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近视的演变规律

中老年人近视的演变规律

一、中老年近视的演变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孔智勇[1](2021)在《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农贸市场增长速度显着,形成了巨大的建设存量。由于当时的经济情况的制约,上世纪建设的农贸市场往往以节约建设开支和使用效率为主要考量因素,在空间环境方面没有经过太多的考虑,这也造成了农贸市场功能单一、交通杂糅、界面闭塞、环境脏乱的问题,使其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此外,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速,规划者往往把重点放在经济效率和可持续性上,忽视市场对城市复兴的潜在贡献,而城市的成功更新不仅会提高市场的建筑活力,但成为一个古老的城市是从城市活动的动机更新的入口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安明城区的基本概况进行研究,总结出其当下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基本概况进行研究,进行类型化总结并分析其与城市功能片区、城市街区和人员密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触媒理论,由于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具有较高的功能中心度、社会参与度和舆论关注度,所以可以作为“触媒点”引导城市复兴:即先提升农贸市场的建筑层面的活力,再从街区层面对城市公共空间做出补充、引导街区公共活动,以期利用其触媒效应对更大的城市范围产生积极的影响。接着,通过对明城区三种类型农贸市场的典型实例进行实态调研,总结各个类型农贸市场街区层面和建筑层面实态特点。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农贸市场更新理论和案例进行研究,确定了对其建筑层面提升建筑活力和街区层面承担公共活动的农贸市场更新方法。接着,利用从更新理论和案例中总结的更新方法,结合明城区农贸市场的实态特点,对西安明城区的农贸市场提出总体的更新设计策略。最后,以建国门综合市场为例,对其的存在问题和现有改造进行分析,总结其遗留的问题以及现有改造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利用前文总结的方法,对建国门综合市场提出更新设计策略。对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实态调研和信息收集对补充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基础信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此外,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空间环境更新设计策略的设置和类型化方法的提出,可以为未来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更新实践提供思路,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闵亚兰[2](2021)在《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眼底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中老年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黄斑区形态结构的不同,探讨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进展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提供可参考指标。方法:收集高度近视患者40例74眼,年龄大于40岁,等效球镜度小于-6.00D,眼轴长度大于26 mm。按META-PM研究将高度近视眼分成单纯高度近视眼组和病理性近视眼组。对比两组黄斑部ETDRS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脉络膜、巩膜厚度及后巩膜形态特征。结果:本研究中单纯高度近视组29眼,病理性近视组45眼。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病理性近视组比单纯高度近视组的屈光度更大、眼轴(AL)更长、最佳矫正视力(BCVA)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5,t=-5.57,t=6.21,均为P<0.01)。与单纯高度近视眼相比,病理性近视眼各区域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更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区域神经纤维层厚度、巩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巩膜葡萄形态的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中老年单纯高度近视相比,病理性近视眼屈光度更高、眼轴更长、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薄。神经纤维层厚度、巩膜厚度变化不大,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可成为高度近视临床进展可观察指标。

朱厚伟[3](2021)在《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于海洋[4](2021)在《M公司镜片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改善,人们对眼睛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过度使用及不健康的用眼习惯,让近视的人群数量逐年升高,中国又是全世界的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眼镜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中国的镜片市场蕴含着很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我国镜片行业获得飞速发展,然而很多镜片企业长期以来沿袭低档次、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随着行业规模化发展,生产设备及技术大幅提高,市场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面对繁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难以逃脱低价竞争的泥潭,加之国外品牌进一步挤压市场,国内镜片市场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劣。M公司是一家综合性镜片生产企业,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及市场知名度。为应对市场竞争更好的发展,近年来公司进行了价值回归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对市场营销策略做出了调整,但市场策略调整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M公司继续品牌化发展方向,为迎合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严峻的市场竞争情况,需重新根据市场宏观微观环境的变化,制定镜片产品的营销优化策略,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国镜片市场发展现状及行业背景,运用市场营销机会分析理论对M公司宏观微观市场环境进行全面的研究,进一步结合消费者购买行为综合分析目前企业在营销策略方面还存在的问题,运用市场营销理论、STP战略、4P营销组合策略对M镜片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探讨企业在目前市场竞争中发展所需要的调整和改变,来提高企业自身的营销管理水平和营销绩效,让企业更具竞争优势。最后为了更好地推动营销策略的实施,分别从营销组织架构完善、营销团队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有效措施,为营销策略优化提供有力保障。

李萍[5](2020)在《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我国的竞技性体操项目一直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大众性体操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备受人们的青睐。竞技性体操和大众性体操自诞生之日起就交织在一起,时分时合,相互依撑,协同发展。大众性体操抓普及,为竞技性体操项目的发展输送人才;竞技性体操项目抓提高,为国争光。如何保证竞技性体操项目的持续优势,扩大其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又充分发挥大众性体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实现竞技性体操与大众性体操的更有效地协同发展,对我国的奥运争光、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以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研究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本体基础、存在样态、动因机理与理论构想,考察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实践案例,提出了推进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现实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体操内涵的源于竞技性,宽于大众性,形成了竞技性体操与大众性体操双轨共同发展与相互促进的新局面,表现了“强身心、悦身心、美身心”的内涵属性与价值效应。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是以内涵属性表达的身心协同,外延结构表达的发展协同,价值理性表达的效益协同为本质基础;以转变体操的主体认知系统,延展体操的客体对象系统为实践旨归。2.我国体操类项目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竞技性项目与大众性项目从分离到并行,到促进融合。我国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表现为组织主体的协同、联动性的赛事活动平台,互助式的推广普及模式与合作性的组织管理体制。其发展动因机理表现为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战略的宏观推动,体操人才培养与体操普及的微观诉求,体操管理制度与资源配置的结构转变,体操治理主体与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其面临困境包括竞技性体操发展的时代冲突,大众性体操与竞技性体操发展的失衡,以及管理主体的角色双重与冲突。3.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是以项目间的兴强扶弱、项目互动与主体互支为基本原则;体操类项目动作内容属性表现的同质性与管理主体关系表现的同构性,以及解决其发展面临的现实困惑是促动其协同发展的主要现实依据;管理机构、发展方式、运行过程的协同发展是其整体构想;项间协同、内外协同、纵横协同、竞赛协同与校社协同是其主要的呈现方式。4.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组织管理表现为政府、协会、学校协同管理的模式;总体特征表现为协同项目的大众性与多样性,协同主体的多元性;运行机制表现为运动项目间的协同、组织主体间的协同与裁判的协同。5.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要在更新理念、创新制度、强化治理、优化资源、赛事建构与目标融入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需要不断明晰其管理主体职能与责权利益,促进其项目结构优化与均衡,以及管理制度的科学与规范,形成同时代与社会发展相应的运行机制。

夏婧[6](2020)在《光介导的昼夜节律理论探讨及安寐丹对斑马鱼MAPK/MNK/eIF4E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论文立足于前期研究基础,拟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展开。理论部分将梳理中西医学对光影响昼夜节律的认识,生理基础和调节机制,以及眼睛在昼夜节律产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为后面实验研究提供铺垫。实验部分以光介导的昼夜节律研究为切入点,观察光与斑马鱼生长的相关性,确立斑马鱼的光照睡眠剥夺模型,选取恢复昼夜节律经典代表方安寐丹(Anmeidan,AMD),分析其对斑马鱼不同时间点MAPK/MNK/eIF4E通路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方干预治疗失眠,恢复昼夜节律紊乱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医睡眠和昼夜节律研究的发展,临床失眠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理论探讨:采用经典梳理、文献检索、理论研究的方法,系统搜集整理有关昼夜节律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凝练其理论内涵、生理基础、表现形式和临床运用,并以光为切入点,从眼睛的角度分析外环境中光对昼夜节律形成的影响,挖掘这一理论的思考及其现代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选择清代名方安寐丹,检索分析其适用证候、组方配伍、临床运用,为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实验研究:选用1-9dpf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实验一为光对斑马鱼昼夜节律的影响及睡眠剥夺模型的确立:观察1-5dpf不同光暗环境下的形态学差异及MAPK/MNK/eIF4E通路mRNA水平,行为学分析持续光刺激下3-9dpf斑马鱼的昼夜节律,确立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实验二为AMD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行为学的影响:行为学分析光介导的5dpf斑马鱼SD模型行为学的影响,以及安寐丹及其拆方和组成单药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的行为学干预作用。实验三为AMD对斑马鱼SD模型MAPK/MNK/eIF4E通路的影响:利用PT-PCR、ISH、IF方法研究AMD对斑马鱼SD模型MAPK/MNK/eIF4E通路mRNA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脑内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理论探讨:昼夜节律是受位于下丘脑前区视交叉上核调节的生物、生理和行为的周期,是有机体适应自然的一种表现。光作为重要的授时因子,可以激发节律振荡器,调节全身系统节律变化。