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稠油破乳剂OX-932的开发与应用

高效稠油破乳剂OX-932的开发与应用

一、高效稠油破乳剂OX-932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众,李丹阳,刘兴涛,杨昌鑫,马玲,任亚君,吴伟龙,刘平[1](2019)在《有机硅改性聚醚OF-125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现有原油破乳剂对稠油乳状液破乳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本文以多胺类嵌段聚醚为基础物,与丙烯酸酯化后和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的方法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一锅法,在聚醚∶烯酸∶氢硅油为10∶0. 8∶1. 1(质量比),对甲苯磺酸0. 08%,氯铂酸40μg/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8 h的最佳条件下合成了有机硅改性的OF系列破乳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在反应温度75℃时,改性后的OF125原油破乳剂在有效加药量减少40%的条件下,破乳效果优于现用的破乳剂。

王众[2](2019)在《聚醚类原油破乳剂的改性及其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料,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也在飞速增长。而新疆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总储量高达300亿至500亿吨,占全国预测总量的25%以上,是中国石油储量最多的省区。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油田的持续开发,原油采出液变得越来越稳定,含水率越来越高。这不仅增加了油水分离难度,还会增加运输和炼制过程中泵、管道和储罐等设备的负担,提高原油开采成本。目前国内较为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聚醚类破乳剂,已经很难满足油田日常生产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破乳能力和效率,降低开采的成本,这对新疆的油田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的不同油品,在原有的聚醚类破乳剂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嵌段聚醚类破乳剂的改性合成工艺,对其进行了破乳脱水实验和结构表征,主要内容如下:以多胺类嵌段聚醚为基础物,先和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然后加入引发剂使丙烯酸聚醚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得到支链数更多,分子量更大的改性破乳剂。在对单体配比、预处理、酯化反应、聚合反应、搅拌方式等条件进行筛选后,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合成了丙烯酸改性的OF系列破乳剂,并对其表面张力、红外光谱、分子量等进行了表征。在45oC下,改性后的OF115型原油破乳剂在有效加药浓度减半的条件下对克拉玛依油田稀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高于现用破乳剂。以多胺类嵌段聚醚为基础物,先和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然后加入含氢硅油使丙烯酸聚醚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和硅油骨架上的活泼氢发生硅氢加成反应,从而得到支链数更多,分子量更大,以硅油为骨架的改性破乳剂。对酯化反应、硅氢加成反应、催化剂用量、单体比例、聚醚类基础物的种类、溶剂用量、合成工艺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对其表面张力、红外光谱、分子量等进行了表征。在75oC下,改性后的OF125型原油破乳剂在有效加药量减少40%的条件下对于克拉玛依油田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优于现用破乳剂。

