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自来水厂变频控制系统

太仓自来水厂变频控制系统

一、太仓水厂的变频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俞芳芳[1](2021)在《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供水系统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供水能力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许多城市正在使用密集的高层住宅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房地产消费需求,高层建筑对水压的需求亦不断增加,满足水压要求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二次供水。近几年不少城市开始由传统二次供水管理向创新型二次供水管理转变,比如供水单位的建管一体化,而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仍沿用的《苏州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苏府[2011]103号)》,观念陈旧缺乏创新。基于此,研究通过对比《苏州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苏府[2011]103号)》的要求与实践操作,提炼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满足城市供水需求。文献综述表明,国内外对二次供水管理在不同层次和内容上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索,既有从城市供水安全角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也有从二次供水建设和卫生管理的等重点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但是,也要看到的是,既有研究成果尚缺乏对二次供水管理从建设到运营维护以及卫生管理的全面的系统阐述和构建,在管理体系上的探索较为薄弱。因此,立足于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创新的现实和理论需要,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进行研究,在全面调查和分析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从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创新的四个层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内容包含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其中二次供水监管主体以地方政府和供水主管部门为主,建设管理主体为建设单位,运行管理主体为二次供水单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物业单位参与不足、二次供水设施清洗和消毒不符合要求、二次供水运行人员健康管理不符合要求、二次供水故障通知不及时、二次供水监管主体不明确、二次供水水质监测重视度不足、二次供水竣工验收重视度不足、二次供水备案不充分等。而造成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科学、管理方法不智能、管理保障不科学。最后,论文提出了从构建二次供水管理新体制、打造二次供水管理新机制、开创二次供水管理新局面、加强二次供水管理新保障等四个方面去创新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的对策建议。

姚福来[2](2021)在《姚博士谈泵站节能(一)》文中研究说明开篇:泵站的最高运行能效是否可以准确预测?对于大型泵站,最高运行能效完全可以准确预测且完全可以实现,对于二次供水等小型泵站,则完全可以准确地给出最高运行能效的实测曲线和数据,这是本人对泵站节能工作的看法和信心。一、泵站能效预知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历程本人第一次完成直流电动机调速项目是在1985年,在中科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设计完成了一个单片机直流调速系统,用H桥和PWM方式控制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和方向,通过位置传感器形成闭环,

朱君妍[3](2019)在《苏州太湖饮用水中亚硝胺及其前体物检测方法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N-DBPs)是一类具有强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形性等特性的“三致”物质,且在饮用水中发现了N-亚硝基化合物(NNC)的存在,其中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检出频率最高,浓度较大,且在极低的浓度(0.7ng/L)下就会致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已将其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在其所有前质中,二甲胺(DMA)是最直接的前体物。我国至今尚未制定饮用水中N-DBPs及其前体物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但是鉴于亚硝胺类物质相关研究不足,本课题拟以NDMA及其前体物DMA为代表性物质,以苏州市太湖水源水饮用水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检测分析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建立一种适合苏州市饮用水中N-DBPs的含量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为制定N-DBPs的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对NDMA和DMA的检测分析技术进行对比,分别优选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检测饮用水中NDMA的含量;顶空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HS-GC/MS)和衍化气质联用法(衍化-GC/MS)检测饮用水中DMA的含量。使用SPME-GC/MS和SPE-HPLC对水样进行NDMA的含量检测及线性分析,SPME-GC/MS将水样pH调为7,添加0.4 g/mL NaCl,在60℃条件下顶空萃取30 min,使用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样,选择特征离子m/z为42,74;SPE-HPLC使用椰壳活性炭萃取柱对NDMA进行萃取,以甲醇/水(5/9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通过VenusilMp-C18色谱柱,柱温30℃,检测波长228 nm,进样100μL。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别在20 ng/L200 ng/L和1.0μg/L50.0μg/L、100.0μg/L200.0μg/L区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达0.9996和0.9982、0.9998,RSD分别达2.05%2.34%和2.05%4.75%,定量限分别为20 ng/L和1.0μg/L,检出限分别为0.7 ng/L和1.1 ng/L,回收率分别为97.3%101.4%和94.0%101.0%。实际水体中NDMA含量未超过国际标准,且冬季含量比夏季多,水源水中多次检测精密度分别为3.93%和6.99%,出厂水中未检测出NDMA物质;管网水中多次检测精密度为6.85%和10.84%,回收率分别为95.4%102.0%和89.6%100.01%。使用HS-GC/MS和衍化-GC/MS对水样中进行DMA的含量检测及线性分析,HS-GC/MS设置萃取温度为80℃,定量环温度为90℃,传输线温度为150℃,萃取时间为30 min,使用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样,选择特征离子m/z为44.1和45.1;衍化-GC/MS采用苯磺酰胺衍生法衍化DMA,选择特征离子m/z为77.1、141.0和185.0,按照HS-GC/MS的试验条件对水样中DM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别在0.5μg/L200μg/L和100.0 pg/L1000.0 pg/L、1.0 ng/L100.0 ng/L区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达0.9987和0.9998、0.9997,RSD分别达1.38%6.22%和2.61%10.40%,定量限分别为0.5μg/L和0.1μg/L,检出限分别为4.9 ng/L和0.01ng/L,回收率分别为86.8%100.6%和99.5%112.0%。实际水体中DMA含量未超过国际限值,且冬季含量比夏季多,水源水中多次检测精密度为10.48%和0.52%,出厂水中未检测出DMA物质,管网水中多次检测精密度为12.67%和2.27%,回收率分别为86.4%95.3%和91.8%100.1%。通过对检测技术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定量限、检出限、回收率等参数进行方法学和实际应用对比,发现SPME-GC/MS和衍生-GC/MS分别更适合快速、准确检测苏州市太湖水源地饮用水中亚硝胺和前体物的含量。

于磊[4](2019)在《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文中认为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的特殊之处,也是工业遗产重要的核心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绕不开对不同行业工业遗产的分类研究,不同工业行业的历史发展、工业科技与工业流程、与之对应的有价值的物证实物都不同。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的一项重要价值,但目前国内对其的分析和探讨不足,缺乏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关的技术史,尤其是系统的技术史与工业考古学研究匮乏,丧失了对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重要基础,导致了工业遗产保护的主次与依据不明晰,保护往往本末倒置,拆除了最具有价值的物证载体,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也同样不明晰。本文基于科技价值的视角,以近代十个行业为例,研究与探讨工业遗产的分行业评价与保护。文章首先系统深入研究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标准与体系,尤其是英国,其制定了目前世界上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保护最详细的文件,研究发现英国对工业遗产价值评定导则会细分深入到不同行业工业遗址与建筑物的探讨中,并十分重视各行业工业技术史与工业流程的研究。