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一、侵袭性血管粘液瘤(论文文献综述)

施艳军,王丽平,马石玉,张乔燕,周静[1](2021)在《盆腔巨大肿物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transumbilical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TU-LESS)治疗意外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技术体会,探讨其在治疗此类疾病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妇产科1例意外AA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TU-LESS手术顺利完成,病灶清除充分,术后病理提示盆腔侵袭性(深部)血管粘液瘤。术后半年及1年复查盆腔彩超、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目前继续随访中。结论:AAM是一种罕见疾病,术前不易诊断,术中需根据快速冰冻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及范围,而TU-LESS同时具有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又可避免使用旋切器,对于术前倾向于良性病变的盆腔巨大(超过脐上)肿物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TU-LESS是安全的、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切口美观、恢复快、取出标本安全快捷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王倩倩,刘慧丽,党群,张荷,马亚欣[2](2021)在《外阴阴道复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伴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和预后,加强对其的认知,指导临床,减少误诊。方法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HE染色镜下黏液样背景下梭形或星形细胞疏松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无核分裂相,瘤细胞在肿瘤中呈弥散均匀分布,其间可见有较为丰富的大小不等的散在血管。免疫组化:Calponin(+)、CD34(血管+)、Desmin(+)、ER(+)、F XIIIA(部分+)、Ki67(<1%+)、MSA(-)、PR(+)、S-100(-)、SMA(少量+)、SOX-10(-)、Myogenin(-)。结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具有侵袭性及复发性,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彻底的手术切除是减少复发的主要措施;ER、PR阳性患者,术后可考虑给予GnRH类药物预防复发并严密随访;对于复发性患者,更需强调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王孟婷,范新,赵琳[3](2020)在《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2例》文中提出1临床资料病例1,女,35岁,2017年7月14日以"发现右侧会阴部肿物渐增大7年"为主诉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入院。患者于7年前右侧会阴部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 cm×2 cm×2 cm,质软,无触痛,立位明显,平卧难触及,7年来肿物逐渐增大近1倍,就诊于我院普外科,查体:右侧大阴唇处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4 cm×3 cm×3 cm,质软,边界清,无触痛。盆腔增强CT:盆腔右侧及右侧会阴区可见一形态不规则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较大层面范围约74

汤莉,王永宏,李姣,宋琼,陆春艳[4](2019)在《外阴浅表性血管粘液瘤1例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浅表性血管粘液瘤(SAM)是一种罕见的浅表皮肤良性肿瘤,具有生长缓慢、无痛、无侵袭性、易复发的特点,瘤体直径一般小于5cm,常见于头颈部、躯干、四肢,很少见于生殖部位如会阴、外阴部。本文报道1例孤立性的外阴部浅表性血管粘液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张炳洲,陈泳,牛梦晔,刘鹏[5](2019)在《男性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男女发病率约为1∶6.6,好发于男性腹股沟区、阴囊、精索、前列腺、阴茎、臀部等部位。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是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内分泌及血管介入栓塞等治疗为辅助治疗手段。

陈善锡,颜森森,林一锱,严志汉,候波,高源统,张雷[6](2019)在《MSCT、MRI在诊断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中价值和术后病理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MRI在诊断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AM)中价值和临床术后病理对照。方法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AAM,回顾性分析AAM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好发部位、影像特点、生物学行为(生长方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12例AAM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3岁;盆腔5例,外阴3例,会阴2例,臀部1例,病灶广泛无法确定具体部位1例,4例跨区生长;球形、椭圆形、哑铃状8例,不规则形状4例;CT平扫9例呈较大或巨大囊实性肿块,8例呈较均质略低密度灶,密度与肌肉相近或略低,12例动脉期较明显强化,边缘强化为着,7例其内"散在细条状强化",9例静脉期、实质期继续强化呈"环状、弧样",12例瘤体边缘呈血管样强化。MRI:8例T1WI一般呈略低于同层肌肉信号影,10例T2WI呈略高于同层肌肉信号影,10例肿瘤快速强化、且较均匀,出现特征性"漩涡状"征象,与周围结构关系分界不清;12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前行DSA检查及栓塞治疗,占比33.4%,起到缩小肿瘤,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切除难度的作用;有5例术后定期随访,提示术后复发征象,复发率为41.7%。结论 MSCT应用方便快捷,虽MRI检查时间长,但MRI可以冠、矢状多方位扫描,还能分析肿瘤成分,二者结合,能更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尤其MRI特征性"漩涡状"表现,对诊断AAM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为临床提供术前诊断/术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张茂伟,李春风,刘爱连[7](2019)在《会阴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文中认为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以"发现会阴区包块3个月"为主诉于2018年10月29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会阴区一蛋黄大小包块,1个月后包块逐渐增大(伴慢性咳嗽); 1个月前曾从事田间劳作7 d,劳作至第4天出现右下腹部至左下腹部刺痛感1次,持续数分

