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渣燃煤锅炉计算机监控系统

旋流渣燃煤锅炉计算机监控系统

一、旋风流渣式燃煤锅炉的微机监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纪春萌[1](2008)在《模糊控制在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注汽锅炉是油田注蒸汽热采的关键设备,是油用热采工艺过程中能耗最大的设备之一。随着稠油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锅炉蒸汽的质量,降低注汽锅炉能耗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油田注汽锅炉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以来,已逐步实现了国产化,但其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仍停留在原来的技术水平上,并且其控制效率低下。随着先进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模糊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应用于注汽锅炉控制,提高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控制效率已成为一种趋势。本论文在系统阐述注汽锅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进行分析,提出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目前存在的控制难点。由于蒸汽干度和蒸汽压力是注汽锅炉运行的重要参数和性能指标,也是制约注汽锅炉安全、节能运行的控制瓶颈,因此本文在对模糊控制进行重点研究的基础上,对蒸汽压力、风煤随动,蒸汽干度环节进行了模糊控制器设计。并将模糊控制Matlab仿真结果应用于实际系统。在蒸汽干度控制策略实施过程中,通过检测锅炉给水和炉水电导率测量蒸汽干度。在分析影响蒸汽干度的主要因素基础上,采用了工程实用的前馈-反馈控制复合控制技术,确保了蒸汽干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此外,设计了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并编制了部分监控软件。

赵振兴[2](2007)在《河北省“十一五”节能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河北省是重化工业特征突出的省份之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十分突出。《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开展河北省“十一五”节能对策研究,用于指导全省节能工作,对提高全省能源利用水平,实现节能约束性指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查阅了大量相关能源统计资料,对耗能企业、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进行实际调查和分析,采用点面结合、横向纵向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河北省“十五”能源生产、消费、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研究了钢铁、化工、建材、电力、纺织、医药、煤炭、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能源合理利用技术发展方向,研究提出了促进能源节约的推广技术以及“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提出了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余压余热利用、电机系统改造、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及其实施方案;结合河北省的能源利用状况和技术经济发展、重点耗能企业特点等,提出了可在河北省实施的62项重大节能项目;提出了促进节能的八项保障措施。本文分析了河北省能源结构现状、能耗特点以及河北省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对策,可指导河北省“十一五”期间的节能项目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节能政策实施,实现制定的节能目标。

刘建军[3](2007)在《神经网络广义预测锅炉燃烧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工业锅炉是重要的动力设备,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锅炉燃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时变动态过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紧耦合、大时滞、强干扰,传统的控制算法很难得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和较高的投运率。在分析国内外锅炉燃烧控制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工业锅炉燃烧控制进行深入研究,获得了优良的调节品质,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用指导价值。本文提出了两种改进算法:基于LM优化的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和基于跳步预测的多网络并行广义预测控制。前者用BP网络建立对象一步预测模型,递推得到多步预测模型,求出预测模型的雅可比矩阵信息,然后用LM寻优方法代替梯度下降法对控制器进行优化得到控制律,实现了改进算法。LM改进算法充分利用了雅可比信息,加快了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提高了控制性能;后者用多个并行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对象多步预测模型,其优化性能指标由跳步的预测信息组成,用优化算法优化得到控制量,改进算法所需的网络个数比原算法减少了很多,大大减少了计算量,仿真研究证明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将改进算法应用到锅炉燃烧控制中,给煤控制系统采用“热量需求信号”作为前馈,炉膛温度作为中间被调量的前馈-串级控制,给风控制系统采用给煤量前馈的前馈-反馈控制。引风控制系统采用给风前馈的前馈-反馈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改进算法在燃烧控制中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赵玉强,郝明家,张丽君,薛冰,乔卓[4](2006)在《沈阳市“十一五”期间的空气污染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沈阳市环境空气面临的问题,确定“十一五”期间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指标,提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对策措施,保证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车海军,杨景明,刘泽,蔡满军[5](2006)在《基于ADAM5510的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文中提出为降低稠油热采燃料成本,利用ADAM5510构建了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采用上、下位机分层结构,分别完成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和过程监控。针对燃煤注汽锅炉控制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对蒸汽压力、风煤随动控制环节进行了设计。在蒸汽干度控制策略实施过程中,提出了恒压力和恒流量两种控制策略,采用了工程实用的前馈-反馈控制复合控制技术,确保了蒸汽干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