本文以国外为对比参照,重点研究国内自身的问题,以科技价值为切入点,基于科技价值与完整性的视角,以近代的采煤业、钢铁冶炼业、船舶修造业、棉纺织业、棉印染业、丝绸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水泥业与硫酸工业十个行业为例,分门别类的研究了各工业行业的近代发展历程、有价值的遗存现状、近代工业技术与设备、近代工业流程与对应的物证实物、各门类工业遗产关键技术物证、各门类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等,基于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分行业具体阐释不同行业科技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关注点,分行业分析不同行业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关键物证实物,包括了各行业在评价与保护中的核心实物物证、辅助生产的相关配套物证、以及与完整性相关的工业产业链等。这些结论与成果可为工业遗产的评价与保护、保护规划的制定,以及遗存的再利用等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杨挺嘉[5](2019)在《戈壁环境下重力流输水管线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提高及近年来地下水资源减少与严控,从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水将逐步成为主要的输水方式,重力流长输供水管线作为一种调水方式将更多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而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分布于线路上的各类站点已经由过去的人工操作,转向无人值守自动化或远程操作,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在我国资源不平衡的大环境下,未来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以甘肃北部某输水工程为研究实施对象,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及需求,设计构建一套集散控制系统(DCS)并实施验证,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分析重力流输水管线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控制需求进行分析并设计了该DCS控制系统的结构框架。然后将DCS控制系统分解为三个功能上相互独立的部分进行硬件设计与软件框架设计,完成了系统组成与结构、输入输出信号与功能实现、组网结构与连接方式、主要的控制策略的设计和分析,给出了主要核心仪表和执行机构设备的选型。最后给出了重力流输水管线DCS控制系统在戈壁环境下安装和调试方法,并对单体、控制站、联合与负载调试过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设计方案实施后,通过试运行与空管注水过程中的负载调试,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高建军[6](2019)在《江阴市某乡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效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江阴市某乡镇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集镇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的工业废水,采用A2/O工艺,设计处理规模10000m3/d,排放标准为一级B。根据《水十条》的要求,污水厂排放标准需在2017年底前执行一级A标准。由于污水厂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和运行管理等原因,系统脱氮效果差,尤其在低温影响下,随着生物活性的降低,NH3-N和TN出水水质变差,存在不达标现象。本文针对该厂脱氮效果差、出水水质不达标的现象展开研究,对影响脱氮因素逐个排查分析,研究发现原工艺反硝化工艺段功能发挥不正常。为污水厂的稳定运行,拟对本污水厂反硝化工艺段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分析和比选,提出改造方案,实施改造工程。升级改造根据排查结果,分别从污水厂进水严格管理,调节池清淤、增加推流器,对生化池增加污泥检测设备等强化脱氮效果。对原反硝化池实施改造,加强混合效果,减少短流发生;在二沉池出水后增加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并对方案进行比选,最终根据污水厂现状,及运行成本综合考虑,选择规模8000m3,出水标准为5mg/L的方案进行项目实施,通过小试,对投加碳源用量和方式进行了确定;工程安装结束后,对滤池进行接种培菌和设备调试运行。强化脱氮改造结束后,开展了一系列优化运行:继续狠抓进水源头管理,把进水水质指标严格控制在接管标准以内,COD 219747mg/L,TN 17.9654.49mg/L,NH3-N 10.630.1mg/L,SS 84200mg/L,TP 2.098.49mg/L;在不影响排放指标的前提下,降低回流比,节省能耗;对反硝化深床滤池的碳源类型、投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达到节约的目的。对改造后的污水厂进行了效果分析,尾水均值COD 34.62mg/L,NH3-N 0.70mg/L,TN 5.15mg/L,TP0.15mg/L,SS 4.3mg/L,均小于一级A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达到了改造目标。改造工程共投资1027.9万元,投运后,运行成本增加,在纯过滤模式下增加0.01元/吨水;除磷模式下增加0.03元/吨水;脱氮模式下增加0.49元/吨水;除磷脱氮过滤模式下增加0.51元/吨水;相对于改造前,设施的投运降低了出水水质超标的风险;因为设施的投运,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污水厂高效合格处理了污水,减少了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顾鸿儒[7](2018)在《2017-2018年T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2017-2018年T市生活饮用水水质,了解饮用水中污染物的暴露水平及分布特征,探讨影响水质的因素,评估饮用水对居民的潜在危害,为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枯水期(2月)、丰水期(8月)对T市2017至2018年A、B两个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共486份进行监测,水样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的要求进行,并按一定的标准(供水方式、年份、水期、生产单位、地区)将水样进行分类,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发布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其中9项指标进行健康风险评价。采用Excel 2013建立水质监测结果数据库,以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间的比较用χ2检验,污染物指标呈偏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7-2018年T市生活饮用水总体合格率为97.3%,不合格指标均为菌落总数。2017年水质不合格率高于2018年(χ2=4.366,P=0.037),A水厂不合格率高于B水厂(χ2=5.604,P=0.018)。三氯甲烷浓度丰水期比枯水期高(Z=-2.687,P=0.007),A水厂比B水厂高(Z=-3.798,P<0.001);锌浓度农村比城市高(Z=-2.2,P=0.027);铝浓度2017年比2018年高(Z=-2.487,P=0.013),丰水期比枯水期高(Z=-6.606,P<0.001),A水厂比B水厂高(Z=-2.637,P=0.008);氟化物浓度2017年比2018年高(Z=-7.450,P<0.001),丰水期比枯水期低(Z=-2.261,P=0.024),A水厂比B 水厂高(Z=-2.963,P=0.003)。2017-2018年T市生活饮用水9项污染物的致癌风险为6.69×10-7/a,非致癌风险为3.18×10-9/a,总健康风险值为6.72×10-7/a。致癌健康风险大小为铬(Cr6+)>砷>三氯甲烷>铅>四氯化碳,非致癌健康风险大小为氟化物>砷>铬(Cr6+)>汞>三氯甲烷>铝>锌>四氯化碳,总健康风险大小为铬(Cr6+)>砷>三氯甲烷>氟化物>四氯化碳>汞>铝>铅>锌,其中铬(Cr6+)、砷、三氯甲烷分别占到总健康风险的比值为54.7%、41.1%、3.40%。T市生活饮用水的健康总风险为6.72×10-7/a,低于所有机构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高于IAEA(5×10-7/a)、英国皇家协会(1×10-7/a)以及荷兰建设和环境部(1×10-8/a)推荐的可忽略水平,处于USEPA推荐的社会人群可接受风险值水平(10-7~10-6/a)。结论T市生活饮用水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菌落总数超标,饮用水污染物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A水厂高于B水厂,农村水高于城市水,2017年高于2018年,建议控制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含量。水处理工艺中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对于降低饮用水污染物有着明显的作用,建议A水厂增加深度处理工艺。镀锌管在长期使用后容易造成锌的溶出,建议及时更新老旧输水管网。T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情况良好,长期饮用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周莹[8](2018)在《浏河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分析及扩建提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浏河镇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规模日益扩大,污水厂日处理量已接近现有建设规模10000m3/d,扩建原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已变得十分必要。在此背景下,论文对现状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制定了“预处理+主体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工艺”的工艺技术路线,在对各处理单元处理效能客观评估的基础上,预测出水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特别排放限值标准。论文首先预测了扩建后污水厂的处理水量,并细致论证了扩建后污水厂的进水水质相对于原污水厂进水水质的部分指标提升的合理性。对于现状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本次扩建提标对出水水质的新要求,对设计的主体生化工艺进行分析讨论,并对主要处理设备进行了改进,引进了深床滤池工艺,以及对原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改进,使得污水厂出水水质提标具有现实可行性。

