疗最突出的标志之一,也是对俄国医疗事业的巨大贡献。为了实行免费医疗,地方自治机构兴建了一批药店,以尽可能地购进低价药品并免费发放。开展卫生防疫,是地方自治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地方自治局聘请了一些卫生医生,专门从事卫生学的调查研究,并建立了卫生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卫生局,有些省份还设置了卫生监督站。为了减少发病率,省地方自治局出台了一批卫生条例,建设了包括医疗-食品站和夏季托儿所在内的医疗慈善设施。面对流行病和传染病,各级地方自治局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减少了民众的伤亡率。地方自治机构还负责接种牛痘防治天花。为了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省级地方自治局组织了医生代表大会,它们对地方自治医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措施都是在它们的建议和推动下实施的。另外,医生们也建立了自己的职业团体,其中最重要的是皮罗格夫医生协会。总的来看,地方自治医疗实际上建立起来了一种全民免费医疗模式,这在100多年前的专制俄国能够实现,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成就,与改革前的医疗状况相比,更是一种飞跃。在农业和农民问题上,为了克服农奴制改革后出现的农业危机,地方自治局开办了一系列金融机构,以便向地主和农民发放贷款。这些机构包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地方自治银行、互惠信贷公司和贷款储蓄公司;80年代以后,非黑土区的一些地方自治局还发放土地抵押贷款;八九十年代,地方自治局又资助农民土地银行的发展,以帮助农民购买土地和地主出售土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局还开展了粮食抵押贷款,兴建了一批小额贷款机构。为了解决农民少地化和无产阶级化的问题,地方自治机构支持农民向西伯利亚和本省边境地区迁徙,保护村社,限制土地重分。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地方自治机构聘请了农艺师。20世纪初,为了使农艺师的活动更加深入农村,地方自治机构对各县进行了农区的规划和建设,并设置了农区农艺师的职位,以近距离地指导农民生产。农艺师建设了试验田、示范区、农场、试验站等,还推广种植牧草。农业仓库是地方自治局进行推广改良农机具和农种的最佳方式,不仅降低了农机具的价格,也让农民能够买得起。地方自治机构对待农业工人问题最初主要考虑作为雇佣者的地主的利益,后来越来越重视保护农业工人的权利。为了发展家庭手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地方自治局开始组织农民建设手工业劳动组合,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解决手工业产品的销售问题,地方自治局建设了手工业博物馆。为了向手工业提供资金,地方自治局成立了专门的手工业银行。为了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地方自治局建设了手工业教学作坊,聘请了技术专家。总而言之,地方自治机构发展农业最大的成功就是派遣农艺师到各地指导农业生产,这实际上代表了一种与传统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完全不同的以技术带动的全面发展模式。在兽医学领域,地方自治局聘请了大量的兽医人才进行动物疫病的防疫活动,并且以兽医医生为中心进行兽医区的规划,建设兽医医院等医疗措施,促使兽医学的主要任务从防疫转向治疗。地方自治局的统计员在实践中,坚持了按户统计法,重视对农户的亲自考察和询问,为获取真实而全面的民生信息奠定了基础。地方自治局还开展修路活动,促进了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之所以会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它们坚持了三项原则:一是尊重人才,即以地方自治知识分子为中心来进行相关领域的规划和建设;二是公益性,即尽可能彻底地为民众谋福利,尽可能地让民众少承担或者不承担运行的成本,而不去增加他们的负担;三是普及性,即尽可能地使所有或者是大多数民众、特别是下层民众享受到民生活动的实惠。这三项原则对我们今日的民生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刘权政[4](2010)在《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利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弱”字,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势地域。“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经济利益问题,关注农民经济利益、研究农民经济利益、实现农民经济利益,不仅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前提,也是最终解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的前提。农民经济利益不仅是农民自身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农民经济利益能否实现、能否提高,事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建国以来,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和提高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基本上是不断提高的态势。改革开放以前为缓慢增长阶段,以后为快速增长阶段。但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力推进和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现阶段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农业相对于工业的边缘化,农村相对于城市的边缘化,农民相对于市民的边缘化,三个边缘化叠加导致农民阶层整体上经济利益被边缘化。农民阶层成为社会数量最为庞大的弱势群体,纯农户、农民工、失地农民则是最典型的代表。本文以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利益作为研究对象,其实质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本文认为:第一,增加农民收入是维护农民经济利益必先破解的难题。从经济运行角度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深层次的制约因素有三个:其一,农产品需求制约越来越明显,来自农业的收入减少。