这种作用的机制,西方医学从微观角度的生物钟接收、输入通路研究,中医学则从天人相应的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中西医学虽然理解的出发点不同,但都离不开眼睛这个接收光信号的重要器官,中医学目睛命门别白黑,传脑心,再由以足太阳为首的诸经、诸脉行于全身,与现代医学视网膜接收外界信号输入至视交叉上核,通过输出通路输出节律信号产生近日节律的理论,二者不谋而合。这一观点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光与节律相关性研究,指导临床昼夜节律紊乱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启发和思路。实验研究:实验一:(1)正常14:10h LD光暗循环斑马鱼的发育明显快于24h全黑暗环境的DD组,而DD组斑马鱼从细胞周期发生开始就明显晚于LD,随后原始器官发生、体轴伸直状态、色素沉着、胚胎孵化、运动行为、卵黄消耗与觅食等情况也是明显缓慢。说明光照对斑马鱼的生长发育有影响。(2)随时间增长MAPK3、MKNK1、MKNK2a、PER1a、PER2都逐渐升高,MAPK1、eIF4Ea、eIF4E1b则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与DD组相比而言,LD组MAPK/MNK/eIF4E通路各基因mRNA水平普遍升高,而DD多从第三天开始mRNA水平逐渐增长。证明了光环境的促发育作用,并说明光照对斑马鱼MAPK/MNK/eIF4E通路的相关基因产生影响。(3)3-9dpf斑马鱼200lux持续完整光照刺激下,定时器时间(zeitgeber time,ZT)约30h开始出现昼夜节律紊乱,静止状态减少,节律周期尚可,表现为小运动距离增加、时长减少的片段化运动,这种情况持续约20h,然后静止状态增加,小运动减少,大运动增加,逐渐适应环境,到ZT100左右节律恢复,但时间相位后移,至下一个静止状态出现(ZT150),节律周期时间明显延长。实验二:(1)根据斑马鱼追踪轨迹图,斑马鱼幼鱼活动轨迹以中运动为主。较空白组而言,其他各组运动路程增加,覆盖范围扩大。药物处理后,与模型组比较,活性增强,大运动增加明显。量化结果统计发现,与空白组相较,模型组ZT12-24时间段的休息总时间、连续的长时间休息、休息回合次数减少;ZT6-18时间段总的活动量以及觉醒时的活动量都有所增加。给药后,中药组可减少觉醒时的活动量,ADMm和ADMh主要增加ZT12-24时间段的休眠,ADMl却表现为逐渐减少的特点。(2)AMD拆方低剂量组中,生酸枣仁有兴奋作用,麦冬有白天兴奋夜间镇静的特征,其余各组为镇静作用。中剂量组中,各组ZT0-12期间静止状态增加,小运动和大运动状态减少,而ZT12-24期间则相反,静止减少,运动增加,以去茯神组最明显。高剂量组中,各组表现为静止减少、运动增强为主现象,并且以小运动增加为主,在ZT12-24区间更为明显。(3)单药实验中,人参组中、高剂量,当归组高剂量,丹参组高剂量,石菖蒲组高剂量,五味子组中、高剂量,以及甘草组高剂量组出现不耐受现象。较SD模型而言,茯神、人参中剂量、麦冬高剂量、当归高剂量ZT0-18静止状态总距离和时长增加,运动距离和时长降低;甘草低剂量组也有上述现象,但出现在ZT12-24时间段;其他组多静止状态距离与时长降低,运动状态距离与时长增加为主。实验三:(1)正常斑马鱼MAPK/MNK/eIF4E通路的相关基因呈节律性改变,SD模型的MAPK基因、PER基因和eIF4E1b总体表达下调,但未见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能上调MAPK/MNK/eIF4E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以10点和16点较为显着,尤其是MAPK3、MAPK1、MKNK2a、eIF4E1b、PER2这几个基因水平上升更为明显,与对照组上调的基因和时段相当。(2)ISH实验显示通路相关基因在脑中的表达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特点,主要覆盖眼部、端脑、间脑和中脑。各基因表达多于上午升高,然后逐渐减少,光照后表达略有上调,各时间段差异缩小。药物干预后能降低上调水平,恢复紊乱表达现象。(3)IF提示MAPK3、eIF4E、PER2的表达主要包含眼部、端脑、间脑等部位。较对照组而言,模型组MAPK3、p-ERK1以及eIF4E的表达降低,PER2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MT对MAPK3和eIF4E有下调效果,同时增加PER2的表达含量。AMD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可以上调四个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但统计荧光强度未见显着差异。结论:1.光照是昼夜节律最主要的授时因子,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中记载着大量昼夜节律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内容,以天人相应前提,以元气-阴阳-五脏神为物质基础,以目睛命门为开阖枢纽,观自然界日月更替、昼夜变换,感天地之召应,依靠元气-阴阳-五脏神的协调互用,保障人体节律正常运转,以适应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变化。然而随着现代光照条件的改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环境中的光照时间不再只依赖于太阳升落,夜间人造光源的普遍存在所造成的光污染,引发昼夜节律紊乱、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疾病。因此,深入认识昼夜节律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意义,探讨光照等外源因素对机体各方面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机制仍然是未来时间医学以及时间生物学的重要课题。2.光作为重要的授时因子是昼夜节律的产生基础之一,光照也是失眠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实验一所示,正常14:10h LD光暗循环斑马鱼的发育明显快于24h全黑暗环境的DD组(图1),光介导的MAPK/MNK/eIF4E通路mRNA水平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图2),在持续性的光照干扰下昼夜节律由紊乱到恢复适应,但时间相位后移,节律周期延长现象。实验二、实验三发现,模型组在白天段休息增加,夜间段休息减少,其活动节律较正常斑马鱼波动幅度降低,AMD能恢复昼夜节律变化趋近于空白组,其中低剂量组兴奋作用相对明显,高剂量组镇静作用较为明显,中剂量组介于二者之间,使白天活动性增加,夜间休息时间延长,重在恢复节律(图6-8)。MAPK/MNK/eIF4E通路相关基因在头部的表达主要覆盖眼部、端脑、间脑和中脑,荧光素酶在视网膜、松果体、丘脑、视前区、视后区等以及中脑大部分区域高表达,持续光照刺激对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给予药物干预后可以上调该通路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其结果与行为学较一致(图9-11)。提示光照对斑马鱼昼夜节律产生影响,并与光照强度、时长、周期相关,中药AMD可恢复光介导的斑马鱼SD模型昼夜节律,改善睡眠效果与剂量呈正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MNK/eIF4E通路相关。3.实验选取模式生物斑马鱼9dpf内的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浸泡给药的方式观察药物对其影响。幼鱼于第3天开始脏腑逐渐发育成熟,5dpf开始觅食,至9dpf内都可以从自身的卵黄囊中获取营养物质,因此可以推断药物在幼鱼中的渗透途径应为皮肤、粘膜、腮及以口、食道、胃肠为主的消化系统,符合中药的给药方法及通过脏腑为中心的作用理论。以光照刺激作为疾病模型也较为符合临床失眠症的发病因素。由此提出假说,中药的作用是否通过改变人体的体内外环境、调整机体内环境稳态来发挥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验中药物MTC的初筛方法,即是取药物占人体体重与体液比例区间,体液约占人体体重的1/10,可以看作体重比例是机体浸泡于药液中,类似中药浸泡外用给药法;体液比例是脏腑浸泡于药液中,类似中药口服内用给药法。实验发现组方的MTC并不适用于方中所有单味药物,人参、当归、丹参、石菖蒲、五味子、甘草等药物浓度达到AMD MTC(4.00mg·mL-1)时斑马鱼出现死亡,甚至有些药物1/3 MTC也有部分鱼死亡现象(表2),而前期实验中发现炒酸枣仁MTC达到35 mg·mL-1。对AMD逐一拆方,发现去除生酸枣仁后,低剂量组镇静效果增加,提高剂量镇静效果反而减少,恢复昼夜节律作用明显。以上结果提示了药物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也给我们启示,药物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否可能通过调节PH值等改变斑马鱼的体外环境和体液环境,达到纠正紊乱,恢复阴阳平衡的效果。同时当药量不适或配伍不当,也会对体内产生影响,甚至出现药物的毒性反应。如果说光照是通过改变外环境对机体产生影响,那么中药是否就是通过改变内环境对机体产生效应。这一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秦文哲[7](2019)在《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研究 ——基于2014-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第二个十年”发生的生物及社会心理的迅速变化影响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变化使青少年成为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独特时期,同时也是为成年期健康打基础的重要时期。随着青春期健康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都对青少年健康进行了重点关注。联合国、WHO、UNICEF等发布的《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2016—2030年)》,首次纳入10~19岁青少年作为全球健康行动策略的核心人群之一,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措施和监测指标。在中国,从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到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对青少年健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相关举措。青少年时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健康的时期,疾病负担较低,然而,目前青少年的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大多数慢性非传染病有关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始于青少年时期,或者在这一时期得到巩固;超重肥胖、视力低下、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以及其他的一些健康问题均呈普遍化和低龄化趋势。这些行为和因素对当前青少年健康和发展,以及未来成年时期的健康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急需要开展青少年健康的监测和评价,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目前有关青少年健康状况评价方面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某个单一指标,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且已有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为综合指数法、判别分析等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因此,采用人工智能分析方法以及时空分析方法对青少年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掌握青少年健康状况、时空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对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目的以山东省2014年-2018年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中10-18岁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在对青少年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疾患等指标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属性层次分析模型构建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构建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模型,对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时空分布描述的基础上,探讨青少年健康状况时空演变的特征并进行变化收敛性检验,同时纳入宏观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医疗资源因素,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青少年综合健康状况时空分布差异的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健康管理策略,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从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健康疾患等方面了解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2014-2018年青少年上述各健康指标的变化趋势;(2)基于属性层次分析模型,构建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确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青少年的综合健康状况进行评价;(3)分析山东省17地市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的时空分布模式,揭示青少年健康状况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变化收敛性趋势;进一步分析影响青少年健康状况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4)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研究结论,根据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提高山东省青少年健康水平,改变日趋下滑的趋势,完善青少年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资料主要包括:一是山东省青少年体检数据,来源于2014年-2018年山东省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二是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水平、环境质量和医疗资源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研究对象为山东省公办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段为10-18岁的青少年。