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郴州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性别研究

1999年郴州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性别研究

一、1999年郴州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性别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金勇[1](2020)在《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作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牵张成骨作为一项热门的内源性骨组织工程学,其生物学机制仍未被研究清楚。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牵张成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对应力最为敏感的应答细胞之一。目前尚未有骨膜蛋白在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表达及作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拟分离并培养出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应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对其施加动态、大小不同的长轴形变量来刺激诱导成骨分化,检测该过程中成骨信号及骨膜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给与外源性骨膜蛋白干预,探讨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并根据细胞形态学、细胞分化后产生矿化结节及Ⅱ型胶原等对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能力进行鉴定。2.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应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检测在5%(A组)、10%(B组)、15%(C组)形变量的动态牵张力作用下,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中成骨信号及骨膜蛋白的表达水平。3.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应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使用15%形变量的牵张力,在0g/L(A组)、10g/L(B组)、20g/L(C组)浓度的外源性骨膜蛋白的干预下,检测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中骨膜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成骨信号的改变。结果1.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本研究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在小鼠骨髓中成功分离并纯度较高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第三代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具有成骨及成软骨向分化能力,符合骨髓间充质细胞的性质。2.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本研究中3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计数(P>0.05)、形态及排列无明显差别。加力前3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骨膜蛋白信号及成骨信号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加力结束后2h、12h,B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骨膜蛋白信号及成骨信号均高于A组和C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中,在15%形变量的牵张力下,予以外源性骨膜蛋白的干预,加力后C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骨膜蛋白信号及成骨信号强于A组、B组(P<0.05)。结论1.不同形变量的牵张力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分泌骨膜蛋白,其中10%形变量的动态牵张力不仅促进成骨的能力最强,同时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分泌骨膜蛋白的能力也最强。2.在外源性骨膜蛋白干预下,细胞成骨能力具有明显提高,其中20g/L骨膜蛋白促进成骨能力最强,提示骨膜蛋白可以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

杨岳峰[2](2020)在《吉林省733例高中生超重肥胖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2019年吉林省部分地区733例高中生进行现况调查,了解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中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和体格发育情况,探索家庭情况、饮食、行为等导致肥胖的影响因素,为日后本地区开展预防控制高中生超重/肥胖及营养指导工作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吉林省部分地区1418周岁年龄段的高中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收集学生和父母家庭情况资料,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体成分分析来收集身体指标数据。本次调研共发放780份问卷,共收回733份。调查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后,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多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家庭情况、饮食情况、营养态度、日常行为方式等。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臀比等指标。采用EpiData和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采用IBM SPSS 24.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一般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各变量与调查对象超重/肥胖情况的相关关系。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探求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调查对象生长发育情况:男生身高在1417岁呈上升趋势,18岁后略有下降,女生身高在1416岁呈上升趋势,17岁后呈下降趋势;调查对象中男女生平均身高均高于同年龄组全国平均水平,在15岁、16岁、17岁、≥1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体重在1415岁略有下降,15岁后呈上升趋势,在18岁达到高峰,女生体重1417岁呈上升趋势,17岁后略有下降;调查对象中男女生平均体重均高于同年龄组全国平均水平,男生在17岁和≥18岁年龄组间的平均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15岁、16岁、17岁、≥18岁年龄组间的平均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分年龄组男生BMI平均水平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率:在733名高中生中,共检出超重109人(男生59人,女生50人),检出肥胖74人(男生42人,女生32人);总体超重率为14.87%、总体肥胖率为10.10%,总体超重+肥胖率为24.97%。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1.46%,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9.90%,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在17岁、≥18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总体和不同年龄组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3、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不同父亲职业、是否为独生子女、父亲BMI、不同每日能量摄入、不同每日蛋白质摄入、不同每日脂肪摄入、不同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吃早餐情况、是否有偏食习惯、睡眠时间、视频时间等因素在调查对象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相对于男生,性别是女性是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649(95%CI:0.434,0.973);吃早餐情况是高中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相比天天吃早餐的高中生,有时早餐是使高中生患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值为0.462(95%CI:0.228,0.935);相对于父亲非超重/肥胖,父亲为超重/肥胖是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1.859(95%CI:1.234,2.802);相对于每日脂肪摄入Q1(<70.60g/d)水平,每日脂肪摄入Q4水平每日脂肪摄入Q4(>115.87g/d)水平是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2.063(95%CI:1.126,3.780);相对于睡眠时间≥8h/d,睡眠时间<8h/d是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1.656(95%CI:1.094,2.508)。结论:1、调查对象男女生的体格发育情况(身高、体重、BMI)均高于同年龄全国平均水平,且男生的体格发育指标均高于女生。2、调查对象总体超重检出率为14.87%,总体肥胖检出率为10.10%,总体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24.97%,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总检出率显着高于女生。