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型多内分泌肿瘤家族RET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2B型多内分泌肿瘤家族RET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一、2B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家族RE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定远,廖健伟[1](2022)在《甲状腺癌RET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基因变异被认为是甲状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多种癌症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10%~2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存在RET基因重排/融合;体细胞(60%~90%)或胚系(100%)RET基因突变见于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1]。一般认为,RET基因是RET驱动型恶性肿瘤的治疗靶点,靶向治疗是晚期伴有RET基因重排/融合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和RET基因点突变的晚期MTC的重要治疗方法。

查玉梅[2](2020)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与2A型临床特点及MEN2A型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1型和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临床特点,了解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相关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通过检测一个MEN2A家系的基因型,进一步研究MEN2A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曾经收治的18例MEN1型患者、1例MEN2A型患者和他的家庭成员(5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我院的病历查询系统,整理临床资料,总结并归纳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和2A型的临床特点,分析21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规范化的建议。经MEN2A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提取患者及其家属外周抗凝血进行基因检测。回顾文献资料并结合本研究结果,总结MEN2A患者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加深对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认识及提高临床诊断率。结果1.我院收治的MEN1型患者共计18人。其中13例(72.2%)存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1例(61.1%)患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8例(44.4%)存在垂体肿瘤,1例患下腹壁脂肪瘤,1例合并脑膜瘤。MEN2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总共5人,包括先证者在内3人均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甲状腺髓样癌,其余2人无临床症状。治疗上MEN1及MEN2A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辅以内科治疗。2.MEN2A先证者和家庭中的其他2名患者都有RET原癌基因的c.1901G>A(p.C634Y)突变,是文献报道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突变类型之一。其余家系成员未发现此突变。结论1.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患者的发病年龄好发于中年人,临床表现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垂体瘤为特征,本研究MEN1患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MEN1的临床表现多样,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提高MEN1型患者的临床诊断率。2.中国人MEN1患者中肾上腺病变的发生率与国外相似,但大多为良性、无功能病变,由于在国外报道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肾上腺皮质癌,因此建议定期筛查MEN1患者并随访肾上腺病变。3.MEN2A患者基因型与表型存在相关性,MEN2A患者的死因主要与甲状腺髓样癌相关,对于MTC患者均应进行RET原癌基因的种系突变基因检测,对可能受影响的家庭成员进行早期筛查,可使MEN2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更好的预后。

曾博,田兴德[3](2020)在《甲状腺髓样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甲状腺髓样癌由于具有侵袭性,罹患此种疾病的患者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及器官转移,因此相较于其他甲状腺肿瘤患者,其预后较差。因此如何尽早明确诊断及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国内外近几年关于甲状腺髓样癌相关文献,对甲状腺髓样癌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曾博[4](2020)在《降钙素原在甲状腺髓样癌荷瘤鼠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甲状腺髓样癌作为甲状腺肿瘤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存在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等特点,治疗上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目前国内外对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有研究资料表明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具体手术方式及预后,与患者确诊时期有关:早期确诊的患者,其预后相对较好。因此早期发现并诊断甲状腺髓样癌,对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降钙素作为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虽可起到对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筛查及辅助诊断作用,但由于肺小细胞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胃肠癌、乳腺癌及类癌综合征等疾病也可导致血清降钙素升高,同时降钙素具有半衰期短、血标本不易保存等缺点,因此国内外对降钙素在甲状腺髓样癌疾病筛查与诊断中的作用仍存在不同意见。降钙素原作为降钙素的前肽物质,目前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在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的病例中存在降钙素原异常升高的情况。然而降钙素原是否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的辅助检查指标、以及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降钙素在甲状腺髓样癌的病程中是否存在一定关系,目前尚无相关基础性研究进行说明。目的:通过建立小鼠甲状腺髓样癌肿瘤模型,研究血清中降钙素原含量与甲状腺髓样癌瘤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并与作为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标志物的血清降钙素含量相比较,研究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降钙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为降钙素原作为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标志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分为3组,实验A组、条件对照B组和空白对照C组,每组各10只小鼠,雌雄各半。