其二,由于工农业技术水平的差异,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拉大,更使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其三,农村富余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的难度增大。第二,家庭承包经营制是确保农民经济利益的制度基石。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质就是通过给农民土地以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为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它是稳定农村社会与农民心理最低防线的基石。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分享性质。正因为这种土地承包权具有有限所有权的性质,所以必须长期保持稳定,不能随意变更。同时,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允许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以转让、出租、入股和继承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特殊眷恋之情,实现了土地的社会福利和生活保障的职能;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在经济上得到补偿,使转移别业的农户能放心地让出土地,为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打下了基础。第三,发展现代农业是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经济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纯收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依据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及目前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农业形势,维护农民经济利益就必须把现代农业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第四,推行惠农政策是实现农民经济利益的政策保证。健全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最终目标是维护我国农民的经济利益,具体途径是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的推行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辅之以对农业生产者实行适度的收入援助政策。第五,提高农民现代素质、推进农民顺利就业是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最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世界近代以来大国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持续30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位跃升为世界第3位。所有这些成就都为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国从总体上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经济实力。早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这样以来,制约农民经济利益实现的根本原因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由落后的社会生产力逐步演变为,“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民现代素质缺失导致的就业不足。综合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民的经济利益问题,从政治角度看,其实就是权利问题;从文化角度看,其实就是素质问题;从社会角度看,其实就是公正问题。相应的对策选择应该是,从注重技术层面的治理转换到着重制度层面的综合改革。为此,除了继续增强减负增收政策的执行力度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观念上为农民树立科学公正的利益观,从改变二元结构以改变农民的权利地位入手,从保护弱势群体的社会公义出发,深化改革,彻底废除歧视和限制农民选择范围的外部制度条件,以提高农民现代素质推进农民顺利就业作为最终途径。从根本上拆除二元体制及制度藩篱,为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和提高提供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竞争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一些地区向养蜂人乱收费问题正在解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些地区向养蜂人乱收费问题正在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1)同一只蜜蜂一次出巢采集多种蜜粉源植物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器材装备
    1.2 调查对象与内容
    1.3 调查方法
        1.3.1 调查开花植物
        1.3.2 确定观察点
        1.3.3 调查蜜蜂采集情况
2 调查情况与结果
    2.1 调查中蜂采集的情况与结果
        2.1.1 中蜂采大花马齿苋、铁海棠、细叶萼距花等蜜粉源植物的调查调查地点:南宁市金花茶公园
        2.1.2 中蜂采火炭母等蜜粉源植物的调查
        2.1.3 中蜂采稻槎菜、苦苣菜、酢浆草等蜜粉源植物的调查
    2.2 调查意蜂采集的情况与结果
        2.2.1 意蜂采黄荆等蜜粉源植物的调查
        2.2.2 意蜂采兰香草、广防风等蜜粉源植物的调查
3 讨论
    3.1 同一只蜜蜂一次出巢采集植物种类的多少, 可能与蜂群内部状况和外部因素有关
    3.2 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3 蜜蜂一次出巢采集多种蜜粉源植物的行为对蜂蜜生产的启发

(2)义利合一:土地、财产与治理 ——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宅基地制度变迁的研究
        1.2.1 宅基地资源的利用:治理的视角
        1.2.2 宅基地制度变迁:制度均衡的视角