3、性别、父亲职业、父亲BMI、是否为独生子女、每日能量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每日脂类摄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吃早餐情况、是否有偏食习惯、睡眠时间、视频时间与调查对象超重肥胖存在相关关系。4、女性是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相对与男性有更低的患病风险;父亲超重肥胖、每日脂肪高水平摄入、每日睡眠时间<8h是调查对象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陈礼娟[3](2016)在《郴州地区489例5岁以下住院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郴州地区20132014年5岁以下住院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的病例对照研究,了解该地区的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并为临床诊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1.采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鼻咽拭子标本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在该医院外科住院或门诊无感染症状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作为对照组,每月采样标本量按2:1进行匹对。2.对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对18种呼吸道病毒和10种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白色念珠菌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ADV阳性标本进行巢式扩增分型,HMPV所有阳性标本采用普通PCR方法扩增分型。3.对RSV、HMPV、IFV-A、IFV-B、IFV-C、ADV、HBo V、PIV1-411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中符合标准的病例组标本489份,对照组标本244份。在489份病例组中,有359份(73.41%)至少检测到一种病毒性病原,检出率最高的为RSV 27.61%,其余依次为ADV 9.81%、HRV 9.40%、IFV-A 8.38%、PIV2 7.15%、HMPV 5.31%、PIV3 4.90%、PIV1 4.70%、IFV-B 4.08%、HBo V 3.88%、OC43 3.06%、IFV-C 2.24%、HKU1 1.43%、EV 1.02%、NL63 1.0%、229E 0.81%、PIV4 0.81%,HPe V未检出。244份对照中有65份(26.64%)至少检测到一种病毒,检出最高的为HRV,病例组病毒检出率比对照组检出率高(P=0.000)。PIV2、IFV-B、HKU1、PIV4、HPe V在对照组中未检出,除HRV、OC43、NL63检出率比病例组稍高外,其他病毒均比病例组低,11种病毒中,除了HBo V、IFV-C、PIV4病例组与对照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病毒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年龄分布上,病例组阳性患儿12-35月年龄组检出率比1-5月和36月-5岁年龄组要高(P=0.000)。11种病毒中,HBo V和流感病毒在3-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RSV主要在1-3岁患儿中检出,ADV在1-3岁患者中检出最少,其余年龄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HMPV和副流感病毒各年龄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季节分布上,病例组各季节检出率比对照组明显高(P=0.000)。病例组病毒总体检出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主要在冬季和春季检出。病例组11种病毒中IFV-B、IFV-C和PIV4无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RSV主要在冬末初春检出,HMPV春季检出率最高,ADV主要在夏秋季,HBo V夏季检出为主,IFV-A检出高峰在冬季,PIV1-2主要以秋季为主,PIV3夏春季检出较高。对照组各季节检出率无差异(P=0.086)。4.病例组44.38%为混合病毒感染。11种病毒病毒中,PIV4和IFV-C主要以混合感染为主,IFV-B以单一病毒感染为主。单一病毒感染和双重病毒感染主要以RSV为主,三重病毒感染主要以PIV2为主。RSV感染的平均病毒载量最高,其次为HMPV、HBo V和流感病毒,ADV感染最低。除了RSV的病例组平均病毒载量比对照组明显高外(P=0.000),其余病毒病例组与对照组病毒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IV2单一感染的平均病毒载量比多重病毒感染高,IFV-C多重病毒感染的平均病毒载量比单一感染的病毒载量高,RSV、ADV、HBo V、HMPV、IFV-A、IFV-B、PIV1、PIV3单一感染的与多重病毒感染的平均病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检出率比上呼吸道的高,下呼吸道感染中各疾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上呼吸道感染中只检测到RSV、PIV2和PIV3,下呼吸道感染中各病毒均以支气管肺炎多见,支气管炎中PIV2检测到最高,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重症肺炎中检出最高率最高的为RSV。支气管肺炎组中IFV-A的病毒载量比支气管炎组的高,其余各病毒上下呼吸道感染之间、下呼吸道感染各诊断组间病毒载量均无统计学差异。6.RT-PCR法检测到RSV的病毒载量低于104.17copies/ml时,RSV单独感染与临床症状间关系的诊断特异性降低,当病毒载量低于102.02copies/ml时,其病毒载量可能与临床症状无关。7.ADV分型中以B组3型为主,HMPV以A2b型为主。结论1.RSV、ADV、IFV-A、IFV-B、HMPV、PIV1-3是郴州地区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以冬春季主要流行,12月至35月儿童易感,RSV是引起郴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最主要的病因。2.HBo V、IFV-C、PIV4的检出率及病毒载量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不能确定是否是引起郴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严重呼吸道感染住院的病因。

章然[4](2015)在《我国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方式探索研究》文中提出临终关怀作为一项新兴的医疗服务项目,涉及到各个阶层的人群,是人道主义的一种体现,它能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患者能够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为人生画上完美的句号。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开展,人们对生命最后一个阶段的渡过方式开始有了新的转变,从过去的尽力延长生命时间逐渐向提高这一阶段的生活质量这一方式转变,人们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然而现阶段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还缺少政府相关部门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支持,使得临终关怀服务在我国面临许多难题。临终关怀事业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各国国家的重视,为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各国政府与社会都给予了高度参与和支持,纷纷将临终关怀与各种医疗保险方式相结合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众,以保障群众的临终关怀需求。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将临终关怀服务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中,如英、美两国。目前我国在临终关怀与医疗保险方式上的探索与研究还相当缺乏,仅上海市于2012年10月推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将临终关怀费用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中。因此为能推动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本文从社会医疗保险角度出发,探讨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内增设临终关怀服务内容的合理性与制约因素,从临终关怀服务经费来源的角度,探索我国临终关怀服务与社会医疗保险相结合的实施路径,并提出发展建议。本文首先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介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现阶段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描述英国和美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以及在社会医疗保险领域内制度安排的具体内容,提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作者通过对上海市民对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方式的认知和意向的问卷调查,发现上海市民对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比较好,并且大多愿意参加含有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保险。其次,本文从社会、经济与政策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增加临终关怀服务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在社会条件上:由于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居民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得我国临终关怀需求在快速增长。