实验A组和条件对照B组小鼠均预先按照80mg/kg BW/d给予磷酰胺腹腔注射1周后达到免疫抑制,再分别按照细胞数量2×107个/只将甲状腺髓样癌肿瘤细胞接种在实验A组小鼠皮下,条件对照B组则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到小鼠皮下后与A组形成对照;空白对照C组则不作干预。待实验A组小鼠成功荷瘤后,每日测量瘤体长度和宽度,待瘤体最小宽度>0.5cm后,处死实验A组、条件对照B组小鼠及空白对照C组小鼠,收集血清并检测血清降钙素、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剥离实验A组小鼠瘤体,并进行病理学检验。对所测得的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小鼠体重、小鼠瘤重、瘤体积、小鼠血清降钙素含量及降钙素原含量等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三组小鼠所测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组小鼠实验前后测得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A组小鼠测得的数据采用两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小鼠的存活率及实验A组小鼠的成瘤率三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均存活,实验A组小鼠的成瘤率为100%。2.三组小鼠体重比较在实验开始时,实验A组、条件对照B组小鼠体重和空白对照C组小鼠体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时,实验A组与条件对照B组小鼠的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和空白对照C组小鼠的体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对照B组和空白对照C组小鼠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小鼠血清降钙素及降钙素原含量比较实验A组、条件对照B组小鼠与空白对照C组小鼠血清降钙素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与条件对照B组小鼠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与空白对照C组小鼠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对照B组与空白对照C组小鼠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实验A组小鼠瘤体积、血清降钙素含量、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实验结束时小鼠体重与实验A组小鼠瘤重均呈显着正相关,其相关性 R 值依次分别为(R1=0.995,R2=0.930,R3=0.937,R4=0.708;P<0.05),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与血清降钙素含量也呈正相关,其相关性R值为(R5=0.911,P<0.05);考虑到实验结束时小鼠体重可能会小鼠瘤重、瘤体积、血清降钙素含量、血清降钙素原含量等产生影响,因此采用Pearson偏相关性分析,对控制实验A组小鼠实验结束时体重这一变量后,实验A组小鼠瘤体积、血清降钙素含量、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与实验A组小鼠瘤重仍均呈显着正相关,其相关性r值依次分别为(r1=0.990,r2=0.889,r3=0.892;P<0.05),且实验组小鼠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与血清降钙素含量仍呈正相关,其相关性r值为(r4=0.855,P<0.05)。5.病理学检查证实,实验A组小鼠所荷瘤体为甲状腺髓样癌肿瘤细胞。结论:1.成功地建立了人甲状腺髓样癌细胞在免疫抑制小鼠皮下种植的肿瘤模型,该模型由于采用了环磷酰胺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与通常所采用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相比较,具有类似于肿瘤患者的体内免疫环境,为甲状腺髓样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2.实验所测得的实验A组小鼠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清降钙素的含量与瘤重呈显着正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清降钙素的含量也呈正相关。且注射环磷酰胺对小鼠血清降钙素及降钙素原含量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明,血清降钙素原也可以像血清降钙素一样作为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标志物,对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袁刚[5](2019)在《遗传性嗜铬细胞瘤的分子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嗜铬细胞瘤(PCC)/副神经节瘤(PGL)是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均源自神经嵴细胞,通常富含血管,临床表现为高儿茶酚胺分泌,也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病因。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内嗜铬细胞的肿瘤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以外的肿瘤统称为副神经节瘤,约60%的PCC/PGL是由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家族遗传的特征。如VHL基因突变导致的VHL综合征、RET基因突变所致的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型(MEN2)、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基因突变所致Von Recklinghausen病、SDHB突变致副神经节瘤合并肾细胞癌等;但是目前很多临床医生对其发病机制不太了解,导致对该类患者误诊或漏诊,对家族中的高危人群缺乏规范诊疗、随访计划。因此通过本研究,探索遗传性嗜铬细胞瘤的分子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策略,为建立遗传性PCC/PGL的规范化诊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大坪医院收治的符合遗传性PCC/PGL临床特征的52例病人,进行易感基因(VHL,RET,SDHX NF1,SDHAF2,TMEM127等)筛选,结果阳性者同时对其家族成员进行该基因的Sanger验证,明确家族成员是否携带相同基因突变。根据突变基因类型及临床特征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长期随访患者疾病进程。研究结果及结论:1.5个VHL基因突变家系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我们初步鉴定了4种VHL基因错义突变:(1).c.239G>T(p.Ser80Ile)突变导致肾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符合VHL综合征2B亚型的临床表现;(2)c.232A>T(p.Asn78Tyr)突变患者只表现肾细胞癌,符合VHL综合征1型的临床表现;(3).c.500G>A(p.Arg167Gln)突变患者较早出现视网膜、小脑和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符合VHL综合征2型的临床表现;(4).c.293A>G(p.Try98Cys)突变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关,符合VHL综合征2型的临床表现。不同VHL突变位点导致的临床表型不同。推荐根据基因突变位点及对应的临床表型差异,为VHL综合征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随访策略,提高对特定位点突变VHL综合征患者特定表型的预测能力。最终改善VHL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2.VHL综合征相关肾透明细胞癌靶向治疗效果初步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当VHL综合征患者同时合并多发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而无法外科手术切除时,可采用舒尼替尼治疗全身多发肿瘤。我们统计了3例VHL综合征患者舒尼替尼治疗效果,这3例患者经治疗后肿瘤均有明显的临床改善。