车海军[6](2006)在《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设计与模糊控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蒸汽驱采油是指重油开采时向重油层注入适当干度的高压蒸汽进行原油采集。以往生产高压蒸汽的注汽锅炉都是以原油或天然气为燃料,在我国实施“以煤代油”计划后,各油田开发了不同的燃煤注汽锅炉以降低燃料成本。由于燃烧方式的改变,在锅炉控制上出现了许多技术难题。本文以辽河油田某注汽站的燃煤注汽锅炉为背景,旨在提高自动化水平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分析注汽锅炉工艺流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建的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系统采用上、下位机分层结构,分别完成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和过程监控。之后,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现场安装和调试,设备运行后进行了大量实时数据采集。针对燃煤注汽锅炉控制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依据所采集的实时数据,对蒸汽压力、风煤随动控制环节进行了模糊控制器设计。对蒸汽干度控制提出了恒压力和恒流量两种控制策略。并将模糊控制Matlab仿真结果应用于实际系统。在蒸汽干度控制策略实施过程中,通过检测锅炉给水和炉水电导率测量蒸汽干度。在分析影响蒸汽干度的主要因素基础上,采用了工程实用的前馈-反馈控制复合控制技术,确保了蒸汽干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此外,构建了控制系统的全部硬件并编制了部分监控软件。

蔡满军,吴惕华[7](2004)在《旋风流渣式燃煤锅炉的微机监控系统》文中指出针对石油稠油热采的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干度被控对象具有大延迟、严重非线性以及干扰因素多等特点,设计了微机监控系统。硬件采用模块化结构,组态灵活,可靠性高,操作方便。针对不同的工艺阶段和控制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在多种工况下满足生产要求,具有推广价值。

张自助,蔡满军,陈晓光,周祚超[8](2004)在《旋风流渣式燃煤器在油田注汽锅炉和工业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一种“以煤代油”、“高效节能”的新型煤粉燃烧装置——旋风流渣式燃煤器。它具有燃烧效率高(燃尽率≥99.8%)捕渣率高(>80%)、燃烧强度高(>4.2×107KJ/m2·h)、环境污染小、结构简单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文中论述了该装置的结构原理。例举了在辽河油田注汽锅炉和几种工业炉应用实例中所获得的巨大经济效益。

高鹏[9](2004)在《旋风器出口旋转流分离能力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颗粒物污染是近年来中国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旋风器作为多种场合分离颗粒物的主要设备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的分离能力。为了更好的提高旋风器整体性能,本次研究对双进口旋风器出口旋转流的分离能力做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通过对近年来在旋风器和旋转流研究应用领域的文献资料调查和分析,认为出口旋转流对旋风器整体分离能力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针对高性能旋风器的出口旋转流,利用试验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旋风器不同入口风速下出口旋转流的流场构造以及该流场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分离能力。 针对本次研究搭建的旋转流场测试试验台,配置了试验研究的测试装置,并对所使用仪器进行了校正。以XSTM-Ⅱ型旋风器为基础模型,利用五孔球型探针对不同入口风速下的出口旋转流场进行测试研究。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出口旋转流流场的速度分布情况。旋风器出口旋转流场属于一种保持芯管旋流模式的旋转受限射流,整体上看出口旋转流呈准强制涡分布,切向速度分量符合公式Ut*=kr*0.5,并通过拟合试验数据得到了k值沿无因次轴向距离的变化分布。另外出口旋转流的回流现象较少,轴向速度方向一致,并且越靠近边壁处轴向衰减越剧烈。该旋转流的径向速度方向一致指向边壁,同其他速度分量相比径向速度小一个数量级,可以忽略其对旋转流场分离能力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的上述流场构造为进一步建立的理论模型以及下一步的数值模拟奠定了分析验证的基础条件。 通过动量矩守恒原理建立了双进口旋转流相似转换模型。根据动量矩的分析,建立的旋转流相似转换模型可以将试验测试的流场结果转换为不同条件下的流场分布情况,实现了对试验结果的应用转换,也为下一步的颗粒物分离模型以及数值模拟的应用提供了参数条件。 通过理论推导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出口浓度场模型。当给定旋风器总效率时,由此模型可计算得到单一粒径双进口旋风器的出口浓度场分布,还可以得到单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内的旋风器分级效率,计算结果可同样为分离模型和两相流模拟提供有效的参数条件。 结合试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描述旋转流场中不同粒径颗粒物运动规律的颗粒物分离模型。应用颗粒物分离模型分析颗粒物的运动轨迹,得出出口旋转流中任意位置不同粒径颗粒物运动到边壁的时间公式以及此过程中颗粒物轴向运动的距离公式,并计算出不同粒径颗粒物在出口旋转流中的运动轨迹,为进一步应用旋转流分离能力而进行的设备改造提供了设计参数,同时也为下一步出口旋转流的两相流模拟提供了有效的参照对象。 对旋风器出口的单相流和两相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应用k-ε模型对单相流进行了旋转流数值模拟,对应验证了试验测试的结果。应用欧拉—欧拉方法中的混合模型对两相流进行了旋转流中颗粒物浓度场的数值模拟,同样也对应验证了出口旋转流分离模型的计算结果,经过互相验证得到了结合试验基础的关于单相流和两相流的虚拟实验平台。