覃榴滨[9](2018)在《乡镇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与操作管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乡镇污水处理作为区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优化乡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及操作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效果、降低污水处理厂能耗。为了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并改善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调研分析太湖流域部分地区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状况。针对溧阳市乡镇污水处理厂,选取两座代表性污水处理厂开展工艺优化运行技术研究,利用高级动态仿真建模与模拟系统优化污水厂工艺运行参数、开展污水厂设备操作管理技术研究,将研究技术应用于代表性污水处理厂,使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及出水达标率得到明显改观。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调研江苏省太湖流域16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分布、处理规模、工艺,调研分析了溧阳、武进区、句容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工艺、进出水水质、设施操作及运行情况、设施运行管理队伍、相关技术人员配备、污水处理厂操作规程、设施维护管理、运行成本等。(2)针对溧阳市乡镇污水处理厂,选取上黄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上兴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通过跟踪监测工艺运行参数,分析了污染物去除率、氮磷去除途径,提出了强化氮磷去除方案,同时利用WEST模型模拟工艺优化运行获取了工艺优化运行参数。针对两座污水厂分别提出了工艺优化运行策略。(3)基于对溧阳市各乡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各设备设施日常管理现状调研,提出了优化运行操作管理方案:在运行技术方面,提出了工艺运行管理、安全操作、维护保养、应急预案优化方案;运行管理方面,提出了运维管理模式、部门分工与职责、企业管理职责、设施运行管理、设施安全管理、台账管理、信息化管理、监督管理及考核方面优化方案。将优化运行操作管理方案应用于两座代表性污水厂。通过本课题研究,上黄镇污水厂在2017年出水达标率为100%条件下,其2017年上半年处理吨水电耗较2016年同期减少了26.74%。上兴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与反硝化除磷,提高了出水达标率,2017年上半年聚合氯化铝(Poly Aluminum Chloride,PAC)月均使用量较2016年下降42.34%。通过当地主管部门考核,上黄镇、上兴镇污水厂出水达标率较课题实施前分别提高了50%、96.7%。在污染物削减量方面,上黄镇污水厂2017年上半年COD、TP削减量较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14.52%、14.28%,上兴镇污水厂COD、TP削减量分别增长143.6%、131.05%。同时,两座代表性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课题研究成果为乡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低耗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安娜[10](2016)在《基于过程视角的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研究》文中提出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成为地方公共投资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催化剂,而规模持续增加的地方公共投资也在经济发展中释放了显着的乘数效应,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力。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地方公共投资项目供给长期呈现出“高投入、低效率、高资源消耗”的格局,一方面折射出地方经济增长对投资的高度依赖,另一方面显现出地方政府投资的冲动性和扩张性特征。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逐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重视项目前期论证,导致很多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和效果,造成了公共利益受损和公共资源浪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质疑。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中低速发展阶段,地方政府长期依赖的“高积累-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全面变革,虽然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将由投资向消费转变,但是在短期甚至是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仍然将是地方政府工作的主线之一。如何在投资增速下降的情况下稳定增长,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从注重投资的数量和规模向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转变,而科学的决策正是保障投资质量和效益的基本前提。方案选择是项目决策过程中应当经历的必要程序,科学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备选方案进行审慎分析对比的基础之上。中国当前的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通常是由地方政府行政主导的、专家论证的精英决策过程。实践中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单一方案”论证,另一种情形表征为行政权力约束下的专家论证。第一种情形是指地方政府提前设定了目标方案,只对目标方案进行单一方案可行性研究,或者除了目标方案外还拟定几个备选方案,但也是按照早已先定好“调子”,倾向性地侧重论证目标方案,对其他方案不作深入研究,导致本质上没有挑选的余地,一些好的方案不被采纳甚至被直接屏蔽掉,根本无法做出最优的选择。在这种情形下,专家基本不会发挥作用,即便个别专家有不同意见也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因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决策方法或决策规则,最终的决策结果都是既定的,即按照政府偏好选择目标方案。这种论证显然是为了满足报批项目的需要,是典型的“虚论证”,带有一定的欺骗性,比没有论证更糟糕。一些决策者也意识到了“单一方案”决策的弊病,但对于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却缺乏认真思考,只能不断地被“强迫签字”;第二种情形是指地方政府雇佣专家对备选方案进行论证,专家将依据决策规则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及排序,最终得出最优方案。然而,专家的自利动机会直接影响专家对方案的偏好。由于处于“被雇佣”的地位,专家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密切利益关联,为了获得相关领导的认可、迁升等,专家很有可能成为政府偏好的“代言人”。另外,如果项目方案与专家价值偏好或个体利益存在某种关联时,专家也很可能会依据自身偏好和“预设立场”作出最终的判断和选择。因此,在这种情形下,专家究竟能否或者充分代表公正立场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无论第一种情形还是第二种情形,地方政府都“干预”了方案选择的整个过程,专家的独立性、中立性难以保持,公众被排除在外。这样一个相对封闭、不够公正、缺乏监督的决策过程不仅无助于得到最优方案,甚至会为项目失败埋下伏笔,导致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多流于形式,“程序空转”的情况十分常见。地方公共投资项目的决策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很多专家咨询下的决策并未逃脱失误或失败的命运,使得专家咨询制度备受批评和质疑,导致社会各界对地方政府和专家咨询的信任程度在不断下降。显然,“过程”是“结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好”的过程,将难以得到“好”的决策结果。在“重实体,轻程序”的行政决策环境下,人们往往习惯于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本身的价值。与私人项目不同,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担负着拉动当地经济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双重责任,关注方案选择的“过程”远比关注“结果”更为重要。“好”的过程不仅具有“得到最优方案”的工具性价值,也具有吸纳不满的作用,有助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接受和尊重最终的选择结果,尤其是那些受到结果不利影响的人减少不满和抵触情绪,利于达成较好的社会效果,从而提高地方公共投资项目决策的公信力。地方公共投资项目具有显着的外部性特征,承载着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环境保护等多元价值诉求,这些利益诉求有时并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地方政府+专家”的方案选择已经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多元利益格局,如何对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过程进行修正,包括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如何保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特别是面对债务规模上行和财政收入下行的双重压力,如何在多个备选方案之间权衡利弊并作出最优选择,对于提高地方政府投资质量和公共资源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专家评议、数量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在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程序公正性理论、动态群决策理论等理论工具,从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现状出发,重构了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过程,设立了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标准,确定了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方法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方法模型进行了逻辑推演。