患者1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19个月后,嗜铬细胞瘤和肾细胞癌的肿瘤体积缩小;患者2经舒尼替尼治疗后肾细胞癌停滞生长1年;患者3经治疗后肾细胞癌无进展生存6年;所有患者均在继续随访中。综上所述舒尼替尼治疗VHL综合征相关肾细胞癌有明确疗效,同时对于VHL综合征相关的其他肿瘤包括嗜铬细胞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均有明显疗效,且药物副反应可耐受。3.RET基因突变导致的多发性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我们发现了3种RET基因突变:(1)家系1的Cys634Ser突变;(2)家系2的Cys611Tyr突变;(3)家系3的Cys634Tyr突变。先证者1和2主要表现为同时出现甲状腺髓样癌(MTC)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先证者3仅发生甲状腺髓样癌。根据RET基因突变甲状腺髓样癌外显率(70岁前几乎为100%)及不同突变位点与甲状腺髓样癌发生的危险度(发生的早晚),推荐高危险度患者需行预防性甲状腺切除术。4.罕见HIF2α体系突变所致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例研究我们发现了1例极其罕见的HIF2α体系突变(发生于胚胎神经节定向干细胞)引起的多发性、复发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伴红细胞增多症患者。HIF2α的12外显子1589(C.1589c>T)位点杂合错义突变导致丙氨酸(530)取代缬氨酸(p.Ala530Val),该突变导致VHL不能结合水解HIF2α,从而导致HIF2α稳定表达及下游信号激活。HIF2α体系功能增强突变导致肿瘤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上调。患者外周血细胞中未检测到该基因错义突变,因此HIF2α体系突变(发生于胚胎神经节定向干细胞)可能是导致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的重要原因。这也表明HIF2α体系突变在遗传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虞士锋[6](2019)在《甲状腺髄样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可预测甲状腺髓样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因素,为手术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所有初治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性别与年龄、术前降钙素水平和CEA水平、肿瘤大小及数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数目等临床表现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临床表现因素与甲状腺髓样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共有58例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其中颈淋巴结转移阳性40例(69%),阴性18例(31%)。单因素分析表明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且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亦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术前血清CEA>180与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09),术前血清降钙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582)。年龄49岁以上(P=0.005)、肿瘤直径3cm以上(P=0.041)的患者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性别、肿瘤多发病灶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中央区淋巴结出现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建议行同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3个的MTC患者应当行同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年龄49岁以上、肿瘤直径3cm以上、术前血清CEA水平>180ng/ml的患者,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大,可考虑行同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陈海弟[7](2019)在《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侧方淋巴结影像学阴性时的处理》文中指出背景: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是一类很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该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为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的异常分化以及恶性增殖,由原癌基因RET发生突变导致,此外,近年microRNA与甲状腺髓样癌的发生的相关性也被证明。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常常以腹泻、潮红等类癌综合征为主。以发病特点的不同当作分类依据,MTC又包括散发性MTC(sporadic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MTC)还有遗传性 MTC(hereditary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HMTC),如果进一步以合并肿瘤的不同作为分类依据,HMTC又包括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family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FMTC)、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2B 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2B,MEN2B)还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2A 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2A,MEN2A)。然而在诊断相关的方面,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还有降钙素(calcitonin,CTN)都为最有参考价值的血清指标,最终诊断还是要以典型的组织学形态为金标准。MTC生物学特性较特殊,属于中度恶性,易复发、转移,预后较差,且放疗、化疗效果不佳,根治性手术为早期局限MTC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迄今为止,侧方淋巴结影像学阴性的情况下是否进行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elective lateral neck dissection,ELND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SMT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侧方淋巴结影像学阴性的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SMTC)进行ELND是否对生物治愈、局部复发、最终疾病结果及远处转移有影响,为合理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相关依据。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ELND对侧方淋巴结影像学阴性的SMTC患者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07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56例最终病理确诊为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并且在影像学上侧方淋巴结是阴性的患者的病理及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侧方淋巴结影像学阴性的MT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无ELND(观察组)还有单侧或双侧ELND(ELND组),主要对比生化治愈,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最终疾病的结果的不同。结果:56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观察组32名患者(57%)和ELND组24名患者(43%)。观察组中32名患者中的3名(9%)发生了随后的侧方淋巴结转移。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观察组和ELND组的局部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4%和92%(P=0.765),而生化治愈率分别为84%和85%(P>.999),和局部复发分别为9%和13%(P=0.708)。结论:观察组与ELND组中的患者有一个相似的生化治愈、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最终疾病的结果。固当SMTC患者侧方淋巴结影像学阴性时不建议预防性行ELND。