研究内容与方法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从青少年健康状况的描述、评价、时空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等角度对2014年-2018年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管理策略,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总结归纳目前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青少年健康评估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采用文献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通过初筛与二次筛选,选取与青少年健康相关的文献,遵循系统评价的流程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综述。(2)从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健康疾患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采用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χ2检验、t检验等相关的统计推断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青少年健康指标进行比较,采用线性趋势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对各健康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变化的强度进行分析。(3)构建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明确评价指标的前提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构建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文献复习及专家咨询法,纳入与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最为密切的3大类9项指标;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模型,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相对权、计算合成权重,从而确定一、二级维度指标的权重,构建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有效学习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利用BPNN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再利用遗传算法对BPNN的连接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构建GA-BPNN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建成并进行训练验证后,固定模型,然后对青少年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4)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空间分布的异质性,采用变化收敛性检验分析青少年健康变化的收敛趋势,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影响青少年健康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应对之策。研究结果2014年-2018年共纳入了 22,311,212名10-18岁中小学生,其中女生占47.10%,男生占52.90%,农村学生占58.00%,城市学生占42.00%。(l)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分析2014年-2018年5次青少年体检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地区青少年BMI指数在5年间大致呈逐年增大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份男生的BMI指数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年龄变化看,青少年BMI指数在各年份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10-14岁时,增长速度较快。2014年-2018年不同性别、不同地区青少年身体形态标准得分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份女生的标准得分高于男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青少年生理功能指标分析2014年-2018年青少年体重肺活量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仅女生表现出轻微的波动上升趋势,各年份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份间男生高于女生,城乡差异不明显。2014年-2018年各年份青少年生理功能标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的生理功能标准得分在5年间基本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而男生标准得分在各年份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年份间女生标准得分均高于男生,城乡学生间的差异不明显。(3)青少年健康疾患指标分析①超重肥胜。2014年-2018年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线性趋势性检验,P<0.001),2018年肥胖率达到16.92%。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增加幅度大于男生,农村学生大于城市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逐渐降低,10-12岁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要高于13-15岁组和16-18岁组。就性别差异而言,无论是总体超重和肥胖率还是经过年龄分层之后,男生的超重和肥胖率要明显高于女生(P<0.O01)。城市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01)。②生长迟缓与消瘦。总体上,2014年-2018年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的检出率较低,男生生长迟缓和消瘦的检出率高于女生,农村学生的检出率高于城市学生。③血压偏高。2018-2018年各年份男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0.001),2014-2015年农村学生检出率高于城市学生,2016-2018年农村学生开始低于城市学生(P<0.001)。5年间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线性趋势性检验,P<0.001),男生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增加幅度大于女生,城市学生大于农村学生。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情况显示:血压偏高检出率在超重和肥胖组青少年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消瘦组的青少年。随着体重的增加检出率呈现出不断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龋齿。青少年恒牙龋齿检出率在2014-2018年间明显降低。2018年比2014年下降了 5个百分点。各年份间,女生的恒牙龋齿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0.001);农村学生总体上高于城市学生(P<O.O01)。⑤视力不良。总体上,从2014年到2017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在2018年又呈突然增高的趋势,提示视力不良仍然需要重点关注。视力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增高,16-18岁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最高。女生高达80%以上,男生高达75%以上,各年份均具有相同的年龄分布。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显着低于女生(P<0.001),农村地区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显着低于城市地区青少年(P<0.001)。(4)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从总体上看,2014年-2018年青少年综合评价得分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其他年份相比,2018年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下降幅度较大。在每个年份,青少年健康综合得分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趋势,16岁是综合评价得分最低值,17和18岁有所回升。女生高于男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空间分布上看,山东省西北部和南部地区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较高,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的低分区主要位于山东省东部的胶东半岛地区,青少年综合健康水平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分布。相邻地区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情况并不是同质的,高分区呈典型的“灶点”分布。(5)青少年综合评价得分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2014年-2018年山东省各地市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5年间的空间分布模式仍表现为“西高、东低、中部居中”的基本格局。各地市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的空间分布并不是完全随机的,在宏观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趋势,高分区趋向于高分区聚集,低分区倾向于低分区聚集;与2014年相比,2018年的健康综合评价得分集聚趋势有所强化。在控制人均GDP、城市化率、环境质量、医疗资源等变量的条件下,2014-2018年各地区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变化存在收敛性,说明各地区青少年综合健康水平预期将逐步趋同于某一较低水平或较高水平。经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4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对于青少年综合健康水平的影响系数有正有负,综合所有系数来看,主要为负系数,提示人均GDP越低的地区,青少年的健康综合得分反而越高。居民生活水平对青少年健康综合水平的影响为正,居民生活水平越好,可以对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说明人口城市化水平越高,青少年健康综合得分越低。环境质量和医疗资源变量对青少年健康的综合水平产生正向影响。结论与对策建议主要结论:(1)青少年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总体上属于良好状态,除超重肥胖、近视、龋齿等健康问题外,血压偏高甚至高血压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新的威胁。(2)2014年-2018年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存在波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差异程度有所降低,呈“西高、东低、中部居中”的基本格局,青少年健康状况分布不均衡。(3)各地区青少年健康综合水平的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性,在全局和局部均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趋势,集聚趋势随时间变化有所强化,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变小并趋于稳定,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4)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状况、居民生活水平、环境质量、医疗卫生资源等对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水平具有显着影响。对策建议:(1)推进“健康第一”理念的传播,把健康优先作为促进青少年发展的行动准则;(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的促进作用,建设“健康家庭”;(3)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发挥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4)针对目前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做到精准发力与分类施策;(5)加强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6)定期开展青少年健康状况监测、评价,及时施加干预,改善青少年健康水平的不平等状况。研究创新与不足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利用2014年-2018年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普查资料,能够获得全部调查对象的相关健康指标,相对于抽样调查数据而言,结果的准确性更高,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2)采用属性层次模型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构建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弥补了以往层次分析法过分依赖专家经验的不足和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点的缺陷,简化了评价程序,使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化。(3)采用面板数据对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时间变化收敛性检验,同时构建嵌入空间和时间特征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影响青少年健康状况存在时空分布差异的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及医疗资源因素,为后续的类似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不足之处:(1)受资料可得性限制,本研究仅纳入10-18岁的在校学生,缺少对19岁年龄组以及已经辍学青少年的研究;另外,仅纳入了 2014-2018年的数据,这样的短面板数据时间跨度较小,因此地市的所包含的信息较少,无法讨论扰动项是否存在自相关,导致后续相关结果的分析不太理想。(2)仅分析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缺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经济、社会、环境和医疗卫生资源对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影响,缺乏对微观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

