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坐骨神经痛-直肠间隙脓肿36例

吊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坐骨神经痛-直肠间隙脓肿36例

一、挂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6例(论文文献综述)

原瑛[1](2021)在《“323-垫棉法”促进肛痈病术后创腔愈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以“323-垫棉法”促进肛痈病术后创腔愈合为主治目标,以传统垫棉法组、单纯切口引流组为对照组,对“323-垫棉法”促进肛痈病术后创腔愈合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通过临床研究,确定“323-垫棉法”促进肛痈病术后创腔愈合,科学客观地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其性质为临床研究。方法:选择108例依据诊断标准符合肛周脓肿(火毒蕴结型)并进行手术的患者,将108名病例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36例、空白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棉垫法,实验组使用“323-棉垫法”,空白组单纯切口引流,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2天开始使用垫棉法,每日1次。在手术后第11天、第12天、第32天观察三组术后创腔愈合的情况,并予以记录评分登记,最后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经过实验研究结果如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治疗组能明显加快肛痈病术后创腔的愈合。结论:“323-垫棉法”对肛痈病术后创腔愈合的治疗有较好治疗效果,该中医外治法安全有效,疗效确切,试验过程中无明显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

李铭杰[2](2021)在《VSD技术促进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研究VSD技术促进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2、观察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生活质量各维度及肛瘘发生率与VSD的应用之间的联系。3、探讨VSD技术促进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至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行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的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引流术+VSD辅助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切开引流术+常规换药治疗。术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第2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的疼痛评分、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创面面积比较、术后肛瘘的形成率、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愈合时间、医生工作量、生活质量等情况的比较。研究得出的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临床总体有效率方面观察组(73%)与对照组(60%)比较(P>0.05),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第2、5、7、10天的疼痛情况上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创面面积的比较上,P<0.05,两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得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更高;在术后三个月复查时,观察组术后有5个患者发生肛瘘,肛瘘形成率为33%,而对照组有9个患者发生了肛瘘,肛瘘形成率高达60%,对两组数据分析,P=0.14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仅对照组有4人发生了尿潴留,而观察组0例,发生率为27%,对数据分析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患者的换药次数及每次换药时间上来看,观察组医生的工作量及每次工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在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上,观察组共11例痊愈,愈合时间最短25天,最长31天,平均29±2.12天;对照组共9例痊愈,愈合时间最短32天,最长44天,平均38±2.34天,数据分析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SD技术应用于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在保证治愈率的前提下能更好的保护肛门功能,并且在减少术后疼痛、减小创面面积、降低术后肛瘘的发生率、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尿潴留的避免、愈合时间的缩短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之,在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有如下优势:(1)在保护肛门功能方面能够极尽其优势,VSD的加入,可以使得创面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创面损伤小而愈合快,明显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2)VSD的持续负压引流效果,能够通过及时负压吸引排出脓腔内的坏死组织,防止创面深部积液积脓,缩合创面腔隙,促进毛细血管的生成,提高细胞的再生速度以及创面组织的生长修复,从而加快切口愈合;(3)由于VSD全封闭创面,使得创面长期湿润,保护了创面皮肤表层的神经末梢,改善周围的微循环,避免刺激,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方面,术后应用VSD技术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的。

蓝阳[3](2021)在《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运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观察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并就诊于我院肛肠科住院患者,属低位肛周脓肿(热毒蕴结型)术后,获得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收集病例共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即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术后予红油膏纱条换药,对照组即高锰酸钾坐浴,术后予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前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初始创面大小做数据分析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术后1d、7d、14d切口的VAS疼痛评分情况,两组患者的术后3d、5d、7d创面分泌物量情况,两组患者7d、14d、21d愈合率的比较,两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及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等做一临床疗效观察,根据相关评判指标的检测进行记录并予以评分,记录完成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的数据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符合计数资料的数据的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根据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出的P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具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在初始资料的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年龄方面的分布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初始创面大小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d、7d、14d的VAS疼痛程度评分中:患者在术后1d的VAS疼痛评分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7d的疼痛评分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4d的疼痛评分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表明观察组在降低患者VAS疼痛评分上