二、旋风流渣式燃煤锅炉的微机监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旋风流渣式燃煤锅炉的微机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模糊控制在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概况
        1.2.2 国内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概况
    1.3 选题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燃煤注汽锅炉工艺基础及控制要求
    2.1 注汽锅炉系统流程简介
    2.2 燃煤注汽锅炉总体结构组成
        2.2.1 水汽系统
        2.2.2 燃烧系统
    2.3 注汽锅炉控制系统分析
        2.3.1 注汽锅炉时序控制系统
        2.3.2 注汽锅炉运行参数控制系统
    2.4 干度影响因素分析
    2.5 煤粉燃烧特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3.1 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总体组成
    3.2 下位机PLC控制系统
    3.3 蒸汽压力控制系统
    3.4 风煤随动控制系统设计
    3.5 炉膛负压控制器设计
    3.6 蒸汽干度的检测和控制系统
        3.6.1 蒸汽干度的测量
        3.6.2 蒸汽干度的控制策略
    3.7 本章总结
第4章 燃煤注汽锅炉模糊控制器设计
    4.1 模糊控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4.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4.3 模糊控制器结构
    4.4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5 蒸汽压力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6 风煤自寻优模糊控制器设计
    4.7 蒸汽干度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实现与模拟运行
    5.1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5.2 PLC控制程序
        5.2.1 点火时序控制
        5.2.2 报警处理
    5.3 系统监控软件设计
        5.3.1 总体概述
        5.3.2 人机界面的具体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2)河北省“十一五”节能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能源生产、消费及利用现状
    2.1 基本情况
        2.1.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1.2 消费状况有所改善
        2.1.3 利用水平逐步提高
    2.2 存在问题
        2.2.1 能耗总量缺口较大
        2.2.2 利用效率相对低下
        2.2.3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2.3 主要原因
        2.3.1 工业用能增长较快
        2.3.2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
        2.3.3 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2.3.4 产业集中度不高
        2.3.5 政策机制不完善
第三章 节能面临的形势
    3.1 面临的挑战
        3.1.1 能源短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
        3.1.2 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节能工作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3.1.3 能源消费增长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3.2 面临的机遇
        3.2.1 责任体系初步建立
        3.2.2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3.2.3 节能氛围日趋良好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节能目标
    4.1 指导思想
    4.2 节能目标
第五章 重点节能领域
    5.1 钢铁工业
    5.2 化学工业
        5.2.1 化肥行业
        5.2.2 氯碱、纯碱行业
    5.3 建材工业
        5.3.1 水泥行业
        5.3.2 玻璃行业
        5.3.3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
        5.3.4 墙体材料行业
    5.4 电力工业
    5.5 纺织工业
    5.6 医药工业
    5.7 煤炭工业
    5.8 公共与民用建筑
第六章 重点节能工程
    6.1 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工程
        6.1.1 现状
        6.1.2 措施
        6.1.3 目标
    6.2 热电联产工程
        6.2.1 现状
        6.2.2 措施
        6.2.3 目标
    6.3 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6.3.1 现状
        6.3.2 措施
        6.3.3 目标
    6.4 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6.4.1 现状
        6.4.2 措施
        6.4.3 目标
    6.5 政府机构节能工程
        6.5.1 现状
        6.5.2 措施
        6.5.3 目标
    6.6 绿色照明节能工程
        6.6.1 现状
        6.6.2 措施
        6.6.3 目标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 坚持节能优先方针,突出节能战略地位
    7.2 完善激励政策,健全市场机制
        7.2.1 健全财政扶持政策
        7.2.2 强化税收调节政策
        7.2.3 完善价格促进政策
    7.3 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利用效率
        7.3.1 优化一次能源利用方式
        7.3.2 提高二次能源转换能力
        7.3.3 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7.4 加快技术进步瓶颈制约
        7.4.1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7.4.2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7.4.3 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7.5 推进结构优化升级,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7.5.1 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7.5.2 推动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7.5.3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7.6 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监督管理
        7.6.1 加强节能法规建设
        7.6.2 制订、修订用能标准规范
        7.6.3 建立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7.6.4 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
        7.6.5 依法开展节能监察和检查
        7.6.6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终端用电方式,提高用电和发供电效率
    7.7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节能意识
第八章 重大节能项目
    8.1 钢铁工业
    8.2 化学工业
    8.3 建材工业
    8.4 煤炭工业
    8.5 纺织医药工业
    8.6 建筑节能及其他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神经网络广义预测锅炉燃烧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研究状况
    1.3 预测控制研究状况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2章 基本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2.1 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2.2 基本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2.3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的参数选择
    2.4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的改进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进的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
    3.1 BP 神经网络简介
    3.2 基于LM 优化的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
    3.3 基于跳步预测的多网络并行广义预测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业锅炉燃烧系统分析
    4.1 工业锅炉的构成及工作过程
    4.2 工业锅炉燃烧过程分析
    4.3 工业锅炉燃烧控制的任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锅炉燃烧系统的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
    5.1 引言
    5.2 给煤控制系统
    5.3 给风控制系统
    5.4 引风控制系统
    5.5 仿真研究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沈阳市“十一五”期间的空气污染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境空气面临的问题
    1.1 空气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1.2 环境容量相对较小, 时空分布有待进一步改善
    1.3 能源结构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清洁能源匮乏
    1.4 新建工业带、工业区大气环境污染将成为沈阳市未来的主要大气污染密集区
    1.5 外来影响不容忽视
2 环境目标及指标的确定
3 空气污染防治总体策略
    3.1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到330d以上
    3.2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标
    3.3 控制SO2总量
4 空气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4.1 布局和结构调整措施
    4.2 能源结构调整措施
    4.3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措施
    4.4 重点污染源控制措施
    4.5 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4.6 机动车尾气控制措施
    4.7 监督管理措施
    4.8 科研支撑措施