赵艳青[8](2019)在《干眼临床症状群与眼部体征/屈光的图谱可视化分析及肝肾阴虑型干眼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梳理外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干眼研究的文献演变,总结干眼中医药文献的证候分布规律及症状群之间的潜在关联规则;验证挖掘规律进一步探究干眼临床症状群与眼部体征/屈光状况之间关联规则的可视化图谱;筛选肝肾阴虚型干眼人群的血浆与泪液样本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方法1.以“干眼”的英文主题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5年为基础建立文献数据库,运用Citespace 5.2.R1软件对各时间节点进行主题词频次、中介中心性、突发性检测、主题词聚类分析,理清其研究历史的演变。2.以预设的检索条件对四大中文数据库检索,数据整理后构建干眼研究的中医药文献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干眼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症状群之间的潜在关联规则。3.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将受试者分为干眼屈光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02例,且两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屈光状况;同时干眼屈光组增加收集中医证型、眼部症状、全身症状、舌象、脉象等资料,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指标、屈光状况、不同年龄段与屈光状况之间、临床指标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差异及关联性;其次对干眼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相同的数据挖掘软件验证文献挖掘的规律,并进一步发掘临床症状群、屈光状况、眼部体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则。4.收集肝肾阴虚型干眼组与无症状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浆与泪液样本,借助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方法,经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流程进行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层次聚类,寻找到差异性代谢物与相关代谢通路。结果1.外文文献演变研究:(1)1992-1996年:主要研究有干眼的分类、泪膜的研究、干燥综合征所致的干眼等;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研究类别有角膜缺陷、前瞻性研究、泪液渗透压等。(2)1997-2001年:新出现了“泪腺”的研究,中介中心性方面:其中的关键节点是“上皮细胞”、“炎症”与“模型”等的研究;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囊括了改变细胞因子平衡、染色质改变、结膜上皮表达、临床管理等。(3)2002-2006年:关键词的频次分布看出新增了“流行病”的主题词,中介中心性方面与前两个时间单位相比,着重于粘蛋白等机制探索,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发现诸如干燥综合症、慢性干眼、干眼症问卷等。(4)2007-2011年:出现了原位角膜磨镶术研究;关键词的聚类分析主要有功能性视力、视觉结果等。(5)2012-2016年:关键研究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得到了焦虑症、慢性干眼等研究类别。2.干眼的中医药文献研究:干眼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最多;眼表症状以干涩、异物感与疲劳感最多,睫状肌刺激症状中以“畏光”为主;视功能症状以“视物模糊”为主导,全身症状以口鼻干燥、口干最多;舌质以舌红少津、红舌为主;舌形以胖舌为主,舌苔多薄;脉象分布以单一细脉或复合细脉为主;眼表症状关联规则有5组,全身症状关联规则3组,眼部症状与全身症状之间关联规则3组,舌象、脉象与眼部症状之间关联规则各3组。3.临床研究:(1)观察指标比较:(1)两组泪河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P=0.927),说明泪河高度不能做为关键的差异性指标;(2)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39,P<0.001),说明泪膜破裂时间是干眼与健康人的差异性指标;(3)两组OSD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2,P<0.001),说明OSDI评分是干眼与健康人的差异性指标;(4)两组之间Schir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0,P<0.001),说明Schirmer是干眼与健康人的差异性指标;(5)眼红分析比较:两组之间颞侧球结膜充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P=0.014),两组之间颞侧睫状充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7,P=0.008),两组之间鼻侧球结膜充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9,P=0.009),两组之间鼻侧睫状充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6,P=0.011),说明眼红分析是衡量干眼与健康人的重要观察指标;(2)屈光状况分布:干眼受试者的屈光状况当中,以远视(轻度远视)为主,无症状对照组的屈光状况是轻度散光最多;(3)两组关联规则比较:不同年龄段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分别得到关联规则2个、3个;两组人群临床指标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分别得到关联规则5个、12个;(4)中医证型分布:干眼屈光组的中医证型最多的是肝肾阴虚证(64.9%);(5)症状、症状群分布:得到眼部症状若干,眼表症状之中以“干涩”为主,“疼痛”是睫状肌刺激症状出现最多;这些在干眼诊断时可以做为主症出现,做为量表条目时要加大赋分权重。(6)舌象分布:干眼屈光患者舌苔以“薄黄苔”为主,舌质以“红舌”为主,舌形以瘦舌最多;(7)脉象分布:干眼屈光患者的脉象以“细脉”、“细数脉”最多,舌、脉互参说明疾病的本质在阴虚。(8)干眼患者关联规则分析:眼部症状群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35个;中医证型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6个;舌象、脉象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7个;全身症状群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14个;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关联规则4个;眼部症状群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则15个;全身症状群、舌象、脉象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则10个,这些关联规则对于我们判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干眼肝肾阴虚组与无症状对照组血浆差异代谢物比较存在差异代谢物12种,关联的代谢通路有3种;两组泪液差异代谢物比较发现存在显着差异代谢物7种,关联的代谢通路有2种。结论1.外文文献研究表明:干眼研究的内容虽然关注了功能性视力、视觉结果等,但却忽视了干眼患者的屈光状况,为开展临床研究提供切入点。2.中医药文献研究表明:干眼证型以肝肾阴虚的研究最多,为肝肾阴虚型干眼代谢组学研究提供文献支撑,并进一步探讨眼部症状与全身症状、舌象、脉象之间的关联规则,这些规律为中医证候量表条目词的构建奠定基础。3.干眼患者中屈光状况分布最多的是轻度远视,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与轻度远视之间的关联性最强,老年人轻度远视对其干眼影响重要,轻度远视时睫状肌收缩的病理改变更加明显。干眼屈光组中医证型最多的是肝肾阴虚证,为代谢组学研究的临床基础,肝肾阴虚证与轻度远视的关联性最强,也间接说明肝肾阴虚证人群屈光不正会更加明显,症状群也与轻度远视相关性最强,说明轻度远视与全身症状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眼部症状群均与Schirmer表现出强的关联,说明其可以作为每一症状群异常的关键性指标。4.两组(血浆、泪液)之间有差异性代谢物分别是12种、7种,说明它们是肝肾阴虚干眼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泛醌和其他萜类化合物-醌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通路异常或许为肝肾阴虚干眼全身症状产生的内在发生机制。磷酸戊糖途径和嘌呤代谢通路异常可能是肝肾阴虚干眼眼部症状产生的关键机制。甲氧基酪胺2、二聚甘油1是血浆差异代谢物与泪液差异代谢物中所共有的代谢物,推断两种物质可能是肝肾阴虚型干眼屈光异常的差异代谢物。

罗辉[9](2019)在《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简称“体病相关”)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的发布,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公认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因此,近10年来采用该标准开展临床研究所发表的文献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对于认识体质和疾病的关系,促进体质在中医治未病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尚未见到对于现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全面系统研究。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如何?研究的重点病种和体质有哪些?各研究在体质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有哪些发现?现有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何?如何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现有文献对临床实践的价值?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论文发表。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系统评价、理论研究等方法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1研究目的(1)通过对《标准》发布以来的所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体病关系结果、研究质量等,以期为读者了解体病相关研究领域的历程、现状以及各中医体质类型和疾病的相关性,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选择一个特定的病种(代谢综合征),检索、纳入所有研究该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中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研究该疾病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以获得基于更大人群的体病关系结果,从而为疾病防治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今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及时总结和应用提供示范。(3)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方法学挑战,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并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实施和报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和应用。2研究方法文献计量研究(研究一):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检索期限从2009年4月1日(《标准》的颁布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所有研究中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计量学特征、内容、结果、方法学要点等内容。采用横断面研究AHRQ标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系统评价研究(研究二):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例,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开展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研究,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与MS发病有关的危险体质因素。