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d、5d、7d创面分泌物量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在术后3d的创面分泌物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5d的创面分泌物量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7d的分泌物量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表明观察组在减少创面分泌物上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7d、14d、21d的创面愈合率比较中:两组患者在术后7d的愈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4d的愈合率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21d的愈合率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表明观察组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在新生上皮长出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复发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在复发率的比较上无差异。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的比较中:观察组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可减轻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减少了患者的创面分泌物量,提高了创面愈合率,加速新生上皮长出的时间,加快了创面愈合的时间,且观察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上有显着的疗效,中医传统方剂仙方活命饮与特色制剂红油膏纱条结合易于患者接受,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张心怡[4](2021)在《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腺源性肛周脓肿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三间隙引流术”是基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发生的病理机制提出的一种创新性手术方式,本课题拟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期明确“三间隙引流术”在腺源性肛周脓肿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如皋市中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常熟市中医院、沭阳县中医院进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5家医院肛肠科诊治的肛周脓肿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三间隙引流组)和对照组(单纯切开引流组),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肛瘘形成率、肛门失禁情况,其次比较脓肿复发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共纳入334例患者,其中实验组(三间隙引流组)162例,对照组(单纯切开引流组)17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脓肿部位)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三间隙引流组肛瘘形成率和脓肿复发率分别为6.2%和1.9%,低于单纯切开引流组的18.0%和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肛门失禁的情况。术后第3天,三间隙引流组VAS评分显着低于单纯切开引流组(P<0.05),而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2、7天两组VAS评分差异不显着(P>0.05)。三间隙引流组住院时间为(9.0±5.4)天,低于单纯切开引流组的(10.4±6.1)天,差异有显着性(P<0.05);三间隙引流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7.1±16.4)天,与单纯切开引流组的(28.2±14.1)天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三间隙引流术”在腺源性肛周脓肿手术治疗中具有肛瘘形成率低、脓肿复发少、术后疼痛轻,且无肛门括约肌损伤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石玉迎[5](2020)在《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是依据Parks分型原则分类,指起源于肛腺感染,瘘管沿内、外括约肌间隙走行,向外穿透皮肤形成外口,向内走行盲端穿过肛提肌的肛瘘。因其位置穿过肛直环,手术时在敞开瘘道治愈肛瘘时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是临床难题,如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保护肛门功能一直是临床瓶颈。对于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国内外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手术标准,因此探索疗效好、痛苦小、并且可以保护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手术方案是肛肠专科医生追求的目标。本文一方面通过临床研究观察与评价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与传统实挂线方法来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等有效性观察指标,评估术后疼痛,肛门功能、肛门直肠压力等安全性评价指标,另一方面通过动物实验构建肛瘘模型,并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干预此动物模型,探讨肛瘘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肛瘘的优势作用机制。临床研究 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目的:通过虚实结合挂线与实挂线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一种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新术式,评价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在保证临床疗效、减轻术后并发症、缩短疗程、保护肛门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单盲、随机、对照、非劣效性临床研究。门诊确诊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并住院安排手术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填写随机分配卡,其中包含序号、随机数字、组别。将随机分配卡装入编有序号的不透光专用牛皮纸信封中并密封。按照病人就诊先后顺序,符合纳入标准后开启信封。A组为试验组,36例,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进行治疗;B组为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实挂线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包括治愈率、复发率、创面愈合时间等疗效指标,术后疼痛评分、肛门直肠压力值、WEXNER肛门功能评分、肛门外观形态等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完成病例34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有效性指标:①治愈率:试验组治愈率91.18%,对照组85.29%,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复发率:试验组随访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平均愈合时间:试验组平均愈合时间41.74±8d,对照组51.27±11.77d(p<0.05);④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d两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14d、20d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⑤肛门Wexner功能评分: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⑥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术后两组肛门静息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肛门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肛管高压带长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保护肛门功能、避免肛门不全失禁出现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实挂线法。实验研究1.丝线挂线引流的肛痰模型研究目的:构建大鼠肛瘘模型,探讨丝线挂线造瘘模型可能。