胡廷[3](2019)在《破乳增效型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及其在渤海稠油油田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复合聚醚改性硅油为主剂,配合增效剂和快速扩散剂,制备了一种消泡效果良好且具备协同破乳增效性能的新型有机硅消泡剂,并在渤海某注聚稠油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新型消泡剂后,消泡剂加注浓度由110 mg/L降至29 mg/L,破乳剂加注浓度由120 mg/L降至83 mg/L,节约了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杨江月[4](2017)在《长链烷基与聚醚共改性苯基含氢硅油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前,能源危机日趋严重,我国稠油资源也较为丰富,稠油的开采势在必行。在稠油开采过程中,各类驱油助剂的使用以及稠油自身富含的沥青质、胶质等天然乳化剂的存在,使稠油在地层中形成的乳状液类型复杂,稳定性较好,导致稠油乳液的破乳难度加大,脱水困难。常规原油破乳剂已不能很好的解决稠油破乳脱水问题。因此,针对稠油乳状液的破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实用价值。本文针对胜利油田陈庄稠油破乳困难,破乳温度高的问题,以苯基含氢硅油、1-十二烯和聚醚为原料,进行硅氢化加成反应,分别合成了长链烷基改性苯基含氢硅油(DMPS)、聚醚改性苯基含氢硅油(PMPS)和长链烷基与聚醚共改性苯基含氢硅油(DAPMPS)。对合成的PMPS和DAPMPS进行了破乳性能评价,并探究了DAPMPS的破乳机理。主要研究如下:(1)以苯基含氢硅油和1-十二烯为原料,在催化剂氯铂酸作用下,合成了DMPS。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认。探讨DMP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115℃,催化剂用量30μg·g-1,n(Si-H):n(C=C)=1:1.1,1-十二烯的滴加时间25 min,在该条件下Si-H键的转化率为82.25%。(2)以苯基含氢硅油和聚醚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非离子型PMPS。对产物结构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确证。探讨了PMPS的合成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破乳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23℃,反应时间7 h,n(Si-H):n(C=C)=1:1.21,催化剂用量20μg·g-1,溶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0%,在该条件下Si-H键的转化率为84.89%,表面张力为26.12 mN·m-1;破乳实验结果表明,在PMPS浓度0.5 g/L,温度50℃,时间2 h的条件下,脱水率为86.9%,水中含油量为295.1 mg/L,此时油水界面较齐,脱出水质较清。(3)以苯基含氢硅油、1-十二烯和聚醚为原料,以氯铂酸为催化剂,合成了非离子型DAPMPS。对产物结构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确证。探讨了DAPMPS的合成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破乳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13℃,反应时间7 h,n(Si-H):n(C=C)=1:1.2,n(1-十二烯):n(聚醚)=3:1,1-十二烯和聚醚混合物的滴加时间32 min,催化剂用量20μg·g-1,在该条件下Si-H键的转化率为89.12%,表面张力为25.87 mN·m-1;破乳实验结果表明,在DAPMPS浓度0.4 g/L,温度40℃,时间1.5 h的条件下,脱水率达到88.4%,水中含油量为296.1 mg/L,油水界面较齐,脱出水质较清。(4)通过对DAPMPS、PMPS和市售AR36、AE2010、SP169和BP169六种破乳剂进行破乳单剂筛选,确定了两种效果明显的破乳单剂DAPMPS和SP169,然后进行复配,得到最佳破乳条件为:破乳剂总浓度0.4 g/L,温度40℃,复配质量比1:1,1.5 h后脱水率达到91.5%,水中含油量为181.8mg/L,油水界面整齐,脱出水质清。与DAPMPS相比,复配后破乳效果有所提高。进一步探究了DAPMPS添加前后对乳状液体系粘度、油水界面张力、界面膜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破乳过程。结果表明,DAPMPS的加入均能显着降低体系粘度、油水界面张力、界面膜寿命和界面强度;破乳机理为顶替置换机理。

常秋连,马博文,朱晓曼,张晓静[5](2016)在《破乳剂对高温煤焦油电脱盐过程中破乳脱水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具赛量筒法对破乳剂进行了筛选,考察了温度、破乳剂浓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采用滴体积法考察了4种破乳剂浓度及类型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8号破乳剂对高温煤焦油进行脱盐脱水实验,当脱水温度为130℃、破乳剂浓度为10 mg/L时,具有较好的脱盐脱水效果。煤焦油中加入破乳剂,油水界面张力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采用8号破乳剂的样品,其油水界面张力的下降趋势最为显着;增大破乳剂浓度,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当破乳剂浓度≥20 mg/L时,界面张力下降趋于平缓,4种破乳剂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至最低值的浓度值为10 mg/L。对高温煤焦油,选用8号破乳剂,脱水温度130℃、破乳剂浓度为10 mg/L时,提高脱水率及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最优。

李连客[6](2016)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评价与应用》文中提出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是最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采油新技术,对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有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目前在国内各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越来越普及。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越来越强,油水分离越来越困难,这就对破乳剂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因此,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研究成为了各油田的热点研究课题。针对大庆油田当前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实际情况,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评价方法,并针对部分实验区块研制了具体的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经过现场应用验证后可以在三元复合驱区块进行推广应用。本课题主要分为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研究两部分。在室内研究中,配制模拟的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以其为实验介质,进行破乳剂的筛选和评价,通过筛选评价,确定了符合要求的破乳剂配方。在现场应用研究部分,将破乳剂在三元复合驱区块进行现场应用,进一步的验证了破乳剂的室内评价结果。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处理技术是三元复合驱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睿,张菲,王晓霞,祁文杰,唐宏科[7](2015)在《稠油破乳剂P(AM/DMC)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合成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稠油破乳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O/W破乳剂),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引发剂用量、单体质量分数对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h,引发剂用量为1.3%,单体质量分数为35%时,转化率最高为93.6%.性能测试表明,在适宜的破乳条件下,O/W破乳剂的脱水率达到71.2%,破乳性能优于工业用的OX-932破乳剂,自制O/W破乳剂对胜利油田孤东稠油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