        1.2.3 宅基地制度是什么:政治-结构的视角
    1.3 宅基地制度的中观研究
        1.3.1 研究传统
        1.3.2 田野与方法
    1.4 核心概念与篇章安排
2 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
    2.1 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1.1 传统地权的结构与变迁
        2.1.2 宅基地制度的正式形成
        2.1.3 为什么是集体土地所有制
    2.2 宅基地治理制度的形成
        2.2.1 一户一宅的制度
        2.2.2 农民的集中居住
    2.3 小结
3 弱财产属性与宅基地治理
    3.1 宅基地制度的变迁及问题
        3.1.1 小农经济与宅基地利用
        3.1.2 宅基地的“结合治理”
    3.2 宅基地治理制度的变迁
        3.2.1 宅基地治理的问题
        3.2.2 宅基地的“脱嵌治理”
    3.3 宅基地利用问题及治理
        3.3.1 人口流动与宅基地利用
        3.3.2 集体主导的宅基地退出
        3.3.3 宅基地的流转及治理
    3.4 小结
4 强财产属性与宅基地治理
    4.1 宅基地强财产属性与利用问题
        4.1.1 宅基地初始取得的市场化
        4.1.2 宅基地使用制度遭遇挑战
    4.2 宅基地治理的两类问题
        4.2.1 老村宅基地无法退出
        4.2.2 以地为利的治理实践
    4.3 宅基地治理制度创新
        4.3.1 政府的规范化管理实践
        4.3.2 为何会出现宅基地入市
        4.3.3 高效的宅基地集体治理
    4.4 小结
5 宅基地产权制度变迁实践
    5.1 宅基地流转现象增多
        5.1.1 乡村规划实施不力
        5.1.2 违建房的治理困境
    5.2 宅基地产权制度变迁
        5.2.1 宅基地确权的逻辑
        5.2.2 征地制度改革的是非
        5.2.3 物权法与宅基地效率
    5.3 小结
6 土地管理制度变迁实践
    6.1 城乡统一的土地管理
        6.1.1 城乡建设用地的联动
        6.1.2 农用地与宅基地的联动
    6.2 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打通
        6.2.1 增减挂钩政策的性质
        6.2.2 拆旧建新的政策实践
    6.3 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完善
        6.3.1 地票交易价格的本质
        6.3.2 地票制度的农村实践利弊
        6.3.3 指标交易政策的反思
    6.4 小结
7 宅基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
    7.1 统筹宅基地制度的目标层次
    7.2 坚持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
    7.3 走向义利合一的宅基地制度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部分科研作品

(3)论1865-1913年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学者对于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研究状况
    1.3 相关概念的含义与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1.3.1 狭义的民生与广义的民生
        1.3.2 本文对俄国地方自治机构“民生活动”的界定
        1.3.3 自治与地方自治的含义
        1.3.4 大改革之前俄国的自治传统与 19 世纪中期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
        1.3.5 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发展与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本文的篇章结构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地方自治机构在国民教育领域的活动
    2.1 地方自治改革之前俄国的国民教育状况
        2.1.1 从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俄国国民教育
        2.1.2 亚历山大一世对国民教育的改革
        2.1.3 尼古拉一世时期国民教育的发展
        2.1.4 亚历山大二世初期国民教育的状况
    2.2 地方自治机构的国民教育活动的展开和发展历程
        2.2.1 沙皇政府对于地方自治机构开展国民教育活动的规定
        2.2.2 地方自治改革之初的国民教育建设思想
        2.2.3 地方自治机构国民教育活动的开始和奖励制度的确立
        2.2.4 地方自治机构国民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
    2.3 地方自治机构与初等教育
        2.3.1 县级地方自治机构主导下的初等教育建设
        2.3.2 省级和县级地方自治机构的协作与初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2.3.3 地方自治机构与普及教育
    2.4 地方自治机构与中等教育
        2.4.1 俄国中等教育的类型
        2.4.2 地方自治机构发展中等教育的方式
        2.4.3 地方自治局对中等教育的资金投入
    2.5 地方自治机构与教师
        2.5.1 地方自治局对教师的培养方式
        2.5.2 教师的物质生活状况
        2.5.3 教师的法律和社会地位
        2.5.4 地方自治局对培养教师的支出
    2.6 地方自治局与职业教育
        2.6.1 职业教育的发起与形成
        2.6.2 职业教育的主要类型
        2.6.3 地方自治局对于职业教育的支出情况
    2.7 地方自治机构与校外教育
        2.7.1 校外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
        2.7.2 民间读书会和星期日学校
        2.7.3 书库
        2.7.4 出版发行图书期刊
        2.7.5 地方自治局对校外教育的支出
    2.8 地方自治机构的国民教育活动总结
第3章 地方自治机构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活动