方法:将30只SD雄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用肛周丝线挂线留置,对照组采用金属丝挂线留置。观察动物一般状态、肛温、肛周分泌物、取材后组织HE染色,ELISA法检测肛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 的含量。结果:①造模后大鼠一般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度降低,对照组大鼠死亡3只(死亡时间术后5d、10d、13d)。正常组、实验组无异常死亡。②大鼠肛门温度:造模前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第1d实验组与对照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7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第14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第21d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0d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大鼠肛周分泌物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模后肛周出现有分泌物,造模第1d两组肛周分泌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第7d实验组肛周分泌物少于对照组(p<0.05);第14d实验组肛周分泌物少于对照组(p<0.05);第21d两组肛周分泌物差异不明显(p>0.05);第30d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④取材后肛周组织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镜下均可见肛瘘样改变,实验组实际成模率高于对照组(p<0.05)。⑤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含量:造模后两组大鼠肛周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5);实验组肛周组织IL-4、TGF-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丝线挂线留置肛门方法建造大鼠肛瘘模型成功,且实际成功率高于既往文献发表金属丝挂线组。2.虚实结合挂线治疗肛瘘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虚实结合挂线治疗大鼠肛瘘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该方法治疗肛瘘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涉及两次分组,第一次将SD雄鼠30只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24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采用丝线虚实结合挂线,对照组采用橡皮筋实挂线。观察动物一般状态、肛温、肛周局部分泌物、以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肛周组织中VEGF、FGF-2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与肛周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①第1次分组造模后空白对照组在一般情况、肛周分泌物情况、VEGF与FGF-2水平、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5),肛门平均温度差异不明显(p>0.05)。②大鼠一般情况:干预后大鼠精神萎靡,毛发无光泽,活动度降低,进食、饮水较少,排便、排尿无异常,无异常死亡。③大鼠肛门温度:干预前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第1d实验组、对照组平均肛温升高,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第7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④大鼠肛周分泌物:干预前三组肛周分泌物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第1d实验组与对照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d实验组分泌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第7d实验组肛周分泌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⑤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血清IL-4、TGF-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⑥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肛周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肛周组织中IL-4、TGF-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⑦肛周组织愈合因子水平:干预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组织中VEGF、FGF-2水平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VEGF、FGF-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VEGF、FGF-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VEGF、FGF-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实结合挂线治疗肛瘘术后引流及组织愈合作用明显,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与愈合因子水平可能是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肛瘘的作用机制之一。

何崎川[6](2020)在《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运用切挂微创留桥术对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面积、愈合率、分泌物、疼痛情况、肛门功能、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化法,将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7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手术前后均采用相同的常规诊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对照组则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术后创面面积、分泌物、疼痛情况、愈合时间及术后2个月肛门功能等情况进行评分,计算创面愈合率,比较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总疗效。结果:入选的7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收集时无病例脱落。治疗前将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分析如下:(1)创面分泌物情况:两组术后第1天、第7、14、28天创面分泌物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创面疼痛:两组术后第1天、第7、第14、第28天创面疼痛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创面面积大小、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创面面积大小、愈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28天创面的面积大小和愈合率对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34.94±3.970)天,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37.94±4.058)天,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4)肛门功能:于患者创面愈合后2个月复诊时或电话回访后对两组进行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总体疗效:术后第28天,两组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总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97.14%,两组对比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能够有效地减轻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并发症,可明显减少术后肛门功能损伤,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周期等,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廖靖云[7](2020)在《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痿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半马蹄形肛瘘是瘘管半环形围绕于肛管或直肠下段一侧,内口多在肛门前后正中附近的肛瘘。