王晓阳[8](2015)在《新型原油有机氯转移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原油重、劣质化加上原油开采过程中大量注入化学助剂导致原油中有机氯的含量增大,不仅加剧了炼油装置的氯腐蚀,严重影响生产安全,而且可使石油炼化过程中的催化剂中毒失活,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因此,从原油中脱除有机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石油加工行业的重视。以三乙胺、氯化苄、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苄基三乙基氢氧化铵,由苄基三乙基氢氧化铵、氢氧化钠、溶剂复配制备新型原油有机氯转移剂,探究合成条件与制备方法。以原油中常见的八种有机氯化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代正丁烷、1-氯戊烷、一氯代苯和氯化石蜡分别与200#溶剂油配制模拟油,用新型原油有机氯转移剂对模拟油进行脱氯实验,系统考察其脱氯性能,探究加剂量与脱除率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加剂量与最佳脱除氯。最后,以最佳加剂量对四种不同产地原油油样进行脱氯,考察其脱氯效果。合成实验结果表明:三乙胺与氯化苄合成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最佳投料比为摩尔比1.0:1.1,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摩尔比为1.0:1.1合成苄基三乙基氢氧化铵,由苄基三乙基氢氧化铵、氢氧化钠、溶剂复配制得的新型原油有机氯转移剂,性质稳定,氯含量低于800ppm。模拟油脱氯实验结果表明:氯转移剂的最佳加剂量为待处理样品有机氯含量的50倍,对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代正丁烷、1-氯戊烷、一氯代苯和氯化石蜡模拟油的最佳脱除率分别为:87%、83%、53%、95%、66%、56%、18%、24%。原油脱氯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油最优脱除条件下,新型原油有机氯转移剂对乌石化混合原油油样氯脱除率为80%,对乌石化管输原油油样氯脱除率为30%,对沧州炼油厂原油油样氯脱除率为75%,对山东密恩原油油样氯脱除率为90%。

郭睿,张菲,王二蒙,王晓霞,祁文杰,唐宏科[9](2015)在《二元共聚物稠油破乳剂的合成》文中研究指明以丙烯酸和自制壬基酚聚醚酯为单体,利用溶液聚合法,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合成一种二元共聚物稠油破乳剂。考察了各因素对合成破乳剂脱水率的影响,在引发剂用量1.6%(基于单体总质量),聚合温度130℃,聚合时间5h,丙烯酸与壬基酚聚醚酯质量比1∶7。在破乳温度75℃,加药量200mg/L的条件下,该破乳剂对陈庄稠油的脱水率为90%,破乳性能优于市售破乳剂SP-2和SP169。

王二蒙,郭睿,解传梅,王敏,刘龙伟[10](2014)在《聚硅氧烷稠油破乳剂的合成与表征》文中指出以甲基封端聚醚、自制低含氢硅油和丙烯酸壬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为原料,在氯铂酸的催化下合成了一种聚硅氧烷稠油破乳剂。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7 h,n(Si—H)∶n(CC)=1.0∶1.2,催化剂用量占总反应物的质量分数为40μg/g,反应转化率达到92.86%。性能测试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破乳剂对稠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