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我国居民的观念在发生改变,更注重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生活质量,对临终关怀的接受度在上升。而且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有部分临终关怀机构发展情况较好,其服务开展模式等方面都可以为我国的制度安排提供一定的借鉴。因而具有社会合理性。在经济条件上:由于临终关怀服务开展所产生的费用要低于综合医院里进行常规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因而如果将临终关怀纳入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对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较小。加上医疗领域内“过度医疗”行为的普遍存在,如果能够大力推广临终关怀服务,可以为我国减少许多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从而提高我国医疗资源使用的效率,因而具有经济合理性。在政策条件上:我国深化医疗保险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使我国医保支付方式覆盖到所有的医疗服务,而临终关怀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医疗服务也应当被包含在这项任务中。而且随着临终关怀的社会价值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政府部门开始重新重视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有地区在相关的制度安排和管理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将临终关怀服务纳入当地医保报销范围。这就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增加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相对于安乐死而言,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制度安排上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因而具有政策合理性。然而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由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统一的准入机制和实施细则、临终关怀医疗资源的缺乏、各地区临终关怀开展情况不一、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碎片化,可能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增加临终关怀服务带来不利影响。最后,作者从临终关怀服务的提供方式、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三个角度,探索在经费来源上我国临终关怀与社会医疗保险相结合的实施路径,并对我国进行临终关怀与社会医疗保险方式的探索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吕玉桦[5](2014)在《我国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我国群体性铅中毒事件发生的流行趋势、特征以及我国06岁儿童整体血铅水平,总结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铅中毒防控策略的现状,分析我国铅中毒防制策略中存在的不足,为降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发生几率,改善儿童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内容和方法(1)本文选用“铅污染”、“铅中毒”、“铅超标”、“事件”等为检索词,分别在知网、万方数据库及新华网、人民网等影响力较大的网站、刊物进行检索,搜集20042012年间我国发生的群体性铅中毒事件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铅中毒事件流行态势及特征。(2)以“儿童血铅”、“铅中毒”、“血铅水平”等为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我国自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06岁儿童血铅水平的相关文献,了解我国最近5年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的整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儿童血铅防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3)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儿童铅中毒防控策略的差异,了解我国的铅中毒防控策略的现状和不足,为完善我国儿童铅中毒防控策略提供依据。结果(1)研究表明我国自2004年以来发生了50起群体性铅中毒事件,其中2009年以后共发生32起,占64.0%;事件主要发生在东、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46.0%和32.0%;事件发生中铅冶炼厂和铅蓄电池企业约占72.0%,是事件发生的主要污染源;职业性铅中毒有5起,占10.0%,30起铅中毒人群均为儿童,占60.0%;(2)通过对27个省(市)涉及28万人所作的系统分析发现,近5年来我国06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63.15μg/L,铅中毒率为12.31%;总体上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在27个省(市)中除了陕西、浙江、吉林、重庆4个省儿童血铅均值较以前有所升高,其他省份均下降,此外陕西和浙江的铅中毒率较之前有所升高;男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均高于女童;(3)我国铅中毒防控策略与发达国家相比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相对滞后,环境中铅的相关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铅蓄电池行业法律体系较健全但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儿童家长铅中毒预防相关知识获得途径较少等问题。结论1.我国群体性铅中毒事件呈多发状态,主要影响职业人员和儿童,事件发生呈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铅冶炼厂和铅蓄电池厂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近5年来我国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均持续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铅中毒防控策略缺乏系统性研究,需进一步完善环境法规,加强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多部门共同合作以逐步降低儿童血铅水平。

董素芳[6](2014)在《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的制定及对我国启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0—3岁早期教养受到普遍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视0-3岁早期婴幼儿教育”。我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制定迫在眉睫。笔者浏览了世界上部分国家制定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的有关文献,发现美国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的制定对我国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研究基于社会正义和教育平等的立场和视角。笔者认为美国的社会运行机制是高竞争、低福利,贫富分化严重,而我国的社会运行机制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很明显,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维护社会基本稳定,通过早期教育减少社会不公,消除人群贫困等方面美国与我国具有可比之处。本研究梳理了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对“早期提前开端计划”和“日托中心”这两类机构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规范进行了文本分析,归纳了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制定的原则,即“保证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及“穷人靠政府、富人靠市场”。本研究分析了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中入职标准和培训要求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互换性和灵活性,对教育资质要求普遍不高,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婴儿/学步儿儿童发展助理证书培训注重文化多样性,重视实践能力及婴幼儿父母的参与等。本研究还指出了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发展趋势:建立全州童年早期系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一体化标准,重视为弱势群体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提供优质从业人员,重视婴幼儿家庭支援项目教养人员从业资格的制定等。所有这些,对于我国制定早期教养教养人员从业资格都具有参考价值。由于国家标准的缺失以及多个部门的条块化管理,我国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要求不很清晰,影响了0-3岁早期教养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研究分两部分提出了美国相关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对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的制定,应加强背景审核,应严把入门关;不以学历一刀切,应注重能力培训;应重视少数民族语言背景,应尊重多元文化;应建立资格更新制度,形成终身学习激励机制。(2)对相关外围政策的制定,应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及其职责;应向弱势群体倾斜而不是实行普惠制;应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应为0-3岁早期教养人员提供专业发展支持。