手术是当前治疗肛瘘的最佳方法。而半马蹄肛瘘瘘管较长,走行弯曲,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术中肛门括约肌功能损伤风险较大,术后易出现严重疼痛、创面感染的症状及肛门畸形、漏气、漏液甚至肛门完全失禁的并发症,复发率高。目前对于半马蹄形肛瘘术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复发率,保护肛门形态及扩约功能。弧形切开根治术是安阿玥教授根据半马蹄形肛瘘形成机制及肛门括约肌走行设计出的新术式[1],临床应用中具有疗效显着,安全性高的特点。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弧形切开根治术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瘘的病例,分析两术式的疗效、复发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初步探究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肛瘘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弧形切开根治术的理论依据、操作要点、创面管理及术式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入院行弧形切开根治术或弧形切开根治术的半马蹄形肛瘘患者,共计51例。其中弧形切开根治术组20例,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组31例。通过检索查阅半马蹄肛瘘患者住院及门诊病历,使用电话、微信等进行回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尿潴留、术后出血等术后相关并发症,肛门指诊情况、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等安全性评价指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创面均获得完全愈合。弧形切开根治术组复发1例,复发率5%;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5%,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复发情况均为肛周瘢痕感染,在瘢痕感染处行切开引流术后均获得愈合。弧形切开根治术组术后3d、7d创面疼痛低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其他并发症(尿潴留、术后严重出血、创面感染、肛门坠胀不适、排便障碍)出现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肛门指诊评分自身前后对照、组间术前、术后肛门指诊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访时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弧形切开根治术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瘘相比,疗效相似,均可根治肛瘘,安全性好,不增加肛瘘术后相关并发症,不造成肛门功能的明显损伤。同时在减轻术后创面疼痛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弧形切开根治术沿肌肉走行纹理切开瘘管,对肛周正常组织损伤小,术后瘘管壁暴露、坏死脱落更充分。术后分泌物及坏死引流通畅,换药操作更简便,减少换药时造成的额外疼痛。弧形切口在肛周组织沿肌肉走行纹理切开,愈合后产生的瘢痕平整,避免了瘢痕挛缩造成的肛门畸形。弧形切开根治术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轻,不损伤肛门功能及形态,安全性高,是治疗半马蹄形肛瘘的理想方法,但尚需进一步行随机对照试验及长期随访证实。

卢丹[8](2019)在《肛周脓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以期识别高危患者,加强患者术后随访管理,为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系统评价研究:纳入文献年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有关肛周脓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两名研究者分别通过纳排标准纳入文献后进行独立的评价、筛选及交叉复核。文献质量评价采用NOS评分。数据分析及统计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以OR值及其95%CI为效应指标。异质性分析采用I2检验及Q检验。2.回顾性队列研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5年01月-2016年03月790例肛周脓肿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结束时间为2018年3月。采用dataweb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对患者的基线资料、中医证型等数据进行采集,并构建数字化、结构化的数据库,依次通过COX模型、GAM模型、分层分析交互作用检验来研究暴露因素对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1.系统评价研究:通过检索共139篇文献,通过纳排标准,最终有10项研究纳入此次系统评价。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后结果显示20<年龄<40(岁)、不良生活方式、伴有合并症、克罗恩病、糖尿病(中国人群)、既往有脓肿病史、括约肌间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致病菌为肠道菌群,切开排脓术均为脓肿复发的危险因素;男性、发病到手术时间≤7天、Charlson合并症指数1-3分为脓肿复发的保护因素。2.回顾性队列研究:体质指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脓肿复发呈正相关,与阴虚毒恋证、超重(BMI>25 kg/m2)共为脓肿复发危险因素。一次性根治术为脓肿复发的保护因素。BMI与糖尿病、年龄≥40岁均与脓肿术后复发存在交互作用。通过GAM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发现BMI与脓肿术后复发呈非线性关系。结论:通过系统评价研究发现20<年龄<40(岁)、不良生活方式、伴有合并症、克罗恩病、糖尿病(中国人群)、既往有脓肿病史、括约肌间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致病菌为肠道菌群,切开排脓术均为复发的危险因素;而男性、发病到手术时间≤7天、Charlson合并症指数1-3分为保护因素。通过队列研究发现超重、阴虚毒恋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脓肿复发危险因素,一次性根治术为保护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王迎静[9](2019)在《黄金促愈汤对高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黄金促愈汤对高位肛痈患者术后炎症控制及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旨在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提高疗效。方法:本课题共收集了60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病房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高位肛痈切开挂线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手术前后均采用我科常规统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正常饮食后加用黄金促愈汤口服,日一剂,早晚温服,连服两周。以术后第1天作为治疗前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7、14、21天的疼痛情况、肉芽生长情况、创面渗出物情况及创口修复情况并记录评分;记录术后第3、7天外周空腹血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适时评定出患者术后炎症控制及创面愈合程度。结果:经统计研究表明,两组间在术后第7、14、21天的疼痛情况及肉芽生长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在术后第7天创口修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4、21天创口修复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在术后第7天的创面分泌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术后第14、21天的创面分泌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后期无明显差别。两组在术后第3天炎症控制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炎性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第21天整体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黄金促愈汤用于高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安全有效,可减轻高位肛痈术后患者的痛苦,促进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在术后炎症期加快机体对炎症的吸收控制,减少炎性分泌物渗出均有较好疗效。