商晶,黄秀敏,林莉[8](2018)在《外阴深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文中认为深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为一种极罕见的肿瘤。1983年,由Steeper、Rosai等[1]首次命名,1994年,WHO把它归类为软组织的良性肿瘤,2003年WHO又称其为深部血管粘液瘤。其具有生长缓慢,侵袭性,易复发的特点。自1983年以来,国内外的报道不多,而外阴部侵袭性粘液瘤的报道更为罕见,近

张丹丹,杨思勤,王进进,胡士磬[9](2015)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临床病理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A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例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以及11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免疫组化结果以及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患者的肿瘤病灶多出现于右侧的大阴唇上,所有患者的瘤体直径在14cm之间,平均直径为2.1±0.8cm。两组患者经局部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为期1年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两类肿瘤镜下均以间质瘤细胞和丰富的血管成分为主。结论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以及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在临床表现、病理学变化,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区别,临床上需要依据病理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别诊断。

陈欣,刘海元[10](2014)在《女性生殖道和盆腔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诊治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物,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重要特点。常见部位为外阴、阴道和盆腔。因其罕见,极易误诊。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手术切除是一线的治疗方法,但包括激素治疗、血管栓塞等在内的辅助治疗方法逐渐受到重视。AAM虽极易复发,但远处转移罕见。

二、侵袭性血管粘液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侵袭性血管粘液瘤(论文提纲范文)

(1)盆腔巨大肿物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讨论
    2.1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2.1.1 临床特征
        2.1.2 病理特征
        2.1.3 影像学特征
        2.1.4 治疗
    2.2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

(2)外阴阴道复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伴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临床表现
    2.2 临床病理学特点
        2.2.1 大体标本
        2.2.2 镜下观察
        2.2.3 免疫组化
    2.3 诊断及鉴别诊断
        2.3.1 AAM的诊断
        2.3.2 AAM的鉴别诊断
    2.4 AAM的治疗
        2.4.1 手术治疗
        2.4.2 其他治疗

(3)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讨论

(4)外阴浅表性血管粘液瘤1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情介绍
二、讨论
三、结论

(5)男性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命名演变过程
3 病 因
4 临床特征
5 辅助检查
6 病理学
7 治 疗
8 预后及随访

(6)MSCT、MRI在诊断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中价值和术后病理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病灶部位、形态、大小
    2.2 MSCT、MRI平扫及强化方式与邻近结构关系
    2.3 病理、免疫组化
3 讨论

(7)会阴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8)外阴深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讨论

(9)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临床病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1.2 临床资料
    1.3 诊断方法
2 结果
    2.1 大体检查
    2.2 光镜检查
3 讨论

(10)女性生殖道和盆腔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表现
二、影像学特点
三、病理特点
四、治疗
    1. 手术治疗:
    2. 激素治疗:
    3. 其他治疗:
    4. 治疗流程:
五、复发和转移

四、侵袭性血管粘液瘤(论文参考文献)

  • [1]盆腔巨大肿物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J]. 施艳军,王丽平,马石玉,张乔燕,周静. 农垦医学, 2021(04)
  • [2]外阴阴道复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伴文献复习[J]. 王倩倩,刘慧丽,党群,张荷,马亚欣. 医药论坛杂志, 2021(01)
  • [3]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2例[J]. 王孟婷,范新,赵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0(02)
  • [4]外阴浅表性血管粘液瘤1例及文献复习[J]. 汤莉,王永宏,李姣,宋琼,陆春艳. 生殖医学杂志, 2019(11)
  • [5]男性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J]. 张炳洲,陈泳,牛梦晔,刘鹏.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05)
  • [6]MSCT、MRI在诊断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中价值和术后病理对照研究[J]. 陈善锡,颜森森,林一锱,严志汉,候波,高源统,张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08)
  • [7]会阴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J]. 张茂伟,李春风,刘爱连.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9(02)
  • [8]外阴深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J]. 商晶,黄秀敏,林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12)
  • [9]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临床病理特征[J]. 张丹丹,杨思勤,王进进,胡士磬.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3)
  • [10]女性生殖道和盆腔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诊治进展[J]. 陈欣,刘海元. 生殖医学杂志, 2014(10)

标签:;  ;  ;  ;  ;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