文献的检索数据库、研究类型、质量评价方法同研究一。采用R 3.5.2软件对各研究报告的MS患者人群中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比较MS患者和一般人群中各体质的分布差异,并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方法学研究(研究三):在研究一、二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和理论研究、访谈循证医学和中医体质学专家等方式,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特殊性,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质量评价和报告方面提出提高研究质量的相关建议。3研究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441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样本量总数达858271例。研究地域覆盖中国大陆29个省区、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研究病种313个,覆盖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的19个疾病类别,研究较多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失眠、痛经、乳腺癌、乙肝、脂肪肝、骨质疏松症等。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最多,共1300篇(90.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分别有81篇和60篇。各体质的疾病谱分布:(1)气虚质在糖尿病、脑梗死、艾滋病、慢阻肺、冠心病、亚健康、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乙肝、乳腺癌等疾病中分布较高。(2)阳虚质在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肠易激综合征、膝骨关节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中分布较高。(3)阴虚质在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干眼症、肺癌、复发性脑卒中、失眠等疾病中分布较高。(4)痰湿质在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梗死、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超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中分布较高。(5)湿热质在痤疮、高尿酸血症、慢性胃炎、少弱畸形精子症、湿疹、乙肝、便秘、胆石症、高血压、痛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6)气郁质在乳腺增生、乳腺癌、失眠、抑郁症、卵巢早衰、偏头痛、青光眼、不孕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中分布较高。(7)血瘀质在冠心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脑卒中等疾病中分布较高。(8)特禀质在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各体质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1)气虚质发生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的风险较高。(2)阳虚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肥胖、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3)阴虚质发生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的风险较高。(4)痰湿质发生脑梗死、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5)湿热质发生便秘、高血压等的风险较高。(6)气郁质发生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焦虑、乳腺癌、乳腺增生、痛经等的风险较高。(7)血瘀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脑卒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风险较高。(8)特禀质发生哮喘的风险较高。方法学质量:横断面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4.6%、90.8%和4.6%;病例对照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7.2%、51.9%和21.0%;队列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8.3%、58.3%和13.3%。各研究在体质测量的质量控制、控制混杂因素、应答率等条目的报告较差。研究二:共纳入23项研究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总样本量21239例,其中MS患者13393例,对照组人群7846例。按研究设计分类,病例对照研究3项,横断面研究20项,无队列研究。MS患者体质类型比例最高的3种依次为痰湿质[30%(22%-39%)]、气虚质[20%(15%-26%)]和湿热质[14%(11%-18%)]。痰湿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75(95%CI:1.17-2.62),校正混杂因素后的OR值为3.46(95%CI:2.14-5.59)。气虚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39(95%CI:1.04-1.85)。男性患者的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分别是女性患者的1.19和2.10倍,女性患者的气虚质比例是男性的1.32倍。45岁以下MS患者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的比例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为最高。2项横断面研究属于高质量文献;20项横断面研究均属于中等质量文献。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各文献向周围分散,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和研究异质性的存在。研究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属于一种特殊的观察性研究,开展高质量研究面临各种方法学挑战:一是观察性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较少,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二是体病关系的研究受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且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贯穿从发病到预后的全过程;三是体质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包括体质的主观性对量表调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体质的动态可变性不利于长周期研究的开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中各有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对揭示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或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也有差异,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设计类型。研究实施阶段,受试者纳入尽可能选择典型体质的新发病例,并报告样本量估算依据;基线资料信息的采集做到全面、定量;体质测量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统计分析应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谨慎客观地作出体病关系的结论。观察性研究国际公认的现有标准和规范具有普适性,大部分条目适用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评价和报告。本研究根据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点,尝试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条目进行完善,为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实施和报告规范提供参考。4研究结论《标准》发布10年来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验证体病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发现各体质类型与相关疾病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体质辨识在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提供体病关系的更高级别证据,并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提供参考。开展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在遵循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体质研究的特殊性,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设计类型,研究实施全过程均应重视质量控制,降低偏倚,研究的报告应遵循相关的报告规范,并体现中医体质的特色。最后,本文提出了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建议,以期为高质量研究的开展和发表提供指导,从而促进中医体质在疾病治疗和治未病中的应用。

宋惠欣[10](2018)在《双调蛋白对近视豚鼠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暨临床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高度近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度近视屈光度及眼参数的分布情况,对高度近视人群进行基因检测,探讨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及易感基因在高度近视人群中的变异频率;研究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mphiregulin AREG)抗体和正常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对豚鼠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探讨AREG在近视疾病中的作用及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包括3部分,第1部分:高度近视的遗传流行病临床研究,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00例近视患者进行包括视力、屈光度、眼压、眼轴、角膜曲率、眼底等眼科专科检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高度近视患者170例,填写关于家庭成员近视情况的调查问卷,抽取5-6ml血液进行基因测序,观察近视易感基因的突变频率,进行高度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第2部分:探讨玻璃体腔注射AREG抗体对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选取60只2周龄健康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近视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余组豚鼠均右眼佩戴-10D透镜2周,第三周开始近视组右眼注射linger液3u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豚鼠右眼分别玻璃体腔注射AREG抗体5ug、10ug、15ug,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期间连续佩戴眼镜,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组均不做任何处理。每周测量各组豚鼠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常规处死,取视网膜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豚鼠视网膜AREG mRNA的表达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AREG蛋白在视网膜的分布情况,PAS染色法(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测量后极部巩膜厚度。第3部分:探讨正常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选取选取48只2周龄健康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第2周开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豚鼠右眼分别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50ng、100ng、200ng,左眼注射等量linger液,每周1次,连续注射4周,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每周测量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常规处死,取视网膜、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豚鼠视网膜AREG mRNA的表达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AREG蛋白在视网膜的分布情况,PAS染色法观察各组后极部巩膜厚度。结果:1.本研究高度近视人群视力为(0.05±0.04),屈光度为(-8.02±2.23)D,眼轴长度为(26.65±1.31)mm;均表现角膜曲率增加(43.11±1.47)D,角膜变凸,前房加深(3.76±0.27)mm,眼压未见明显异常(15.88±2.34)mmHg。.2.在高度近视人群中主要以眼轴增长的轴性高度近视为主,具有后发性、散发性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度持续下降和眼轴过度延长,近视进行性加深,发生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的几率增大。3.AREG在高度近视人群中变异频率增加,与屈光性高度近视人群相比,轴性高度近视患者的AREG基因变异频率更高。AREG主要在中国和东亚地区变异频率较高,在欧洲人群变异频率低,高度近视基因变异具有遗传性和种族特异性。4.与正常豚鼠比较,近视豚鼠的视网膜中AREG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5.AREG广泛分布于视网膜组织,在眼球从赤道部到后极部的部位均有分布,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抗体,能够抑制近视眼轴增长和屈光度下降,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视网膜AREG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后极部巩膜变薄,与近视组比较,三个注射组后极部巩膜厚度均增加,尤其是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6.正常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能够增加后极部视网膜AREG蛋白的表达,AREG mRNA表达影响较小,豚鼠的眼球屈光度下降和眼轴增长程度较轻;病理切片PAS染色结果显示豚鼠眼球后极部出现巩膜变薄。结论:1.高度近视以眼轴增长的轴性高度近视为主,眼轴过度增长对视力危害大,易引起眼底改变和病变。2.高度近视人群中AREG基因变异频率增加,轴性高度近视的变异频率更高。3.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抗体能够抑制近视疾病的进展,但正常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近视,我们认为AREG对近视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AREG在近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中老年近视的演变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老年近视的演变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缘起