王凌峰[7](2014)在《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双重特性,公共性体现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非营利性,承担着民众健康的保障工作,企业性表现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组织特征,通过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产生收益,以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为充分体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性,需要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进行调整,改变目前对于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政策差异,实行全国统一的管理政策和办法,打破行业壁垒和隶属关系,采用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统收统支,收支二条线,由政府承担起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部费用,同时要加强监管,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以居民健康指标为主要目标,引导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转移到维护居民健康上来,从根本上改变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市场后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现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落实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分工协作、覆盖全面、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守门人”制度,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守门人”和医保“守门人”的作用。本文共包括七章。第一章绪论,提出本文的论题,对相关研究和进展进行回顾。第二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用于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的适用性。第三章“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程与现状”,阐述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第四章“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问题分析”,从观念认识、管理制度、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保障措施和双向转诊等重点方面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缺乏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充分认识,缺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顶层制度设计,缺乏完整的全科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第五章“案例研究: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对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双向转诊”工作、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药品“零差价”等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第六章“推进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对策”,从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设计、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管理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策。第七章为结论。

李琼[8](2012)在《长沙市天心区2006-2011年居民死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描述2006~2011年长沙市天心区居民的死亡水平与死因顺位变化,分析居民性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等死亡特征,探讨天心区居民的死因谱和重点死因,为天心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策略和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以天心区疾病监测点收集的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死亡的长沙市天心区辖区管理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以天心区统计局出具的户籍登记人口学资料为人口基数,对长沙市天心区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居民死亡特征,包括人口特征、居民死因谱构成、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因等。采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软件DeathReg2005,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上报资料归类分编,经整理、编码后录入数据库。获取2006~2011年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的死因监测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市天心区2006~2011年共死亡12223人,其中男性7065人,女性5158人,男女性别比为1.37,平均年龄70.21±15.99岁。6年的平均粗死亡率为496.60/10万,平均增长速度为8.5%。全死因构成以循环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占43.2%,死亡率215.12/10万;其次为肿瘤,占28.5%,死亡率138.18/10万;第三为呼吸系统疾病,占11.4%,死亡率56.50/10万;死因诊断不明者占2.4%,各年比例均符合规范要求(低于5%)。2006~2011年死因顺位前四位均保持未变,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四类疾病的死亡率均逐年升高,至2011年分别达到234.28/10万、164.72/10万、67.29/10万和24.61/10万。2006~2011年男女死亡率呈逐年升高,6年间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死因顺位前10位的疾病类型相同,但构成比有差别。根据天心区户政人口登记信息将人群分为0~17岁,18~34岁,35~59岁,60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各年龄段死亡人数的构成比分别为1.06%、1.88%、19.6%和77.46%,平均年死亡率分别为44.00/10万、26.26/10万、261.72/10万和2462.34/10万。各年龄段死因构成不同,顺位前3位分别是:0-17岁组,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25.6%)、疾病和死亡的外因(23.3%)、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13.2%);18~34岁组,疾病和死亡的外因(43.0%)、肿瘤(33.0%)、循环系统疾病(5.7%);35~59岁组,肿瘤(44.7%)、循环系统疾病(26.8%)、疾病和死亡的外因(11.4%);60岁及以上组,循环系统疾病(49.2%)、肿瘤(23.9%)、呼吸系统疾病(13.8%)。2006~2011年天心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215.13/10万,以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脑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高血压心脏病较高。肿瘤死亡率为138.18/10万,以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直肠恶性肿瘤较高,女性中乳腺癌顺位则居第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56.50/10万,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单纯性和粘液化脓性慢性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较高。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死亡率为26.32/10万,以平面摔倒、车祸、自害、跌落为主。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死亡率为12.72/10万,以各种类型糖尿病为主,其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居首位。结论:长沙市天心区2006-2011年前四位死因顺位保持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不变。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首位死因是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肿瘤中的首位死因是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首位死因是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和死亡的外因中的首位死因是同一平面滑倒、绊倒或摔倒。