(5)基于ADAM5510的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燃煤注汽锅炉工艺流程及控制要求
2 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构成
    2.2 控制系统功能
    2.3 蒸汽压力控制
    2.4 风煤随动控制
    2.5 蒸汽干度控制策略
3 结束语

(6)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设计与模糊控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概况
        1.1.1 国外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概况
        1.1.2 国内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概况
    1.2 模糊控制及其在燃煤锅炉控制系统的应用概况
    1.3 选题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 章 燃煤注汽锅炉的工艺基础及控制要求
    2.1 蒸汽驱采油简介
    2.2 燃煤注汽锅炉总体结构组成
    2.3 燃煤注汽锅炉工艺流程与参数分析
        2.3.1 燃煤注汽锅炉工艺流程
        2.3.2 影响蒸汽压力与干度的因素
        2.3.3 煤粉燃烧特性分析
    2.4 燃煤注汽锅炉控制要求
    2.5 本章小结
第3 章 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总体组成
    3.2 系统硬件设计
        3.2.1 下位机控制系统
        3.2.2 上位机监控系统
    3.3 注汽锅炉时序控制系统
    3.4 蒸汽压力控制系统
    3.5 风煤随动控制系统
    3.6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3.7 蒸汽干度控制策略
    3.8 本章小结
第4 章 燃煤注汽锅炉模糊控制器设计
    4.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4.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3 蒸汽压力模糊控制器设计
    4.4 蒸汽干度模糊控制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 章 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调试与运行实记
    5.1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5.2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5.3 现场运行实记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旋风流渣式燃煤锅炉的微机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系统介绍
3 监控系统硬件组成
4 监控系统的功能
5 系统控制策略
6 结语