    1.2 研究背景
        1.2.1 历史背景——我国农贸市场发展概况
        1.2.2 政策背景——我国农贸市场建设政策
        1.2.3 现实背景——我国农贸市场空间问题
        1.2.4 时代背景——城市进入存量更新阶段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目标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
        1.4.2 国外研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农贸市场
        1.5.2 更新设计
        1.5.3 城市触媒
    1.6 研究对象的选取
        1.6.1 研究范围
        1.6.2 研究对象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内容及框架
        1.8.1 研究内容
        1.8.2 研究框架
2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基本情况
    2.1 西安明城区空间环境基本情况
        2.1.1 人口密度分布
        2.1.2 城市功能分布
        2.1.3 公共空间分布
        2.1.4 街巷空间分布
        2.1.5 邻里活动现状
        2.1.6 小结
    2.2 西安明城区与农贸市场的关系
        2.2.1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演变
        2.2.2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现状
        2.2.3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与城市功能的关系
        2.2.4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与城市街区的关系
        2.2.5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与人员密度的关系
        2.2.6 小结
    2.3 西安明城区更新的触媒点——农贸市场
        2.3.1 城市触媒理论概述
        2.3.2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触媒点属性
        2.3.3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触媒点作用方法
3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空间环境特征
    3.1 集中式农贸市场——以建国门综合市场为例
        3.1.1 建国门综合市场基本概况
        3.1.2 建国门综合市场街区层面现状特征
        3.1.3 建国门综合市场建筑层面现状特征
    3.2 附属式农贸市场——以炭市街海鲜批发市场为例
        3.2.1 炭市街海鲜批发市场基本概况
        3.2.2 炭市街海鲜批发市场街区层面现状特征
        3.2.3 炭市街海鲜批发市场建筑层面现状特征
    3.3 街道式农贸市场——以南油巷社区服务摊为例
        3.3.1 南油巷社区服务摊基本概况
        3.3.2 南油巷社区服务摊街区层面现状特征
        3.3.3 南油巷社区服务摊建筑层面现状特征
    3.4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现状特征总结
        3.4.1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街区层面现状特征
        3.4.2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建筑层面现状特征
        3.4.3 小结
4 国内外农贸市场更新设计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4.1 国内外农贸市场建筑层面更新设计经验总结
        4.1.1 复合功能和分期功能设置
        4.1.2 开放空间和建筑的可达性
        4.1.3 原有结构保护和模数设计
        4.1.4 传统场景的转译
        4.1.5 采光和通风设置
    4.2 国内外农贸市场街区层面更新设计经验总结
        4.2.1 增补公共空间
        4.2.2 诱发公共活动
        4.2.3 重释地域文脉
        4.2.4 促进邻里关系
    4.3 本章小结
        4.3.1 建筑层面更新设计经验小结
        4.3.2 街区层面更新设计经验小结
5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
    5.1 建筑层面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
        5.1.1 总体设计布局
        5.1.2 功能布局分布
        5.1.3 街道界面复合
        5.1.4 交通流线组织
        5.1.5 行为尺度优化
        5.1.6 建筑机能提升
    5.2 街区层面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
        5.2.1 地域特色体现
        5.2.2 文化保护利用
        5.2.3 街道空间激活
    5.3 本章小结
6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设计一一以建国门综合市场为例
    6.1 建国门综合市场街区层面实态分析
        6.1.1 街区功能构成和可达性分析
        6.1.2 街区空间构成和外部环境分析
        6.1.3 街区人口构成和人流规律分析
        6.1.4 小结
    6.2 建国门综合市场建筑层面实态分析
        6.2.1 建筑总体概况
        6.2.2 建筑业态组成分析
        6.2.3 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6.2.4 建筑行为尺度分析
        6.2.5 建筑环境品质分析
        6.2.6 小结
    6.3 建国门综合市场更新实例分析
        6.3.1 建筑层面更新概况
        6.3.2 街区层面更新概况
        6.3.3 “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更新实例评述
    6.4 建国门综合市场更新概念设计
        6.4.1 更新设计理念概述
        6.4.2 建筑层面更新设计
        6.4.3 街区层面更新设计
        6.4.4 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愿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调研案例总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眼底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收集
        2.2.2 研究对象分组
        2.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两组HM临床特征比较
    3.2 两组 HM 视网膜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较
    3.3 两组HM脉络膜厚度比较
    3.4 两组HM巩膜厚度比较
    3.5 后巩膜形态
第4章 讨论与展望
    4.1 视网膜部分
    4.2 脉络膜部分
        4.2.1 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
        4.2.2 脉络膜不同区域厚度比较
        4.2.3 脉络膜变化在近视进展中的作用
    4.3 巩膜部分
    4.4 后巩膜形态
    4.5 局限性
    4.6 展望
第5章 结论
    5.1 结果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Bruch 膜结构功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M公司镜片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市场营销理论基础
    2.2 STP战略
    2.3 4P营销组合策略
    2.4 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第3章 M公司镜片产品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3.1 M公司概况及镜片产品介绍
        3.1.1 M公司概况介绍
        3.1.2 镜片产品介绍
    3.2 M公司镜片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3.2.1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3.2.2 微观环境分析
    3.3 M公司镜片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3.3.1 影响购买行为的文化因素分析
        3.3.2 影响购买行为的社会因素分析
        3.3.3 影响购买行为的个人因素分析
        3.3.4 影响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第4章 M公司镜片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和问题分析
    4.1 M公司镜片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4.1.1 STP战略现状
        4.1.2 产品策略现状
        4.1.3 价格策略现状
        4.1.4 渠道策略现状
        4.1.5 促销策略现状
    4.2 M公司镜片产品营销策略现存问题分析
        4.2.1 STP战略现存问题
        4.2.2 产品策略现存问题
        4.2.3 价格策略现存问题
        4.2.4 渠道策略现存问题
        4.2.5 促销策略现存问题
第5章 M公司镜片产品营销策略优化设计
    5.1 STP战略优化
        5.1.1 市场细分优化
        5.1.2 目标市场选择优化
        5.1.3 市场定位优化
    5.2 4P营销组合策略优化
        5.2.1 产品策略优化
        5.2.2 价格策略优化
        5.2.3 渠道策略优化
        5.2.4 促销策略优化
第6章 M公司镜片产品营销策略优化保障措施
    6.1 营销组织架构完善
    6.2 增强营销团队能力建设
    6.3 客户关系管理保障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与综述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文献综述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2.本体诉求: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属性基础
    2.1 体操类项目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2.1.1 体操类项目的内涵与外延
        2.1.2 体操类项目的特点与分类
        2.1.3 体操类运动的价值与功能
    2.2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本质
        2.2.1 内涵属性表达的身心协同
        2.2.2 外延结构表达的发展协同
        2.2.3 价值理性表达的效益协同
    2.3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实践旨归
        2.3.1 转变体操的主体认知系统
        2.3.2 延展体操的客体对象系统
    2.4 小结
3.存在样态: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表现形态
    3.1 我国体操类项目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 体操类项目竞赛发展现状
        3.1.2 体操类项目推广普及现状
    3.2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方式呈现
        3.2.1 组织主体的协同助推大众体操发展
        3.2.2 联动性的体操类项目赛事活动平台
        3.2.3 互助式的体操类项目推广普及模式
        3.2.4 主体合作性的体操类项目管理体制
    3.3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动因机理