二、高效稠油破乳剂OX-932的研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稠油破乳剂OX-932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有机硅改性聚醚OF-125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材料
        1.1.2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脱水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条件优化
    2.2 改性聚醚的表征
        2.2.1 红外光谱
        2.2.2 改性聚醚分子量的测定及分布情况
        2.2.3 改性聚醚表面张力的测定
    2.3 破乳效果的机理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聚醚类原油破乳剂的改性及其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原油乳状液
        1.2.1 原油乳状液的形成
        1.2.2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1.2.3 原油乳状液的危害
        1.2.4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方法
    1.3 破乳剂研究进展
        1.3.1 破乳剂的发展历程
        1.3.2 破乳剂的破乳机理
        1.3.3 破乳剂的性质
        1.3.4 破乳剂的种类
    1.4 破乳剂的改性
        1.4.1 破乳剂改性的意义
        1.4.2 破乳剂改性的方法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
第二章 丙烯酸改性聚醚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条件优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改性聚醚的表征
        2.3.2 破乳效果的机理分析
        2.3.3 讨论
        2.3.4 结论
第三章 含氢硅油改性聚醚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条件优化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改性聚醚的表征
        3.3.2 破乳效果的机理分析
        3.3.3 讨论
        3.3.4 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3)破乳增效型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及其在渤海稠油油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主要原料
    1.2 低含氢硅油的合成
    1.3 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
    1.4 油田现场概况
        1.4.1 油品性质
        1.4.2 油田处理流程
    1.5 测试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消泡效果
    2.2 破乳增效效果
3 结论

(4)长链烷基与聚醚共改性苯基含氢硅油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硅油及其分类
    1.3 苯基硅油的分类及应用
    1.4 改性硅油
        1.4.1 长链烷基改性硅油
        1.4.2 聚醚改性硅油
        1.4.3 氨基改性硅油
        1.4.4 环氧基改性硅油
        1.4.5 羟基改性硅油
        1.4.6 长链烷基酯改性硅油
    1.5 稠油概述
        1.5.1 稠油的基本性质
        1.5.2 稠油的分类
    1.6 稠油乳状液
        1.6.1 稠油乳状液的形成
        1.6.2 稠油乳状液的类型
        1.6.3 稠油乳状液的危害
    1.7 原油破乳剂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7.1 国外原油破乳剂的发展情况
        1.7.2 国内原油破乳剂的发展情况
        1.7.3 原油破乳剂的分类
        1.7.4 原油破乳剂的种类
        1.7.5 稠油破乳剂的发展现状
    1.8 破乳剂的破乳机理
        1.8.1 顶替或置换机理
        1.8.2 反相作用机理
        1.8.3 絮凝-聚结机理
        1.8.4 碰撞击破界面膜机理
    1.9 稠油破乳剂的筛选与复配
        1.9.1 破乳剂筛选依据
        1.9.2 破乳剂复配原则
    1.10 论文研究内容
    1.11 论文创新点
2 DMPS的合成与表征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 合成原理与方法
        2.2.1 反应原理
        2.2.2 合成方法
    2.3 表征与测试方法
        2.3.1 FTIR和 1H NMR表征分析
        2.3.2 Si-H转化率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反应温度对Si-H转化率的影响
        2.4.2 反应时间对Si-H转化率的影响
        2.4.3 硅氢键与双键摩尔比对Si-H转化率的影响
        2.4.4 催化剂用量对Si-H转化率的影响
        2.4.5 1-十二烯的滴加时间对Si-H转化率的影响
        2.4.6 合成DMPS的正交试验
    2.5 产物结构表征
    2.6 本章小结
3 PMPS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 合成原理与方法
        3.2.1 反应原理
        3.2.2 合成方法
    3.3 模拟原油乳状液的制备
    3.4 表征与性能测试
        3.4.1 FTIR和 ~1H NMR表征分析
        3.4.2 Si-H转化率测定
        3.4.3 表面活性的测定
        3.4.4 水解稳定性的测定
        3.4.5 凝胶渗透色谱GPC的测定
        3.4.6 脱水率的测定
        3.4.7 脱出污水含油量的测定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反应温度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3.5.2 反应时间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3.5.3 硅氢键与双键摩尔比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3.5.4 催化剂用量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3.5.5 溶剂用量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3.5.6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
        3.5.7 最优合成工艺的确定及验证
        3.5.8 产物结构表征
        3.5.9 产物性能测试
        3.5.10 破乳浓度对PMPS破乳性能的影响
        3.5.11 破乳温度对PMPS破乳性能的影响
        3.5.12 破乳时间对PMPS破乳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DAPMPS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4.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2 合成原理与方法
        4.2.1 反应原理
        4.2.2 合成方法
    4.3 模拟原油乳状液的制备
    4.4 表征与性能测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反应温度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4.5.2 反应时间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4.5.3 硅氢键与双键摩尔比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4.5.4 1-十二烯与聚醚摩尔比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4.5.5 催化剂用量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4.5.6 1-十二烯和聚醚混合物的滴加时间对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4.5.7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
        4.5.8 最优合成工艺的确定及验证
        4.5.9 产物结构表征
        4.5.10 产物性能测试
        4.5.11 破乳浓度对DAPMPS破乳性能的影响
        4.5.12 破乳温度对DAPMPS破乳性能的影响
        4.5.13 破乳时间对DAPMPS破乳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DAPMPS的破乳评价与机理研究
    5.1 主要试剂及仪器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破乳单剂的脱水情况
        5.2.2 破乳剂复配后的脱水情况
        5.2.3 DAPMPS破乳机理研究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破乳剂对高温煤焦油电脱盐过程中破乳脱水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情况
    1.1 材料和仪器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煤焦油含水量测定
        1.3.2 实验油样预处理
        1.3.3 实验步骤
        1.3.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破乳剂的脱水率
    2.2 温度对脱水率的影响
    2.3 破乳剂浓度对脱水率的影响
    2.4 破乳剂浓度对煤焦油界面张力的影响
    2.5 不同破乳剂对煤焦油界面张力的影响
3 结论