全文内容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阐明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阐明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重要概念与理论工具。首先对“地方公共投资项目”和“方案选择”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本文运用的重要理论工具,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程序公正性理论和动态群体决策理论;第三章阐述了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现状,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并分类,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第四章重构了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过程,阐明了过程重构的意义、过程重构的价值导向、对重构的过程进行了程序化安排并对决策参与者、决策平台、决策标准、决策方法这四个过程要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是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标准设立,从项目运行、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指标体系;第六章确定了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方法,构建了专家、公众共同参与下的交互式方案选择模型、并对指标赋值方法、评分方法及表达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七章实证分析,以A市某公共投资项目为例,运用本文确定的方法模型进行了方案比选并排序,对方法模型进行了逻辑推演。并且回溯了该项目方案的现实选择,对决策结果和决策过程进行了审视;第八章结论与展望,阐明了论文的主要结论、主要创新点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地方政府+专家”的方案选择过程已经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多元利益格局,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独断”思维,尽可能将更多的项目利益相关者吸纳其中,并为这些利益相关者(一般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专家、投资方、项目业主、供应商、项目用户、周围社区、社会团体及媒体等)充分表达诉求创造条件。2.当前地方政府行政主导下的专家论证多流于形式,实践当中“程序空转”的情况十分常见。现有体制下,地方公共投资项目的方案选择往往成为地方政府行政主导下、由专家对备选方案进行论证的精英决策过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公民参与形式化、决策者缺乏中立性、决策标准模糊及决策过程随意。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1)决策观念的偏差。(1)“官本位”思想作祟;(2)“公共人”角色意识的缺失;(3)对公众参与决策缺乏理性认识;(4)程序公正性理念的缺失;(2)公民议程的缺位。公民参与活动在决策过程中发生的太晚,通常是在议题已经被确定、大多数决策已经敲定后发生的。公民无法通过与行政人员的沟通和合作来决定怎样最好地解决问题,而是消极被动地做出判断或抵抗;(3)需要兼顾多方利益。在决策时需要尊重各方的不同价值观,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公共投资项目顺利实施。一方面要求决策标准的设立应当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诉求,另一方面需要代表不同利益诉求的利害关系人参与到方案选择的过程中,而这无疑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4)信息的封闭。公众既无法在决策前获取方案的相关信息,也无法获得决策过程的相关信息,信息的封闭导致公众既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诉求,也无法参与监督;(5)激励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及制度安排还存在一些漏洞,使得在实践中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导致地方政府决策行为的随意性,为一些地方政府“寻租”提供可乘之机。3.本文重构了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过程,划分为准备阶段、论证阶段和公示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做出了程序化安排。过程重构的现实意义在于:由决策“结果”观转向“过程”观、由公众的“形式性”参与转向“实质性”参与、由“单向”模式转向“交互”模式、由“事后评价”转向“事中控制”。论文将过程公正性、过程交互性、过程可控性作为过程重构的价值导向,阐明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过程必须同时具备公正性、交互性和可控性,方案选择过程越公正、交互越充分、越可控,决策的满意度就越高,得出满意决策结果的概率就越大。过程价值导向为过程重构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包括公众充权、引入中立的组织或机构“地方决策事务委员会”、设置专门的“议事庭”、明确决策标准、运用交互式群决策思想构建方法模型、公示决策结果及过程性文件等。4.本文从项目运行、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指标体系,体现了多元价值诉求。在项目运行维度,主要考察项目方案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持久性;在经济维度,主要考察项目方案的自身财务能力和外部经济贡献;在社会维度,主要考察项目方案在相关利益者、安全与健康、社会环境、社会进步方面的影响;在资源与环境维度,主要考察项目方案的资源投入与再利用情况,以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该指标体系各个维度相互独立,每个维度内的指标权重之和均为1,但各维度的赋权则需要在决策时结合具体项目确定,对每个维度的权重并不提前赋权,以保证了该指标体系应用的有效性、适用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由于各维度是相互独立的,决策组织者可以根据专家、相关公众的自身专长或利益关注点,邀请其参与一个或者几个(包括四个)维度的评价,实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从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非理性。5.本文建立了专家、公众共同参与的交互式的方案选择决策模型:通过交互式决策,各决策参与者可以不断获取决策信息,逐步明确自己的决策偏好,进而提高各其对于决策结果的满意度。对于专家群体交互,运用“共识度”指标来反映专家偏好与群体偏好的一致性。对于公众群体交互,则提出不强调偏好的一致性、采用“聚类+迭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公众偏好稳定性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熵权法对专家和公众进行赋权。对于评价结果,本文采用雷达图直观地反映备选方案在各维度的表现。通过图形的方式,为决策人员提供可视化、易操作的表达工具。6.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逻辑推演,运用构建的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指标体系和方法模型对A市的饮用水供水项目进行方案比选,并得到了合理的结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将公正性、交互性、可控性作为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过程优化的内在价值导向,重构了地方投资公共项目方案选择过程并做出了程序化安排。2.构建了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指标体系,包括项目运行、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4个维度,运行效率等11个分项,用户需求满足度等50个具体指标。该指标体系的每个维度都是相对独立的,在计算方案综合评分时再根据项目具体类型、决策目标等因素进行赋权,从而保证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适用性和灵活性。3.引入交互式群体决策的思想,构建了专家、公众共同参与下的交互式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方法模型。针对公众群体的信息集结,提出不强调偏好的一致性,采用“聚类+迭代”的方法来表达公众偏好稳定性的解决方案。综上所述,本文为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决策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丰富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的理论储备,对地方政府决策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太仓水厂的变频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仓水厂的变频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三)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二次供水管理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二次供水管理的概念界定
        一、二次供水
        二、二次供水管理
    第二节 二次供水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政府规制理论
第二章 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现状
    第一节 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主体
        一、政府监管部门
        二、供水执行单位
    第二节 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内容
        一、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
        二、二次供水的建设管理
        三、二次供水的运行管理
    第三节 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效果