        3.3.1 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战略的宏观推动
        3.3.2 体操人才培养与体操普及的微观诉求
        3.3.3 体操管理制度与资源配置的结构转变
        3.3.4 体操治理主体与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
    3.4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
        3.4.1 竞技性体操发展的时代冲突
        3.4.2 竞技体操与大众体操的失衡
        3.4.3 管理主体的角色双重与冲突
    3.5 小结
4.理论构想: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理性思考
    4.1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4.1.1 兴强扶弱——促进均衡发展
        4.1.2 项目互动——优化资源利用
        4.1.3 主体互支——保障高效发展
    4.2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主要依据
        4.2.1 体操类项目动作内容属性的同质性
        4.2.2 体操类项目管理主体关系的同构性
        4.2.3 解决体操类项目发展的现实困惑
    4.3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整体构想
        4.3.1 管理机构的协同
        4.3.2 发展方式的协同
        4.3.3 运行过程的协同
    4.4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具象规划
        4.4.1 项间协同——体操类项目间的协同
        4.4.2 内外协同——体操与其它项目的协同
        4.4.3 纵横协同——管理主体间的协同发展
        4.4.4 竞赛协同——基层比赛的裁判协同
        4.4.5 校社协同——学校与社会的协同
    4.5 小结
5.实例呈现: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个案探析
    5.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
        5.1.1 研究案例的基本情况
        5.1.2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5.2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5.2.1 社会变迁与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发展
        5.2.2 学校体育与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发展
        5.2.3 体育文化与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发展
    5.3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协同发展的总体特征
        5.3.1 协同项目的大众性
        5.3.2 协同项目的多样性
        5.3.3 协同主体的多元性
    5.4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机制
        5.4.1 运动项目间的协同
        5.4.2 组织主体间的协同
        5.4.3 裁判间的协同
    5.5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5.5.1 参赛对象来源与类型存在不平衡
        5.5.2 制度要求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矛盾
        5.5.3 赛事组织管理还存在提高的空间
        5.5.4 赛事资金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5.6 小结
6.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实现策略
    6.1 更新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理念
    6.2 创新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制度
    6.3 强化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治理
    6.4 优化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资源
    6.5 构建体操类项目的四级竞赛体系
    6.6 融入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目标
    6.7 小结
7.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6)光介导的昼夜节律理论探讨及安寐丹对斑马鱼MAPK/MNK/eIF4E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光对昼夜节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1 昼夜节律的概述
        1.2 光在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
        1.2.1 光感受器
        1.2.2 昼夜节律输入系统
        1.2.3 生物钟节律的重新设置
        1.3 光与昼夜节律紊乱性疾病
        1.3.1 光与睡眠障碍
        1.3.2 光与阿尔兹海默病
        1.3.3 光与近视
        1.3.4 光与癌症
        1.3.5 光与其他疾病
        1.4 小结
    2 中医学对光介导昼夜节律的认识
        2.1 光对昼夜节律的影响
        2.2 光介导昼夜节律产生的生理基础——元气-阴阳-五脏神
        2.2.1 气通于天产生昼夜晨昏
        2.2.2 阴阳生会保障寤寐流转
        2.2.3 五脏藏神协调动静安宁
        2.2.4 协调元气-阴阳-五脏神治疗昼夜节律紊乱
        2.3 基于《内经》“命门者,目也”理论探讨眼睛在光介导昼夜节律中的作用
        2.3.1 “命门者,目也”内涵辨析
        2.3.2 目睛命门的生理功能
        2.3.3 目与昼夜节律的关系
        2.3.4 从目治疗光介导的失眠症
        2.4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光对斑马鱼昼夜节律的影响及睡眠剥夺模型的确立
        1 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实验二 AMD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1 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实验三 AMD对斑马鱼SD模型MAPK/MNK/eIF4E通路的影响
        1 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中医学昼夜节律理论的运用研究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7)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研究 ——基于2014-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意义
    5. 论文的结构安排
    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
        1.1 国外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
        1.2 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
    2. 儿童青少年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2.1 国外儿童青少年健康指标体系研究
        2.2 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指标体系研究
    3. 中国青少年健康现状及主要问题
    4. 儿童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5. 遗传神经网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质量控制与数据清洗
        2.1 质量控制
        2.2 数据清洗
    3. 研究方法
        3.1 属性层次分析法
        3.2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NN)
        3.3 时空分析方法
        3.4 统计分析
第四章 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分析结果
    1. 青少年基本情况构成
    2. 身体形态指标分析(BMI)
    3. 身体形态标准得分
第五章 青少年生理功能指标分析结果
    1. 生理功能指标分析
    2. 生理功能标准得分
第六章 青少年健康疾患指标分析结果
    1. 营养状况
    2. 血压偏高
    3. 龋齿
    4. 视力不良
    5. 健康疾患标准得分
第七章 基于GA-BPNN评价模型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
    1. 基于GA-BPNN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2. 2014年-2018年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情况
    3. 2014年-2018年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空间分布情况
第八章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的时空差异与收敛性检验
        1.1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的空间集聚变化
        1.2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时间演变
        1.3 变化收敛性检验
    2.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2.1 基于OLS模型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2.2 基于GTWR模型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第九章 讨论
    1.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结果讨论
    2.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讨论
    3.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讨论
    4. 时空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1. 主要结论
    2. 政策建议
    3. 研究创新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干眼临床症状群与眼部体征/屈光的图谱可视化分析及肝肾阴虑型干眼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干眼研究演变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的来源
        1.2 分析软件
        1.3 数据的下载与导入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第一阶段
        2.2 第二阶段
        2.3 第三阶段
        2.4 第四阶段
        2.5 第五阶段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中文数据库挖掘分析干眼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症状、症状群的关联规则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的来源
        1.2 分析软件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库的建立及症状、证素与证型规范化处理
        1.6 数据的录入与核对
        1.7 关联规则介绍
    2 结果
        2.1 干眼不同类型的分布
        2.2 证型分布
        2.3 中医证素分布
        2.4 症状分布
        2.5 舌象分布
        2.6 脉象分布
        2.7 眼部症状关联规则分析
        2.7.1 眼表症状与睫状肌刺激症状之间
        2.7.2 眼表症状之间
        2.7.3 眼表症状与视功能症状之间
        2.7.4 睫状肌刺激症状与视功能症状之间
        2.7.5 睫状肌刺激症状之间
        2.7.6 视功能症状之间
        2.8 眼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关联规则分析
        2.8.1 眼表症状与全身症状之间
        2.8.2 睫状肌刺激症状与全身症状之间
        2.8.3 视功能症状与全身症状之间
        2.8.4 全身症状之间
        2.9 全身症状、眼部症状与舌象关联规则分析
        2.9.1 全身症状与舌象之间
        2.9.2 视功能症状与舌象之间
        2.9.3 睫状肌刺激症状与舌象之间
        2.9.4 眼表症状与舌象之间
        2.10 全身症状、眼部症状与脉象关联规则分析
        2.10.1 全身症状与脉象之间
        2.10.2 视功能症状与脉象之间
        2.10.3 睫状肌刺激症状与脉象之间
        2.10.4 眼表症状与脉象之间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干眼临床症状群与眼部体征/屈光的图谱可视化分析
    1 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4.1 无症状对照组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5 样本量的估算及其计算的依据
        1.6 试验材料
        1.7 观察指标
        1.7.1 国际眼表疾病指数量表
        1.7.2 泪膜破裂时间
        1.7.3 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1.7.4 泪河高度与眼红分析
        1.7.5 屈光参数