    3.1 地方自治改革之前俄国的医疗状况
        3.1.1 历届沙皇政府对于医疗事务的政策和措施
        3.1.2 地方自治改革之前俄国医疗的总体状况
    3.2 地方自治改革的实施与地方自治医疗的形成
        3.2.1 地方自治机构的成立与社会救济衙门的解散
        3.2.2 省县两级地方自治机构对于医疗事务的分工与地方自治医疗的起步
    3.3 地方自治机构与医疗设施的建设
        3.3.1 省医院的建设与省内医疗的去中心化
        3.3.2 省地方自治局与精神病医院的建设
        3.3.3 县级地方自治局与农村地区医疗设施的建设
    3.4 地方自治医疗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的转变
        3.4.1 医士制度的形成和转变
        3.4.2 巡诊制度的形成和消亡
    3.5 地方自治机构的免费医疗实践
        3.5.1 免费门诊治疗
        3.5.2 免费住院治疗
        3.5.3 免费医疗与地方自治药店
    3.6 地方自治机构的卫生防疫活动
        3.6.1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3.6.2 建设卫生慈善机构
        3.6.3 防治流行病和传染病
        3.6.4 防治天花
    3.7 地方自治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
        3.7.1 医学教育与医务人员的培养
        3.7.2 地方自治医务人员的物质生活状况
        3.7.3 省级地方自治局对医生的管理
    3.8 地方自治机构的医疗卫生活动总结
        3.8.1 地方自治医疗的特点总结
        3.8.2 地方自治医疗的发展成就总结
第4章 地方自治机构的兴农活动
    4.1 地方自治机构与抗击农业危机
        4.1.1 农业危机的出现
        4.1.2 地方自治机构与农村金融业的展开和发展
        4.1.3 地方自治局与农民迁徙
        4.1.4 地方自治机构与保护农村公社
    4.2 地方自治机构与改善农业状况
        4.2.1 地方自治机构与农艺师
        4.2.2 地方自治机构与农业组织
        4.2.3 地方自治机构与改良农作物
        4.2.4 地方自治机构与农机具和良种的推广
        4.2.5 地方自治机构与农业工人问题
        4.2.6 地方自治机构的其他便农措施
    4.3 地方自治机构与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4.3.1 地方自治机构与初期的家庭手工业劳动组合
        4.3.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地方自治机构与家庭手工业的新发展
    4.4 地方自治机构的兴农活动总结
第5章 地方自治机构在其他领域的民生活动
    5.1 地方自治机构在兽医学领域的活动
        5.1.1 政府在兽医学方面的政策变迁
        5.1.2 地方自治机构与兽医事务的管理
        5.1.3 防治动物疫病
        5.1.4 地方自治局的牲畜治疗活动
        5.1.5 地方自治局的牲畜保险活动
        5.1.6 地方自治局在兽医学方面的活动总结
    5.2 地方自治机构在统计方面的活动
        5.2.1 政府官方统计的状况与地方自治统计的开始
        5.2.2 地方自治统计的兴起与独立发展
        5.2.3 地方自治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5.2.4 1893 年 6 月 8 日法律与地方自治统计的转型
        5.2.5 地方自治统计员的基本情况
    5.3 地方自治机构在修建道路方面的活动
        5.3.1 地方自治改革之前的道路修建状况
        5.3.2 道路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
        5.3.3 道路建设任务在省县两级地方自治局之间的分配与实施
        5.3.4 政府将官营公路交给地方自治局建设
        5.3.5 道路资金的设置及其影响
        5.3.6 地方自治局与铁路建设
        5.3.7 地方自治局的道路建设投入
    5.4 地方自治机构在防火保险、通信和社会救济方面的活动
        5.4.1 地方自治机构在防火保险方面的活动
        5.4.2 地方自治机构在通信方面的活动
        5.4.3 地方自治机构在社会救济方面的活动
    5.5 地方自治机构在其他方面的活动总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利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预期结果
    1.6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民经济利益的理论分析
    2.1 农民的传统观念与思想
        2.1.1 农民的性格特征
        2.1.2 农民的心理特征
        2.1.3 农民的行为特征
    2.2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观念的变迁
        2.2.1 经济理性明显增强
        2.2.2 价值观念正在转变
        2.2.3 制约传统观念变迁的因素
    2.3 农民经济利益的科学内涵
        2.3.1 农民经济利益的界定
        2.3.2 农民经济利益的特点
        2.3.3 影响农民经济利益实现的因素
第三章 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原则与思路
    3.1 农民经济利益的现状分析
        3.1.1 农民经济利益的现状
        3.1.2 农民经济利益受损原因
        3.1.3 维护农民经济利益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3.2 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原则
        3.2.1 农业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原则
        3.2.2 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原则
        3.2.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
    3.3 实现农民经济利益的思路
        3.3.1 农村社会稳定是前提
        3.3.2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3.3.3 保护土地权益是根本