孟庆安[10](2019)在《金黄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金黄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肿痛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是通过金黄膏对肛周脓肿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客观的评价和验证金黄膏外用治疗术后肿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实用性。通过研究,规范和完善金黄膏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可供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的治疗肛周脓肿术后肿痛的新思路、新方法。方法:于住院患者中选择切合本课题纳排标准的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患者72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治疗组患者创面(清试干净)予以玉红纱条局部换药,且红肿区域涂抹适量金黄膏;对照组患者创面(清试干净)仅予以玉红纱条局部换药。详细采集每位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中医四诊资料等,通过辩证分型及明确诊断,防止纳入不合格病例。详细观察并记录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肛周红肿区域的消退率积分、疼痛积分及舌脉变化。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的数据分析,计算出两组数据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促进红肿区域消退、疼痛缓解等方面,两组病例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促进红肿区域消退及疼痛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黄膏在治疗肛周脓肿术后肿痛方面效果明显,且是安全的、有效的、实用的。

二、挂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挂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323-垫棉法”促进肛痈病术后创腔愈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实验材料
    1 病例选择及论文题目解释
    2 诊断标准
    3 病历纳入及排除标准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临床治疗方案
    2 盲法实施
    3 观察指标
    4 安全性及疗效观测指标
    5 疗效标准
    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分析
    1 数据统计
    2 数据分析
    3 安全性观察结果
    4 案例举例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VSD技术促进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
引言
历史回顾
    1.祖国医学对肛痈病的认识
        1.1 肛痈病的历史沿革
        1.2 肛痈病的病因病机
        1.3 肛痈的辨证分型
        1.4 肛痈的中医治疗
    2.肛周脓肿的现代医学治疗
        2.1 肛周脓肿的分类
        2.2 肛周脓肿的治疗
    3.小结
1.临床观察
    1.1 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麻醉方式
    2.4 手术方式
    2.5 术后处理
    2.6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3.观察指标
    3.1 疗效性观察指标
    3.2 术后第2、5、7、10 天的疼痛情况
    3.3 术后第7、14、21 天创面面积观察
    3.4 术后SF-36 生活质量各维度比较
    3.5 肛瘘形成率
    3.6 尿潴留的发生率
    3.7 术后医生的工作量
    3.8 术后创面愈合的时间
    3.9 安全评价
4.试验流程图
5.观察项目评分标准
    5.1 总疗效评价标准
    5.2 疼痛评分标准
6.统计学方法
7.研究结果
    7.1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疗效的比较
    7.2 术后患者第2、5、7、10 天疼痛评分比较
    7.3 术后患者第7、14、21 天创面面积比较(cm~2)
    7.4 术后两组患者SF-36 生活质量各维度的比较
    7.5 术后肛瘘形成率的比较
    7.6 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比较
    7.7 术后医生工作量的比较
    7.8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8.安全性分析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认识
        1.1 肛周脓肿的病因病机
        1.2 现代医学对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发病机理的认识
    2.中医对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认识
    3.脓肿的感染扩散形式
        3.1 感染沿内外括约肌间隙上下扩散
        3.2 感染沿内外括约肌间隙弧形扩散
        3.3 穿透内外括约肌和联合纵肌的感染扩散方式
    4.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术前辅助检查
    5.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手术治疗方案
    6.VSD的作用机理
        6.1 促进创面愈合
        6.2 清除渗液,减轻水肿
        6.3 封闭创面,减少感染
    7.VSD的优点及不足
        7.1 优点
        7.2 缺点
    8.试验结果分析
        8.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的分析比较
        8.2 术后患者第2、5、7、10 天疼痛分析比较
        8.3 术后第7、14、21 天创面面积分析比较
        8.4 术后两组患者SF-36 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比较
        8.5 术后肛瘘形成率的分析比较
        8.6 术后尿潴留的分析比较
        8.7 术后医生工作量的比较
        8.8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分析比较
        8.9 安全性观察及随访比较
    9.关于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防治
    10.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情况
作者简介

(3)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中西医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1.中医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1.1 中医学病因病机
        1.2 中医内治法治疗原则
        1.3 中医外治法
        1.4 中医症候分类标准及治疗用药
    2.西医对肛周脓肿认识
        2.1 西医的病因病理
        2.2 肛周脓肿的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
        2.4 病理学检查
        2.5 诊断要点
        2.6 鉴别诊断
        2.7 肛周脓肿的手术方式
    3.结语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案
        1.1 术前准备
        1.2 手术过程
        1.3 术后护理
    2 观察方法
    3 观察项目及评定标准
        3.1 观察项目
        3.2 评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
    2 治疗结果分析
        2.1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第3d、5d、7d创面分泌物量比较
        2.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的比较
        2.4 两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比较
        2.5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2.6 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
        2.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安全性评定及不良反应处理
第四部分 讨论
    1.中西医创面愈合机理
        1.1 中医伤口愈合的机理
        1.2 西医创面愈合机理
    2.熏洗疗法
        2.1 熏洗疗法的理论基础
        2.2 熏洗疗法的现代研究
        2.3 熏洗疗法的药理作用
    3.方义分析
        3.1 金银花为君药
        3.2 当归、乳香、没药、陈皮、赤芍为臣药