金银花[9](2012)在《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青少年不同类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its components among Korean-Chinese and Han-Chinese adolescents in Yanbian area.Methods1) A total of1,207adolescents aged17~18years were finally selected in high school from Antu County of Yanbian and the survey were carried out in2008and2009. All of students knew the informed consent.2) Height, weight,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lood pressure was measured by physical examination.3) Triglyceride (TG),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blood glucose (FBG) were measured after12hour fasting.4) Body mass index (BMI, kg/m2), waist circumference (WC, cm) and waist-to-height ratio (WHtR) were employed as the obesity indices:overall obesity defined as BMI≥>P90,central obesity defined as WC≥>P90and WHtR≥0.46.5) MS was defined when any three of the five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present:①Central obesity defined as WC>P90;②Hypertension defined as SBP and (or) DBP>P90;③Low HDL cholesterol (low HDL-C) defined as HDL-C≤P10;④High triglyceride (high TG) defined as TG>P90;⑤Hyperglycemia defined as FBG≥P90.6) Continuous variables have been examined by t-test; the prevalence rates are given in percent and they have been examined by χ2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its components have been examined by Pearson and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Different types of obesity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race, sex, hypertension, low HDL-C, high TG, Hyperglycemia, different type of obesity and M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variables were selected by BACKWARD, selected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 level as a=0.05and deleted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 level as a=0.1.Results:1)The level of WC、WHtR、SBP、DBP、TG、FBG among Korean adolesc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mong Han, and the level of HT and HDL-C in Korean was lower than in Han (P<0.01).2) The prevalence of central obesity(WC≥P90and WHtR≥0.46)(16.7%/9.1%and12.5%/5.9%), hypertension (36.8%/26.7%), high TG (37.5%/10.3%)and MS (8.3%/3.2%) in Korea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Han (P<0.05).3)The level of WT, BMI, WC, WHtR, SBP, DBP, FBG(Han) in group with general obesity was higher than in normal group in both Korean and Han (P<0.05). The level of WT, BMI, WC, WHtR, SBP, DBP, FBG(Han) in group with central obesity (WC≥P90) was higher than in normal group in both Korean and Han (P<0.05). The level of HT (Han), WT, BMI, WC, WHtR, SBP, DBP, FBG (Han) in group with central obesity (WHtR≥0.46) was higher than in normal group in both Korean and Han (P<0.05).4) The prevalence of central obesity (WC≥P90and WHtR≥0.46), hypertension (Han), hyperglycemia (Han) and MS in group with general obesity was higher than in normal group in both Korean and Han (P<0.01). The prevalence of general obesity, central obesity (WHtR≥0.46), hypertension (Han), hyperglycemia and MS in group with central obesity (WC≥P9o) was higher than in normal group in both Korean and Han (P<0.05). The prevalence of general obesity, central obesity (WC≥P90), hypertension (Han), hyperglycemia (Han) and MS in group with central obesity (WHtR≥0.46) was higher than in normal group in both Korean and Han (P<0.05).5)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MI and WHtR, WT, SBP, DBP, TG, FBG,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HDL-C (P<0.01);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WC and BMI, WHtR, HT, WT, SBP, DBP, TG, FBG (P<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WHtR and BMI, WC, WT, SBP, DBP, TG, FBG,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HT (P<0.01).6)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 and MS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group of general obesity combined with central obesity (WHtR≥0.46), and that was higher than in the group with any one type of obesity (P<0.01). Central obesity seemed to be more effective to the risk of hyperglycemia and MS.7) Our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eral obesity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yperglycemia, hypertension, central obesity (WC≥P90and WHtR≥0.46) and MS; central obesity (WC≥P90) is closely related withhigh TG,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 general obesity and MS; central obesity (WHtR≥0.46)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race, sex,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 general obesity and MS.Conclusion:1) The level of WC、WHtR、SBP、DBP、TG、FBG among Korean adolesc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mong Han, and the level of HT and HDL-C in Korean was lower than in Han.2) The prevalence of central obesity (WC>P9o and WHtR>0.46), hypertension, high TG and MS in Korea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Han.3) The level of HT, WT, BMI, WC, WHtR, SBP, DBP and FBG, 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 and MS in group with obesity was higher than in normal group.4)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 and MS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group of general obesity combined with central obesity(WHtR>0.46). Central obesity seemed to be more effective to the risk of hyperglycemia and MS.5) Different types of obesity increased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 and MS. Combined use of BMI and WHtR can improve the prediction effect of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 and MS.