        一、二次供水设施运行效率
        二、二次供水水质检测质量
第三章 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查过程
        三、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二节 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问题分析
        一、二次供水运行管理问题
        二、二次供水监督管理问题
        三、二次供水建设管理问题
第四章 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责任主体不明确
        二、管理制度文件待完善
        三、监督管理体制欠缺
    第二节 管理机制不规范
        一、设计选型随意性强
        二、运营管理规范性不足
        三、二次供水价格待规范
    第三节 管理方法不智能
        一、智慧化水平低
        二、缺乏高效运维管理手段
        三、缺乏事前预警机制
    第四节 管理保障机制不科学
        一、运行安全维护不到位
        二、人员专业性不足
        三、监督考核体系欠缺
第五章 创新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的思考
    第一节 构建二次供水监督管理新体制
        一、协调多主体责任关系
        二、完善供水管理法律法规
        三、规范化二次供水监管体系
    第二节 打造二次供水运行管理新机制
        一、实现二次供水设备设计的统筹管理
        二、促进二次供水运营维护的专业化
        三、建立标准化二次供水运维收费机制
    第三节 开创二次供水管理信息支撑新局面
        一、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智慧管理
        二、建立数据共享中心实现全过程管理
        三、构建智能预警体系及时诊断故障
    第四节 强化二次供水管理多维保障新标准
        一、构建培训体系强化人员保障
        二、构建自动化检测系统强化安全保障
        三、构建监督考核体系强化管理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姚博士谈泵站节能(一)(论文提纲范文)

开篇:泵站的最高运行能效是否可以准确预测?
    一、泵站能效预知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历程
    二、泵站节能涉及的问题和本讲座的内容安排
    第一讲泵站的运行能效和其它考核指标之间的关系

(3)苏州太湖饮用水中亚硝胺及其前体物检测方法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饮用水安全问题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3 亚硝胺及其前体物在饮用水中的存在
        1.3.1 NDMA生成机理
        1.3.2 DMA的来源与存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4.1 NDMA检测分析
        1.4.2 DMA检测分析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实验仪器试剂及检测分析技术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耗材
    2.2 NDMA检测技术
        2.2.1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
        2.2.2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2.3 DMA检测技术
        2.3.1 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
        2.3.2 衍化-气质联用检测法
    2.4 精密度及回收率分析
    2.5 检出限计算
第三章 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检测及分析
    3.1 引言
    3.2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
        3.2.1 保留时间的确定
        3.2.2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选择
        3.2.3 实验数据及标准曲线分析
        3.2.4 方法的精密度及回收率
        3.2.5 饮用水中NDMA检测
    3.3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3.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3.3.2 紫外检测波长的选择
        3.3.3 流动相的选择
        3.3.4 实验数据及标准曲线分析
        3.3.5 方法的精密度及回收率
        3.3.6 饮用水中NDMA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甲胺(DMA)的检测及分析
    4.1 引言
    4.2 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
        4.2.1 保留时间的确定
        4.2.2 顶空条件的选择
        4.2.3 实验数据及标准曲线分析
        4.2.4 方法的精密度及精密度
        4.2.5 饮用水中DMA检测
    4.3 衍生-气质联用检测法
        4.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4.3.2 衍生温度的选择
        4.3.3 衍生时间的选择
        4.3.4 pH值的选择
        4.3.5 萃取剂用量的选择
        4.3.6 实验数据及标准曲线分析
        4.3.7 方法的精密度及回收率
        4.3.8 饮用水中DMA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环境中亚硝胺及其前体物检测技术比较优选
    5.1 引言
    5.2 研究区域概况
        5.2.1 研究区范围
        5.2.2 气象水文
        5.2.3 研究区水资源现状
    5.3 材料与方法
        5.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3.2 实验方法
        5.3.3 实际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5.4 结果对比与分析
        5.4.1 方法学比较
        5.4.2 实际水体检测
    5.5 水厂可实施性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视角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1 时间范畴的界定
        1.2.1.1.1 时间的界定
        1.2.1.1.2 范畴的界定
        1.2.1.2 十个行业的选取
        1.2.1.2.1 工业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1.2.1.2.2 现存遗留所占比例的较高性
        1.2.2 研究视角
        1.2.2.1 科技价值的视角
        1.2.2.2 完整性的视角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1.1 从文化遗产到工业遗产的保护
        1.5.1.2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起源及发展
        1.5.1.3 国外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1 英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2 美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3 加拿大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4 日本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2.1 近代中国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
        1.5.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起源及发展
        1.5.2.3 国内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2.3.1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与构成研究
        1.5.2.3.2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
        1.5.2.4《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建立
        1.5.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关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与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
        1.6.1 对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
        1.6.2 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历程
    1.7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8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说明
    1.9 未尽事宜
第2章 近代重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1 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1.1 近代采煤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1.1.1 近代采煤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
        2.1.1.3 小结
        2.1.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1.2.1 近代采煤的完整工艺流程
        2.1.2.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1.2.2.1 开拓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2.1.2.2.2 采煤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2.1.2.2.3 矿井提升与运输及其关键物证
        2.1.2.2.4 矿井通风与排水及其关键物证