第四章 增加收入是维护农民经济利益必先破解的难题
    4.1 农民增收的理论基础
        4.1.1 资源禀赋论
        4.1.2 公共产品性质论
        4.1.3 人力资本约束下的产业空洞论
    4.2 农民增收的市场载体建设
        4.2.1 组建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
        4.2.2 健全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
        4.2.3 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
    4.3 农民增收的制度创新
        4.3.1 生产经营制度创新
        4.3.2 财税分配制度创新
        4.3.3 价格运行机制创新
第五章 家庭承包经营是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制度基石
    5.1 家庭承包经营制是适合国情的土地制度
        5.1.1 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土地政策的基础
        5.1.2 家庭承包经营需要完善与创新
        5.1.3 土地流转会促进家庭承包经营的稳定
        5.1.4 关于土地流转的案例分析
    5.2 集约经营是土地资源利用的必然趋势
        5.2.1 土地集约经营及其评价标准
        5.2.2 加速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分析
        5.2.3 土地集约化经营的绩效分析
    5.3 推进农村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
        5.3.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5.3.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约因素
        5.3.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现代农业是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经济基础
    6.1 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6.1.1 现代农业的内涵
        6.1.2 现代农业的类型
        6.1.3 现代农业的意义
        6.1.4 传统农业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
    6.2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企业生产体系
        6.2.1 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
        6.2.2 现代农业的基本保障
        6.2.3 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6.3 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6.3.1 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6.3.2 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
        6.3.3 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 惠农措施是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政策保证
    7.1 现行惠农政策亟待完善
        7.1.1 部分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7.1.2 农业补贴资金投入不足
        7.1.3 监管不力使政策屡遭扭曲
    7.2 健全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7.2.1 明确目标提高标准
        7.2.2 扩大范围完善办法
        7.2.3 健全机制增强监督
    7.3 以维护现实利益为契机加大惠农力度
        7.3.1 建立合理的土地征用制度
        7.3.2 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7.3.3 建立失地农民的培训就业机制
第八章 提高素质推进就业是解决农民经济利益的最终途径
    8.1 农民现代素质的现状
        8.1.1 科学文化知识匮乏
        8.1.2 职业技能素质低下
        8.1.3 经营管理素质欠缺
    8.2 农民现代素质缺失的原因
        8.2.1 社会原因:根深蒂固的二元结构
        8.2.2 历史原因:千年积累的保守心理
        8.2.3 制度原因:普遍滞后的科技培训
    8.3 农民现代素质培育的途径
        8.3.1 树立现代社会理念
        8.3.2 加强科学技术素质
        8.3.3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8.4 推进农民就业的对策建议
        8.4.1 加强促进农民就业的宏观环境建设
        8.4.2 培育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
        8.4.3 加强农民就业能力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一些地区向养蜂人乱收费问题正在解决(论文参考文献)

  • [1]同一只蜜蜂一次出巢采集多种蜜粉源植物的调查[J]. 秦汉荣,胡军军,孙甜,陆启皇,周大维,孔蕾. 中国蜂业, 2018(06)
  • [2]义利合一:土地、财产与治理 ——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研究[D]. 刘锐.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 [3]论1865-1913年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D]. 李青. 吉林大学, 2012(10)
  • [4]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利益问题研究[D]. 刘权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部分地区养蜂人收费过高问题正在解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