唐安[10](2012)在《舟山市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水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舟山市自1999年开展加速麻疹控制工作,麻疹发病得到进一步控制,但2008年麻疹在全市部分地区出现了暴发。主要原因可能由于近年来人群麻疹自然感染率下降,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人,人口构成的变化,人口流动频繁等因素,免疫空白人群的增加,疫苗贮存、运输过程中冷链系统运转状况,也可能直接影响着疫苗效价。另外,麻疹疫苗在我市的免疫成功情况尚不知晓。因此,对舟山市麻疹的流行概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追踪麻疹疫苗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变化,评价麻疹疫苗在免疫前后的免疫效果,了解本地健康人群和流动人口的免疫状况,分析舟山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各年龄组的免疫水平间是否有差异,为舟山市的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全市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保障。材料与方法(一)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2001-2010年舟山市十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二)麻疹免疫水平监测1.对象方法麻疹疫苗质量监测采用跟踪监测,即从市疾控中心→普陀区疾控中心→六横中心卫生院接种门诊→接种前→接种后抽取同一批号的麻疹疫苗各5支,低温保存送省疾控中心病毒所检测。免疫成功率监测,选择普陀区和岱山县新出生的儿童各40名,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的全血2-3毫升,利用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HI法)进行免疫情况测定。免疫水平监测选择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和嵊泗县随机调查的<1,1-2,3-4,5-6,7-14,15-19,≥20岁7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不少于120人,其中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各半,采集静脉血3毫升,利用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HI法)2.判定标准疫苗效价测定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板法。麻疹疫苗logTCID50/0.1ml≥2.5为合格。疫苗免疫成功率和免疫水平监测:以血清IgG抗体1:2为阳性,1:8为达保护水平,以免前抗体阴性或有低水平抗体(<1:8),免疫后抗体阳转或≥4倍增长为免疫成功,以基础免疫成功率≥85%为达标。结果2001-2010年全市监测报告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人554例,经调查核实确诊麻疹病例316例,其中本地户籍病人占73.10%(231/316),外市户籍占26.90%(85/316)。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3.11/10万,其中本地户籍为2.21/10万,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病例数构成总体呈现本地人口逐年降低而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的趋势。全市4个县(区)都有病例,每年都有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3-6月份(250例),各年龄组都有病例,主要集中在小月龄儿童和青壮年,其中小于1岁婴儿和20岁以上成人麻疹发病病例数为244例,占总发病数的77.22%。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占15.19%(48),无接种史的占32.59%(103/316),接种史不详的占52.22%(165/316)。1-14岁组本地户籍麻疹病例的麻疹疫苗免疫史明显高于外地户籍病例(x2=21.42,P<0.001)。全市本地健康人群进行免疫水平监测共调查7个年龄组496份,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9.03%,保护率为64.52%,GMT为1:5.98,血清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最高和最低分别是1-2岁儿童组和20岁以上的成人组。麻疹阳性率或保护率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1,P<0.001)。流动人口进行免疫水平监测共调查7个年龄组548份,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5.55%,保护率为58.58%,GMT为1:5.72,血清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最高和最低也分别是1~2岁儿童组和1岁以内的婴儿。麻疹阳性率或保护率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2,P<0.001)。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麻疹免疫水平阳性率和保护率均显示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麻疹总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P>0.05),本地人口麻疹抗体保护率为64.52%,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保护率为58.58%,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麻疹总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在1-2岁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5.00%和70.31%、抗体保护率为91.67%和59.38%(此年龄组在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中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为最高的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差异均有显着性差异(χ2=12.93、17.22, P<0.001),其余各个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1岁组、3-4岁组和7-14岁组麻疹抗体保护率有统计学意义(χ2=5.60、9.71、10.34,P<0.05)。15岁以下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保护率分别为69.81%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率(χ2=7.43,P<0.05)。本次从市CDC冷库共采集麻疹疫苗2个批次共10份,合格率为100%。县、乡、接种前、接种后四级共检测麻疹疫苗2个批次16份,疫苗效价总合格率达81.25%。80份适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前的血清标本阳性率为18.75%,免后份血清标本阳性率为96.25%,免疫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98.31,P<0.001),免疫成功率为85%,免疫成功。其中普陀区免疫成功率为87.5%,免疫成功,岱山县免疫成功率为82.5%,免疫失败。结论A.2001~2010年舟山市监测报告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316例,其中流动人口占26.90%(85/316),年平均发病率为3.11/10万。我市发病以散发为主,偶有爆发,发病率任处于较低的水平,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以青壮年和小于1岁的婴儿为主,外来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且为爆发的主要人群。B.我市麻疹疫苗质量总合格率达80%,低于全省其他地市水平,未达到效价的疫苗均来自基层预防接种点。C.我市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为85%,免疫成功,但地区不平衡。D.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03%和75.55%,免疫水平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1岁以下的婴幼儿和20岁以上的成人麻疹免疫水平较低。E.15岁以下流动人口的麻疹免疫水平总体上低于本地人口,特别是1-2岁组。

二、1999年郴州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性别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9年郴州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性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牵张成骨的研究背景
    二、牵张成骨细胞实验的背景
    三、骨膜蛋白的研究背景
第一章 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住院病例1
    参考文献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住院病例2
    参考文献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住院病例3
    参考文献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住院病例4
    参考文献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住院病例5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2)吉林省733例高中生超重肥胖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与诊断标准
    1.3 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1.3.1 遗传因素
        1.3.2 饮食因素
        1.3.3 行为因素
        1.3.4 家庭环境因素
        1.3.5 心理因素
    1.4 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害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2.2.1 问卷调查
        2.2.2 体格检查
    2.3 超重\肥胖诊断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3.2 调查对象体格发育基本情况
        3.2.1 身高情况
        3.2.2 体重情况
        3.2.3 腰臀比、BMI情况
    3.3 调查对象营养素摄入基本情况
        3.3.1 调查对象膳食能量摄入情况
        3.3.2 调查对象营养素摄入情况
    3.4 调查对象饮食行为基本情况
    3.5 调查对象营养态度基本情况
    3.6 调查对象生活行为方式基本情况