        1.8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库的构建
        2.2 数据的预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两组泪河高度、平均BUT、OSDI、Schirmer比较
        3.3 两组眼红分析比较
        3.4 两组受试者屈光状况分布
        3.5 两组受试者不同年龄段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6 两组受试者临床指标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7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证型分布
        3.8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眼部症状分布
        3.9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全身症状分布
        3.10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舌象分布
        3.11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脉象分布
        3.12 干眼屈光组眼部症状群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13 干眼屈光组中医证型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14 干眼屈光组舌象、脉象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15 干眼屈光组全身症状群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16 干眼屈光组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关联规则
        3.17 干眼屈光组临床症状群与临床指标关联规则
        3.17.1 眼部症状群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则
        3.17.2 全身症状群、舌象、脉象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则
    4 讨论
        4.1 两组受试者的临床指标比较讨论
        4.2 两组受试者屈光状况分布讨论
        4.3 两组受试者不同年龄段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讨论
        4.4 两组受试者临床指标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讨论
        4.5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中医证型分布讨论
        4.6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眼部症状、全身症状分布讨论
        4.7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舌象、脉象分布讨论
        4.8 干眼屈光组眼部症状群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讨论
        4.9 干眼屈光组中医证型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讨论
        4.10 干眼屈光组全身症状群、舌象、脉象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讨论
        4.11 干眼屈光组中医证型、临床症状群与临床指标关联规则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肝肾阴虚型干眼人血浆与泪液代谢组学研究
    1 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信息
        2.2 标本采集
        2.2.1 血液样本采集
        2.2.2 泪液样本采集
        2.3 样本的预处理
        2.3.1 血浆样本的预处理
        2.3.2 泪液样本的预处理
        2.4 统计学分析
        2.5 材料与仪器
        2.5.1 实验试剂
        2.5.2 实验仪器
        2.5.3 仪器参数
        2.6 数据处理
        2.7 质量控制
        2.7.1 过程质控
        2.7.2 数据质控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分析
        3.2 主成分分析(PCA)
        3.3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3.3.1 OPLS-DA得分散点图
        3.3.2 OPLS-DA置换检验
        3.4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3.5 差异代谢物的层次聚类
        3.6 差异代谢物的KEGG注释(血浆)
        3.7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创新点
不足之处与展望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三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四 :参加科研学术活动
附录五 :相关量表
附录六 :伦理审查批件

(9)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理论综述
        1 体病相关理论的渊源
        2 体病相关理论的内涵
    综述二 体病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开展的背景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
    综述三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1 适用于研究体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概述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设计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现状
前言
第二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文献计量学特征
        2.3 研究设计基本信息
        2.4 各体质类型的疾病谱分布
        2.5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
        2.6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低的疾病
        2.7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8 纳入研究的体质测量方法信息
    3 讨论
        3.1 近10 年来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3.2 各体质与疾病的关联性及其对临床和公共卫生的意义
        3.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3.4 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3.5 对今后体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启示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三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以代谢综合征为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中医体质分布的meta分析
        2.4 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一般人群体质类型比较的meta分析
        2.5 中医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比较
        2.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7 倒漏斗图分析
    3 讨论
        3.1 代谢综合征与体质的关联性分析
        3.2 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3.3 对临床和科研的启示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四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研究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1.1 中医药领域观察性研究应用和方法学的相对滞后
        1.2 体病关系的全过程均易受到混杂因素影响
        1.3 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对体病关系研究的影响
        1.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其他观察性研究的优势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1 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与比较
        2.2 受试者纳入和基线资料采集
        2.3 体质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4 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
        3.1 现有标准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3.2 根据现有标准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报告规范
        4.1 现有报告规范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报告的适用性分析
        4.2 在STROBE声明基础上完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质量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双调蛋白对近视豚鼠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暨临床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高度近视的遗传流行病学临床研究
    材料
        1.主要仪器设备
        2.药品
    方法
        1.研究对象
        2.病例选择
        3.知情同意书和调查问卷
        4.一般资料
        5.眼科专科检查方法
        6.评判标准
        7.统计方法
        8.基因检测
    结果
        1.基本情况
        2.眼球生物学参数
        3.高度近视人群眼轴长度相关因素分析
        4.高度近视基因检测结果
    讨论
        1.高度近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2.本次调查结果分析
        3.高度近视的遗传性相关性
    小结
第二部分 玻璃体腔注射AREG抗体对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实验仪器、药品、耗材
        3.主要实验试剂
        4.实验方法
    结果
        1.预实验结果
        2.屈光度及眼轴长度
        3.视网膜AREG蛋白的表达
        4.视网膜AREG mRNA的表达
        5.各组豚鼠后极部巩膜厚度
    讨论
        1.近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3.展望
    小结
第三部分 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对正常豚鼠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仪器
        3.实验方法
    结果
        1.屈光度及眼轴长度
        2.视网膜AREG蛋白表达
        3.各组豚鼠眼球后极部巩膜厚度
    讨论
        1.AREG的研究进展
        2.本次实验结果分析
        3.AREG与 EGFR和 PRE细胞共同作用于近视的可能性分析
        4.展望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四、中老年近视的演变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D]. 孔智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眼底形态学研究[D]. 闵亚兰. 南昌大学, 2021(01)
  • [3]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D]. 朱厚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M公司镜片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于海洋. 吉林大学, 2021(01)
  • [5]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研究[D]. 李萍.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光介导的昼夜节律理论探讨及安寐丹对斑马鱼MAPK/MNK/eIF4E通路的影响[D]. 夏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研究 ——基于2014-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D]. 秦文哲. 山东大学, 2019(02)
  • [8]干眼临床症状群与眼部体征/屈光的图谱可视化分析及肝肾阴虑型干眼代谢组学研究[D]. 赵艳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D]. 罗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双调蛋白对近视豚鼠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暨临床遗传学研究[D]. 宋惠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中老年人近视的演变规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