冯亚茹,陈晓红[8](2017)在《头颈部遗传性肿瘤概述》文中研究指明颈部遗传性肿瘤主要包括家族性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家族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神经纤维瘤病Ⅱ型、家族性鼻咽癌及家族性鳞状细胞癌。本文从头颈部遗传性肿瘤的分类、临床特征、遗传学和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张鹭[9](2017)在《一个MEN 2A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是一种起源于能够分泌降钙素的甲状旁腺滤泡细胞的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内分泌肿瘤,该疾病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sporadic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MTC)和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hereditary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HMTC)。HMTC又被分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MEN2A,55-60%)、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B型(MEN2B,5-10%)以及家族型甲状腺髓样癌(FMTC,35-40%)三种亚型,目前已证实RET原癌基因种系突变为MEN 2A发病的主要分子病因学基础。本研究拟通过对一个中国东部患有MEN 2A的家系进行RET基因种系突变检测,不仅可以明确该家系RET基因种系突变的特点,还可以筛查出RET基因突变携带者,以指导他们尽早诊治疾病。通过研究突变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为该家系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期望对MEN 2A患者的临床管理发挥指导性意义。[方法]以2013年~2015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的MEN 2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病史、实验室诊断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被纳入研究的对象为MEN 2A患者。收集46名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全部的21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双向测序。比对并分析全部外显子中存在的RET基因种系突变情况,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突变与MEN 2A之间的关联。[结果](1)该家系的 RET 基因存在 13 种变异(p.A45A、p.F285S、C.854855CA、p.A432A、p.G691S、p.D707E、p.L769L、p.V778I、p.S904S、C.*15T>C、C.*167T>A、C.*731T>C、C.*1506G>A),其中外显子 4 上的 p.F285S、外显子 4 上的 c.854855CA和外显子11上的p.D707E三种突变均为本研究中首次报道;(2)连锁不平衡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变异p.D707E与患MTC有显着的相关性(LOD=3.69,OR=4.413,P=0.000167),提示该变异是该家系患MTC的一个风险因子;(3)位于外显子11上的SNP G691S与外显子15上的SNP S904S(D’=1.0,r2=1.0,LOD=12.83)、位于 3’ UTR 的 SNPrs2075912 与 SNPrs2565200 为完全连锁不平衡(D’=1.0,r2=1.0,LOD=20.23),但与该家系患MTC未见到关联性;(4)该家系中未检测到RET基因的热点突变。[结论]杂合非同义变异p.D707E可能是RET基因上的一种罕见变异,是该家系MTC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戚晓平,曹治列,李峰[10](2017)在《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早期诊治策略:实践、困境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MEN2)是以甲状腺、肾上腺髓质和甲状旁腺等神经内分泌细胞发生肿瘤或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癌症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高,发病年龄早。MEN2包括2种亚型:MEN2A和MEN2B[1]。发病率约为1/30 000[1-3]。一、MEN2的临床分型MEN2A[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171400]又称Sipple综合征,约占MEN2的95%[1]。

二、2B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家族RE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B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家族RE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甲状腺癌RET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RET基因的结构、功能与激活
二、RET基因重排/融合与点突变
    (一)RET基因重排/融合
    (二)RET基因点突变
        1. RET基因胚系突变:
        2. RET基因体细胞突变:
三、RET基因变异命名
四、RET基因变异的检测策略
    (一)RET基因重排检测
    (二)RET基因点突变检测
五、RET基因变异解读
六、RET基因适检人群
七、RET基因靶向治疗
    (一)多激酶抑制剂(multi-kinase inhibitors,MKIs)
    (二)高选择RET抑制剂
八、RET基因变异与儿童预防性甲状腺切除管理
    (一)MEN2A未成年人管理
    (二)MEN2B婴幼儿管理
九、RET突变携带者的生殖管理
十、问题与展望

(2)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与2A型临床特点及MEN2A型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研究方法
        1.3.1 资料收集
        1.3.2 基因检测
2 结果
    2.1 MEN-1患者的临床特点
        2.1.1 临床诊断为MEN-1患者的病例简介
        2.1.2 临床诊断为MEN-1患者的腺体累计情况
        2.1.3 MEN-1患者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生化检测及检查结果
        2.1.4 MEN-1患者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检查
        2.1.5 MEN-1患者中垂体瘤相关检查及治疗
    2.2 MEN-2A先证者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
3 讨论并文献复习
    3.1 MEN1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1.1 甲状旁腺腺瘤
        3.1.2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3.1.3 垂体肿瘤
        3.1.4 肾上腺皮质肿瘤
        3.1.5 脑膜瘤
        3.1.6 MEN1的皮肤表现
    3.2 MEN2A特点分析
        3.2.1 MEN2A的致病基因---RET
        3.2.2 MEN2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3.2.3 MEN2A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