    3.7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患病率
    3.8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
        3.8.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与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
        3.8.2 调查对象饮食情况与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
        3.8.3 调查对象营养态度与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
        3.8.4 调查对象行为方式与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
    3.9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调查对象生长发育与超重肥胖流行情况
        4.1.1 调查对象生长发育情况
        4.1.2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流行状况
    4.2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4.2.1 性别因素
        4.2.2 家庭因素
        4.2.3 饮食因素
        4.2.4 营养态度情况
        4.2.5 行为方式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调查表
    第二部分 膳食频率调查表
    第三部分 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调查表
    第四部分 家庭信息表(父母填写)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3)郴州地区489例5岁以下住院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病毒阳性标准品
        2.3.2 标本处理
        2.3.3 核酸(RNA、DNA)提取
        2.3.4 病毒核酸检测
        2.3.5 ADV阳性标本扩增分型
        2.3.6 HMPV标本一步法PCR扩增
        2.3.7 产物鉴定及序列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病原总检出情况
    3.3 病毒筛查结果
        3.3.1 病毒总检出情况
        3.3.2 病毒检出的年龄分布
        3.3.3 病毒检出的季节性分布
        3.3.4 11种病毒混合感染及病毒载量特点
        3.3.4.1 平均病毒载量
        3.3.4.2 病例组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病毒载量比较
        3.3.4.3 病毒合并除病毒外病原感染
        3.3.5 11种病毒感染临床诊断
        3.3.6 11种病毒感染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3.3.7 RSV病毒载量与临床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ROC曲线分析
        3.3.8 ADV和HBoV分型及基因进化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我国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方式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四节 重难点与创新
第二章 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方式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相关概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及英美发达国家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现状研究
    第一节 我国临终关怀现状与问题概述
    第二节 英国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节 美国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节 英美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发展经验及启示
第四章 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的认知与意向——基于上海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第二节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上海市民对临终关怀服务认知度与接受度的调查分析
    第四节 上海市民参加临终关怀医疗保险的意愿调查
    第五节 调查结论分析
第五章 我国临终关怀及其社会医疗方式的合理性分析
    第一节 社会合理性
    第二节 经济合理性
    第三节 政策合理性
    第四节 制约因素分析
第六章 我国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方式路径探索
    第一节 临终关怀服务提供方式及其经费来源
    第二节 临终关怀服务内容及其经费来源
    第三节 临终关怀服务对象及其经费来源
    第四节 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致谢

(5)我国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我国群体性铅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系统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我国 0~6 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分布特征系统分析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儿童铅中毒防制策略研究
    1 发达国家儿童铅中毒防控策略
    2 我国儿童血铅现状和防控策略
    3 我国儿童铅中毒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
    4 建议和对策
    5 小结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成果目录
致谢

(6)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的制定及对我国启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录
表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五、相关概念界定
    六、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与婴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 与0-3岁早期教养人员入职标准相关的研究
    第三节 与0-3岁早期教养人员培训相关的研究
    第四节 与0-3岁早期教养人员工作条件和人口学特征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对于已有研究的评论
第三章 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发展的历史、现实背景述评
    第一节 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发展历史背景述评
    第二节 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发展现实背景述评
    第三节 美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项目及管理
第四章 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规范述评
    第一节 早期提前开端计划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规范
    第二节 日托中心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规范
    第三节 对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制定的原则解析
    第四节 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入职要求特点分析
    第五节 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培训要求特点分析
第五章 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制定的未来趋势述评
    第一节 建立全州童年早期系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一体化标准
    第二节 重视为弱势群体婴幼儿早教服务提供优质师资
    第三节 重视0-3岁婴幼儿家庭支援项目从业人员的资格制定
第六章 我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现状述评——以上海为例
    第一节 上海市0-3岁早期教养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上海市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要求
    第三节 对上海市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现状的分析
第七章 美国0-3岁早期教养从业人员资格的制定对我国的启示
附录一 婴儿/学步儿CDA能力目标Ⅱ发展身体与认知能力
附录二 三类早期教养机构师幼比、幼儿小组规模比较
附录三 新墨西哥州早期教养及家庭支持证书及执照的职业网格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涵义的研究
        1.3.2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政府角色的研究
        1.3.3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的研究
        1.3.4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困境
        1.3.5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策
        1.3.6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展望
        1.3.7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价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及其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区的含义
        2.1.2 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疗的含义
        2.1.3 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