        2.1.2.2.5 煤的洗选与炼焦及其关键物证
        2.1.2.2.6 煤矿的动力系统及其关键物证
        2.1.2.2.7 露天采矿与矿井照明
        2.1.2.3 小结
        2.1.3 采煤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1.3.2 采煤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1.3.2.1 萍乡安源煤矿工业建筑群
        2.1.3.2.2 本溪湖煤矿工业建筑群
    2.2 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2.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2.1.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
        2.2.1.3 小结
        2.2.2 近代钢铁冶炼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2.2.1 近代钢铁冶炼的完整工艺流程
        2.2.2.2 近代炼铁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3 近代炼钢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4 近代钢铁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5 小结
        2.2.3 钢铁冶炼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2.3.2 钢铁冶炼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2.3.2.1 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工业建筑群
        2.2.3.2.2 本溪湖钢铁工业建筑群
    2.3 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3.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3.1.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3.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
        2.3.1.3 小结
        2.3.2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3.2.1 近代船舶修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2.3.2.2 近代船舶修造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3.2.2.1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
        2.3.2.2.2 船舶修造关键技术物证
        2.3.2.3 小结
        2.3.3 船舶修造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3.3.2 船舶修造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3.3.2.1 福建马尾船政工业建筑群
        2.3.3.2.2 天津市船厂(原大沽造船厂)工业建筑群
第3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一)
    3.1 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3.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3.1.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3.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
        3.1.1.3 小结
        3.1.2 近代棉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3.1.2.1 近代棉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3.1.2.1.1 棉纺工艺
        3.1.2.1.2 棉织工艺
        3.1.2.2 近代棉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3.1.2.2.1 近代棉纺机具
        3.1.2.2.2 近代棉织机具
        3.1.2.2.3 近代纺织动力设备
        3.1.2.2.4 近代棉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3.1.2.3 小结
        3.1.3 棉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3.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3.1.3.2 棉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3.1.3.2.1 中纺公司天津第一纺织分厂
        3.1.3.2.2 石家庄大兴纺织染厂工业建筑群
        3.1.3.2.3 西安大华纱厂工业建筑群
    3.2 近代棉印染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3.2.1 近代棉印染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3.2.2 近代棉印染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3.2.2.1 近代棉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3.2.2.2 近代棉印染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3.2.2.3 小结
        3.2.3 棉印染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3.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3.2.3.2 棉印染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3.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印染厂
        3.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四印染厂
第4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二)
    4.1 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1.1 近代丝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1.1.1 近代动力机器缫丝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2 近代动力机器丝织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3 近代动力机器丝绸印染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4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
        4.1.1.5 小结
        4.1.2 近代丝绸业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1.2.1 近代缫丝、丝织与丝绸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4.1.2.1.1 近代缫丝工艺
        4.1.2.1.2 近代丝织工艺
        4.1.2.1.3 丝绸印染工艺
        4.1.2.2 近代丝绸业的关键技术物证
        4.1.2.2.1 近代缫丝机具
        4.1.2.2.2 近代丝织机具
        4.1.2.2.3 近代丝织物染整机具与动力设备
        4.1.2.2.4 近代丝绸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4.1.2.3 小结
        4.1.3 丝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1.3.2 丝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1.3.2.1 上海第一丝厂
    4.2 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2.1 近代毛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2.1.1 近代毛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
        4.2.1.3 小结
        4.2.2 近代毛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2.2.1 近代毛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4.2.2.1.1 毛纺工艺
        4.2.2.1.2 毛织工艺
        4.2.2.1.3 毛织物整理工艺
        4.2.2.2 近代毛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4.2.2.2.1 近代毛纺、毛织机具
        4.2.2.2.2 近代毛整理机具与动力设备
        4.2.2.2.3 近代毛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4.2.2.3 小结
        4.2.3 毛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2.3.2 毛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毛纺织厂
        4.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毛纺织厂
    4.3 近代麻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3.1 近代麻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3.2 近代麻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3.2.1 近代麻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4.3.2.2 近代麻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4.3.2.3 小结
        4.3.3 麻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3.3.2 麻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3.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制麻厂