        3.3 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皂角、穿山甲为佐药
        3.4 增补药物
    4.红油膏纱条的作用
    5.仙方活命饮熏洗合红油膏纱条配合使用的优势
    6.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
    7.结果分析
    8.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历

(4)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腺源性肛周脓肿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肛痈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2.1 病因
        2.2 分类
        2.3 治疗
    3. 关于三间隙引流术
        3.1 三间隙引流术提出的理论基础
        3.2 三间隙引流术的初步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分组
        1.6 盲法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三间隙引流组手术步骤
        2.3 单纯切开引流组手术步骤
        2.4 术后处理
    3. 观察指标
        3.1 总体疗效标准
        3.2 总有效率
        3.3 主要观察指标
        3.4 次要观察指标
    4. 随访方法和时间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肛瘘形成率
        6.2 肛门功能
        6.3 脓肿复发
        6.4 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6.5 创面愈合时间
        6.6 住院时间
        6.7 总有效率
    7.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三间隙引流术的推广及应用
    2. 正确处理内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1 内口处理的重要性
        2.2 正确确定内口
        2.3 正确处理内口
    3. 术后换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4. 三间隙引流术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缩略词
    附录二: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病例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关于肛瘘的认识与研究
    1. 肛瘘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2. 西医关于肛痰的认识与研究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位肛瘘手术现状
    1. 括约肌保留术式
    2. 部分括约肌损伤术式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肛瘘模型的动物选择与常用造模方法
    1. 肛瘘模型的动物选择
    2.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前言
    研究目标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丝线挂线引流的肛瘘模型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虚实结合挂线治疗肛瘘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不足
附录
    附录1 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CRF表
    附录2 动物实验一照片
    附录3 动物实验二照片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病例分组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步骤
        2.3 术后治疗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3.1 一般性观察指标
        3.2 疗效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不良反应事件
    4 样本量估计
    5 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
研究结果
    1 患者一般情况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2 治疗后观察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段创面分泌物积分情况比较
        2.2 不同时段疼痛积分情况比较
        2.3 不同时段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2.4 不同时段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
        2.5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2.6 肛门功能评分比较
        2.7 总体疗效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1.1 肛痈的病因病机
        1.2 肛痈的辨证与诊治
        1.3 挂线疗法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2.1 肛门周围解剖结构
        2.2 肛周脓肿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2.3 肛周脓肿的诊治
    3 挂线疗法的利弊
    4 皮桥的作用
    5 关于微创
    6 手术关键
        6.1 内口处理
        6.2 挂线处理
        6.3 保证引流
        6.4 术后换药
    7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痿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肛瘘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1 中医对肛瘘的认识
        1.1 肛瘘病名认识与演变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对肛瘘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2.1 肛瘘的病因
        2.2 肛瘘的病理
        2.3 肛瘘的诊断
        2.4 肛瘘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常规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总体疗效评价
        3.3 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3.4 远期安全性评价
        3.5 典型病例
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1.3 近期疗效
        1.4 远期疗效
    2 弧形切开根治术的理论依据
        2.1 马蹄形肛瘘的形成原因——坐骨直肠窝特殊解剖结构
        2.2 弧形切口设计细节
    3 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马蹄形肛瘘关键手术要点
        3.1 一次性完全切开内口
        3.2 瘘管的处理
    4 注重术后创面管理
        4.1 弧形切开根治术换药关键点
        4.2 中医药辅助创面愈合
    5 弧形切口的优势
        5.1 引流通畅
        5.2 术后疼痛轻
        5.3 保持肛门正常形态
    6 探讨弧形切口的禁忌症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8)肛周脓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肛周脓肿的历史源流
        1.1 肛痈的概念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分期
        1.4 中医预后
    2.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2.1 基本概念
        2.2 分类
        2.3 病因机制
    3.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
        3.1 内治法
        3.2 外治法
        3.2.1 中药熏洗坐浴法
        3.2.2 中药外敷法
        3.3 中医顾氏外科经验
    4.中医加速康复外科在肛周脓肿中的应用
        4.1 术前
        4.1.1 宣教
        4.1.2 评分
        4.1.3 中医情志护理
        4.1.4 口服碳水化合物
        4.1.5 肠道准备
        4.1.6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4.2 术中
        4.2.1 体温管理
        4.2.2 麻醉方式
        4.2.3 手术创伤
        4.2.4 置管