(9)旋风器出口旋转流分离能力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图表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1.1.2 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1.1.3 旋风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
    1.2 课题的研究对象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课题研究的现状
    2.1 旋转流的研究现状
        2.1.1 旋转流的起旋方式
        2.1.2 旋转流的理论模型研究
        2.1.3 旋转流的试验研究概况
    2.2 旋风器的研究现状
        2.2.1 旋风器内流动结构的研究
        2.2.2 旋风器内流场测试的研究
        2.2.3 旋风器分离理论的研究
    2.3 旋风器出口旋转流的研究现状
    2.4 针对旋风器排气芯管的结构改进
3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3.1 试验装置
    3.2 主要试验仪器及其测试分析
        3.2.1 数字微压计
        3.2.2 流量及入口流速的测定
        3.2.3 五孔探针的结构与使用原理
4 试验结果与试验分析
    4.1 流场测定结果及分析
        4.1.1 切向速度
        4.1.2 轴向速度
        4.1.3 径向速度
        4.1.4 压力分布
    4.2 出口旋转流场的相似转换模型
        4.2.1 转换模型的建立
        4.2.2 基于试验数据的模型分析
    4.3 小结
5 出口旋转流场中的数值模拟
    5.1 计算流体力学(CFD)简介
        5.1.1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技术原理
        5.1.2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应用软件
        5.1.3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评价与结论
    5.2 紊流及其计算方法概述
        5.2.1 完全模拟(直接模拟)
        5.2.2 雷诺(Reynolds)时均方程法
    5.3 紊流计算模型
        5.3.1 零方程模型
        5.3.2 一方程模型
        5.3.3 K-ε两方程模型
    5.4 CFD模拟结果与分析
        5.4.1 CFD模拟结果
        5.4.2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5.5 转换模型结果的模拟
    5.6 小结
6 颗粒物在出口旋转流中的运动规律分析
    6.1 双进口旋风器器芯管出口浓度场的理论分析
        6.1.1 回转通道内气尘分离模型及其在同侧双进口回转通道中的应用
        6.1.2 旋风器芯管出口的浓度分布
    6.2 出口旋转流颗粒分离模型
        6.2.1 单个球形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规律分析
        6.2.2 颗粒物的运动轨迹分析
    6.3 小结
7 出口旋转流场中的两相流模拟
    7.1 两相流模拟的原理分析
        7.1.1 两相流模拟的基本参数
        7.1.2 两相流模拟中的混合模型
    7.2 虚拟实验平台下的两相流模拟
    7.3 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旋风流渣式燃煤锅炉的微机监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模糊控制在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 纪春萌.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7)
  • [2]河北省“十一五”节能对策研究[D]. 赵振兴.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1)
  • [3]神经网络广义预测锅炉燃烧控制研究[D]. 刘建军. 燕山大学, 2007(02)
  • [4]沈阳市“十一五”期间的空气污染防治[J]. 赵玉强,郝明家,张丽君,薛冰,乔卓. 环境保护科学, 2006(06)
  • [5]基于ADAM5510的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J]. 车海军,杨景明,刘泽,蔡满军.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6(12)
  • [6]燃煤注汽锅炉控制系统设计与模糊控制应用研究[D]. 车海军. 燕山大学, 2006(08)
  • [7]旋风流渣式燃煤锅炉的微机监控系统[J]. 蔡满军,吴惕华. 控制工程, 2004(S2)
  • [8]旋风流渣式燃煤器在油田注汽锅炉和工业炉中的应用[A]. 张自助,蔡满军,陈晓光,周祚超. 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 2004
  • [9]旋风器出口旋转流分离能力的试验研究[D]. 高鹏. 东华大学, 2004(03)

标签:;  ;  ;  

旋流渣燃煤锅炉计算机监控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