(6)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评价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破乳剂发展史
    1.2 原油乳状液形成和类型
    1.3 乳状液的稳定性
    1.4 破乳过程和破乳机理
    1.5 破乳剂基本性能指标
    1.6 化学破乳剂优选方法
    1.7 三元复合驱技术及发展方向
    1.8 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的破乳技术
    1.9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分离特性研究
    2.1 模拟的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分离特性研究方法
    2.2 强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分离特性研究
    2.3 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分离特性研究
第三章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评价
    3.1 破乳剂的室内评价方法
    3.2 强碱体系的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剂评价
    3.3 弱碱体系的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剂评价
第四章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现场应用
    4.1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CPSY908-7 的现场应用
    4.2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CPSY909-5 的现场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模拟的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分离特性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7)稠油破乳剂P(AM/DMC)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实验部分
    1.1试剂及仪器
    1.2合成步骤
    1.3产物纯化
    1.4转化率的测定[14-17]
    1.5共聚物的表征
    1.6稠油乳状液的制备
    1.7破乳性能检测
2结果与讨论
    2.1反应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2.2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2.3单体质量分数对转化率的影响
    2.4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数)对转化率的影响
    2.5正交设计合成P(AM/DMC)共聚物
    2.6红外图谱表征
    2.7核磁共振氢谱表征
    2.8破乳性能的测试
3结论