第5章 近代化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1 近代水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1.1 近代水泥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1.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5.1.2.1 近代水泥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5.1.2.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5.1.2.3 小结
        5.1.3 水泥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5.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5.1.3.2 水泥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5.1.3.2.1 川沙水泥厂
    5.2 近代硫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2.1 近代硫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5.2.2.1 近代硫酸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5.2.2.1.1 二氧化硫的制取
        5.2.2.1.2 近代铅室法制酸工艺
        5.2.2.1.3 近代接触法制酸工艺
        5.2.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5.2.2.3 小结
        5.2.3 硫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5.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5.2.3.2 硫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5.2.3.2.1 梧州硫酸厂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戈壁环境下重力流输水管线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2 重力流输水管线运行原理及工艺流程
    2.1 管线建设环境及概况
    2.2 国内外重力流输水相关研究
    2.3 重力流输水概述
    2.4 重力流输水分类
    2.5 管道式有压重力流输水的特点
    2.6 重力流管道式输水基本原理
        2.6.1 输水过程中的重力势能
        2.6.2 虹吸现象:
        2.6.3 水锤效应
    2.7 调流调压阀的作用
    2.8 平压调节水池的设置
    2.9 空气阀的布设
    2.10 重力流管道式输水工艺流程
3 输水管线DCS系统结构设计
    3.1 集散型控制系统概述(DCS)
    3.2 管线控制系统的建设目标及设计需求
        3.2.1 建设目标
        3.2.2 功能需求分析
        3.2.3 管理信息分析
        3.2.4 性能需求分析
        3.2.5 系统的开发步骤
    3.3 输水管线DCS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
4 输水管线DCS控制系统设计
    4.1 中央控制系统的设计
        4.1.1 硬件系统的构成
        4.1.2 软件构成
    4.2 现场控制站的设计
        4.2.1 检修控制站
        4.2.2 起点控制站
        4.2.3 中段减压控制站
        4.2.4 消能平压控制站
        4.2.5 末端控制站
        4.2.6 现场仪表的选用
        4.2.7 现场控制站的供电
        4.2.8 戈壁环境对硬件设计的影响
    4.3 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
        4.3.1 现场控制站与中央控制系统之间的远距离光纤通信网络
        4.3.2 现场控制站与中央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网络结构
        4.3.3 组网方式
        4.3.4 中央控制系统与现场控制站内的短距离通信
        4.3.5 现场控制站内的以太网通信
        4.3.6 现场控制站RS-485 通信网络
        4.3.7 现场控制站4~20mA模拟信号通信网络
        4.3.8 现场执行仪表与现场控制站之间的开关量通信
    4.4 输水管线的过程控制
        4.4.1 调流调压阀的控制
        4.4.2 检修及事故状态下的控制
        4.4.3 稳态工况下管线的切换控制
5 输水管线DCS控制系统的安装及调试
    5.1 在戈壁环境下的安装工作
        5.1.1 材料预制工艺
        5.1.2 安装前的环境条件
        5.1.3 系统接地
        5.1.4 戈壁环境下地埋管道伴行光缆的布设
    5.2 单体调试
        5.2.1 机械式仪表与计量仪表的第三方检测
        5.2.2 阀门调试
        5.2.3 调流调压阀调试
        5.2.4 自清洗过滤器调试
        5.2.5 泵的调试
        5.2.6 现场监测仪表的调试
        5.2.7 控制柜的调试
        5.2.8 显示设备的调试
    5.3 控制站调试
        5.3.1 系统安装检查
        5.3.2 系统上电
        5.3.3 回路调试
        5.3.4 现场控制站系统调试
        5.3.5 中央控制系统调试
    5.4 联合调试
    5.5 负载调试
        5.5.1 负载调试前的准备
        5.5.2 管线注水
        5.5.3 注水过程中的负载调试
        5.5.4 注水完成后的负载调试
6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发表论文
附录

(6)江阴市某乡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脱氮机理
        1.2.1 氨化反应
        1.2.2 硝化反应
        1.2.3 反硝化反应
        1.2.4 生物脱氮主要影响因素
        1.2.5 生物脱氮技术工程应用
    1.3 国内外生物脱氮发展及现状
    1.4 课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课题目的和意义
        1.4.2 技术路线图
        1.4.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改造前污水厂现状和试验材料方法
    2.1 整体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1.2 江阴经济与污水处理发展概况
        2.1.3 江阴市污水处理存在问题
        2.1.4 江阴污水处理发展方向
    2.2 污水厂现状
        2.2.1 污水处理厂概况
        2.2.2 污水厂平面布置及主要设施
        2.2.3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
    2.3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1 分析测定方法
        2.3.2 水质监测
        2.3.3 在线仪表及化验设备
第3章 污水厂改造前生化脱氮效果分析
    3.1 污水厂处理工艺分析
    3.2 污水处理厂脱氮效果数据分析
    3.3 生化脱氮影响因素分析
    3.4 污水厂能耗及出水问题分析
        3.4.1 成本统计
        3.4.2 出水超标风险应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强化脱氮升级改造方案及实施
    4.1 升级改造方案提出
        4.1.1 进水TN高引起出水不达标
        4.1.2 利用调节池保证水质水量稳定
        4.1.3 生化系统污泥浓度的保证
        4.1.4 对现有反硝化池进行改造
        4.1.5 增设反硝化深床滤池
    4.2 反硝化深床滤池改造方案比选
    4.3 强化脱氮效果改造项目实施
        4.3.1 调节池的改造
        4.3.2 污泥回流与浓度控制系统改造
        4.3.3 原反硝化池改造
        4.3.4 增建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
        4.3.5 反硝化深床滤池运行操作
        4.3.6 反硝化深床滤池试运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效能优化运行分析
    5.1 优化运行
        5.1.1 强化源头管理平稳进水浓度
        5.1.2 调整污泥回流比降低能耗
        5.1.3 反硝化滤池碳源的投加管理
    5.2 改造工程处理效果分析
        5.2.1 COD去除效果
        5.2.2 TN去除效果
        5.2.3 NH3-N去除效果
        5.2.4 SS去除效果
        5.2.5 TP去除效果
    5.3 工程经济分析
        5.3.1 运行成本分析
        5.3.2 升级改造总投资
    5.4 环境效益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7)2017-2018年T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采集方法
    1.3 检测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水质评价
        1.5.1 一般评价
        1.5.2 健康风险评价
        1.5.3 风险水平分级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水质一般评价
        2.1.1 水样合格情况
        2.1.2 不同供水方式比较
        2.1.3 不同年份比较
        2.1.4 不同水期比较
        2.1.5 不同水厂比较
        2.1.6 城乡比较
    2.2 健康风险评价
        2.2.1 污染物浓度
        2.2.2 污染物浓度分布
        2.2.3 风险值
3 讨论
    3.1 一般评价
    3.2 健康风险评价
    3.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浏河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分析及扩建提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目标
第二章 污水厂概况及运行现状分析
    2.1 污水处理厂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城市历史背景
        2.1.3 城市经济发展
        2.1.4 气象条件