        4.3 术后
        4.3.1 疼痛管理
        4.3.2 抗焦虑
        4.3.3 伤口愈合
第二部分 肛周脓肿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系统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1.1 检索数据库
        1.1.2 检索词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文献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
        1.4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3 肛周脓肿复发率
        2.4 肛周脓肿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2.4.1 性别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4.2 超重肥胖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4.3 吸烟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4.4 克罗恩病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4.5 HIV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4.6 糖尿病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4.7 既往脓肿病史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4.8 脓腔部位深浅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 肛周脓肿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定性分析结果
        2.5.1 年龄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2 生活方式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3 发病到手术时间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4 合并症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5 脓肿分型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6 脓腔位置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7 麻醉方式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8 使用引流管引流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9 使用抗生素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10 手术方式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2.5.11 致病菌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关系
    3.讨论
    4.研究局限性
第三部分 肛周脓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及纳排标准
        1.2 相关定义
        1.2.1 肛周脓肿
        1.2.2 肛周脓肿手术方式
        1.2.3 脓肿复发
        1.3 收集数据
        1.4 随访策略
        1.5 统计
    2.结果
        2.1 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率及累计脓肿复发生存分析
        2.2 研究对象特征
        2.2.1 患者一般基线资料
        2.2.2 脓肿基本特征及手术情况
        2.3 单因素分析脓肿术后复发的潜在影响因素
        2.4 多因素分析脓肿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2.5 GAM模型检验暴露因素(连续性变量)与脓肿术后复发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2.5.1 GAM模型研究BMI与脓肿术后复发的非线性关系
        2.5.2 GAM模型研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脓肿术后复发的非线性关系
        2.6 暴露因素与脓肿术后复发的分层分析
        2.6.1 BMI与脓肿术后复发的分层分析
        2.6.2 手术方式与脓肿术后复发的分层分析
        2.6.3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脓肿术后复发的分层分析
        2.6.4 中医分型与脓肿术后复发的分层分析
    3.讨论
        3.1 BMI与脓肿复发
        3.2 不同手术方式与脓肿复发
        3.3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脓肿复发
        3.4 中医分型与脓肿复发
    4.研究局限性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肛周脓肿外科手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三 :获奖情况
    附录四 :PUBMED检索
    附录五 :EMBASS检索
    附录六 :文献质量评价量表

(9)黄金促愈汤对高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法
        2.4 治疗方案
        2.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分析
    3 治疗结果分析
        3.1 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3.2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3.3 炎性指标比较
讨论
    1 肛痈病的分类探讨
    2 祖国医学对高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3.1 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过程
        3.2 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
    4 C反应蛋白在高位肛周脓肿诊疗中的意义
    5 选方依据
    6 结果分析
        6.1 术后疼痛情况分析
        6.2 肉芽生长情况分析
        6.3 创面渗出物情况分析
        6.4 创口修复情况分析
        6.5 炎性指标情况分析
        6.6 术后整体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国内外对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金黄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操作方法
    三、观察方法
    四、疗效评定标准
    五、观察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挂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323-垫棉法”促进肛痈病术后创腔愈合的临床研究[D]. 原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VSD技术促进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D]. 李铭杰.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D]. 蓝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腺源性肛周脓肿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D]. 张心怡.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 石玉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的临床观察[D]. 何崎川.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痿的回顾性研究[D]. 廖靖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肛周脓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D]. 卢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黄金促愈汤对高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D]. 王迎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金黄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孟庆安.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吊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坐骨神经痛-直肠间隙脓肿3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