        3.2.4 基因检测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甲状腺髓样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TC的分型
2 MTC致病基因
3 MTC的诊断
4 MTC的治疗
5 总结及展望

(4)降钙素原在甲状腺髓样癌荷瘤鼠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甲状腺髓样癌诊断及治疗现状
        1.2.2 甲状腺肿瘤小鼠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临床研究部分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方法
        2.1.4 肿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
        2.1.5 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血液样本的检测
    2.2 实验结果
        2.2.1 两组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前后体重变化情况
        2.2.2 两组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前后血细胞变化情况
        2.2.3 实验A组及条件对照B组小鼠免疫抑制情况
        2.2.4 实验A组小鼠成瘤情况及A、B、C三组小鼠生长情况
        2.2.5 实验结果附表及附图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4.1 结论
    4.2 本实验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髄样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5)遗传性嗜铬细胞瘤的分子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5 个家系VHL综合征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VHL综合征相关肾透明细胞癌靶向治疗效果初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RET基因突变导致的多发性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罕见HIF2α体系突变所致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例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VHL综合征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6)甲状腺髄样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侧方淋巴结影像学阴性时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人纳入的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情况
        1.3.2 病理学检查
        1.3.3 分析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前统计学及临床特征
    2.2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2.3 预后对比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一个MEN 2A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甲状腺髓样癌概述
        1.1.1 甲状腺髓样癌
        1.1.2 甲状腺髓样癌疾病分型
        1.1.2.1 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
        1.1.2.1.1 MEN 2A
        1.1.2.1.2 MEN 2B
        1.1.2.1.3 FMTC
        1.1.2.2 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
    1.2 甲状腺髓样癌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1.2.1 RET原癌基因结构
        1.2.2 RET原癌基因突变
        1.2.3 RET原癌基因突变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
        1.2.4 RET原癌基因突变风险等级分类
    1.3 基因检测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4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1 询问病史
        2.2.2 实验室检查
        2.2.3 影像学检查
    2.3 研究流程
    2.4 实验设备与试剂配制
        2.4.1 实验仪器设备
        2.4.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4.3 主要试剂配制
    2.5 实验方法
        2.5.1 基因组DNA提取
        2.5.2 DNA质控
        2.5.3 RET原癌基因外显子引物序列设计与合成
        2.5.4 DNA扩增及PCR反应体系
        2.5.5 琼脂糖胶的制备及电泳跑胶
        2.5.6 DNA片段纯化或胶回收
        2.5.7 PCR产物测序与比对
        2.5.8 统计分析
第三章 MEN 2A家系的RET基因种系突变筛查
    3.1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 RET原癌基因的种系突变检测结果及变异注释
        3.1.2 连锁不平衡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4.1 讨论
    4.2 展望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2B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家族RE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腺癌RET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J]. 罗定远,廖健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2
  • [2]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与2A型临床特点及MEN2A型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D]. 查玉梅. 山东大学, 2020(02)
  • [3]甲状腺髓样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曾博,田兴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6)
  • [4]降钙素原在甲状腺髓样癌荷瘤鼠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 曾博. 长江大学, 2020(04)
  • [5]遗传性嗜铬细胞瘤的分子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研究[D]. 袁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6]甲状腺髄样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因素分析[D]. 虞士锋. 浙江大学, 2019(03)
  • [7]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侧方淋巴结影像学阴性时的处理[D]. 陈海弟. 浙江大学, 2019(03)
  • [8]头颈部遗传性肿瘤概述[J]. 冯亚茹,陈晓红.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03)
  • [9]一个MEN 2A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研究[D]. 张鹭. 厦门大学, 2017(07)
  • [10]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早期诊治策略:实践、困境与展望[J]. 戚晓平,曹治列,李峰. 中华医学杂志, 2017(08)

标签:;  ;  ;  ;  ;  

2B型多内分泌肿瘤家族RET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