        2.1.5 地理条件
        2.1.6 供水水源
    2.2 现状污水厂工艺流程及处理单元
        2.2.1 建成时间、处理规模
        2.2.2 处理工艺
        2.2.3 污水水处理工艺流程
        2.2.4 污水处理单元构筑物
    2.3 现状污水厂运行情况分析
        2.3.1 进出水水质
        2.3.2 运行概况
        2.3.3 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扩建项目的工程设计与工程目标
    3.1 项目工程水量预测
        3.1.1 用水量预测
        3.1.2 污水量预测
    3.2 水质预测
        3.2.1 进水水质预测
        3.2.2 出水水质设计
    3.3 项目工程设计规模
    3.4 项目工程工艺方案的选择
        3.4.1 工艺路线的选择
        3.4.2 预处理工艺
        3.4.3 二级处理工艺
        3.4.4 深度处理工艺
        3.4.5 消毒方式
        3.4.6 除臭工艺
        3.4.7 污泥处置
    3.5 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3.6 构筑物概况
        3.6.1 现状污水厂构筑物
        3.6.2 新建构筑物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预估
    4.1 工程投资
    4.2 运行成本预估
    4.3 降低成本的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乡镇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与操作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乡镇污水处理及运行管理概况
    1.3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厂发展现状分析
    1.4 本论文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太湖流域(江苏省)乡镇污水处理厂调研与分析
    3.1 江苏省太湖流域乡镇污水处理厂调研与分析
    3.2 溧阳市乡镇污水处理厂调研与分析
    3.3 常州武进区乡镇污水处理厂调研状况分析
    3.4 句容市乡镇污水处理厂调研状况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镇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运行研究
    4.1 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对象选择
    4.2 代表性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现状分析
    4.3 代表性污水处理厂优化工艺运行方案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镇污水处理厂操作管理优化技术研究
    5.1 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现状
    5.2 优化运行操作管理方案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优化运行与管理方案实施及结果分析
    6.1 优化工艺运行与管理方案实施
    6.2 优化运行与管理结果分析
    6.3 课题实施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基于过程视角的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工具
    2.1 概念界定
        2.1.1 公共投资项目
        2.1.2 方案选择
    2.2 理论工具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程序公正性理论
        2.2.4 动态群决策理论
第3章 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现状分析
    3.1 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现状
    3.2 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3.2.2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分类
        3.2.3 利益相关者参与方案选择的必要性
    3.3 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存在的问题
        3.3.1 公民参与形式化
        3.3.2 决策者缺乏中立性
        3.3.3 决策标准模糊
        3.3.4 决策过程随意
    3.4 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决策观念的偏差
        3.4.2 公民议程的缺位
        3.4.3 需要兼顾多方利益诉求
        3.4.4 信息的封闭
        3.4.5 激励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第4章 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过程重构
    4.1 过程重构的现实意义
        4.1.1 由决策“结果”观转向“过程”观
        4.1.2 由公众的“形式性”参与转向“实质性”参与
        4.1.3 由“单向”模式转向“交互”模式
        4.1.4 由“事后评价”转向“事中控制”
    4.2 过程重构的价值导向
        4.2.1 过程的公正性
        4.2.2 过程的交互性
        4.2.3 过程的可控性
    4.3 过程重构的程序化安排
        4.3.1 准备阶段
        4.3.2 论证阶段
        4.3.3 公示阶段
    4.4 过程要素分析
        4.4.1 决策参与者
        4.4.2 决策平台
        4.4.3 决策标准
        4.4.4 决策方法
第5章 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标准设立
    5.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5.1.1 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5.1.2 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5.1.3 指标体系的灵活性
    5.2 指标初选
        5.2.1 项目运行维度
        5.2.2 经济维度
        5.2.3 社会维度
        5.2.4 资源与环境维度
    5.3 指标筛选
        5.3.1 筛选方法
        5.3.2 问卷调查
        5.3.3 信度和效度检验
    5.4 指标确认
        5.4.1 项目运行维度
        5.4.2 经济维度
        5.4.3 社会维度
        5.4.4 资源与环境维度
    5.5 指标赋权
        5.5.1 主成分分析法
        5.5.2 问卷描述统计
        5.5.3 确定指标权重
        5.5.4 指标赋权结果
第6章 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方法确定
    6.1 交互式群决策原理
    6.2 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的交互式决策模型
        6.2.1 决策问题描述
        6.2.2 专家群体交互决策
        6.2.3 公众群体交互决策
        6.2.4 专家与公众权重的确定
        6.2.5 专家与公众共同参与下的交互式决策模型
    6.3 评分方法
        6.3.1 指标评分
        6.3.2 分项层评分
        6.3.3 维度评分
        6.3.4 综合评分
    6.4 表达方法
    6.5 评判方法
        6.5.1 初始评判
        6.5.2 维度评判
        6.5.3 结果评判
第7章 实证分析
    7.1 项目概述
        7.1.1 A市供水基本情况
        7.1.2 项目提出
        7.1.3 区域范围
    7.2 备选方案
        7.2.1 管道直饮水方案
        7.2.2 自助式水屋方案
        7.2.3 零方案
    7.3 方案评价与排序
        7.3.1 确定专家评分结果
        7.3.2 确定公众评分结果
        7.3.3 专家与公众权重的确定
        7.3.4 确定方案评分
        7.3.5 方案排序
    7.4 建议方案
    7.5 方案现实选择回溯
        7.5.1 对项目结果的审视
        7.5.2 对决策过程的审视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太仓水厂的变频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创新研究[D]. 俞芳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
  • [2]姚博士谈泵站节能(一)[J]. 姚福来. 城镇供水, 2021(01)
  • [3]苏州太湖饮用水中亚硝胺及其前体物检测方法研究与实践[D]. 朱君妍.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4]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D]. 于磊. 天津大学, 2019(06)
  • [5]戈壁环境下重力流输水管线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D]. 杨挺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江阴市某乡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效能研究[D]. 高建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2017-2018年T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D]. 顾鸿儒. 苏州大学, 2018(06)
  • [8]浏河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分析及扩建提标工艺研究[D]. 周莹.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9]乡镇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与操作管理技术研究[D]. 覃榴滨. 东南大学, 2018(05)
  • [10]基于过程视角的地方公共投资项目方案选择研究[D]. 安娜. 中央财经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太仓自来水厂变频控制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