        2.1.4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与功能
    2.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2.2.2 新制度经济学用于分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适用性
第3章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程
        3.1.1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孕育与初步构建
        3.1.2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逐步细化
        3.1.3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展开
    3.2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3.2.1 医疗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3.2.2 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初步形成体系
        3.2.3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呈多极化态势
第4章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问题分析
    4.1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不完善
        4.1.2 城市社区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4.1.3 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不足
        4.1.4 人才队伍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薄弱
        4.1.5 双向转诊工作缺乏统筹管理
    4.2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缺乏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充分认识
        4.2.2 缺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顶层制度设计
        4.2.3 缺乏完整的全科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
第5章 案例研究: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分析
    5.1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史
        5.1.1 内蒙古自治区及包头市的基本概况
        5.1.2 包头市城市卫生服务发展历程
    5.2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
        5.2.1 包头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概况
        5.2.2 包头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状
    5.3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特征
        5.3.1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模式
        5.3.2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方式
    5.4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分析
        5.4.1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体制机制问题分析
        5.4.2 包头市双向转诊工作开展的调查分析
        5.4.3 社区卫生服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分析
        5.4.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的调查分析
第6章 推进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对策
    6.1 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设计
        6.1.1 合理配置城市卫生服务资源
        6.1.2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
        6.1.3 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
    6.2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6.2.1 强化全科医学理论的引领作用
        6.2.2 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及使用
        6.2.3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创新团队建设
    6.3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管理
        6.3.1 建立新型的双向转诊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6.3.2 严格执行“守门人”制度
        6.3.3 协调好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益关系
第7章 结论
    7.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以全科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
    7.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充分体现公益性质
    7.3 从顶层设计着手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安排
    7.4 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守门人”制度
    7.5 以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为突破口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8)长沙市天心区2006-2011年居民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死因监测的意义
    1.3 我国死因监测体系结构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调查人员
    2.5 调查内容
    2.6 录入和编码
    2.7 统计分析
    2.8 质量控制
    2.9 资料评价
第三章 结果
    3.1 死亡率及其动态变化
    3.2 死因构成及死亡水平
    3.3 死因顺位及死亡水平
    3.4 不同性别死因顺位及死亡水平
    3.5 不同年龄段死因顺位及死亡水平
    3.6 主要死因分析
        3.6.1 循环系统疾病
        3.6.2 肿瘤
        3.6.3 呼吸系统疾病
        3.6.4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3.6.5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
第四章 讨论
    4.1 人口死亡情况分析
    4.2 主要死因构成和死亡水平分析
    4.3 居民面临的健康挑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青少年不同类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3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不同民族学生一般体格及生化指标平均水平
    3.2 不同民族学生多代谢异常检出率
    3.3 不同类型肥胖学生体格及生化指标平均水
    3.4 不同类型肥胖学生多代谢异常的检出率
    3.5 BMI、WC、WHtR与体格及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
    3.6 BMI合并不同类型腹型肥胖对MS及其组分患病
    3.7 不同类型肥胖与各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10)舟山市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2 麻疹免疫监测
    2.3 数据处理和分析
    2.4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3.2 麻疹免疫水平监测
    3.3 麻疹免疫监测
4 讨论
    4.1 麻疹监测评价
    4.2 麻疹疫苗质量监测评价
    4.3 麻疹疫苗接种成功率监测评价
    4.4 麻疹免疫水平监测评价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1999年郴州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性别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作用[D]. 陈金勇.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2]吉林省733例高中生超重肥胖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岳峰. 吉林大学, 2020(08)
  • [3]郴州地区489例5岁以下住院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D]. 陈礼娟. 南华大学, 2016(03)
  • [4]我国临终关怀及其医疗保险方式探索研究[D]. 章然. 浙江财经大学, 2015(07)
  • [5]我国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吕玉桦. 南华大学, 2014(03)
  • [6]美国0-3岁早期教养人员从业资格的制定及对我国启示的研究[D]. 董素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7]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D]. 王凌峰. 东北大学, 2014(10)
  • [8]长沙市天心区2006-2011年居民死因分析[D]. 李琼. 中南大学, 2012(05)
  • [9]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青少年不同类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研究[D]. 金银花. 延边大学, 2012(02)
  • [10]舟山市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水平研究[D]. 唐安. 浙江大学, 2012(10)

标签:;  

1999年郴州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性别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