(8)新型原油有机氯转移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原油中有机氯化物对石油炼制过程的影响
        1.1.1 对设备的危害
        1.1.2 对催化剂的危害
    1.2 原油中氯的来源、分布及存在形态
        1.2.1 原油中氯的来源
        1.2.2 原油中无机氯和有机氯在高、低沸点馏分中的分布
        1.2.3 原油中无机氯和有机氯的化合物形态
    1.3 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1.3.1 无机氯含量的测定
        1.3.2 有机氯含量的测定
    1.4 原油中无机氯的脱除
        1.4.1 电脱盐脱水简介
        1.4.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5 原油中有机氯脱除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1.6 脱氯剂简介
    1.7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8 课题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 实验原理
        2.2.1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合成原理
        2.2.2 有机氯转移剂的脱氯原理
        2.2.3 无机氯的测量原理
        2.2.4 微库仑仪测定氯含量的原理
    2.3 实验方法
        2.3.1 新型有机氯转移剂的合成方法
        2.3.2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含量的测定方法
        2.3.3 无机氯含量的测量方法
        2.3.4 模拟油的配制方法
        2.3.5 微库仑仪使用方法
        2.3.6 油相中有机氯的脱除方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合成条件
        3.1.1 溶剂的选择与反应时间的确定
        3.1.2 反应物投料比例的确定
        3.1.3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含量的测定
        3.1.4 后处理对产品纯度的影响
        3.1.5 反应物及产物的红外表征
    3.2 苄基三乙基氢氧化铵的合成条件
        3.2.1 合成条件的确定
        3.2.2 苄基三乙基氢氧化铵中氯含量的测定
    3.3 新型有机氯转移剂的制备
        3.3.1 制备新型有机氯转移剂
        3.3.2 有机氯转移剂主要理化性质
    3.4 模拟油的配制
        3.4.1 溶剂的选择
        3.4.2 模拟油的配制
        3.4.3 模拟油中氯含量的测定
    3.5 模拟油脱氯
        3.5.1 三氯甲烷模拟油中氯的脱除
        3.5.2 四氯化碳模拟油中氯的脱除
        3.5.3 1,2-二氯乙烷模拟油中氯的脱除
        3.5.4 环氧氯丙烷模拟油中氯的脱除
        3.5.5 氯代正丁烷模拟油中氯的脱除
        3.5.6 1-氯戊烷模拟油中氯的脱除
        3.5.7 一氯代苯模拟油中氯的脱除
        3.5.8 氯化石蜡模拟油中氯的脱除
    3.6 原油脱氯
        3.6.1 乌石化混合原油脱氯
        3.6.2 乌石化管输原油脱氯
        3.6.3 沧州炼油厂原油脱氯
        3.6.4 山东密恩原油脱氯
    3.7 提高微库仑仪测定氯含量准确率的探讨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二元共聚物稠油破乳剂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药品
    1.2 合成步骤
        1.2.1 壬基酚聚醚酯的合成
        1.2.2 二元共聚物稠油破乳剂的合成
    1.3 模拟油乳状液的制备
    1.4 破乳剂溶液的配制
    1.5 破乳性能检测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条件对产物破乳性能的影响
        2.1.1 引发剂用量
        2.1.2 聚合温度
        2.1.3 聚合时间
        2.1.4 丙烯酸与壬基酚聚醚酯质量比
    2.2 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2.3 破乳温度对产物破乳性能的影响
    2.4 破乳剂用量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2.5 破乳剂性能对比
3 结 论

(10)聚硅氧烷稠油破乳剂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原理
    1.3 步骤
        1.3.1 壬基酚聚醚酯的合成
        1.3.2 低含氢硅油的制备
        1.3.3 聚硅氧烷稠油破乳剂的合成
    1.4 性能检测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温度对Si—H转化率的影响
    2.2 反应时间对Si—H转化率的影响
    2.3 硅氢键与双键摩尔比对Si—H转化率的影响
    2.4 催化剂用量对Si—H转化率的影响
    2.5 红外光谱图
    2.6 核磁共振氢谱
    2.7 破乳剂性能测试
3 结论

四、高效稠油破乳剂OX-932的研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机硅改性聚醚OF-125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王众,李丹阳,刘兴涛,杨昌鑫,马玲,任亚君,吴伟龙,刘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2]聚醚类原油破乳剂的改性及其性能的研究[D]. 王众. 石河子大学, 2019(11)
  • [3]破乳增效型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及其在渤海稠油油田的应用[J]. 胡廷. 有机硅材料, 2019(03)
  • [4]长链烷基与聚醚共改性苯基含氢硅油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杨江月. 陕西科技大学, 2017(11)
  • [5]破乳剂对高温煤焦油电脱盐过程中破乳脱水性能的影响[J]. 常秋连,马博文,朱晓曼,张晓静. 煤炭科技, 2016(02)
  • [6]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评价与应用[D]. 李连客.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7]稠油破乳剂P(AM/DMC)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郭睿,张菲,王晓霞,祁文杰,唐宏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8]新型原油有机氯转移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王晓阳. 沈阳工业大学, 2015(07)
  • [9]二元共聚物稠油破乳剂的合成[J]. 郭睿,张菲,王二蒙,王晓霞,祁文杰,唐宏科. 精细石油化工, 2015(01)
  • [10]聚硅氧烷稠油破乳剂的合成与表征[J]. 王二蒙,郭睿,解传梅,王敏,刘龙伟. 精细化工, 2014(07)

标签:;  ;  ;  

高效稠油破乳剂OX-932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